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疫情期间宅在家,会出现这么多的家庭矛盾呢?
确实,我自己最近在家待久了,也觉得好烦。而同时,又听到一个朋友跟我诉苦,说她的公公婆婆因为疫情宅家,本来关系就不好的两个人,如今打起来了,兵戈相见,想想那画面都让人瑟瑟发抖。那么,为什么疫情期间宅在家,会出现这么多的家庭矛盾呢?
1、生活空间的高度重叠,可能引发资源匮乏感
虽然原来大家都住在家里,但很少会出现这么紧张的家庭矛盾。
那是因为家庭成员更多只是在晚上的时候相聚,白天都是各干各的事情,你上你的班,我上我的学,或者各自出去玩。哪怕偶尔大家出门同游,那也只是偶尔,即使不愉快,一年也就几次,忍忍就算了,大不了下次不去了!家庭成员各忙各的事,各自有个自己的出门空间,所以家里的矛盾减少了不少。但是疫情爆发,大家的作息时间变得相同,相处的空间高度重合,为了抢占资源,难免会引起矛盾,想看两厌。很简单,就比如,我想上厕所了,你却在里面半小时不出来,你说生不生气?
2、原不同住的家庭成员,同住后的差异性问题
本来大家长期聚在一起的时间并不懂,过年即使不爽,也就那七天的是事情。但现在已经变成了二十多天。原来大家的各种观念不一样,哪怕吵一两次,也就算了,大家都不放在心上。但现在,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就因为马桶盖放下还是拿起,炒菜是盐多还是盐少都成了每天要面对的问题,你说烦不烦?
3、家人之间的控制和反控制,易致矛盾
宅在家的时间久了,为了让对方符合自己的生活习惯,我们每个人都会忍不住去控制对方。
原来讲话温柔的语气开始变得不耐烦,于是成了命令的口吻。又或者,整天听到父母或伴侣对自己要求这要求那,早就受不了了。于是,控制和反控制开始成对的出现。越没有安全感,越不顺心的时候,人就越容易通过控制来实现自己内心的平衡。但同样,没有人喜欢被人控制。终于,家庭矛盾爆发!
疫情居家隔离一个月,隔壁夫妻吵了不止一次架。老婆变吵边哭,老公也并没有安慰,言语中满满的愤怒,后来听到社区工作人员去劝阻,也没有什么作用。听不清楚他们吵架的内容,但是居家隔离为什么容易产生夫妻矛盾,也许有你未曾想过的深层原因。
说深层前,我们先把浅层的稍微缕一缕。
婚姻中平时不曾解决的问题,由于封闭空间被凸显,矛盾被放大化。
1、比较常见的是家务分配不均匀。
原本男主外女主内,但是现在老公不上班,在家仍然什么都不干。妻子不愿意了,凭什么都要我做。老公也不愿意,以前你不是做的挺好,现在就咋看我都不顺眼了,不上班我也还烦着呢,于是矛盾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家里有小孩的较多,妻子平时自己带孩原本就辛苦,心中早就多多少少有一些委屈,但是碍于丈夫上班辛苦很少发作,但现在有理有据,这吵架的火肯定一点就着。丈夫习惯了挣钱养家,家务活不擅长也不喜欢,如今窝在家里不能扬眉吐气,还要听妻子的叨叨,自然也很生气。
2、孩子的教育问题。
父母教育意见原本不统一。原来忙碌的一方可以睁一眼闭一眼,现在就在眼皮子底下,于是谁说了算就很容易吵起来。
3、夫妻缺点被放大
夫妻两人习惯了独立夫妻,彼此每天都很忙碌,很少有时间相互交流,这样相互的缺点也不会很影响对方。现在每天必须在一起,对方的缺点暴露无余,上完厕所不冲厕所等等这些鸡毛蒜皮的事都可能成为燃点。表面看是这样的,但其实是这种近距离接触让彼此都不舒服,于是最后演变成相看两生厌,最后需要用争吵来拉开距离。
最后我们讲一讲隔离期间夫妻容易产生矛盾的一个深层的原因, 用争吵来消解恐惧的情绪。
居家不出门,原本就会容易让人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毕竟我们人类原始的祖先就是群居生活的。在家里妻子不停地刷抖音,老公不停地玩游戏,越是这样,越是焦虑,越是焦虑越是孤独,于是他们需要用争吵来发泄心中的情绪,某种程度上,他们也是在用争吵感受彼此的存在,来对抗孤独的体验。
