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情感的理论危机

人工情感的理论危机,第1张

计算机理论界所开展的针对各种生理指标方面的“人工情感”方法,主要存在如下危机根本无法解决:

(1)要建立情感的识别系统和表达系统,就必须对情感的基本类型进行划分,以确立情感的基本模态。然而,情感的基本类型究竟应该根据什么原则和标准来划分,有何理论根据?

(2)对于同一类型情感,无论是情感感受强度,还是情感表达强度和情感生理唤醒程度,都可以采用不同的生理指标进行计算和测量,究竟应该选用哪一个生理指标为主要尺度呢?

(3)对于同一类型情感采用同一个生理指标进行测量和计算时,由于受到许多环境因素、人体其它生理因素和精神因素的影响,其测量值的差异性和波动性如何消除。

(4)不同的情感类型所产生的不同生理指标之间往往没有通约性,那么,不同类型的情感之间如何进行相互比较和统一度量?

(5)人的情感内容和感情方式是极为丰富的,各种情感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往往有着相当复杂而且变化频繁的关系,那么对于情感的计算就需要真正天文数字般的情感数据资源库,还需要海量的计算模型与计算工作量,而人脑为何并不需要?

(6)有些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如怀疑、犹豫、迷茫、怜悯、尴尬、自我表现等,其生理指标的变化往往极其微弱而且短暂,对于它们的计算和测量如何进行?

(7)有些情感(如“对敌人的仇恨”与“对亲人的生气”)往往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生理指标,但两者所表达的价值内涵往往相差很大,如何进行区别?

(8)情感的感受强度和表达强度与各种生理指标的变化量度通常不是成线性函数关系,大部分都是呈非线性的、不连续的、模糊的、概率性的、波动的函数关系,因此采用生理指标的变化量来计算情感的感受强度和表达强度,如何消除其误差性和不确定性。

(9)假如能够计算出人的情感感受强度、表达强度和生理唤醒程度,这些计算值又代表了什么样的客观价值意义?如何使电脑或机器人具有和谐、友好、灵活的人机界面?总之,对于情感的感受强度、表达强度和生理唤醒指标的计算实际上只是对于情感的表面形式的计算,而不是对于情感的客观内容的计算,因此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的“人工情感”。 为了实现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来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情感的目的,就必须首先建立情感的数学模型,实现对情感的内部逻辑关系及其运动变化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与精确的数学运算。然而,针对情感能否进行精确计算和人工化,理论界存在激烈的争论,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可能性与不可能性

一种观点认为,人的情感如同人的智能一样是可以进行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情感的人工化或数字化。协同学领袖哈肯曾经预言,“从长远的观点看,有希望制造出以自组织方式执行程序的协同计算机来模拟人类智能”,他系统阐述了他的脑活动和认知的协同学研究结果。另一种观点认为,情感具有不可计算性,人工情感是不可能实现的。他们认为,有些问题是可计算的,即对于这些问题存在可解的算法;但是还有一些问题不是可计算的,即对于这些问题不存在可解的算法。例如,停机问题是不可计算的,程序验证问题是不可计算的,检查一个图灵机是否接受一个给定的输入符号串是不可计算的,“波斯特对应问题”是不可计算的,等等。他们认为,认知的本质是计算,无论是人脑还是计算机,都是操作、处理符号的形式系统,而信息的收集、存储和处理的过程都是算法可计算的,因此认知和智能的任何活动都是图灵意义上的算法可计算的。与现代计算机不同,大脑不是一种通用图灵机,大脑的每一部分都是特异化的,并且是在相互作用中完成整体心智活动的,体现出一种内在的、依存性的、整体自涌现的形式,难以难以计算。哥德尔严格区分了心、脑和计算机的功能,他认为,心脑同一论是我们时代的偏见,心的可计算主义是应当批判的,假定存在超过人心的机器我们能证明吗?托尼·霍尔说:“大脑思维和计算机算法,乍一想这两者有相似性,但我们对大脑了解得非常少,基本结构都远远没有弄清楚。机器是不可能取代大脑的。”他说,比如编程,人的灵感机器没有,机器只能用来排错,机器只是助手。他们认为,欲望、情感和意志是具有主体意识的人类本身专有的,一旦它们脱离人就不存在了或者说变成假的了,情感只有是真时才能起作用,不可想象一台机器会自发地产生那些根本不属于它的特性;情感是不能制造的,模拟永远是假的;情感与人的社会性需求密切相关,电脑不具有任何社会性需求,因而不可能具有真正的情感,具有人类情感的电脑就象永动机一样永远不会实现,除非它具有独立意志。

