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经常吵架,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影响?

父母经常吵架,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影响?,第1张

遇到这么好的家庭教育问题不容易,恰好我的小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父母吵架终日的喋喋不休,还伴有打架。可以说我的童年一半是甜蜜,一半是苦涩的,刚好通过自身是个受害者来回答下这个问题。

1 父母经常吵架,会导致孩子越来越内向,内向到一定程度是很可怕的,会产生多种极端行为。

这在当今心理学上得到了证实,研究得出:内向是一种不良性格。在我工作期间,为了摆脱儿时造成的内向性格,义不容辞的去做了很多推销工作,终于把自己拉了回来。

2 父母经常吵架,会使孩子缺乏对他人的热情,从而冷漠。

记得我的小时候,看着别人家的欢天喜地,自己会躲起来不回家,碰到亲人也不会说上一句话,很难受的时候不想看见任何人。父母间的隔阂直接导致了家庭的整个温度,孩子失去了温暖,冷漠是必然。

3 父母经常吵架,会使孩子遇到事情胆怯,有不安全感。

就是说对一些正常的事物会产生过度的敏感,扭曲常规认识,容易对人生失去正确的判断力。我深知自己的这些问题都是父母吵架带来的,但我不怪他们,因为我没有时间怪他们,活着的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为此,我在马不停蹄的改变着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尽快的使自己的未来愈加美好。

最后: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的去呵护和照顾。父母亲老是吵架,让孩子失去家庭的温暖,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和管理,也许会沾上许多的恶习,为将来走向社会埋下隐患。孩子的学习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父母老是吵架,让孩子学习很难静下心来,投入到学习中去,影响了学习成绩,考不到好的学校,耽误了一生的大好前途。父母经常吵架的害处还是在于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养成简单粗暴、强词夺理、遇事不让人的扭曲心理,走向社会后,很难与人和睦相处,遭到孤立。

     我是一个留守儿童,我的父母在我一岁后就出去打工了,七岁我第一次见到我人生中的父亲。之后他们每年回来看我一次,我跟我的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他们对我很好,也把我打扮的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可是我在学校总是被同学们欺负,我不敢出声也不敢还手,我的外公外婆都老了我不想让他们担心,如果我是跟着父母一起生活我肯定就会跟欺负我的人打起来的,因为没有父母给我撑腰我就一直忍着。

     多年来这样的忍受让我的性格比较内向,有一年过年前我的爸爸妈妈回来了,我跟他们一起走亲戚,他们就聊起了孩子,我爸妈就说我内向遇事缩退成绩也不好性格也不好,总之我就是没有听到一句好话,而别人亲戚就一直夸自己的孩子懂事啊,哪里哪里好的,成绩不好绝口不提。

     回家后我的父母还一直跟我说这个话题,我的内心真的很反感。我想一年到头你陪我几天啊,别人家的孩子什么都好,那你生我干嘛,我就越听越生气,跟他们大吵了一架跑出门去了,我也不知道跑了多久,当时我心里就一直想在学校同学欺负我,你们回家了也欺负我,我还是亲生的吗?我越想越生气越不想回家,天慢慢的黑了,我跑的方向刚刚好是我一个同学家。当时也是寒假,我就去到那个同学家里了,我跟她说来找她玩,结果出门太晚了,当然她的父母都认识我,问我给家里说了没我说说过了,就这样我在她家里顺利的过了一夜,然而我并不知道我的父母有多担心。

      第二天在她家里玩了一上午吃过午饭我就走了,此时我也并不想回家。我在快到家的一个草垛旁边停了下来,我钻进那个草垛了给自己弄了个窝,去边上的池塘了采了三个荷叶,找了一些四季青的叶子,铺在稻草垛里,然后自己就躺在里面睡觉了。睡过草垛的人应该知道草垛是非常保暖的即使冬天睡里面也不会觉得冷,那一夜我很怕,毕竟一个人在外面过夜,听着外面的风,最后我决定回家,我来到家里发现灯亮着家里没人,我赶紧睡到自己的床上去了,一睡就是大天亮。

      早上起来,外婆就已经在我家里了,妈妈在厨房里做饭,外婆看到我了就来给我做思想工作,说了一堆,说我不懂事,说爸妈找我两天都没有吃饭啊,心里难受着急啊。离家出走过的孩子应该都是知道的。