隔离期间,家人之间也容易发生冲突,冲突总有它自己发生的原因。现在如果有一场大型的集体网络冥想活动多好,反正城市都按下了暂停键,不如让我们的大脑也停下来,感受下此刻我们的心情,看看我们内心深处想法,还有因为忙碌错过的一切~
你有没有发现,在疫情反反复复的当下,分手、离婚的人似乎变多了,隔几天我们就能看到某隔离区一对夫妻感情不和的新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据我的观察发现,这些分手、离婚的人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因为居家隔离,俩人24小时待在一起,彼此的缺点和毛病暴露无遗,逐渐开始相互嫌弃,不断争吵,最终双方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感情走向了破裂;
另一类则是因为彼此长期异地无法见面,感情难以维持下去了,于是就分开了。
其实,从这两类情况中我们不难看出:虽然很多人在疫情期间分手、离婚,但疫情并不是导致情侣分手及夫妻离婚的根本原因,它只是感情的放大镜,放大的是彼此感情中本来就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才是情侣分手及夫妻离婚的根本原因;疫情只是加速了彼此情感问题显现的速度,进而提前了两个人分开的进程,于是就产生了疫情期间分手、离婚人数变多的现象。
说到底,两个人分手或离婚的原因还是彼此感情出了问题,而会导致两个人情感破裂的问题又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一类是相处模式的问题。
通常来说,一段感情会走向破裂,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彼此陷入到了错误的相处模式中,比如付出-享受型和控制-逃避型的相处模式,它们也是最常见的错误的相处模式。
付出-享受型的相处模式是,两个人中只有一个人在付出,另一个人一味在享受对方的好,而不给予对方反馈;这样相处的后果往往是:付出的一方因为得不到反馈,内心变得疲惫,并逐渐对伴侣失望,然后在某一个爆发点后,下定决心结束这段感情。
控制-逃避型的相处模式是,一方在感情里过于自我,只在乎自己的感受,总是以控制的方式要求另一半满足自己、服从自己;但这种控制型行为往往会让另一方觉得痛苦,或是激起了另一方的逆反心理,于是另一方就开始逃避这种控制,然后出现了一个追、一个逃的相处模式。时间一长,两个人在两种不同感受的驱使下,关系就会走向破裂。
另一类是沟通模式的问题。
一段感情能开启,彼此之间肯定是有爱的,但这种爱是需要沟通去维持的,如果彼此无法有效沟通,爱就会一点点被消耗掉,感情也会变差。
比如有的人很缺乏安全感,希望另一半能多照顾自己、关心自己,但由于她不会表达这种需求,于是开始通过作、闹等方式来吸引对方的注意;可这种方式并不会让另一半了解她的需求,只会不断地把对方推远,最终两个人就走不下去了。
可以说,如果无法掌握正确的沟通方法,你就没办法准确地让另一半知道你的想法和需求,矛盾和冲突就会逐渐产生,感情在这种负面的沟通中就会越来越差,最终让彼此散场。
对于很多人来说,如果能解决以上两方面的情感问题,那么他们的感情就有可能重归于好,再次收获幸福;但遗憾的是,不少人都看不到感情本身的问题,只会去责怪疫情,发泄自己的怨气,这种行为本质上其实是一种逃避,是非常不可取的。
说到底,感情的问题还需要从感情内部去解决,你需要客观地去梳理、发现、审视问题,并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再和伴侣一起解决。
愿你珍惜身边所爱之人,学会爱,付出爱,收获爱。
