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俩大妈吵架累了躺地上,你还见过哪些奇葩行为?

太原俩大妈吵架累了躺地上,你还见过哪些奇葩行为?,第1张

太原俩大妈吵架累了躺地上,你还见过哪些奇葩行为?

一、太原俩大妈吵架累了躺地上是怎么回事?

网上有一段视频让网友们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在这段视频当中,有两位农村大妈在吵架,周围也有很多人在围观,这两位大妈吵架,可能是吵架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所以这两位大妈觉得特别的累,就干脆躺在地上吵架,躺在地上的两位大妈还不断地伸出胳膊去指责对方,你一言我一语地进行对骂,这样的场面让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大家都非常佩服这两位大妈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怎么评价两位大妈的行为?

这两位大妈吵架的视频在网上被网友们甚至做成了表情包去转发,由此可见,大家对于这样的事情都觉得特别地搞笑,本来吵架是一件让人觉得特别生气的事情,双方肯定是发生了矛盾才会去吵架,所以应该是相对来说比较严肃,而且剑拔弩张的一种状态,但是这两位大妈却把吵架变成了一件特别搞笑的事情,按理说,两个人吵得累了,就应该停止吵架,但是这两位大妈的毅力相当的顽强,就算累的站不住了,躺着也要继续吵下去,非要争出个你强我弱,不过他们的吵架应该是没有结果的,因为两个人现在都躺到了地上,估计后边儿吵着吵着就会睡着了,那么这场吵架争端应该也就结束了,不过就是让其他人看了笑话而已。

三、怎么评价大妈们奇葩的行为?

一直以来,网友们对于大妈这样的存在都持有一种特别忍俊不禁的心情,无论在什么地方,大妈们总是能够给我们制造出特别多的欢乐,除了像这两位大妈躺在地上吵架这件事情之外,每一个旅游景点总是会出现一些动作怪异的大妈们在拍照,这些大妈们摆着各种各样的奇葩动作,或者是网上流行的特别土卫二的拍照姿势,让很多旅游的人都对他们驻足观看,还有一些大妈们,他们的吵架方式也能够被网友们制作成表情包,大妈们之所以会有这些奇葩的行为,很可能就是由于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都是一些喜欢计较,而且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生气的人,这其实对身体是特别不好的。而且出现了这样的事情,总是会让大家看笑话,真正关心你的人却没有几个,所以奉劝大妈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还是应该让自己的心胸变得更宽广一点,不要把精力都放在一些特别小的事情之上,毕竟气大伤身,最终受害的是自己。

就是成熟年老的大娘01

女人的脑回路永远都是不同寻常的,思维跳跃性极强,可能男士们的思维还停留在上道题,女人就已经准备问下道题,并且是想到什么,就问什么,而男人表现出的迟疑,有时候就会让女人觉得不真诚。

但是迅速做出回答,说错话的几率是极大的,尤其对于有直男癌的男人,那么女人“发射”出的问题,就成为了男士们的一道送命题,轻则只是吵个架,重则数天不理你。

没有什么不可能,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女人问不到的,想要跟上女人惊人的脑回路,那么男人们真的得下点功夫,面临女朋友的问题,男人该如何回答,才能做好这道“送命题”。

02

女朋友的问题一:“如果你出去蹦迪,有女孩拼命地往你身上蹭,你会怎么办?”

高情商男人的回答:“我为什么要去蹦迪?如果我去蹦迪了,家里的衣服谁来洗,饭谁来做,地谁来拖?如果朋友非要叫我去蹦迪,那么我也会带上你,根本就不给别人靠近我的机会!”

女朋友的问题二:“如果我跟你吵架,离家出走,你会不会来找我?”

高情商男人的回答:“吵架?根本不会存在,你不开心就是我的错,更别说吵架了,那我还不得抱着你的腿,24小时不放手?”

女朋友的问题三:“我剥小龙虾的时候,油不小心滴到了你新买的名牌衣服上,怎么办?”

