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得罪君子,比可得罪小人,真是至理名言
也许,背后攻击,是因为生气,吃醋,但,在网吧上,总是显的不光明磊落何不有意见,当面提
所以,我觉得西方人,为一件事当面决斗是值的尊敬的
读书看到很多“小人”,古今皆有,大同小异,不免费些笔墨,把读书记下来的几条展开说道一番意思都是古人的,我不过用今天的话解了一下就怕身边的小人看见,会打上门来找麻烦为了我的人身安全,请朋友们务必保密,看后立即销毁切切!
小人称谓的由来
小人名称的由来已久早在西周时期,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就有此称谓春秋时将统治阶级称为“君子”,将被统治者的劳动生产者称为“小人”春秋末年以后,君子、小人逐渐成为有德者与无德者的专用称谓名词例如,《管子牧民》说:“信小人者失士”《荀子劝学》也说:“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就又有了新义:就是那些行为不正派或见闻浅薄的人也是另类的小人不过还有另外的使用:古代对自己的谦称,晚辈对长辈的自称都可用小人,显得自己谦虚、恭敬、有礼貌但要说的不是后一种
宁可终岁不读书
不可一日近小人
古人对小人十分警惕,竟然说出“宁可终岁不读书,不可一日近小人”的话头来说明古人对小人是多么的深恶痛绝
“终岁不读书”可能夸张一些,但是“不可一日近小人”的确是至理名言你躲还怕躲不过来,怎么敢接近他呢
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为什么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贤者明,近良者德,近愚者暗,近偷者贼,近小人久而久之也成为了一个小人
小人入室,轻者吵闹不休,鸡犬不宁,重者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有这么严重吗不信可看历史春秋战国时,一些国家信任小人连国家都灭亡了,史书都有记载你不主动接近小人,小人还想方设法接近你呢,给你套近乎,给你灌迷魂汤,一旦入了扣,那可是上贼船易,下贼船难,没来由辱没祖宗小人的能量由此可见一斑
宁得罪君子
不得罪小人
小人记仇,报复心极强,而且深深埋藏在心底,甚至深入骨髓,须臾不忘,等到机会已到,立刻跳出来,睚眦必报看到、听到、读到的小说、故事、报道中皆有此结论即使你对小人有恩,小人也认为你是应该的,合理的,自然的小人的胃口大着呢,你对他的好处根本看不在眼里,更不放在心上过后忘记那是必然的假如你有一点没有满足小人的要求,报复不知何时就会落到你的头上
君子坦荡荡,你可以拒绝他的要求,他微微一笑,知道你有难处,十分理解君子有缺点,你指出来,他感谢不尽与君子交朋友,可以坦露心扉,不用有戒心对小人万万不可虽然你不用像修长城那样把自己围起来,也不必用古代的盔甲把自己包装起来,但是一定要有一种保护自己的好办法,尽量不让小人接近你
假如实在没办法必须与小人共事,必须记住:“待小人要宽,防小人要严”少说多听,不轻易许诺,不轻易褒贬他人,对小人的缺点千万不要批评,没有事不要与小人交往,特别不要到小人家串门,也尽量不让小人来自己家走动对小人的要求,能办的一定要办,不能办的一定婉言谢绝,千万不要留下似是而非的话头对小人要礼而敬之,敬而远之,不去招惹他,更不要与小人开玩笑须知,小人会翻脸不认人,恼了锅子把开玩笑的话当成真的,让你吃不了兜着
休与小人为仇
小人自有对头
与小人结仇怨极不值得“小人故当远,然亦不可显为仇敌”知道谁是小人,就故意地疏远他,明显的回避他,言语中还带了不屑的语气,这有些过分对小人的作为看不惯,就想“仗义执言”,就想“抱打不平”,就想做个维护正义的英模这无疑与小人作了对头,把矛头直接揽到自己身上本来,小人对大家这个群体还有些忌惮,不敢公开与一个群体做对,这可好,小人终于找到了可以泄私愤的对手
自古有话:“恶人自有恶人磨”自然,小人也有小人去治他,但需要过程所以,不用你站出来与小人单挑世上的事就是奇怪,再厉害的东西也有东西去治他就如卤水点豆腐,长虫吸蛤蟆,一物降一物庄稼怕下霜,霜雪怕太阳小人当然也有怕的人,否则,世道岂不乱套小人当道,还有正人君子好果子吃
怎样辨认小人
说了半天,小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怎么辨认这不大好说小人头上也没有写着字,又不能当面去问“哎,伙计,你是小人吗”还不大嘴巴扇你不过,不要紧,古人指出的有几条,掌握好了也足够用:
●事事顺我意而言,一味的阿谀奉承,马屁拍的极响,迷魂汤紧灌,小人也,急远之
●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转眼又是一套当面说得天花乱坠,背后我行我素,非小人而何
●疑心特重,总怀疑别人有什么不可告人之秘密,总觉得别人有什么事瞒着自己,总觉得自己受委屈,总觉得大家伙欺负自己一人总之,怀疑一切,不相信任何人
●狗仗人势,对上一副笑靥嘴脸,对下一幅好似谁欠他几万块钱般的黑脸,拿着鸡毛当令箭,小人也!
