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自己的《结构化思维》?

怎样提高自己的《结构化思维》?,第1张

百度上是这么解释的,"结构化思维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工作任务或者难题时能从多个侧面进行思考,深刻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系统制定行动方案,并采取恰当的手段使工作得以高效率开展,取得高绩效"。

简单来说结构化思维就是对某一问题或多个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或拆解,使之能够清晰反映问题的因果关系,最终解决这一问题。

可能大家都会有这样的困惑。

表达某一个观点,有的人3分钟讲的清清楚楚而你30分钟也抓不到核心。

做个工作汇报有的人轻轻松松说服对方,而你却费力不讨好。

接收某一问题有的人一下就能听懂,而你思考半天却不得要领。

其实这些都不是你能力的问题,而是你的思维方式在作怪。

结构化思维主要有三个要素

如图上图所示:最上层是某一问题的结论,即是什么?也就是这个问题的核心。

再往下面一层是理由,即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最后一层是事实,也就是怎么说,有没有什么数据能够为理由作证的。

对于这三个要素,我们实际应用的作用主要有二个方面。

当你想向别人表达某一观点的时候,先说出你的观点直击要害,然后找理由来证明你这个观点,然后再为你的理由找事实依据。从而达到说服或清晰传递的目的。

我们大多数时候接受的信息是混乱的、零散的,并且这些信息的量是巨大的(这里有一个前提这些信息必须是真实的),故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并解读,提炼其中心思想也就是结论,以便进行自我转化。

对于输入信息,我们可以将结构思维三要素的图倒过来看。

首先是事实,也就是那些零散的信息。然后是理由,也就是这些信息经过归纳整理得出的基本框架。最后是结论,即这些框架所反映的中心思想。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实用的方法

重要的事情说三点,如果大家稍微留意一下,可以发现很多***在讲话的时候都喜欢这么说,"这件事情怎么样、怎么样,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然后说出个一二三,同时找出一些数据去证实这个一二三"。

那三点法的主要优点在哪呢?

清晰明了,让人感觉更权威,可信度更高。

留心一点的人应该会发现三点法里面就包含了结构化思维的三个要素,这也是组成一个完整信息的三个要素。

如果以后有人向你提出问题,你就先直接抛出一个结论,然后再找相应的理由并用数据去作证。

你不要认为这件事情很简单,一个人能够准确地将事情概括为三点,一定具备对信息快速归纳、整理和提炼的能力。

所以对于三点法,我们在平时生活当中要多加以运用练习,这不仅可以帮助你解决当下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你提高结构化思维的能力,从而整体上提高分析归纳或拆解问题的能力,使之能够清晰反映问题的因果关系,最终解决这一问题。

结构化思维与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5个步骤:澄清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验证、解决问题。

1、澄清问题

澄清现状与目标的差距,找到现状和期望。

当遇到多个问题的时候,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在筛选问题的时候,先找到先导的治本问题。(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其它大部分问题。)

2、分析问题

分析差距形成的所有可能原因、分析问题的框架如问题树。

3、提出假设

假设其中的部分原因。在所有可能的原因中,假设最有可能的一个或几个。

4、验证假设

收集数据以验证所有原因

5、提出解决方案

根据原因,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当面临需要筛选几个解决方案时, 可以用打分表的方式 ,找出你筛选解决方案的考虑要素(比如可行性、解决度等等),将之赋予权重,来对各个解决方案进行加权打分,如下图:

因为解决问题,需要综合能力:

其一,当我们 被问题困住的时候 ,需要情绪调节能力,让我们将问题视为机会,抛开情绪,进行理性思考。所以,这一步, 我们需要情商。

其二, 分析问题 的时候,需要结构化思维,帮我们提供一个分析框架或者结构。所以,这一步, 我们需要结构化思维。

其三,提出假设的时候, 需要我们对这个领域有一些经验 。倘若我们完全没有任何概念,提不出假设,就需要对所有可能的原因进行验证,会花费大量的时间。

其四, 验证假设的时候,需要我们有批判性思维 ,来质疑自己刚才提出的假设。

其五,提出解决方案的时候, 如果问题复杂,还需要我们有水平思维 ,能够想出非常有创新的解决方案。

实际上,解决问题,是最能够调动我们全部思维的一项活动。我们所有的思维能力、知识和经验,都在解决问题方面得到了综合体现。

所以,在我们训练思维、获取知识的同时, 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利用这个套路解决问题,不仅可以让我们从烦恼进入到真正的思考,还能够不断完善与整合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

这4个灵魂问题解决困境

灵魂问题1: 做任何决定、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都需要不断追问“为什么”,有时候会豁然开朗。

灵魂问题2:目标?障碍?榜样?行动计划?

                      问题A-目标:你近期或者远期的目标是什么?/你有什么特别想做的事情?

