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对我来说是个很严肃,很残酷的国度。那里缺少欢笑。所以跪求几个前苏联的笑话和幽默故事?

前苏联对我来说是个很严肃,很残酷的国度。那里缺少欢笑。所以跪求几个前苏联的笑话和幽默故事?,第1张

幽默也有颜色之分,诸如蓝色,黑色,红色,**之类,初来咋到,不敢造次,先献上几则前苏共***的红色幽默,真实性未有考证,博各位一笑,有兴趣者亦可由此窥探一下各时期苏共***的性格。以下按事件发生的历史顺序排列:

1跟谁走

列宁快去世了,叫赶快把继承人斯大林召进克里姆林宫来,临终有几句话要嘱托。 “不瞒你说,我还有一个隐忧啊,斯大林。” “说吧,亲爱的伊里奇。”斯大林专心地听着。 “那就是,人们会跟你走吗?不知你想过了没有?” “他们一定会跟我走的。”斯大林强调说,“一定会!” “但愿如此。”列宁说,“我只是担心,万一他们不跟你走,你怎么办?” “没问题!”斯大林答道:“那他们就得跟你走!”

2地狱见闻

《神曲》的作者但丁决定下地狱体验一下他诗中的生活。在地狱里犯人们有淹在血泊里的,有的被火烧烤着。但丁突然发现一个最可恶的坏蛋下面的血泊只淹到膝盖。但丁十分奇怪,上前一看,认出了是贝利亚。但丁问:“看样子,你挺舒服的啊。为什么血只淹到你的膝盖以下呢?拉夫列季-巴甫洛维奇-贝利亚。” 贝利亚得意地回答到:“我是站在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同志的肩膀上呢。”

3回家乡去

有一次,著名的歌唱家科兹洛夫斯基得知斯大林很赏识他,便向斯大林提出一个请求:“我从来没有去过国外,所以我想……”

“你不会出逃吧?”

“瞧您说的,斯大林同志,对我来说,家乡的村庄比外国要可亲得多。”

“不错,好样的!那你就回家乡去吧。”

4弄脏了斯大林的裤子

**事务委员会主席博尔沙科夫在为斯大林放映完一部影片后递给斯大林一支钢笔,以便斯大林签字批准上映这部影片。然而事不凑巧,钢笔不出水。博尔沙科夫面带愧色地从斯大林手中拿过钢笔,甩了两下。可他实在是笨,竟把墨水甩到最高统帅的白色裤子上。博尔沙科夫吓呆了。斯大林看到博尔沙科夫吓成这副模样,说道:“喂,博尔沙科夫,害怕了?你是不是以为斯大林同志只剩这一条裤子了?”

5这家伙把大家都骗了

科学院院士博戈莫列茨发展了有关长寿的理论。他断言,人可以活到150岁。斯大林本人显然也对他的工作成果很感兴趣,所以非常关心他的工作。

博戈莫列茨任何要求均得到满足,他被授予各种奖章和称号:科学院院士,斯大林奖金获得者,社会主义劳动英雄……

博戈莫列茨于1946年去世,终年65岁。斯大林得知这一消息后说:“这家伙把大家都骗了!”

6当时你再干什么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揭露斯大林的暴行时,台下有人递条子上去。赫鲁晓夫当场宣读了条子的内容:“当时你在干什么?”。然后问道:“这是谁写的,请站出来!”。连问三次,台下一直没有人站出来。于是赫鲁晓夫说:“现在让我来回答你吧,当时我就坐在你的位置上。”

7赫鲁晓夫与猪

赫鲁晓夫喜欢以农业专家自居。一次参观某集体农庄养猪场,发现一头病歪歪的小猪。农庄主席解释说这猪从小营养不良,养僵了。赫鲁晓夫当即说,把这猪抱到我家,保证两个月养肥还给你们。赫氏回家怎么摆弄那猪也不长。情急下决定把猪处理掉。他在傍晚时分将猪放入婴儿车,准备推到莫斯科河边抛掉。谁知半路上偏偏遇上米高扬。 “赫鲁晓夫同志,散步哪。” “啊……出来走走……” “这是谁啊?” “哦,是我……小外孙。” “我看看。哦,多好的孩子,长得真像他外祖父!”

8泄露国家机密

这是该笑话版本的真实出处:莫斯科某出租车司机与外籍乘客聊天时说了句:赫鲁晓夫是笨蛋,随后即遭克格勃逮捕。经调查,数日后该司机被提起公诉,罪名是:泄露国家机密。

9遗孀

克里姆林宫,勃列日涅夫拿起通往埃及总统府的电话:“我是勃列日涅夫,我要和萨达特总统的遗孀讲话!”“遗孀?萨达特总统可一直都活着呀?”电话另一端传来惊讶的声音。老勃放下电话,冲身旁的克格勃头子大喊:“混蛋!为什么把原订的行动时间推迟了?”