●嘀嘀咕咕,擅长向领导打小报告,对张三说李四,对李四又说王五,反过来又做好人,小人之性也
●小人无耻见荣誉就抢,见困难就躲,有了问题,肯定是别人的;出了成绩不用问,先表白的必定是他,
●小人想升职,就不惜一切代价踩着别人的脑袋向上爬,甚至用别人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子
●小人说谎,瞎话编的比真的还象真的,让人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善玩数字游戏,好做表面文章连上级都迷糊了,下级又怎么样
●小人有才,但不用在正地方,用老百姓的话说,与俺想的不是一路君子琢磨事,小人专门琢磨人干事的肯定出错多,不干事的光念咒,说风凉话,此是小人所乐为
●小人心理扭曲,阴暗,妒忌心盛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别人好了就眼气,怀疑别人升职是送了礼,别人住新房是用受贿钱买的;别人比自己差了,就极尽嘲笑之能事
小人报复心极强前边已说,不再赘述
对小人一时可能不好辨认,还可能认做朋友但是,小人可以瞒哄你于一时,不可能瞒哄你于一年;即使一年还没有识破,他还能瞒哄你一辈子
小人的进一步发展就是坏人,历史上的小人举不胜举近的就有,才子康生就把小人变坏人的过程演义得淋漓尽致还好,小人毕竟是少数,但其破坏力不可低估一粒老鼠屎坏一锅肉汤而且,小人的猖狂能把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折腾的乌烟瘴气,正不压邪,还谈什么发展
怎样防范小人
古人云:小人亦是天地所生,绝於尽灭之理,但当正己,令其自服尤须虚心,令其自平一涉矜激,便触出许多不肖来须知,天下没有不好谀之人,所以谄术不穷
说明白了,就是自己要正正身、正己、正思想、正风气,正气凛然,就没有小人的立足之地上梁正,下梁必正,那檩条、椽子各都归位,钉是钉,铆是铆,各忙各的,没有闲功夫说三道四鸡蛋没有缝招不来下蛆的苍蝇君子一身正气,小人没有施展伎俩的市场,他要么转变成君子,要么卷铺盖走人
一饭千金的故事
解释:吃了别人一顿饭,就拿千金来报答。比喻受恩厚报。
故事:
汉高祖刘邦身边有一员大将军名叫韩信。他出身贫困,父母早逝,每天靠讨饭过日子。
韩信没有别人可以依靠,只好每天到河边去钓鱼,用鱼来充饥。有一天,韩信碰到一个老婆婆。老婆婆见他饿得骨瘦如柴,面无血色,便把自己的饭分一些给他吃。一连几天,这位老婆婆每天都给韩信饭吃,韩信十分感激,便对老婆婆说:“您这样照顾我,将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您。”老婆婆说:“我不要你报答。只希望你要努力自立啊!”韩信满脸羞愧。从此,他认真读兵书,练习武艺,决心做个有用的人。
乡里有一个恶少,在街上碰到了韩信,就大声对他说:“看你整天舞枪弄棒,像个有胆量的人。来来来,你敢拿剑刺我吗?要是不敢,你就从我这胯下爬过去!”韩信心想:“如果我拿剑刺他,岂不犯了杀人罪?日后还有什么前途呢?不如宁受眼前之辱也不逞一时之勇为好。”于是,他伏在地上,从那个恶少的胯下爬了过去。周围看热闹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韩信投奔到汉王刘邦门下,受到重用,拜为大将,并授以调兵遣将、行军布阵的大权。韩信经过认真训练兵马,率领汉军东征西讨,终于打败了最强大的对手项羽,协助刘邦建立了汉朝。
韩信被封为楚王,回到了故乡,派人去找给他饭吃的老婆婆。韩信见了老婆婆,向她再三道谢,并送给她一千两黄金。曾经侮辱过韩信的那个恶少却吓得直打哆嗦,韩信用手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你不必害怕,过去的事算了。”又对左右的将士说:“这位将士从前羞辱过我,其实是激励我上进啊!让他做个中尉吧!”韩信念念不忘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对曾欺负过自己的人,也没有报。 相反,加以原谅和提拔。他这种气度,是值得敬佩的。
毛遂自荐的故事
解释:
指自己推荐自己去担任某项工作或职务。
故事:
战国时,秦国军队包围了赵都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去说服楚王与赵国结盟出兵,解救赵国。平原君打算从手下三千多门客中挑选二十人做随从,但挑来挑去只有十九人符合要求,正在着急时,有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我推荐说:“让我去吧!”平原君笑笑:“有本事的人,随便到哪里,都好象锥子放在布袋中,一定会露出尖锋来。可你来了三年,没人说起你的大名,可见没有什么才能啊。”毛遂说:“我如果早被放在布袋里,早就会脱颖而出,何止露出一点尖锋呢!”平原君见他说的有理,便带毛遂等二十人来到了楚国。
平原君请楚王结盟出兵,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十九个门客十分着急,但却没了主意。
毛遂按剑上前说:“订盟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无非利害二字而已,这样明白为何现在还不决定!”楚王大怒,斥道:“我与你主人说话,你来干什么?还不与我退下!”
