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壹观察 宿艺
用一支画笔,艺术家可以画出最美的夏天。那么,一台平板电脑呢?
8月8日,华为MatePad艺术沙龙活动在杭州黄龙万科华为智能生活馆开启,华为主题宝藏插画师邦乔彦为现场用户分享了艺术设计理念和绘画技巧,并教授大家如何使用华为MatePad Pro 5G进行创作,画出心中夏天的模样。
平板产品整体创新趋缓,但在万物互联趋势下重要性日趋突显。本次沙龙以华为引领式的硬件+系统软件+应用服务一体化创新为依托,完成了科技产品与艺术创作人群的精准连接,是华为平板产品提升品牌势能,加速高端人群覆盖的重要一步。
用科技连接艺术
高端平板类产品天生就是生产力与创作工具,这点从强劲的处理器、丰富的移动办公+绘图创作应用软件,以及外置的键盘与压感触控笔等配置,都可以看到这一趋势。
很多现代艺术大师都喜欢将便携的平板产品作为日常创作工具,比如81岁的大卫·霍克尼(DavidHockney)就使用平板电脑为英国著名的威斯敏斯特教堂设计了一款全新的彩色玻璃。如今无论是在抖音还是微博等社交平台,都有很多艺术家和网络红人使用平板进行创作爆款内容
基于对消费者使用需求的深度挖掘,华为也在积极拓展平板的应用场景。华为MatePad Pro 5G定义为“5G重构创造力”,其搭载了华为P40系列旗舰手机同款的麒麟990 5G SoC芯片,CPU使用了芯片行业最领先的7nm+ EUV工艺制程,16核Mail-G76GPU,以及华为独特的达芬奇架构NPU,使其完全可以胜任艺术创作中复杂的图形计算;它采用了108英寸2K QHD绚丽高清屏幕,分辨率为2560 x 1600,色彩表达更精准;再加上4096级压感、低至20ms延时、可以还原真实铅笔般使用体验的HUAWEI M-Pencil手写笔,大大提升了艺术工作者的实际上手创作体验;同时,智慧分屏、多屏协同等功能,以及丰富的创作类应用,也为不同阶段的用户提供了便于学习、临摹,以及公开演示等创作场景。
可以说,依靠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洞察,并聚合一系列华为最新的硬件+系统软件+应用服务一体化创新,使得华为有着足够的底气与能力实现艺术创作用户群体的广泛需求。而本次华为MatePad艺术沙龙活动,则做到了通过面对面的演示+场景化的深度体验与互动,向大众用户精准传递这一信息。
用艺术连接品牌
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美学传递与情感诉求,对品牌高端化、时尚化,以及内涵维度的丰富化都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提升作用。
一流的品牌,同样擅长通过艺术这一载体,完成与用户的情感连接。在这个领域做的最好的是欧洲品牌,一方面是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历史积淀,另一方面也与这些品牌长期以来的品牌艺术化传播密切关联。
华为过去曾被外界视为一个“理工男”品牌,这与华为公司的强技术背景和人才体系相关。但作为一个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科技品牌,华为已经意识到品牌艺术内涵与特质传播带来的巨大价值。
从品牌建设维度,我们可以看到华为近年来推动的Logo与VI体系变化,以及产品设计、工艺、材质的创新变革。
在传播维度,从华为P30系列中国发布会开启的“未来影像之夜”,以及之后与知名艺术家、导演、摄影师联合举行的一系列跨界活动,都让华为品牌内涵在大众用户群体中不断刷新艺术感知。
在平板领域也是如此。2019年12月100名设计人士聚集上海,一起用华为MatePad Pro作画,他们每人的绘画作品中都隐藏了"鼠"的元素,共同拼贴出一副含有“2020”字样的跨年巨制作品。
去年12月21日,华为在上海西岸艺术中心举办的手机影像艺术展期间,**《哪吒》、《姜子牙》主创团队主力之一张毅就亲自演示如何使用华为MatePad Pro制作国漫,为参展者传授诸多绘画技巧。
今年6月华为授权体验店Plus(湖滨银泰in77)开业当天,由100名创作者使用200台华为MatePadPro 5G平板一起完成了“共绘西湖2020”活动,集体创作了一幅全景式西湖夏日风光卷轴。
如今,全球科技企业都在寻找竞争的品牌诠释载体,以及具备人文特质“润物细无声”式的品牌触达方式与情感沟通。此次华为MatePad艺术沙龙活动,可以说成功地完成了用艺术为载体高效连接品牌,并赋予了用户更多的艺术创作场景和创作想象力。
用品牌连接用户
2019年底余承东在与《壹观察》的一次对话中,曾明确提出了华为平板“第一”的业务目标。
按照华为消费者业务一贯的思维,这个“第一”不仅仅是出货量,同样是产品体验、用户口碑与品牌势能。这点在手机、笔记本等终端品类上都已得到印证。
伴随华为平板在中国市场确立绝对优势,以及作为华为平板旗舰产品——华为MatePad Pro 5G的上市,如今华为平板业务也已走向了这一关键时间点。
