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孙”与“亲孙子”有什么区别?老人的答案太现实了,扎心
一、孙子跟外孙在老人面前的差别
有一天吃完晚饭以后我们去公园散步,看见有很多老人带着小孩在这里玩耍,无意间听见一个老人对另外一个老人说,自己带一个孙子和一个外孙女,非常的累,但是没有办法,儿子跟女儿的小家庭都不容易。
没有想到的是另外一个老人听了以后直接表示,可以不帮忙带外孙女的,因为又不是你的义务,你女儿不是有公公婆婆吗?这样的回答让我们听了都觉得意外:“都是自己的子孙后代难道还有尊卑之分吗?”
第1个老人就说是女儿跟婆婆的关系处不好,很多时候都会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而吵架,所以自己就不得不抽空来帮忙带孩子了。等到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自己就再也不会过去帮忙。
另外一个老人就表示,还是自己聪明,在女儿怀孕的时候就明确说过自己不会帮忙带孩子,因为儿子的两个孩子都是他帮忙带的,他已经觉得很累了。
虽然两个老人家的话都是有道理的,毕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人的做法都不可能一样。但是,在他们的话语之中,我们明显都听出了差别,那就是他们认为自己帮忙带孙子、孙女是义务。照顾外孙子、外孙女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帮女儿搭把手。
二、为什么外孙跟孙子会在老人家面前得到格外不同的待遇呢?
看到这些老人对外孙跟孙子,完全不一样。很多人心里会觉得非常的意外,因为在我们看来都是自己孩子的孩子,能有什么区别呢?其实,这是我们跟老人的代沟。
第1个原因,在老人的观念当中跟自己姓的孙子才是自己的后代
虽然新时代到来了,但是现在很多人生育了小生命,取名字依旧跟随父亲。对于很多老人而言,他们会认为跟自己同家姓的孙子才是自家人。甚至还有很多老人会觉得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种想法决定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也截然不同。
第2个原因,会让他们的同龄人不理解
现在很多老人听到了自己的朋友帮女儿带孩子,都会觉得对方委屈,甚至会觉得对方是在插手女儿的小家庭,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总之同龄人的流言蜚语让这些老人左右不适,因为他们不得已才会帮女儿带孩子,但是爱面子的老人又害怕同龄人的议论。
第3个原因,帮儿子带孩子是义务,帮女儿带孩子,是帮忙
在很多老人的观念之中,只要是生了儿子,他们就必须帮自己的儿子成家立业并且养育孩子。这种观念在他们脑海之中根深蒂固,现在愿意帮忙照顾外孙也是看在女儿的面子上。所以,老人对待外孙外孙子的态度不同,是很正常的现象。
80岁的老妈太强势。终生儿女其实这个事情。也是很多见的。可以说你的老妈都80岁了,说明你至少也要在进入中年的状态,也是五六十岁的人,因此我觉得。我们要充分理解老妈对你的老妈的这种做法首先是他的性格的问题,还有就是。老人和孩子是一样的。你的老妈能在你们面前在儿女面前。去中商,你们这说明你们是合格的儿女是孝顺的儿女。因此,你的老妈才会。说自己的儿女。一些不好的话,这是因为老妈跟孩子一样永远是不知足的。是对她越好,她一定是。会越说你的。这是老人的一种习惯,也是好的孝顺儿女。允许老人这样说话,所以老人才会这样做的,因此。我觉得要理解老人,因为老人80岁了,头脑并不是很清晰,因此。要包容老人。要接受老人的一切,只要老人开心,我觉得不要跟老人计较任何事情,让老人快快乐乐的就已经。尽到儿女的孝顺责任。可以看的出来,你们做儿女的已经是非常的成功,非常出色了。