高情商男人的回答:“你要我干嘛的,嗯?只要我有手的一天,就不会让你亲自剥虾。”

女朋友的问题四:“如果有一天,我和你妈同时掉进水里,你会先去救谁?”

高情商男人的回答:“我为什么要让你和我妈同时掉进水里,要我是干嘛用的,而且我妈会游泳,平时我妈出去,我爸也都在他身边,不存在的,这种事情你别太费心,我呢?肯定跟我爸一样,守在自己媳妇儿身边!”

每个地方有不同的称呼,有的地方称呼大伯母为大妈,二伯母为二妈,称呼大姑姑为大娘,二姑姑为二娘,所以大妈和大娘是两个意思。有的地方称呼上了年纪的女人大妈或者大娘,所以也可以说是一个意思。总之,因地域而定。

大娘在中国各地都有其各自的意思,江浙一带方言有未嫁出去的女性的意思等,北方有些地区称呼自己父亲的哥哥为大爷,其妻子为大娘,也可用作年龄较大的妇女的尊称。

而在鲁西南及周边地区“大娘”也是对岳母的尊称,只要夫妻正式结婚后女婿必须改口称岳母为“大娘”。

称呼的使用方式

1、职务性称呼: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称呼。

有三种情况:称职务、在职务前加上姓氏、在职务前加上姓名(适用于极其正式的场合)。

2、职称性称呼:对于具有职称者,尤其是具有高级、中级职称者,在工作中直接以其职称相称。称职称时可以只称职称、在职称前加上姓氏、在职称前加上姓名(适用于十分正式的场合)。

3、行业性称呼:在工作中,有时可按行业进行称呼。

当西方国家的人来到上海,他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中国人太操蛋。

等待上车的旅客一坨坨扎堆在地铁门口,路上的汽车加速冲过人行道的红灯;还有公共场合随地小便,反正这里不是自己家,周围也没自己人。

对于这些粗鲁的行为,他们有各种理由。当西方人指责这种“中国文化”时,上海当地人就归咎于农村迁移来的农民,虽然台湾和香港的中国人更有礼貌。

但这应该还有个更深层次的心理学上的原因,就是中国对于族群内或者族群外的区别效应尤为明显。

如果你是我的朋友,我可以为你倾家荡产;如果你是个陌生人,你瞅我一眼,我都可能把你剁成京酱肉丝。对朋友的爱之深和对陌生人的恨之切形成了两个完全相反的极端。

当然,我以上所说的完全不能代表14亿中国人。我的结论是来自我在上海、广州和波斯顿见到的几个朋友。

但无论他们是否典型代表,我都从中学到了很多。那么西方人尤其像我这样,一个来自美国东北的人能从中国人那里学到什么呢?

一慷慨与盛情

在中国,慷慨就像说“请”或者“谢谢你”,像是一种条件反射。

显而易见的是,比如在餐馆付账单。但它也包含了很细微的东西,比如一看到你邻居家的老人弄脏了自己,你立即递张纸巾过去。或者当她的眼睛放在饮水机上还没开口就立即为她接了杯水。如同每个人都在搜寻他人最小最不便之处然后立即予以回应或解决。

当我的父亲飞往福州做演讲时,主办大学派了一位叫莉莉的研究生随同。一次,她提出要帮我父亲拿笔记本,我父亲说,不用了,我很好。这时,莉莉看起来沮丧极了,于是,我父亲改变主意,把它交给了她。此时,她才变得很欢快。

真是这么回事,面对盛情,我的父亲最终难却了。而对于莉莉,仿佛只有当能提供的远比需求的多得多时,才能表明自己,“瞧!我对你多好”的感觉。

有一次,我去离上海大概两个小时的宜兴呆了一周,同行的有我的同事丹丹,我们的老板安吉拉,和安吉拉的儿子本。由于丹丹的妈妈来自宜兴,而安吉拉是丹丹的老板,于是,丹丹的妈妈极其有礼貌的为我们的旅程安排了一辆黑色的奥迪A6及一名司机。

在车即将离开上海时,丹丹、安吉拉和司机直接拿出零食,但每个人都带了足够整车人吃的零食。一场礼貌之争开始了:

当丹丹拿出乐事薯片时,安吉拉拒绝了并拿出花生酱混沌,然后司机又都拒绝了并拿出好几瓶乌龙茶给所有人。

整个车厢里充满了欢乐还有三个字:吃我的!吃我的!

