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爱遭到拒绝时
林某,女,22岁,林业专业三年级学生。来自祖辈都是林业工人的东北地区,对于能到省城上大学,林某感到万分高兴。到校后,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大一时曾被评为三好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异性的倾慕与日俱增,盼望早日有位白马王子出现。当她把自己的感情向本专业另一男生诉说时,遭到婉言拒绝。寒假时她忍不住又写了一封信给那位男生,但他顺路约请同学一同返校已离开家了,他的哥哥便把这封信原封不动地"加快"转寄到学校来了。信到校后,同寝室的同学以为他家里出了什么事,便拆开了信。此事被公开。消息一传出,原本内向、忧郁的她,心情更加沉重了,心里的矛盾也更大了,为此,她整天精神恍惚,萎靡不振,夜不能寐,觉得丢了面子,做了件丢人的事。看见同学们在一起说笑,她就以为同学们在取笑她,她便上前去和同学们解释,可自己又说不明白,搞得满城风雨。由此经常剧烈头痛,胸中憋闷,度日如年,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最终产生自杀念头。她写完给系领导、父母、同学的信,便吃了大量的安眠药。由于老师、同学发现及时,送到校医院被抢救过来。
点评:当求爱被拒绝后,小林一方面感到自己的行为有愧于父母,另一方面感到自尊心受到创伤,在同学中抬不起头,产生了焦虑、抑郁,甚至轻生自伤。事实上她追求自己的爱情、向心中的恋人勇敢讲出自己的真心话,这是大胆追求美好生活的表现,并没有什么过失,更没有错,不应该自责。但是,爱情是相互的,每个人都有爱与不爱的自由,不能得到一个人的爱情,不等于失去所有异性的爱。天涯处处有芳草,何愁他人不识君。居里夫人19岁时曾爱上了一位英俊而富有的大学生,由于家庭的反对,那位大学生又无力抗争,使居里夫人不得不承受失恋的痛苦。居里夫人当时也很痛苦,但她马上理智地控制了自己的感情,失恋而不失志,集中全部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之中,获得了新的科学发现,也由此获得了新的爱情。
案例2:当分手已成事实
小E,女,19岁,某高职院校二年级学生。自述近一个月以来内心非常痛苦,有时候难受的用头撞墙,甚至想到了自杀,但终于没有勇气那样做。寒假里,男友向她提出了分手,她一直无法接受、感到很伤心、很无助、很不甘心、同时又很压抑。心里总是想着以前俩人在一起时开心快乐的时光,现在面对他冷漠无情而又决绝的态度,她总是不能相信那是真的,总是幻想着两个人还能和好。心里很苦很累,这一两天更是感觉自己快要崩溃了,再也承受不起了。
点评:失恋带来的悲伤、痛苦、绝望、忧郁、焦虑、虚无等情绪使当事人受到伤害。失恋是人生中最严重的心理挫折之一。失恋所引起的消极情绪若不及时化解,会导致身心疾病。失恋是恋爱中经常的挫折现象,许多青年为此而痛不欲生。小E应面对现实,接受分手的事实,而不应一味地停留在过去的回忆以及和好的幻想里;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试,比如找亲人或知心好友倾诉、适当地把情感转移到其他的人或事物上、学会辨证地看待问题等;尽快地消除心灵的创伤,恢复心理的平衡与健康。
案例3:在失恋的背后
小D,男,22岁,工科四年级学生。该生自述,在校外学习外语时,认识了本校一女生,他对她印象不错,遂主动接近。该女生比他高一年级,当时已面临毕业。四月中旬的一天,他突闻姥姥去世,悲痛欲绝,找到该女生向其倾诉从小与姥姥共同生活的情景,以及对从姥姥处得到的母亲般的深深眷恋。该女生听后,非常感动,马上表示要与他交朋友。他象抓住了救命草,立刻把全部感情投入其中,在以后的交往中,他的感情越陷越深,不能一日不见,一时不想。可该女生自答应与他交朋友后,又十分后悔,觉得自己欠考虑,特别是她父亲非常反对他们之间的交往,因此多次表示结束恋爱关系。可他不同意关系的断绝,曾写过血书,表示过要断指,自杀。由于他的情绪一直处在极度的波动中,并把主要精力放在处理他们的关系上,致使期末考试三门不及格。该女生毕业后,分到本地工作,表示与他只能做一般的朋友。