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青山一片云雾,心安即归处什么意思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青山一片云雾,心安即归处什么意思,第1张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青山一片云雾心安即归的意思如下:

这句话的意思是:浓浓的迷雾,难以辨识依稀的楼台,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远处青山一片云雾遮罩,但是当一个人的心有了真正的归处,就不会一直漂泊在外,有彼岸可以停靠,有港湾可以歇息。这几句话通过对景色的描写,来衬托作者内心的真挚情感。

词句赏析:

这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描绘出了一幅凄楚迷茫、黯然迷惑的画面。“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从修辞上说,这两句是互文见义。除了对句工整外,而且两方面状写景物,可谓情景交融。其中的“失”、“迷”两个字,不但准确地描绘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而且恰切地暗示了词人无限凄迷的意绪。

 贺新郎 ·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沈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赏析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历城)人。这样短短的一句话绝不足以做辛弃疾的人生履历。我个人以为,在中国古代众多诗家学者中,他的一生最为轰轰烈烈。从小生活在金兵占领区的他,受到了祖父洗雪国耻的教育,也亲眼目睹了民不聊生的社会苦难。他痛恨战争,却又不得不以自己的参战来寻求民族争端的解决。身形魁伟的他在战场上骁勇披靡,却受到了小人的排挤,不得重用。这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就像当年的放翁一样,有志不能伸。幸而,辛弃疾不是个只晓冲锋陷阵的武夫,上天剥夺了他成就功业的机会,却开辟了另一个天地任他挥洒。手握巨笔的他照样呼风唤雨,涂抹人生。

  提起辛词,似乎总有“掉书袋”的嫌疑。其实,那也需要有“书袋”可掉,这正体现了幼安学识广博,且能融会贯通,因此才能驾驭众多生僻的典故。而且,这一评价并不能涵盖他的所有作品。比如他的《清平乐》,一派田园风光,其意趣之妙已超过陶潜,颇近天真了。所以说,稼轩词不拘一格,绝不至为典故所囿。前文所引的《贺新郎》就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辛弃疾与生俱来的卓绝文笔。

  “甚矣吾衰矣!”若单看这几个字,则不免以为是老者意气衰竭之言,以此做为全词开头,似乎下文要一叹到底了。可是,这是辛弃疾的风格吗?一生耿介悲慨的豪雄之士岂能出此绝望之语?下面几句话给出了原因。“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原来如此,作者感叹的不是自己的日渐老去,而是知交渐少的境遇和落落无为的半生坎坷。为何缺少共饮的知己,只因自己太过激烈,活得太认真,对朋友难免苛求。也正因如此,自己处处受到压制,甚至不得驰骋疆场,报国建功,难道这样错了吗?作者在对自己的内心进行审视和盘诘。仔细读来,这种悲观是诗人的悲观,这种寂寞却是英雄的寂寞。壮士暮年,想起早年怀才不遇的处境,不能不扼腕叹息,悲从中来。可是,再多的心事也已成过往,人生数十载匆匆若梦,历史已不可能再改写。该用何种态度去面对,诗人给了我们答案:“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前半生的缺憾已无法弥补,只能无可奈何任白发空垂,愁思暗悬。事实已是如此,陪上再多的心酸也无济于事,又何必对此做过多无谓的祭奠呢?倒不如“一笑人间万事”。这是诗人自解之语,我们读后却更觉其苦,若痛苦和微笑真的近如咫尺,诗人经年不散的愁绪又从何而来呢?所以,这个自我安慰并不成功,诗人自己也非常清楚,“问何物、能令公喜?”失去了“壮岁荆旗拥万夫”的年轻气盛,失去了“五十弦翻塞外声”的征战年华,还有什么能让作者感到由衷的快乐?恐怕不可能了罢,作者也在思索着。于是,他找到了一个暂时的替代品。“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这是本词的一个名句。人与青山互观互赏,互猜互解。既然在人世找不到知音,或者,青山能洞悉诗人的心事吧。这是中国古代诗人常用的逃避现实的法门:寄情山水,聊以慰藉自己的不得志。至于是否真能由此超脱,答案只有诗人自己知道。

  “一樽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既然沙场点兵的梦想已成泡影,那么,干脆安心于另一种生活吧。像陶渊明一样,饮酒赏菊,悠然超逸,不知不觉中便已意至诗成,这样的生活该有多么惬意。想至此,诗人似已摆脱功名拘束。回想前半生的愤懑,恰似那些“江左沉酣求名者”,只顾皓首穷兵,豪气干云,岂不知自己并未悟到真正的人生境界。不饮“浊醪”,何知“妙理”?诗文到这里已是另一重天地,作者似已微醉,醉得超然洒脱,醉得与生俱来的豪雄之气冲溢而出,“回首叫、云飞风起。”多么轻松的一笔,却也写出了无比豁达的心胸。由这一句起诗的意境大为开阔,诗人的心境也完成了由悲慨转为沉静,再转为高蹈的灵魂历险,从此,再不受凡俗的羁绊和诱惑。我行我路,我写我心,便似庄子所说的大自由状态。此时,作者思绪纷飞,翩然不绝。兴之所至,喊出这样一句:“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狂得至极,但也狂得有理,有了前面的情感铺垫,诗人写出这句话便似水到渠成。更何况,这句话才更接近辛弃疾的性格。只有襟怀磊落的人才能写出这样坦荡不羁的句子,这并非小看古人,只为抒发自己的情怀于万一。黄庭坚在〈〈定风波〉〉中曾写过这样的句子:“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相比之下,山谷诗中更多的是对古人的追慕,而稼轩则多了一份对自我的肯定。二者皆为不可多得的佳句妙品。写出这样的感受,诗人的心情已平复了很多,“交游零落”之惆怅顿减,只要有“二三子”能知我心也就够了。既然自己把一切看透,曲高和寡又有什么可在乎的呢?寂寞只是人生际遇的一种,若能及时自我开解,也就无所谓寂寞了。