最后当然是老板安吉拉赢了,然后我们全部安静地享用着花生酱混沌行驶在G2告诉公路上。

其实我想说,我能只喝点乌龙茶吗?

一个小时后,丹丹给她妈妈打电话并告诉她我们都已经吃了东西不用再准备晚餐了。然后她妈妈说,好的,那就只准备一些小点心吧。

当我们到达时,丹丹妈妈竟然什么都没准备,而是直接将我们请到了宜兴最好的饭店。

原来她准备的“小点心”是宜兴八大美食像太湖鳖、百合花瓣汤、山栗鸡丁、野生竹笋等等,她甚至还特意点了一份浇了美乃滋(一种西方甜酱)的田园沙拉,说是给外国客人特别准备的。

酒足饭饱之后,她又给我们上了至少五道“小点心”。

有意思的是,在上海的西方人和上海人有着小气的名声。

二行动而不是语言

在我开始跟“简”谈恋爱时我感到不安,因为她不会说些我所期望的从一个女朋友身上听到的甜言蜜语或调情的东西。

曾经有一次,我在印尼呆了一周回到上海,她没有说一句“我想你”或者“很开心见到你”之类的话,而只是云淡风轻地像平常我们在公司自助餐厅碰到一样。当我跟她说“我爱你”时,她回复我的只是点个头,我开始担心,她是否真的爱我?

但同时,完全不需要特意提醒的她又为我做了无数个贴心的事情。她在OLD NAVY给我买了衣服,她用老式宝丽来相机给我们照了张傻乎乎的照片,并且买了有兔耳朵的相框表好送给我。

当我举行生日聚会时,她吹了好多气球并且到处都挂起来,去一个墨西哥餐馆买了薯片和新鲜salsa酱,她甚至还安排了个轮椅以便于我一个扭伤脚踝的朋友能来。

似乎还远远不够,她还为我煮了一道非常美味的晚餐,配上美味的红葡萄酒和芳香的蜡烛,还为我画了一幅油画并引用了我一个月前曾经发给她的而我自己都要忘记了的短信里的话,她做了这么多我却在担心,因为她说的太少了!

我的中文老师,苏伟,是一个完全的行动派。有一次圣诞节,我从纽约坐火车上来看他。

尽管我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他还是开了40分钟到火车站再开40分钟回去只是为了给我看他的新房子,给我一本书,一盒带给我母亲的茉莉花茶和一大包带回中国的开心果。

从大学毕业后,苏伟就对他最喜欢的学生开放房子,说“这是你的家”!每次我去拜访,他的妻子刘梦君总是会做一顿丰盛的饭,并且客房里总会留着一张床以便我想在那呆一晚。

一次我随意的问起有没橘汁,自那起每次去冰箱里总备有一瓶橘子汁。

苏伟在我的大学教授中独树一帜,对学生的生活非常关心,并且毕业后继续担任朋友和导师支持着他们。作为一个小说家,老师和诗人,他比简更精于表述,但他的行动仍然处于领先。