希望他不再打扰她,并退回了他给她的所有信件。他一时冲动,到该女生的单位,动手打了她。致使该女生和单位的领导找到学校。他当众流着眼泪表示不再与她来往。可他的内心仍觉得自己是真心爱她,不想失去她,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特别是到了节假日,经常打电话,写信,甚至到该女生家门口或上班的路上等她。他知道这只能使她离他更远,而且也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但不能自控。眼看已接近元旦,情绪更是难以自制,既怕做出失控行为,更怕考试再亮红灯。因他已累计八门课不及格,学位已没有,若在最后一学期毕业设计再出问题,将无法毕业。他感到内心痛苦至极,不知怎么办才好。
点评:小D失恋后的情绪反应比常人要强烈的得多,持续的时间长。那女孩与他分手已近半年,他仍不能自制,情绪激动,这其中有更深层次的心理原因。他不愿失去她的原因,是觉得她是他的第一个真正的恋人,是他离开姥姥后以后的十余年里,第一次感到被人爱,被人珍惜。她的爱使他多年的情感饥渴得到了补偿。他怕再回到以前的状态,不愿意恋爱失败,所以总是是纠缠不放、希望能挽回。可他的做法不但不能帮自己摆脱情感纠葛,反而会让自己陷入更加糟糕的境地。小D应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把精力转移到学习和工作中去,从自己的内心世界中走出来,不能只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中,努力战胜自己。
案例4:因失恋而断指自残
小K,男,20岁,某高职院校三年级学生。面对女友向其提出分手,他痛苦万分。某日中午在教室用特意买来的一把大菜刀将自己的一截手指跺下,事发后被同学及老师及时送往医院急救。
点评:面对失恋的挫折和打击,没有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而是采取消极和毁坏性的方式来应对,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加深了对自己以及对父母、亲人的伤害,甚至会对社会造成负担和影响。大学生应理智地对待失恋,积极面对、正确对待、冷静处理,尽快消除心灵的创伤,保持心理的平衡和健康。
案例5:"情敌"导致的校园暴力
不久前北京大学医学部大三学生崔某被利器砍死,事发现场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南区教学楼。事后,死者一同学被警方带走。据了解,此前两人都追求过同一个女生,曾为一些过节大打出手…… 点评:校园暴力的产生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工作节奏、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总体的速度也在加快,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跟上社会步伐的速度比较慢,这样很容易让人心情浮躁,恨不得一下子就奔向成功。相对来说,社会道德约束的力量就弱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最后积聚起来的破坏力是很大的,导火索可能就是平常人看起来很正常的一件事,在他看来就是很大的事了。所以觉得自己受到伤害时,本能地愤怒和攻击,但他不是以一个社会认可的方式发泄,而是寻找一种极端行为进行发泄,那么就可能对伤害他的人产生暴力倾向。
对于在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来说,需要加强心理这方面的监督,比如搞一些活动,让人的能量能够通过正常途径转化。如果老师和学生有心理健康的概念,那么就可以早点发现别人的不对劲,帮他缓解问题,就可能避免极端行为的发生 案例十六:同性恋者痛杀"男友"
深圳市某大学一名男生杀死和其十分要好的另一名男生,据警方调查其男生与其男友是同性恋恋人关系,而其男友则为双性恋,同时和另一名女生有恋爱关系,该男生认为其男友背叛了他,一气之下将其男友杀死,铸成大错而无法挽回!