    那是我第一次离家出走也是唯一的一次,那年我16岁,青春年少的不懂事,内心一直觉得父母不爱我,丢下我一个人他们太不负责任。如今我已为人母,才体会到做父母的不容易

一碗馄饨的读后感范文1

《一碗馄饨面》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小女孩与妈妈吵架了,于是离家出走,因肚子饿,来到了一间面店,老婆婆请她吃了碗馄饨面,她十分感谢老婆婆,老婆婆就笑着说:“我只不过请你吃一碗馄饨面你就感谢我啦,而你妈妈却为你煮了十几年饭了!”这时,她回到了家,看到了站在马路口的妈妈与一桌美味的饭菜。

其实,我们应该要感谢父母呀!你想一想吧,是谁把你养育成人了?是谁为了你能过上好的生活而日夜操劳着,在打工时要挨生挨死呢?——父母。

记得我在小时候,我们班里的同学总是有父母接送着上学、放学、这时候,我可埋怨我的父母,为什么他们要这么忙呀?

那天,过生日,我只有自己一个人在狐苦伶仃地看电视,我坐着摇晃椅上在不停地摇晃,想起去年和爸爸妈妈一起切蛋糕的快乐情景,想着想着觉得很闷,便走到奶奶的家里,和奶奶谈天说地。

过了很久,妈妈在这时候冲了进来,我看到了她的脸上充满了汗水,这时候,她见到了我,脸色由失落变成了快乐,她急急地搂住了我,说:“我终于找到你呢!”这时,我的眼泪都快流下来了。回到了家,她叫我闭上眼睛,于是,从身后拿出一只公仔来,说:“生日快乐!”这时,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泪水说:“谢谢”。

其实,回想起以前,我也不体量父母了吧!他们对我们这么好,我们必须要懂得回报,感谢他们呀!作文

篇九:读《一碗馄饨》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一碗馄饨》,读了她,让我有深深的感触。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小女孩和她的妈妈吵架了,于是她就离家出走,来到一个小面馆,一个老婆婆看她很饿,热心为她煮了一碗馄饨。小女孩对老婆婆十分感激,却对自已父母深深的爱视而不见。她向老婆婆倾诉了自己和妈妈吵架了,妈妈却把她赶出了家。于是,老婆就劝小女孩赶紧回家。听了老婆婆的一番话,小女孩急忙赶回家,她的妈妈正在焦急地等着她呢,小女孩热泪盈眶!

这篇文章让我懂得: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更是伟大的,不要对父母的爱视而不见啊!在我们的生活中,父母为我们付出多少!她们为了我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啊!我们可不能向文中的小女孩一样对父母的爱视而不见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往往很多时候,你会对他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但却对父母的爱视而不见,因此,我们一定要体谅父母,互相理解对方啊!

一碗馄饨的读后感范文2

我读完《一碗馄饨》这篇文章后,感触颇深。《一碗馄饨》讲的是:一位小女孩与妈妈吵架后跑出家门。一位老婆婆见她饿了就请她吃了一碗馄饨,她十分感激,便把心里的不愉快告诉了老婆婆。后来,听了老婆婆的一番话,才懂得亲情比什么都宝贵的事。

是啊!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不正是这样子吗?有时候,我和妈妈赌气后总是闷闷不乐地关上房门独自发呆。却从没有想到妈妈为我付出了多少汗水与辛酸,我居然还那么不懂事,整天让妈妈操心、生气。而对别人的一点恩惠却十分感激,从来没有想过妈妈对我的付出、感受。真是太不应该了!

亲情是人间至高无上的宝贝,一个人如果没有了亲情。就像失去鸟巢的雏燕,没有了母亲的孩子。因为,你在受到伤害的时候,只有亲人才会关心你,给予你站起来的力量。有了亲情,能使你变得坚强起来。而失去了亲情,就会使你变得软弱、无助。受伤时,一句关切的问候语;流泪时,一条雪白的毛巾……我们能不为之而感动吗?亲人有时虽然也会误解你,但是,他们的出发点必竟都是在为你好,不想让你受到伤害,因此亲情是宝贵的,是多少金钱都换不回来的东西,我们应该珍惜它,爱护它。母亲对我是无私的,她默默为我而奉献,却从来不向我索取什么。试想:是谁给予了我生命?是谁最了解我?是母亲。她最了解我了,无论什么时候,我在想些什么,她都能知道。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亲人对我们一辈子的恩情,而不应该忽略了它。

