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苏联列宁格勒(现俄罗斯圣彼得堡)人,前任俄罗斯总统。普京2000年至2008年任总统期间,使俄罗斯在军事与政治实力上均有相当的提升,但他在民主方面遭到很多争议,可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铁腕总统”。然而,无可否认的是普京在俄罗斯国内获得了极高的支持率。2007年普京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当年的年度风云人物。普京在当选总统前曾经短暂担任过俄罗斯总理(1999年—2000年),2008年普京卸任总统后马上被继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提名,第二度出任总理。
中文名: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
外文名: 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Путин
别名: 瓦洛佳
国籍: 俄罗斯
民族: 俄罗斯族
出生地: 苏联列宁格勒市
出生日期: 1952年10月7日
职业: 前俄罗斯总统,现任俄罗斯总理
毕业院校: 列宁格勒大学
信仰: 东正教
代表作品: 《论国际法中的最惠国原则》(毕业论文)
政党: 统一俄罗斯党
早年生涯
1952年10月7日,普京出生于列宁格勒(现名圣彼得堡)。他的传记《第一人称》(俄文:От Первого Лица,英文版名为From the first person,在普京的竞选团队支持下于2000年出版)描述了他卑微的出身。根据这本传记,普京早年生活在社团公寓中,不断学习以期拥有像苏联**中的官员们一样的智慧。
普京的母亲玛丽亚·伊凡诺夫娜·普京娜是一名工厂女工,而他的父亲弗拉基米尔·斯皮里多诺维奇·普京则在苏联海军服役。20世纪30年代,普京的父亲在一支潜艇部队中服役,其后他在二战中担任苏联内务部的爆破手。普京的两个哥哥均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其中一个早夭,另一个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死于白喉。他的祖父斯皮里东·普京曾为列宁和斯大林担任私人厨师。
普京小时候很顽皮,六年级才当上少先队员。1975年,普京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国际法学系,拥有经济学副博士学位,随后他加入了克格勃,并在列宁格勒区工作。这段时间他熟悉了其后担任俄罗斯国防部长的谢尔盖·伊万诺夫。他在大学时期加入了苏联***,且至今没有正式宣布过退党。1976年,普京完成了克格勃的训练,两年后他进入了列宁格勒情报机关机要部门。他在此部门工作到1983年,随后在莫斯科的克格勃学校学习一年。1985-1990年,克格勃将普京派遣到东德,普京在当地得到一个次要工作。不过资料显示,所谓的次要工作其实是间谍任务,普京于东德收集当时西德的经济谍报。两德统一后,普京被召回列宁格勒,此后,普京又在列宁格勒大学国际事务系得到一个职位。1991年8月20日,他在克格勃策划推翻苏联主席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期间辞去他在情报机构的职位。
出任总理
1999年8月9日,普京被委任为三位俄罗斯总理候补之一。在此之后,前一届总理领导的政府倒台,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指定普京出任总理。叶利钦同时宣布,他希望普京能够继承他的衣钵。普京也宣布,他接受叶利钦的委任。8月16日,国家杜马以233票通过普京出任总理(84票反对,17票弃权)。由于他之前的四任总理在任时间均不长,公众并不对当时默默无闻的普京有所期待。普京的主要对手尤里·米哈伊洛维奇·卢日科夫等人当时已经开始了竞选活动,且致力打击普京,避免他成为叶利钦的继承人。然而,普京坚持法律与秩序的公众形象以及他对车臣事件的坚决态度最终使他成为了很受欢迎的总统候选人。一名普京的支持者
普京对车臣事件自始至终都持强硬态度。1999年,车臣分离主义分子入侵邻近的达吉斯坦共和国,普京马上下令还击。1999年12月31日,普京访问了车臣的俄罗斯官兵,这极大地提升了他的公众的形象。近年来,普京已刻意淡化了车臣事件的重要性。2003年,车臣新宪法规定车臣是俄罗斯的一部分,此事方才缓和。后来,车臣建立了选举制度与地方政府,车臣事件几乎已经顺利解决。
当时,普京并没有与任何党派建立正式关系,但他支持的统一俄罗斯党在1999年国家杜马大选中赢得了2332%的票数,在所有党派中位列第二名。至此,普京已成为2000年俄罗斯总统大选中胜算最高的候选人。
成为总统
1999年,普京被叶利钦总统委任为俄罗斯总理。同年12月31日晚,叶利钦突然宣布辞职,普京根据俄罗斯宪法规定出任代总统。因为此事,原定于2000年6月举行的俄罗斯总统大选提前到3月26日。大选的提前使反对党派无法充分做好准备,而普京实际掌权也削弱了反对党派的力量,因此在随后的大选上,普京获胜并出任总统。不过根据叶利钦女儿塔季扬娜事后的说法,普京当时并不希望即时继任总统,而是叶利钦能继续总统一职直至任期完结。普京的形象遍及俄罗斯街巷
2000年10月,普京通过了俄罗斯国歌修改法案,将国歌曲调修改为1991年前苏联国歌的曲调,但配上了不同的歌词。
2001年2月12日,普京签署了一项法案,规定国家保护前总统与他们的家庭。这主要是因为1999年前总统叶利钦与家人被怀疑参与洗钱等贪污行为。
2004年3月14日,普京成功连任总统,并得到71%的绝对多数票。在他的第二届总统任期中,西方人士广泛抨击他对新闻自由的打压。与此同时,2005年一项调查显示,82%的俄罗斯人同意新闻审查。对这一调查,社会学家们认为俄罗斯人所同意的是对伦理方面有争议的内容进行限制,而非对政治内容的限制。
2004年9月13日,在别斯兰人质事件后,普京建议成立一个公开立法机构,且用这一形式取代了原本俄罗斯直接指定地方官员的制度。普京亦加大了对恐怖主义的打击力度,尤其是加重了对政府官员包庇恐怖分子的惩罚。普京说,俄罗斯有权力“从恐怖分子的藏身所中逮捕并消灭他们,且若有必要,可以在国外逮捕。”