哪知毛遂不但没有退下,反而又上前几步说:“现在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手上,你的十万兵马都没有用了!”楚王自知理亏,又怕毛遂真的动武,一时无言对答。毛遂继续进逼说:“其实,楚国有五千里辽阔的土地,几十万雄师,这么强大的国家,为什么要害怕秦国呢?大王不同意楚赵联盟,难道要等秦国逐个击破,坐以待毙吗?”楚王听了连连点头,答应与赵国订盟,出兵解赵国之围。
闻鸡起舞的故事
解释:
凌晨听到鸡鸣就起来舞剑,形容有志者及时奋发的精神。
故事:
西晋时的祖逖,从小勤练武术,钻研兵法,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
刘琨也是个有报负的年轻人,两人很快便成为好朋友。这天晚上,半夜过后,祖逖忽然被一阵鸡鸣声吵醒,他连忙把刘琨唤醒说:“这鸡鸣声把人吵醒,虽然很讨厌,但我们可以趁此机会早些起床练习武艺。”
“好啊!”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两人来到院子里,专心地练起刀剑来。
从此,两人每到夜半,一听到鸡鸣,便起床练剑。
当时,祖逖看到国家被匈奴军队攻陷了很多城池,非常着急,立刻上书皇帝,请求率兵北伐,收复失地。
皇帝很高兴,封祖逖为“奋威将军”,带领军队北上。由于祖逖和刘琨作战英勇,不久便收复了很多北方的城池。
有志者事竟成的故事
解释:
有志气有毅力的人,最后一定能把事情作成功。
故事:
东汉时,有一个读书人,名叫耿弇。从小就认真学习兵书,演练武艺,立志将来为国家效力。由于耿弇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屡建战功,很快就升为大将军。
一天,耿弇向皇帝要求带兵北上,平定割据势力。皇帝听了很高兴,但觉得这很困难,不易成功。耿弇说:“大王,只要我们立定志向,坚持不懈,就一定可以成功的!”
皇帝答应了。耿弇率兵北上,运用声东击西的战术,连战连胜,很快就平定了一大部分割据势力。接着,耿弇又率领大军向军阀张步盘踞的地盘推进。双方在临淄摆开了阵势,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杀得天昏地暗。这时,一支箭突然直飞过来射中耿弇大腿,他拔出佩剑,砍断箭杆,继续作战,把张步打得大败而逃,他才想起腿上还有一枚箭头。
皇帝称赞耿弇说:“将军以前提出的计划,我还担心难以实现,但你终于做到了。这正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卧薪尝胆的故事
解释:
薪:柴草。形容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故事:
春秋末期,越王勾践每天睡在柴草上,临睡前,用舌头舔舔鹿胆的苦味,以此来提醒自己过往苦日子,要发奋图强,报仇复国。
原来吴王夫差发兵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被捉来吴国当了马夫,日夜侍候马匹。
对于一个君王来说,这实在是非常难堪的。但是勾践暗下决心,一定要恢复自己的国家,所以他没有露出丝毫的抗拒神态,老老实实养马。
勾践还装出对夫差忠心耿耿的样子。用心替他驾驭马车,态度谦卑。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就放他回国。
勾践回国后,决心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和百姓同甘共苦,他怕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就“卧薪尝胆”,还常自问:“你忘了在吴国的耻辱吗?”
勾践又给吴王送去美女西施。吴王夫差就更加只顾吃喝玩乐,无心国政,弄得国家日渐衰弱。经过二十年的充分准备,勾践看时机已经成熟,就在吴国没有防备的情况下,领兵把吴国打得大败。夫差感到很羞愧,举剑自刎而死。
半途而废的故事
解释:
比喻没有毅力或缺乏条件把事情做完。
故事:
东汉时,有个名叫乐羊子的人,没有远大志向。他有一个贤慧聪明的妻子,经常勉励他上进。
有一天,乐羊子拾到一块黄金,他欢喜地拿给妻子看。妻子非常生气地说:“这块金子是别人掉在路上的,我们应该靠劳动挣钱啊!”乐羊子连忙拿起黄金,跑回原处,等待失主前来认领。有一位朋友劝乐羊子应该去求学。乐羊子回家跟妻子商议,妻子很高兴,鼓励他前去。
乐羊子在外面读了一年书,总是想家,于是向老师请了假回家探望。当妻子得知乐羊子并没完成学业时,非常伤心,拿起剪刀,把自己辛辛苦苦织的布剪成两截。乐羊子大惊,问妻子这是为什么?妻子说:“你求学应该是靠日积月累、刻苦钻研才能学成,现在你中途回来,不是和这块布一样半途而废了吗?”
乐羊子听了,深深受到感动,明白了妻子的苦心。从此,他发愤求学,整整过了七年,直到学业完成,才回家探望妻子。
破釜沉舟的故事
解释:
釜是锅,舟是船。比喻下最大的决心,一拼到底。
故事:
项羽是楚国人,少年习武,能将百斤鼎高举过头。长大后跟随叔父参加推翻秦朝的起义。
有一次,秦军攻下了赵国,赵王逃到巨鹿,急忙派人向楚国求援。
楚王派项羽带领二十万楚军前去救赵。项羽先派英、蒲两位大将率两万人做先锋,然后,自己率主力渡河。渡过了河,项羽命令将士,每人带三天的干粮,把军队里的饭锅全砸了,把渡河的船只全凿沉了。他对将士说:“我们‘破釜沉舟’,有进无退,三天之内,一定要打退秦军!否则只有饿死在这里!”