市场研究机构GFK公布数据显示,自2019年第三季度,华为在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首次超越苹果iPad之后,不断延续并扩大与苹果iPad之间的差距,今年2月中国区市场份额已攀升至46%,近乎“半壁江山”。而在全球市场,华为平板电脑市场份额也稳居前三位,并以445%的增速领跑TOP3品牌的增长市场(Canalys,2020年二季度数据)。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华为对平板产品的精准定位。不仅满足了未来用户在全场景智慧化生活中的多种需求,也使得华为MatePad Pro 5G这样的平板电脑成为帮助用户“重构创造力”的重要工具。
《壹观察》认为,过去十年,中国平板市场中绝大多数宣称与苹果iPad对比的品牌都消失了,唯有华为完成了这一理想,并确立了市场份额与绝对增速的两大优势。在其背后,一是靠华为坚定的平板战略,并在智慧全场景时代成为“1+8+N”战略的重要终端品类;另一个就是华为通过深度技术投入与整合,建立起独特的硬件+系统软件+应用服务一体化创新优势。
这让华为如今已替代苹果,成为中国平板市场绝对的创新引领者。唯一的变量,就在于品牌势能。对于现阶段的华为平板业务来说,必须找到贴合中国用户偏好的品牌打法,以及快速建立与用户的情感连接力。
通过华为MatePad艺术沙龙活动近期在深圳、上海、杭州的快速落地,以及一系列与艺术、时尚深度结合的品牌创新,已经让外界清晰地看到了华为平板不断丰富的品牌内涵与用户认知张力。
在技术与产品创新引领之外,华为开启了新的探索。用科技连接艺术,是华为品牌与用户全新的沟通与互动方式,这也是一家科技企业从规模优势走向全球高端市场、持续引领行业创新的必经之路。
关于歌唱艺术与情感表达的融合
论文摘要:声乐是善于表现情感的艺术。一个歌唱者纵然有好嗓子,即使能将歌曲倒背如流,但缺乏充分的情感表现,歌唱就会显得平淡无味,也不能让听众为之动容,更无法达到歌唱艺术的目的和要求。在训练和演唱时,歌唱者对所演唱的作品进行合理的再创造, 并通过音色来表现等方式,是歌唱中情感表达的有效方式。本文结合同行的研究成果和演唱经验,对于演唱中如何完美地表达情感做了深入探讨。
论文关键词:歌唱情感;二度创作;个性修养
法国著名歌唱家亨利·费尔迪南·曼什坦说过:“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只有当声音和感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可以被称为艺术。”声乐是歌唱者将歌曲作品呈现给听众并供听众感受的艺术,歌者的歌声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听得到、看得见的艺术形式,并影响和感染听众,在这一过程中情感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同样一首作品由不同的演唱者演唱,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艺术形象,出现不同的艺术效果,有的演唱者能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情感和意境,使声与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有的演唱者则过多地强调演唱技巧,忽视了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在演唱过程中缺乏情感和韵味,失去了艺术感染力,无法引起听众的共鸣;有的歌者虽然很“投入”,但由于偏离了作品的主题,不符合歌曲的内容和情绪,对歌曲的表现不着边际甚至歪曲,这样更起不到感染听众的作用。以上种种现象都是由于演唱技巧与情感表现没有能够有机结合造成的。可见情感的表达在声乐演唱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同行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教学和演唱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于演唱中如何完美地表达情感,收到较好的演唱效果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歌曲情感表达的基础——“二度创作”
声乐作品是语言和音乐的结合,诗人与作曲家只是共同完成了一首声乐作品,而只有当歌唱者将声乐作品进行演唱之后,歌唱才能成为完整的艺术。优秀的歌唱家的演唱之所以能使广大听众为之倾倒,受到公众的喜爱,除了他们具有美妙的嗓音和高超的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歌声准确生动的表达了声乐作品中的情感,从而引发了听众内心的情感共鸣。可见对声乐作品进行科学、合理的“二度创作”是极其重要的。