  本词格高气盛,体悟深刻又用语清疏,满腔郁愤化若无痕,又字字深入人心,读完全词,这种感受殊为强烈。作为一个性情耿介的英雄,辛弃疾写诗也气魄非凡,并且毫不做作。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他已达到了人诗合一的境界。读过辛诗全集的读者,当知我此言不虚。 (张羽飞)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这是明代文人杨慎所做的一首《临江仙》,清初毛宗岗父子在对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重新修订时,将此词列为全书卷头诗;它在1990年又经王扶林导演在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作为片头曲,写成了《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主题歌。经杨洪基老师的出色演唱,一时间红遍全国,有不少网友在网上将这首歌称为“天下第一词”。

这首《临江仙》分上下两阕,上阕说历史,下阕讲现实。

“滚滚长江东流水,浪花淘尽英雄”

两句说历史,是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模仿。苏轼写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说的都是历史上无数英雄已消逝在那时间的浪光之中。“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句为议论,通过对比告诉人们:无情的岁月淹没了历史上无数英雄,只有滚滚长江才能永存。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是写现实,“白发”喻年龄老大,“渔樵” 表示平民身份;“秋”、“春”是指时间;“惯看秋月春风”是指阅历丰富;“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是通过叙事来抒情,认为周瑜、曹操等尽管曾为“一世之雄”,最终不过是历史上的匆匆过客,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临江仙》的主题很明显,就是告诉人们,没有绝对的是非成败。

    在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中,有一类人,他们的似乎受过老天爷的特别眷顾,一出生就赢在了起跑线上。他们或出身名门 ,或天资超凡,很轻松就能在科举中一举夺魁,名扬天下。这首词的作者杨慎,就是这样一个赢在起跑线上的人。

   杨慎字用修,四川新都人。他是明朝著名宰相杨廷和的儿子,少负才名,七岁时便是远近闻名的神童,23岁便考中状元,可谓少年得志。明武宗死后无子,杨廷和等大臣迎立兴献王子,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嘉靖皇帝继位。嘉靖坐上皇帝宝座后,想追认他的生父为皇帝,这种举动是违背封建宗法的。为了阻止嘉靖,杨慎联合朝臣二百九十人在左顺门“撼门大哭”,嘉靖大怒,将参与者全部廷杖后尽行贬谪,这就是明朝著名的“大礼议”事件。事件的首要分子杨慎两次遭廷杖后,被削籍贬戍云南永昌卫。

    杨慎发配云南后,熹靖对杨镇怨恨极深,时常问起杨慎在云南的情况。幸亏杨慎人缘不错,大臣们在嘉靖面前总是说杨慎在贬所整日悔恨不已,以泪洗面,嘉靖这才没有下死手。杨慎的后半生都是在云南渡过,三十五年漫长的流放后,于 72 岁时卒于云南。

    杨慎一生在三十六岁时发生了根本的逆转,由一个意气风发的士大夫,变为朝廷的囚徒,遭受放逐,受尽屈辱。人生的这种剧烈转折,使他原来支撑自己的人生方向被彻底地毁灭。 但是杨慎在贬滴戍边中,并没有丧失生活的目标,他广泛阅读, 写诗作文,《临江仙》 这就是在贬谪时创作的。

    要想理解《临江仙》的内涵,就应该从写作背景入手,来把握杨慎思想感情。这首词是杨慎人生经历抢桑巨变、生命步入晚年的情况下,对人类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反思。

    杨慎在词的开篇用“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把世俗中人们对英雄理想、 功业名利的追求放在一个宏大的 时空背景中,以“ 滚滚长江东逝水” 象征永恒的天地自然和流逝的岁月,使读者强烈鲜明地感受到在永恒的宇宙自然面前,在飞逝的岁月中,人类的个体生命是多么的短暂和虚幻。 面对永恒的天地、自然和无尽的岁月的时空背景下,个体生命的短暂和死亡带来的虚无,世俗的名利追求是多么的没有意义和 价值!成为英雄又怎样 成就了功业又如何 “是非成败转头空” ,用短短七个字,把文人士大夫们普遍信奉的价值系统轻松地解构、否定掉了。