疫情居家不容易,尤其是家长和孩子,长期同时在家中生活,想要做到和谐相处,是一件非常困难事情。孩子好动性格,使得他们不断制造噪音,不断闯祸惹祸。作为家长本想利用这段时间,好好休养生息,让自己身体得到放松。但和孩子同处一室后,我们会发现,照顾孩子远比上班更心累,多数情况下,暴跳如雷却没有任何办法。
新冠疫情出现后,使得一些人工作,被迫按下暂停键,需要配合疫情防控,隔离在家中。这时候工作被停止,学校线下教学也暂停。家长和孩子有了更多相处时间,这样情况对家长和学生来讲都很折磨,都希望尽快结束封控居家生活,快点恢复正常工作、生活轨迹。
孩子和家长同时生活在家中,家长想要看电视、读书,孩子却想要玩玩具,可能是一个人玩耍,也可能会缠着家长,想让家长陪同玩耍。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噪音,也会出现矛盾和分歧。很多家长整天陪伴、照看孩子,身体比加班回到家还要疲惫。
不同年龄段孩子,有着不同思维方法和想法。我们想要让孩子,按照自己要求去做,其结果就是争执,孩子会让我们气愤不已。双方意见不能统一,这是和谐相处最大困难。
封控在家孩子,除了喜欢玩耍以外,还需要上网课,这件事情对家长来讲,既不愿意实施又无力改变。上网课过程中,家长需要从旁协助,孩子的作业,也需要家长来辅导、批改。
给孩子辅导、批改作业,这也是难以和谐相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家长都对这件事情,产生了恐惧,也害怕自己辅导孩子时候,没能控制好情绪,做出伤害孩子身心健康事情。
家长们希望早点结束封控生活,孩子也拥有同样想法。双方同时居家,难以和谐相处,全因为彼此思维方式不同,所产生想法也就南辕北辙。
通俗文案类
1一觉醒来又推迟上班了,我在家快憋疯了,希望疫情赶快过去,我想出门疯。
2疫情结束,我就去上班,好好的工作,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益,再也不想在家了,憋疯了。
3疫情憋在家都快疯了,相信你们也一样吧。
4希望疫情能快点过去,大家都能出门去寻找快乐,在家憋了好久感觉整个人都很容易生气,动不动就想吵架。
5在不透气就快憋疯了祈祷疫情赶快赶快过去。
6憋在家第二十四天,身体一切正常,伙食很好,体重稍涨。我就想问一下我这种情况什么时候可以出去,在家憋疯了。
7我感觉我爸妈在家憋坏了,每天的常规流程就是骂我爸,然后我爸骂我,快呆不下去了,早点结束疫情吧。
8疫情结束之后,我们办一个厨艺大赛吧,感觉在家憋着大家都成了大厨。
9不知道是不是疫情在家憋久了,近来总是莫名的感到孤独,但我知道感觉这种东西不是莫名而来的,但又说不清道不明。
10因为疫情,把门封了,出不去了,只能宅在家里,一场疫情让我明白了,钱财再好,好不过生命。
11在家里躺着,能吃能喝的我,已经是最大的幸福者了。这平凡的人生里面,遇到的所有烦恼,难过痛苦,在这疫情前面,什么都不是。
12我已经在家被憋疯了,我太难想象,连作业都没有的人,这么长时间是怎么熬的。
13终于把爸爸憋疯了,每日和我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的在线通话,诉说每日在家无聊的心得。
14我爸这几天在家憋疯了,平常不做饭的,结果这几天天天大显身手做辣菜,我一个四川人口腔溃疡都给我吃出来了。
15疫情的发生阻断了我们回家的脚步,阻断了亲人间的见面,却阻断不了爱。坚信我们一定可以早日战胜这场疫情。
16在家憋疯了,想上班了。
17在家憋疯了,盼望我的祖国早日战胜病魔。让我们的生活走上正轨。
18想干什么就抓紧去干,人生意外太多了,不想委屈自己,在可控范围内最大限度享受生活,疫情过后,多旅游,多带孩子,少买衣服。
19疫情赶快过去,生活快快恢复正常吧,这搁家憋的难受,相当难受啊。