孔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用于描述简和苏伟再适合不过。

三内向和诚意

我们的中国同事更喜欢在不熟悉的社交场合保持安静。他们认为,“我不想出头”或者“我不想说错话”,这让团队午餐变得非常无聊。

我们美国办事处经理梅丽莎试图使员工在公司举行的周五快乐时光更合群,但大部分员工只是拿瓶啤酒和爆米花就回到他们的办公桌去而不是进行社交活动。

好像这是在浪费时间,搞得梅丽莎经常浪费钱似的。

这几乎跟美国人夸夸其谈的外向性格完全相反。美国人似乎对这些情况会有这样的剧本:“嗨,你最近怎样”“那你在做什么呢”“周末干嘛去了”。

当然,通常他们不关心回答是什么,而且心里可能也在想,”噢抱歉,马克!没人愿意听你说起你的自行车旅行”,但这种场景会使得人们在一块并促进新的联系。

这两种态度,内向与外向,谨慎诚意与随意谈天,就带来不同的结果。

第一种态度带来较少的亲密友谊,这一拨、那一拨,时间一长就是各种小团体。而第二种就会带来很多熟人。孔子不是说过“无友不如己者”吗?他们怎么还能这样?

另一方面,小的交谈可以打开友谊之门,虽然这些“友谊”通常都局限在虚情假意里。一般来说,美国人可能更加外向,可能这样会使他们少些寂寞。

当然,中国也有自己的不诚实社交礼仪,围绕着各种宴会、敬酒、送礼,你能看到各种假意奉迎,逢场作戏。但即使不是真诚的友谊,那么至少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强大纽带。

四这里不是波斯顿

我们来自哪里,决定了我们应该如何与人相处。

我成长在一个朋友各自付账单,各自仔细管理自己的时间,除了遇到真正的危机才会流露出自己最强烈的感情,不然会很丢人的环境下。

通过网络那无声的代码,我们可以舒适的彼此分享,小小的谈话,或讽刺地说句“很高兴看到你”使得我们不需要太亲近就可以进行社交。这里的人们也可以慷慨的令人惊讶,但是首先需要你说出你的需要。

我在中国交的这些朋友,曾经让我疑惑这是否是最好的或者唯一与人相处的方式。他们倾向于做的比说的多,通过体贴的行动而不是语言来表达他们的关心。

太多的自我可能是孤独的。中国文化在它最好的方面是促进亲密关系,人们条件反射般慷慨的行为,用行动而非语言表达自己的关心,选择诚恳的语言,把全部主意力给他们朋友的人。人们互相支持,最重要的是,他们无需讨价还价的这么做。如果你只有给予的更多才会感到更快乐你会怎么做呢?

陌生人之间的壁垒也许很高,但是你一旦跨越了那道墙,所有的一切都是可分享的。

当我和中国人跨过了“朋友”的屏障后,他通常就会如同我认识多年的西方人那样变得亲近。

随同我们一起宜兴旅程的安吉拉是一名高级人力资源部经理,但是她对待她的雇员和对待她的孩子一样。她邀请我和丹丹跟她十几岁的儿子一起爬山远足,还不定期的在她家举行晚宴招待我们。

我的中文老师苏伟比我父母更了解我的爱情生活。

我的同事林肯,我们一起脱光光去游泳,接着我们会去兰州拉面要两份面条,谈谈政治和历史。

作为特殊层次的友谊,在中国不会像两个个体之间的“关系”,更多的倒像是两个生活的融合。

理想的上海男朋友会为他的女朋友洗衣做饭,当然还有付所有账单。就像我的美国室友John为了他当地的女朋友Sabrina学会做这一切。

持续不断的微信联系是必须的,相配的“情侣服装”也并不少见。就是“约会”本身的也暗含着朝着婚姻稳定前进的步伐。西方的钓妹文化扩展开来仍然局限于像中心城市的上海的那些年轻专业人士。

当然,最深的纽带还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有一天,简问她的妈妈如果她死了她会做什么。她妈妈说,“噢,我会杀了我自己的”。

PS:在中国,我们信仰不要跟陌生人说话,而在美国恰恰相反,路上遇到陌生人那一定是要打声招呼的,不打招呼反而让人觉得这人鬼鬼祟祟没有安全感。

于是,初次来美国的中国人,很容易就被迷惑了,他们认为美国人真的很热情好客。

其实,在美国人说“How are you?”的时候,他们心里多半不关心你真的好不好,那真的只是一个招呼,就像你在中国见到一个认识但不熟悉的人,问了句吃了没?谁都知道这并不表示你要请客了。