主要由普京支持的统一俄罗斯党在普京任期内亦多次表达对普京及其思想的认同。2006年12月,统一俄罗斯党第七次代表大会通过纲领我们选择的俄罗斯,归纳并声明了普京思想为该党的指导思想。这一声明中的主要战略均与普京的政策一致,且与普京的“国情咨文”内容基本思想相同。
由于目前俄罗斯宪法对总统任期的限制,普京无法继续参与2008年的总统大选。2007年,普京在接受八国集团记者采访时认为,“5到7年的总统任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暗示他可能通过修改宪法延长总统任期。前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一直反对普京修宪,在2007年国家杜马选举上大胜的统一俄罗斯党主席也发表意见说,普京不会修改宪法。
然而,宪法并没有限制一人当选总统的次数,因此普京可能会在2012年继续角逐总统位置。普京亦可在大选前宣布辞职,然后参与竞选。一些媒体还认为,普京可能选择指定接班人后离开,并在幕后操纵俄罗斯政治局势,然而,2007年2月1日,普京公开否认这一可能。他说:“我不会指定继承人。俄罗斯联邦的总统将会通过大选公正生成。”此外还有人认为,普京可能选择加入统一俄罗斯党并出任党魁,这样他就会在国家杜马中占据高位,进而掌握实权。
2007年12月,统一俄罗斯党等党派推举迪米特里·梅德韦杰夫为下任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同意。这样,普京修宪并继续出任总统的机率就变得很小了。
外交政策
在外交方面,普京试图恢复俄罗斯在苏联时代的超级大国地位,并取得了一定成功。例如,2007年慕尼黑会议上,普京指责美国在国际事务上的专横,并声称美国在国际事务上“毫不遮掩地使用强权”。此外普京还说:“没有人会感到安全。没有人会认为国际法是一堵能保护他们的墙。美国的政策正在激发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普京与美国总统乔治·布什
普京指出,理想的世界秩序应是“一个公正、民主的世界秩序,它能保证所有人的安全与财富,而非独少数人的。”他在铀开发控制和防止太空军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7年1月,普京在采访中说,俄罗斯主张民主与多极化的世界秩序,且支持巩固国际法系统。
与此同时,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也和欧盟、美国等西方国家缔结战略关系。因此,俄罗斯已成为八国集团的成员,且于2006年出任主席国(2007年交由德国担任)。普京也关注亚洲事务,尤其关注中国与印度的动向。
一些西方政治家长期指责普京的极权主义倾向。尽管普京与美国前总统布什、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等人保持友好关系,但新任德国总理默克尔与普京的关系并不理想。2005年,普京与德国总理格哈特·施罗德对俄罗斯与德国之间的一条天然气管线的建筑事宜进行了磋商,同年,施罗德参加了普京在圣彼得堡举办的53岁生日宴会。然而,俄罗斯与英国的关系却不容乐观:2006年底,逃亡英国的前俄罗斯特工利特维年科中毒身亡一事,极大地恶化了俄英关系。此外,普京也多次试图与独联体国家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普京与欧盟、北约等西方组织都把拉近与中、东欧各国(尤其是波罗的海各国)的关系。
在2004年乌克兰总统大选前,普京两次访问乌克兰以表示他对乌克兰总理维克多·费奥多罗维奇·亚努科维奇的支持。在选举结果揭晓前,普京还特地为亚努科维奇“几乎可以确信的胜利”致贺信。普京对于亲俄罗斯的亚努科维奇的支持被广泛批评为干涉乌克兰内政。此外,同属前苏联的格鲁吉亚与摩尔多瓦还批评了俄罗斯政府对两国分离主义分子的支持。俄罗斯与波罗的海诸国的外交关系亦处于紧张的状态中,而爱沙尼亚对俄罗斯的批评也使两国外交关系进一步僵化。值得注意的是,普京的父亲曾在二战一次爆破任务中险些于爱沙尼亚被杀害,有学者认为这是普京对爱沙尼亚态度冷淡的一个原因。
对外军事政策
2001年,当九一一事件发生时,普京同意在中亚成立合作军事基地。这一决定不仅使俄罗斯民族主义人士感到吃惊,亦使俄国国防部长感到惊讶。2003年,普京反对美国在未取得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入侵伊拉克。开战后,美国总统布什要求取消对伊拉克的制裁,普京支持取消制裁,并认为联合国应该先完成对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调查。普京(中)在2006年APEC会议上
慕尼黑讲话后,大西洋两岸爆发了对普京的讨论。在卫国战争胜利62周年纪念日上,普京说:“我们的威胁并未减退。相反,它们正在慢慢转变,披上一层面纱——而新形成的威胁要在世界建立一个与纳粹德国无异:草菅人命、刚愎自用、集权独裁的政权。”有评论认为,这是将美国与纳粹德国相比较。在第33届八国峰会前夕,波兰政治家的妻子、美国记者安妮·爱普巴姆写道:“不管是威胁与爱沙尼亚打信息战、威胁断绝立陶宛的资源供给,还是禁运格鲁吉亚酒和波兰肉资源,这一切都有力地证明了,他(普京)近年来准备将俄罗斯的影响力扩大到前苏联诸加盟国——而完全不顾这些国家自己的感受。与此同时,一个事实也越来越清楚:与其将西方国家视作贸易与政治的伙伴,他更倾向于以冷战的老思维将它们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
普京从始至终一直反对美国在欧洲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为警示美国总统小布什,普京于2007年6月7日与捷克签署协议,允许捷克使用阿塞拜疆的苏联雷达,以免去另行修缮的费用。普京亦声称已准备好重修1985年的前苏联导弹预警系统。尽管各国预计俄罗斯会在波兰建立拦截系统,普京却指出在必要情况下会寻求北约成员国土耳其与伊拉克的援助。此外,普京还声称,俄罗斯会接受其他欧洲国家的参与请求。
核问题政策