一碗馄饨的读后感范文3

母亲,是世界上最平凡、最普通的称呼,人人都有母亲,几乎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自己的母亲;母亲,更是世间最伟大、最可亲的人,她的爱最无私、最宽容。可实际生活中我们却常常忽略母亲的感受,忘记她最需要我们的关爱。

《一碗馄饨》讲的是一个女孩因为和母亲吵架,负气离家出走。当她感觉到饿的时候口袋里身无分文,面对馄饨摊,她面露难色。这一情景被卖馄饨的老婆婆看到了,免费请她吃了碗馄饨,就是这碗馄饨使得这个女孩感激涕零。于是老婆婆平静地告诉她:“……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女孩愣住了。

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于是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这一碗馄饨终于使得这个女孩明白了全天下还是母亲对她最好,最在乎她,最疼爱她,对她最宽容,即使她伤了母亲的心,母亲还是在为她焦急,为她担心。

在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总是无限度地接受母亲的关怀,也在毫无节制地挥霍着她的爱,总是理所当然地、毫无感激之心地接受她的事无巨细的关心与服务,我们很少去关心自己的母亲,很少去想想她的辛苦,更很少去主动为母亲想些什么、作些什么,而且当我们心情不好时还会去冲撞、顶呛我们的母亲,就是这样,她也从不吝啬自己的付出,很少抱怨什么。我们小到生活的点滴,大到升学、就业、成家,每一个细节、每一件事无不浸透着母亲的心血。可母亲很少要求什么,从不要求我们回报,她的最大愿望可能就是希望我们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母亲不要求我们回报,但并不是不需要回报,我们的母亲更应该得到我们的关心、宽容、理解,我们在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的同时,更要对母亲的恩情能铭刻在心。让我们多一些爱、关心、宽容给我们的母亲吧。

一碗馄饨的读后感范文4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叫《一碗馄饨》。我心想:一碗馄饨有什么好写的,吃了个精光也不算稀奇,这一个颇有诱惑力的的文章把我吸引了。

文中讲了一个小女孩离家出走后,得到了一位老婆婆的免费馄饨,她对老婆婆很感激,还感到妈妈的无情。最后,老婆婆的一番话提醒了她。当小女孩还没回到家中,便看到了疲惫不堪。焦急万分的母亲在等她吃饭。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妈妈对我的爱是无私的,而我呢?却从没想过要感激母亲,为此,我感到万分惭愧。

其实,在母亲的心里,她是很爱我的,。每天,妈妈送我去学校时,总是千叮咛万嘱咐“学习认真一点,做题细心一点!”虽然听着烦人,但是,体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

这时,我不禁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极缺水的地方,一头老母牛挡住了一辆为旱区送水的车,无论怎样打它,他都不走。最后一个小战士不忍心,给了老牛一盆水,但她没有喝,而是给了远处的小牛喝。老牛看看小牛喝水高兴得笑了。

母亲拥有着伟大的母爱,对孩子无微不至,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一碗馄饨的读后感范文5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因为期中考试不佳而和妈妈吵架继而离家出走。走在路上觉得很饿,可是又没带钱。路边卖馄饨的老婆婆给她端来了一碗馄饨,小女孩很感激老婆婆,老婆婆说:“我只给你吃了一碗馄饨,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给你煮了十几年的饭,你怎么不感激她呢?”小女孩愣住了,她急匆匆地跑回家,刚进门就看见妈妈焦急等待的身影。妈妈说:“快吃吧,饭菜都凉了!”听了妈妈疼爱自己的话,小女孩流下了眼泪。

合上书后,我的心情很复杂,我也经常和妈妈吵架。因为他们是我的父母,所以我觉得和他们吵架是理所当然的,甚至有时候见妈妈吵不过我时,我还有些洋洋自得。直到有一次去外公家,不知什么原因外公把妈妈骂的很厉害,可是妈妈一句话也没说,还叫外公别气坏了身子。后来妈妈给我讲了很多道理,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孩子,一个父母的无价之宝、掌上明珠,应该要理解父母的用心。要知道感恩父母对我们的付出,理解他们对孩子发脾气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为了孩子的成长,他们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作为子女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学会与父母融洽相处。

