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现代美国俚语

略论现代美国俚语,第1张

中文摘要

现代美国 俚语 是一种相当特殊的语言形式,具有独特的语言表现力和悠久的历史。19世纪美洲大陆的“西进运动”促使了美国俚语的形成,20世纪则是美国俚语迅猛发展的时期。从其来源来看,亚 文化 向主流文化的渗透到社会名流的推动再到新事物新概念的大量涌现,产生了大量的俚语。在发展的过程中美国俚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幽默风趣、形象生动、易于表达情感、更新迅速等。同时,它在社会中的作用则体现在:体现说话者的身份;加强群体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体现说话者受 教育 程度和文化素质以及反映美国人对社会现实所抱的态度。对于现代美国俚语,学者的观点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现代美国俚语的出现与发展是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如今,变得简洁明了及与标准语互相渗透成了现代美国俚语的主要发展趋势。

关键词:美国俚语;来源; 特点; 社会功能; 前景; 语言地位

一 引言

现代美国俚语是一个很复杂的语言现象。原来是指某些特殊的阶层、行业或囚犯、黑帮使用的行话和黑话。其中有些粗俗不堪,难以登大雅之堂,有些简单明了,诙谐幽默,为大众所接受,而有些则只在一些很小的范围内流行,如在一个行业内,一个地方,一个时期等,其寿命不长,往往自生自灭。

据不精确的统计,美国人的常用词汇大约有1万到2万左右,其中10%约2000多个左右的词语是俚语,而且这些俚语也是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因此有些语言学家就认为,如果一个人不能熟悉美国俚语,要想在美国社会与人顺畅地交流是不可能的,有时甚至就连读书看报都会很困难,因为现代美国俚语已频频出现在报纸和书籍中了。

现代美国俚语是一种非常不规范的语言变体,在当代美国社会中所履行的社会功能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而且这样的特殊的语言创新,已逐渐地融入了英语标准语的范畴,成为标准语不可或缺的表达手段的补充。本文将对它的产生、发展前景还有社会功能和特点进行粗略地研究。

二、现代美国俚语产生的背景及其来源

(一)现代美国俚语产生的背景

19世纪,在美洲大陆的“西进运动”中,许多美国人大量向西部移民,形成了大规模的人口的流动。这么一来,各个地方的方言以及各个社会阶层的行话、黑话接踵而来,人们互相传用。由于美国官方并不强调“标准语”,又很少进行“语言纯化”,因而不断出现的行话和俗语等不同的语言形式经过不停地传播使用,便成了今天美国人使用的俚语了。同时,美国是一个多种民族移民混合而成的国家,这些移民带来了自己的语言,同时也不断地创造出与美语相融合的新词汇,从而使俚语日益地增加。

到了20世纪,美国俚语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两次世界大战、越南战争、朝鲜战争、冷战等时期都产生了大量的俚语,还有美国社会不断出现的社会问题如:种族歧视、民权运动、家庭解体、年轻一代的酗酒和吸毒、反战运动、性解放、同性恋等更令美国俚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进入经济大发展和科技飞速进步的八、九十年代,现代美国俚语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旺盛生命力,计算机俚语、体育俚语、校园俚语等新兴俚语的大量增加并进入日常生活。

(二)现代美国俚语的来源

1亚文化向主流文化的渗透

现代美国俚语的来源较广。隐语、行话及黑话均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精彩的俚语,“如美国罪犯把监狱外的社会称为street(街道),按他们的说法,这个世界分为监狱内和监狱外两部分,而监狱外就是大街,只要他们不在押,大街便是他们活动的地方,因而street time这个俚语就被用来指假释期。”[1]又如“to kick the bucket(意思是死了,to die or pass away),这句俚语十分流行,因为在7世纪的英国,对死囚执行死刑时,犯人就会在桶子(bucket)上,刽子手把绞索套在犯人的脖子上,然后踢掉桶子,犯人就会因绞索拉紧而窒息死亡。现在这句俚语被广泛用于指代任何一种死亡方式。”[2]军人、警察、学生、工人、失业游民、司机、妓女、罪犯等隶属于亚文化群的各种各样的社会集团对俚语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们创造的俚语总不停地在更新,且各有其特色。尽管其中某些行话或涉及到性方面的俚语不堪入耳,但不可否认他们是现代美国俚语的主要来源之一。