项羽的决心和勇气,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一个人抵十个,十个人抵百个,越战越勇,终于把秦军打得大败而逃。
经过这次战役,项羽名声大振,成了各路反秦的统帅。
塞翁失马的故事
解释:
比喻虽然受到暂时的损失,却因此得到了好处。
故事:
从前,在边塞有父子俩靠放牧马匹为生。这天有匹骏马忽然逃跑了,儿子怎么追也没追回来。父亲安慰儿子说:“我们养马人,失掉马匹是常有的事。也许它还会回来呢!”过了一段日子,那匹失去的骏马竟带回来一大群马。儿子高兴极了,父亲倒没有太大的惊喜。他对儿子说:“这件事确实意外。不过,世事祸福无常,很难预料。你要小心乐极生悲啊!”
有一天,儿子在驯马时,一个不小心,竟从马上掉了下来,把一条腿摔断了。父亲又说:“驯马的人,难免会被摔着。如果你能吸取教训,日后会有益处。”
正在这时,其他年轻人全被抓去打仗,全都战死在沙场。儿子因腿骨折,免去了从军,因而保存了性命。对他来说,可算是因祸而得福了。
在汉语里“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用得比较普遍。
礼贤下士的故事
解释:
尊重有才德的人,屈己延聘有识之士。
故事:
李勉是唐朝人。他年轻时,爱好到处游历,广交朋友。有一次,他认识了张书生,结伴来到一个叫梁的地方,谁知张书生突然生起病来,而且十分严重。李勉替他请医生,买药煎药,喂水喂饭,照顾得非常周到。但是张书生的病不见好转。张书生对李勉说:“李兄,看来我是没救了。我死后,你用我的银子替我埋葬,剩下的钱财,就送给你用吧,以答谢你连日来对我悉心的照顾。”
张书生去世后,李勉遵照亡友的遗言办理了丧事,然后收拾好行装,来到了朋友的故乡,把死讯告诉了张书生的家人,并把剩余的钱财全部归还给他的家人。李勉当时虽然也是一个穷书生,但他不贪取别人的钱财,这种诚实的行为使张书生的家人非常感动。
后来李勉当上了节度使,不但处事廉洁公正,而且十分爱惜人才。有一次,在外出巡察中,他发现一个叫王晬的县尉很有才干,正想提拔他,忽然接到皇帝拘捕王晬的命令。原来王晬为人耿直,秉公办事,得罪了朝中权贵,遭人诬告陷害。
李勉不忍王晬无辜受害,赶回京城面见皇帝,力陈王晬的为人,夸奖他是个人才,请求加以重用。皇帝见李勉极力为国家推荐人才,心里十分赞赏,赦免了王晬,还升他为县令。王晬上任后,正直清廉,勤政为民,深受百姓爱戴。大家都说李勉是个善于提拔人才的好官。
李勉在任节度使的时候,听说李巡和张参很有学问,便请他们出来办事,每有宴会,都邀请他们一同畅饮。李勉后来当了宰相,虽然地位尊贵,但从不骄傲自大,亲自到士兵家里慰问他们的家属,上上下下都称赞李勉是个礼贤下士的好官。
管鲍之交的故事
解释:
形容朋友交谊深厚。
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代的人,两人互相照顾,亲如手足。
鲍叔牙与管仲合伙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钱,赚了钱却只要三分之一。鲍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满,叔牙却说:“管仲家里穷嘛!”
后来,管仲当了大官,带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败仗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逃走。人们讥笑管仲胆小如鼠,是个没有勇气的人。这时,叔牙却出来说:“管仲家里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他奉养,其实,他并不是个怕死的人。”
管仲和鲍叔牙都是齐国人。齐王有两个儿子,纠和小白。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师。后来两个公子为争夺王位互相残杀,公子纠被杀,小白即位,叔牙立刻向齐王小白推荐管仲,说:“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人,请大王聘请他做宰相。”
齐王说:“你是我的老师,我愿拜你为相。”鲍叔牙语气坚定地说:“多谢大王的信任。以前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难得他对公子纠的一片忠心。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王终于采纳了鲍叔牙的建议,任命管仲为相。管仲整顿内政、开发资源、发展农业,很快就使齐国强盛起来,当上了盟主。
舍生取义的故事
解释:
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故事:
春秋时,晋国有个勇士名叫豫让,投靠在智伯门下,很受重用。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杀害。豫让躲了起来,下决心要为智伯报仇。过了几个月,豫让装扮成仆役混进赵府,伺机刺杀赵襄子。结果在茅厕里被发现,赵襄子见豫让为主人报仇就放了他。豫让说:“你虽然放了我,但我还会刺杀你的!”
豫让回去后,剃去眉毛和胡子,又吞食热炭,把声音弄嘶哑,以便从形象到声音都不让人认出来。朋友们对他说:“你如投靠赵襄子,得到他的信任后,再行刺他,不是更方便吗?”豫让回答说:“作为一个勇士,怎么可以做这样不仁不义的事呢!”