一碗馄饨的读后感范文6

这篇文章是老师在课堂上读给我们听的。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我”和母亲吵了架,气得“我”不回家。可是我饿极了,只好去馄饨摊请求赊一顿饭,摊主同意了。因此,“我”再三感谢他,他却说:“我只给你做了一顿饭,而你母亲却为你做了多少年饭,你该怎样感谢她?”“我”热泪盈眶,立刻跑回家去认错。

听了这篇文章后,我心里反复回味着这篇文章的内容,脑海中出现了母亲为我辛辛苦苦做饭时的情景……

“我只给你赊了一顿饭,而你母亲却为你做了多少年的饭,你该怎样感谢她?”这句话在我记忆的这本书里是最厚的一页,让我忘不了。一直成为激励我前进的动力。

是呀!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关爱。而我们,却感触不及,而外人对我们的一点关爱,却让我们极为感动,我又想到了自己,母亲给了我多少关爱,而我竟然还让她生气,母亲用汗水为我做的饭,我总是挑三拣四地说:“这个不好吃,那个不好吃。”而母亲总是默默无闻,尽量满足我的要求。这时,我越想越惭愧,父母打骂我们,难道不是为我们着想吗?我惭愧得恨不得找一条地缝钻进去。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心中暗暗发誓:“以后一定尽量体会父母的关爱;尽量让他们高兴,不让他们生气。

一碗馄饨的读后感范文7

今天,我看了《心怀感恩,放飞中国梦》这本书。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一碗馄饨》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女孩和母亲争吵之后,走到一个面食摊,面食摊的老婆婆开到了她,她才明白他的母亲对她的爱。

每个母亲应该都开导过自己的孩子,可很多孩子都会认为那是在责骂自已,而感到厌烦,有些孩子甚至会对母亲说:“你真啰嗦!”仔细想想,我也有过这样的情况。记得那时某一天放学,我愁眉苦脸地回到家,妈妈问我:“怎么了?女儿?”我回答:“妈妈,我考试考得好差。”“考了多少分?”“88分。”“怎么考得那么差?连90分都不上?”我还沉浸在难过中,因为以前我每次考试几乎都上90分。我好生气,我不是气别人,而是气自已,我冲着妈妈说:“我就考不了那么好了,怎么了!”我说完,哭着跑上了楼。后来,我还跟妈妈顶嘴了,妈妈对我说:“这次考不好,没什么大不了,下次考好一点就行了。”我听了妈妈的话,又信心百倍。还有一次,我生病了,去医院吊针,妈妈一直守在我的病房,无微不至地照顾我。第二天,金灿灿的阳光照在我的病床上,我醒了,我看见妈妈趴在我的病床上睡着了。我看见了她那粗糙的双手,这双手不知道为我做了多少事,我的眼泪不自禁地流了下来,那豆大的眼泪从我眼中滚落下来。原来,妈妈是那么地爱我,我还和她顶嘴。我长大了,才开始意识到母亲所为我做的一切。每当老师让我们写我的母亲,我总会带着一种感激之情和内疚之情想起我的母亲。

是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是他们给我们生命。他们辛辛苦苦地把我们养大,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很多孩子都认为父母对我们的好和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而视而不见,不,你们错了,爱自已的孩子虽然是每个父母的天性,但是我们也应该怀感恩之心报答父母。在父母劳累时递上一杯茶,给疲惫的父母洗洗脚,外出时给父母打个电话报平安,这些小事对父母来说,都是莫大的安慰。“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动物界尚且懂得回报父母的恩情,更何况我们人类?母爱真伟大!

2008年3月21日,被拐卖到内蒙古,囚困窑洞15年的四川女孩曹小琴,在当地政府和十多家媒体的帮助下,终于重见天日了,当天就被接到医院救治。

据报道,曹小琴被拐17年,4次被拐卖到内蒙古,最后一次被卖,住在昏暗的窑洞生活了15年。

一个女孩子,正值青春年华,本该可以有好的未来,就这么被毁了。

事情虽然已经过去12年,在责人贩的同时,她何被拐4次囚在窑洞15年,依然值得我们去深思。被拐4次,就真的没有机会逃出来吗?