2社会名流的积极推动

现今俚语的主流,则为主宰美国当今文化主流的上层人士创造的俚语。作为美国的文化中心,纽约、旧金山、洛杉矶、休斯敦、芝加哥等大城市通过媒介主导美国的文化。这些城市的上层人士如政界要人、商人、电视节目主持人、专栏作家及娱乐界明星等,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充满才智,具有极强的表达能力,是日常美国俚语的主要创造者之一。如俚语much-racker指专门刺探个人隐私和政界丑闻的人,该词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频繁出现,已进入口语的范畴了。曾被定义为“难登大雅之堂”的美国俚语已频频出现在名报、名著、名人传记中,甚至是美国总统的正式演说中。因此可以说美国俚语已融入了主流文化的“血液”中。

3新事物、新概念的大量涌现

近年来,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大量的新俚语因此应运而生,用以表达新事物和新概念。如:hot line(热线)、fall out(放射性尘埃)、afro(蓬松发型),其中最经典的、最耳熟能详的俚语就是“cool”了,原意是“凉,凉爽”之意,现作为俚语的意思是“动人的,妙极的”。在这些新兴发展的行业和新出现的事物中,IT行业、娱乐业、体育行业等出现的俚语几乎占据了当今俚语的半壁江山。如流行音乐中常出现的“rock and roll”便用来指摇滚乐。“Groove原意是唱片的纹路,后来演变成俚语“groove”(绝好的,流行的),因为流行歌手一旦出了名,各家广播公司就会争先恐后地用他们演唱的歌曲录成唱片。由此产生的“in the groove”这一习语被用来说明一位歌手的成功和知名度,但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一旦事业获得成功而青云直上,也经常被说成是“in the groove”,该词含义由此被推广下来。” [3]又如“ankle biter:咬脚跟的人(紧随某人之后并模仿某人)。“咬脚跟的人”原指小孩子,但在IT领域,形容一个人是个“咬脚跟的人”则有别的意思,即指“半瓶醋 ”电脑专家,他们喜欢操作电脑,想做个黑客之类的人物,籍此出名,惊动世界,但他们的电脑知识和工作技能又很有限,所以称这类人为ankle biter。”[4]说到黑客(hacker)这个词,不得不让人想起近年来的热门影片《黑客帝国》,hacker原指精通电脑编程语言的程序员,现在这个词有了贬义,专指一些喜欢破坏他人的程序,甚至非法入侵电脑系统的电脑高手。可见新事物、新概念不但创造出新的俚语词汇,而且赋予了旧词新的含义,丰富了词义。这也正体现了现代美国俚语求新求变的特点。

三、现代美国俚语的基本特征和社会功能

(一)现代美国俚语的基本特征

“精力旺盛,开朗活泼,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等都是美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特征。”[5]这些特征在他们的日常交际的谈话方式和遣词 造句 中得到了完全的体现,俚语的特点恰恰能与美国人的民族特点相符合,使其显得更为独特,更为突出。

1幽默风趣

11语音的体现

许多的美国俚语都是利用谐音来达到易记易懂、顺耳入耳、生动有力的效果,尤其以押尾韵的手法来达到生动和幽默的表达效果。例如wiggle-waggle(摇摆,聊天,嚼舌头)、tiptop(非常杰出的)、super-super(特别大的,引人注目的,显著的)、razzle-dazzle(狂欢,陶醉)、hurry-scurry(慌慌张张)、hoity-toity(神气十足)、ding- ding(精神饱满的,坚强的)、dilly-dally(游手好闲的)等等。这种押尾韵的方式令人感觉到节奏生动,语音甜美,有助于语言的广泛传播与顺利交流,且又幽默感十足。

