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自「人生答疑馆」精华回答
By 壹心理答主
“大张旗鼓的离开其实都是试探,真正的离开是悄无声息的。从来扯着嗓门喊着要走的人,最后都是自己红着眼眶,捡起摔了一地的碎片。”
一吵架就说分手的人,大概没有把关系的结束当一回事。
在他们的内心, “分手” 除了试探,可能还是一种工具, 用来控制恋人的情感、达到自己的目的。
去年网上很火的“求生欲”,就是一种反向套路。
“求生”套路和努力,仿佛是在说:
“你要是不满足我的需求,我分分钟跟你分手!”
诚然,“求生欲”多数是一种调侃,但是面对一吵架就提分手的恋人,心累却是真实。
这其中固然有对方行为模式的原因,然而处在一段感情中,双方都有责任。
何以把感情谈成了这个模式?我们内心的情感需求到底是什么?
始终要记住的是, 感情的选择权,最终在我们自己手中。
>>>来自壹心理小蘑菇的提问:
(点击文末“了解更多”,查看原问题详情)
为什么一吵架就说分手、删除、拉黑、改签名?
经常吵架,一吵架男朋友就说受够了,
要分手,删除我****。
平时几乎是我主动找他,他也没有多少话和我讲。
我很怀疑他对我的感情。
大张旗鼓的离开,可能是种软控制,恋爱中的人,爱的只是想像中的对方。
壹心理精华回答者@西宝
想把生活 过成 诗
大张旗鼓的离开可能是种软控制好像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的恋人很矫情。
女生觉得自己的恋人总是不陪伴自己,男生觉得女生脾气太大不能惯着。
然后我们需要用一个方式来“发泄脾气”和“威胁对方”,其中一个方式就是“我们分手吧”。
除了矫情的恋人,“矫情”的朋友我们身边也不少见。翻一翻朋友圈,总有一些伤春悲秋的文字和。
我想, 对于敏感的他们来说,这些情绪都不是假的,都是真实存在的。
不过,除了这些情绪之外, 他们更重要的在表达的是:
“来看看我吧,来关心关心我吧,来哄哄我吧,快像我想的那样做”。
就像一个“矫情”的人有情绪了一定要发说说,“矫情”的恋人有情绪了就一定要说分手。
如果说分手达不到他的目的,那么就需要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拉黑、删除。
我不知道他这次是不是真的想分手,但是可能一百次他说分手,其中有八十次都不是真的想离开 ,更多的是希望“你看看我的情绪,你哄哄我吧,宠着我吧,变成我想要的那个样子吧”。
我们爱的只是 想像 中的ta但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不舒服呢?
因为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最不喜欢的事就是被强迫着变成另外的样子 ,所以当我们一次次被迫去首先求和,总是要主动找话题去和他聊天的时候,我们 好像被控制了。
同时,或许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我们也在希望着对方能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个样子。
就像你们 初见的时候,双方都在心里给对方做了做美好的设定。
然后我们 爱上了心里想象的那个对方。
他爱上了他想象里那个永远善解人意,永远温柔宽容的你;你爱上了你想象里那个每时每刻都能给你安全感,每时每刻都把你放在心尖上的 他。
只 是可能你们都不是对方想的那个样子。 当恋爱的激情褪去,我们都慢慢冷静下来之后,能不能看到对方真正的样子,双方能不能都试着去为对方改变,是恋爱能不能继续的关键。
最后, 或许对于楼主来说,重要的不是去辨认他还是不是爱我,其实我们也很难真正辨认清楚。
但我相信,如果没有爱,你们不会走到一起。
更重要的是,楼主应该试着去看, 我能不能拨开自己想象的迷雾,看到那个真实的他,我还愿意爱这样的一个他吗?
而他是否也愿意接受我的缺点,我的真实?
我和他是不是都愿意往双方共同的方向更迈进一步呢?