必要性与不必要性

一种观点认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已经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人工情感是人工智能必须面对的课题,是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人机界面的人性化、程序运行的自主化、智能资源的效率化等都需要立即解决情感的可计算问题,解决人工情感的一系列基础理论问题和具体技术问题,人工情感已经具有了很迫切的社会需要。另一种观点认为,人工情感是科学研究上一种多余的“奢侈”。人类思维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其基本的流程至今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很多内容甚至不能用语言表达,但肯定不会像二进制那样简单。人脑含有大约100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还有大约1万个连接,在如此复杂且高效的系统中,信息的处理远非人类想像得那么简单,情感型电脑对硬件和软件有着极为特殊的要求,人类在21世纪时的技术手段和思维高度远没有达到要求,对情感进行计算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能够部分做到,也将会付出高昂的代价,人机交互技术水平已经基本满足了人们的要求,指望某一种技术使得智能化或是交互形式在便捷性上有巨大的发展,基本上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这种观点还认为,还没有形成对于情感计算机强烈的社会需求,如果技术的高度超过了社会的需求,其结果要么是技术本身被人们所遗弃,要么是技术的存在使人类的本性退化。智能化的最终目的是延伸人的控制力,但智能化似乎进入了绝对化的发展空间,大多数研究人员忽视了两个关键问题——智能化的效果和智能化的成本。技术的成本确实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智能化的成本在某一时刻超过了人力资本,那么还会有谁去用智能设备呢?”

现实性与非现实性

一种观点认为,人工情感是即将到来的现实。克里克认为:“现在是可以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意识的时候了,人的意识和精神活动完全由神经细胞、胶质细胞的行为和构成方式、以及影响它们的原子、离子和分子性质所决定,它们完全由物理化学规律支配”。生物计算机的出现,使人工情感变得越来越现实化,科学家发现了分子之间自发的组成具有计算能力的系统的方法,最可能成为生物计算机运算单元的是DNA(脱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另一观点认为,人工情感是件遥远的事情。计算技术发展到今天,对大脑结构和思维本质的无知成了人工智能的“音障”,它们的阻力像激波一样难以突破。21世纪初对于大脑如何工作还没有一个像样的理论基础,里克·雷斯特认为,大脑太复杂了,没有人知道它怎么活动,谈不上模拟大脑的算法,“假设有可以模拟大脑算法的机器,这样的机器有智能和意识吗”。 张亚勤和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两位副院长张宏江、沈向洋在合写的文章中说,一些科学家提出,“人类思维的规则几乎是不可能被完全破译的,所以机器所能够接受的永远都只是残缺不全的‘人的智能’,再强大的机器也不可能再现人类思维的复杂机制。” 由于大脑结构的复杂性、意识的复杂性、认知过程的复杂性、常识知识结构的复杂性等等,也由于意识最重要特征是它的意向性、自明性或自指性,彭罗斯认为这些特征显然是超越逻辑的,是超越算法的。人的情感思维与电脑的智能思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电脑的最基本构成是处理器、内存和总线结构,它们只能对电路的开关作出反应和发生作用,这就决定了电脑的“思维”方式的有限性;电脑不存在意识,没有心理平衡问题,无法建立主体价值观,不能自动对所有的感受进行过滤,以便处理有用和必要的事情;人脑绝不是单纯处理0和1的装置,它直接接受和处理模拟信号,它的记忆是经验块堆的建立、关联和组合,如果电脑实现人脑功能,它必须在结构和工作机理上彻底翻新;人不会制造完美,大自然则能,人脑是目前物质的最高实现形式,人类只能实现人脑与电脑的交互,根本不可能制造具有真正的人脑思维方式的电脑;人是感性和理性的矛盾统一体,未来电脑可以让我们的社会数字化,但我们却难以让它感性化。总之,电脑距我们人脑还有遥远的距离,中间似乎隔着许多不可逾越的鸿沟。 人工情感包括三个方面:情感识别、情感表达与情感理解(或情感思维)。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在情感识别与情感表达两个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非常显著,但在情感理解或情感思维方面却收获甚微。其根本原因在于,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够真正了解情感的哲学本质及客观目的是什么,没有创立一个全新的、科学的、数学化的情感理论,没有建立一个真正的情感数学模型。

