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与疾控中心录音大体内容是:市民的父亲在酒店进行隔离,隔离期间即25号,27号做过两次核酸检测,健康云显示均为阴性,但在28号接到工作人员电话要求转移隔离,原因是核酸检测阳性。由此引发市民对健康去的质疑,对话还包括阳性隔离、120车紧张等内容。通过这段录音有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深思:
一、关于系统的可靠性的思考:健康云是公开信息查询平台,数据应该是保证绝对的正确,保证公平,公正,公开性,而这种将数据结果以电话的方式通知家人,会让市民对系统产生质疑,导致防疫工作开展的不顺畅。
二、关于各部门间协调统一的思考:对话中可以发现:健康去、医院、社区和疾控中心之间协调配合问题比较突出,其中的信息共享不完善,信息传导反馈缺乏,进而使防疫工作陷入被动。
三、关于防疫知识普的思考:对话中有关于疾控专家对无症状感染者隔离的解释,可以看出普通市民并不了解无症状感染者隔离方法,专家的意见也未能普及到普通市民身上,所以对无症状感染者的救治方法产生怀疑,由此产生了更多的市民对防疫措施的误解和怀疑。
四、关于医疗资源短缺的思考:对话中讲到120车已经没有了,医务力量已经用尽了,其实这实际反映是医疗资料的匮乏和用尽。应该将医疗资料的情况及时向普通百姓通报,建立好调配制度,采用更公平的分配机制,而不是一味得让市民等待。
五、关于建立与市民间顺畅沟通渠道的思考:应该建立由疾控、健康云、社区等职能部门建立统一信息反馈平台,做到信息通畅,信息明确,只有这样才能让防疫政策更好的实施贯彻。
综上所述,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每个市民都应该遵守防疫措施,听指挥,不信谣。根据4月2日的消息,上海市浦东卫健委对录音做出回应:“高度重视,正在调查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得到越来越多的服务对象的拥戴。 医务人员医患沟通技巧,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医务人员医患沟通技巧1第一,时间安排要充分。我经常把沟通最不顺畅或者“话最多的”病人最后查房,一直说到他自己觉得两个人无话可说了,当然如果病人扯远了我会拉回来。(这个可能不具有普遍意义,但是原则应该是这样的)。
第二,切中要害、解决问题。比如术前谈话或者风险告知的时候,很多病人很担心签了知情同意书意味着放弃追责或者维权的权利,因此犹犹豫豫不停的问来问去或者心生不满,但他可能不会直接表达这种不满。这个时候我一般会主动告诉他知情同意书只是履行告知义务,并不意味着一旦签署了同意书而又发生了告知书中的并发症就意味着医师医院没有责任(当然我也会补一句有没有责任要鉴定)。
沟通还有有效果,如果病人最关心的问题你无法给出答案,那这个沟通注定不理想。还是知情同意书的例子,患者最关心的除了并发症有哪些,肯定就是并发症的风险比率。我们医院有的科室甚至已经把各个并发症的发生率数据写在了知情同意书里供患者自己判断。
第三,要谨记好多医务人员习以为常的常识很多人其实是不知道的。比如说曾经有患者问我“到底得的是感冒还是病毒感染”
最后,无论患者什么状态,自己永远不要动气。一来生气是一种很不好的体验,二来自己生气之后实际上更加不利于表达(无论你是想向患者解释还是要反驳他)。
医务人员医患沟通技巧2第一:医务人员医患沟通基本素质要求
一、高尚的医德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首先要有责任心、同情心和爱心。这是做人之本,更是医务人员的医德之本,尤其是当今追求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视患者为亲人也绝不是一句空话,是敬业精神的具体表现。
二、正确的理念
医务人员在对待病患时,不仅仅把病患看做是生物的人,还应该看做是社会的人。在面对病情严重、变化快和情况紧急的疾病患者时,要培养一种素质,迅速了解患者病因、分析病情,利用精湛的技术做出准确判断。
三、通俗有效的语言艺术
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不仅要有精湛的医疗护理技术,还需要注重培养医务人员的语言艺术。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在与病患沟通中,一要掌握听的艺术,这样才能听懂患者谈话的含义准确理解患者的本意和实情;
二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医务人员以热情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对待患者,才能从心理上对患者产生良性刺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三是谈话要有目的性,在同患者谈话时,一方面要注意观察病情、查询病因、了解患者思想和生活习惯、接受建议、征询需求等,要带有目的性,不要单纯地闲聊。
四、站在病患角度思考问题
医务人员在对病患进行诊疗过程中,要做到换位思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使患者和家属在被动接受治疗的情况下变为主动配合治疗的行动,进而达到促进康复的效果。这样的做法对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医患沟通的关键点
一、充分领悟角色
在以往的研究和工作实践中,医务人员往往被赋予“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等崇高的角色意识,而忽略了医务人员基本角色意识方面的问题。一般而言,医务人员首先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角色意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去服务病患,才能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医务人员的角色认知是角色扮演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角色扮演的主观条件,角色认知越清晰、越全面,角色扮演就越能够符合社会期望。医务人员角色认知的过程,就是一个角色学习的过程。在对医务人员角色的认知过程中,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对护士角色期望的认知,正确认识社会对护士角色的希望;二是对角色观念的认知,正确认识自己承担了一个什么角色,应当怎么行动,全身心地进入角色,怎样履行好自己所承担的角色规定的权利、义务并遵循角色的行为规范。
二、努力充实自己
医生的职业和其他职业相比,具有更特殊的重要性。病人由于了解的医学知识不多,对某些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不了解,对一些手术的必要性和危险性不了解,对自身的病变情况及其后果不很了解等原因,而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
