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情侣之间从来不吵架是很正常的,其实这是一门说话的艺术,其实处理好了不吵架是很正常的,我和男朋友在一起四年,零吵架,一起讨论过这个问题,一致认为正常,理由如下:
1、说话讲究艺术。
我觉得,这真的是一门艺术,你能够理解对方的意思,又能很好的让对方了解,真的很不容易,说话真的需要艺术,太直白了容易伤害对方,情侣间很多吵架都是因为一方说错话引发的,比如我微胖,很在意别人评价我的身材,他却说“狗才喜欢啃骨头”硬是把我逗乐了,身高170+的男生都很在意自己的身高,怕被女生嫌弃,所以我非常非常谨慎这方面,尽量不主动聊关于身高的话题,怕他受到打击。
2、性格软,脾气好。
我的脾气比较好,脾气好的人一般都能处理好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性格和脾气也是决定你们吵架的因素,性格软,脾气好的人就是从来都不吵架的呀!不止对另一半,他们对家人朋友老师同学同事陌生人都不会发生口舌之争啊,生活中不是很多脾气很好的人吗,他们同理心极强,总是站在对方立场上思考问题,尽可能牺牲自己,不让对方有负担。
我们这样不是说有了矛盾不解决,其实,我们有了矛盾是很好解决的,我们不会回避争吵,但是我们争吵的时候比较文雅,也许在别人眼里,这就是软弱,委曲求全,但在我们眼里,这是最舒服的生活方式,“吵架”这两个字真的不在我们的字典里,所以说,情侣不吵架很正常,生活真的可以避免吵架,避免吵架,我们俩个人的感情越来越好,我现在觉得特别幸福,很开心。
那些从来都不和别人吵架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很如意,而是因为他们知道有比吵架更有意义的事情,有的时候吵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我就是一个特别不喜欢和别人吵架的人,有的时候在气头上会说一些。很伤对方的话,也会做出很错误的决定,等到自己的气消了之后往往都会后悔。但有的时候后悔是可以挽回,有的时候后悔是挽回不了的,所以为了不给自己留遗憾,也为了不给其他的人添麻烦,我一般都会等自己的气消了之后再去和别人沟通。我的妈妈曾经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外面一定要与人和善,因为家里的人可能会惯着你,但是在外面没有人会惯着你,你要时刻记住收敛自己的脾气,因为脾气很有可能是祸患。
我妈妈也是一个不太喜欢和别人吵架的人。因为我妈妈觉得有那么多有意义的事情,为什么非要和别人吵架。所以我觉得不和别人吵架的人不是因为自己的生活过的很如意,而是觉得吵架是一个没有理智而且又非常没意义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的好处,只会给自己和周围其他的人添麻烦。我一直坚信的一句话就是凡事要三思而后行。你只有仔细思量,过了之后你才会知道要怎么做,要怎么去说。可能在别人语言过激的时候你的火气也是很大的,但是发火之后带来更多的就是内心的空虚。
不愿意吵架的人,是因为他们知道吵架会让自己的身心受到伤害。当然有的时候也是不屑和别人吵架的,我觉得内心强大的人才不会经常和别人吵架,因为他们眼界很开阔,格局很高,所以才不会总是和别人吵架,因为吵架只会浪费时间。
一个女人脾气好,秉性好。是一种善良的表现。心胸宽阔的人往往不计较那么多,乐于助人,非常仁义,这种人可以说是善良勤劳。但是呢,也不是无原则地对任何人都好应该学会拒绝。不会生活中不会拒绝的人,尽管她很善良,很乐于助人,但是结果也不尽人意。所以不能无原则的帮助他人。况且谁叫做什么就做什么,再健康的人也会累出毛病的。所以帮助他人的前提是保证自己的安全。
怼人金句不会吵架的速进
我肠子直,开个玩笑你不会介意吧?
知道你肠子直但也不能用嘴拉啊!