                      问题B-障碍: 你觉得达成这个目标/做成这件事情,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问题C-榜样: 你觉得,在这方面,身边有谁做得特别好,是你的榜样?他跟你有何不同?

                      问题D-行动计划: 你将如何借鉴他,制定行动计划来达成目标?

灵魂问题3:你5/10年前在干什么?有想过现在的状态吗?(拉近距离)

灵魂问题4:你希望我怎么做?/我怎么做可以让你更开心?

我们所有人,内心都有三个自我:儿童自我、父母自我和成人自我。沟通之所以困难,就在于它不是一对一的沟通,而是三对三的沟通。

当对方极度生气时,他是儿童自我,而你在讲道理,是成人自我。双方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你越解释,他越会觉得你在找借口。

而正确的方式是什么呢?你把他拉回到成人自我。如何拉回呢?问他这个问题:你希望我怎么做?

这6个问题省去无用功

如何找到真正值得解决的问题?只需要记住三点:1、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真正的问题  2、不是所有真正的问题都值得被解决 3、看到问题的时候,不要马上解决,先过一遍清单。

(1)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真正的问题

我们所看到或者听到的问题,其实只是表象问题,而表象问题跟真正问题之间,还差了三条街,也就是三种偏差。

我们来看看,如何排除这三种偏差,以确定我们将要花的时间和精力是值得的。

1理解偏差(常常出现在别人要你解决问题的时候)——所以要提问。

如果这个问题是别人提出的,那么就会存在双方的理解偏差,你需要跟对方澄清真正的问题,而澄清的方法,就是向对方提问。

2隐藏偏差(常常出现在与他人产生冲突的时候)——所以要挖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角色,所说未必是所想,所以,当你面临与人冲突的问题时,不要急着解决表面问题,而要去挖掘别人内心的真正需求,从而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

Simon Fisher提出过一个冲突层模型,他说, 我们所声称的问题其实只是最表层的,背后存在隐藏的原因,以及内心真正的需求 :

所以,在 面临与他人的冲突这类问题时 ,不要急着解决,而要 先问自己三个问题,以此挖掘出真正的问题:1)对方的真正需求是什么?2)对方的需求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实现?3)我可以怎么帮助对方实现?

3成因偏差(常常出现在解决商业性问题的时候)——所以要分析。

很多问题,其实背后是有原因的,如果不能把原因找出并解决,问题会不断暴露 ,所以,我们要搞清楚成因,解决根本问题,而不是只解决表象问题。

(2)判断问题是否值得解决以及要花费的成本

结构化思维的二维矩阵

维度一是问题的关键度 ,也就是,当下解决这个问题有多重要, 维度二是问题的解决度 ,也就是这个问题当下可解决的程度如何。

处于四个不同区间的问题,你的解决方式应该是不同的,否则就是在做无用功。 另外,我给每一个区间取了个名字,便于理解。

区间1:解决度高、关键度低——小插曲:这个区间通常是最容易对付的问题,通常不会困扰你。

策略:如果花时间很少,可以迅速解决;如果花时间很多,可以授权别人去做。

区间2:解决度低、关键度低——困难游戏:这个区间的问题,就好像一个困难的游戏,通关几乎不可能,但这事儿没那么重要。

策略:设定时限,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搁置。

然而,就像游戏一样,这个区间会 诱惑你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做很多无用功 。

比如,你在行政部门工作,老板让你调查大家对食堂的建议,以便下年改进。你很认真,设计了一个Excel问卷发给大家。

结果,有人提出:员工调查得匿名,不能发excel给你,得弄个网站。然后又有人提出:我们老在外出差,网站也不方便打开,能否搞个移动网站,手机可以登录。

你哼哧哼哧地花时间解决这些问题,突然发现:TM这些根本就不重要!收集到建议就可以了,对食堂提个意见,是有多敏感多费劲的事儿,还需要匿名、还需要手机登录?

所以,对于类似困难游戏的问题,你需要设定一个时限,然后以此为标准,时限内可以解决的问题就做,时限内肯定无法解决的,就不要开始了,放弃吧。

区间3:解决度低、关键度高——无底洞:这是很多人容易陷入的无底洞。

策略:调用你的情绪脑,不要陷入理性分析中无法自拔。

因为关键度高,所以你会觉得要多花时间、需要非常谨慎,可是,问题的解决度明明很低。比如股市,关键度很高,可你天天挂在心上、天天研究也没用啊。

将时间花在这些问题上,同样是一种浪费。并且,长久将自己陷在这个区间不能自拔,会导致你毫无成就感、更加焦虑。

对于这类无底洞的问题,建议调用你的情绪脑,而不要陷入理性分析中无法自拔。

因为,在面临一些极其复杂的问题,超出人脑可处理的信息量的时候,情绪脑更加靠谱。(相关历史文章 我们为什么要骑驴找马? )