21世界初的人工智能实际上只是人工认知,它是狭义的人工智能。知、情、意是人类三种基本的思维形式,那么广义的人工智能应该包括人工认知、人工情感和人工意志三个方面,因此要想由狭义的人工智能朝向广义的人工智能发展,就必须首先解决一系列有关情感的基本理论问题:什么是情感?情感的客观目的是什么?认知与情感到底有何区别?等等,而这些深层次的理论问题是当今的哲学、思维科学、生命科学和心理学等没能真正解决的。计算机的人工智能水平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突飞猛进之后,如今已经接近了它的理论上的发展极限,显然,不解决上述深层次的、哲学层面上的理论问题,不解决“人工智能”、“人工情感”和“情感计算”理论所存在的一系列严重的危机与哲学错误,要想研究真正意义的情感机器人是绝对不可能的。

人工情感理论存在三个方面的严重缺陷:

情感的哲学本质

情感是人类的一种主观意识,它必然是人脑对于某一种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这种客观存在就是“价值”(或利益),情感与价值的关系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因此情感的哲学本质就是人脑对于事物价值特性的一种主观反映,情感的思维实际上就是人脑对于“价值”的思维,对于情感的计算实际上就是对于价值的计算。而21世纪初所有人工情感的研究者们都不知道这一点,他们总是试图通过测量和计算情感产生过程的各种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脑电波、呼吸、瞳孔直径、激素分泌、血液成份等)的变化数据来确定情感强度的变化情况,来研究情感的变化规律,其结果必然是:“在主观范围内绕圈子,在表面形式上打循环”。情感是人脑对于事物价值特征的主观反映,其客观目的在于引导人更好地识别价值、消费价值、创造价值和表达价值,因此情感的识别实际上就是价值的识别,情感的表达实际上就是价值的表达,情感的计算实际上就是价值的计算。

情感的主要功能

21世纪初的人工情感研究者们只知道情感的功能作用在于使人或机器更具有“人情味”、更友好、更容易形成自然而亲切的人与机交互,营造真正和谐的人机环境。事实是,情感的功能远非如此!情感除了帮助建立机器人的人性化界面,还能够有效地提高思维的效率与速度,而且,情感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能,那就是:情感是人的行为灵活性、决策自主性和思维创造性的根本来源。智能机器人主要的缺陷在于:只能按照人预先编制的程序进行动作,不能自主地确立和调整价值目标,不能创造性地制订和修改总体规划及行为方案,不能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智能机器人一旦具有了情感,就能够以“达到既定的意志目标”为行为方向,以内设的“价值观系统(或情感系统)、认知系统和意志系统”为价值计算依据,以“实现最大价值率”为行为准则,建立一系列价值计算的函数关系式或约束方程式,再根据机器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确定若干个边界条件,选定情感和意志的动力特性参数,就可以主动地、创造性地调整“整体规划、行为方案和具体动作”,然后对行为的最终结果进行价值评价,以便及时地修正价值观系统(或情感系统)、认知系统和意志系统,达到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目的。

