消费者态度的测量方法
消费者的态度,指消费者依据自己的观念对一定的消费对象所产生的一种评价性、持续性的反应倾向。它的结构由三部分组成。
(1)认知成分,即对态度对象的认识。例如消费者通过各种渠道探究,知觉某消费对象的特点,对这些特点赋予不同的重视程度,而这些对于预测其评价与行为倾向具有基本意义,并制约着消费者对商品的评价与购买行为。
(2)情感成分,实质上是对态度对象的评价,表现了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好恶和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情感的强度反映了态度的强度。情感因素在态度的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影响态度改变的主要因素。
(3)行为倾向,指购买意向,是对消费对象的反应倾向,是购买行为的准备状态。
上述三种成分在态度的结构中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认知成分是基础。通常这三种成分是一致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也并不完全统一。
一、青少年情商素质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EQ),代表了一个人的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情商主要反映个体认知、理解、运用、表达、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情感的能力,以及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情感关系的能力。情商形成于婴幼儿时期,成型于青少年阶段,它主要是在后天的人际互动中培养起来的。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期,其学习和发展任务非常重要。但是,青少年由于面临着生理、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学业上的巨大压力,使得现代青少年容易造成心理失衡和复杂的心理矛盾。为此,要实现目前素质教育的目标,急需提高青少年的情商素质,弘扬其个性,发展其能力。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的整体性评估,它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1] 它包括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认知评价是指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做出满意判断的程度,也称为生活满意度;情感体验指个体在生活中的情感感受,包括积极情感(愉快、高兴、轻松等)和消极情感(意见、压力、焦虑等)。这两个方面构成了主观幸福感,对总体的生活满意度越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比消极情感越多,则个体的幸福感就越强。[2] 从整体上来看,目前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处于中等以上。青少年的积极情感高于消极情感,但仍有一部分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这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根据青少年情绪情感的发展规律,针对性地疏导其情商素质,提升其主观幸福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青少年情商素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主观幸福感是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评价或情绪情感体验,它和个体的高级需求紧密相关;情商素质则表现为个体认知、理解、调节、操作情绪信息的能力。个体情商素质的高低可能会影响或部分决定个体的情绪体验,即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拥有高情绪智力者,对于人生成功和幸福价值的拥有,更优于高智商者。[3]
1.青少年情商素质中的人际关系因素可影响主观幸福感
对情商素质中的人际关系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研究,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社会支持作用,可以为人们提供物质或情感上的帮助,满足人们爱和归属感的需要,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当人们面临应激事件时,可通过阻止或缓解应激反应,产生积极健康的行为反应,从而减少消极情感,增强主观幸福感。而且较高人际关系的满意度,有利于个体保持愉快和满足,青少年在学校的人际关系适应越好,就越能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2.情商素质影响青少年学业成绩,进而影响主观幸福感
情商素质的高低会影响青少年的自知力、自控力,其强弱程度与正确的学习观念的建立、良好思维习惯等的养成有着密切关系。个体可以通过对自身情绪的理解和控制来影响学业成绩,能够很好地掌控自己情绪的学生,其学业成绩也比较好,即情商素质会直接影响学业成绩。此外,良好的学习动机将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情商素质通过调节学习动机来间接影响学业成绩,以提高其主观幸福感。目前诸多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学习能力、学业成绩都能对青少年的幸福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端正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卓越的学习能力和优异的学习成绩可以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幸福感,同时还可以通过影响青少年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等间接影响其幸福感。[4] 可见,情商素质影响青少年的学业成绩,对其主观幸福感也产生重大影响。
3.青少年的应对方式不同影响主观幸福感
一般认为,情商素质较高的青少年能够通过一些认知、行为策略有效调节情绪,产生积极的应对方式。在面对挫折、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时,能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和乐观自信的心境去战胜它。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青少年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青少年建立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并获得更多的幸福感;有助于人们形成和发展主观幸福感。而消极的应对方式起着阻碍作用。大学生的幸福感和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与求助维度呈正相关,较多使用解决问题及求助类应对方式的大学生幸福感水平高,较多使用自责、退避、幻想、合理化应对方式的大学生幸福感水平低。个体的应对方式对其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预测力(为294%)。[5] 同时也说明了情绪智力高的青少年能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应对各种生活事件,可体验更多的幸福感。
4.青少年情商素质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影响主观幸福感
已有的很多研究表明,情商素质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情商素质高的人较少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具有较强的面对生活事件压力的能力,因而也具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都是心理健康重要的测量指标,身心健康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抑郁的心境、自觉身体症状评价、睡眠不良、人际敏感等都会降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三、引导青少年增强情商素质,提升主观幸福感
青少年的情商素质越高,那他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认知、体验、控制和调节能力会越高,就更容易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体验到较多的生活满意和愉快的体验,其主观幸福感就越高。引导青少年增强情商素质,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1.引导青少年客观认识问题,进行正确归因训练