12词汇的体现

现代美国俚语词汇上的幽默主要通过缩略词、截短、重复等 方法 来体现的。许多美国俚语是由首字母构成的缩略词,如众所周知的NATO是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的首字母组成的,是大名鼎鼎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但富于创新,生性幽默的美国人已把它发展成另一个含义截然不同的俚语:No Action Talk Only(光说不做)从而成功地讥讽了真正的NATO一把。其他缩略词还有如:“VIP(大人物,very important person)、V D(性病,花柳病,venereal disease)、D&D(酒后扰乱治安的,Drunk and Disorderly)、BC(节育,birth control)。”[6 ]这些缩略衍引的俚语减少了冗余的部分,通过联想传达了幽默,表达了含义。

截短与重复亦是俚语表达幽默的主要方法。如G-Man是 government-man的截短,指的是联邦调查局的工作人员,但G同时亦是Garbage的缩写,故G-Man一语双关,幽了联邦调查局一默,讽刺了他们的工作与Garbage-man如出一辙。而no-no、so-so、dum-dum、huggy-huggy这类词汇的重复,显得形象幽默,分别表示“禁忌”、“极其普通”、“傻瓜,笨蛋”、“关系亲密,不同寻常”。词的重复显得简洁,起到加强语气,强化印象的作用。

除了在旧词上的使用充满幽默的效果外,美国俚语不断出现新的俚语,同时赋予了许多旧词新的含义,极具幽默感。例如原来标准语中用来表达“好”的词汇“good, great, excellent”等已经很少用了,因为它们已无法传达出飞速发展的社会给人们带来的各种刺激和兴奋了,所以旧词被赋予新的含义,例如dope(麻醉剂)、tight(紧的)、cool(凉爽的)、sweet(甜蜜的)等都可表示“好的,棒的”。

13修辞的体现

现代美国俚语使用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达到幽默的效果,包括比喻、夸张、委婉等。其中比喻的使用是美国俚语的突出特征。如don’t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不要泄密);chicken heart(视野狭窄);lay an egg(投炸弹)等。如果你在别人看来是一个couch potato,这说明你的生活方式十分被动消极。整天躺在沙发上,像枯萎的植物(potato)一样,这样的比喻形象生动而又贴切,充满了幽默的味道,而像这样的比喻,在美国俚语中俯拾皆是。如upper storey(楼上)喻为“头脑”,beanpole(豆荚)指代细个子,flick喻指**,fox指年轻有魅力的女。正如词典学家H Bradelly所指出的“几乎没有人满足于总把事情说得明明白白,司空见惯的词似乎常常由于过于熟悉而失去力量,要是换上一个生动逼真或者怪诞可笑的隐语,平铺直叙的枯燥语言就会变得生动,趣味盎然。这种情不自禁的更换说明了俚语不断发展的原因。”[7]

2便捷简练

一般来说在美国人的日常 人际交往 中,使用标准语显得严肃,甚至有些呆板沉闷,而使用俚语则显得快捷、简练、生动,也更富于个性和表达力。例如hop(俚语)和lance(标准语)都有“跳舞”之意,比较之下,hop更有活力,更令人联想到grass hopper(蚱蜢)在草地上蹦蹦跳跳时的生动形态,很开心的感觉,更具有欢乐的色彩;而lance则较为正式,庄重,会使人联想到那华丽的舞会、优美的舞姿和考究的服饰等。因此人们的日常交际中更偏爱俚语便是因为它的确切形象,琅琅上口,简洁凝练,刚劲有力。

3更新迅速

现代美国俚语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鲜感”。新创的俚语在经过不停的被重复之后必然变得平淡无奇,最后甚至成为令人厌烦的陈词滥调而被抛弃或被新词所取代。因此按寿命长短,俚语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昙花一现,稍纵即逝,被淘汰掉;另一部分则是经过一段时间后,被标准语吸收或升级为口语。例如:skidoo(走开)、peach(姑娘)、skirt(妇女)等曾兴盛一时的俚语慢慢被人遗忘不用了。而如guy(男子汉,小伙子)、 fan(着迷者)、yes-man(唯唯诺诺的人)、cop(警察)等经久不衰,延用至今;而有的如have a ball(尽情作乐)、have had it(吃够苦头)、get with it(注意或繁忙)等均成了口语表达方式,甚至是我们最为熟悉的“OK”原先也是俚语,但现在却成了时髦的标准语,几乎随处都可听到。一般说来,俚语的“ 寿命”只有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而后渐渐退出词汇的行列。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俚语都是如此,特色不同,功用不同,他们的“命运”也不相同。

