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哪位总统被人民成为“坐在轮椅上的巨人的?”

是哪位总统被人民成为“坐在轮椅上的巨人的?”,第1张

  富兰克林· 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美国31位、第32任总统(1933年3月4日——1937年1月20日,1937年1月20日——1941年1月20日,1941年1月20日——1945年1月20日,1945年1月20日——1945年4月12日 ) 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第四届未任满)的总统。罗斯福在20世纪的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学者评为是美国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之一,同华盛顿和林肯齐名。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的远房堂叔。

  1932年总统竞选是在严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进行的。1932年11月作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提出了实行“新政”和振兴经济的纲领。政敌们常用他的残疾来攻击他,这是罗斯福终生都不得不与之搏斗的事情,但是他总能以出色的政绩、卓越的口才与充沛的精力将其变成优势。首次参加竞选他就通过发言人告诉人们:“一个州长不一定是一个杂技演员。我们选他并不是因为他能做前滚翻或后滚翻。他干的是脑力劳动,是想方设法为人民造福。”依靠这样的坚忍和乐观,罗斯福终于在1933年以绝对优势击败胡佛,成为美国第32届总统。 在罗斯福首次履任总统的1933年初,正值经济大萧条的风暴席卷美国的时候, 罗斯福宣誓就职

  到处是失业、破产、倒闭、暴跌,到处可见美国的痛苦、恐惧和绝望。罗斯福却表现出一种压倒一切的自信,他在宣誓就职时发表了一篇富有激情的演说,告诉人们:我们惟一害怕的就是恐惧本身。(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在1933年3月4日那个阴冷的下午,新总统的决心和轻松愉快的乐观态度,“点燃了举国同心同德的新精神之火”。提出了旨在实现国家复兴和对外睦邻友好的施政方针。罗斯福入主白宫后,对内积极推行以救济、改革和复兴为主要内容的“罗斯福新政”。“新政”抛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领域的干预,实行赤字财政,大力发展公共事业来刺激经济。为了推行新政,罗斯福将一批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律师、专家与学者组成智囊团,征询方针政策问题;通过"炉边谈话"方式,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与反对新政的最高法院进行坚决的斗争并成功地改组最高法院。 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美国国会应罗斯福总统之请召开特别会议。罗斯福先后提出各种咨文,督促和指导国会的立法工作。国会则以惊人的速度先后通过《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等。 1933-1934年的新政着重"复兴",主要措施有:维持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对外贸易,限制农业生产以维持农产品价格,避免农场主破产;规定协定价格以减少企业之间的竞争,制止企业倒闭1935-1939年的新政则着重"救济"和"改革",主要措施有:更为有力地运用行政干预,实行缓慢的通货膨胀,广泛开展公共工程建设和紧急救济,实施社会保险,以扩大就业机会和提高社会购买力;进行税制改革,根据纳税能力纳税,分级征收公司所得税和过分利得税等。罗斯福新政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政治制度的信心,强化了联邦政府机构。并由此使美国的工业、农业逐渐全面恢复。第一个任期终了的1936年,面对国民收入50%的增幅,罗斯福娓娓动听地描述道:“此时此刻,工厂机器齐奏乐曲,市场一片繁荣,银行信用坚挺,车船满载客货往来奔驰。”因此,罗斯福在1936年再次当选总统,也就不足为怪了。 1933年,罗斯福政府承认苏联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1934年,美国国会废除干涉古巴主权的普拉特修正案,美军撤出海地和尼加拉瓜,美国允许菲律宾独立。当然,罗斯福在推行睦邻政策的同时,对拉丁美洲国家也有过粗暴的干涉。 30年代中期,德、意、日法西斯在欧洲和亚洲成两个战争策源地。然而,此时的美国盛行孤立主义。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旨在使美国保持中立的皮特曼决议案。该决议案规定:战争时期禁止美国输出武器装备和信贷,而有效期为两年的"现购自运"条款则授权总统要求在美国购买非军事物资的交战国付现金并用本国船只装运。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孤立主义和中立法无异于对侵略扩张的默许和纵容。为了引导美国及其公众作好反法西斯战争的准备,加强美国防务力量,罗斯福与孤立主义展开了坚决而富有艺术性的斗争。

  编辑本段第二个总统任期

  1937年10月,罗斯福在芝加哥参加新建大桥的落成典礼时发表演说,指出:"当某种传染性疾病开始蔓延的 1937年富兰克林·罗斯福连任就职宣誓

  时候,为了保护居民的健康,防止病疫流行,社会许可并且共同对患者实行隔离","战争都会蔓延。战争可以席卷远离原来战场的国家和人民。我们决心置身于战争之外,然而我们并不能保证我们不受战争灾难的影响和避免卷入战争的危机;。"隔离演说"遭到猛烈抨击。乃至罗斯福事后不无后怕地说:"你想领个头,但回头一看,身后一个人也没有,这种情况多么可怕啊!"但是,"隔离演说"毕竟向美国公众指出了战争恐怖的存在。 1938年1月,罗斯福在特别咨文中敦促立即增加20%的海军建设费。国会经过激烈辩论而于5月通过文森扩充海军法,准许以10亿美元发展海军。这一事实表明,大多数认真思考问题的美国人,已经看到战争的威胁并因而同意加强防务。1938年12月,在罗斯福的倡议下,泛美会议通过《利马宣言》,反映出美洲国家反法西斯的决心。1938年3月,德军进入布拉格之后,美国副国务卿代表总统谴责德国"肆无忌惮的不法行为"和"横行霸道"。 1939年9月,德波战争爆发之后,罗斯福不得不发表正式中立声明并实施中立法。在9月21日国会召开的特别会议上,罗斯福企图用禁运政策曾给美国带来的灾难--1814年国会大厦部分被焚来说服国会废除禁运条款,同时声称"当然,向诸位回顾这上点只不过是复述历史罢了"。经过国会内外的激烈辩论,国会通过中立法修正案,取消禁运条款,实行现购自运原则(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罗斯福随即予以签署。 1940年5 月,英法联军经德军打击而溃败。罗斯福要求国会追加国防拨款,加强战备。为了获得共和党人的支持,罗斯福任命亨利·史汀生为陆军部长,弗兰克·诺克斯为海军部长。大战期间,美国历任陆军部长为哈里·伍德林(1937年至1940年6月)、亨利·史汀生(1940年6月到1945年9月)。历任海军部长为克劳德·斯旺森(任至1939年)、查尔斯·爱迪生(1940年)、弗兰克·诺克斯(1940年6月至1944年)、詹姆斯·福雷斯特尔(1944年继任)。在英国面临危亡的时刻,罗斯福开始向英国提供武器装备。

