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五大领域社会情感是什么?

早教五大领域社会情感是什么?,第1张

早教的五大领域是什么做好早教是孩子人生阶段一个非常好的开始,早教在宝宝刚出生就可以进行,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教育规律。幼儿早教的五大领域,具体早教的五大方面包括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1

日常生活

这一领域主要是针对孩子日常生活的培养,比如:让宝宝自己学会吃饭,喝水,上厕所,穿衣服,与人简单的交流,最根本的道德建设等等。

早教的五大领域是什么

2

感觉教育

提高宝宝的身体协调能力,听力,视力,嗅觉,味觉,触觉等方面的感应力,建设宝宝的审美观念和兴趣爱好。

早教的五大领域是什么

3

数学教育

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宝宝对形状,大小,数量等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建立空间感,培养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

早教的五大领域是什么

4

语言培养

通过与宝宝交流,培养宝宝的表达方式和欲望,初步的去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及兴趣,正确引导宝宝建立思想道德观念。

早教的五大领域是什么

5

科学文化培养

正确的引导宝宝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及积极性,培养宝宝对科学的喜爱,帮助宝宝科学的去看待这个世界。

早教的五大领域是什么

一、社会心态

1、什么是社会心态?

社会心态是人们对自身及现实社会所持有的较普遍的社会态度、情绪情感体验及意向的心理状态。

2、社会心态的功能

时代决定心态,心态映照时代。

良好的社会心态,是促进个人、社会、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心理基础,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心态是改革发展的“风向标”、文化建设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安全阀”

3、表现形式

社会舆论——重要表现形式

二、转型社会中的心理特征

(一)大众总体普遍心态。

1、广大人民对党中央和中央政府的信任度较高。

2、对已有成就充满自豪感,对未来发展持乐观预期。

3、社会价值观务实理性,进取精神不减。

4、群际关系相对和谐,集群行动风险可控

(二)存在某些负面社会心态

“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均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三、社会心态四方面内容抓心理建设

1、社会需求方面。

民众需求层次多,标准高,问题多。需求导向。

愿望与需求是不同的,要花时间、花财力、同时需要有能力有条件实现的才是需求

2、社会价值观

(1)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已经发生了重构:“愚公移山”——“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2)社会价值观念更加多元

(3)共享价值观念、社会互信、社会共识、社会合作

3、社会情绪。

(1)群体心态

(2)当群体盲目、狂、情绪化时, 该如何保持理性?

——找出群体领袖(群众自己认可、有群众威望)、命令越清晰、越简单越好,同时想办法快速解散人群,

4、社会关系。

(1)民众中的底层认同、弱势群体认同现象。“马加爵”、“云南司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2)不同利益、身份、价值观念的群体间的摩擦、冲突

——做预案:预想到可能发生的情况,比如,什么人,什么事,怎么应对

比如拆迁

四、社会心理服务的切入点。

1、个体层面——提升心理资本,提高个人情绪管控和压力管理能力,自己心态应对社会挑战。

2、家庭层面——促进家庭和谐,增加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赡养关系、婆媳关系等方面心理知识普及。

了解亲人的爱的语言:爱的语言、静心时刻、礼物、身体接触、服务行动

(1)夫妻的心理是有差距的:

男人直奔主题,问题解决导向,是非观、

吵架的时候,男人要解决女人的情绪

(2)亲子关系:

爸爸在不在家不要紧,关键是在孩子心中,你在不在

妈妈要树立爸爸在孩子中形象

无条件的爱,有条件的限制

(3)赡养

欣赏老人的过去——肯定他们的现在。——让老人觉得自己还有用,可以干点什么——期盼他们的未来

(4)婆媳关系

夺权与夺爱——孩子长大了,一定会有自己的小家庭,婆婆要尊重小家庭

3、企业层面——针对全体管理者及全体员工的EAP专业服务。

全员服务,不能用临床心理学的方式(受美国影响,一直用临床心理学,所以很难铺开)

4、社区层面——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什么能解决,什么不能解决,心中要有数

五、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两个不同的概念

严格来说,“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政法委牵头)是“社会心理的服务体系”,它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截然不同,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应该从国家和社会主义体系现代化的高度出发,突破旧有的“心理健康服务”观念,着重解决宏观社会心理问题。为此,需要建立专责的行政主体,加强工作的科学性,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协调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

人在情绪状态下,不要讲道理,先处理情绪

工作绩效说话——EAP

专业知识架构

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态的内涵、社会心态的培育策略、社会心理变迁及其应对。

2、(个体)心理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1)以显性课程为抓手

社会情感学习的显性课程是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来实现的,这种教学不是空泛的理论讲授,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体验的方式,教学方法多样化,如可采用圆圈游戏(circle time)、戏剧表演(drama techniques)、诗歌朗诵等方式展开教学。同时,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与其他课程结合来实现,从内容上看,既然社会情感学习与品德、心理健康等教学活动存在交叉,可将社会情感学习的显性课程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社会情感能力作为一种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开设专门的社会情感学习课程;第二类是通过与成熟课程相结合来实施,将社会情感学习渗透到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强情绪感受和觉察等的技能的培养;第三类是将社会情感学习渗透到学科教育中,如美国不少学校将社会情感学习课程渗透到性格和道德教育中,形成社会情感与品格发展的课程(social and emotional and character education,SECD)。

从社会情感学习课程的课堂教学形式和三个类别来看,它既可以是专门的“社会情感学科课程”,是一种活动课程,同时还可以是结合其他学科(思品、心育、数学、语文等)的综合课程。

从长期来看,随着课程体系的不断推进,社会情感学习课程不应仅作为附加的常规课程,而是应融入整个常规学业计划中。这与我国新课改所倡导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并行不悖的,知识和情感是互相关联和渗透的统一体,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

(2)以隐性课程为支撑

除了课堂,操场、宿舍、食堂、走廊等地方也是学生学习的场所。社会情感学习课程的特殊性不仅是学科的交融,还要注意发展环境的和谐与整合,为学生提供跨情境的、具有一致性和协调性的发展性生态环境。这种隐性课程的形式包括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制度建设、教师的态度、师生关系等形式。隐性课程并不是对显性课程的补充,而是整个社会情感学习课程体系的重要支撑。随着学生年龄和年级的增长,隐性课程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2辐射家庭、社区

家庭和社区构成了个体成长的环境屏障,陈瑛华和毛亚庆[20]指出,家庭资本通过社会情感能力的中介作用影响学业成绩,即学生社会情感能力能够解释家庭资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胡伶和万恒[21]对农村寄宿制学生的社会情感学习能力进行调查,提出学校和社会应该探索有效的家校合作策略,促进寄宿制学生与家庭的和谐沟通,发挥家庭在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548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