作为唯一一个曾与伊朗就核研究问题合作的国家,俄罗斯被认为是伊朗问题中的关键,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决定性地位。尽管俄罗斯曾与伊朗关系密切,并试图利用伊朗牵制美国等西方国家,但普京并不支持伊朗核计划。虽然俄罗斯帮助伊朗建设布什尔核电站,但伊朗在核研究方面却主要依赖巴基斯坦。普京不仅多次表态不支持核扩散,且在八国集团会议上也签字反对。
而至于朝鲜,俄罗斯在建国后便对其冷淡,转而支持韩国。普京上任以来,不仅多次访朝,且化解了朝韩之间潜在的战争危机。此外,普京曾对朝鲜表态,愿意帮助朝鲜缓解经济问题。2002年朝核问题再度浮现以来,俄罗斯多次寻求加入会谈,并最终如愿以偿。2006年,朝鲜进行核试爆。普京在获悉后,当即表示谴责朝鲜核试验,并召集了六国会议中的五国,讨论朝核问题。总的来讲,可以说普京对核扩散问题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俄日领土问题
2000年1月,普京方才上任俄罗斯总统,便致电日本首相森喜朗,希望双方进行会谈。陷入政治危机的森喜朗当场同意,希望依靠会谈解决两国领土问题,获得政治资本。然而,普京态度坚决,在同年9月访问日本时拒绝了森喜朗执行川奈提案的要求。而普京提出先行缔结中间性条约,亦被森喜朗拒绝。双方经过谈判后,于2001年3月共同宣布通过1956年日苏联合声明。然而,森喜朗内阁当时的支持率已下降到9%,且已有要求其下台的呼声。同年4月,由于依靠俄罗斯反戈一击的希望已破灭,森喜朗下台,小泉纯一郎接任首相。北方四岛是日俄谈判中的关键点
2003年,日本因为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与中国、北朝鲜、韩国外交均不顺利,小泉纯一郎决定访问俄罗斯寻求支持。在这次访问中,普京支持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在领土问题上,两国仍未达成一致共识。2004年,在日本自民党情况不利的背景下,小泉决定再提领土问题作为主要问题讨论。同年9月2日,小泉访问北方四岛,遭俄罗斯强烈抗议,两国外交陷入僵局。11月,为打破外交僵局,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称愿遵守日苏联合声明,归还四岛中的齿舞群岛及色丹岛。普京表示赞许,以为访日造势。然而,俄罗斯右翼人士表示反对。萨哈林岛民众甚至组织民兵,阻止日本得到四岛。极端者声称,若俄罗斯要归还领土,将集会要求普京下台。日本对于俄罗斯仅还两岛亦极为不满,指称普京的话全是“苏联时期的陈词滥调”。普京回应说,在日苏联合声明中仅有归还二岛的条款,直到现在俄日领土问题仍未解决。
利特维年科事件
2007年7月20日,英国首相戈登·布朗宣布将四名俄罗斯外交官驱逐出境,理由是俄罗斯拒绝交出被控谋杀另一名前特工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的前克格勃特工安德烈·卢戈沃伊。尽管俄罗斯宪法规定禁止将俄罗斯公民遣送至其他国家,但英国外相大卫·米利班德说:“为全欧洲通缉令修改宪法并非史无前例,有一些国家已经做过。”这一言论后被俄罗斯媒体指为“英国试图要求俄国修宪”。根据一项民调,62%的俄罗斯人反对修宪。对此,英国驻俄罗斯大使托尼·布兰顿回应说,英国并未强迫俄罗斯修改宪法,而只是为了描述遣送卢格沃伊的可能性。普京随后要求英国官员“修理一下自己的脑子”,又说英国的要求是“殖民时期旧思想的遗毒”。利特维年科的一个朋友曾称,利特维年科死前指责普京操纵谋杀案。俄媒体后指责这一言论不实,而普京则说:“死人说的话不配被评论。”这一事件被视作俄英关系自1996年间谍事件后最大的冲突。普京后又说:“我们会度过这个小危机。俄英关系仍将平稳前进,无论是俄国人还是英国人都希望两国关系尽早正常化。”尽管如此,托尼·布兰顿仍被俄罗斯外交部限期10天做出回应,俄罗斯政府还停止为英国官员颁发签证。俄罗斯也停止了与英国在反恐上的合作。俄罗斯工会主席亚利山大·索金亦称,在俄投资的英商将会面临“税务和条例上的限制,而且他们还会失去政府采购的机会。”有人认为,谋杀案的根源是2003年英国宣布对曾试图推翻普京政权的俄罗斯富豪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提供的政治庇护,而别列佐夫斯基是利特维年科的赞助商。
支持
一项民调显示,截止到2007年11月,普京的支持率高达84%,位列世界第一。他的支持率在1999年8月只有31%,但11月时已达80%,从那以后再没有跌过65%。分析人士认为,普京的高支持率主要来源于他任期内民生的显著提高和俄罗斯重获世界发言权的事实。普京获高支持2000年,独联体国家***聚集于克里姆林宫率的另一原因是大多数俄罗斯人经历了苏联解体后,对西方国家感到极大的失望,因此他们不再相信亲西方的民主派政治家,而这些人在普京任内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压。在俄国主要电视台内很少能看到普京反对者。然而,在独立媒体中还是会有反对意见和西方媒体的评论,大多数俄罗斯独立媒体在大城市内都有广泛读者。但是在偏僻地区,很多人无法收看独立媒体,因此他们只能看到官方口调。俄罗斯著名评论家格雷布·帕维洛夫斯基说,他的电台不会有批评普京的言论,因为他喜欢普京。
2005年初,一个名为“纳什”(Наши,意为“我们的国家”)的青年组织在普京政府一些官员的促进下于俄罗斯成立,它的自我定位是一个民主反法西斯组织。该组织的一个主要目的是避免2004年乌克兰橙色革命于俄罗斯重演。该组织领袖瓦西里·雅克门科表示,“(普京政府的)敌人不能发动违宪政变。”克里姆林宫发言人赛吉·马尔科夫说:“我们的目的是建立一种一切为总统和他的目标献身的意识形态。”对于“纳什”组织,他评论说:“他们希望俄罗斯成为一个现代化、强大而自由的国家……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在让国家现代化的同时保存它的政治制度。”
批评
尽管俄罗斯人大多支持普京,但反对的声音仍然愈响愈厉。亲美派的媒体经常指责普京的政策有反民主的嫌疑,另外,普京的个人崇拜政策也遭到广泛的批评。亦有报道指出普京操纵媒体镇压支持者,如棋王卡斯帕罗夫多次因抗议政府被捕。对此,普京回应说:“在这个国家,有些像走狗一样向外国使馆乞食,指望得到外国基金会和政府的支持,而不是依靠自己的人。”