  编辑本段第三个总统任期

  1940年总统竞选初期,罗斯福的全部精力集中在扩军备战方面,在罗斯福的影响下,国会批准陆海军的扩充,伯克一沃兹沃思选征兵役法得到通过。9月2日,罗斯福与英国签署协定,将50艘驱逐舰转让给英国,英国则将部分海军基地租借给美国。此项协定意味着正式中立的结束,标志着美国有限参战的开始。1940年7月,当民主党人在芝加哥举行总统提名会议时,代表们仍不清楚罗斯福是否会寻求从华盛顿总统以来就没有先例的第三个任期。对此,罗斯福玩了一个小小的把戏。他通过参议员艾尔本·巴克利向提名会议发表声明,宣布他没有再任下一届总统的愿望和目的,并敦促代表们选举他们中意的无论什么人,然而又通过参议员利斯特·希尔把自己的名字列到提名名单上。然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温德尔·威尔基却大肆发难:"选举罗斯福就意味着把他们的儿子、兄弟和情人送进坟墓。"大会开始酝酿投票。当写有罗斯福作为候选人的名单提交给大会的时候,整个会场乱作一团,代表们以嘘声和喝倒彩声表示强烈反对。罗斯福被迫改变策略,向选民保证他是主张和平的,甚至不惜许下诺言:"你们的孩子不会被送去参加任何外国的战争……我们防御的目的就是防御。罗斯福夫人立时从纽约飞往芝加哥,在会内会外发表讲话,从而很快改变了会场气氛。她说:“现在不是通常时期,而是战争迫近的非常时期,除了我们可以为整个国家利益做些什么这样的问题之外,我们不应为其他任何问题而进行争吵。”罗斯福夫人的话打动了代表们的心。当晚的报纸上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罗斯福夫人的讲话,选民们的情绪也一下子倒向了罗斯福。 当时由于世界战争频繁,为保证美国对外政策的一致性,美国人特别是孤立主义者不赞成***中途易人,所以55%的选民还是选择了罗斯福。因此罗斯福终于打破了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总统确立的传统,第三次当选为美国总统。 1940年12 月,正在加勒比海地区巡视的罗福收到英国首相丘吉尔的特急信件,内称为对付德国军事力量,英国需要大量武器装备,但英国财政不能为美国武器装备交付现金之日即将来临。于是,罗斯福在记者招待会上不提由美国贷款给英国或给英国军用物资的建议,却谈及平常的比方--"我"把花园浇水管借给家宅起火的邻居,以帮助邻居扑灭火灾,而灭火之后邻居是归还水管还是赔偿水管,都好商量;继而在炉边谈话中宣称:"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我要求我们的人民绝对相信我们的共同事业将取得巨大成功"。美国公众对此持赞成态度。 1941年1月,罗斯福提请国会"授权并拨给充分的款项,去制造更多的军火和多种军用物资,以供移交现在同侵略国家进行实际战斗的国家"。1941年3月,国会通过的租借法案(总统有权将武器装备租借给与美国安全有关的国家)经总统签署而生效。(60%供给英国,32%供给苏联)。租借法案的通过,使美国处于非交战状态,是美国积极干预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里程碑。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之后,罗斯福谴责德国的侵略,宣布美国将援助苏联。8月,罗斯福和邱吉尔在纽芬兰举行会谈并发表"大西洋宪章"。该宪章宣称美国和英国不追求领土扩张,也不愿有违背有关民族意愿的领土变更,尊重各民族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国宣战。美国则向日本、德 罗斯福:国会珍珠港演说

  国和意大利宣战,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珍珠港事件负有责任的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沃尔特·肖特中将和太平洋舰队总司令赫斯本德·金梅尔海军上将于12月17日被解除职务。次年2月和3月,肖特和金梅尔分别以少将和海军少将军衔退役。 为了赢得战争,罗斯福下令实施战争动员和改组军队指挥机构。战争结束前,美国武装部队员额达到1514万余人,其中陆军1042万人,陆军航空队230万人(飞机7万余架),海军388万余人(舰船4500艘),海军陆战队59万余人,海岸警备队24万余人。1941年6月成立的科学研究与发展局主管国防科技研究,主要成就有:雷达和电子设备的发展,实战用火箭、炸弹、导弹等的无线电引信,原子弹等。生产管理局于1941年春夏使美国逐渐完成向战时经济的转变。此后,供应品优先分配委员会、战时生产委员会、经济稳定委员会、战时动员委员会(机构职能或交叉,或承继)负责战争物资的生产与分配,保证了美国及其盟国的战争需要。新闻检查局和战时新闻局则负责美国的新闻与宣传工作。自1939年起,罗斯福就对年迈体弱的将军实行强制退役,提拔富有作战指挥能力的人员进入最高指挥阶层。1942年,罗斯福下令在原陆海军联合委员会的基础上,组建参谋长联席会议(由陆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陆军航空队司令亨利·阿诺德及总统参谋长威廉·李海组成),对武装部队实施统一指挥。 罗斯福在20世纪四十年代唤醒了美国对外干涉主义,同时他决定在二战后建立一个维持世界和平的组织——联合国。为了共同研究军事形势和制定联合作战计划,罗斯福和邱吉尔在华盛顿举行"阿卡迪亚"会议(1941年12月),达成的主要协议有:1942年和1943年美国的生产目标;成立"军需品分配委员会",统筹分配军需品,成立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协调盟军的联合作战;太平洋地区成立美英荷澳盟军司令部;组建中国战区(同时组建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部);重申盟国战略为"欧洲第一"即首先战胜纳粹德国;拟定《联合国家宣言》。 1942年元旦,在罗斯福的倡导下,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1942年上半年,北非英军屡遭失败,盟国面临的军事形势极为不利。为了摆脱军事困境和作为盟军不能于1942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补偿,罗斯福不顾马歇尔的反对,和邱吉尔一道决定盟军实施北非登陆计划。北非作战消灭了该区的德意军队。 1943年初,罗斯福和邱吉尔率领有关指挥与参谋人员赴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举行军事会议。会议决定:1943年进攻西西里,进攻法国的作战延至1944年。宣布轴心国无条件投降原则。在会议结束后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罗斯福宣称:"法西斯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这不是说要消灭德、意大利、日本的所有居民,但是确是要消灭这些国家里的基于征服和奴役其他人民的哲学思想"。8月同丘吉尔在魁北克举行会议,讨论盟军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的“霸王”计划。 从1943年起,同盟国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为了协调盟国的作战行动和探讨盟国的战后政策,罗斯福先后与盟国首脑举行一系列重要会议。 1943年3月,罗斯福即与艾登谈及战后成立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的问题。在罗斯福的努力下,国会同意美国参加此种国际组织。 5月,罗斯福、邱吉尔及有关指挥与参谋人员在华盛顿举行"三叉戟"会议,决定:夺取亚速尔群岛以提供新的海空军事基础;加强对德国的空袭;训令艾森豪威尔在占领西西里之后即着手准备进攻意大利本土;次年5月1日为实施"霸王"计划的日期;制定详细计划,在太平洋地区发动打新的攻势。 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意大利政府垮台之后,罗斯福和邱吉尔于8月魁北克召开"象限"会议,决定与新政府谈判停战。但是,盟军仍在为争夺意大利而与德军作战。 11月,罗斯福与邱吉尔、蒋介石在埃及举行开罗会议。会议讨论了中国和缅甸的军事形势并决定实施"安纳吉姆"计划,签署了三国"开罗宣言"。宣言规定,三国旨在剥夺日本自一战以来在太平洋地区所提的一切岛屿,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国,使朝鲜获得自由与独立。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 开罗会议之后,罗斯福、邱吉尔一行即前往伊朗与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举行德黑兰会议。会议主要讨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意大利地区的军事行动和太平洋的进攻作战、德国投降后苏联的对日作战、波兰边界、战后德国的处置以及建立战后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等问题。会议重申盟军将于1944年5月实施"霸王"计划。罗斯福为了让马歇尔留在华盛顿,决定任命艾森豪威尔为实施"霸王"计划的盟军最高司令。 1944年6月5日(因气候原因而由5月1日延迟),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实施"霸王"作战计划,欧洲第二战场形成。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了最紧要的关头,美国的总统大选也同时迫近。美国舆论普遍认为,关键时刻行政首脑不宜更替。美国民主党政府警告选民:“行到河中最好别换船。”