男友处理问题的方式有些情绪化。问题关键是,如何对待自己内心的情感需求。
壹心理精华回答者@刘莹
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生
爱情的小船说翻就翻, 船不稳是因为舵手还小,小到只会情绪化的处理问题;
由于太小, 他是不是真想分手估计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不说他了,你呢?
他常常这样, 你怎么看你俩将来关系的发展?
另外注意到一个细节,平时几乎是你主动找他, 对于关系的断开你害怕吗?
感情的决定权最终在自己手中,这段经历或许能帮我们构建更稳定的自我。
壹心理精华回答者@小飞龙妈妈
二级咨询师
异地恋,的确很考验我们~
考验的重点似乎不在于性格之间的磨合、情感中间的互动和碰撞,而 在于双方是否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坚定的“内核”,那个内核叫【自我】。
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 自己对自己状态的认知和自我评价。
就是说,我可以在没有人在身边的情况下,没有其他人跟我建立链接的前提下,自己跟自己玩儿得也挺好。
这似乎是可以 长久维系异地恋的重要前提之一~
在我们还是个小婴儿的时候,我们只会用 哭、大哭、撕心裂肺地哭 来向养育者表达我们的诉求和需要。
这时,养育者可能会有 以下几种不同的反应:
第一种:每次哭,ta都会过来, 温柔地抚摸 我, 耐心地照料 我;第二种,每次哭,ta都不理我,任凭我怎么哭喊,都 没有任何回应 ;第三种, 有时 候我哭了,ta会对我 很温柔 ; 有时 候哭,ta又对我大吼大叫, 不不耐烦。由此对应的 我们对自己和这个世界的认知分别是:
第一种,让我觉得这个世界是安全的,我是足够好的,人是可以信赖的;第二种,让我觉得这个世界是可怕的,我是不可爱的,人是不值得信赖的;第三种, 会让我很凌乱 ,我不知道下次是该哭还是不该哭,哭了以后,ta会温柔还是会责骂, 我很焦虑,但我下次还会哭 ,因为我内心很渴望ta下次可以照顾我。对我们可能的 影响 是:
第一种, 太完美 ~如果遇到了,那真是 终身幸运 ~第二种,武志红老师说,对婴儿来说, 无回应之地就是绝境。 第三种,更有可能 经常会发生在我们普通大众的身上 ,因为养育者也是人,ta没没有办法时时刻刻保持喜悦的心情,耐心地去照料那“一地狼藉”,尤其在ta也身心俱疲的时候。因此,从概率上来说,多数人可能更多地会遇到第三种养育者的照料,于是我们在这样的情况下渐渐长大了。
我们会对对方,有一些不安,有一些试探,有一些怀疑,有一些不确定;
同时,我们还可能会有一些渴望,有一些希望,有一些不甘心,有一些等待着理想的情况发生在我们身上。
你说我们疲惫吗?我们委屈吗?我们不幸吗?
或许吧~但 人的一生,其实都是处在一个【构建自我】的过程中 。以上这些,又何尝不是我们在构建属于我们的那个自我呢?
有些人足够幸运,他们可以在他们生命之初,就被构建的很好;
有些人足够不幸,他们终其一生,可能都没有办法将自我构建得很好。
而我们,或许就是那芸芸众生之中,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大多数吧?
回到楼主的问题,你说你每次都是“主动找他”,而他“不止一次说分手”但“又分不掉”。
这是否可以理解为: 你们双方都很渴望爱,但却又害怕自己受伤害呢?
或许对你来说,在被第三种养育者养育时,ta温柔待你的几率大了一些;
或许对他来说,在被第三种养育者养育时,ta温柔待他的几率小了一些,于是他率先采取“主动放弃”的姿态,进而保护自己,避免受到情感上的伤害。
理解了以上这些,可能 分手还是不分,决定权还是掌握在你们两个人手中。
但无论怎样,或许对我们多数人来说,只有经历过一些事,我们才可以渐渐构建起那个相对稳定的“自我”吧?
变成那个 你来更棒,你走我也可以“自嗨” 的那类人吧?