这一天,豫让得知赵襄子外出办事,他就预先埋伏在桥下,赵襄子来到桥边,马匹突然惊叫起来。赵襄子命人到处搜查,在桥下把豫让抓了出来。赵襄子说:“你舍生取义,确实令人尊敬。但这次我不能饶恕你了!”豫让说:“多谢赵公厚义,但我临死前请求你能把外袍脱下来,让我刺三剑,偿我为主复仇的意愿。我死而无怨了。”赵襄子见他这样忠诚,大为感动,便脱下外袍。豫让刺了外袍之后,自刎而亡。 豫让甘愿舍弃生命,也要完成道义的行为,便成了“舍生取义”的成语。
一败涂地的故事
解释:
形容失败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故事:
秦朝末年,刘邦是沛县一名亭长(管理十里以内的小官)。他性格豪爽,乐于帮助别人。有一次,刘邦奉命押送一批民夫到骊山去做苦工。在路上,每天总有几个民夫逃走。有天晚上,他对大家说:“你们到骊山做苦工也是累死,你们都走吧!”当时就有十几个民夫情愿跟随刘邦。
刘邦带这十几个人正往别处逃走,忽然有条大蛇挡在路上,别人吓得不敢前进,刘邦手提宝剑,把大蛇赶走,大家很佩服他这种勇敢精神。
那时候秦朝政治腐败,各地百姓纷纷起来造反。沛县衙里的文书萧何和监狱官曹参知道刘邦是个好汉,便经常暗地与他来往,商量准备起兵反秦。
在萧何和曹参的帮助下,刘邦决定起义,他们首先攻下了沛县。大家推举刘邦为起义军的首领;刘邦说:“抗秦大业是艰巨的,如果一败涂地,就要赔上性命啊!我刘邦愿带领大家大干一场!”
刘邦从这天开始,便率领沛县的三千弟子展开反抗暴秦的斗争,最后终于推翻了秦朝,建立了汉朝。
大义灭亲的故事
解释:
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对犯罪的亲人不徇私情,使其受到应得的惩罚。
故事:
春秋时,卫庄公去世后,由大公子继承王位。这位新的卫王性情懦弱,而他的弟弟州吁却骄傲自大,野心勃勃,总想夺取兄长的王位。
有一天,卫王出访,州吁偷偷在途中刺死了兄长,却向大臣和百姓说:“卫王害急病死了,由我继承王位。”
州吁当上卫王后,便要攻打邻国,大臣和百姓都反对。州吁忙与他的亲信石厚商量。石厚说:“我的父亲石碏德高望重。如果大王请他出山,大臣和百姓们就不敢乱动了。”
石碏对儿子石厚助纣为虐、欺凌百姓的行为十分不满。见儿子奉州吁之命来请,就坚决推辞了。石厚无奈,再三请教安抚民心之策。石碏对石厚说:“诸侯国的王登位要得到周天子的允许。如果州吁得到周天子的公开承认,百姓就会服从。这样吧,周天子最信任陈王,你和州吁去拜望陈王,请他说说情吧。”
其实石碏早已写好一封信,差人暗地送给陈王,信里说:“卫国不幸,出了两个大逆不道的贼子。但我年纪大了,没有力量惩治他们。请为我主持正义,帮我除掉这两个恶人吧!”
州吁和石厚到了陈国。陈王就派人拿出石碏的信件大声宣读一遍。这时候州吁和石厚才知道上了石碏的当,只好低头认罪了。石碏为了国家利益,不徇私情,惩罚州吁和石厚,这种大义灭亲的故事,流传千古。
鸡鸣狗盗的故事
解释:
比喻有一手模仿鸡鸣狗叫的卑微的技能,有时却能解决大问题。
故事:
战国时代,齐国的宰相孟尝君慷慨好客,门下的食客多达三千多人。
孟尝君与食客谈话时,总让人在屏风后作记录,把食客的住处及有何困难等一一记下,随后便派人去看望其亲属并赠送礼物。
秦昭王对孟尝君最为敬慕,派特使迎接孟尝君入秦。孟尝君带着门客千余人来到秦都咸阳。
孟尝君献给秦昭王一件纯白狐狸皮袍子,秦昭王很高兴地把它藏在内库里。
秦昭王听了谗言,把孟尝君软禁起来,孟尝君请秦昭王的宠妃帮忙解救,妃子说:“这不难,但是我要一件白色狐皮袍。”
孟尝君为难了,仅有的一件已经送给秦王了,哪来第二件呢?有个门客说:“我有办法。”当天夜里,这个门客模仿狗叫声,从狗洞潜入秦王内库,看守以为是自己养的狗,未加怀疑。于是这个门客盗出了那件白色狐皮袍送给秦王的爱妃,孟尝君也得了自由,并急忙带领门客连夜逃离秦国。
他们逃呀逃呀,半夜来到边界的函谷关。这关口要到鸡叫的时候才许出入,忽然有个门客学起了公鸡叫。一声跟着一声,附近的公鸡全都叫了起来。守关的人开了城门,让孟尝君出了关。等到秦昭王派人追到函谷关时,孟尝君和他的门客已经走远了。
一鸣惊人的故事
解释:
比喻平时表现并不突出的人,一下子干出了惊人的成绩。
故事:
春秋时,楚庄王即位已经三年,白天打猎,晚上喝酒,对国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他知道大臣们对他不满意,就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是敢劝谏,就判他的死罪!”