  编辑本段第四个总统任期

  罗斯福选中哈里·S·杜鲁门为自己竞选的伙伴。开始,杜鲁门感到突然,认为自己从来没有进行过这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种竞选活动,担心对罗斯福的前途无补。经罗斯福劝解,他才最后答应。为了赢得竞选,罗斯福驳斥了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托马斯·E·杜威的“疲惫不堪的老人”的抨击,公开了他的医生罗斯· 麦金太尔海军中将向人出示的一份健康证明书的情景,并示威性地在恶劣的天气中进行竞选活动。 1944年11月17日,罗斯福再次以53%的得票率第四次当选为美国总统。 1944年他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在财政、贸易、食品和农业等领域实行比较开放的政策。总之,他看住了美国,他是唯一能够阻止美国重犯孤立主义错误的人。 1945年2月,罗斯福和 丘吉尔、斯大林在克里米亚半岛举行雅尔塔会议。会议主要讨论战后德国的处置、波兰与东欧政府、联合国、苏联对日作战等问题。会议重申纳粹德国必须无条件投降。 在这一任期里 ,罗斯福只担任了73天职务就在佐治亚州与世长辞了。这样,富兰克林·罗斯福一连任了四届,12年又39天的总统,是第一位任期超过两届、打破华盛顿先例的总统。由于1951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二十二条的限制,他将是美国历史上惟一一位任期达四届的总统。 罗斯福4次当选美国总统,除了战争因素,究竟有无成功的秘诀呢?答案是肯定的。罗斯福的权威传记作家詹姆斯·伯恩斯,经过大量研究而得出以下结论:抓住公众舆论;善于选择时机;关心政治细节;注意内部的派别之争;个人的魅力和政治上的技巧。罗斯福连任4届总统,对于美国政治制度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都是极为重要的。 罗斯福空前绝后地连任四届美国总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非常状态使美国人民赋予他巨大的权力。二战结束后,美国的实力达到了巅峰。

解除“达摩克利斯刽”的威胁

——美国和前苏联签署《中导条约》1987年12月8日—10日,美国总统里根和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会晤,就签署全部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导弹条约进行磋商,最后达成协议,签署了中导条约。事后里根不无得意地说,这是一个“历史性条约”,但这仅仅是第一步。戈尔巴乔夫则说,这是走向未来的“伟大的一步”,他同时也认为,“1987年12月8日成为核威胁不断增长和人类生活摆脱军事化的分水岭”,但现在“就戴很多桂冠为时尚早”。苏美两国首脑挥动小小的笔头,宣判了2000多枚核弹的命运,这当然是好事。但是,两国削减的核弹还只不过是“整个冰山上的一角”,悬在世界人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的威胁并没有真正消除。

自从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以来,整个世界便日益笼罩在核大战的阴影之中。然而,就世界两个最大的核武库美国和前苏联来说,几十年激烈的核军备竞赛耗费了大量国力。昔日用以威慑对方的庞大的核武器储备,已成为这两个超级大国身上越背越重的包袱。而世界越来越高涨的反核军备竞赛,要求核裁军的和平运动,也成了其顺水推舟,以放下包袱的一个绝妙支点。但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与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自莫斯科会晤以来,双方就此问题的谈判断断续续、时起时伏,总是只开花不结果。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总书记后,在外交上,特别是在美苏关系上,发动了强大的和平攻势。同年10月戈尔巴乔夫在访问法国期间提出了关于美苏战略武器谈判的新建议,11月里根则提出反对建议。接着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在日内瓦举行了引人注目的会晤。

1985年11月19日—20日,里根和戈尔巴乔夫会晤,这是美苏关系紧张对峙6年之后两国首脑的第一次会晤,也是战后两国首脑的第八次会晤。

这次会晤的突出特点是笼罩着十分神秘的气氛,令人难以捉摸。19日上午10时,两人在美国代表团总部所在地莱蒙湖畔一所19世纪古老别墅——水中花宫台阶前会面,按原计划,每天都以里根同戈尔巴乔夫私下会晤15分钟为开场,然后举行双边正式会谈。可是,当他俩走出密室进入大厅时,已是11时零4分了。两人的首次会晤谈了1小时又4分钟。