情感的内在逻辑程序

21世纪初,人工情感的研究者们完全不了解情感运行的内在逻辑程序,只知道人在进行情感反应时各种生理指标的变化数据。事实上,人在进行情感表达、情感识别和情感思维过程中,遵循着特定的逻辑程序。情感表达的逻辑程序大致是:人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刺激信号,大脑就会把以前存储在“价值观系统”中该事物的“主观价值率”提取出来,与自身的“中值价值率”进行比较、判断和计算。当前者大于后者时,就会在大脑中的边缘系统(该组织决定着情感的正负)的“奖励区域”产生正向的情感反映(如满意、自豪);当前者小于后者时,就会在大脑中的边缘系统的“惩罚区域”产生负向的情感反映(如失望、惭愧)。大脑然后对价值的目标指向、变化方式、变化时态、对方的利益相关性等进行判断,从而确定和选择情感表达的基本模式。此外,情感识别、情感计算与情感调控也遵循着特定的逻辑程序。如果不了解情感运行的内在逻辑程序,就不可能研制出真正意义的情感机器人。

情感的数学模型

21世纪初的心理学没有建立任何的情感数学模型,也不知道情感的数学变化规律。显然,要实现情感的数字化,就必须首先建立情感的数学模型。事实上,人的情感可以通过情感矩阵来进行描述,并可以进行情感的交集运算与并集运算,情感强度的变化有着特定的数学规律。情感是人脑对于事物价值特性的主观反映,虽然,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在根本上决定着人的情感强度,但在一般情况下,情感的强度并不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成正比,而是一种特殊的指数函数关系。

正是上述的理论障碍,在根本上决定了情感机器人的发展局限性。但各国所声称拥有情感的机器人,最多只能模拟人的某些情感表达方式,并进行一些简单的情感识别,不可能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内在情感思维。

什么是人机互动,它有什么特点

人机互动、人机互动,是一门研究系统与使用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的学问。系统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机器,也可以是计算机化的系统和软体。人机互动介面通常是指使用者可见的部分。使用者通过人机互动介面与系统交流,并进行操作。小如收音机的播放按键,大至飞机上的仪表板、或是发电厂的控制室。人机互动介面的设计要包含使用者对系统的理解(即心智模型),那是为了系统的可用性或者使用者友好性。

android,ios在人机互动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iOS:

- 非常完善的 HIG,介面风格和互动方式比较统一,一般应用对于大部分使用者来说都能够凭直觉上手使用;

- 非常注重细节,比如如果介面上输入焦点自动进入输入框会弹出键盘(Android上要人点选才会触发键盘),这种地方很多;

- 后台的多工处理在使用者体验和续航之间达成了相当好的平衡,基本使用者可以放心的去用,不用考虑应用后台前台的问题;

- 高质量应用数量多,同一个服务如果在不同移动平台上各有应用,那么 iOS 的版本多半是最好的(至少是同样好的);

Android:

- Notification 系统介面比 iOS 好;

- 支援自定义桌面,能满足部分使用者的个性化需要;

- 支援模拟器应用,在 Android 平台上玩老游戏不错 >_< ;

- 支援第三方输入法,对中文输入提升较大;

- 大多数 Google 自己的应用的使用者体验都不错。

什么是人机互动功能啊

是指支援人和计算机系统直接进行互动通讯的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完成人机之间的资讯传递。人机互动系统可以大致分为命令语言互动系统、选单驱动互动系统、直接操纵互动系统和多媒体互动系统。

具体每个互动系统的功能你可以详细查一下。

什么是人机互动技术, 什么是人机互动系统?它在机器人领域起到什么作用, 人机互动是什么意思?

人机互动技术(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echniques)是指通过计算机输入、输出装置,以有效的方式实现人与计算机对话的技术。它包括机器通过输出或显示装置给人提供大量有关资讯及提示请示等,人通过输入装置给机器输入有关资讯及提示请示等,人通过输入装置给机器输入有关资讯,回答问题等。人机互动技术是计算机使用者介面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认知学、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有密切的联络。

什么是人机互动系统有什么功能

人机互动系统其实很常见,ATM、工厂里面很多这种机器,都属于人机互动,功能根据具体的需求来判断。

人机互动模组和人机互动屏一样吗

人机互动设计和人机介面设计是同属于资讯艺术设计专业。人机介面设计是人机互动设计的一部分。工业设计包括产品设计、展示设计、交通工具造型设计等专业。视觉传达设计是从以前的装潢艺术设计发展而来的,包括平面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设计等。工业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的不同:前者主要注重于产品的科学设计和外观设计,而后者则主要注重于平面的美术设计,也涵盖了影视等范围。