普京与统一俄罗斯党在民调与选举中均遥遥领先于反对党派,然而这些党派经常指出普京进行暗箱操作、修改民意。2007年国家杜马大选时,尽管普京声称选举是“广泛透明和诚实”的,但俄罗斯***主席久加诺夫仍然对结果评论说:“这是一出可耻的闹剧,它不符合国家利益和民主体制。”“你们今天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民主危机。一个没有主张的政党,没有参加辩论的多名候选人和30天前就计算出的舞弊结果,现在跃入你面前的电视屏幕上。”普京通过修改宪法,将除俄罗斯***外所有反对党派排除出国家杜马的行为亦广受争论。
普京试图在两届总统任期满后,继续保持其权力,这一举动亦招致不满。曾有消息指出,普京可能修改宪法,延长总统任期。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在西方人士看来,普京的政策严重阻碍了俄罗斯民主的发展。有学者指出,普京的政策“使得俄罗斯的民主前景变得更加不确定”。此外,还有学者批评俄罗斯对车臣政策,认为普京借口战争侵犯车臣人民人权,且在国内给反对派施加压力。俄罗斯在普京上台后显现出的政府干预市场倾向,亦屡次被自由经济主义者指责。在西方人士看来,就算普京没有授意阻止俄民主进步,他也没有积极打击这些阻碍。
对于西方人士来说,俄罗斯的民主问题最突出的体现即是国家杜马大选。2003年大选中,统一俄罗斯党控制了半数议席,而俄共则遭受大败。到了2007年,俄共更是成为国家杜马中唯一的反对党。许多西方人士指称普京利用媒体宣传统一俄罗斯党思想,且授意成立俄罗斯祖国党,抢走俄共的选票。此外,俄罗斯总统大选也被作为俄罗斯民主现状的缩影。在俄总统大选前,往往出现无人准备选举的怪现象,甚至有反对党呼吁拒绝投票。
2004年1月,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访俄时指出,普京压制反对党派媒体,逮捕支持反对党派的财阀,这是“民主倒退”的体现。美国大多数高官亦持此态度。因此,尽管俄美关系表面上蓬勃发展,但很多学者认为若普京进一步推行权威主义政策,俄美关系最终会破裂。
异见者游行
2006至2007年,另一种俄罗斯组织发起了由卡斯帕罗夫和利蒙诺夫领导的游行。游行遭到多方面阻碍:在一些城市,游行者遭到警方干预,至少150人被捕;而且据公众投票,大多俄罗斯民众并不支持游行。同时,真正参加游行的人也不多,2007年5月欧盟峰会时的游行中,前来采访的记者甚至比游行人群还要多。后来,有记者问普京他对游行有什么看法。普京回答说,这些游行举动“不应干扰俄罗斯人的正常生活”。2007年3月3日,在圣彼得堡举行的游行堵住了街道,令当地司机大为头痛。圣彼得堡市长评论说:“人人有权批评当局,但批评也要注意文明。”在问到卡斯帕罗夫被捕事件时,普京称卡斯帕罗夫当天的发言大多是英语,并认为他的话是说给西方人听的。借此,普京指一些当地支持者受外国操纵,他说:“反对我们的人其实并不希望我们制定改革计划……他们希望俄罗斯越弱小越好,他们想让俄罗斯无组织无目标,这样他们才能在幕后动手脚,坐享其成。”
接班人
2007年12月,德米特里·阿纳托里耶维奇·梅德韦杰夫被统一俄罗斯党等政党推举为普京的接班人,普京对此表示同意。普京说:“我完全支持这一提名。”大多数普京的支持者随后表达将接受普京的选择。在被普京指定为接班人后,梅德韦杰夫任董事会主席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股价当天上涨27%。普京的接班人梅德韦杰夫
在得到总统提名后,梅德韦杰夫表示要提名普京为总理。梅德韦杰夫说:“保持现任总统组建班子的工作能力同样重要。我认为,普京继续留在执政权力机关最重要的总理位置上,对我们的国家非常重要。”公正俄罗斯党中央理事会主席团秘书亚历山大·巴巴科夫则说:“当然,首先应该等待总统对梅德韦杰夫的建议做出回应。但是我认为,普京当总理对国家有利。”普京对于担任总理一事亦曾说,如果政党能够取得压倒性的胜利,自己也找到了名副其实的接班人,就同意未来出任政府总理。
一位俄罗斯政治家认为,普京试图以梅德韦杰夫作出妥协与让步,在这之后,他便可以空出一段时间休整。不用说,假使普京愿意出任下届总统,梅德韦杰夫将会二话不说将机会给他。俄共领袖久加诺夫则认为,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之间关系日益密切,假若某天两国合并,普京有可能继续出任总统,使宪法成为一纸空文。久加诺夫说:“梅德韦杰夫,这位普京自己选定的接班人出任总统一年后,俄罗斯便有可能与白俄罗斯合并,届时普京仍有可能出任总统,那将是俄罗斯的大不幸。”
[编辑本段]个人生活
1983年7月28日,普京与柳德米拉·普京娜结婚。普京娜1958年1月6日生于加里宁格勒,曾任空姐,当时是列宁格勒大学语言系西班牙语的本科生。普京夫妇的大女儿玛丽亚·普京娜生于1985年,小女儿叶卡捷琳娜·普京娜生于1986年。在普京出任总理前,他的两个女儿均在莫斯科德文大学学习。金发黄衣者为柳德米拉·普京娜,普京夫人
普京的父亲是一名“模范***员,他坚信共产主义并试图将它应用于日常生活。”由于他的贡献,他成为了核心党员的秘书,并在学习了共产主义课程后加入了工厂的党支部。尽管普京的父亲是一名无神论者,但是他的母亲是一名坚定的东正教信徒(东正教当时正在被苏联政府打压)。普京的母亲并不在家中进行宗教活动,但她经常参与教堂活动。她在普京小时便教导他东正教思想,普京的父亲尽管对此事心知肚明,却没有进行干涉。1993年,普京的妻子遭遇了一次车祸,且一场大火烧毁了他们的房屋。这一事件使得普京成为了一名东正教徒。在他一次访问以色列前,他的母亲给了他一个十字架并嘱咐他戴上。后来普京回忆说:“我遵照她说的做了,将十字架戴在了脖子上。从那以后,我再没摘掉过它。”
普京最喜爱的运动是柔道。他在14岁时开始练习桑搏,尔后转为柔道,并一直练习至今。普京在列宁格勒的柔道竞赛中曾获得过冠军。普京曾与他人合著一本名为《与弗拉基米尔·普京练习柔道》的书,英译版名为《柔道:历史、理论与练习》(Judo: History, Theory, Practice)。普京并非第一个练习柔道的国家***,但他在柔道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其他国际***难以相比的。他目前是黑带六段,且很擅长扫腰摔。普京也是柔道与桑搏的“体育大师”(Master of Sports,苏联体育头衔之一)。