其实吧,在我们看来的你父母的吵架,实际上是一种他们之间的正常交流,所以你也不需要太在意。尤其是一辈子都这样,他们根本就不会因为吵架而离婚了,也不会因为吵架而伤感情了,应该是免疫了,如果有一天突然不吵架了,反而是你应该担心的事情了。你妈虽然看似受伤,但她根本没在意,你不要太认真了,如果你认真了,你妈可能真的就会受伤了。
文|芳小菊
87岁的老人王大妈,在养老院已经住了7年,她说自己已经快忘了家是什么模样了。
7年前的一个早上,王大妈起床后感觉有些头晕,因为急着上厕所,她没来得及吃降压药。
刚一出门,就一头倒在地上,从此再也没有站起来。
王大妈中风了,轮椅成了陪伴她余生的伙伴。
王大妈的老伴十几年前就去世了,她有4个孩子,俩儿俩女,大儿子和两个女儿都住在城里,她和小儿子一家生活在乡下。
虽然和小儿子一家住在一个院里,但她平时自己单过。她脾气不好,和别人合不来,儿女们都有点怵她。
王大妈中风后,儿女们聚在一起商量她今后的生活问题。
大儿子虽然比两个姐姐小,但是整个家里的主事人,他建议老娘还住小儿子这里,他们姊妹三人出钱,由小儿媳伺候。
小儿媳一听当场拒绝:
“娘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们不是不知道,我伺候不了”。
“他二舅妈,你就费点心伺候咱娘吧,我们多出点钱也行”。大女儿以为兄弟媳妇不愿伺候婆婆,是因为钱的事。
她话刚说完,还没等小儿媳妇开口,小儿子发话了:
“别认为有钱就能叫鬼推磨,有钱你把娘接回家去伺候,试试是啥滋味”。
王大妈的小儿子人老实,这几年脑子出了点毛病,对自己的精神病况,他说是和老娘住在一起久了,被老娘的唠叨和霸道逼出来的。
因此,他平时说话直来直去,姊妹们都不敢惹他,大姐被他一口呛得再没敢发话。
大儿子看自己的想法实行不下去,就把眼光投向了二姐。
二姐是高级教师,平时话不多,但说出的话都在理,她说:
“咱都先别吵吵,听听娘的意见,看她想怎么样”。
王大妈早就急不住要发话了,听二女儿这么一说,她连忙表态:
“你们别把我这个老负担,推给一家子,我去你们各家轮流住,这样都方便”。
既然老娘这么说了,儿女们都不好说别的,姊妹们商定好,老娘一家一个月,轮流着住。
于是,王大妈开始了她轮流在儿女家住的日子。
王大妈先去了大女儿家。
大女儿的孩子都已经成家了,她和丈夫住在一个两居室的楼房里。
大女儿是家庭主妇,大女婿已经退休,他们的孩子都很出息,把他俩照顾的挺好,两口子的日子过得挺舒心。
王大妈的到来,让他们舒心的日子变得闹心起来。大女婿的脸整天乌云遮日,不见一点阳光。
大女儿的婆家和娘家是一个村的,俩家亲家因为儿女的事,有过不小的过节。
王大妈曾用砖头拍碎过亲家公的头,女儿和女婿闹矛盾时,她因为护犊子,曾追着女婿满大街跑,追上后还当众甩了女婿两个巴掌。
这件事,曾一度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笑话,也成为大女婿解不开的心结。
这么多年了,王大妈和女儿都已经忘的一干二净了,可大女婿始终没忘,他耷拉着脸,从丈母娘进门起就没有叫过她。
晚上,他还因此和妻子吵了起来:
女婿:“你妈要在这住多久,不会不走了吧”?
女儿:“都商量好了,一家一个月,轮流着住,怎么,不愿意吗”?
女婿:“一个月太久了吧,你妈那脾气,谁受得了”?
女儿:“我妈怎么了,又不用你伺候,她又不会打你骂你”。
女婿:“怎么不会?你忘了她早些年是怎样满大街追着打我的时候了,你忘了,我可没忘”。
女婿翻起旧账,大女儿有点理亏,但她和自己的妈一样,向来不是吃素的,她恼怒的反唇相讥:
“忘不了能怎样,难道你能把她撵到大街上”?