我们中国人原来最好的问候就是:“您吃了吗?”知道为什么吗?是因为咱们过去温饱没有解决。以后咱们再见面就说:“撑着了吗?打嗝了吗?”,我觉得咱中国人应该向英国人学学,英国人见面打招呼都是“Hello!”Hello完了之后就问天气怎么样?“你觉得今天天气怎么样?”“我觉得今天天气不错啊!这真是难得一个晴天。”

2008年要开奥运会了,肯定很多外国人要来。来了之后咱得知道人家外国人是怎么想的,跟咱们是不是一样。你对他好,他不一定领情。

比方说尊老爱幼,尊老,要按咱们来讲,你要看见马路上一个老奶奶,颤颤悠悠地拿八十多个包袱在那儿正过马路呢,你不过去帮帮忙的话,你还是人吗?所以你一定要过去帮忙,过去后说:“老大娘,您要过马路吗?来,把包给我,我替您扛过去。”给老大娘搀过去以后,老大娘一定非常高兴:“谢谢你小伙子,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不要问我的名字了,如果您想知道我的名字,我叫雷锋。”一般都这样。可要是外国人就不是这样了,你看到一个外国老太太过马路,你过去了说:“Hello,天气不错,我替你搬。”那不行,老太太一定不高兴,倒不是因为她担心你抢她东西,关键是她不服老,如果你这样做就等于说她给人感觉她是一个老人。我记得我在加拿大住的时候有一邻居91岁了,走路直晃悠。那天刮四级大风,他拿了两包,我心说我一定得帮帮忙去,咱也让加拿大人知道,除了白求恩红遍我们中国之外,我们雷锋也能红遍加拿大。我就去了,说:“Heloo”他说:“NO,不用帮,不用帮。”我说这老大爷怎么这样啊?不让帮忙。其实,他们外国人就是这个习惯。

再如救死扶伤。如果我们看见有人掉到河里了,“噗通”一下,你得赶紧下去救人,可是在外国这样就不行。西方人就是这样,你甭救我,你千万别来救我,你救我还是给我添麻烦?你说这人怎么想的呀?他的思维是什么逻辑?他这种思维逻辑就是:你是想来救我,可你受过专业训练吗?你会游泳吗?你不会游泳你来救我,最后你也搭进去了赖谁呀?必须得要专业人士,你要想救我打110啊,打119啊。我这么一想,可能也对,过去我看有个报纸说,有个人根本不会游泳就毅然决然地跳了下去,最后两个人同时牺牲了。其实这样也真是有点冤得慌,你倒是找个会游泳的下去啊。

咱们中国人和西方人喝水也不一样 。我喝什么水呀?冰水,一饮而尽!可是以前咱们中国人对客人最热情的举动就是给滚烫的热水,过去斯诺到中国来采访,他在日记中说:当我踏上延安土地的时候,我才知道我们和东方人是多么的不同。为什么呀?他见着毛主席的时候,记录员说:“您喝口水吧”,他正想喝口水呢,结果给端上来一杯滚烫的热水。斯诺说,这水要在我们家能烫死一头猪啊。但是他还得捧着,就是喝不了啊,最后只好问有井水没有。

咱们和西方人使用的生活工具也不一样。咱们中国人喜欢用筷子,老外就觉得中国人奇怪,拿两根树枝就能吃饭了,而且是能切、能剁、能叉、能碾、能搅、什么都能做。他不理解,他觉得中国人真聪明,手特别灵活。所以老外到中国吃饭一般最怕的就是用筷子,每次吃完饭手都抽筋,因为手实在是太累了。不过咱们要吃日本饭就惨了,日本人吃饭得跪着,满桌饭菜多香啊,可是每次我都吃不饱。为什么?我得跪着吃,没吃两道菜呢,我觉得我下身已经麻木了,要再吃下去非死那儿不可。你有没有发现日本人的筷子头是尖的。知道为什么吗?这是日本武士发明的,过去吃饭的时候不能带武器,他们就把筷子给削尖了,然后在谈判时候用,先吃着谈,谈不投机了拿筷子扎你。这就是当初的武器!那么西方就更直接了,直接把刀叉带进餐厅了。先拿着,你别看正在那儿吃饭,不行的话直接就扔过去,拿刀“咔嚓”就砍了你。

