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婚家庭怎样处理继子女的矛盾

再婚家庭怎样处理继子女的矛盾,第1张

再婚家庭,怎样处理继子女之间的关系?

家庭中新成员的到来

孩子需要时间来接受与另一个成人建立关系,尤其这个人是父/母的新配偶。在欢迎这个将要整天和他/她在一起生活的人之前,你必须和孩子详细谈论这件事:询问他/她是如何看待的,对此事有什么样的主观推断,担忧什么尽管孩子无法决定父母的私生活,但这毕竟关系到家庭的重大变化,孩子的感受需要被聆听。

同时,孩子与你的新伴侣的见面,不能被安排成一次偶遇——应该有正式的被孩子接受的会面。当然,需要选择合适的见面时机,如一起吃饭或是出游,以使大家都感到自在。

这些事情,需要由未来的继父/继母主动些。可以把他/她介绍为“妈妈/爸爸”的“男友/女友”,让孩子感到,不是必须马上就接受这个人做自己的继父/继母。要让孩子有空间和时间来发展与未来继父/继母个人之间的关系。

继父/继母在家庭中的位置

要重建新的家庭秩序,必须让孩子懂得,孩子和继父/继母的地位“并不平等”——继父/继母是孩子今后可以依靠的人——作为交换,他/她必须尊重和服从。继父/继母有教育的责任,虽然不能就此替代孩子的亲生父母,但至少有保护他们的义务和责任。在这种关系下,亲生父母的角色很关键——你要帮助新配偶在家庭中获取地位并承担责任。

如何让孩子称呼自己

关于这一点,每个再婚家庭的情况不同,因此并没有定论或是标准。但显然,一开始就让孩子叫“爸爸”或“妈妈”并不是孩子所希望的——尤其在孩子的亲生父母仍在参与孩子教育的情况下。这会让孩子为难,孩子在潜意识里觉得叫继父/继母“爸爸/妈妈”,会对不起自己的生父/生母。

让孩子直称其名是比较常见的做法。这种方式在开始阶段简化了相互的关系,但却会带来矛盾的情绪:没有清楚地界定孩子和成人间的界限。而且最主要的是,继父/继母不应扮演“伙伴”的角色,因为,在“伙伴”的角色之下,继父/继母的成人地位没有被其应承担的责任清楚地表明。

有时大人还要接受孩子称呼自己的绰号,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既承认成人的特殊地位,同时这种称呼还承载了一些感情色彩。不要勉强孩子,他们在与继父/继母建立信任之前,叔叔/阿姨的叫法可能更合适。

做公正的父母

能够将双方的孩子都视如己出吗不可否认的是,与亲生孩子的关系肯定与非亲生孩子的关系有差别。接受这种现实,才能找到成为公正的父母的法则。重要的是注意到新配偶的孩子心里可能会有的担忧,要和孩子沟通以使他们安心。

孩子们常常会认为,他们不值得被共同生活的大人们以同样的方式来爱。如果你既不是孩子的生父也不是孩子的生母,需要注意你对这个孩子不要比对别的孩子的要求少。每个孩子心里都有杆秤:有的会感到被大人抛弃,有的会感到被大人“缠着”。

在教育方面的分歧

在共同生活中,家庭准则应该清楚地被每个人知晓并遵守,即使是只有周末才来与大人团聚的孩子。没有比在孩子面前表现自相矛盾更糟糕的事了:孩子会受此影响,并利用大人的弱点。那些新组建的家庭比其他家庭更需要新建一些家庭习俗,如节日、讨论、出游等,因为这将有助于构建出新的家庭文化。

平息冲突

也许,继父/继母和孩子都会感到没有做好准备来全身心地接受这种新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尤其是孩子,他/她暂时可能无法接受继父/继母的管治和权威。

如果孩子固执地拒绝接受继父/继母,试图收买他/她的好感会使事态加重。如果冲突仍在持续,与其争执下去,不如征得孩子的生父/生母同意后“抬脚走人”,离开一小会儿,由生父/生母来干预此事。要让孩子自在地生活,表达出挑衅与不满,并且告诉孩子,大家理解他/她的处境,知道这对他/她来说很不容易。但必须有尺度的限定,让孩子明白,有些事是不被允许的,比如说暴力行为。

继父/继母要避免向自己的配偶抱怨,否则将会加剧孩子的对立情绪。要让孩子感到他与生父/生母之间仍保持着特殊的关系。

继父/继母对于前夫/前妻的批评或赞扬,都会扰乱孩子的思想,使将陪伴孩子长大的人在孩子心中贬值——这实际上也是在贬低孩子自己。孩子会陷入是否忠诚的矛盾,他/她会因担心背叛那个不与他/她共同生活的生父/生母而拒绝继父/继母。

试着保持一种开明的关系,相互不要提过多要求——但这只有在原配夫妻知道如何化解矛盾、并且每个人都明白各自在教育孩子时所应占据的位置时才可能。记住,要让孩子的生活在对双亲的自豪而不是怨恨中度过。