(二) 现代美国俚语的社会功能

1体现说话者的身份与地位

语言的使用属于社会行为,作为语言的一部分,俚语的使用也属于社会行为。不同的社会群体或集团有不同的俚语,他们各自使用只属于他们群体的俚语,以此来表明他们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如果是个学生,与同学们交谈时如brutal(很棒的)、flunk sb(给某人打不及格的分数)、fender-bender(一件小事)、apple polish(拍马屁,奉承)之类的俚语必是少不了的。假如某人想使人确信他是爵士乐团体的成员这个事实,他只需要在言谈中多用如Gabriel(喇叭手)这类爵士乐专用的俚语便可达到目的。

2加强群体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

作为群体中的成员,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志趣,因此他们喜欢用一些只属于他们这个群体的独特的俚语,在外人看来晦涩难懂,但在他们看来却妙趣横生。使用这些俚语能使隶属于这个群体或集团的成员体验到一种认同感,使他们与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得到加强,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可以指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从而产生一种安全感和心理上的满足。警察俚语、学生俚语、黑人俚语、军人俚语、娱乐界俚语、IT业俚语等都被人们用来表明自己的身份,强化自己在某个特定群体中的归属感。

3反映说话者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

美国俚语的语言风格有高雅和低俗之分,受教育程度越高,文化素质越高,使用的俚语就较为高雅,反之,受教育程度越低,文化素质越低的人使用的俚语就较为低俗。罪犯使用的俚语如rap sheet(犯罪记录)、fool around(不务正业)、screw around(鬼混)、cumshaw(小偷小摸)、half-inch(盗窃)、tea-leaf(窃贼)等,在文化和受教育程度都比较高的社会群体里就很难找到了。又如吸毒者的俚语有Mary and Jane(大麻)、Miss Morph(morphine)吗啡、narcotics(毒品)、Junkie(吸毒者)、mule(贩毒者)等,非毒品行业的人听到这些俚语,便无法知晓其中含义。

4反映美国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态度

“50年代的beatniks(垮掉的一代),60年代的flower-children(花孩),60年代末的hippies(嬉皮士)以及yuppies(雅皮士)等俚语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这些来自亚文化群成员使用的俚语充满了对现实与世俗的强烈不满。”[8]同样的那些一般的美国人也使用俚语来表达自己对政府、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情绪,如“boys in the back room(政客)描绘了政客们躲在密室中密谋策划的情形;the badger game原指“美人计”或“仙人跳”,现已有引申义,意即为政治目的服务的各种欺诈和恐吓行为;the big lie(重大的政治上的颠倒黑白)则又是其中的又一个例子。”[9]

四、现代美国俚语的现状和前景

(一)现代美国俚语的现状

1现代美国俚语的语言地位

早先的美国俚语被认为来源于社会的底层,粗俗不堪,只有文化程度低,没有教养的人,如水手、罪犯、乞丐、流浪汉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才会使用俚语,俚语就等同于的行话,等同于黑话,等同于方言和隐语。1828年的《韦氏大词典》对俚语写的定义是“一种低级、庸俗、缺乏表现力的语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俚语的贬义成分越来越少。1963年的《现代英语词典》对俚语的解释是“俚语是一般用于谈话,但不适合协作或正式场合的词语,尤指某一阶层人士的惯用法。”[10]可见原来为多数学者所排斥的俚语的语言地位不再只是低俗不堪,不再只是行话和黑话的代名词,不再为上层人士甚至是普通大众所拒绝的语言形式了。如今,俚语与非俚语之间很难找到明确的区分界限了,有些甚至进入了标准用语当中。新闻媒介、政界、商界、娱乐界等社会各个群体和集团对于俚语的广泛使用,更说明了俚语的语言地位今非昔比了。