一、曹小琴第一次被拐卖是因为与父母吵架后负气出走,遇上了人贩子

那一年是1991年,曹小琴初中毕业后,在当地的一家纺织厂工作,由于厂子里经常要加班,她每天回家比较晚,无法帮家里干地里的农活。因此,父亲和她发生了激烈争吵。之后,她一气之下说要去离家不远的二姐家玩。不曾想,这一去,她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了,也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

看见女儿没有回家,也不在二姐家,一家人顿时感觉不妙,四处打听、寻找,但依旧没有音讯。

再见到曹小琴时,已经是1993年了。曹家得到消息,知道了她被拐去内蒙古。可当曹家人赶到内蒙古找到了她时,她已经怀孕。

原来,曹小琴是1991年被拐到托县徐家窑村的许小三家,也是她的第一任丈夫。据许小三说,她来的时候就有点呆,是被一个四川男子下了一种药,喝傻了。

那年,20岁的曹小琴,虽然年轻漂亮,但是被四川男人带来内蒙古时,最初无人敢要。

许小三能娶到曹小琴也算是幸运,当时他了解情况之后,想要但没有钱。没想到,那四川男子表示:可以把人先留下,等许小三筹够钱再给他。”

而曹家人看到女儿已经怀孕,日子过得也还行,就回四川了。许家人还给了3000元给曹家,算是礼金,彼此就承认了亲家关系。

就这样,小琴嫁了许小三。1993年的腊月,就生下了儿子许大。

只是,让曹家人想不到的是,女儿曹小琴还将独自承受什么样的人生?如果他可以预知未来,这一次肯定会带女儿走,哪怕回家再穷,也不愿儿女在外受这般罪。

二、一年后,曹小琴离开了许小三,并同年两度被拐卖。

那一天,曹小琴去村里小卖部买零食,走了两三个小时没回来。许小三和家人发现后,曾经多次寻找,但是没有找到。此时,曹小琴的孩子许大已经5个月。

后来得知,曹小琴被人从许小三村里拉走,卖给和林县羊群沟乡二前湾村许三毛。

据报道,许三毛脑子有问题,无法正常娶老婆。10多年前,他的父亲许卜栓帮他买回来个儿媳妇,也就是说曹小琴。但是许父看到两个人脑子都有问题,谁也不会干活,没办法又把曹小琴卖给了乱岔沟村庞三宝家。

在庞三宝家,曹小琴也没有过上好日子。庞三宝嫌曹小琴不会干活,天天打她。曹小琴身怀六甲时,庞三宝依然看不惯她,一次因失手过重,把她打晕了。庞三宝担心她死会人财两空,就趁她还有一口气,把她卖给榆树梁村的刘二针。这是曹小琴第四次被拐卖。

曹小琴进了刘二针家,是给刘二针两兄弟当老婆的。刘二针两兄弟也是脑子有问题,按正常无法娶到老婆,所以花了4000元从庞三宝手上买下曹小琴,哪怕当时她已经受伤不轻,能有个老婆也不错了。

买到手之后,刘二针把曹小琴医治好,才发现她是个痴呆姑娘,所以把她关在窑洞里,每天给她送吃的。

这一住便是15年,无论秋来春往,曹小琴终日衣不蔽体、黯淡无语,时不时傻笑一下。在地上一只盘子里还有一些土豆,这就是她每天赖以生存的食物。

如果不是内蒙古晨报记者的无意间发现,曹小琴也许还将继续在那暗无天日的窑洞中,不知过上多少苦!

2008年3月21日是曹小琴的好日子,媒体以《被拐17年,小琴昨回家》为题,特别报道了她的故事,也宣告了她与过去做个了断,从此过上新的生活。

三、小结,曹小琴为何被拐4次囚在窑洞15年?

小米酱认为首先是曹小琴个人原因,当年她不过20岁左右,任性,而且叛逆,容不得父母骂几句,一次离家出走改变了她一生,这个教训太沉重了,而且事情很难逆转,把人生扳回。

其父母受封建思想影响,明明女儿是被拐走的,在第一次看到女儿时,应该把她带回家。可是曹家人没有这么做,却还接受了许家的3000元。

曹小琴被卖四次,而买她的男人,没有一个懂得怜香惜玉,这是她的不幸,也是这五个男人的不幸,注定打光棍一辈子。

至于人贩子,是最令人痛恨的,相信法网恢恢,正义一定会到的。

四、被救12年后现状怎样?