根据报道,普京很喜爱食鱼。此外,他对煎烤类食品亦有特别爱好。
[编辑本段]轶事
1988年5月,美国总统里根访问苏联,在莫斯科红场被拍下一张照片。在照片中有里根一行与一大一少两名男游客,里根正与少年游客握手。拍照的美国总统专职摄影师皮特声称,脖子上挂着相机,站在少年背后的男子正是当时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的要员、俄罗斯现任总理普京。
在美国副总统切尼指责普京后,普京回答说:“你们副总统的言论似乎可以和失败的游猎相比。”(切尼曾在打猎时误伤他人,此处被普京拿来取笑。)
对于小布什在第32届八国峰会后记者招待会上批评俄罗斯民主问题,普京说:“让我跟你老实说吧,俄罗斯人压根就不想要伊拉克那种民主。”
普京在批评美国进攻伊拉克后,又说:“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美国就此拍屁股走人,而不在伊拉克建立一个有秩序的政府机关,那它就又犯下一个错误了。”
普京曾乘坐或驾驶过战斗机。2000年曾乘坐苏-27战斗机访问车臣,2005年还坐上了图-160战略轰炸机的机长位置去北方视察军事演习。
从地图上看,克里米亚半岛位于乌克兰南部,像一个菱形的锥子一样直插进黑海,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因此, 俄罗斯乃至前苏联时代大名鼎鼎的黑海舰队,即驻扎于克里米亚半岛西南角的塞瓦斯托波尔。
苏联解体时,俄乌两国为了黑海舰队的归属闹得不可开交。虽然最终达成协议,但是关于塞瓦斯托波尔的问题依然没有很好解决。 俄罗斯想长期租用此地作为黑海舰队基地 ,但是乌克兰并不愿意。 根据1997年俄乌签署的租赁协议,在2017年5月之前,俄黑海舰队必须滚蛋。
再回到克里米亚的 历史 。因其特殊的战略地位, 克里米亚 历史 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从哥特人、匈奴人到可萨人,从拜占廷帝国、金帐汗国到奥斯曼帝国,克里米亚的主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十八世纪后期,日益强大的沙俄逼迫奥斯曼帝国承认克里米亚的独立。 1783年俄罗斯正式将整个克里米亚半岛纳入版图。
1853年至1856年间,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我们小时候的课本上叫克里木战争)爆发。 这场因争夺巴尔干半岛控制权而引发的沙俄与欧洲世界的战争是一战前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战争的起因有着复杂的宗教背景,但宗教的名义之下,实质上还是为了扩张地盘的需求。 一开始是沙俄同土耳其打了起来。
但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东扩计划使得整个欧洲大陆都感到了危机,于是奥地利和普鲁士也参与进来。但是最终导致尼古拉一世失败的是强大的英法的介入。 俄土战争变成俄罗斯同欧洲诸国的战争,这是尼古拉一世所没想到的。 从多瑙河到克里米亚,沙皇的军队节节败退,最终签订城下之盟。
克里米亚战争是世界史上第一次现代化战争,在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新式线膛步枪、蒸汽动力战舰、铁路、无线电通讯等 科技 发明在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英法联军的长官利用无线电从千里之外指挥前线作战,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第一次。军事后勤体系发展为一个独立部门,工程保障、战地医疗、后勤运输能力得到极大提高。现代战争或者战斗中官兵们统一对表确定时间,就是在法军进攻马拉科夫要塞中第一次采用的。
战争的失败直接导致了俄国此后的农奴制改革。 而远在大洋彼岸本来和此事无关的美国人则意外捞到了一笔好处。因为担心紧挨着英属殖民地加拿大的阿拉斯加被英国人趁机占领,抱着与其白白丢失,不如卖了换钱,同时也让美国制约英国的考虑, 沙俄非常急切地希望能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
阿拉斯加和美国本土之间隔着一个加拿大,美国本来并没有染指阿拉斯加的意图,现在来了一个上门买卖,不要白不要。1867年10月,阿拉斯加正式成为美国领土。 美国为此付出的代价,仅仅是740万美金。这真是史上最便宜的一次领土交易。
再回到克里米亚。 并入沙俄版图后,克里米亚成为了俄罗斯联邦的一员 。 二战后期,斯大林以克里米亚半岛鞑靼人与德国合作为由,将大量居民流放中亚,大多数人惨死异乡。1945年2月 ,出于重新分配战后世界格局和敦促苏联对日作战的考虑, 美苏英三国首脑在克里米亚的海滨度假胜地雅尔塔举行了一次秘密会晤,签订了著名的《雅尔塔协定》。美英背着中国做出了大量损害中国权益以换取苏联对日宣战的承诺。
战后的1954年 ,为庆祝乌克兰的哥萨克人鲍格丹·赫梅尔尼茨基俄罗斯“结盟”300周年, 赫鲁晓夫大笔一挥,将原属于俄罗斯的克里米亚划给了乌克兰。 这就是现在克里米亚属于乌克兰领土的起源。
虽然划归了乌克兰,但是因为长期属于俄罗斯领土,克里米亚人民的俄罗斯情结与俄罗斯的克里米亚情结一样,都是根深蒂固的。 划归乌克兰后,虽然官方语言规定是乌克兰语,但实际上克里米亚人民的日常语言依然是俄语。
1991年,借苏联解体之机,本来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克里米亚差点闹了独立,最后在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协商中,以自治共和国的身份留在了乌克兰版图内。
由于 历史 上和俄罗斯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之黑海舰队的存在,克里米亚随时都可能成为俄乌两国的火药桶。 乌克兰地处俄罗斯与欧洲大陆的缓冲地带。乌克兰向俄罗斯倾斜得多一点,克里米亚基本上就平安无事;乌克兰向北约倾斜多一点,克里米亚就有可能成为导火索。