点评:同性恋、异性恋、和双性恋,被认为是不同的性倾向。大学生中同性恋者倾向追求相对稳定的感情和性爱生活。本案例中的男生便是由于发现自己的同性恋男友的"背叛"而采取了过激行为,造成恶劣后果。
一般认为态度包含三个主要成分。
1)认知成分——个体对于所关心物体持有的信念,比如它的速度或耐用性;
2)情感成分——个体对于物体的感觉,比如“好的”或者“坏的”;
3)行为成分——个体对物体行为性反应的准备状态。
心理学家斯滕伯格(Sternberg)提出了“爱情三元素”理论: 亲情intimacy:两人之间同甘共苦、相互沟通和相互支持的情感。 恋情passion:激发人的生理唤起的情感,可能是性的唤起,也可能出自其他需要。 承诺commitment:所作出的与另外一个人相爱或相伴的决定,以及信守这一承诺的程度。以上三种元素组成一个三角形,不同结构的三角形反映着不同的爱情组合关系: 1、无爱型组合nonlove:三元素皆不具备,不是爱情组合。 2、浪漫型组合romantic love:亲情+恋情。彼此亲近和分享一切,同时有着生理上的相互吸引,在开始时并不需要很多承诺,可能好合好散。 3、亲情型组合liking:只有亲情。相互之间很亲近,能很好的沟通,但没有恋爱的感觉。 4、虚幻型组合fatuous love:恋情+承诺。基于性的吸引力和不现实的想象,典型如一见钟情,海誓山盟,闪电结婚。 5、热恋型组合infatuation:只有恋情。爱似一团火,但相互之间既无亲情又无承诺。 6、伴侣型组合companionate love:亲情+承诺。建立在相互尊重、共同兴趣和牢固友谊基础上的感情,有深厚的依恋关系,相互之间可能恋情可能不很强烈,但感情较为稳定和长久,相濡以沫、生死相依的伴侣感情。 7、承诺型组合empty love:只有承诺。夫妻之间已不再有什么恋情和亲情,但他们由于信守自己的承诺或习惯仍旧生活在一起。 8、完满型组合consummate love:亲情+恋情+承诺。斯滕伯格较为强调恋情,只是热恋得如胶似漆的阶段保持的时间是有限的,长不过30个月,短则不到6个月,李敖则认为只有3个月 另一则: Sternberg大师曾经为爱情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爱情三角形理论”。为了有一个更感性和清晰的认识,先阐述一下这个理论的基本概念。在爱情模型中,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代表:亲密感、激情、决定和义务。亲密感是爱的感情成分,内容包括分享自己、关注对方、亲密交流以及尊重对方的价值观等,也就是精神上的交流,灵魂的相依。根据Erikson对亲密感的定义:“形成具体的友好关系和伙伴关系的能力,并且发展道德的力量去遵循彼此间义务的能力”,说明亲密感不一定需要身体或性方面的接触。这是和激情的本质区别。激情代表的是动机和激发的成分,内容包括对浪漫的渴望、身体的吸引以及性要求的满足,也就是本体的向往。决定和义务则是对爱的认知成分,即一个人爱另一个人的最初决定以及维持这种爱情的长期义务,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爱情产生的前提与爱情中的责任和义务。根据三角形的几个基本形态,我们可以大致得出爱情学三角理论的几个表现形式。具体为:平衡的三角形:即三个角都成60度的等边三角形,也就是亲密感、激情、决定和义务的分配在爱情中大致相匹配,呈平衡关系。不平衡的三角形:即三者分配有侧重,其中一个占主导地位,呈现不平衡的形态,除等边三角形外的其他几种三角图形都属于这一种,只有所占比重不同的区别而已,其基本形式也分三种,具体如下:一、亲密感占重要角色的三角形---即爱人关系可能更象好朋友,肉体吸引和对未来的约束则比较次要,例如兄妹式的爱情关系;二、激情占大部分的三角形---即更多的表现出对身体的接触和性的吸引,例如:一夜情、二奶显然属于比较典型的案例;三、决定和义务为核心的三角形---即表现为对未来高度的约束关系,而激情和亲密感则相对虚弱无力,例如我国古代的媒妁婚姻,更多的就表现了夫妻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三角形在几何学中被认为是最牢固的图形,那么它在爱情学中又是如何呢?爱情三角形是不是意味着爱情是坚固的呢?事实上,现实已经很早就证明了爱情是这个世界上最不牢靠的东西?原因基本可以归纳如下:首先,爱情关系并不是由一个三角形构成,而是有两个三角形构成。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情三角形,对爱情的关注点不同,有人喜欢亲密感的爱情,有人更注重激情,有人看中爱情中的责任。只有两个三角形能够相合或者相补,爱情的产生才有其可能性。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在一起怎么都不能来电的根本原因。其次,根据心理学著名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理论,每个人心中还有一个理想化的爱情三角形,这个理想化的概念可能与现实中的概念不同,比方说有人现实中把物质条件作为爱情产生的前提,理想中更渴望有亲密感的爱情。这种隐性的差异也是爱情不一定能够产生,或者爱情产生后变质的可能原因。戴安娜王妃与查尔斯王子的爱情悲剧足以证明。再次,就是爱情三角形的“活动性”,即这三种成分的重要性和力量在不同的爱情关系,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性别中间会有不同的变化。爱情初期,对激情的要求可能是核心,但随着激情渐退后,亲密感以及义务的比例则可能会上升。也就是说,即使是一开始两个人的爱情三角形是相合的,也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引起变化,一旦双方各自的三角形变化差异过大,甚至出现严重的冲突,爱情的消亡则就变得不可遏止。爱情中的“三年之期”,婚姻中的“七年之痒”就是典型表现。
1)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
2)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和情感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 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情。情绪指感情过程,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
情感指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和情感都具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3)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激动性有激动和平静。
情绪还有紧张和轻松两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