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对庄王说:“我有个谜请大王猜猜。”庄王说:“你说吧。”伍举说:“楚国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
楚庄王说:“这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
从那天开始,楚庄王振作起来,认真治理国家,楚国也渐渐强大起来。最后,这个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负荆请罪的故事
解释:
背着荆条请罪,表示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
故事:
战国时,赵国有一个足智多谋的上大夫蔺相如,还有一个英勇善战的大将军廉颇。有一年,秦王邀请赵王到渑池相会。酒宴上,秦王请赵王弹瑟。赵王弹了一曲。
作陪的蔺相如心想,必须为赵王争回面子,于是捧起一个缸,走到秦王面前说:“大王擅长秦乐,请大王一击,以相娱乐。”在蔺相如的强逼下,秦王勉强在缸上击了一下。秦国的大臣气得大叫:“请赵国割让出十五座城作为向秦王的献礼!”蔺相如也高喊:“请秦国把首都咸阳作为向赵王的献礼!”秦国始终没能占到半点便宜。事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人说:“我出生入死,立了许多战功,而蔺相如只凭三寸不烂之舌,就官居我之上。倘若给我遇见,我一定要当面羞辱他。”蔺相如听说以后处处忍让,上朝的日子故意装病在家,以免与廉颇引起争执。
有一天,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的马车迎面驶来,他吩咐仆人把车子调转方向,避开廉颇。身边的人都说他太胆小了,蔺相如一笑,问大家:“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哪个厉害?”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啦。”蔺相如又道:“我敢在秦国当众呵斥秦王,又怎会偏偏怕廉将军呢?只是我想到,强秦不敢侵赵,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我们两人要是争斗起来,敌人就要来钻空子。我不能忘掉国家的安危啊!”
这些话传到廉颇的耳朵里,廉颇很惭愧,于是光着脊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
风吹草动的故事
解释:
风一吹,草就摇晃,比喻有一点点动静而引起警觉。
故事:
春秋时,楚平王是一个昏庸无道的君主。他听信一个叫费无忌的小人的谗言,要把太子建废掉。
但又担心太子建的老师伍奢不同意,于是把伍奢叫来,让他说太子建企图谋反。伍奢不承认,立刻被关进了监狱。
这时,费无忌又对楚平王说:“伍奢的两个儿子很厉害,大王一定要把他们父子三人一起除掉!”楚平王逼伍奢写信给他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骗来京城,一起除掉。
伍子胥看了父亲的信,对哥哥伍尚说:“平王想加害我们啊,还是快些逃走吧,日后为父亲报仇!”但是伍尚不肯逃走,结果和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杀害了。平王一定要斩草除根,下令官兵四处捉拿伍子胥。
伍子胥白天躲在丛林中,晚上出来赶路,来到了楚国的边境昭关。关上的官吏盘查得很紧。伍子胥因为出不了关而愁得睡不着觉,几天以后满头黑发竟全部变成了灰白。幸亏好心的东皋公同情伍子胥,找个模样像伍子胥的人冒充伍子胥过关。守关的逮住了假伍子胥,而那个真伍子胥却混出关去了。
伍子胥逃到一条江边正在着急时,江上过来个渔夫,把他渡过江去。
到了对岸,渔夫对伍子胥说:“将军,我回家给你弄些吃的来。”伍子胥坐在岸边等候,忽然一阵清风吹来,芦苇和野草簌簌地响了起来,伍子胥吓了一跳,以为是楚兵追来,慌忙躲进草丛里。仔细一看,原来是“风吹草动”。
渔夫让伍子胥饱餐一顿。伍子胥说:“我这把宝剑价值千金,送给你,答谢你的救命大恩。”渔夫说:“楚王悬赏捉拿你,我都没有贪图,难道会要你这宝剑吗?”
“请问你的贵姓大名,让我日后图报。”伍子胥刚说完,渔夫就正色地说:“我救你的性命,是仰慕你是位英雄,并不冀求你什么报答,你又何必问我姓名呢!快走吧!”
虚位以待的故事
解释:
空着位置等候
故事:
战国时,魏国的信陵君为人忠厚、仁爱,对门客都以谦逊的态度对待。当时,信陵君听说大梁城门的守门官七十岁老人侯嬴是个贤人,家境贫穷,便派人带着大量财宝,前去聘请他。但是,侯嬴并不接受。
信陵君知道自己怠慢了高人。于是便让人驾车,亲自前去迎接侯嬴。还把车上最好的位置留给侯嬴。侯嬴故意穿上破衣服,毫不客气地坐在空位上,一句谦让的话也没说。
马车行到中途,侯嬴又忽然提出要去探访一位屠夫朋友朱亥。他在朋友那里故意拖延时间,要看信陵君的反应,但信陵君一片和颜悦色。
这年,秦国围攻赵都邯郸,魏国派大将晋鄙率军十万前去救赵。为此秦王派使者威胁魏王。魏王忙命晋鄙大军留在路上,不再前进。
信陵君多次恳求魏王让晋鄙发兵,魏王终是不肯。侯嬴给信陵君出主意说:“只要派人偷取大王的兵符,便可假传命令,要晋鄙出兵了。”接着,侯嬴又给信陵君出主意,叫他去找大王的宠妃如姬,让她去偷大王的兵符。
信陵君拿到了兵符,便想马上出发。侯嬴提醒他说:“你把我的屠夫朋友朱亥带上,以防万一。”
信陵君带着朱亥来到大军驻扎地。晋鄙见了兵符怀疑说:“大王既叫我暂不前进,又怎会随便叫你替代我呢?”晋鄙的话音刚落,朱亥从袖里拿出四十斤重的大铁锥来,一下就把晋鄙打死了。
信陵君高举兵符,筛选了八万精兵,打败了秦军,解救了赵国。
遇人不淑
yù
rén
bù
shū
解释淑:善,美。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
出处《诗经·王风·中谷有蓷》:“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涉淑矣。”
结构紧缩式成语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含贬义
例句王朔《过把瘾就死》:“也算是遇人不淑吧。”