大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歌曲从创作、演唱到欣赏都离不开感情,是词曲作者动心,演唱者唱心和观众感心的艺术加工过程。歌唱者通过歌唱及表演来将作品中的每一个音符表达出来,也是一个理解情感—获得情感—表达情感的过程。在对歌曲的创作背景、旋律歌词和内容情感了解的基础上,充分将自身的演唱个性发挥出来,使演唱更具感染力。由于每部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不同,从而体现在演唱者的演唱状态、演唱形式、风格、表情以及肢体语言上都会有所差异,对歌唱者的情绪的感染就会有所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自然就会不同。例如演唱《半个月亮爬上来》时,我们就要把声音控制在轻柔的半声上来演唱,从而体现静静夜色的美和纯洁爱情的美。而唱《恨是高山仇是海》时,就要把音量放大,声音唱的坚实有力,体现仇恨、愤怒的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唱作品时,必须注意不同的情感表达需要运用不同的声音,体现不同的风格。另外,在一部作品中的即使人物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演唱者的性格、阅历、知识层次以及感情认识的程度等各方面的不同,对作品的理解会不同,想象的场景也会不同,相同作品中的人物和情感也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从而表达出来的情感艺术也是不同的。例如,在罗西尼的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理发师费加罗的角色法国男中音弗朗西斯勒鲁扮演过,我国的歌唱家廖昌永也扮演过,但是由于他们的演唱技巧和风格的不同,所受的文化和时代环境的不同,使得他们塑造了两个具有鲜明个性的费加罗。富有个性化的声乐演唱,使得同一作品人物的每一次出现都会具有不同的魅力,带给人以不同的体验。
利用声音的刚与柔,强与弱,亮与暗以及收与放来表达所塑不同情绪,准确的表达出歌曲作品的内容和思想艺术风格,是对歌曲作品在艺术上的第二次创作,当然歌曲演唱中的激情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真正掌握和应用情感与音乐思想的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我想歌唱艺术所提倡的最高境界就会体现到位!所以在演唱一首作品时,歌唱者要了解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时代背景,将自己放入作品所表达的氛围中,深入体验作品的感情,使情感能够准确的表现出原作的意图。“在演唱时要想打动别人,首先要打动自己”。歌唱者在对作品二度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借情”或“移情”的手段来开拓思维和想象,“借情”或“移情”就是打动自己的方法。如在演唱歌剧《伤逝》、《不幸的人生》时,要把自己当成歌曲中人,仿佛身处那个时代和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将观众引导到歌曲所渲染的情境、意境之中,达到情感共鸣的境界。
二、正确呼吸、声音强弱是情感表达的方法
在演唱时,从调整歌唱呼吸的方法或呼吸动作人手,是获得歌唱情感的主要渠道。呼吸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歌唱的技巧强调“声情并茂”,而“声”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在于气息的运用正确与否,因而呼吸本身也就是音乐表现的一部分,所以在演唱和训练时应当按歌曲的感情需要进行呼吸。
这就要求歌唱者在平常的训练中从吸气入手,努力做出与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相同或相似的表情和情感动作。由于吸气的过程会强化人的情感意识,因此,吸气动作不仅带动着口腔、胸腔和头腔等歌唱部位的打开和兴奋,激发了人的歌唱欲望,而且还会极大地触动歌唱者的情绪记忆和情感体验,唤起了歌唱者的情感动作和表情动作,为歌唱情感的实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种带有感情的吸气是通畅的。气不像是吸进去的,而是自然地流进去的,放进去的。如唱抒情歌时,美的感情会使你不由自主地会像“闻花”一样吸气,唱喜悦欢快的歌时,你会像发现新鲜事那样让你用“惊讶”的状态吸气,唱悲伤的歌时,你会情不自禁地用“哭泣”的状态去呼吸等。这些富于感情的吸气无论其深度和长度都已具备了歌唱气息的需要,可以在演唱时充分自如地表达情感。
在训练和演唱时,歌唱者对所演唱的作品进行合理的再创造,将吸气训练与作品的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并通过音色来表现等方式,注意声音的强弱对比,这样可以使听众的情绪随着歌曲起伏变化。这里的强和弱并没有一个绝对的说法,二者是相对而言的。演唱者需要有微妙、灵敏的感觉,对音色的力度有细腻的分析和表达。具体到作品中,由强及弱或由弱及强都需要有对比的力度效果。这些力度的变化关系演唱者要经常加以练习,控制好力度的运用对一首歌曲的表现至关重要。掌握这一技巧,会使我们更好的、更细腻的表达作品内容。例如唱无伴奏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时,就要把声音控制在轻柔的半声上来演唱,从而体现静静夜色的美;而唱《保卫黄河》时,则要把音量放大,声音唱的坚实有力,表现出那种英勇无畏的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唱作品时,必须注意不同的情感表达需要运用不同的声音,体现其不同的风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