20也许这次疫情,看尽了人生百态,但是我们依然要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安安心心等着这场疫情过去,加油。
21等疫情过后,会不会出来一群精神病啊,宅在家里无聊到发掘了自己好多的技能。
22我求求湖南快点开学吧,在家要憋疯了。
23在家无聊,上班害怕,希望疫情能快点好转,人民能安居乐业。
24小区封了,今天是居家隔离的第三天,持续的疫情让我们明白,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25家里的朱瑾在寒冬中绽放,让疫情笼罩下阴郁的心情好了一点点,我爱生活。
26因疫情被困在家里,反而能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27疫情又一次把我们封在家里。钱财也好,好不过命,名利再大,大不过健康。
28因为疫情又一次被封在家里,大街小巷都很安静,仿佛又回到了去年。
29在家憋疯了,楼下,这是一周来去过最远的地方,啊,真冷,还是上楼吧。
30山东人是多爱吃面食,最近在家憋的把能做的都做了一遍。
31其实我一直在想,如果把这场疫情当做是我人生的最后光阴,那么我到底活得快不快乐呢,现在的生活绝对不是我想要的,我该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呢。
32这段时间回了家很无聊,什么都干不了每天被憋着很难受。但是心情比以前好了很多。
33疫情当前,每天宅在家里做点吃的也是岁月静好,为国家做贡献。
34从未想过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自己会被隔离在家里,虽然有点不安,但是也得乖乖服从,愿疫情早日散去,不负光阴不负爱。
35憋在家一个月了,没事做,快把我自己憋坏了。
36不开学,在家憋出病来,闲的发慌,自己捣鼓出个小玩具。
37为防止疫情扩散,宅在家里过节是更负责任的选择,虽然可能把自己憋坏了。
38实在无聊得做完面皮做油条,被迫挖掘出来的厨艺潜力还不错。希望疫情快点过去,虽然不上班很爽,但是提心吊胆的在家也很煎熬。
39我好像真真切切感觉到了害怕,害怕去想正在发生的那些不好的事情,害怕去想这场疫情会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害怕这一切无法被完全治愈。
40所有地方都被封了,居家七天,都老实呆家里吧,愿疫情早日结束。
41疫情期间宅在家不给国家添负担。不能出门的我也终于有时间完成自己的目标。
42等这次疫情过了,去见想见的人,做想做的事吧,别给自己留遗憾。
43一场疫情看遍人生百态,每天睡醒都觉得自己生活在一场灾难片里,希望早日有个好结局。
44疫情发生的这个春节,宅家多日,有点儿心烦意乱,很是羡慕那些家在秦岭山脚下的朋友。
45在家无聊到把能干的事情都干了一遍。
46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所有的人都能配合隔离观察,宅家不出门。
47疫情期间被封在家里第四天,既然出不去,那就调整心态让自己快乐。
48人生除了生死真的都是擦伤,疫情也终将让我们释怀,健康的活着,平静的过着。
49人在家憋久了,什么都好玩儿。
50面对疫情,我们不能出门,只好宅在家运动一下,宅,但是不可以胖。
家长们要不横竖看你不顺眼,要不全程冷漠无交流。家里的气氛眼看着从刚回家时的其乐融融逐渐冷却,只能和网友们分享一些“爹不疼娘不爱”的人间真实。
相信有不少人因此苦恼——与家人闹不愉快,彼此生气又伤心,还被这疫情困在家里,不得不朝夕相对相看两厌……
这是为什么啊
吵架和冲突往往就是熟悉、亲密的人之间的一种人际沟通模式。亲人间没有生疏感,也自然而然的少有克制。
父母与孩子是一种 不对等的长期亲密关系,尤其在孩子长大后,父母与子女的经历、学识和生活环境差异逐渐增大, 代沟、定位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便成为了冲突的核心。