19日下午,双方在地区冲突等一系列问题上仍然尖锐对立。沉默一阵后,里根站起来说:“何必这么僵着,出去走走,呼吸点新鲜空气好吗”戈尔巴乔夫说:“好主意,新鲜空气能产生新鲜主意。噢,外面冷,您得穿大衣。”两人边走边谈了5分钟。以后记者笔下的“湖边漫步”便渊源于此。

1985年的欧洲冬天突然早临,零下十几度的寒潮冻得迎接美苏首脑的瑞士仪仗队员在雪地中打哆嗦。戈尔巴乔夫也不停地用手巾抹擦鼻涕。于是里根又陪同戈尔巴乔夫进入湖边小舍,守着熊熊火炉,继续交谈。是为“炉边对话”。

这是不是里根、戈尔巴乔夫,特别是演员出身的里根有意为记者们制造出的浪漫话题、新闻花絮呢

起草小组经过连续30多个小时的艰苦工作,到21日清晨4时30分才最后写成联合声明。21日上午,在国际会议中心,里根将戈尔巴乔夫拉到贵宾休息室,他发挥了昔日演员的才能,导演了两人一起“向全世界亮相”的场面。10时整,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在近5000名记者前一起露面。10时21分会晤正式结束。

对大批记者来说,这是一次很艰难的采访。19日美苏代表团发言人在国际新闻中心宣布:首脑会议期间实行新闻封锁。美国代表团发言人斯皮克斯话音刚落,就被记者们团团围住,几次想突出重围,都未成功。他说:“先生们,我饿,还没有吃饭呢!你们问我,我也不知道,我又没有参加会谈。想说的不知道,知道的不能说。怎么样,吃饭吧!”看来里根随员们的演员功夫也并不比里根逊色。如此吊胃口,使记者们叫苦连天,却痴心不改,坚持守候,可是,直到21日上午10时之前,他们一直无法得到双方会谈的实质内容。

首脑会晤的“成果”主要表现在联合声明上,双方表示愿意加快军备控制谈判,各自砍掉战略核武器50%。但是,联合声明承认:“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还存在严重分歧”。例如,前苏联强烈要求美国放弃其“星球大战”计划,而里根“仍然一如既往地认为,这个研究计划……是必要的”。美联社评论说,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的“炉边对话”和“湖边散步”气氛好像十分“亲切”,但对于世人最为关注的如何限制军备竞赛的问题并没有达成具体协议。

熊熊炉火难消积雪坚冰。但是,以这次会晤为标志,美苏之间前几年那种剑拔弩张的紧张状况有了改善。联合声明公布后,里根便立即对记者发表讲话,一副潇洒轻松的模样:“我日内瓦之行是为了寻求美苏关系的新起点而来,这一目的已经达到。”戈尔巴乔夫也不愿掉镜头,亦很愉快地讲:这次会晤讨论了“前苏联和美国人民关心的所有问题”,是“一次负责的讨论。”

1986年9月30日,里根与戈尔巴乔夫又相约出新,同时宣布,两国首脑定于10月11~12日举行“临时性会晤”,地点是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在美苏首脑会谈之前,先举行一次“临时性会晤”,这在两国首脑会谈史上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但会晤没有取得成果。好在冰岛会晤失败后,两国首脑仍不气馁,继续着各方面的努力,以试探和寻找双方的共同点,终于迎来了1987年12月8—10日里根与戈尔巴乔夫的华盛顿会晤。这次会晤签署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中导协议。

这次会晤之前,双方其实已拟好了中导协议草案。可是,华盛顿方面对此次会晤及中导协议大为不满的人也不少。因此,里根为了消除障碍,首先在会晤即将举行的4天前接受四家电视台记者的联合采访时说了一句颇有份量的话:“这些人在思想深处接受了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战争不可避免的观点。”里根这句话大大激怒了保守派,他们公开指责里根背弃了原则,为前苏联的宣传工具所利用。不过,里根敢于“口不择言”,是因为他深深了解最近频繁的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共和党内赞成中导条约和改善美苏关系的人占绝大多数。

首脑会晤前夕,代表各种派别和主张的游行示威陆续不断。12月5日中午,来自全国各地的和平组织的成员约3000人冒着寒风,在白宫对面的拉斐特公园集合,然后手拉手组成一条“人桥”,从白宫一直延伸到四个街区以外的前苏联驻美使馆。在“人桥”的两端,各有一批儿童把鲜花送到白宫和前苏联使馆。一名小女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她希望“消灭了小导弹后,再消灭大导弹”。儿童们在前苏联使馆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可是到白宫传递和平信息的10名儿童却吃了闭门羹。白宫人员因事先没有准备而措手不及,白宫发言人对此表示遗憾。舆论界认为,前苏联先得了一分。不过,在里根的宣传战中,前苏联人的“抢镜头”只是小菜一碟罢了。里根要上演的,乃是一次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大制作”哩!

美国方面从12月4日开始发放采访首脑会谈的特别记者证,当天全国新闻大楼6层过道里挤满了从世界各地赶来报道首脑会议的6000多名记者。为报导这次会谈,美国四大电视系统更是不惜工本,投入大量人力,仅美国广播公司就投入910人。

美苏双方在两国首脑会晤以前作了大量的争取舆论的工作。11月30日—12月5日,美国大小政府官员共向记者“吹风”11次,美国新闻界向每个采访首脑会晤的本国和外国记者发了它编写的一本厚厚的“背景材料”。前苏联先遣队中有20名负责情况介绍的官员、160名专家。他们到达华盛顿后,在麦迪逊饭店一住下,便在新闻俱乐部举行了记者招待会。

为了确保美苏首脑会议顺利进行,美国国务院、特工部、华盛顿警察局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几周之内召开了50次会议,特工部许多工作人员日夜工作,加班加点。他们出动直升飞机巡视戈尔巴乔夫的汽车通行的道路,对前苏联官员下榻的华盛顿15街和M街路口的麦迪逊饭店里里外外也都进行了检查。对于将放置在华盛顿纪念碑上的摄影机也要让经过特训的警犬嗅审。

美国方面如此大动干戈,大事铺张,除了确实具有安全因素的考虑外,也含有烘托气氛的意味。

8日下午2点02分(美国东部时间),在军乐队演奏《向元首致敬》的乐曲声中,美苏两国首脑并肩步入白宫大厅。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相继发表简短讲话后,一同坐在中导条约的签字桌旁,在厚厚的条约文本上签字,一共签了16处。这是美苏裁军谈判史上第一次真正减少核武器数量的条约。