夫妻俩唇枪舌战,你一句我一句地吵了起来。
王大妈窝着火躺在床上,听着女儿女婿的吵架声,想起了当年的事情。
大女儿的婆婆是个刻薄的女人,对儿媳不好。王大妈那时年轻气盛,眼里揉不得沙子,更看不得女儿受委屈,再加上她又是个得理不饶人的人,所以,没有在女儿的婆媳关系中采取理智的做法。
女儿和婆婆一产生矛盾,她就护犊子,仗着一个村离得近,经常打打杀杀的打上女儿婆家的门,时间久了,不但没帮女儿化解婆媳矛盾,还使矛盾越积越深。
女婿是个心眼小爱面子的人,因此便记恨上了她。
后来,女儿一家搬进城里,远离婆婆后,两家人才安定下来。
想起以前的事,王大妈感觉很懊恼,甚至有些后悔:当初如果自己能理智一些,收敛一些,不至于弄到现在这种地步。
女婿的那张臭脸,她虽然没放在心上,但看了终究不是滋味。
好在,女儿性格刚硬,能压住丈夫,女婿就是心里再不满,也不敢有过分表现,只是摆摆臭脸,否则,王大妈这张老脸真不知道往哪放。
王大妈在大女儿家不咸不淡的住着,心里甚感尴尬憋屈,但又不好说出来。
所以,她度日如年,心里一直盘算着,下一步该怎样打算。
好不容易熬到了一个月,轮到了去二女儿家的日子。
王大妈的二女儿是高级教师,教学水平在圈子里出名,二女婿是机关干部,为人谨慎不苟言笑。
对二女婿的死板为人,王大妈颇有微词,她当时很不看好女儿的这段姻缘。
那时二女婿只是个机关办事员,而她的女儿是这一带出名的才女,她觉得女儿应该配个更好一点的夫婿。
所以,她对这个女婿很有些瞧不起,丈母娘和女婿之间也一直没培养起什么感情。
女儿结婚后,因为她的介入,还发生过一段不愉快的插曲,差点让女婿留下残疾。
对她的到来,二女婿既不热烈欢迎,也不表示反对。他大小是个干部,修养还是有的,就算是心有芥蒂,也不会像大女婿那样挂在脸上。
每天早晚,二女婿都会机械性的问候王大妈,过分的拘谨和客套,让她感觉很是尴尬,甚至浑身不得劲。
王大妈知道,二女婿的敬而远之,是因为之前留下的伤口。
二女儿家住的房子,是女婿单位分的,女儿生了孩子后,婆婆在这里帮他们带孩子。
一次,王大妈来城里看病,住在了二女儿家,晚上亲家母两个住在了一个房间。
“一山容不下二虎”,那时王大妈和亲家母都50多岁,正是能打能咬,人生最剽悍的年龄。
两个人躺在床上,各自夸耀着自己的孩子,说着说着,话里就有了火药味。一个强调房子是自己儿子分的,一个强调女儿有才华。
王大妈是个事事要占上风的女人,容不得亲家压自己一头,亲家拿房子说事,让她很窝火:
“分套房子有什么了不起,又不是一分钱没花,不是还交了一部分钱吗?这些钱里没有我女儿的份?再说了,以我女儿的才华,当初如果不嫁你那死板儿子,现在说不定早成局长或县长夫人了”。
亲家母一听王大妈说自己儿子是个死板人,立马翻脸了,两个人吵起来,越吵声音越大。
住在这里的,都是一个机关的人,女儿和女婿怕让同事听见笑话,急忙过来劝架。
得理不饶人的王大妈哪里听得进劝,她不顾自己还生着病,不管不顾的把女婿骂了个狗血淋头。
好面子的二女婿,在王大妈的怒骂声中,一气之下从阳台跳了下去,所幸女儿家住的是二楼,楼下是一片草坪,女婿只是腰部受了伤,其它部位没有大碍。
从那时起,二女婿就领教了丈母娘的脾气,他从此敬而远之,很少和她接触。
王大妈在二女儿家的日子,虽然不算憋屈,但也不怎么顺心,总是感觉疙疙瘩瘩的,一天到晚,不怎么说话,生怕给女婿添堵。
熬到去大儿子家时,她瘦了一圈。
大儿子来接王大妈时,看她瘦了不少,差点落泪,当着姐姐姐夫的面也不好说什么。
去大儿子家的路上,王大妈对儿子说:
“儿啊,要不送我去养老院吧,我这脾气到哪儿恐怕也不受欢迎”?