例如父母总嫌弃你成天抱着手机不务正业,倘若你这时回嘴,冲突就会发生。但这其实是信息不对称的表现——父母并不知晓你用手机学习甚或工作。
不妨如此这般仔细思考一下,父母与你发生冲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你的父母是否较为 讲理,但是你们之间 缺乏沟通与理解?倘若是,这种沟通方法或许可以帮你。
非 暴 力 沟 通
1
观察式叙述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在非暴力沟通模式中,要求我们 仔细观察生活中 真正影响我们行为和情绪的事物或事件,并且 具体客观地表达他们。
举个例子——当想要表达父母影响自己的时候,观察式叙述会这样说: “我在学习,您走来走去有些影响我,能等一会儿再来吗?” 而不是发泄式的 “你这样好烦!”
2
表达感受而非想法
形容词的运用十分重要,它可能需要你具有一定的词汇量,不过我相信这对你并不算难事。 精准地使用形容词来表述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草率的好或者不好这类判断句,这样更易于他人理解你当下的体会。
与父母沟通时尽量避免用“我觉得”来表达感受。“我觉得”往往用来表达主观想法,却并不会使人理解、共情你的情感。
举个例子—— “我觉得我和你们无法沟通。” 可以这样说: “我和你们这样沟通很难过。”在这句之后还可以 加上一些解决问题的诉求: “我们能尝试换一种沟通方式吗?”或者 “让我们好好谈谈可以吗?”
3
表 达愿望 而非抱怨
情绪是相互的,倘若一味批评与抱怨,往往也会得到父母的负面回馈。不再指责他人,承认我们的感受来源于自身, 从对方角度体会事情相关的感觉和需求,并 直接表达我们的愿望与期待。
举个例子——当我们在疫情期间关心父母时,这样说: “您还是戴着口罩吧,我真的不放心您出现什么意外。” 而不是这样:“你这么大个人了不知道出门戴口罩别添乱了!”
4
请求而非命令
当人们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命令的时候,往往会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更加不会以积极的方式应答。因此就需要我们 提出具体、明确的请求而非要求,尽量避免使用抽象语言。
举个例子—— “还有半个小时视频就结束了,能给我点时间看完它吗?”而不是 “我现在没空!”
沟通方式贵在应用,不妨试着与父母多交流,总会有相互理解的那一天!
不过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也难免有无法讲理的父母令人苦恼。他们将孩子看做自己的附庸品,依仗养育之恩不尊重孩子的精神和人格。面对这种父母, 调整心态,不听信他们的恶言恶语,不主动交流沟通,争取精神独立和经济独立是最好的应对措施。
调整情绪,看这里
转移注意力——看书、学习……把注意力从给 予压力的点移开,去关注给心情积极回馈的事情。
认知重评——排除对一些事物先入为主的偏见。例如“父母根本不可理喻”这一观点,换个视角或许是“父母与我存在代沟”。这样想,多了一分理解,少一分愤怒。
反应调整——找对发泄情绪的途径。或许是与朋友连麦唱一唱歌、或许是看一部刺激的影片或者玩一部刺激的游戏。找到适合自己的途径,在需要时发泄愤怒或压力,而不是与父母爆发冲突。
与家人和谐相处需要爱,也需要耐心和技巧,不知道以上的内容有没有帮到疫情期间与家人沟通困难的你呢?
最后祝愿每一个家庭都温馨和睦。春天到了,万物生长,不如带好口罩做好防护,偶尔与家人一同晒晒太阳,享受春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