从这一角度说,在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助于主动地位,而病患更多的处于被动地位。这就要求医务人员要对技术精益求精,对患者满腔热情,不计个人得失,只为患者负责,具有高度的自律精神,要始终坚持“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的原则,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医患沟通中的先决条件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也进一步加快,但也出现了医院过度市场化的倾向,医院公益性作用的削弱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矛盾,医患关系逐步趋向紧张。
因此,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公立医院公益性作用的发挥、强化监督检查力度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努力构建完善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和加强公民法制意识教育称为医患沟通的先决条件。
医务人员医患沟通技巧3近年来,医疗纠纷频发、医患关系紧张已日渐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产生医疗纠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据报道约80%的医患纠纷是由于沟通不良引起的,部分医务人员没有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沟通技巧和手段匮乏,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医患关系的紧张。事实证明,加强医患沟通是共同战胜疾病、促使病员康复的必备条件,也是保证医患关系和谐的重要前提。笔者所在科室近年来重视加强医患沟通,一些医疗纠纷、医患矛盾因良好的沟通而被化解于萌芽状态。
1 医患沟通技巧运用
11 沟通前充分准备
沟通前医护人员要充分准备、做足功课,做到知病情、知人情。知病情,包括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临床诊断、病情严重程度,拟进行的治疗及手术方案、可能的风险及并发症、预后等等;知人情,包括要了解患者的一般状况、社会背景、文化程度、生活习惯、家属成员、民族忌讳等大致情况。只有知己知彼,才能为良好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讲究谈话艺术
(1)多使用赞美语言。在医患沟通中使用赞美之词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经常使用一些鼓励、赞美的语言,如你很坚强、你很勇敢、很好等,可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加治疗依从性。
(2)委婉拒绝。当面对其合理且可行的要求,应尽力满足,对不合理的要求应讲求语言技巧,做好沟通解释,不轻易说不,因被拒绝会令人产生不快。(3)使用通俗语言,少用专业术语。患者不同的职业、经历及受教育程度,造成文化层次差异很大,特别是来自农村或者偏远山区、海岛的患者,有时缺乏基本的医学常识,对医学术语知之甚少。在与患者沟通时,语言要简明扼要,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交流,便于患者理解和接受。
13 学会微笑,善于倾听
微笑是世界语,是医患交往中的重要体态语,是医患关系的调和剂和催化剂。如果医护人员能主动予患者以期待、鼓励的微笑,无疑可满足其受到肯定和尊重的需要,融洽医患关系。零售业巨头沃尔玛的三米微笑原则同样适用于医患交流, 即在离对方3 m 之内时,用眼睛取得交流,并微笑问你哪里不舒服、你需要什么帮助吗 医务人员要善于倾听。倾听是获取患者相关信息的主要来源, 也是沟通行为中的核心过程,善于倾听可使对方产生被尊重感,拉近彼此距离,获得对方信任。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让患者倾诉是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 可以激发对方的谈话欲,促发更深层次的沟通。只有认真聆听患者诉说,医务人员才能准确地判断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才能真正了解患者内心的真实想法和对治疗效果、服务质量的意见态度。
14 巧用肢体语言
沟通方式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研究认为,在日常人际交流中,语言性沟通交流仅占7%,而非语言性沟通交流高达93%。非语言信息是一种不很清楚的信息,但它往往比语言性信息更真实, 因为它更趋向于自发和难以掩饰。肢体语言是全世界最通用的语言,巧用肢体语言有时更会事半功倍。丰富的肢体语言,体态、仪表、手势、面部表情、说活语气、语调等都在向患者传递着心理活动的信息,患者由此感受到自己受重视的程度,判断对方是否可以信赖。医务人员如果非语言沟通不够, 会使患者产生不愉快的心理感受,容易引发不满情绪。
15 合理的身体接触
按中国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 医护人员一般只有和儿童接触较为随便,而在成年患者除了握手和体格检查之外,身体接触多认为不礼貌或不适宜。事实上,针对成年患者,医护人员的某些做法如果适宜和得当,也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为呕吐患者轻轻拍背,为动作不便者轻轻翻身,搀扶患者下床走动,帮助插管引流的患者适当变换体位, 紧握出院患者的双手以示祝贺等,可使患者获得一种被重视、不被嫌弃或抛弃的安慰感,既有鼓励支持作用,又可使患者增强治病信心。
16 学会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是成功治疗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医师工作面对的是生命,应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关注人的感受和情绪。患者因疾病影响,身心痛苦,部分伴有焦虑、抑郁、自卑等复杂心理。医护人员此时要学会换位思考,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关注患者的痛苦和对健康的担心,体谅患者在医院生活上的不方便和经济困难等,设身处地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让患者满意,促进康复,早日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
2 防范医疗纠纷策略
21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医疗纠纷的发生既有医疗体制、制度方面不健全的原因,也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原因。资料显示,很多医患纠纷是由于医务人员失职或违反操作常规和规章制度造成的,医疗纠纷发生时院方一般存在不同程度的过错, 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诸多服务环节常有需要改进之处。医德的根本宗旨是贯彻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应该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以慎独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患者在心中,质量在手中,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做到举止端庄、行为规范、服务热情、技术过硬。
