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孤寡老人怎么办?

家有孤寡老人怎么办?,第1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们渐渐变得孤独,他们的子女可能在外地工作或者生活,让老人感到孤独和寂寞。对于老人的孤独问题,我们应该给予关注和关怀。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建议,帮助老人减轻孤独感。

一、与老人保持联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的通信技术也随之出现,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我们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老人保持联系,每周至少打一次电话或者发一次信息,与老人分享生活、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询问他们的近况,让他们感到家人的关心与陪伴。

二、开展一些兴趣爱好

老年人有大量的业余时间,适当地开展一些适合他们的兴趣爱好,可以让他们感到生活的乐趣。比如参加一些旅游团、学习新的技能、参加养生会、读书会等等,这些活动都能够带给老人们新的感受和体验。

三、鼓励老人参加社区活动

社区活动是老年人交流和社交的一个重要场所。社区里经常会有一些文艺活动、健身活动、志愿服务等等。通过参与社区活动,老年人能够结交新朋友,扩大社交圈子,缓解孤独感,同时还能提高身体素质和智力水平。

四、安排家庭聚会

家庭聚会是老年人与家人交流和沟通的一个重要方式。在家庭聚会上,我们可以让老人参与家庭讨论、玩游戏等等,让老人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被需要,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感和感情纽带。

五、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如果老人感到无法自我调节,可以给老人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心理医生可以与老人沟通,帮助他们分析情况,释放负面情绪,减轻精神压力,重新恢复自信和快乐。

总之,我们应该尽量让老年人感到温暖和关爱,让他们感到自己还有存在的价值。我们的关爱和陪伴不仅可以让老年人感到快乐

王大妈拿着100万的存折,对着女儿说:“这100万,你哥分40万,你20万,剩下40万我管。”儿子低着头不吭声,女儿看着王大妈,想说又不敢说,生怕老妈把钱收回去。

王大妈看儿女这样,她知道自己必须做这个决定,说:“那就这样说好了,下午你们把我东西收拾好送过去,我晚上就住过去。”儿子像是被刺了一下,猛地抬头说:“妈,你不再考虑下吗?”王大妈二话不说起身就走。

王大妈和王大爷已经退休多年,帮儿子把孙子带大,如今孩子上中学,外孙女也帮忙带大,上小学。老两口这才退下来享受晚年,可没想到,王大爷因为一场大病后病故,王大妈成了真正的独居老人,这时她体会到一个真理,也让她做出很多人难以理解的决定。

去儿子家住,孙子因为正处于叛逆期,和父母多次争执,她又因宠孙子,和儿媳起冲突,儿子夹在中间难做人。

王大爷去世后,她有几个要好的老姐妹就说:“你也去养老院住,现在那里设施也好的很,你去了咱们也是个伴,和孩子住一起矛盾多,真的不行。”王大妈听了这话很生气,她说:“我有儿有女,又不是孤寡老人,我住养老院算咋回事,就是孩子们也不会同意。”

就这样,王大妈住进了儿子家,孙子是王大妈一手带大的,正上初三。他见奶奶来了,特别高兴,王大妈心里也很欣慰,觉得幸亏没听老姐妹的话,不然哪能享受到这天伦之乐。

刚住进来一个月,王大妈就和儿媳起冲突了。

一个周末下午,孙子从外面回来,他看见王大妈就抱着她胳膊说:“奶奶,有件事你得帮帮我。”王大妈就这一个大孙子,从小就是有求必应,她拍着孙子的手说:“说吧,又要让奶奶干啥?”孙子这才告诉王大妈,自己学同学时髦,打了耳钉,又怕爸妈看到生气,所以就想到让奶奶出面告诉父母,父母总要给奶奶面子的。

王大妈这才发现大孙子的耳朵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两个耳洞。王大妈也不是守旧的人,她觉得大孙子这耳钉带上还挺好看,就是现在是个学生,戴个耳钉不符合学生的规定,她告诉孙子,上学的时候可得取下来,放假了想戴了戴一戴。

按说王大妈这个决定还是可以让人接受的,孩子都愉快的接受了,没想到晚上儿子媳妇回来后,就因为这个耳钉引发了家庭大战。

儿子儿媳外出回来,看到孩子居然带了耳钉,当时儿媳就发飙了:“你说你这孩子,整天不好好学习,这歪门邪道的学的倒是快。”孩子一听这话不高兴了,他反驳:“我们学校好几个同学都打了,咋人家父母没说孩子?我难道打了个耳钉就是走歪门邪道了?我这又不犯法。”

儿媳一听这话,顿时火冒三丈:“你还有理了?学生不能穿奇装异服你不知道吗?你打个耳钉就像个混社会的小混混,这是去学习吗?”说着双手就朝孩子的耳朵上伸过去,她想要把耳钉取下来。

这下子彻底激怒了孩子,他咆哮着:“我打个耳钉咋了,我奶奶都没说啥,你有啥说的?这个破家一天到晚吵吵吵,我也不想呆了。”

孩子说完摔门而去,这下子王大妈坐不住了,她一边让儿子赶紧去追,自己也要在后面追。儿子不让她去,说天都黑了,要是王大妈有个啥意外,这不是添乱吗?