2现代美国俚语对英语的影响

现代美国俚语对于英语的影响,有着褒贬不一的看法,有的人认为俚语很“新潮”,可推动英语的发展,有的人则认为俚语“糟蹋”了英语。《现代英语语言与文化研究》曾就美语对英语的影响做了专门的论述:“究竟对美国英语如何评价,人们所见不尽相同或完全不同。语言毕竟难以尽善尽美,白玉无暇;总是既纯又不纯,既有正确又有谬误,而且历来如此,并不足怪。” [11]但书中关于美国学者纽曼的观点和态度,可以看出美国学者对于美语对英语的“糟蹋”持赞成态度的还是有的。“目前美国许多口语表达方式十分流行,听起来也十分悦耳,用起来‘速冻快餐’难样令人开胃,但实际上英语被搞得更加混乱,更加不伦不类。”[12]而美国俚语在美语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重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了,或者说是美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语言交流方式了。因此现在美语对于英语的影响很大程度体现在俚语上。

现在,整个世界都在观看美国电视和**。美国俚语充斥着几乎所有的美国影视作品,许多以英语为本国第一语言的国家想保持本国英语的特性已不可能了。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国的 儿童 都穿着美国式的衣服,说着美国黑人才说的黑人俚语。这种现象在全球都很普遍。只有在中国,汉语保护了自己免受美国俚语的入侵。对于那些英语国家来说,他们正在慢慢失去本国英语的独特性。但任何事物的存在必然有它的理由,美国俚语也是如此。虽然它对他国英语的独特性存在一定的消极做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美国本土却是交际功能十分强大的语言,简洁,幽默,独到,精彩。在日常的交际中必不可少。

(二) 现代美国俚语的前景

现代美国俚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是英语语言中丰富多彩的、极富有活力的成分。它服务于社会,以社会为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中有一部分俚语由于不再适应社会,不再实用,慢慢地从社会这个大舞台上退出。而有一部分仍然活跃,经久不衰,或者慢慢地进入标准语的行列。与此同时,新的俚语会因社会和时代的需要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填补其中的空白。1960年文特华斯和弗莱克森主编的《美国俚语词典》(Dictionary of American Slang)收录了15,000个俚语词,据他们估计,其中美国人常用的有2000多个。而到了1961年,玛里安韦伯斯特的“THE INTERNATION”在同意前者的词义的情况下只列出了500多个俚语词,可见在这一年之中有如此多的俚语成为了标准语,衍变速度有多快,同时它们留下的空缺又由新的俚语添补上。

语言来自于社会,来自社会大众。现代美国俚语的发展趋势是简洁明了,正是由于其大众化,俚语的委婉含义在不断地弱化,普遍性在不断增强,逐渐地成为大众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正如美国著名诗人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在《俚语在美国》中写到:“如果把英语比做作君临天下的大帝,那么在金碧辉煌的殿堂中居然出现了一位莎士比亚笔下的小丑式人物,登堂入室,甚至跻身于最庄严的盛典,这就是俚语,或称隐语。它出于大众之中,跳出了规范语言的框框,使人们能不拘一格,畅所欲言。” [13]正是因为人们对俚语认识的不断加深,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开放,所以我们相信现代美国俚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美好的前景。

五、结束语

以上是对现代美国俚语的各个方面作个粗略的分析。当今美国社会各个阶层之间交往日益频繁,作为一种交流工具,现代美国俚语已为绝大多数的美国人所接受并得到广泛的使用。尽管学者对于俚语的看法仍是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它的实用性和它向前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如今,在美国无论是街头闲谈还是正式场合的高谈阔论;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新闻杂志,俚语无处不在。

对现代美国俚语的分析有利于我们了解它的历史背景基本特点、社会功能及其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整个时代英语的发展,理解美国英语变化的实质,了解美国乃至其他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