22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关心患者
患者来医院就诊需要解除病痛,更需要尊重和获得安慰,他们期盼得到礼貌而热情的接待,接受娴熟可靠的专业诊治。尊重是人际沟通的基础,不同的患者其文化、经历、经济状况和社会背景各异,必须充分尊重患者的各项权利,对所有患者平等对待。如在查房时,同一病室住着来自不同岗位的患者,对每个患者都要热情相待,不能厚此薄彼。要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纠正见病不见人、重病轻人的现象,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让其有一种真正被认同和尊重的感觉。其次,医务人员与患者沟通时,要表现出对患者的充分理解和友好,说话要态度热情、诚恳,举止得体,对患者要有关切同情之心,保护对方的人格和隐私,让患者感觉心情舒畅。
23 尊重患者权益,严格履行
告知义务知情、同意、自主、不伤害、最优化是国际社会认可的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之一,医师应当把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放在首位,增强医疗风险告知的意识。多数患者及家人属于医学专业的门外汉,不可能全面、正确地认识和了解病情,但他们是医疗行为的接受者和参与者,享有知情权、同意权、选择权等权利,必须获得尊重。2010 年7 月《侵权责任法》已明确医疗告知在医疗机构损害赔偿责任中的法律界定,更显示出良好医患沟通在医疗告知中的重要地位。当前很多医疗纠纷的发生都是因为医疗机构未尽到告知义务,或者告知不全,或者只有口头告知,没有签署协议。医务人员对患者病情、诊疗方案、医疗费用及知情同意书等需要进行实事求是的解释和告知,让患者心中有数,做出正确的知情和选择。对于要进行的比较复杂、风险较大的治疗或检查技术,更需要医师进行积极沟通,既不能让患者感到害怕而放弃,也不能过于轻描淡写而轻视,以致发生不良反应后抱怨生恨。
24 防患于未然,做好医疗纠纷
预警临床医疗服务是一个高风险、多环节的复杂工作,存在诸多风险和不可预知性。医疗消费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消费,在购买一般商品后,如果你对商品或者售后服务不满意可以要求退货或赔偿。可是医学本身具有局限性和未知性,不是所有疾病都会被治愈,即便是一般手术也会出现多种突发情况。某些情况下,患者或家属对医疗行为要求过高,认为所有治疗和操作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或者认为将患者送进医院,医护人员就应妙手回春,一旦病情加重甚至恶化,就失去理智而问责医院。为防患于未然,医务人员应把握医疗活动中的特殊性, 说话要留有余地,避免不切实际的过分承诺或大包大揽,说没事,没问题,有效引导患者及其家属的期望水平,避免因期望值过高而产生心理落差。对于病情严重,甚至预后不良、终末期的患者,应向家属提前预判和通报,打好预防针。医疗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当医疗服务中出现某些失误、某些意外,应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出必要的说明、解释,并设法及时补救,该向患者交代、疏导的话要多说、说细,使小的矛盾能及时化解,避免将事态扩大化。补救可以从道歉开始,安抚或转移不良情绪,象征性的补偿及跟踪服务,减少医疗纠纷,降低医疗风险。同时,要提高识别高危医疗纠纷病例的能力, 一旦发生医患纠纷,医疗机构应正确对待投诉, 把握投诉者的心理特征,加强沟通与斡旋,避免矛盾升级。
总之, 医患沟通是一种双向性的信息传递过程,医患沟通中的互动、互补和互谅是和谐医患沟通的前提条件,良好有效的医患沟通应是多种手段综合运用。与各种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是每个医护人员的必备技能,有助于减少医患矛盾、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确保诊疗方案顺利实施。
医务人员医患沟通技巧41 简述案例
患者李某,女,42岁,患更年期引起的停经。
12患者就诊心理
患者因“不明原因停经数月”,挂了知名妇产科专家符教授的号,经过2个多小时的耐心等候,终于轮到她就诊。因时间不早了,要求符教授将其泌尿道感染一并处理,但符教授拒绝写处方给药,两人为此产生了争论,随后符教授在众人面前(其丈夫亦在门外等候)大声说她是“更年期”,令其自尊心受到伤害。
13沟通过程和成效
面对患者的无理要求,在争论之中,符教授在诊室门大开的情况下,一时性急,大声说她是“更年期”,令其自尊心受到伤害而导致了本案例的发生。李某认为在公众场合,符教授的语言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故提出正式投诉,要求对方道歉。符教授作为本专业的翘楚,技术水平勿庸置疑,但在语言沟通技巧和透视患者心理方面尚需加强学习,在不方便“实话实说”的场合就应该讲究语言的艺术。
2 分析结果
医生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说话的场合,要充分考虑患者心理,也就是医患沟通的“语言环境”;对于患者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能够耐心解释;涉及到患者隐私问题,应委婉告知,禁忌大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避免外人在场。案例中的符教授并没有真正地去感受病人关心病人,与患者没有较好的交流,没有在言语上对病人表示关心、尊重和理解,更没有照顾病人心理,感受患者情绪。
在就诊过程中,医生的态度泄露了他的目的:因候诊患者较多,符教授急于接诊其他患者。他没有没有设身处地的从患者的角度去体会并理解患者的情绪、需要和意图,病耐心解释,而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将患者的病情公然泄露,显然是缺乏情绪排解能力以及沟通技巧。
如果我是案例中的医生,在患者提出“处理泌尿道感染”的要求时,会耐心跟其沟通,分析自己的职责所在,委婉指明“已有肾内科医师的医嘱,且此病不属于自己的专科范畴”,相信患者会予以理解而不是一味争论;与此同时充分体会患者已等候多时的心理,及时用语言对其表示安慰,纾解其更年期的焦躁情绪,从专业的角度更多地提出自己的建议,争取对方的体谅。
3 评价
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病人理应指望把医生培养成一个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师,而不再满足于仅仅治疗某些疾病,忽视病人心理。该医生面对病人的无理要求,并未耐心解释,而是当众说出患者的病情,对于医患沟通态度和方式的选择不恰当,没有以病人为中心,平等对待病人,以服务病人为宗旨,尊重人性、尊重生命,没能跟患者交流情感,使患者情绪得以舒缓发泄,反而将患者的情绪激化,愈演愈烈。
4 结论