政局的变动无疑将影响乌克兰日后的外交走向。无论是从趁乱收回克里米亚,一劳永逸解决黑海舰队驻地问题,还是借口克里米亚问题出兵以影响乌克兰政局走向。这也是在乌克兰倒向西方后,俄罗斯果断拿下克里米亚的一个原因。
至于为什么有人会反对俄罗斯接管克里米亚 ,这个有人指的是美国以及西方各国吧! 美国以及西方对俄罗斯的态度是,逢俄必反,要罗列一大堆理由那是给别人看的!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俄罗斯的威胁太大了,俄罗斯手里的核武器使他们感觉到严重威胁。 所以在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武器系统。 俄罗斯一直谋求融入西方,但是西方对俄罗斯的态度是肢解俄罗斯,然后拔掉獠牙。
直到普京上台,普京还抱有融入西方的想法,但是现实是融不进去,不得不把那颗高傲的头转向了东方。
大多数人,特别是美国人,完全忽略了一个事实,即克什米尔地区虽然在1954年转交给了乌克兰,但在那之前的几个世纪里这一地区都是属于俄罗斯的。他们甚至不太了解塞瓦斯托波尔(苏联克里米亚半岛西南岸港市)是由俄罗斯人在1783年建立的,且这里曾一直是俄罗斯的大城市。
即使他们知道这些,其中的一些人也并不关心,因为他们还抱着冷战思维,俄罗斯说的做的在他们眼里都是错误的。1991年苏联解体时,七百万人,包括俄罗斯族人还有认同这个国家而说俄语的人站在了边界问题的错误的一边,他们的态度是“哦,去他们的”。
联合国有一个政策,即任何现存的边界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永远不可改变的。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坚决捍卫领土完整的原因。自1922年以来,苏联就不存在了,而且在1878年就失去了克什米尔地区。但是,多亏了联合国,使得波黑在与奥斯曼帝国分离的139年之后,仍然生活在这里。不过别介意,即便生活在那,他们也没有人特别关心领土归属的。而联合国的态度是:“什么自己决定,地图上的线条才是神圣的”。
近二十年来,美国及其欧盟同盟国一直奉行围困俄罗斯的非理性政策。这一政策的一个要点是最终将乌克兰纳入欧盟,这将迫使俄罗斯将海军基地建在塞瓦斯托波尔,同时还要防备身后的敌对国家。2014年初,合法当选的乌克兰政府被推翻,直接导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
就是这样, 也许我会被视作“普京粉丝”或是其他什么,但是克里米亚是俄罗斯的,并且乌克兰当初独立时就应当将克里米亚归还俄罗斯。
“反对”是由于战略利益的冲突,其他那些所有冠冕堂皇的口号,都是披在狼身上的羊皮。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俄国人花了十几年时间试图融入西方世界,但南柯一梦而终。一个依然怀抱着大国的雄心,一个要的只是听话的乖宝宝,道不同不相为谋,自然一拍两散。
美国人的意图很明显,纯属阳谋 既然俄国人不愿意做小弟,就“挤”你,把你的战略空间压缩到最低限度,所以北约不断东扩,一直试图扩张到俄国人家门口。
俄国人的态度也很明确,俺是大国,别在俺家门口撒野。战斗民族甚至懒得抗议,以最直接最强硬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阳谋 吃了克里米亚。
这无关乎正义,无关乎法律,而是大国搏奕的规则。
国际政治丛林中,大国的特权之一,就是“有权”为自己保留足够的战略缓冲空间。当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今天的萨德危机,都是因为对手违反了 游戏 规则,犯了大国的大忌所致。
克里米亚危机之所以导致今天的局面,应该源于美国的误判,以为俄罗斯已经变成了纸老虎,欺负它小菜一碟。殊不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战斗民族的本性仍在。等到俄国人反咬一口,轮到美国人愣了。
愣了,就反对,然后制裁。
然后,就没有了然后。
战略误判导致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克里米亚事件发酵的蝴蝶效应,改变了整个远东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甚至整个西太地缘政治格局,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这个问题提得有些幼稚,且不专业,:一个国家如同一个人一样都有道德底线,如果丧失了底线必然会召致世界多数人的指责,虽然克里米亚1954年以前是属俄罗斯的,毕竟后来送给乌克兰,就象兄弟分家,你己经分给乌克兰了,现在又出尔反尔又抢回来,这就不道德了,况且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国家之间还有联合国,把了事还有国际法,当年俄解体时,都承诺`遵守各独立国的主权,承认领土完整,现在意识到克里米亚的战略位置重要,就夺回占为已有,如果对这种抢盗行径,国际上没人反对,就奇怪了,更可笑的还有人提出这样奇怪的问题,。
在乌克兰欲彻底倒向西方与乌克兰没有经营好克里米亚民意基础的情况下,普京趁势收回是情理中的事,毕竟克里米亚对于俄罗斯来说太重要了,其地理位置不言自明,但西方如何反对也不能阻止该地区重新回到俄罗斯。乌克兰是一个外交路线上的失误而引发灾难与崩溃的国家,其倒俄或倒向西方都是最错误选边站的政治决择,如克里米亚问题,乌克兰那怕自始至终保持一个中立角色,俄罗斯也不至于会马上把它收回,乌克兰当初那怕多思考一下卷入美俄纷争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也不至于会弄到今天田地…
说的一大堆,其实什么国际法,领土归属啊,什么乌克兰俄罗斯 情感 啊之类的都是扯淡。反对的理由在简单不过,因为俄罗斯的黑海舰队就在克里米亚,这是地缘政治所决定的。美国对俄罗斯的压制,其实不管俄罗斯做什么不做什么,打压的态度不会变的。