成语故事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有诗描写女人的艰难生活,谈到女人要真正认识一个人很不容易,如果错嫁一个负心人,生活就会不幸福,直到最后被丈夫遗弃,她只有痛苦地叹息自己遇人不淑。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述而》,孔子认为作为君子要有广阔的胸怀,做事光明磊落,坦坦荡荡,不记得失,能容忍别人。而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且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坦,安也。荡荡,指广远之称。戚戚,时时忧愁思虑之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自古以来就是人民所熟悉的名言警句,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志。
特别说明一下的是,这里的君子自然是指品德高尚之人,但这里的小人却不是我们现代常说的“卑鄙小人”中的那个小人,这个“小人”和君子相对,其实指的是没有那么高尚的品德修养的普通人。孔子此话的本意应该与先秦时期"君子"和"小人"的含义相吻合。那时,君子指国君、贵族等统治阶层的人;小人指底层老百姓。君子是"治人"者,有治理天下的责任,决定了君子应该胸有大格局,坦坦荡荡;小人是"治于人"者,除了心心念念柴米油盐,当然是戚戚然心无大事胸无大志。
君子为什么坦荡荡?因为君子无私,无我,大爱。有这个境界了,心中不会有挂碍,仁义普于天下,心中便不会因为一些私利之事困扰。
小人长戚戚,这是因为小人以我为中心,以我自己的利益为主导,以自己安危为重点。心中是非多,自然忧戚,没有一颗安宁。并且欲望膨胀,毫无休止。
这也是孔子在告诉人们,要如何使得自己生活质量提高?这不仅仅是在于外在事物,更在于内心。有一句话说得好:若无闲事上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
晏子论社鼠
晏子论社鼠一典故出自《晏子春秋》,在这篇典故里所表达的内容的是:国君身边的人奸佞小人就像一只社鼠一样,危害力很强,在朝廷上让皇帝不要听取忠臣之话,在朝廷外则向百姓们卖弄自己的权势。
一天,齐景公问晏子:治理国家最怕什么晏子回答说:“怕的就是那些社庙中的老鼠”。景公很是不解:“这是什么意思呢”晏子回答说:“说起社,就是把木头有秩序的一根根立在一起,然后给他们浇上泥土,老鼠便会来到这里栖居。如果用烟熏赶走这些老鼠就会害怕其中的木头被烧坏,如果用水去浇灌害怕的是会毁害泥土。所以这些老鼠不能够被杀灭,一直存活,结果导致了社庙的问题。国家一样也不列外,君主身边的奸佞之人就如同社鼠一般,迫害忠臣,劝诫君主屏蔽忠诚的劝告。在外面,则欺压百姓,玩弄自己的权势。像这样的社鼠,不铲除他们就会导致国家祸乱。若要杀除,却往往得到君主的庇护,成为亲信。这就是社会的社鼠啊!”
因此,要想铲除此患,就需要国君亲信忠诚人士,远离奸佞小人。否则就会危害到国家社稷。晏子劝诫景公要善用良臣,使景公深切的感受到,身边人的重要性,若运用不当,将可能给自己或国家带来严重的后果。同样的道理,我们也要立身而行,亲师友,远小人。这样才能少走些弯路,也能提携我们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晏子名言
作为春秋时代的著名历史人物–晏子,史上有很多关于他的评价。刘向还将他比作管仲,为人机智勇敢,作为一朝相大夫,能够时时事事替帝王考虑,远出他国,不仅仅保存了自己的尊严,还保住了国家的尊严。
关于他流传下来的名言有很多,就让我们一一来解读。
一、“衣莫若新,人莫若故。”这则名言是墨子告诫齐景公的话,而景公却不领情,嫌故人知道自己的实情,摸自己的老底,不肯听取晏子的劝诫。后来晏子辞去了官职,百姓不安,朝廷一片混乱,景公不得不将晏子请回宫中。这两句名言就是来自于此,至今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这两句话告诫人们不要一味的相争,这样只会导致祸端。而是要相互歉让,和睦相处,只有这样才能和睦安乐。
三、“善人不能戚,恶人不能疏者,危。”这两句话出自《晏子春秋》,告诫人们为人处事的一些方法,近贤远佞。表明在接触他人时要有一定的谨慎性。
四、“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出自晏子的经典语录,他告诉人们在任用他人时要知人善任,要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若一味的看人的短处和长处,那就会是事情的成败大打折扣。
五、“不掩贤以隐长,不刻下以谀上。”这句话主要赞扬了刚正无私的品格,针砭了那些媚上压下的人,至今都有借鉴意义。
晏子论不祥
齐景公出去打猎,上山看见老虎,到沼泽地里看见了蛇,回来便对晏子说明了自己的遭遇,还认为自己遇见了蛇是不祥的事情。于是晏子就安慰他:“在君主的国家有三种不详的事情,而这件事是不在其中的。”
说完之后又列举了国家三不祥的事:一不祥、是身边有贤能的人却不知道;二不祥、有贤能的人却不任用;三不祥、就是今天这种情况,今天看见山上的老虎,山是老虎的家;到沼泽遇见了蛇,而沼泽却是蛇的家。去他们的家看见他们,怎么能说不祥呢”
我们都知道,晏子当时处于一个社会巨变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百家争鸣,人才辈出的时代。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得人才者兴,失人者亡”就被凸显的尤为重要。因此,宴婴把人才问题凸显到国家问题上来是不难理解的。当时的社会正面临变革,晏子利用齐景公外出打猎,推出了“国有三不祥的”论断,对齐景公进一步提高人才问题有了重要性的认识。他劝景公要更好的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也唯独这样景公才能在乱世中处于不败之地。
不论是历史还是现在,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就是以竞争为主,因此,一个人,一个公司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要有一大批杰出的人才来辅佐。所以不论是齐景公还是现在的各位领导,要对身边的人才充分信用,就如同齐景公身边的人才晏子一样。
人格卑鄙的人。《书·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 陈昉 《颍川语小》卷下:“君子小人之目,始於 大禹 誓师之辞,曰‘君子在野,小人在位’,盖谓废仁哲任奸佞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亲贤臣,远小人,此 先汉 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 后汉 所以倾颓也。”《朱子语类》卷七十:“君子小人只是个正不正。” 许地山 《女国士》:“你配说吗?偷东西的是君子,还是小人?”