首先要从医学生开始做起,面对病人的询问,要耐心细心贴心的服务,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提高自己的医学人文素养,愿意并且善于与患者进行沟通;在锻炼自己精湛的医疗技术的同时,也要训练自己的沟通能力,准确恰当的利用体态语,使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相互结合,增进医患沟通,促进患者康复。其次,作为患者,应该懂得医生的难处,尊重并理解医护人员,合理的使用和执行患者的权利与义务,使患者的病情得到充分的治疗。
当然有用。
法律依据
医疗机构投诉管理办法
第一章_总_则
第一条__为加强医疗机构投诉管理,规范投诉处理程序,改善医疗服务,保障医疗安全和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维护正常医疗秩序,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__本办法所称投诉管理,是指患者就医疗服务行为、医疗管理、医疗质量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向医疗机构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求,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处理和结果反馈的活动。
第三条__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投诉管理。
第四条__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投诉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投诉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
第五条__医疗机构投诉的接待、处理工作应当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遵循合法、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
第六条__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做好信息公开工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第七条__医疗机构应当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医疗风险管理,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诊环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防范安全隐患,减少医疗纠纷及投诉。
第八条__医疗机构应当制订重大医疗纠纷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开展相关的宣传、培训和演练,确保依法、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第九条__医疗机构应当将投诉管理纳入患者安全管理体系,定期汇总、分析投诉信息,梳理医疗管理、医疗质量安全的薄弱环节,落实整改措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安全。
第十条__医疗机构应当做好医疗机构投诉管理与医疗纠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诉讼等的衔接。_
第二章_组织和人员
第十一条__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医疗机构投诉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当设置医患关系办公室或者指定部门(以下统称投诉管理部门)统一承担投诉管理工作。其他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兼)职人员,有条件的也可以设置投诉管理部门。
第十二条__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当指定一名医疗机构负责人分管投诉工作,指导、管理医疗机构投诉管理部门的有关工作。
投诉管理部门履行以下职责:
(一)组织、协调、指导本医疗机构的投诉处理工作;
(二)统一受理投诉,调查、核实投诉事项,提出处理意见,及时答复患者;
(三)建立和完善投诉的接待和处置程序;
(四)参与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五)开展医患沟通及投诉处理培训,开展医疗风险防范教育;
(六)定期汇总、分析投诉信息,提出加强与改进工作的意见或者建议,并加强督促落实。_
仅配备投诉专(兼)职人员的医疗机构,投诉专(兼)职人员应当至少承担前款第二项职责。
第十三条__医疗机构投诉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
(二)具备一定的医学、管理学、法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工作等学科知识,熟悉医疗和投诉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医疗机构规章制度;
(三)社会适应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社会人际交往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第十四条__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机构、投诉管理部门、科室三级投诉管理机制,医疗机构各部门、各科室应当指定至少1名负责人配合做好投诉管理工作。
医疗机构各部门、各科室应当定期对投诉涉及的风险进行评估,对投诉隐患进行摸排,对高发隐患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加强与患者沟通,及时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医疗机构应当鼓励工作人员主动收集患者对医疗服务、医疗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规定途径向投诉管理部门或者有关职能部门反映。
第十五条__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当健全投诉管理部门与临床、护理、医技和后勤、保卫等部门的联动机制,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正常医疗秩序。
第十六条__医疗机构应当逐步建立健全相关机制,鼓励和吸纳社会工我、志愿者等熟悉医学、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或者第三方组织参与医疗机构投诉接待与处理工作。
第三章__医患沟通
第十七条__医疗机构应当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注重人文关怀,加强医患沟通,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第十八条__医务人员应当恪守职业道德,以患者为中心,热情、耐心、细致地做好本职工作,把对患者的尊重、理解和关怀体现在医疗服务全过程。