你在狗叫什么
没事,逗狗玩呢
呦,急了急了狗咬你你不急啊
你要这么想我也没办法
不就是被我说对了又不想承认吗
在感情里,最怕的不是吵架,而是其中一个热吵,另外一个冷对。
一个虽然说出了所有的委屈,但本质上是为了彼此的情绪融合。
另一个却有话不说,憋在心里,用沉默来代替所有。本质上是为了彼此之间的情绪疏离。
而一旦发生了这种状况,也就进入了我们常常说到的「冷暴力模式」。
也即最伤人的一种相处模式。
1
冷暴力的原因有很多。目前人们普遍认为,这和小时候的成长经历有关。
在《关系的重建》这本书里,心理学家阿米尔莱文这样解释道:
「当我们在养育早期,被父母或重要他人在感情上漠视、忽冷忽热,甚至抛弃时,这样的体验会积累、内化成我们的一种防御系统。」
并将这种依恋类型,归纳为「逃避型依恋」。
在逃避型依恋的世界里,所有的感情都会失去的。为了避免失去的痛苦,他们会提前通过逃避,来「减轻」自己的痛苦。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模式。虽然很有可能是错误的。
2
成长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当前十分流行的解释模型。但我的建议是,不要过于沉迷这种解释。
成长经历是成年后逃避型依恋的充分条件。这也就意味着,还有其他原因可能导致同样的结果。
比如,逃避型依恋典型的特征就是拒绝沟通。这种特征也极有可能和多巴胺能人格有关。
这种人格与成长经历关系不大,更重要的是大脑中天生的多巴胺分泌水平。
比如大部分艺术家、政客、科学家、企业家,大脑中的多巴胺分泌水平都很高。这会让他们表现出「工作狂」的特质。他们善于抽象思考,拥有绝佳的创造力。但缺点就是过于关注未来,很难把精力放在过去和当下。
而情感联系总是属于过去和当下的。
也就是说,天生多巴胺能比较强的人,并不具备强烈共情的条件。他们强大的多巴胺能,可以轻易切断自己与他人的情感关联。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一些政客,有时候必须牺牲一小部分人,来拯救一大部分人。这种政策的下达,必须要切断情感关联,完全使用由多巴胺能所控制的理性系统来做出。
又或者一些艺术家,有时候会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对身边的人不闻不问。
不被接纳的成长经历同时也并非逃避型依恋的必要条件。因为必要条件指的是,如果没有这种成长经历,回避型人格就必然不会出现。
这一点不必过多论证,一些心理学的研究也证实了,即使小时候被接纳得很好的人,成年之后,遇见了十分糟糕的感情,也很有可能变成逃避型依恋。
这也就意味着,人的依恋类型是可以后天不断改变的。
因此,成长经历如何,只是一种合理解释罢了。
合理解释的意思是,面对我们无法理解的情境,可以让我们找到内心的平衡——人们恐惧活在无法理解的情境之中,因此需要一定的解释来让自己找到安全感。
将其当做让我们自己得到安全感的方式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将其用来解释他人,往往会造成矛盾。这一点需要尤其注意。
3
如前文所述,人的依恋类型可以后天不断改变。逃避型依恋,是可以通过一些建设性的方法,来让自己变成安全型依恋的。
其中,最重要的行为模式,就是学会「自我袒露」。
我们可以观察到,逃避型依恋的人,其实很少会谈论自己的过去。他们更愿意讨论未来的可能性。而每当谈论过去的时候,他们要么较少回忆细节,要么闭口不言。
这就切断了他们和过去的联系,同时也切断了他们和自己内心中的情感的联系。
如果一个人,愿意和自己的爱人,或者最好的朋友,练习自我袒露——也即讲述自己的成长过程,悲伤的或者快乐的经历。坦露得越多,也就越能够唤醒自己内心的情感。
接着,慢慢走出那些自己建立起来的情感之墙。
4
如果自己身边的人,是一个无法改变的逃避型依恋人格,又该怎么办呢?
有人说,最好的方法是离开对方。
这种建议是不负责任的。逃避型依恋并非某种病态,在前文中我们也提到过,也许这和其多巴胺能人格有关。强大的创造力,会付出一定的代价,这是正常的。更不用说,还有许多其他可能的原因,我们还没有完全找到。
任何人格都有利弊,没有绝对的完美。和任何人相处,最终我们也都会找到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因此,重要的不是不断更换伴侣,而是学会如何相处。
而与逃避型依恋人格的相处之道,就是给对方充足的空间。
当然,充足的空间,并不意味着完全的放纵。比如一旦发生冲突,离开家里好几天,这是绝对不可取的。
首先,我们可以表示对恋人的这种人格表示接纳。
接着,我们需要正确表达我们已经有的情绪,告诉对方:“那天我们两个吵架的时候,你坐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会让我感到很痛。”也即我们之前提到过的表达情绪模板——
“你因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让我有了怎样的感受。”
接下来,就是设定边界。
比如,告诉对方:你可以回避我们的争吵,甚至可以出门散散心,但需要告诉你在哪里等等。
逃避型依恋人格,在遇见冲突的时候,需要一个必要的喘息,来让自己恢复。
这在非逃避型依恋人格看来是很难接受的。
后者不希望问题悬而未决,而前者认为只有先让自己和问题离开一段距离,才能够得到必要的安全感。
但本着谁改变,谁进步的原则,我们也可以这样想:
让问题先悬置一会儿,可以让我们也恢复冷静,不至于将矛盾激化。
给对方空间的同时,又何尝不是给自己一些空间呢?
在足够的空间里,我们都可以平静的呼吸。也许在情绪消退之后,原本的问题,也就不再是问题了。
当然,无论如何,正确表达情绪都是必要的。你需要让对方明白,TA怎样的行为,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这种正确的表达,同样可以在时间里,收获正确的结果。
不爱吵架说明这种人比较包容且可以隐忍,很多小事琐事都可以退一步说话,很多时候静一静就没有什么吵架的可能了。怎么判断一个人爱不爱吵架:
看性格,通常较为内敛的人吵架都不在行也不喜欢动不动就吵架,而且懂得包容他人和理解他人,在遇见分歧的时候会退让一步来避免因此可能发生的争执。
看平时,有人说在相处的时候会装,但是平时不会总装,平时很少吵架也可以说明对方不太会吵架,尤其是一些分歧和争论的时候
看对你如何,对你好的人一般都会让着你不会跟你太过于计较。表现在每次怄气都是主动承认错误虽然对方并没有错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