根据中导条约规定,在条约生效后的3年内(1991年之前),美苏双方将销毁中程和中短程导弹共2611枚,其中美国859枚,前苏联1752枚。根据联合国的材料,美苏目前核武库中存有大约5万枚核弹头,其爆炸总威力约为130亿吨。根据中导条约规定美苏双方将要销毁已部署和未部署的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数量在双方核武库中仅占4%左右。

中导条约所遵循的目标是加强战略平衡,消除中程和中短程导弹将有助于减少发生战争的危险性与加强国际和平。

条约规定双方在条约生效后的3年后都不再拥有中程导弹、发射装置及有关辅助设施,在条约生效18个月后都不再拥有中短程导弹、发射装置及有关辅助设施,条约生效后都不再生产任何中程和中短程导弹以及有关这种导弹的发射装置。

事后,里根以自豪的口吻宣布他和戈尔巴乔夫“做出了永垂史册的事情”,戈尔巴乔夫说他和里根“栽下了能长成和平大树的幼苗”。

特朗普为什么能当上总统?

中国企业家李世默,曾经在一个TED演讲中对比了中美两国***产生标准的不同。

他说奥巴马连州长都没当过,很年轻就当上了总统;

而中国的最高***都是从县、市、省,一步一步的走上来,履历完整。

据此,李世默认为中国的办法更好,奥巴马显然不如中国***有执政经验。

但是美国总统未必需要多少执政经验。

1经验和圈外人

很少有美国总统是一步步在政界慢慢爬上来的,他们的来源五花八门。

有人考察美国历任声望最高的前十名总统中,只有肯尼迪从政经验深厚,既当过众议员也当过参议员。

但即便肯尼迪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客,他曾经是战斗英雄,还出过一本得了普利策奖的书。

那些青史留名的美国总统,有人之前的职业是军人,有的是律师,有的是演员,有的是大学校长。

美国唯一一个履历非常完整,按部就班地在官场混了很多年才当上总统的人,是林肯死后上位的安德鲁·约翰逊。 

而约翰逊因为缺乏灵活性,不能应对新局面,被认为是美国最差的总统之一。

就连总统当选的平均年龄,都比国会议员第一次当选的平均年龄还要低。

人民选总统选的不是执政经验,而是政策理念。

具体的事可以交给手下去办,总统的任务是领导国家改革创新。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官和吏的区别,官员一定要通过科举才能上来,可以左右国家走向;

而吏就是混资历,职位再高也只是个办事员,对政治斗争只有保持中立的份儿。

美国也有点类似的意思,竞选上来的人,才有真正的权力。

一旦当选总统,你马上就获得了组阁权可以任命官员,而且军队必须立即服从你的命令。

总统也得经常跟国会斗争,但是就指挥各级办事员来说,你不需要通过派系的关系换取政令畅通,尤其不需要用个人恩义换取军队的忠心。

所以选举官的任务是革新,并不是混资历。

一个在体制内混迹多年的老油条未必有多少革新意志。

来自体制外的新鲜血液,反而能给体制带来新气象。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有很好的法治保障,所有人认同人民的授权。

但即便在美国,刚刚在超级星期二取得大幅领先地位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也还是显得太另类了。

特朗普没有任何从政经验,一直是个商人,而且是个有很强娱乐色彩的商人,尤其好为惊人之语。

特朗普曾经把一个参议员的私人电话号码直接公布给选民,公然暴露别人隐私。

特朗普曾经公开质疑奥巴马不是在美国出生的,逼得奥巴马把自己的出生证明找出来,而且他说他现在仍然不能完全相信奥巴马是在美国出生的。

特朗普的竞选纲领之一是沿着美国和墨西哥边境建一个一千英里的墙,来阻止非法移民入境——他还一再强调,这个墙要由墨西哥政府出资建造。当墨西哥前总统声明不会出资建造的时候,特朗普的第一反应是,因为你说出这样的话,这个墙现在要增高10英尺。特朗普说墨西哥政府正在把强奸犯送到美国来。

特朗普还说要禁止穆斯林进入美国。

特朗普还跟3K党关系暧昧。

难怪有知识界的人士看不过去,有的人说特朗普就是美国的希特勒,有的人说特朗普就是贝鲁斯特尼,反正他不是要搞独裁统治就是要搞寡头政治。

最近还有一个报道,前中央情报局局长跟记者说,如果特朗普当选总统的话,军方可能会抗命!

这么一个思想荒唐、言论怪异的疑似种族主义者,为什么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

难道美国人民疯了吗?

2主张

所以我就仔细研读了特朗普宣布参选后写的一本阐述自己政治理念的书,Crippled America: How to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其实也谈不上是研读,读这本书根本不用费力,如果有中国读者想要学英语的话,我建议拿特朗普这本书入门。

因为这本书的英语水平大概相当于美国小学四年级。

据有人根据用词评测,华盛顿在1796年的告别演说,达到了研究生水平,高达179级。

此后美国总统的演说水平江河日下,到奥巴马只有八年级。

这其实不是说美国总统的水平退步了,只能说明美国有越来越多的民众参与政治。

我最近学了点职业英文写作,听说绝大多数美国人,包括受过很高教育的人,都希望阅读文章的用词水平在10年级以下。

你要用很多高格调词汇,老百姓根本不看。

特朗普本人出过好几本商业书籍,还写过小说,他显然有能力写更高水平的文字,现在为竞选采取了最亲民的写法,而且历史性地达到了四年级。

我甚至根本没“读”,直接听的有声书。

前言是特朗普自己念的,后面正文则是一个演员读。

特朗普自己读的部分,语气特别快,像吵架一样,声调很高,的确使我想起了希特勒。

特朗普很愤怒。

国内政客整天谈论没意义的东西无所作为,国会连预算都批准不了,中产阶级的收入在缩水,很多人失业,奥巴马医保计划带来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多得多。

美国在中东军事被动,存在感还不如俄罗斯,伊朗核问题的谈判则只是不停地让步……

特朗普认为美国停滞不前,已经不伟大了,所以他要出来竞选,让美国重回伟大。

如果是一个学者写书谈国家大事,肯定会提出一个系统性的理论,讲明白因果关系,有历史考证,有大量数据,广泛引用别人研究结果作为支持……

但是特朗普为了保证四年级水平,没搞这些。

特朗普对每个议题都是以自我推广开始,以自我吹捧结束。

“我主张……”、“我当初……”、“如果是我来办……”,没有细致的可行性论证,直接走心。

特朗普主张什么呢?