大儿子叹了一口气,他知道,老娘肯定是在姐姐家不受待见,要不不会说这样的话。
他对王大妈说:
“娘,以前的事都过去了,你也别放在心上,以后注意点就是了”。
儿子的话虽然让王大妈欣慰,可她心中还是有顾虑,她和大儿媳当初也有过过节,大儿媳应该也放在心里。
当初自己在大儿子家照看孩子时,和大儿媳的娘家妈也闹过一出。
王大妈知道,那件事自己是真的不对,都怪自己心胸狭窄,眼里容不下外人。
那时,大儿子一家加上她住在一居室的房子里,她白天看孩子,晚上睡在客厅里。
大儿媳的妹妹来城里学习,要在姐姐家住段时间,儿子儿媳很高兴,儿子在阳台给她放置了一张钢丝床。
王大妈怎么看怎么觉得不方便,她忍不住对儿媳说:
“你妹妹要住这里,我就不在这给你们看孩子了,这样不方便,你们另找别人吧”。
婆婆说出这样的话,分明是要撵妹妹走,大儿媳恼了,她朝老公发起了脾气:
“你妈这是说的人话吗”?
王大妈的儿子听老婆说出对老娘不敬的话,甩手打了她一巴掌,大儿媳的妹妹一见这场景,吓得拎着行李走了。
第二天,当王大妈正在为挤走了儿媳的妹妹暗自窃喜时,大儿媳的娘家妈来了。
她一大早敲响了女儿家的门。
门是王大妈开的,她一看亲家母气鼓鼓的站在门口,知道事情不好,于是便陪着笑脸跟她打招呼:
“来的这么早啊亲家,这一大早的,你挺好的吧”?
“好什么好,不好,你自己好就行了”。亲家母把她扒拉到一边,一屁股坐到沙发上,大声招呼还没起床的女婿:
“快点起来给我准备地方,我要住这里,从今天起我住下不走了”。
王大妈的儿子知道丈母娘来者不善,这是给女儿报仇来了,他怕事情闹大,所以,毕恭毕敬的对丈母娘说着好话:
“好、好,我这就让我妈回去,您住这儿”。
人都是欺软怕硬的,王大妈知道大儿媳的娘家妈不好惹,所以乖乖的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回了乡下,直到大儿子换了新房也再没来过。
住到大儿子家,大儿媳表面上淡淡的没表现出什么,可大儿子一不在家,她的脸就拉的很长,照顾王大妈时,摔摔打打一脸的不耐烦。
“老虎老了不咬人”,看着大儿媳照顾自己时,心有不甘一脸的嫌弃,王大妈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吞,只能默默忍受。
终于有一天,她忍受不住了,哭着对大儿子说:
“儿啊,送我去养老院吧,哪怕去个条件差点的,我也不挨家轮着住了,世上的事有因必有果,你娘我自作自受,不连累你们,也不怨你们”。
王大妈的大儿子,看着老娘伤心的样子,也落泪了,老娘之前做的糊涂事,虽然都是为了自己的儿女,但人心是记仇的,他无权更没能力说服姐夫,也左右不了老婆。
所以,他只好尊重老娘的决定,商量两个姐姐和兄弟媳妇,姊妹们一起出钱把老娘送进了养老院。
王大妈这一进养老院就住了7年,7年间虽然孩子们都会偶尔来看她,但她却完全和外面的世界隔绝了,乡下的街坊邻居和老姊妹都成了往事和记忆。
那些从前和亲家和女婿还有儿媳吵闹的日子,成了她最多的回忆,她经常对前来看她的女儿和儿子说,如果能让她再活一回,她打死也不会做出当初的那些糊涂事。
那些事当初看来是赢了,可赢了面子赢了心气,最后却输掉了人心,输掉了亲情。
高尔基说过:“爱孩子是母鸡都会的事”,我们每个人都深爱自己的孩子。