我们早已经把食物进化了,而西方人还处在刀耕火种的年代,他们还在吃生肉,还在吃生菜。像咱们做的菜,比方说葱爆羊肉、糖拌西红柿、鱼香肉丝、素炒芥兰啊……多好吃 。可西方人不行,把菜也就洗吧洗吧,放一块儿,然后再搁点汁,告诉你这叫蔬菜沙拉。咱们主食是馒头,人家主食是土豆,西方人把土豆煮熟了之后剥了皮,蘸着盐,就算是大餐了。如果哪天我那威请您吃西餐大餐,主菜是土豆蘸咸盐,您一定把我骂死。咱们中国人就不是这样了,咱们把土豆改良了,比如说做个青椒土豆丝、酸辣土豆丝、土豆炖蘑菇、土豆炖牛肉……总之能够把一种食品的作法发挥到极致。

为什么咱们和西方差距这么大?首先我们长的就不一样,我们是黄皮肤,他们是白皮肤,咱们眼睛是黑色的,他们是什么色都有——黑的、蓝的、白的、花的。我想这是最明显的一个区别,但是究其根本,我认为还是因为磁场造成的。据科学家研究,水池子蓄满水时把塞子拔掉,你就会发现水在我们这半球它是顺时针方向消失,要到了南半球它就逆时针方向消失。没发现吧?自己蓄一池子水试试吧!这方向就是磁场在起作用,同样也造成大脑磁场的不同,所以咱们看待问题也是不一样的。比方说咱们做饭搁盐说搁盐少许,大家都知道搁多少,手大抓半斤,手小抓一两。老外就不懂,少许是多少?他得量,所以很多外国人的厨房,就是一个实验室,锅、碗、瓢、盆不是很多,各种天平、计量工具倒是一大堆,所以他们学理工科的人比较多一点。他们认为做饭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因此到今天他们还在吃油炸食品,他们永远吃不到松鼠鱼。如果他们要做松鼠鱼的话,4天未必能做出来,他得且研究呢。其实这就是一种观念上的问题。

再说约会。咱们中国人一般表示友谊、表示对你的尊重都要提前来,有的时候说:“我在这已经等了你3天了,我终于今天见到你了,哎哟等了我三天呐”。可是在国外都是这样,咱俩9点约会,往往那大钟刚敲到9点,老外噌就出来了:“Hello,我准时到了 。”一看表,一秒都不差。你要跟一个德国人约会,你说提前3天就到了,他一定觉得你神经病!

再说咱们熟悉的喝酒 。比如说老外要喝酒,都是拿瓶XO给自己倒,然后祝你健康!祝你幸福!祝你怎么怎么样!然后自己把自己没一会儿就给撂到了,一般喝酒时老外都属于自虐,没事儿就把自己给办到地上去。中国人不是这样,他是为了办别人。每次喝酒都说:“来,再干一杯!”一下喝三杯,深水炸弹什么的,一般都是头三尾四,或者说这鱼头可冲着你呢,你得喝,不喝可不够哥们!至于合同这事儿咱们再单说,来干!咣咣咣咣!最后把这个人给办倒了,如果他自己也晕了,也是在办别人的过程当中不小心被另外一个人给办了。而老外一般很少有互相劝酒的,都是劝自己喝酒,这是一个本质的区别。