__第十九条__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患沟通机制,完善医患沟通内容,加强对医务人员医患沟通技巧的培训,提高医患沟通能力。
医务人员对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提出的咨询、意见和建议,应当耐心解释、说明,并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对患者就诊疗行为提出的疑问,应当及时予以核实、自查,并与患者沟通,如实说明情况。
第二十条__医务人员应当尊重患者依法享有的隐私权、知情权、选择权等权利,根据患者病情、预后不同以及患者实际需求,突出重点,采取适当方式进行沟通。
医患沟通中有关诊疗情况的重要内容应当及时、完整、准确记入病历,并由患者签字确认。
第二十一条__医疗机构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医疗风险告知和术前谈话制度,规范具体流程,以患者易懂的方式和语言充分告知患者,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第四章_投诉接待与处理
第二十二条__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畅通、便捷的投诉渠道,在医疗机构显著位置公布投诉处理程序、地点、接待时间和****。
鼓励医疗机构加强舆情监测,及时掌握患者在其他渠道的诉求。
第二十三条__医疗机构应当设置专门的投诉接待场所,接待场所应当提供有关法律、法规、投诉程序等资料,便于患者查询。
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措施,保障投诉管理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与人身安全。
第二十四条__医疗机构投诉实行“首诉负责制”,患者向有关部门、科室投诉的,接待投诉的部门、科室工作人员应当热情接待,对于能够当场协调处理的,应当尽量当场协调解决;对于无法当场协调处理的,接待的部门或者科室应当主动将患者引导到投诉管理部门(含投诉管理专(兼)职人员,下同),不得推诿、搪塞。
第二十五条__投诉接待人员应当认真听取患者意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避免矛盾激化;应当核实相关信息,如实记录患者反映的情况,及时留存书面投诉材料。
第二十六条__患者应当依法文明表达意见和要求,向医疗机构投诉管理部门提供真实、准确的投诉相关资料,配合医疗机构投诉管理部门的调查和询问,不得扰乱正常医疗秩序,不得有违法犯罪行为。
单次投诉人员数量原则上不超过5人。超过5人的,应当推选代表集中反映诉求。
第二十七条__投诉接待人员在接待场所发现患者有自杀、自残和其他过激行为,或者侮辱、殴打、威胁投诉接待人员的行为,应当及时采取控制和防范措施,同时向公安机关报警,并向当地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报告;对接待过程中发现的可能激化矛盾,引起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投诉,应当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依法处理。
第二十八条__医疗机构投诉管理部门接到投诉或者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交办的投诉后,应当及时向当事部门、科室和相关人员了解、核实情况,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提出处理意见,并反馈患者。
投诉涉及的部门、科室和相关人员应当积极配合投诉管理部门开展投诉事项调查、核实、处理工作。
第二十九条__对反复接到相同或者相似问题的投诉,医疗机构投诉管理部门应当汇总并报告医疗机构负责人,医疗机构对有关投诉可视情予以合并调查,对发现的引发投诉的环节或者多次引发投诉的医务人员应当根据调查结果,及时予以相应处理。
第三十条__医疗机构投诉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处理投诉,能够当场核查处理的,应当及时查明情况;确有差错的,立即纠正,并当场向患者告知(或出具)处理意见。
涉及医疗质量安全、可能危及患者健康的,应当立即采取积极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情况较复杂,需调查、核实的,一般应当于接到投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患者反馈相关处理情况或者处理意见。
涉及多个科室,需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共同研究的,应当于接到投诉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患者反馈处理情况或者处理意见。
第三十一条__对投诉已经处理完毕,患者对医疗机构的处理意见有争议并能够提供新情况和证据材料的,按照投诉流程重新予以处理。
第三十二条__投诉内容涉及医疗纠纷的,医疗机构应当告知患者按照医疗纠纷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积极协商;不能协商解决的,引导患者通过调解、诉讼等途径解决,并做好解释疏导工作。
第三十三条__投诉涉及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违法违纪问题的,投诉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移交相关职能部门依法依规处理。
第三十四条__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投诉,投诉管理部门不予处理,但应当向患者说明情况,告知相关处理规定:
(一)患者已就投诉事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或者向第三方申请调解的;
(二)患者已就投诉事项向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或者信访部门反映并作出处理的;
(三)没有明确的投诉对象和具体事实的;
(四)投诉内容已经涉及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
(五)其他不属于投诉管理部门职权范围的投诉。
第三十五条__发生重大医疗纠纷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报告。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引导医患双方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
第三十六条__医疗机构应当保护与投诉相关的患者和医务人员隐私,妥善应对舆情,严禁发布违背或者夸大事实、渲染投诉处理过程的信息。
第三十七条__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投诉档案,立卷归档,留档备查。
医疗机构投诉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患者基本信息;
(二)投诉事项及相关证明材料;
(三)调查、处理及反馈情况;
(四)其他与投诉事项有关的材料。
第三十八条__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有权对医疗机构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医疗机构及投诉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重视,并及时处理、反馈。