家庭生活的组织

最理想的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房间,或者至少家中要给周末才来的孩子专门保留一个房间。现实生活中,孩子常常不得不和别人分享房间。当孩子还很小时,这会引来很大的混乱。

实际上孩子对家长是否期盼他/她的到来,是否为此做好准备非常在意。比如,孩子每次来时,可以全家人一块儿出去。但是,周末时保留与生父/生母单独交谈的时间也非常重要。例如,两人单独在餐馆吃饭,讨论孩子的学习、爱好、担心的事总之,要让孩子知道,即使不与父亲/母亲一起生活,他/她都永远是爸爸妈妈的孩子。

如今的社会像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多,关键是再婚夫妻双方为了各自的孩子缺乏有效沟通与理解,到头来谁的心里也不舒服。其实很多事情不必藏着掖着,不妨坦诚讲明理由,彼此多一份理解与体谅,才能避免事后闹矛盾。

总之,继父继母是不好当的,要有心里准备,而且要对他们付出真心,就像是收音机,发出的是好的信号,接收到的也是好的信号,难道不是吗

我觉得需要辩证的去看待,“后妈”两个字很有蒙蔽和迷惑性,在我们过去的中华文明里,她是偏心、自私甚至是狡诈、毒辣的符号,但今天的文明已经与过去不同,在我国离婚率越来越高,重组家庭也越来越多,我们会发现在大部分都是高等教育分子的情况下,很多"后妈"心态都很包容和开放,甚至通情达理的。我有个发小,他家就是重组家庭,他继母人真的非常好,自己膝下无子却对丈夫的儿子非常好,平常起早贪黑做早餐,把做生意的积蓄给了他找创业投资,还有娶媳妇,甚至是生孩子后知道家里需要男孩,在他和他老婆生了二胎都是女孩后,当他有需要毫不犹豫给与支持生第三胎。

虽然不崇信重男轻女,也不鼓励把钱用在盲目和非紧急的地方,但是这个背后这位后妈对家庭的给与和付出几乎是所有,而子女们对她的这种付出也都看在了眼里,给了生母般的尊重和孝顺,后妈在物质上给与孩子们帮助,孩子们在精神上反哺这种恩情,一家其乐融融,不输任何人间烟火。

我是在再婚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只依稀记得小时候,我穿着打扮比较新潮,周边同龄的女孩还捡我的旧衣服穿;不愿意吃饭的时候,妈妈追着我喂。9岁时,妈妈因为难产去世了,我的生活一下子都变了。12岁,爸爸带回了继母。15岁,继母带来了她的女儿。

01

我与继母之间的关系始终是存在一丝隔阂的外人。

小时候,我经常因为小事被指责。被指责多了,情分也就逐渐淡了。还记得因为他们还没吃早饭,我就把炒蛋吃得差不多了,被我爸指责:大人还没吃,怎么小孩就吃完了!还记得我大年初一洗头,被我爸指责:初一洗头不吉利!被指责后,我只是默默的,没有回应。我知道,这些都是继母去我爸那告状的。可是,在这之前,没有人教过我,不能在大人没吃饭前吃完饭菜,不能在大年初一洗头。现在我是妈妈了,我绝对不会因为这样的事情去指责我儿子。

俗话说,有后妈就有后爸。继母想不到的事情,爸爸也看不到想不到。我得到的关爱有限,慢慢地习惯了独自承受和解决。

高考时候,同学的爸妈都来接送、送饭,在考场外等候,我都是自己往返,还跟同学家蹭饭。高考结束,同学的爸妈帮忙打包好宿舍行李,搬回家。我自己打包收拾,扛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到公交站,乘公交车,再扛着行李回到家。

大学时候,别人的家长一周几个电话的关心着,我是一个月也不见一个电话。毕业后,别的家长忙着给孩子张罗工作,我是自己到处投简历面试的工作。

都说世上的女人只有两种,一种是幸福的一种是坚强的,幸福的被捧在手心不需要坚强,坚强的却是不得不坚强。如果可以,谁不想被好好疼爱呢。

爸爸和继母对待我和妹妹,吃什么、穿什么都是一样的,算是公平对待。出于认知的局限性,他们无法给予学业和生活上的教育和指导。我和妹妹都是放养大的孩子,长成什么样,全靠自己。我逐渐养成了独立自主的习惯,坚强的性格,自己的事情自己想办法处理。

同龄人都说父母那一辈为孩子付出太多,节俭、攒钱为孩子买房买车、结婚生子,在我家根本不是这样。

爸爸和继母的收入是分开管理的,爸爸负责家庭开支和我的学费生活费,继母负责妹妹的学费生活费。他们的工资虽不多,但如果有心经营,是可以存下一笔钱的,何况我跟妹妹都独立工作十多年了,没有给家里增加经济压力。除了没有理财观念之外,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共同的目标,或者也不知道需要钱做什么。

就这样,我在这个没有什么温度的家庭中长大,没有争吵不休的家长里短,没有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平淡的日子一天天过。最大的遗憾是感觉自己缺乏关爱。受家庭情况和认知的局限的影响,恋商不高,甚至很长一段时间觉得自己没有爱的能力。