人机互动方式是指什么

人机互动方式指的是人机互动系统(Human-puter interaction,简称HCI)是研究人与计算机之间通过相互理解的交流与通讯,在最大程度上为人们完成资讯管理,服务和处理等功能,使计算机真正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的和谐助手的一门技术科学。

人机互动系统是伴着计算机的诞生就发展起来的。在现代和未来的社会里,只要有人利用通讯、计算机等资讯处理技术,为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进行活动时,人机互动都是永恒的主题。鉴于它对科技发展的重要性,研究如何实现自然、便利和无所不在的人机互动,成是现代资讯科技,人工智慧技术研究的至高目标,也是数学、资讯科学、智慧科学、神经科学,以及生理、心理科学多科学交叉的新结合点,并将引导著二十一世纪前期资讯和计算机研究的热门方向。

如果AI有了人类的情感,这个世界会变得复杂利和不可控。

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情感能力的观感是矛盾的。在最坏的情况下,人工智能将利用其情感智能来操纵人类,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最好的情况下,人工智能将利用其情感智能,与人类产生共鸣并帮助人类。

1、一旦人工智能发展到了高度的情感智能,它将全方位压倒人类智能。

这将自然而然地导致一个后果,即人类的劳动变得不够理想,因为人工智能几乎在所有方面都表现得比人类智能更好。这就意味着人类的劳动将丧失价值,且所有的工作将由人工智能接管。如果经济中的所有价值,几乎都来自人工智能,那么价值将几乎来自资本,而不是劳动。其结果是,经济将由相对少数的资本家掌控。这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剧收入和财富的严重不平等。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类将如何谋生,尚无答案。

2、随着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难被人类理解,导致人类感觉其逐渐失控。

最终,这个问题将变得越来越严重,而不是随着发展逐渐淡化。当人工智能变得足够聪明时,它就有可能做到自我编程。毕竟,计算机的自我编程作用已经存在,并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来越普遍。换句话说,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控制力正在迅速减弱,而随着控制力的丧失,人类如何确保人工智能继续按照既定的要求,致力于实现人类设定的目标,而非它自己的目标,也将成为一个问题。

3、人工智能可能会演变成一种智能或多种智能。

无论哪种结果,都可能威胁到人类的控制力,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能力。人工智能设备的联网可能造就异常强大的超级人工智能。人类应该注意这种人类失去对机器的控制的问题。

4、情感本身就是一个神奇而悬疑的东西,复杂的情感如果被人工智能吸收了之后首先感情问题就变得更加恐怖。人工智能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目光尽头,没有什么比人工智能拥有“自主情感”更令人五味杂陈了。

5、而社交和情感机器人有很多潜在的用途。

其中一些措施包括照顾老年人,帮助它们自主生活,帮助遭受孤立的人,以及患有痴呆症、自闭症或残疾的人。

如果机器能够识别我们的情绪状态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情感运算领域正在快速发展,通过生物计量传感器来测试皮肤反应、大脑电波、面部表情和其他情感数据。大多数时候,计算是准确的。

这一技术的应用既可以是善意的也可以是邪恶的。公司可以根据你对一部**的情感反应获得反馈,并通过智能手机实时向你出售相关物品。政客们可能会精心打造能够吸引特定受众的信息。而社交机器人可能会调整自己的反应,在医疗或护理环境中更好地帮助病患,数字助手则可能会用一首歌来帮助提升你的情绪。市场力量将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扩大其覆盖范围,并完善其能力。

总结:AI不会像大自然一样仁慈地给予人类反思、修补的机会。而情感机器人或者说情感智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但也会带来隐私、公平、人机交互等新的伦理问题。

所以说,随着情感智能的发展应用,需要建立多层次的伦理治理路径,把抽象原则转化为具体的技术实践,确保人工智能向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467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