    但是杨慎并不是绝对的虚无主义者,他否定的只是文人士大夫的价值观念,并没有否定生命本身的存在价值。“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用永恒静穆的青山和永不会消逝的太阳,来进一步衬托生命的短暂和死后的虚无,但没有悲凉、哀伤之感,展示给读者的是一种生命的从容、平静、安详和优雅。

    杨慎所有的自信、平和、安详都来对大自然的审美观,来自青山、夕阳这些美丽自然的事物带给他的审美体验,让他认识到人类的个体生命尽管短暂,但生命仍是有意义、有价值。至少可以在和自然的交融中感受生命的美好,能使人产生对生命和世界的爱。有了爱,生命就有了价值和基础,有了自信、坚强、高贵、尊严等一切美好的品质,人生也能从容、安宁、 优雅。

词的下阙,杨慎以一个冷眼看世事的 “白发渔樵” 的形象,直接抒发了他凤凰涅槃重生后的人生态度。 此时的杨慎将自己化身为一个生命已经步入晚年的老人,一个隐没在山林中的隐者,“ 惯看秋月春风”显示的是这个老人经历过世事的抢桑,也曾有过远大的理想,有 过成功的荣耀、 有过显赫的地位,也有过失败的屈辱和生命的磨难。

“惯看秋月春风”是一种平各的精神面貌,是一个洞识了生命本相的智者应该具有的形象限。这个智者知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视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美好事物和美好感情,他的人生也充满自信与超然:面对古往今来的是非成败、进退得失,能够拥有历经沧桑过后的从容和平淡。而这种种情怀,又通过全词结尾处

“一杯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两句,做了轻松的表达。

杨慎这首诗有着深深的人生反思构成的思想内涵,所以能产生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实际上,除了这首《临江仙》之外,杨慎在《廿一史弹词》里所写的咏史怀古之词,无一不都露出“是非成败转头空”的道家思想,充满了“功名富贵笑谈中,回首一场春梦”和“荣华富贵转头空,恰似南柯一梦”这样大彻大悟的人生观和历史观。

    在这些词作中,杨慎都是以一个置身事外的“渔樵”形象,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古往今来的朝代更替,争名夺利的“龙争虎斗”一笑置之,表现了他对俗世人间荣华富贵的深刻参悟。但是杨慎又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他骨子里并没有放弃对儒家思想的追求。

杨慎有一首《西江月》写道:“细思三皇五帝,一般锦绣江山,风调雨顺万民安,不见许多公案。 后世依他样子,齐家治国何难。 流芳百世在人间,万古称扬赞叹。”

    这首词是杨慎在追溯历史、抒发个人情志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对“齐家治国”理想的追求。 他不是一味地虚无超脱,他彻底否定的是自秦汉以来的众多帝王将相及其英雄豪杰,也包括将他流放终生的嘉靖皇帝。他之所以在怀古词中表现出如此达观而超脱的道家心态,只不过是传统的古代文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样一种儒家信念的支撑罢了。

十七日尾,灯火万家长不灭。想你是三分泉水七分月,把青山浩渺看遍,你独天下奇绝。是什么意思

”十七日尾,灯火万家长不灭。“这句话是交代了时间和环境景色,为文章、句子定下氛围和意境。

“想你是三分泉水七分月”。有前面意境铺垫,自然引出思念之情,情景交融。用三分泉水七分月来形容想你有两个意思,第一是三分加七分是十分,即十分想你,全心全意想你的意思;第二用泉、月这样的美景来形容,把想念这个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并且以景物自然引出后面的“青山浩渺”。

“把青山浩渺看遍,你独天下奇绝。”这句话就很容易理解了。我看过天下高山奇峰,但它们在我眼里都比不上你的美。奇绝本来是形容山峰的,如黄山,在这里用来形容人,借用的是诗词中常用的“陌生化”的表现手法。

其实写作都是有一定技巧性,没入门之前看到一些优美的句子会感觉“这是什么神仙句子,我肯定写不出来”。但是掌握一定技巧之后就会发现,原来自己的笔下也可以写出很多让人惊艳,甚至让自己都感觉不可思议的文字。知乎出品的《创作者》这本书教你用你擅长的方式创作,打破写作壁垒,简单就可以上手,效果奇绝。

另外,如果你真处于恋爱中,遇到一些问题,那么上面这本书可是把恋爱这事儿分析得头头是道哦!

发布于 2022-09-16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看青山多么妩媚可爱,料想青山眼中看我也是一样的感觉。我的情怀和外貌,都非常相似。这句话可以表示两个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和相似,也可以暗示彼此之间可能有一些特别的情感。

如果这个女生对你说这句话,她可能想表达以下几个方面的意思:

1 她对你产生了好感,觉得你和她有很多相似之处,和你在一起很舒服。

2 她可能想暗示你,她对你也有一些特别的情感,希望你能够理解她的心意。

3 她可能想表达一种意境,即两个人之间的情感是相互呼应的,非常和谐。

总的来说,如果这个女生对你说这句话,她可能是想表达一些积极的情感和共鸣,具体的意思还需要根据语境和你们之间的关系来判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595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