他的确说了要建这么一个边境墙,而且由墨西哥政府来为这个墙付钱。

可是如果你看这本书的话,他说的并不特别荒唐。

美国每年对墨西哥有很大的贸易逆差,造墙的费用只是其九牛一毛。

特朗普说他完全可以通过贸易谈判,或者通过其他经济手段,来迫使墨西哥做出经济让步,实际上相当于支付这个墙的钱。

特朗普说建墙并不是恨墨西哥人,他说的是非法移民的存在对合法移民是不公平的。

有很多非法移民是暴力犯罪分子,而墨西哥政府尽管主观上可能没有这个意思,但事实上乐于看到这些坏人离开墨西哥进入美国。

而根据最新的民意测验,那些已经在美国的墨西哥移民,反而支持特朗普的政策,因为他们也不希望有更多的非法移民来抢自己的工作。

在对外政策方面,特朗普有一个论点是,美国在德国、韩国、中东驻军,帮助沙特维护政权,花的都是美国自己纳税人的钱,这是在当冤大头。

其实二战以来都是如此,但特朗普认为这个事不应该这么办。

有人认为特朗普是个战争狂人,一旦当选就会发动战争。

但特朗普其实只对ISIS要打,他对伊朗的政策只是要在谈判中更加强硬。

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对朝鲜问题的看法是,应该跟中国谈,由中国出面解决朝鲜问题——也就是在特朗普心目中,朝鲜是中国的后院,不是美国的后院。

特朗普从来没有说过要和中国发生全面对抗,事实上他自己的公司跟中国有很大的生意。

他只是说要跟中国进行贸易谈判,要求更好的贸易条件。作为一个商人,特朗普认为这种谈判是他擅长的。  

教育方面,特朗普说美国学校在政治正确的名义下,过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心,但实际上学生在学校里不能面对真正的竞争,无法分出强弱,到社会上就没有能力和人竞争。

特朗普非常反感教师工会,因为工会使得老师的工资是由其的工作年头来定,不是根据这个老师的能力来定。

美国是在每个学生身上平均投入最高的国家,但是美国的教育水平只排在全球的第26位。

不过他要取消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common cores)乃至干脆取消教育部,我的确不太理解。

在能源方面,特朗普也说了很多大实话,他说风能和太阳能肯定不能解决问题,对政治正确的绿色能源不屑一顾。

石油和天然气才是主力。

特朗普说,为什么让石油输出国组织来给石油定价,它定什么价美国就出什么价?

他这种强硬的态度很符合老百姓期望。

所有共和党候选人都要取消奥巴马医保,但是只有特朗普的方案敢于对私人保险公司动手。

特朗普说,现在的私人保险公司之间不是充分竞争的,各保险公司有自己的地盘,这个州只跟这个保险公司打交道,导致了很多垄断和低效率。

他要把州与州之间的边际线去掉,让保险公司充分竞争。

我考察特朗普的这些政治主张,包括他接受记者采访和电视辩论中的表述,其实他在共和党里不但不算极端,而且还是最温和的。

wpresidential-candidatesinsidegovcom 网站列举了所有获选人的政治立场,特朗普是整个共和党里最靠“左”的。

从堕胎和同性恋到医保和移民,特朗普都相当务实,他甚至承认自己曾经考虑过由政府出面提供全民医保的方案,一点都不像共和党人。 

所有共和党候选人都要减税,特朗普仅仅是减税和简化报税程序,而目前排第二的克鲁兹,则要干脆废掉国税局!

特朗普是两党中唯一一个宣布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争端中,持中立立场的候选人,其他人都恨不得直接说自己就是以色列人。

连《外交政策》杂志都说[3],在犹太游说势力强大的美国政界,政客敢有这样的立场简直与自杀无异。

即便是争议最大的非法移民问题,特朗普是要把所有的非法移民送出美国,然后还允许这些非法移民之中的“好人”再办手续回到美国。

而克鲁兹的观点则是要把非法移民直接送出美国,禁止他们回来!

到底谁的政策更像希特勒?

至于前中央情报局局长说的抗命的话,如果仔细读那篇访谈,起因是特朗普曾经说过一段话:中东那些恐怖分子不怕死,但是他们至少还是挂念自己的家人的,所以要想对付这些恐怖分子,不能光是打他们,还应该对付他们的家人。

而这个前中央情报局局长是说,美国法律禁止军人对平民进行屠杀,所以如果总统下令屠杀平民,那么军人不但是有权抗命,而且根据法律规定必须抗命。

他这么说是表明美军的正义形象,并不是说不喜欢商人当总统,特朗普上台,就不听他的指挥,这是两码事。

类似这种断章取义还算好的,有的记者直接逗特朗普玩。

特朗普在书中说,有些记者采访他爱玩“gotcha”的游戏——抓住你一个小错来攻击你:

记者问特朗普:你知不知道中东最大的三个恐怖分子头子的名字?你不知道吧?他们是xxx,xxx和xxx,而且发音还特别标准。

特朗普说:

你跟我整这个没有意义。我不可能去了解这些细节,我当上总统之后,会选那些最好的专家来做这些事,他们了解这些细节。总统该干的是把握大局!

记者是想取笑商人特朗普对政治不专业。

但怎样才算专业?

3

业政治不正确

如果你总说些惊人的话,一方面容易赢得更多选民,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更多人误解你。

但特朗普这么做也是一种策略。

只有这么说话,才能反映出他和传统政客不一样。

美国政界非常讲究政治正确。

政治正确最关键的一点是“零伤害原则”,宁可不办事或者把事办砸,也不能伤害弱势群体。

一个例子是曾经有选民问希拉里爱吃什么。

这个问题还有什么可纠结的?

但是希拉里心想如果我爱说吃素食的话,可能会得罪那些爱吃肉的人,如果说爱吃肉,又会得罪那些素食主义者。

所以她想了半天,回答说,我不吃任何活的东西!