10民主

勃列日涅夫论苏联民主 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苏联。在记者招待会上,尼克松想借机宣扬美国式的民主,于是说:“在我们美国言论自由,任何人都可以在白宫前,大骂:‘尼克松是王八蛋!’肯定没有警察来抓他。” 勃列日涅夫不动声色平静的说:“在苏联同样也是言论自由,任何人也都可以在克里姆林宫前大骂:‘尼克松是王八蛋’同样也没有警察来抓他!”

11勃列日涅夫在波兰

勃列日涅夫即将访问波兰,波兰当局命令一位著名画家创作一幅名为《勃列日涅夫在波兰》的大型油画作为献礼。很不情愿的画家在威逼下接受了工作。画完成后,波兰一高官前来验收,结果让他大吃一惊:画面上是一男一女在豪华的大床上极尽缠绵,窗外的风景是克里姆林宫。 “这是什么?这女的是谁?!”高官愤怒的问。“勃列日涅夫的夫人。”画家答道。 “男的呢?!” “勃列日涅夫的秘书。” “可勃列日涅夫同志在哪里?”“勃列日涅夫在波兰。”画家答道。

12两个麦克风

安德列波夫执政仅一年零三个月,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医院度过的,他患有严重的肺气肿。契尔年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总书记同志登上列宁墓讲话时,前面总有两个麦克风。他神秘得对尤什卡说:“你知道为什么总书记同志前面总有两个麦克风吗?一个是讲话用的,而另一个是给他输送氧气的。”

13预定票

70年代末80年代初,苏联领袖更换频繁。一个莫斯科公民来到克里姆林宫参加***的国葬。门卫:“公民,您有票吗?”公民:“是的,我有预定票。

14杀了戈尔巴乔夫

俄罗斯民族是一个被伏特加酒奴役的民族,就是连勃列日涅夫,叶利钦等国家***都以醉酒标榜自己。戈尔巴乔夫1985年上台后立即颁布禁酒令,成为伏特加史上惟一一个下令禁用伏特加的***。这是禁酒令颁布后某日的街头对话:人们排起长队买伏特加,有一个人实在忍受不了了,便说:‘我要去克里姆林宫杀了戈尔巴乔夫。’一个小时后,他回来了。仍在排着长队的人们问他:‘你杀他了?’他回答说:‘杀他?那边排的队比这儿还长!’ 在这个奇特的国度里伏特加的力量远远强过了戈尔巴乔夫手中的权力。

15戈尔巴乔夫是他的司机

那是戈尔巴乔夫还是总书记的时候。一天因私外出,嫌司机车开的太慢,催促了好几次。但因交通拥挤,还是不能让他满意。最后戈尔巴乔夫一把抢过方向盘,把司机推到后面,自己开起来。他一路横冲直撞,造成一片混乱。有人达电话向交通局长反映。局长大怒,质问改地段交警。局长:”看到肇事者没有?“ 警察:“看到了。” 局长:“为什么不逮捕他?” 警察:“我不敢?” 局长:“为什么?” 警察:“他的官很大。” 局长:“有多大?” 警察:“不知道,反正戈尔巴乔夫是他的司机。”

16承认把祖国推向深渊的叶利钦

叶利钦的演讲:“多年来,在苏联***的统治下,我们的祖国一直处在悬崖的边缘。现在,我终于可以自豪地宣布,打倒了苏联***,我们伟大的俄罗斯终于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原因很复杂,是多方面的。

苏联方面:主要是***交替造成的。

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1956年,苏联***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召开,赫鲁晓夫急于否定斯大林,而树立自己的高大形象。在会上,赫鲁晓夫做了秘密报告。在这份报告中赫鲁晓夫痛斥斯大林当政时期的种种暴行,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指出斯大林主义的错误,还提出与资本主义国家往来的“三和”的新理论,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

中国方面:内政、外交观点与苏联冲突

1957年,中国开始了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实践——人民公社运动,苏联对此进行了攻击,最后人民公社以失败了告终,毛泽东认为有苏联在暗中煽风点火。这是两党在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矛盾。

在对外政策上,毛泽东主张对美强硬,赫卤晓夫主张缓和,金门炮战使赫鲁晓夫非常气愤,导致两人在全球战略上的斗争,后来直接激化到苏联撕毁原子弹等技术出口合同。

国际方面:斯大林死后谁是世界的领袖?

1956年,波兰、匈牙利事变,中国派周恩来到东欧斡旋,中国势力侵入欧洲,苏联在事变后极力进行遏制,这是两国在势力范围上的争夺。

由于以上主要原因和矛盾由来已久,最后演变为两党尖锐对立,矛盾公开,苏联为迫使毛低头,政治上无法获胜便采取在军事、经济上掐脖子的办法,即撕毁经济,军事合同,撤退全部专家的做法,这样一来,中苏两党全面分裂。

60年代,中苏关系全面恶化,但没有断交。从1985年开始修复关系。

毋庸置疑,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世界战争,从欧洲到亚洲,先后席卷了61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至少有20亿的人口被迫卷入到了这场战争当中。二战结束后,苏联境内主要城市以及各个地区都沦为成了废墟,能够居住的房子是少的可怜。甚至有些苏联高官为了争夺住宅,都已经抢到了头破血流的境界。据不完全统计,苏联当时至少有上千万人流离失所。