男友可能是“焦虑型依恋”风格,或有一部分的边缘型人格特征。
壹心理精华回答者@ZHUQIANG
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南医院神经内科心理医师
从你的描述来看,你的异地恋男友很可能是“多虑型依恋模式”和边缘型人格。
金·巴塞洛缪认为 每个人的依恋风格都是不相同的,他把成人的依恋模式分为安全型、多虑型、超脱型与恐惧型。
安全型的人对亲密关系和相互依赖感觉很自在,他们乐观外向,并且愿意参加社交活动;
多虑型的人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时刻都会保持高度的警惕,他们很希望跟别人建立亲密关系,但是一旦自己的亲密对象与其他人有密切关系,他们就会心生嫉妒;
成人在自己的成年关系中是否有安全感,可能 部分地反映着他/她在早年儿童期中的依恋体验。
鲍尔比相信, 儿童的与关系有关的心智表征或工作模式(即行为和思维的期望、信念、"规则"或"脚本"),是他/她的受照看体验的一个机能 。
例如,安全的儿童相信别人会帮助他们,因为 过去的体验使他得出这个结论。
一旦儿童获得这种期望,他/她就会找寻符合这些期望的关系体验,并带着这些信念感知其它关系。
按鲍尔比的说法,在一生中,这种过程应当会增进依恋模式的连续性,虽然如果人的关系体验不符合自己的期望,则他/她的依恋模式就有可能发生变化。
简单地说,如果我们假设成人关系属于依恋关系,则 有安全感的儿童长大后在恋爱关系中也具有安全感。
边缘型人格障碍英文称为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一种较严重的人格障碍,介于神经症和精神病之间的临界状态, 以反复无常的心境和不稳定的行为为主要特征。
1938年A·斯特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时第一次采用“边缘性”这个术语。
根据美国精神医学会出版的《心理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DSM)中提出的边缘性人格障碍至少需具备下述8种中的5种特征:
1)有冲动性地引起自我伤害的可能,如挥霍金钱,赌博或者自伤身体;
2)人际关系不稳定或过于紧张,贬低别人,为一己之私经常利用别人;
3)不适当的暴怒或缺乏对愤怒的控制;
4)身份识别障碍,表现为对性别认同,自我认同,选择职业等变化无常;
5)情感不稳定,如突然抑郁焦虑,激惹数小时或数日,随后又转为正常;你和男友之前已经有过吵架,他的表现也是很不稳定,对你也表现出不信任,体现了他情绪情感的不稳定。
认知学派同样承认边缘人格患者的童年早期存在创伤性环境。
但是认知学派的学者们倾向于认为,并不是应激事件本身引起了边缘人格障碍。
而是创伤事件发生后,孩子处理它方式、个体气质、年龄、情境、孩子幼稚应对方式对照育者负性反应的强化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了边缘病理性,而边缘病理性 集中体现在患者的核心图式和核心认知。
边缘人格障碍者的 典型认知偏差是灾难化和两分思维 (dichotomous thinking),其核心信念有三大主题:
第一,世界是恶毒的,我的生命是危险的;第二,我就像一个小孩子,我是无力的、脆弱的;第三,我是被人遗忘的,我天生就是没有人要的。而边缘人格障碍者存在着 五个核心图式 :
被抛弃的孩子,愤怒/冲动的孩子,惩罚性父母,分离保护者,健康成人。
目前针对边缘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模型有十几种。
其中唯一得到最多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是 辩证行为治疗 (Dialectic behavior therapy,DBT)。
虽然对辩证行为治疗的RCT(随机对照实验)仍然存在着流行病学方法上的不足,但是目前仍然按照循证医学的观点,仍然是边缘人格障碍的首选疗法。
药物治疗发现奥兰杂平(olanzapine)对边缘人格的冲动性有效果,5一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如氟西汀、舍曲林控制情绪障碍和冲动行为有效。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查看剩余的回答
人生答疑馆
你的心理学互助·成长社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