心口皆是是君子,心口皆非即小人;小人大家还晓得要防他,惟有言称尧舜,心同桀纣,口誓山海而心怀陷阱的人,最是难以测度了。这种口是心非的伪君子,事君必定不忠,事亲一定不孝;交朋友必定不讲信用,对待部属下人,也一定不讲道义,这种人乃是小人中的小人啊!若是使人误信了他的话,而堕入了他的阴谋之中,那么这种的罪行,在阴间的果报就比阳间罪恶还要大好几倍啊!佛经说:“妄言恶口之人,死后堕入拔舌烊铜犁耕的地狱之中,要受过久远劫很长时间的痛苦之后,才能再投生为畜牲,经常以荆棘作为食物;若是再投生为人,则不会具有舌根,口气总是臭秽不堪;就算他说了善言,别人也不会相信;因此造了口是心非的罪业,就会获得如此的果报!”能敢不戒吗?
跳梁小丑
战国时魏国相国惠施,在和庄子的一次谈话中,举自家一株大樗(chū)树为例,说树的主干臃肿,小枝多卷曲,不成材,木匠师傅对它连看都不看一眼,以此讥讽庄子所说的“大而无用,众所同去”。
对此,庄子这样回答道:“子独不见狸狌(shēng)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gǔ)。今夫斄(lí)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你难道没看见过野猫吗它们隐伏起来,伺机猎取出来活动的小动物,东窜西跳,不避高低,往往触到机关,死于网罗之中。还有牦牛,庞大的躯体像天边的云。它能使自己很大,却不能抓老鼠。现在你有大树,担心它无用,为什么不把它种植在虚无的乡土上,宽阔无际的旷野里,它可以生长得更加枝叶繁茂,来往行人可以逍遥自在地在它下面乘凉歇荫。所以,它并不因为所谓无所可用而感到有什么困苦。
庄子在这里要说的是,“无为虚谈,可以逍遥适性,荫庇苍生”,以此驳斥惠施的“大而无用”的讥讽。
后人从这段故事引申出成语“跳梁小丑”。
——《庄子·逍遥游》
求解驿站比喻猖狂捣乱而成不了大气候的坏人。跳梁,同“跳踉”,指乱蹦乱跳的样子;小丑,意指卑鄙的小人。
活学活用当今世界,总有那么几个~跟在超级大国后面,干涉他国内政,可恶至极。
妙语点拨那些品格低下或并无什么真才实学的人,为了达到一己之私或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极尽捣乱、破坏之能事,但终究没有什么了不得,只不过是真正地暴露了他自己的丑恶嘴脸罢了。历史如同大浪淘沙,永垂史册、被后人称颂的是那些仁人志士,而一帮跳梁小丑们将为千代万世的人所唾弃。
近义害群之马
反义志士仁人
成语出处
《庄子·逍遥游》:“子独不见狸牲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国语·周语上》:“王犹不堪,况尔小丑乎”
语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跳梁,同“跳踉”,指乱蹦乱跳;小丑,意指小小的恶人。“跳梁小丑”由庄周与惠施谈的野猫捕鼠触网而死的故事演变而来,出自《庄子·逍遥游》。
跳梁小丑造句
1、在我认为,荆轲不过是一个逆历史潮流的跳梁小丑,一个有奶便是娘的流氓恶根,一个被雇用的亡命之徒,荆轲刺秦王,不足为训。
2、他不是什么英雄,他只是个跳梁小丑。
3、国际上总有那么几个跳梁小丑跟在超级大国的后面鼓噪,干涉别国的内政。
4、他在那个事件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跳梁小丑。
5、他是个跳梁小丑,让别人当枪使还自以为得意。
6、这跳梁小丑又一次粉墨登场了
7、他在这个事件中扮演了一个跳梁小丑的角色
8、我觉得你不过是个跳梁小丑罢了,妄图去破坏皇陵,用诅咒术杀我
9、在选举中他扮演了一个跳梁小丑的角色
10、只会作口舌之争,不过跳梁小丑。水千澈
11、在绝对强大的实力面前,所有阴谋诡计都只是跳梁小丑般不值一提的小伎俩而已。黑心苹果
12、跟在大者后面摇旗呐喊的有名无名之辈是不是一群跳梁小丑跟在大独栽后面摇旗呐喊,疯狗一样乱叫的流氓,都是一撮傻庇脑残畜牲。
13、让一些谄上欺下的跳梁小丑失去市场,中华民族是大有希望的。
14、在她眼里那些漫天叫价的,不过是一群跳梁小丑般。
15、潘人养、喜播弄是非的“跳梁小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