拥有住房的人,大部分都扎堆住在筒子楼中,经常是几代人共用一个房间。筒子楼里浴室和厨房都是公用实施,家庭主妇们做饭时,经常会因为先后问题发生争执,甚至还因此出现过打架斗殴的情况,极大的影响了苏联治安。苏联政论家费奥多尔·布尔拉茨基对此评论说,住房极度短缺,居民生活水平低下,工业设施更是大量损坏,苏联的经济已经进入半崩溃状态,只有进行彻底变革才有可能走出困境。

斯大林执政期间,因种种原因一直没能为苏联百姓解决住房问题。1953年去世的时候,斯大林给赫鲁晓夫留下的完全是个烂摊子。野心勃勃的赫鲁晓夫,在百姓的期望下走上了改革的道路。1954年,苏联政府公开承诺,会尽快改善城市百姓的居住条件,确保所有人都能在1980年以前拥有自己的住宅。苏联百姓听说后欢呼雀跃,赫鲁晓夫的支持率因此提升了很多,连国家的治安都因此得到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建造楼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栋楼都要花费大量资金。按照正常的建房标准,苏联政府的财政全部耗尽,也无法完成所有工程。在其他苏联高层一筹莫展时,赫鲁晓夫创造性的提出了一个复制和粘贴的方法,为百姓解决了住房问题。简单来说就是用标准的修建规格,流水线似的生产出大量构造相同的住房。因为楼房结构比较单一,所以不需要生产太多的建筑元件,极大的减轻了苏联财政负担。

赫鲁晓夫建造的楼房,为苏联百姓解决了住房的问题,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成为苏联人心中的英雄。赫鲁晓夫修建的房屋,将极简主义思想发挥到了极致。在施工的时候,赫鲁晓夫让人去掉了所有具有装饰效果的部分,严格控制厨房卫生间的的建筑面积。按照有关文献记载,赫鲁晓夫楼施工之前,科学家建立了非常详细的数学模型,按照人体工程学地设计,设计单位已经精确到了每平方厘米,尽可能的追求低成本和高效率。

赫鲁晓夫楼里,每家每户都拥有独立的厨房,却没有设立垃圾桶和电梯。居住在高层的百姓,只能通过楼梯上下爬行。此外,赫鲁晓夫楼内部的质量也很差。曾在赫鲁晓夫楼居住过的人抱怨说:一个房间如果容纳四个人的话,就会变得寸步难行。转身的时候,不是碰到桌椅,就是碰到瓶瓶罐罐,内部空间相当拥挤。

不仅如此,赫鲁晓夫楼的隔音效果也很差劲,吵架声和婴儿的哭泣声,可以轻而易举的穿透墙壁,生活在里面的人基本上没有秘密可言。赫鲁晓夫楼在设计的时候,规定的使用年限是50年,因为苏联的解体,这些楼房没了责任人,早已经变成了危房。现如今虽然生活在赫鲁晓夫楼的人,基本上都是经济非常窘迫的穷人,谁都不愿意出钱维护。赫鲁晓夫楼在建筑行业,已经成了低端和简陋的代名词。

嘛,排除斯大林,(当然斯大林也很欣赏朱可夫才能,朱可夫在自传里也给予了斯大林很公正的评价,不像当时苏联其他人都一致批斯大林),朱可夫因为性格比较耿直而且脾气火爆有有着别人嫉妒的才能和战绩,所以他的确和苏军很多高级将领都有不和传言。首先就是科涅夫元帅,朱可夫曾经在莫斯科会战和1942年的西线(指东线战场的西线,就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方向)的战争中两次从斯大林手里保下科涅夫,后来又在库尔斯克会战中重用了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但科涅夫本人似乎对这些都不承认,后来的解放乌克兰的战役科涅夫成为了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司令,是苏军中绝对主力的存在,因此和朱可夫屡次发生职权冲突和战略考量上的冲突,尤其是45年柏林会战时两人因为同时担任柏林主攻方向方面军(乌克兰第一和白俄罗斯第一)的司令员,所以因为战功问题又起了冲突,冲突直到战后都没解决。赫鲁晓夫批朱可夫时科涅夫也作为主力反对朱可夫,可以说这两人结下的梁子还是很深的。除此之外比较著名的是罗科索夫斯基了,罗科和朱可夫是骑兵学院的老同学,其实关系还不错,但莫斯科会战时朱可夫曾经否认了罗科索夫斯基想要撤到伊斯特拉水库以东的意见并且下令让罗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团军强行顶住。再就是波兰解放后苏军开始着手向柏林方向进攻时,斯大林下令让朱可夫代替罗科索夫斯基成为了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员,当时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进攻正面正对的就是柏林,这等于是剥夺了罗科索夫斯基进攻柏林的权利,况且柏林又是罗科从斯大林格勒会战时的顿河方面军时就一直指挥的,感情很深,换掉他必然让他心里很不爽但其实他也只是在自传里简单的埋怨吐槽一下罢了,并不像科涅夫那样过激,毕竟老同学,关系还是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0099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0
下一篇2023-11-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