好在儿子很快就把大孙子追回来了,孩子一言不发就去了卧室。儿媳气的脸都红了,她朝王大妈吵吵:“孩子打耳洞,你还说好?这有什么好,难道这符合一名中学生的标准吗?孩子你不会教育就不要教育,我教育孩子你别瞎掺和。”

儿子见气氛越来越紧张,赶紧把儿媳推到了卧室,只留下王大妈一人在沙发上生闷气。她要强了一辈子,自问对儿子儿媳问心无愧,更是心疼这个唯一的大孙子,没想到因为这样一件事,儿媳不问青红皂白就朝她一顿发火。

王大妈坐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她看儿媳送孩子上学,就儿子一人在家时,说了想了一夜的话:

“孩子打耳洞我给他说了上学不能戴,放假戴,孩子都答应了,还挺开心。没想到你们一回来就这样了,最后还怪到我头上,也不是我让他打的呀!我的个性你知道,你家我是不能住下去了,说不定哪天闹的更凶,你是儿子在中间是个夹心饼,难做人呐。”

儿子听王大妈这样说,心里很不是滋味,没想到王大妈接着说:“我昨晚气不过,给你妹打电话了,刚好他们两口子都在家,说今天过来接我。”儿子知道王大妈的脾气,做好的决定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改的,他只好帮王大妈收拾东西。

王大妈住到女儿家,没想到这是女儿女婿的一个圈套,七十岁的人去了变保姆。

王大妈就这样住进了女儿家,她都没和那群老姐妹说这件事,她觉得很丢人,一开始自己信誓旦旦的说住儿子家没事,没想到这么快就打脸了,只能住女儿家。

她到女儿家,女儿就像是看到了大救星一样,两眼放光地说:“妈,你可来了,你来了就好了。”

王大妈还以为女儿对自己的这番遭遇有所心疼,没想到女儿接下来的话,让她觉得自己是从一个坑跳进了另一个坑:“妈,你不知道,前两天我公公在家晕过去了,幸亏送医院送的及时,做了全面检查后,医生说他这是因为心脏的血管堵造成的,需要做支架,婆婆也着急上火地住院了,你女婿这两天只好常驻医院,昨晚回来拿东西刚好听到你说要来,我们俩都挺高兴的。”

王大妈心中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她问:“你公婆都这样了,我来住你家你俩高兴啥?”

女儿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你知道的,你女婿是个独生子,这下子他父母住院了只能他一个人去伺候,这还伺候不过来,有时候还需要我去帮忙,这两天我这孩子没着没落的,都不知道咋弄。”

王大妈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自己是个救急的,她一边心疼女儿受累,一边气女儿算计她,可是这是自己的孩子,有啥办法呢?

王大妈就这样以将近70的高龄化身女儿家的保姆。

给他们一家人做饭,还得照顾病号,做病号饭,还得操心孩子上下学,这些弄完,王大妈还要给女儿家搞卫生,几天下来,王大妈硬是瘦了一圈。

就这样,亲家出院后,女婿也没有谢谢王大妈,觉得她这是应该的。这时王大妈才明白过来,女婿这是知道自己没地方去了,觉得自己住他家就该做这些,可他没想过王大妈也是要70的老人。

一时间,王大妈觉得生活没有了奔头,自己虽然生了两个孩子,可到头来,自己却没有人心疼。

老姐妹的一番话,让王大妈决定卖房,自己给自己养老。

王大妈住儿子家和儿媳起冲突,住女儿是免费保姆,这才是个开始,今后该怎么做呢?王大妈一时间不知道改怎么做了,她自认为是一个替儿女考虑的人,也不是一个自私的人,为啥老了老了就和儿女弄不到一起去了呢?

王大妈实在是憋屈的慌,就和一个关系特别要好的老姐妹说了这件事。

老姐妹一听就说:“我当初劝你去养老院,你还说去了是给孩子们抹黑,自己有儿有女不能住那里。你看我,我也有儿呀,我就住了。

我用我的退休金养活自己,也不给孩子们找麻烦,更何况这里都是年纪相仿的人,咱们的共同话题多,反而开心。孩子离的远,远香近臭,关系反而好了。”

王大妈听了老姐妹的一番话,想了很久,于是她做出一个决定,把房子卖了。卖了100万,王大妈也不把这些钱都据为己有,收到钱后,她开了最后一次家庭会议。

儿子女儿来了之后,王大妈说:“我不顾你们反对还是把房子卖了,卖了100万。我今天把钱分一分,老大家加上我大孙子,分40万,老二分20万,剩下40万我养老。我知道你们要说我有退休金,那些钱够我在养老院花,这笔钱是万一我生病了,住院花,不让你们掏钱。你们都是一家人,我能不麻烦你们就不麻烦你们。你们平时如果有空来看看我就行了,没空就算了。”