参考文献

[1]狄波现代美国俚语浅谈[J]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5,(1):P79 。

[2]陈志学现代美国俚语例释[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1,(3):P49。

[3]吴丽兴美国俚语刍议[J]重庆三峡学报,2002,21(6):P96。

[4]张琦IT时代新新美语[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2P7。

[5]胡家英美国俚语的基本特征及其社会功能[J]学术交流,2003,(113):P154。

[6]雷春英论美国俚语的词义衍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4,15(5):P53。

[7]彭元峰、孙佩捷美国俚语发展趋势及其语言特色[J]东北大学学报,2003,5(1):P64。

[8]赵彦芳英语俚语的社会功能探析[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3,17(1):P79。

[9]同[8],P79。

[10]李群美国俚语的幽默和自由化[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20(1):P108。

[11]朱文俊现代英语语言和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P162-163 167。

[12]同[11],P167

[13]刘西峰美国俚语浅议[J]淄博师专学报,1997,(2):P73。

张姓的女生名字有哪些?下面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

1、给姓张的女儿取名字两个字

张曼

“曼”字出自于诗句“锦衣旗袍诗,曼玉花样人”中,所表达之意为身穿旗袍的女子,身材曼妙,婀娜多姿,给人十分古雅的气质。其中“曼”指的是美丽、美妙、曼妙之义,作为姓张的女儿名,寓指女孩貌美如花、才华横溢。名字“张曼”其音调为阴平搭配去声,平仄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好听又有诗意。

张兰

“兰”字指的是兰花之义,而兰花的寓意为典雅、高洁、坚贞不渝,其因品质高洁,故兰称之为四君子之一,故将此字作为张姓女孩名,象征着高洁,美好,优雅出尘。“张兰”这个张姓女孩名更具诗意和美感,十分好记且笔画简单。

张雯

“雯”字出自于《广韵》“雯,云文”,表示为有花纹的云彩,在女孩取名用字中比较少见,故使用此字作为女孩名,可降低重名率,并且也使张姓女孩名字显得洋气,代表着女孩美丽、文静、大方,,也有着繁华灿烂之义,寓指女孩能够大富大贵。

2、给姓张的女儿取名字三个字

张露妍

“露”出自于《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句之中,可延伸其意境之美,比喻女孩像露水一样柔和、晶莹剔透。而“妍”选自《梅花》“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寓意着美好,作为女孩名,代表女孩聪明伶俐,冰清玉洁,天生丽质。“张露妍”三字搭配在一起,不仅可突出阴柔之美,还独特有美好寓意内涵。

张芷羽

“芷”字出自于成语“岸芷汀兰”,可增加名字的内涵,寓指女孩品性高尚、纯洁美好的意思;而“羽”字指鸟翅膀上的羽毛,放在女孩名字中,寓意鹏程万里、青云直上、成就非凡,女孩以此字做名,独特又稀少。芷、羽二字搭配“张”姓,名字很有创意,音律悦耳,朗朗上口。

张之虞

“之”字是代词,作为女孩取名,具有音律条件的作用,同时也可做助词,使得名字搭配起来,更加悦耳动听,而“虞”字一般指虞美人,一种颜色艳丽的花,嵌入到女孩名字中,意指女孩艳丽怡人、容貌昳丽,十分好看,“张之虞”读起来好听且悦耳。

更多给姓张的女儿取名字推荐:

1、给姓张的女儿取名字两个字

张柏、张桐、张玫、张娜

张薇、张汐、张蕊、张俪

张兰、张曼、张琀、张映

张蕾、张春、张倩、张姣

张希、张馥、张盈、张彦

张昕、张悦、张媛、张幽

张紫、张佳、张巧、张红

张筠、张箐、张稷、张童

张秋、张怡、张琳、张姿

张姗、张雨、张雪、张诗

张馨、张琦、张湘、张贞

张松、张芸、张芙、张榆

张萌、张熙、张欣、张爱

张思、张妮、张婕、张婉

2、给姓张的女儿取名字三个字

张姣晟、张桐莉、张佳昕、张幽月

张悦飘、张汐漫、张琳菲、张怡檀

张榆欣、张春菡、张曼林、张彦馥

张琦欣、张彦菲、张柏茜、张彦雅

张姿香、张盈瑛、张昭诗、张琳菱

张贞芸、张怡盈、张希钰、张芸诗

张媛娴、张芙嘉、张思薇、张映雅

张蕾莜、张欣依、张琦翾、张熙云

张雪娴、张怡雅、张悦熙、张虞絮

张蕊嫣、张筠宸、张馨钰、张姣瓯

张雨欣、张倩希、张熙雯、张璐嫣

张筠芸、张彦芮、张诗沐、张雅琳

张秋语、张童曦、张娜诗、张香月

张秋双、张芙钰、张琦纹、张俪林

张雨兰、张幽菱、张兰语、张怡薇

二、给姓张的女儿取名字技巧

技巧一:根据诗词典故取名

家长们在为自家张姓女儿取名时,最常用的方法便是借助诗词典故取名,这样不仅能够要符合女孩子本身的优雅气质,并且古代诗词典故充满了文人雅士的美好情感,值得大家借鉴取名。从中取出来的女孩名字,充满了诗意的韵味,而且诗句中的词语还讲究声韵的和谐对称,特别好听。

技巧二:引用带有诗意文雅的词取名

可能有些家长会希望女孩名字更加文雅,但又不希望太过于俗气。所以在为张姓女孩取名时,就可挑选一些带有诗意文雅涵义的词语,比如“诗”、“雅”、“娴”等字,它本身的词义就可以看出女孩子斯文、娴静的性格特征。

技巧三:可多选用带花香的字取名

为张姓女孩取名时,还有一种方法便是选择含有花意的字取名,在古代很多文人都喜欢抒发自己高雅风趣的情感,因此常常会对花进行赞美和喜爱。并且花给人的感觉一般是沁人心脾、美好的,用在女孩名字中,能够很好隐喻。比如“莲”、“竹”、“兰”等字,会给人气质文雅、性格柔和的感觉。

三、给姓张的女儿取名字之网友问答

问:一直想给女儿取个好听的名字,大帮忙一下,女儿姓张的,去年出生的。

答:您好!为您推荐合适的名字为

——张若淇

问:本人姓张,想给女儿取名字,请大家帮帮忙看取什么名字好。

答:您好!为您推荐合适的名字为

——张子佩

此名是选自于《诗经》:“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其中“子”字笔画简单,有着多种意思,在这里所指天子之义,引申有高贵、财富的意思,而“佩”字也有招财寓意,作为女孩名,意指仪态端庄、才华出众之义。名字“张子佩”读起来音律优美悦耳,娓娓动听,极具诗意,给人文雅唯美的名字印象。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流星花园演员表:

沈月饰董杉菜,配音张琦

王鹤棣饰道明寺,配音孙晔

官鸿饰花泽类,梁靖康饰冯美作。

吴希泽饰西门彦,孙伊涵饰滕唐静。

孙千饰何原姿,厉嘉琪饰蒋小优。

配音陈奕雯,董馨饰李真。

王润泽饰田野,曹世平饰刘叔。

杨光饰玉嫂,王歌饰丁其。

戴蕥琪饰小更,张层层饰张子期。

王琳饰道明枫,刘画画饰道明寺童年。

张博文饰花泽类童年,裴佳欣饰滕堂静童年。

流星花园角色介绍

1、董杉菜

董杉菜具有杂草精神——坚韧不拔、不惧困难。杉菜考上了心目中的理想大学明德学院的营养系,开始了自己的追梦之旅,不料却在阴差阳错间,得罪了这所学校风云人物F4之首道明寺,彻底搅乱了自己的平静生活。

2、花泽类

花泽类与道明寺一样出自富裕的家庭,温柔善良却更重感情。作为杉菜的守护者,花泽类一直是骑士般的存在,在她最需要陪伴和帮助的时候,花泽类不仅陪伴左右更是为其解惑。虽然花泽类对杉菜多了份情感,但花泽类仍是助攻杉菜与道明寺之间的爱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406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