大学毕业后,我工作赚钱了,爸爸和继母对我的态度逐渐转变了,爸爸也比较能听取我的意见和建议。这几年,我没有上交生活费,但逢年过节该孝敬的不少给。他们病了,我出钱出力;我病了,他们也能出力。我们的生活还算是比较和谐的。

02

打破和谐生活的,就是我跟妹妹接二连三的结婚生子。妹妹夫妻两都有工作,婆婆已经过世了,三年前生了孩子后,继母就一直在妹妹家帮忙带孩子,夫妻两每个月给2000元给继母。以现在的情况看,继母大概率会在妹妹家继续生活十来年。

我自前年结婚后,跟老公一起住在我家。去年,孩子出生后,为了上班后有合适的人照顾孩子,我不得不搬到婆家住,让婆婆帮忙带孩子。自那以后,我爸就一个人在家生活了,他现在还有工作,我92岁高龄的奶奶也就住在隔壁,不至于太孤单。但是等过几年,没有工作了,身体不佳了,就不适合一个人生活了。

虽然我们的住处距离都不过六七公里,来去方便。爸爸时不时应邀去妹妹家吃饭,继母两周回家一趟打扫打扫卫生,我一两周会带老公儿子回一趟家,看看爸爸和奶奶。但原本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不在一起生活,未来会越来越疏远,原本就不深的亲情也会逐渐淡化。

再婚的夫妻各自跟自己的亲孙子外孙们生活,这是再婚家庭到老了极有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03

我家是一栋三层的自建房,妈妈去世后,爸爸用两人攒下来的钱盖的。房子不新了,但是如果遇到拆迁,可以获得不少的赔偿款。

早些年,继母打算把妹妹留在家里,这样的话,以后妹妹跟他们一起生活,家里的房子就归妹妹,奈何妹妹不同意。不过就算她们同意,家里的奶奶姑姑叔叔们也不会同意的。

我跟老公结婚前约定,生两个孩子,一个跟老公姓,一个跟我姓,同时也明确了房子归属于我。我负责爸爸和继母的养老。话是这么说,但继母对她的养老问题还是另有想法,她要求爸爸把每月每月3000多元的退休金交给她,作为养老的保障。

房子属于婚前的财产,归属我爸再传给我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婚后的收入,属于他俩的,他们可以进行自由分配。

继母的养老以及病痛的问题上,我爸是主要负责人,妹妹是辅助的负责人。我爸负责的背后也就是我要兜底。

爸爸现在还有工资收入,两个人身体还比较健康,不知道关于财产分配未来会不会再出现变数。

再婚比初婚更难,每个再婚家庭情况都不一样,面临的问题大致有子女的养育、财产和经济分配、养老等问题。

我希望再婚的人,可以从我的生活经历中,去感受再婚子女的处境,去处理好跟新配偶的这些问题,让再婚的子女得到更好的照顾和教育,使再婚家庭也能过得幸福温暖!

一般来说,对继子女的善待在不同的家庭中可能存在差异,无论是后妈还是后爸。然而,有些人认为后爸更容易善待继子女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1 社会期望和角色定位:在传统观念中,母亲在家庭中被期望扮演照顾孩子的角色,而父亲则更多地承担经济支持和外部责任的角色。因此,对于后妈来说,她可能面临更多的社会压力和角色困扰,难以在家庭中找到合适的地位和角色。

2 情感联系和亲子关系:通常情况下,父亲和自己的子女之间可能存在更紧密的情感联系和亲子关系。当父亲与新婚妻子组成新家庭时,他可能更容易将关心和爱护的情感扩展到继子女身上,而对于后妈来说,建立亲密关系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和努力。

3 社会偏见和刻板印象:社会上存在一些关于后妈的负面刻板印象,认为后妈可能会对继子女不友善或不关心。这种偏见可能会对后妈产生心理压力,使她感到需要表现更好才能获得认可,从而在对待继子女时感到不自在。

4自身动机和责任感:有些后爸可能更有内在的动机和责任感去照顾和关心继子女。他们可能抱有积极的家庭价值观,希望为继子女提供一个稳定、温暖的家庭环境,积极参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5继子女的需求和接纳感:继子女可能在家庭中有特殊的需求,例如情感支持、适应新环境等。后爸可能更容易体察和满足这些需求,给予继子女更多的接纳感和关怀,以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6家庭动态和角色互补:在家庭中,后爸与继母可能会形成一种亲子关系的补充,共同为继子女提供不同的支持和指导。他们可以相互协调和配合,平衡家庭角色和责任,以更全面地关爱继子女。

然而,这些观点并不适用于所有家庭,而是一种普遍化的趋势。每个家庭和个人在处理继子女关系时都会有自己的方式和偏好。重要的是建立良好的沟通、理解和尊重,为继子女提供支持和爱护,无论是后妈还是后爸。最终,对待继子女的方式应该建立在关爱、包容和公平的基础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5362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5
下一篇2023-10-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