说废话真是政客的基本功啊。 

政客为什么这么怕说错话?因为他们不敢得罪任何人。

归根结底,因为美国政客没有自己真正的实力。

哪怕有很多年的行政经验,也很少有政客有打赢过世界大战这种特别了不起的功绩。

大部分候选人也就是当过议员或者州长,他们只不过是民意的传声筒,没有功劳可以标榜,更没有嫡系势力。

他们只能靠说,他们的个人形象就是第一生产力。

小布什在第一个任期打了反恐战争,充满争议但仍收获很高民望。

所以他第二个任期刚开始的时候敢说,我积累了很多政治资本,现在我准备花这些政治资本。

而像希拉里、克鲁兹、卢比奥这样的政客有什么政治资本?

他们做成过什么事?

奥巴马最会说,谁都不得罪还能人人都高兴。

但是在政治正确的压力下,奥巴马说过什么实质的东西吗?

他当总统之前写过一本书叫The Audacity of Hope,他在第一个任期的口号是Change,他的第二个任期口号是Hope,可是他到底带来了什么change和hope,他又有什么audacity?

这样的政客,老百姓早就厌倦了。

这场大选不是特朗普对体制内,而是特朗普对傀儡。

傀儡政客,是李斯所谓厕所里的老鼠,战战兢兢动辄得咎,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可凭借的东西。

而特朗普,却是粮仓里的老鼠。

特朗普有资历。

他至少曾经把企业做大做强,还养活了上万员工,可谓干成了真正的事业。

所以特朗普敢说,等我进入华盛顿后,我就要把那些无能的政客都解雇,甚至对国会也不尊敬。

特朗普在辩论中就指出卢比奥和克鲁兹这两人是办不成任何事的——就像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修建这个墙,我本身就是搞房地产的,我知道怎么用最少的花费、最有效率地把这个墙修起来。

如果让卢比奥和克鲁兹这两人去修的话,这个墙会贵的多,而且还修不成。

特朗普在书中表达了为美国做事的决心。

他说美国的基础设施远远落后于中国,所以他要搞罗斯福新政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基础设施建设,并以此拉动经济。

特朗普说我的长处是有建设经验,我善于做生意,我知道怎么跟工会谈判,我知道怎么跟律师打交道,我知道怎么把事情高效率、省钱地办成。

如果你是美国选民会选谁呢?

选政策更极端,竞选手段说谎成性的克鲁兹?

还是深受共和党建制派喜爱,油头粉面的卢比奥?

超级星期二前最后一次电视辩论,这两人联合攻击特朗普,我看就好像小孩跟大人抬杠一样。

两人质疑特朗普三十年前曾经雇佣过非法移民,可是哪个选民会在乎三十年前的事?

而特朗普回答的很好:

我三十年的确雇佣了波兰裔的非法移民,因为那个时候合法的美国人不屑于干那个工作,可是现在连合法的美国人都找不到工作了!

克鲁兹还攻击特朗普曾经捐款给民主党,特朗普说我还给你捐过款呢!

特朗普只不过爱说几句大话,而克鲁兹和卢比奥针对特朗普的有些竞选广告堪称下作。  

这届美国大选的确有些新气象。

我们经常批评美国是金钱选举,但特朗普恰恰是自己出钱。

有人说特朗普是贝卢斯科尼,可是贝卢斯科尼是意大利最有钱的人,他掌握了意大利的经济命脉,他当选总统的确是权钱结合——而特朗普的家族生意对美国来说不值得一提。

特朗普的富裕只是增加了他的底气而已,因为他不需要拿任何人的捐款,不用给人当傀儡。  

民主党那边的桑德斯,竞选经费几乎都来自小额捐款,没有一个大公司支持他,因为他的主张是给大公司加税。

他的平均每笔捐款只有27美元!

也就是老百姓给他捐点钱,让他能够坐飞机到各个州去竞选而已。

J·布什是金钱政治,希拉里是金钱政治,但至少在特朗普和桑德斯这两个人身上,这届美国的选举不是金钱政治。

另外一方面,这几个候选人,共和党的卢比奥和克鲁兹都是拉美移民的二代,桑德斯是波兰移民二代,本·卡森是个黑人,特朗普的母亲是苏格兰移民,这些人都不是“纯种”美国人。

其中有两人没有任何从政经历,本·卡森以前是个外科医生,特朗普以前是个商人,他们仅仅是对国家看不下去了,挺身而出。

美国很快就几乎不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天下,不是建制派的天下了。

小布什执政期间得罪了很多知识分子,我曾经读过一本书,Are We Rome?[4]把当时的美国和古罗马相提并论,认为美国快要从民主国家变成独裁帝制了。

此刻的美国的确有点像古罗马:当政客都不行的时候,老百姓就会期待强人出现。

但我觉得特朗普未必是凯撒大帝,他也未必会成为独裁者,美国土壤也不会允许有独裁者出现。

特朗普是有能力、有魅力的人,有可能成为一个比较强的***,但这不是正好回归了常识吗?

众所周知新冠疫情让人惧怕,可是巴西总统却将口罩摘下与记者谈话,只能说巴西总统太无知了,太自我了。

一、效仿虽好,但是要适可

巴西总统之所以会在确诊后,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摘下自己的口罩,那是因为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是如此。巴西和美国是一直属于剑走偏锋步伐,一不小心就祸害了自己的国家。新冠疫情本就可怕,传播的速度也让人惧怕,但是在巴西总统的眼里,觉得新冠疫情就像感冒一样,吃点药、打点针就好了。殊不知,新冠疫情是一种传播性感染病毒,可以人传人、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人。是一种比较罕见的流行性病毒。

虽然与美国是联谊,但是一味地效仿美国就等于失去了自己的方向。一个国家要一个国家的政治特色才算是国家。看到美国面对新冠疫情无动于衷,是一件小事,巴西政府也就这样地认为,以至于使自己的国家成为当前新冠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二、目标明确,就是想告诉群众自己好的很

据相关报道,博索纳罗在接受记者采访后,在快要结束的时候,将自己的口罩摘了下来,目的就是想告诉大众自己虽然得了新冠疫情,但是身体并无大恙。对于群众来讲,对于博索纳罗的这样的行为很让人费解,但是对于博索纳罗来讲,他想表达就是:自己很健康,通过自己的精神面貌来鼓励百姓。

这样的行为虽然很激励人心,但是生命更重要。自己得了新冠疫情,本就应该做好一些防护措施,结果还要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告诉大家。难道忘记了,刚去不久的媒体记者采访完特朗普就得了新冠疫情。新冠疫情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自己的病毒,只有戴上口罩才会降低这样的病发率。面对巴西总统的神操作,身为旁人的我们只能说“牛”。