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对于发现的药品、医疗器械、水、电、气等医疗质量安全保障方面的问题,应当向投诉管理部门或者有关职能部门反映,投诉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处理、反馈。
第五章_监督管理
第三十九条__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投诉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强日常管理和考评。
第四十条__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收集、分析并反馈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投诉及医疗纠纷相关信息,指导医疗机构改进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第四十一条__对在医疗机构投诉管理中表现优秀、有效预防重大群体性事件或者其他严重后果发生的医疗机构及有关人员,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予以表扬。
__对行政区域内未按照规定开展投诉管理工作的医疗机构,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通报批评,并对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
__第四十二条__医疗机构应当规范投诉管理工作,定期统计投诉情况,统计结果应当与年终考核、医师定期考核、医德考评、评优评先等相结合。
第六章_法律责任
__第四十三条__医疗机构未建立投诉接待制度、未设置统一投诉管理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或者未按规定向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报告重大医疗纠纷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按照《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四十七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四十四条__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并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并对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制订重大医疗纠纷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的;
(二)投诉管理混乱的;
(三)未按规定建立健全医患沟通机制的;
(四)未按规定及时处理投诉并反馈患者的;
(五)对接待过程中发现的可能激化矛盾,引起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投诉,未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的;
(六)发布违背或者夸大事实、渲染事件处理过程的信息的。
第四十五条__医务人员泄露投诉相关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按照《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六条__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在医疗机构投诉管理工作中,未按规定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前段时间科室来了一位美国读护理学的女学生来医院见习,非常有礼貌的一个女孩子,说话的时候眼睛都会看着对方,就算是自己不太聊的下去的话题也会很认真的听着,点头微笑的。刚上班第一天穿好白大褂站那,莫名其妙就被人骂哭了……(医院规定学生要早到,我到的时候,就已经看到她满脸泪痕了)后来我问她:你本来是打算回国就业的吗?!她说:是的! 我:那现在呢? 她沉默了一下说:我会在美国努力工作,然后尽量把父母接出去一起住。还说已经原谅了昨天那个人。
17年我在成都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看病,做心电图等了一个小时,里面都没人了还没叫我,我进去一问她说已经做了,她把别人当成我做了,而且没一点歉意,有一年我老婆在仁寿人民医院生孩子,验血医生验血时嘴里叼着烟,验了三次结果都不一样,不过三次只收了一次钱,当时我是心里骂了医生祖宗十八代,不过嘴上没说。这种情况在线的医生们给我解释一下,我是该骂人还是不骂人?
我是做服务行业的,同样也遇到标题所说的这种情况,骂人百分之一吧,打人两三年遇到一次,按比例来说很小了,我不知道医疗行业会不会比例很高,如果是个案就没必要放大,从吵架打架来说即使赢了也占不到便宜,忍一忍不吃亏,还能平息矛盾。
从新闻报道来看,敢跟医生对着干的基本上都是达官贵人,有钱有势,医院老干部病房去看看就知道了,服务跟普通病房区别大了,只要医生不把老百姓惹急了一般不会骂人,现在医生服务态度确实很差,只看检查报告说话很少,患者问多了就发飙,其实你们要站在患者角度想想,看病不是买衣服,可买可不买,在医生面前患者报着很大的信任和寄托。
医者父母心?过度医疗怎么解释?他她们哪个少喝患者的血了?过去古话说:挣死人的钱,伤天害理!老百姓看病,难看不起病,得了病本来就很痛苦,又被医生狠狠扒了一层皮,真是雪上加霜。他们以职业之便苛扣,多开药多吃回扣,收红包。现在的白衣天使,早已变成谋财害命的白眼狼了!恨不能给患者身上插个管子吸血。为了钱,丧心病狂,泯灭人性,畜牲不如!杀了他们为民除害!当然,医生也有好的,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值得患者尊重!
合着医务人员的命,都不是命,医务人员都不是爹妈生的,是石头缝里面蹦出来的?就活该让人欺负,还得打不还口骂不还手?
不否认,哪个行业都有渣子,别管医生教师公务员,都有人胡作非为。对于医生来说,有的人就是态度差,瞎牛逼,我也遇到过也很不爽,对于这种人,可以说是心中非常窝火。
但是我没有骂过人家,也没跑上去打人家,而是投诉。遇到事情,冷静处理,这话很多人说的轻松,自己却做不到。医务科是用来干什么的?遇到真的不靠谱的医生,可以投诉啊!
别因为自己脚上踩过屎,就以为这天底下的道路,都是屎做成的。只要问心无愧,凭什么让你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人都是爹妈生的,都是父母心头上的肉,有的人却偏偏觉得自己好像生来高人一等,这不是与众不同,是没教养没素质下三滥。
人之所以和动物不同,就是因为人类的文明。凭什么张嘴就骂,抬手就打,凡是总要讲点道理吧?有时候,病人不懂,有点情绪,我们也都理解。将心比心,如果你们的亲人,朋友,明明没有做错什么,被人这么欺负,你能说就应该如此?
凡事先看原因,一个人挨打,是真的做了错事,还是打人的人野蛮暴力,总要分个对错。我也曾遇到过不讲道理的人,开始我也会尽力平静沟通,你听,咱们就好好说,你无理取闹,不好意思,我也不是吃素的,就是脱了这身白大褂,照样要跟你杠到底!
