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人类和各种动物而言,植物常被认为是一种低级的生命形态。它们不言
不语,默默地生长着,正如人们所说的——“草木无情”。其实不然,植物虽然不像人类或动物那样具有丰富的情感,但是它们对外界各种刺激做出的反应,却远远出
乎人们意料。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植物也是有感情的。
如果你用手碰一下含羞草,它就会像少女一样羞涩地低下头;花生、大豆的叶
子到了夜晚就会紧紧合拢……这一切都是植物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令人感到惊奇的是,植物对人类才会欣赏的音乐也有很高的鉴赏能力。法国一
位园艺学家曾做过这方面的一个实验。他把耳机套在一个番茄上,每天播放3个小
时的音乐。
结果/这个番茄成熟后比一般番茄大许多。还有人曾专门用仪器对植物的感觉作了记录。美国著名的测谎机实验者克里
夫•巴克斯特曾在1966年把测谎机的电极连在一种热带植物——龙舌兰的叶子上,
然后浇上充足的水,结果测谎机把植物饥渴喝水的“情景”记录了下来,很像人在
短暂的感情冲动时反应的情景。
日本“新世纪”公司经过长期研究后发明了一种能够测定植物对外界刺激反应
的机器。为了了解花草的“感性状况”,他们先用一种叫“蜘蛛抱蛋”的花草做试
验,把这个用电池做动力的小装置放在花盆边,把两根电线分别夹在“蝴蛛抱蛋”
的叶子和茎上,第二根电线插进土里。
“蜘蛛抱蛋”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发出一种电脉
冲,装置会感受到任何细小的变化,然后通过电线把植物脉冲传导给装置里面的扬
声器,扬声器会发出一种类似鸡蛋在杯子里煮爆了的噼啪声,声音随着脉冲增强而
提高。更让人惊奇的是,若植物的主人与它对话时它则会很髙兴,当主人走近它以
至于它能感受到他的呼吸和体温时,植物能够感受到将要发生什么,并在10秒钟内
快速做出反应。
专家认为,未来人与植物的“联网”也许会成为现实。人与植物交流的效果比
对植物放音乐的效果要好得多。
如何将情感教育渗透到生物教学中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提出了全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作为一名生物教师,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应该在教学中及时地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是美好的,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圈。1 培养师生情感,激发学习热情 课堂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口头和形体的语言、情绪态度、表情等传递着情感信息,学生则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关心程度来反馈情感信息。教师要带着感情去上每一节生物课,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一堂没有情感交流,只有单调的知识传授的课堂,是死气沉沉的,令人生厌的。所以说,热爱学生是培养师生情感的前提条件。多年的教学让我体会到:亲切和蔼的教学语言,会使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心理上容易接受;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获得意境的感受。鼓动人心和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会煽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师只有把握住学生情感活动的脉博,把情感传递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感染,渐入佳境。2 创造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物学课程是一门实际性很强的课程,里面涉及到的生物如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等,都与我们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七年级下册只有一个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介绍了人的各个系统的功能及作用,强调了人与生物圈的相互关系。我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形成自主意识,培养他们的热爱生物的情感。在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教学中,我先布置学生回家收集一些植物实例带来学校,然后上课的时候让他们分组观察,比较这三种植物的相似和相异性,并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归纳三种植物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在自主的探究中得到了知识,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明白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比如苔藓植物,可以作为监测环境污染的植物,所以我们应该爱惜植物,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 让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受教育,也是激发情感意识的一种途径。在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的设计《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中,我在课前先分好各个小组,让学生对校园做调查,如有哪些绿化带,球场周围有无树木遮阴,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种上一些绿化的树木等。然后,根据现有的状况,进行小组讨论,设计出本组认为最理想的校园绿化。学生们表现的非常积极,进行了详细的记录,还借来了学校建设时的设计图纸。小组讨论异常激烈,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激发了热爱自然的情感。3 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激发热爱生物的情感 我所在的烟塘中学是一所乡村中学,学生都来自附近的农村,他们可能对书本知识了解不多,但他们却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学时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热爱生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在进行种子植物一节教学中,我先叫学生回家收集一些常见的种子或果实,带来课堂上观察,发给他们观察需要的工具,让他们自己动手观察种子的结构,并结合课本弄清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区别。学生们对种子并不陌生,如花生、玉米都是他们经常食用的植物的种子,但他们对种子的内部结构和作用未必清楚。通过实物观察,他们既了解了种子的结构,也明白为什么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的道理,无形中激发了他们热爱生物的情感。4 以情促学,体验情感意境 新课改理念对知识的要求降低而更多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生物学课程标准也明确强调对学生非智力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通过生物学的教育,能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在思想情感方面,更加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意识到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和谐的整体,如果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那么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如在讲生态系统一节时,通过分析课本观察与思考中的食物链关系,再引导学生分析、如果食物链中的任意一种动物不存在,那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学生在回答的基础上不难得出:食物链是彼此相关联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一旦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接着教师可以介绍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实例:09年舟曲泥石流、松花江水质被污染、北京屡屡出现沙尘暴等。学生意识到:人必须要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保持生态平衡,我们人类也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家园。5 开展实际有效的探究性活动,在活动中体现情感教育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中,探究性活动很多,而且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观察当地常见的几种苔藓植物,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等探究,都密切联系生活,而且学生也容易完成的。我在教到相关内容时,都让学生分组独立完成探究,写出探究报告,课后交流。学生在质疑、调查、实验,收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推理判断和反思等探究活动中,既能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又发展了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无疑具有促进作用。 以上几点,是本人在新课改标准下的一点体会,我感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知识和情感统一、和谐地发展。知识是发展的基础,情感是发展的动力,忽视知识的教学是失掉基础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培养学生愉快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发展基本的生物素养,尽可能的让他们学会学习,形成有益于社会和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阵地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能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使他们对生活有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同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培养一种高尚的热爱自然的情操,这对他们的发展是有很大意义的。
落实高中生物课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运用体验的方法。体验是指主体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与验证,它是生理与心理、感性与理性、情感与思想等方面复合交织的整体矛盾运动。体验作为一种方法,要通过具体的活动来承载,而生物实验活动是学生获得各种体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渠道。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可以自我体会、自我感悟。高中生物实验具有丰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功能,是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的几个实验,谈谈笔者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生物实验是学生认识主体获得直接的感性经验和事实材料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手段,是检验和发展假设的实践基础,是使生物学知识达到真理标准的基本方法。学生在生物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对实验原理的学习、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和结果的分析,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生物学知识,推导和验证生物学假设,从而形成真实的、科学的理性认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在生物实验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谨慎的学习态度和细致入微的学习方法。