曹小琴被救当天,在四川老乡的搀扶下,走出窑洞享受阳光,接着被和林县政府接到医院救治。

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组织专家对她进行了会诊,表示:她的精神疾病不考虑先天遗传的因素,突出的问题是孤僻,不与人交流。

经两地媒体和相关部门的努力,曹小琴返回了遂宁市大英县蓬莱镇古柏乡五凤村的老家,与亲人团聚。

老家村支书为曹小琴和她的父母办理了低保。因为其精神状况仍时好时坏,家人安排她和父母一起居住。据了解,现在曹小琴的生活已不成问题,平时由家人照料,村上和政府也一直给予了支持。在家人照料下,精神和身体状况都已转好。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很高,生怕他们养成不好的习惯,每天都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孩子身上,有时候也会采取一些过激的方式。这些方式在家长看来只不过是发了一次脾气,但却在孩子心中留下了难以消除的疤痕,孩子可能会因此感觉自卑,觉得自己什么都干不好,也没有一个温暖的家,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怀,父母只会一味的指责自己,逼着自己去做一些自己不太喜欢的事情,我觉得家长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控制欲太强。家长总是希望孩子能够按自己的规划行走,一旦有一点脱离自己的轨道,就会有非常强烈的失控感,内心的情绪也会立马被激起来,在情绪不受控制的情况下,逼孩子走上自认为正常的轨道,但是每到这个时候,孩子往往是没有办法按照家长心意来的。因为真正影响孩子的已经不是让孩子做什么,而是家长本身的情绪。有一句话说的很好“一个情绪稳定的孩子,背后一定有情绪稳定的家长”情绪控制能力是会遗传的,如果家长总是情绪不稳定,肆意发泄自己的情绪,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孩子的心理状态也会慢慢变得不稳定,最后成为缩小版的家长。如果情绪经常失控,会让孩子没有办法安静的学习或者工作,以后也难以得到很好的发展。

第二,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在家长的视角,孩子是一个没有自主能力的人,也无法分辨是非,所以家长在做事情的时候几乎不会考虑孩子的感受,认为自己只要对孩子好,干什么都是可以的,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这种行为其实已经对孩子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孩子与成年人一样,都渴望被别人尊重,都会极力的维护自己的自尊,当自尊被破坏到极致的时候,孩子会崩溃,离家出走也是他们仅剩的可以维护尊严的方式。

第三,缺少正确的教育方式。每当感觉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总是采取言语上的攻击,而这种攻击几乎没有理性的成分,孩子不但没有因此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会对家长说的话感到厌恶,最后变得越来越不听家长的话,甚至于发展到最后和家长吵架,或者是采取像离家出走这种比较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家长这种教育方式的不满。

当儿子和妈妈遇到矛盾时,以下是一些处理方式:

1 给予儿子自主选择的权利:作为母亲,不要以自己的意愿强迫孩子做决定。在日常生活中,当遇到问题时,可以与孩子讨论,并让其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做出决定,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能力。

2 控制局势,避免升级:在争执中,需要控制局面,避免争吵升级。如果双方都火气冲天,可能会使争执扩大化,这时需要适当地冷却一下,找到一个恰当的时机和场合,进行有效的沟通。

3 进行有效的沟通:在矛盾发生时,需要寻找一个恰当的时机和场合,进行情感和思想上的有效互动和交流。沟通时需要保持心平气和,以和颜悦色,尽量营造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如果与儿子发生争执,感觉自己的尊严受损,可以选择暂时冷静下来,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再与儿子进行有效沟通。

4 平等对待孩子,中立地看待矛盾:在处理儿子和妈妈的矛盾时,需要保持中立和公正。不要因为矛盾而失去中立的态度,更不能因为矛盾而偏袒任何一方。作为父母,需要平等地对待孩子,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帮助他们理解问题。

5 适当地进行调解:如果矛盾是因为儿子的行为或者态度引起的,那么需要适当地进行调解。可以指出儿子的错误,并耐心地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鼓励他主动向妈妈道歉或者解释。

总的来说,处理儿子和妈妈之间的矛盾需要耐心和理解。通过倾听、沟通、调解和保持中立的态度,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彼此。同时,也可以通过培养儿子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能力来帮助他们在面对矛盾时更好地处理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4371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2
下一篇2023-10-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