现在的医患关系紧张,不能完全怪医院和医生,也不能完全怪患者和家属。毛病的根源在政府的利益部门和不良媒体的诱导和推波助澜。如药价高是医院要坚决使用政府药品招标部门招标虚高药价的药品,其他收费高于低都是在执行政府物价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所谓乱检查也是在执行给医院,医生制定的:如药费不能超出患者总费用的40%等等条条框框下出现的产物,大部分患者的病在用药的情况下才能康复,所以药费高了医生只能用检查来平衡这个40%。所以这些锅内幕群众是不了解,只能让医院医生背这个锅。在加几年前有些新闻媒体不正面引导,而是推波助澜,再加上患者和家属对医疗的不完全彻底了解,更有甚这有些不良新闻媒体参与助威医闹,培养了一些医闹专业户和专业人员。当前好事有新闻媒体,有些坏事上新闻媒体也起了重点诱导作用,诱导人群上告,殴诈,在这种负面诱导下确实出现了些不分青红皂白先要钱,不给就上告,殴诈,导致路人跌倒不敢扶。医患关系也是在这种诱导下出现的产物。
医生和护士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以定制动,静下心来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暂时停止工作。这时候,不要再想着什么救死扶伤了,还是赶快先救自己,先想着怎么保护自己。最近几年,医生遭遇伤害的不少,有些人甚至因为丢掉了性命,医闹是啥人你不知道,所以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充英雄好汉,不要期望维持什么秩序,要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只要性命无忧,你一定要保持冷静,除了用眼睛说话,啥事都别干了。
二是注意保留证据。医院平时要做好安排,除了我诊疗室要安装监控之外,其他的医护人员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及时拍摄视频保留证据。不然的话,到时候你有理也说不清。你总不能等戴上手铐之后,再同别人讲道理吧,何况那有讲的清楚的道理。
三是及给110报警。你应该记住,遇到这种情况你不能擅自处理,弄不好会触犯刑法。到时候给你戴上手铐是小事,判刑赔偿是大事,这事又不是没有发生过,因为见义勇为抓进去的也不在少数。不为别的,只是因为那个度很难把握。这个度掌握在警察手里,不掌握在你的手里,你千万不要自以为是,不要引火烧身,这对你没什么好处,你应该知道你没有维护 社会 秩序的责任。
四是采取自救措施。比如回避,装病什么的,反正只要有利于自己安全的举措都可以,只要不把事情闹大,只要不让自己受到伤害,千万不要充英雄,这时候最好的就是装孙子,这也是你唯一的出路。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安全最重要,做人需谨慎。没有作为就是最大的作为,宁可让别人伤害,也不能伤害别人。否则的话,肯定有人会让你吃不了兜着走,这是铁律。
另外记住一句话,遇到事情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打骂医护人员肯定是不对的,应该严惩。也支持医护人员还手,都是妈生父母养的,凭啥被人殴打呢。有认为不合理的,医务人员不敬业的可以选择投诉啊。很多人偏偏不选择这条路。其实就人事关系来说,投诉到领导那,只要医护人员做的不对,几乎是百分之百的要被训的,没有哪个领导愿意手下给自己捅娄子的。说个真实的事,就前些天的事,朋友有个亲戚吃东西被一颗枣核恰住了,基层医院处理不了,转到一个市级的三甲医院,走的急诊,急诊转耳鼻喉科,耳鼻喉让次日做256ct,就这样没做任何处理让病人走了,胆真肥,不怕病人年纪大,万一出现啥问题,人家家属能饶得了你。次日ct片子出来,枣核在咽喉下面,就推到胸外了,胸外说不值当动刀,让去消化科用胃镜看能取出来不,消化科人还不错,当天就给取出来了,但食道有破损穿透的可能,ct下看有气泡,要求病人回胸外科住院观察两天,以防不测。结果胸外拒收。老百姓看个病真难啊!朋友给我打电话问能不能往上一级转。我给朋友的意见是,不需要转,去告他们,上班时间直接去找院长,不给处理就做他办公室不走了,下班时间都有领导做总值班,找他。就这样,院长把胸外的,耳鼻喉的医生叫去训的跟孙子一样,最终收胸外住院了。
这个问题会激起医护人员抗议的。
好像医生挨打受气是正常的、必然的,是日常工作中的一种常态。在这种被普遍认同的现状下,他们才考虑应不应该还手。
为什么不问医护人员是守卫老百姓身体 健康 的钢铁卫士,谁敢侵犯,我们就消灭他!也为医护人员长点志气,让他们好挺直了腰杆工作。
医患矛盾由来已久,原因复杂,不做讨论。但医护人员被侵害的案件屡屡发生却是事实。百度一下,关于“暴力伤医”的案件多的惊人。请看下面几个典型案例。
1,2012年,某医院因医治一位老人不幸身亡,迫于各方面的压力,院长带领医生护士向灵堂下跪磕头,恳请死者家属谅解。
2,2015年,某医院一名骨折患者由友人护送至医院。患者友人因不满和医生相互推搡、不慎将电梯门撞开,导致俩人双双掉进电梯井身亡。
3,2018年,某医院47岁医生赵军艳在出诊时被3名歹徒刺中数刀后身亡。歹徒行凶后称,“和她没关系,算她倒霉”。
案例1,说明 社会 和政府没有给医院足够的支持。案例2,医院没有任何保护, 社会 闲散人员去了我行我素。案例3,医院没有设置必要的保卫措施,歹徒去了为所欲为。
那一个案例不是血淋淋的。说明什么?说明医护人员没有足够的保护和权力。请问那个歹徒敢去派出所打人杀人,即使喝醉了,恐怕借他十个胆也不敢去,还敢动刀子?