如观察池塘水中的生命世界、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结构、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这些实验都要使用显微镜,学生使用显微镜时,往往急于想观察到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经常出现因不注意而把玻片标本压碎的现象。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操作的规范性:镜筒下降时,眼睛应从侧面看着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物镜接近玻片标本后再进行调焦。眼睛看着目镜,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看到物象。加强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生如果操作不规范,还会出现视野内有气泡、染色不全面、污染镜头等现象。
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教师自己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落实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做到言行一致。在演示实验时,教师规范、熟练、灵巧的操作,整洁、美观的演示,将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些对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形成都具有耳濡目染的作用。
2学习生物学经典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生物学上有许多经典实验,如:挑战自然发生说的一系列实验、探索光合作用本质的实验、探究DNA结构模型的系列实验等。让学生通过对这些经典实验原理、实验设计过程、实验结论、实验优缺点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发现的艰难、科学方法的重要性,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老师向学生介绍这些科学家历经千百次失败实验而最终获得成功的史实,学习生物科学史能够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献身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
3分析失败的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态度。高中生物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实验,如: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探究种子植物花药中发生的减数分裂、环境中化学物质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影响等,这些实验往往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实验现象也不是一时就能出现,有时甚至出现异常的实验现象。
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实验过程,找出问题所在:有的实验进行缓慢,性急不行,要有耐心;有的实验一次不成功,需要进行几次,这就要有毅力,不怕困难和麻烦。教师经常在实验课上向学生介绍科学家历经千百次失败而最终获得成功的史实,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鼓励并适当引导学生,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实验,体会实验成功的乐趣,塑造自己刚毅顽强的科学态度。
二、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 1分析经典实验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使得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人之间相互合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关爱、养成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在生物学经典实验中有许多伟大的发现都是多位科学家分工合作所取得的。
例如,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就是沃森和克里克合作的结晶。沃森和克里克虽然性格相左,但在事业上志同道合。沃森生物学基础扎实,训练有素;克里克则凭借物理学优势,又不受传统生物学观念束缚,常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思考问题。他们二人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并善于吸收和借鉴当时也在研究 DNA分子结构的鲍林、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等人的成果,经过不到两年时间的努力便完成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合作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相互合作的史实,让学生感受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要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现代学习方式。
通过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通过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如: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探究种子植物花药中发生的减数分裂、环境中化学物质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影响这些探究实验,课前教师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由组长带领大家制定本组的实验计划,包括:各组员间怎样进行分工与合作、得到数据后又怎样处理等。
实验结束后,教师让各小组选一名组员站起来发言,公布本小组的实验结果,看看哪一小组的结论更全面更深刻。通过这些实验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实现经验共享,又可以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
三、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高中生物教学要培养的观念主要是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世界观。对这些观念,学生可以在实验教学中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体验实验过程中加以渗透和形成。
如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结构、制作真核细胞模型、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就渗透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再如,在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条件实验中,通过实验观察,判断周围常见的动植物的生活环境,让学生综合得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认识,群落中生物及其环境间的依赖性,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个体对环境的依赖关系。在化肥与池塘富营养化这个实验中,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明白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影响,树立辩证的科学自然观。
当然,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可能不深刻、不全面,这就需要教师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对蕴含在实验中的观念形成明确的认识,并逐渐发展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用这些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教育学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生物现象的客观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四、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情感 生物实验教学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如:在洋葱根尖细胞中含有脂肪吗、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只要取一张洋葱表皮就够了,不必取大块。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DNA的粗提取这些实验中,对于丙酮这类有毒的药品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对废弃物进行处理,以免它流入环境,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另外,如擦镜纸、吸水纸、大头针和各种试剂等也要节约使用。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不按照实验所需的量滴加,经常随意加量,在实验中我们也提醒学生,这样的后果一来实验现象不明显,二来浪费试剂。在实验中,不能多用也不能少用,跟学生解释原因,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对于实验:制作真核细胞模型、模拟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模拟染色体的结构变异、设计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这些实验鼓励学生废物利用。比如:学生能用方便面盒做细胞轮廓、用废旧塑料袋做细胞膜、用鞋袋折叠出精美造型做成内质网
通过课题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新进展,让学生明白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资源的持续利用对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爱护环境是一项社会公德,也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有利于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将来承担起社会发展的重任打下坚实的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