可这种爱,要建立在尊重别人,不伤害别人的基础上,那些为了孩子,和亲人打打杀杀,不顾及情面和分寸的做法,最终也可能伤害到自己。
因为没有人会真正做到不计前嫌的原谅别人,也没有人有义务为你的错误买单,哪怕是自己的至亲,也会因为你的一错再错而心生嫌隙。
如果王大妈能早点理解这些道理,她的晚年也许不会在养老院度过,那些儿孙绕膝的幸福会时常陪伴着她。
因果不虚:你怎么对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怎么对你;你善良,这个世界就对你善良,你厚道,这个世界便对你厚道。
父母吵架,作为儿女千万不要指责谁对谁错,也不要讲谁的不是,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下面我们就调解方法做个介绍。
不要指责,两边都哄
作为儿女,切记不要去指责谁对谁错,父母生活在一起几十年,磕磕碰碰再正常不过,需要你来告诉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嘛!
需要你调解,但不需要你当法官判定谁对谁错。
一旦指责起来,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
吵架就是吵架,没有谁得负主要责任,难道他一个人还能吵起来吗?
所以啊,作为儿女,尽量哄他们。
人随着年纪越大,越孤单,也越像孩子。
父母其实并不需要你告诉他们谁对谁错,他们只是想要被在乎,被关怀的感受就足够了。
当然,要两边都哄,不要只哄一个。
哄一个人时不要说另一个人的坏话
哄父母的时候,别说另一个人的坏话。
最好是分开单独哄,这样少生矛盾。
如果你说其中一个的坏话,就会让另一个人觉得你是站在他这边的,甚至会产生得理不饶人的情况。
生活,哪有输赢,只要家庭和睦就好,家和万事兴。
当然,也不要翻旧账,就跟他们聊以往在一起生活的美好和点点滴滴。
甚至把父母之间那些温情的时刻也回忆一遍,告诉他爸爸或妈妈还是对你挺好的,你作为大人,就包容他一点。
生活在一起几十年的人,哪有什么非吵不可的理由,更多只是一时的气急罢了。
把其中一个人带走一段时间
这个方法见效最快,也最好。
以前爸爸妈妈吵架,我就把爸爸(妈妈晕车,不愿意坐车)带来身边玩一段时间。
老人其实在自己生活的圈子生活惯了,贸然进入另一个圈子一点都不习惯。
结果,我爸就在这百无聊赖的过了一星期,看哪哪不顺眼,吃啥啥不习惯。
一星期刚过,说是家里面的鸡啊、猪啊的不放心,非要吵着回去。
其实就是离开了老妈,他心里不自在。
没人陪他拌嘴,也没人在他身边,心里不踏实。
第二天一大早就送他回去了。
尊重他们,保持沉默
如果父母之间犯了原则性的错误,比如出轨、家暴或者其他非要离婚不可,确定不能调和,无法弥补的极端情况。
你再怎么劝也没有任何意义,有可能还会适得其反,此时,不妨保持沉默。
然后告诉他们,生活是他们自己的,你作为儿女无权干涉,也没资格要求他们过什么样的生活。
告诉他们无论结局如何,你依然爱他们,尊重他们的决定。
你对他们的爱没有因为彼此是否在一起而有所改变。
无论如何,他们是你父母这个事实没有改变,你对他们的爱是你自己的,不要因为任何原因而有所增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