医护人员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职业关乎每一个人的身体 健康 ,甚至生命安全。没有足够安全安静的环境,生命都会受到威胁,他们怎么能静下来治病救人。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最高检发布第十二批指导性案例明确正当防卫界限标准》,为医护人员打了一口气。法律有了保障,还需要全 社会 的支持,共同营造良好的行医就医环境。
医务人员工作很辛苦,有时还面临无端指责漫骂,确实很委屈。但遇这种情况,采取针锋相对的做法肯定不可取。原因如下
一 很多病患家属对医疗程序、治疗方案不懂。只相信医生。这种情况,治好对医生感激不尽,反之则认为医生未尽力或误诊,出于家属的急切心情可以理解。但有的病患家属语言过重或行为鲁莽动手伤人。遇此情况,对骂、还击均于事无补。解释通则解释,解释不通应通知院医政部门保卫部门出面协调,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
二是职业医闹。遇此类情况,没有解释勾通的必要,直接向辖区公安机关报警处理。
三是医疗事故引起的矛盾。如果事故责任明显,则由院方领导医政部门人员组成善后处理小组协商处理事宜。无法达成一致的,可让家属向上级医疗机关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对拒不接受鉴定结果继续无理取闹、谩骂殴打医务工作者的,做报警处理。
总之,导至医务人员遭遇打骂原因很多,应啄情处理。但尽管受到不公对侍,也要控制情绪不与之动手冲突。避免激化矛盾,给后续协商处理造成更大的难度。
请各位老师帮助分析病人家属的心理状态,我只做了片面总结,请高手完善和指正!
陪床家属与医护人员发生争执的内心解析与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医患关系已发生质的改变,患者的知情权已受到法律的保护,医疗服务的神秘面纱将被无情的剥去,其透明度将越来越高,这无疑是完善医疗服务的促进剂,但随之而来的医患纠纷会逐年增高。加之不当的媒体报道,更是推波助澜。正确理解和剖析陪床家属的心理变化,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对每位医护人员是一个必修的课题。
1:医护工作不到位或出现差错。
个别医护人员工作不负责任,服务态度恶劣,解释病情不严谨,医疗行为出现差错,对疗效不佳的晚期病人推委等,是发生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本身素质,端正服务态度,摆正医患关系,时刻提醒自己是为患者服务的医务工作者,认清大夫与患者的关系,任何时侯都不要超出这种关系。对工作要极端负责,一名出色的医务人员,不仅表现在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有极强的责任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按操作规程规范医疗行为,坚决杜绝医疗差错的发生。
2:对医护行为的误解。
由于医护人员在检查、治疗及其它医疗行为中解释不够,患者及家属发生误解或家属本人逻辑思维混乱,认为对患者不负责任、给患者增加了痛苦、拿患者作试验、增加了经济负担等。医护人员在医疗行为中,要耐心的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目的、方法、必要性、目前水平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解释病情要科学严谨、客观公正并具有艺术性,既要交待清楚患者的病情,又要家属理解和接受不良后果,不能过于强调负面作用而造成患者及家属拒绝,也不能盲目乐观而造成患者及家属对常规副作用的误解。
3:不是真正关心患者的病情,而是借题发挥:
①由于经济、观念及心理因素。
患者的直系亲属,由于承担经济责任、传统观念及厌烦陪护等,对患者尤其是长辈患者,本不想在医院正规治疗,又担心舆论对自己不利,故借题发挥,以求既不在医院治疗,又把责任推给医务人员。对这种心理的家属要特别小心,因其可无中生有、小题大做,可做可不做的医疗行为尽量不做,尽可能保守治疗,讲话要严谨,诊治要细心,不给其可乘之机。
②讨好患者的家属及有关人员。
患者家属的同事、朋友、下级等,并不关心患者的病情转归,只是要在患者的家属面前表现一下自己,以满足自己的政治或个性需要。在进行诊疗活动时,非直系亲属不得在现场,不向非直系亲属解释病情。
③受他人唆使。
某些家属受他人唆使,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要了解症结所在,及时揭穿。
④炫耀(能力炫耀和感情炫耀)。
某些家属或非直系亲属,特别是从事特殊工作的亲属,为了炫耀自己的医学知识,借题发挥,即所谓能力炫耀。某些亲属为了表现自己对患者的关心和感情,甚或假装孝子,明知病情无力回天,却向医护人员提出不可能的条件,即所谓感情炫耀。要抓住其弱点或错误,婉转的予以点破,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⑤讹诈。大多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明知患者为疾病晚期无力挽救,吹毛求疵,其目的最终回到经济利益,要求医院赔偿或困难照顾。
请各位前辈批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