主观幸福感中的认知成分是指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以生活满意度为表现形式。幸福感往往产生于现实条件与一般标准的比较,现实条件高于标准时,主观幸福感提高;反之,主观幸福感则降低。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对青少年的情感体验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抑郁的个体往往把消极的事件归因为内在的、稳定的因素,把愉快的体验解释成外部的、可变的因素。如果把成功归因为能力、努力等内部因素,或把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可以提高其积极情感;如果把成功归因为任务难度、运气好等外部因素,或把失败归因于能力等稳定因素,则会降低其积极情感。因此,应积极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全面、客观地评价和认识问题,改变不正确的认知,帮助其进行正确归因;同时对青少年进行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其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从容克服困难。通过进行正确归因的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满意度水平,增强其主观幸福感。
2.完善自我意识,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自我意识是影响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首要因素。在影响幸福感的七项因素中,人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意识”达到了2083%的贡献率。[6] 要达到积极协调的自我统一,需要引导青少年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自我分析能力,能够客观、公正地进行自我评价,善于把握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正确对待消极情感,努力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和自我表达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实现客观我与主观我、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一致,增强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
3.提高青少年管理情绪的能力,学会自我调控
拥有较高情商素质的人,能够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或处理自己的情绪。他们具有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能够抑制情感的冲动,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境,能够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而情商素质较低的人,易受他人影响,缺乏坚定的自我意识,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差,应对焦虑能力差,经常体验到抑郁、冷漠等消极情感,难以增强其幸福感。因此,学校可以给青少年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开设有关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课程,让青少年通过这些方面的学习,正确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并引导他们正确识别他人的情绪,培养青少年的学业延迟满足能力,提高青少年的情商素质。在情绪调节方面,引导青少年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情绪自然发生,不要去刻意地抑制或回避,对负性情绪进行宣泄或者适当忽视,合理宣泄情绪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体验幸福感
具有高情商素质的人善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和谐、融洽,能够在复杂的人际环境中游刃有余。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一,帮助青少年树立交往的自信。教会青少年用真诚去对待他人,只有坦诚相待才能相互理解、建立信任感,同时还要学会宽容,对交往中的非原则性问题要持宽容的态度。其二,学会尊重他人。任何以强欺弱的做法都将严重阻碍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在尊重他人时,也要做到自尊与自重,抓住人际交往时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其三,提高交往艺术。在人际交往中,谈吐的美在于用词准确、言之有物,有种自然的吸引力;用恰当的行为、神态来沟通人际间的感情,做到友好大方、分寸得当;用洒脱的仪表和适当的礼节与人交往,产生使人愿意交往的魅力。因此,应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人际交往,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引导青少年正确处理与人交往中出现的冲突与矛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其幸福感。
5.学会正确应对挫折,享受幸福的喜悦
挫折是指人们为实现预定的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受到阻碍或干扰,导致需要不能满足或目标不能达到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心理或情绪反应。它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影响着青少年的幸福体验。学会应对挫折,首先,应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挫折,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挫折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会,以乐观的态度看待挫折的两重性。其次,应引导青少年对挫折和成功进行正确的归因,使失败对自尊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教会青少年在社会支持体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他们获得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再次,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困惑,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应对挫折的能力,使情感趋于宁静,从而享受到幸福的喜悦。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湖北 荆州,434023)
注: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定项课题《学校心理健康普及教育研究》阶段性成果(鄂教办 [2008] 22号,项目编号2008B103。)。
参考文献:
[1] Diener E,Eunkook M S, Richard E et al,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Psychology Bulletin, 1999: 276-294
[2]张陆,佐斌.自我实现的幸福――心理幸福感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7(1)
[3] Shapiro, L E How to raise a child with a high EQ[M]. New York: Harper CollinsPublishers,1997
[4]贾晓波,李慧生.高中生心理适应能力训练教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
[5]朱翠英.大学生应对方式和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6]李焰,赵君.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S1)
区别:
中文版是翻译而来,英文版是原版需要掌握英语语言才能理解。
随着外语教学研究领域的重点由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如何学”,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越来越受关注。
相关研究表明学习者的情感状态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成败与否的最大因素之一。其中,学习者的焦虑和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较大的两种情感因素。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学者们在焦虑这一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重要影响并进行了一些实证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般认为,焦虑是指个体由于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强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