而且,虽然看起来俄罗斯收回了克里米亚,貌似在这一轮的角力中俄罗斯胜利了。实际上在政治上是美国是完全占上风的。乌克兰加入欧盟的问题本身就是美国挑唆的,美国是进攻状态,俄罗斯是防守,更何况美国还以此为由经济制裁。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应该算半个输家
赫鲁晓夫当初把克里米亚给乌克兰也并不是与乌克兰多好,倒现在克里米亚这个地方也很贫瘠,那点 旅游 收入极为可怜,可以说是入不敷出,每年不管是乌还是俄都得补贴五亿美元,但有一个军港,为了不向乌克兰交租赁费,就搞了假公投夺了回来。这种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很无耻,充分暴露了北极熊扩张的嘴脸,而我们要是给俄罗斯找理由,那只能说是更无耻,全然没有正义感的势力小人!让国际上无法信赖,也看不起!
克里米亚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谁的拳头硬,谁就可以占领克里米亚,克里米亚被土耳其的奥斯曼帝国占领过,克里米亚被俄罗斯占领过,克里米亚也被希特勒的德国占领过。
克里米亚的争夺 历史 说明了谁的拳头硬,谁就是克里米亚的主人,克里米亚从来就不是乌克兰的,乌克兰只是拥有克里米亚的管辖权,当乌克兰是俄罗斯的小兄弟时,俄罗斯对乌克兰管辖克里米亚还是放心的。
现在乌克兰要西去,乌克兰要成为俄罗斯的战略竞争对手美国的势力范围了,如果俄罗斯不急急拿回克里米亚,克里米亚就会成为美国的又一个军事基地。
现在唯一反对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的是美国,也只有美国有资格和能力质疑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占领,也只有美国有能力和俄罗斯争夺克里米亚。
现在不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在争夺克里米亚,也不是欧洲国家反对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欧洲国家早就退出克里米亚的争夺了,欧洲国家是美国势力的附庸,欧洲国家是美国的传声筒。
现在的克里米亚是俄美的博弈和争夺,克里米亚就是大国博弈的缩影,克里米亚根本就不是什么主权之争,而是拳头之争,是俄美大国之争。
乌克兰信誓旦旦的要夺回克里米亚,不过是让美国当枪使了,试想!乌克兰真的拿回克里米亚,乌克兰也只是名义上拥有克里米亚的主权,乌克兰还得把克里米亚乖乖的献给美国,俄罗斯不占领克里米亚,克里米亚就会成为美国围堵遏制俄罗斯的重要战略前沿阵地。
克里米亚 历史 上一直是俄罗斯拥有。苏联时期的1954年,当时的苏联***赫鲁晓夫(他本人是乌克兰人)以所谓兄弟情意为由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实际上是想安抚乌克兰对俄罗斯的不满。苏联时期的***经常做出一些给后代留尾巴的烂事。如俄罗斯的车臣问题也是斯大林强行迁移车臣人遗留下来的麻烦事。
两个恶棍,以恶手对恶手,寻找均势。
北约东扩,对乌颜色革命,前锋剑指俄边界,违背承诺。露出獠牙,背信弃义,是恶手。
俄熊小绿人进占克里米亚,操纵俄裔独立入俄。强盗吞并的老戏法,恃强凌弱,是恶手。
对俄制裁,山姆声嘶力竭,欧洲自损八百。俄熊沃土千里粮食多到出口,石油可用八辈子。时间不站在美欧一边,是恶手。
俄熊困兽犹斗,出兵叙利亚横插一刀,构建什叶派国家新月带之弧。挑起更高强度教派冲突,大有重回冷战态势,是恶手。
恶手对恶手,秉持零和 游戏 ,过程中各自寻求均势。
我想之所以小布什会没有反应,应该是当时和俄罗斯正处于一个比较敏感的时期,双方都会有间谍派到对方国家,暗地里勾心斗角,所以互相也不信任。对于普京的话自然不会相信,觉得他只是为了想看自己的笑话。
最近国际上猛料不断,可能是正值前段时间911纪念日,所以有爆料称普京曾在911事情发生前两天向小布什发出过警告。而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911事件还是发生了,并且惨不忍睹。
还有一个比较可能的原因是,小布什想要借此事件名正言顺的对恐怖组织进行打击,并赢得国际上的声誉,这有点像当时的日军偷袭珍珠港事件。
俄罗斯总统普京致电小布什,表示马苏德死亡很有可能代表塔利班有着新动作,希望小布什要小心。而英国以及FBI、CIA都曾对此事进行剖析,希望政府提起注意。但很明显,小布什以及大批的美国精英并没有重视这来自多方势力的警告。直到2001年9月11日,基地组织撞向了世贸大厦,美国人这才猛然惊醒。
911并不是一起简单的恐怖袭击,它至少证明了两个问题,首先,美国政府称当时美军的应急体系存在缺陷,以至于发生灾难时,没有来得及阻止,但是从美军此后快速推翻塔利班政权的速度看,美军的反应速度和战斗能力没有问题;其次,小布什政府故意用此事刺激国内舆论,让其出兵控制阿富汗,制霸中东的目的得以获得绝大多数美国人的支持。
普京非常善于经营自己的形象工程,从上台以来,每隔一段时间就变着法儿的来个惊喜,柔道,开飞机,开坦克,打猎,滑雪,掰平底锅(看到这一幕我真是服了他),打球,三天两头就在媒体上放个嘴炮,说的都是能触动老百姓心底的声音,跟**明星赶通告似的到处秀自己的魅力。
位于高加索国家格鲁吉亚北部,曾为前苏联时期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管辖下的一个自治州。南奥塞梯于20世纪90年代与格鲁吉亚的冲突中宣布实质独立,成立南奥塞梯共和国(即Republic of South Ossetia),该国并未得到联合国(联合国仍认为该国为格鲁吉亚的一个省份)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承认,却实质控制了南奥塞梯,并希望与俄罗斯的加盟共和国北奥塞梯合并。这次,在北约和波兰签署联合反导弹协议的时候,格鲁吉亚又出兵进入南奥塞梯,想一举端掉这个所谓的独立国家,鉴于当前的俄罗斯身边那些曾经的盟友(苏联加盟共和国)一个个在向西方和北约靠拢,俄罗斯以维和的口号出兵南奥塞梯,赶走了格鲁吉亚军队,以图打击格鲁吉亚、乌克兰等想加入北约的周边国家,这次军事行动,既是一种表达美国和波兰反导弹协议的不满,又是警告格鲁吉亚、乌克兰,想加入北约,共同对付俄罗斯是会遭到俄方强烈反应的。
楼主您好!我来告诉您!普京为何如此强硬?俄罗斯凭什么就镇住了小日本?