咱们再说这玩儿。你看一群老外抢一个球,那一定是欧洲人——踢足球。看俩人在那儿较劲,你一拳、我一拳一定要把对方给干到地下,那是美国人——拳击。两个人不吱声皱着眉头在那儿玩儿桥牌,动智商的,这个一般也不符合我们亚洲人的习惯。那我们喜欢玩儿什么呀?玩儿麻将啊!麻将才符合我们的精神,才符合我们的智慧。咱们玩儿麻将时一般都是这样,四个人在一起玩儿麻将,一般都是盯着上家、看着下家、防着对家,我胡不了,你们谁也甭想胡,我就是死活不点炮。所以这个就是玩儿的不同。

有一个**叫做《刮痧》看过吧?其实刮痧是我们中国非常好的一个治病的办法,刮刮皮肤,什么病都好了,只不过会在皮肤上留下一些斑斑点点的血印子。美国人就想不明白,觉得是虐待孩子,这看着让人生气。王姬演那个《北京人在纽约》看了吧?中草药,他老公愣说是树根子,喝着苦,废话!中药能不苦吗?良药苦口利于病!你UNDERSTAND吗?可是老外就是不明白呀,所以要取消你的抚养权,因为你给孩子喝巫术的东西。什么叫巫术?其实是对我们中医不了解。

还有香水,咱们中国人也想掸香水,其实错了。千万别跟外国人学,因为外国人身上有严重的体臭,所以他必须掩饰体臭才掸香水。我们中国人起码是正常的,所以我们根本不需要掸香水,这点您一定要记住了。

如果您要是看见两个俄罗斯人打架,多半是因为他们喝多了;如果你看见两个印度人打架,多半是因为他们姓氏不同;如果你看见两个以色列人打架,多半是因为他们政治信仰的不同;如果你看见两个东方人在打架,80%是争着结帐:今天的费用我来结帐,我看谁敢和我抢……。

邻居家传来吵架的声音:“你说你后脖颈子的红印是怎么回事?你说你后脊梁骨的红印是怎么回事?”。邻居李大爷一声高于一声地质问李大娘。

没想到老年人也会吃醋,他又在疑心老伴不忠 ,疯癫起来绝对不亚于年轻人。

没过一会儿,邻居李大爷拄着拐棍颤巍巍地来敲门,她说你李大娘离家出走了,让我们赶紧帮他追回来。他说他和李大娘吵架了,把大娘气跑了。

没办法我只好出去帮忙找,在小区外的马路边追上了大娘,李大娘说什么也不回来,我左劝右劝,让她别跟有病的李大爷计较,好不容易给劝回来了。

原来大娘后背后脊梁痒痒,她就用痒痒挠使劲地挠了挠后背和后脖颈子,结果挠出来的红印被老李头看见了,她说他立即就犯糊涂病了,说是谁给抓的,非要老李太太讲明白不可。当老太太气的出走了,他好像又不糊涂的,还知道求助邻居。

李大娘比老头小十岁,当老头犯病时候她就很受委屈。我觉得李大爷目前的状况,他就是极度地缺乏安全感,不能说他完全没有老年痴呆的疾病,但绝对不是很严重,当他惹了大娘不高兴以后,他立即就会不糊涂了。

推测他就是害怕孤独,害怕被抛弃,当腿脚都很好的老伴出去遛弯锻炼时,他就会胡思乱想,这种属于老年性的焦虑症状。

年岁大的老年人,在没有人陪的时候,他们就会情绪烦躁,表现为不安、疑神疑鬼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多陪伴,多照顾。李大娘如果在出去时候,推着他一起出去,他一定就不会犯病,就不会这样闹腾了这样了。

总之,老年人也有自己的情感世界,他们也会有情绪发泄,当他思维走进狭窄地段,也会吃醋 ,也会无中生有地乱怀疑任性耍脾气。老年夫妻也要恩爱互相关心,即使不能做到形影不离,至少也不要让另一方感觉到孤独。

像李大爷这种选择性地时而糊涂时而明白的老人你们听说过吗?你们觉得能治愈他这种病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9322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5
下一篇2023-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