自我效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种动机理论(Bandura,1977)。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人们对自己能否有效地进行某一行为的判断,它能够将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转化为先行因素,对行为发生作用。自我效能感深化到自我价值系统就形成了自我效能信念,效能信念影响人们如何思维、感知、并激活行动等,它在个体的后继行为与影响源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和成就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自我效能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同时也得到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支持。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探讨了自我效能与学习动机、归因之间的关系,自我效能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等(董奇、周勇等)表明,自我效能感和归因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且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
有关于大学生外语焦虑、自我效能感与外语成绩关系的研究(张日升,袁莉敏,2004)也表明,优秀的语言学习者具有的一个重要特质是接受挑战的能,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胜任感强,相信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目标,面临困难和挑战时坚持性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法;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怀疑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容易放弃。因此,个体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学习付出努力的多少和接受挑战的数量大小。
现在使用较多的心理测试(测验)有:
SCL90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采用10个因子分别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和心理健康程度。)
SDS焦虑自评量表(焦虑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精神体验,人若长期存在就易得焦虑症。焦虑自评量表用于评定焦虑症状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
心理健康量表(MSSMHS)
艾森克人格个性问卷EPQA(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简称EPQ)是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和精神病研究所艾森克教授编制的, 艾森克教授搜集了大量有关的非认知方面的特征, 通过因素分析归纳出三个互相成正交的维度, 从而提出决定人格的三个基本因素: 内外向性(E)、神经质(又称情绪性)(N)和精神质(又称倔强、讲求实际)(P), 人们在这三方面的不同倾向和不同表现程度, 便构成了不同的人格特征。)
企业员工专用心理测试 (由中国现代心理研究所以著名的美国战略研究所拟制的一套经典心理测试题。)、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情商测验EQ量表(情商(EQ)的全称是情感智商。这是一个相对于智商(IQ)而出现的涵义十分广泛的概念。事实上,它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心理因素,如情绪、情感、意志、自信心、耐挫折力、幽默感以及自我概念等。)
心理适应性量表(心理适应能力,又称心理适应性,指的是个体各种特征互相配合以适应周围环境变化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特征。一般而言,心理适应能力强的人,在碰到各种紧急、复杂、令人恐惧或危险的事物时,仍能安然处之,发挥甚至是超常发挥出自己原有的能力和水平。而心理适应能力较差的人,一旦遭遇到自己先前未经历过的情况,往往会惊惶失措,紧张万分而不知所为,其行为大为失常,导致许多事情的失败)、 卡氏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
SDS抑郁自测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用于评定抑郁症状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适用于具有抑郁症状的成年人,特别适用于发现抑郁症病人。)
人际关系测试(是一份测试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程度的诊断量表,它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使你更清楚的认识自己)
社交恐惧症自评量表(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又名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患者对于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或表演场合,有一种显著且持久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羞辱或难堪。有些患者对参加聚会、打电话、到商店购物、或询问权威人士都感到困难。社交恐惧症自评量表可以测试出个体的社交恐惧水平,可以评定社交恐惧症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
内外向性格测验问卷(MBTI)
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可以了解社交回避及苦恼的轻重程度,回避是一种行为表现,苦恼则为情感反应,社交回避及苦恼分别指回避社会交往的倾向及身临其境时的苦恼感受。社交回避症会损害健康,尤其是诱发心血管疾病。)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职业兴趣测试、 大学生人格问卷( UPI)
自杀态度调查问卷(测验可以从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自杀者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和对安乐死的态度四个方面评估对自杀行为的看法,都会对预防自杀工作起到有益的帮助和积极的作用。自杀是指个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因社会心理冲突而产生的一种有计划的、自愿地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等。
但最经典的还是明尼苏达多项人格心理测试测验(MMPI)。
家庭功能评估apgar量表包括适应度、成长度、合作度、情感度、亲密度老年人。
家庭功能评估APGAR量表是一种用于评估家庭功能的通用工具,包括家庭的凝聚力、配合性以及责任认同等多个方面。
1、家庭功能评估概述
家庭功能评估指的是对家庭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估。由于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组成结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因此需要一些通用的测量工具来判断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功能状况。而APGAR量表就是一种能够客观地衡量家庭功能的工具。
2、APGAR量表设计意义
APGAR量表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家庭功能的凝聚力、共同性和复原力等因素。其设计目的是为了评价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的家庭环境,但已经被推广到其他应用场景。该量表包括五个方面的评估:家庭凝聚力、家庭配合性、家庭责任感、家庭适应力以及家庭判断力。
3、APGAR量表的测量内容
下面对APGAR量表中五个方面的测量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1)家庭凝聚力: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以及亲密关系的紧密度。高分表明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和支持,彼此关心。
(2)家庭配合性:指家庭成员在关键问题上是否有同样的观点和态度。高分表明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有效,并且能够相互协调和支持。
(3)家庭责任感:指家庭成员能够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并且愿意为整个家庭的运转做出贡献。高分表明家庭成员愿意为整个家庭着想。
(4)家庭适应力:指家庭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能够安排得当,并且积极应对各种挑战。高分表明家庭成员能够认真考虑和准备面对未来的困难和问题。
(5)家庭判断力:指家庭成员在重大决策和困难情境下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高分表明家庭成员具有较高水平的智慧和经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