1、首先这和他以前是特工有关,所以作风强硬!
2、普京知道日本有求于俄罗斯,比如:资源!
3、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有时候会环绕日本的领空进行飞行,威慑日本。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军事大国,普京知道日本不敢得罪俄罗斯!
4、普京要维护国家领土,所以要强硬,这是人之常情,也是常识!很多国家在维护国家领土方面都是很强硬的啊!
5、普京认为是有人指示日本记者故意这样提问的,所以对他强硬!(普京说:“我发现您是在认真地读写在小纸条上的问题。我想请您向用口授的方式指示您提问的人转达以下内容”)
6、普京认为日本记者在捣乱,所以就对他强硬!(普京说:如果您想捣乱,继续直接提出强硬的问题,那您也一定会得到直接和强硬的答案。)
7、本来气氛好好的,普京认为日本记者提出了敏感的问题,破坏了气氛,所以要对他强硬。
具有强烈民族感情的普京,对近年来日本政府的所作所为是何等的仇视,普京总统不放过每一个机会,对日强硬的外交政策提出严厉警告,这也是普京爱憎分明的一贯表现。
本来就对日本不感兴趣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到访已十分低调,但迫于外交礼遇的考虑不得不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大度,只能以外交上的常规做法来应付安倍晋三。
大家一看清楚,这次安倍晋三访问俄罗斯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成果,双方只是表示对悬而未决的事情展开对话,在领土争端问题上双方看法相距甚远,目前很难找到切合点。
此时日本记者站出来焦距,给普京总统提供了回击日本政府对外政策的绝佳机会,是普京总统意外收获趁机出了一口恶气。这是安倍晋三万万没有想到的结果,也是安倍想以出访俄罗斯给自己加分的梦想破灭。
普京的敢作敢为为其执政能力加分,相反的却给日本的安倍首相上了一堂外交政治课,并且安倍由此可能会走向执政低谷期,遭到反对党的倾轧而逐步解散内阁,或和前首相野田一样加速自己的灭亡。
安倍及日本极右翼势力的对外政策,已经到了该深刻反思的时候了,如果不改弦更辙继续一意孤行,到头来只能是落个“偷鸡不成,反失一把米”的下场。不但得到有关国家的共同反对,在国内也得成为众矢之的,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希望对您有帮助!
吴京是一个中国的演员,他之前在采访中被问到表示自己不认识exo问了一句是男是女,然后就有一大批脑残粉去爆吴京吧要求他道歉什么的,但是有一些脑残找错了地方到了普京吧里去要求道歉。其实说实话我觉得干这种事的不一定是粉丝,还可能是其他的黑粉或者一些水军。
因为车臣总统小卡德罗夫是普京一手扶持起来的。而且普京给了小卡德罗夫,很大的权力以及资金支持,当然还有背后的军事力量的保护。而且普京也是他的靠山,如果他失去了普京的话,那么他的证明也将会向他报复,他也将会陷入非常危险的地步。因此,普京与小卡德罗夫陷入了一种很奇妙的互相依赖,彼此需要,结成父子式的命运共同体的联盟,成为一大一小的俄罗斯强人组合。
其实我们更关注如果普京下台以后,而接班普京的人是否还能压制住车臣总统小卡德罗夫。我想这取决于俄罗斯的新总统是否也是大权在握,一言九鼎,政治手腕高超并且铁腕,能否把小卡德罗夫压住,甚至像普京一样把他收服了。只要普京的接班人能够震慑住小卡德罗夫,车臣将继续安宁,并且是俄罗斯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普京下台以后,俄罗斯俄罗斯会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内乱。后普京时代,俄罗斯如果在西方的强力遏制与制裁下,或者俄罗斯的亲西方反对派在西方的扶持下,频频搞事,俄罗斯政府又没能及时、有效地应对,最后局势失控,俄罗斯爆发大规模的内乱,与俄罗斯斗争了二两百年,独立意识强烈的车臣人,以及小卡德罗夫,很有可能趁势而起,脱离俄罗斯,第三次车臣战争就难以避免。
所以车臣总统小卡德罗夫和普京只是暂时的依赖关系,所以一旦情况发生变化,小卡德罗夫一定会再次发动战争。我想这是所有的俄罗斯人民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