听到王大妈真的要去住养老院了,儿子心里很难过,他挽留王大妈,可王大妈心意已决还是去了。

结语:

回到题主的问题:有人说“人老了,千万别和子女住一起,那样谁都不开心,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非常认同这句话。人老了,如果可以独立生活,尽量还是独立生活,有事子女在出面。这样双方都是独立的生活,谁也不干涉谁,相对自由,不管是空间上还是精神上,都要轻松一些,就像王大妈,虽然一生都为儿女着想,可是牙和舌头也有打架的时候,总是会有矛盾的,这样反而影响彼此之间的感情。

人老了,想要过得舒心一定要懂得这几点:

1、有条件的话,还是自己住。

这样自己也过得顺心,还不影响彼此之间的感情。

2、尽可能自己手中有钱。

就像王大妈,在儿女家过得不舒心,可她有钱,所以就可以很好的解决今后的生活,孩子还没啥意见。

3、不管住不住一起,尽量少参与孩子的生活,少管孩子的事,儿孙自有儿孙福,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意见和准则,让他们去折腾去吧。自己照顾好自己,就是对自己负责,就是为孩子着想,为他们减轻负担。

人老了,您觉得要不要和子女住一起?

要想关心孤寡老人,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在外面工作的孩子要经常给家里打电话,要关心自己的父母,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给父母寄东西,让父母知道虽然你不在身边,但是你一直挂念着他们。

第二、如果不再老人身边,手机或许是最适用的工具了。都说,如今科技发达,都说手机既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增加了心距。其实对于手机就看大家怎么用,怎么选。少刷一会儿微博,多跟老人开个视频。少关注那些不着边的新闻花边,多关注一下老人的身体。好尔美智能手机,为中老年人量身打造,老人生病不舒服,还能自主语音唤醒问诊功能,方便贴心。作为礼物送给老人再好不过。

第三、养老制度要逐渐完善。

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养老服务。

国家要加快构建现代化养老服务体系,解决老年人的后顾之忧。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社工服务为载体,城乡一体化、投资多元化、管理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基础服务;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院,政府提供财政支持,使得空巢老人老有所居;通过社区的服务、社工的悉心照料,志愿者的关爱行动,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第四、要培养老人“积极养老”观念。

老人有一个“再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这个词原来主要针对青少年,青少年如何适应社会,了解社会,与社会如何和睦相处。老人同样需要一个这样的过程,因为他原来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到最后逐渐回归家庭,在这个过程中,他怎么认知自己,定位自己和其他人、和社会、子女的各种关系。通过这种方式,把这种关系处理好。有很多研究表明,“再社会化”比较好的人,往往他的幸福感比较强。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在区域范围内的流动是越来越明显,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剧,在一些经济稍差和较为偏远的地区就会出现一些社会问题,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就是最显著的代表,现如今在一些农村地区,你会惊讶的发现,在村子里面走一圈,虽然家家户户都有着从外观上看起来很不错的房子,但大多数都是空的或是只有一些老人带着孩子在居住,这就是所谓的“空巣”现象,毫无疑问房子安身之所是越来越好了,但是房子越来越大日常居住的人却是越来越少,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成为了孤零零的房子拥有者。

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出现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之所以这样说,是和当今的社会形式不可分离的。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在追求着更好的生活待遇和薪资报酬,明显农村或是本来的生活环境不能满足现实的欲望追求,那本来视之如命的一亩三分地早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追求了,想要改变现实的生活情况,离开自己熟悉的成长环境是不可避免的选择了,可是老人和孩子由于传统和年龄的问题并不能都随之离开,所以只好作为留存者依然坚守在故土。

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存在,本就是一种矛盾,是现实追求和理想生活的矛盾,是故土亲情和他乡离愁的矛盾。没有人原因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放弃亲情的陪伴,但是生存的空间的狭小拥挤成为了一种推力,把自己向未知的他乡进行推赶的力量,正是有了这些不可调和的矛盾才出现了人口区域间的的流动,这是社会演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社会前进过程中重要的促进力量。

对于孤寡老人,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式来帮助他们:

1 拜访他们并陪伴他们:孤独是老年人独有的问题,所以我们可以定期拜访老年人并陪伴他们,与他们谈话聊天,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关注和在乎的。

2 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问题:老年人可能会遇到很多生活上的问题,例如购买生活用品,开药方等,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让他们感到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3 提供必要的照顾和帮助:如果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我们可以考虑提供必要的照顾和帮助,例如打扫卫生,做饭,购物等。

4 寻求社区或政府的支持:社区或政府通常会有专门的服务来照顾孤寡老人,我们可以帮助老年人获得这些服务的支持。

总之,对于孤寡老人,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注他们的生活情况,给予帮助和关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7289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0
下一篇2023-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