特朗普最近在美国疫情如此严重的情况下,防疫的措施依旧做的十分令人不满,并且始终将经济的尽快发展和总统的竞选放在自己首要的位置。这不仅仅是导致了国内的很多民众不满,很多新闻媒体也对特朗普的行为作出了不好的评价,而在这些批判特朗普的美国媒体中,CNN的表现尤为突出,甚至气的特朗普当场与之开撕,而CNN作为美国的主流媒体,一直都是致力于报道最真实的国内外的新闻,在全球拥有36个记者站,节目甚至可以在200多个国家播放,行事大胆,并且敢于挑战权威,可以说CNN在全球的影响力都十分的巨大。

CNN是特德·特纳创立的,在创立之初就打破了美国新闻频道播放的陈规,让新闻频道开始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迅速在美国的媒体节目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大家其实都知道,新闻节目再怎么看都只能让我们感觉到枯燥,新闻不一定都是重要并且吸引人的眼球的,主持人千篇一律的语调和严肃的气氛,新闻节目其实很不讨年轻人甚至中年人的喜欢。

但是CNN的创始人却改变了这种老旧的播报方式,他选择将国内外的新闻全天24小时的在自己的频道播放,并且要求自己的频道只报道最重要、最吸引人眼球的新闻,并且CNN的记者们还善于挖掘一些别的媒体根本挖掘不到的新闻,比如当年多国炮轰巴拿马,只有CNN的记者当时留在了巴拿马,并将这一画面公布在电视频道中,CNN也因此一炮而红。

除了,抓人眼球的新闻,CNN的主持人犀利的语言表达方式,也吸引了一大部分观众对新闻节目的喜爱,CNN虽说不是官方创办的媒体节目,但是现在其影响力甚至要比那些官方创办的媒体更加的厉害。

esje

《总统班底 All the President's Men》

导演: 艾伦·J·帕库拉

编剧: 威廉姆·高德曼

主演: 达斯汀·霍夫曼、罗伯特·雷德福、杰克·瓦尔登、马丁·鲍尔萨姆、哈尔·霍尔布鲁克、F·默里·亚伯拉罕、简·亚历山大、杰森·罗巴兹

类型: 剧情、惊悚、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西班牙语

上映日期: 1976-04-09

片长: 138 分钟、Spain: 125 分钟(TV version)

又名: 惊天大阴谋、水门事件、大阴谋

根据水门事件揭发人Carl Bernstein和Bob Woodward所写自传改编的**。二人是

《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在水门事件里,他们历尽艰辛揭开政治黑幕,人物和事件一同成为美国一段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由五名盗贼开始,他们潜入水门大度行窃。本来是一桩不甚重大的刑事案件,却在Bernstein(达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 饰)和Woodward(罗伯特·雷德福Robert Redford 饰)的追查下,最终撕开了一条大裂缝,矛头直指总统尼克松。从1972年到1974年,从尼克松竞选总统到尼克松连任上台,华盛顿邮报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甚至被威胁。主编本·布莱德利站在了新闻自由和相信自己记者的这边,Bernstein和Woodward得以继续追寻事件真相,得到了重要线人“深喉”的帮助,经历了难以想象的曲折艰辛后,水门事件最终导致尼克松    

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

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美国民主党籍政治家,第44任美国总统,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裔美国人(美国黑人)总统。

奥巴马的身世复杂,奥巴马从小由母亲抚养。奥巴马两岁多时,他的父母婚姻破裂。青年时期,奥巴马因为自己的多种族背景,很难取得社会认同,十分自卑。他过了一段荒唐的日子,做了很多愚蠢的事,比如逃学、吸毒、泡妞等,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迷途叛逆少年”。十几岁的他成了一个瘾君子,曾以吸食大麻和可卡因来“将‘我是谁’的问题挤出脑袋”。

后来在母亲的影响下他认同了自己的黑人身份,努力学习,在考取哥伦比亚大学的同时,还效仿母亲到社区里做义工。他发现,帮助别人真的能获得快乐,尤其是帮助那些弱势的人,自己更能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所以,大学毕业后,他只在华尔街做了两年的高薪工作,便义无反顾地到芝加哥黑人社区从事社区服务工作。所做的都是些小事,社区的道路、照明、房屋修缮、劳资关系协调等等,尽管琐碎庸常,并且薪水很低,但他事无巨细做得很认真。凭此良好的记录,他考上了哈佛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博士学位。他像母亲一样,开始为让更多的人幸福而忘我工作。

最后,一个“黑小子”、“坏小子”到美国总统。

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1709年9月7日-1784年12月3日)英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散文家、传记家和健谈家,编纂的《词典》对英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凭自己一人的力量创造了一部伟大字典。他用九年的时间,独立撰写出了英语史上第一部广为流传的《英语大字典》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也常称为《约翰逊字典》。

他虽体弱多病,可自幼喜欢阅读,7岁进文法学校学拉丁文,19岁进牛津大学,求学期间用拉丁文翻译了当时著名诗人亚历山大·蒲柏的一首长诗,受到称赞。一年后,因贫困没有拿到学位就离开了牛津,回家乡开私塾教书。他试图成为一名教师和校长,但并不成功。因他罹患漯疠,脸上有疤痕,一耳失聪,一眼全瞎,说话时不由自主的抽搐,使得他不受学生的欢迎。

工作难求,婚姻不顺,贫穷文豪。

十年磨一剑的字典,给约翰逊带来了名誉,却没有金钱。47岁的约翰逊,因为欠债518镑,被捕监禁,后来在朋友的资助下获得释放。

暮年的约翰逊,依旧如编写字典时的那九年一样,为写作而专注付出。他没有顾及贫穷,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身到了创作中,他写诗歌、写散文、写传记、写评论,他的努力和成果,人们有目共睹,他的声望也与日俱增。

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马云:1999年的阿里巴巴创办者马云,对梦想从不放弃。他曾经想考重点小学,但却失败了;考重点中学也失败了;考大学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学也没有成功。但他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通过自已的努力,最终成功了。他说:梦想,要脚踏实地,和眼泪是息息相关的。

梵高: 执着于绘画梦想,虽然很遗憾在他生前,他的作品没有受到是人的欣赏,但在那种世人漠视、穷困潦倒的环境下,仍坚持着自己的梦想,画自己想画的画,这也着实非常人所能的。

参考资料

凭一人之力编伟大字典 塞缪尔•约翰逊的一生搜狐[引用时间2018-1-16]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6066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7
下一篇2023-10-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