区间4:解决度高、关键度高——高价值陷阱:这个区间才是我们要花时间的地方,花时间解决可以产出结果、价值又高的事情。但是,这里也会有陷阱。

策略:注意要思考,而不是困扰。

因为重视,很多人总会在内心漫无目的地反复思量,却不会行动。 你以为自己在思考和解决问题,其实只是在困扰和焦虑中耗费精力。

比如,很多人对现状不满,想要转行,于是每天都在思考:我该转什么行呢?期望哪天灵光乍现,找到自己毕生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但说实话,这种方式想下去,一辈子也很难有结果,因为这根本不是思考,只是困扰。

真正的思考,是你需要收集信息、自我剖析、咨询他人、分析各种可能、最后进行选择。(相关历史文章 二次投胎这个技术活儿,如何才能做好? )

所以,面对高价值问题的时候,你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思考,而不是困扰。

如果你意识到自己只是在困扰(通常的表现为:反复思量、毫无进展,而且你知道这样下去根本找不到答案),马上停止下来,避免落入陷阱。

实际上,找到高价值问题并不难,你只需要养成一个习惯,在看到问题之后,不要马上解决,而是拿出我提供的这个清单过一遍。当然,你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属于你自己的问题清单,会更有针对性: 

清单问题1澄清需求——我是否清楚该问题/任务的背景、目的、关键利益方、可用资源、时间要求?

清单问题2挖掘诉求——对方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挑战?ta的真正诉求是什么?这个诉求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实现?我可以怎么帮助ta实现?(若不是跟人相关的问题,此条可略过)

清单问题3找准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事情就会都顺利了?我解决的只是表象问题、还是真正成因?

清单问题4确定关键——这个问题现在是否必须被解决?是否有其它更加重要的问题需要我去花时间?

清单问题5确定可行——这个问题现在是否可以被解决?我解决这个问题大概需要多久?这个时间是否可被接受?

清单问题6正确思考——这个问题我思量多久了?有没有进展?继续如此,是否有可能找到答案?(当你因为无法进展而苦恼的时候,问这个问题)

(当然,如果你看了这个清单,仍然觉得无从着手,回复关键词“栗子”,可以看到我为这篇文章补写的一个案例,让你更清楚地知道清单如何使用。)

最后,请牢牢记住这几句话(心里默念3遍):不是所有问题都是真正的问题,不是所有真正的问题都值得被解决。看到问题的时候,不要马上解决,先过一遍清单。

如果你去辅导一个人的成长,或是思考自己如何成长,会怎么跟他交流呢?这四个小问题可以帮你。

问题A-目标:你近期或者远期的目标是什么?/你有什么特别想做的事情?

问题B-障碍:你觉得达成这个目标/做成这件事情,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问题C-榜样:你觉得,在这方面,身边有谁做得特别好,是你的榜样?他跟你有何不同?

问题D-行动计划:你将如何借鉴他,制定行动计划来达成目标?

转自Lilac'Blog- 结构化思维

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有一样东西,前进一步就天宽地广,那一定是思维结构。为了提升自己的思维方式,让自己的思考过程更加有逻辑,笔者最近阅读了《结构化思维》一书,全书通俗易懂,而又干货满满。现将书中主要内容摘录如下,便于后续查阅。

结构化思维不是指某种单一固定的思维模型(思维方式),而是将各个思考部分系统有序地搭配或者排列组合

思维的过程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环节:

信息记录:

信息处理方式:分类定性、分解、理解、筛选、联想、想象、归纳、演绎

分类定性 : 获取信息后,大脑会对信息进行基本定性或者分类,分类定性即确定属性和区分类别。

分解 :大脑接收到的信息往往不是单个信息,而是复合型的信息。在接收到信息后,大脑会将信息自动拆分为更小单位的信息点,逐个理解和记忆。

理解 :剖析信息的内容。提高理解能力的方法:复述信息,独立操作。

筛选 : 筛选即选择部分信息,自动筛选信息是大脑的重要功能之一。

如何避免因为“自我证明”造成的信息筛选误差呢?

联想 : 从某一事物联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或相同的、类似的另一事物。

提升联想能力的方式:

想象 :大脑基于现有的信息创造新的信息。

提高想象力的方式:

归纳 :总结多条信息的共同属性。

演绎 : 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得出具体或个别结论的过程。

常见信息处理方式:

呈现结果包含存储和表达两部分。

存储 :按大脑存储信息的时间长短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表达 :信息的表达方式包括写、说、肢体表达和行动。

迁移运用:对A事物加工总结出的方法尝试变化运用到B事物上。

迁移运用包含三步骤:

逻辑结构是大脑快速处理多项信息的思维方式,不同的逻辑结构适用于不同的场景。掌握多种逻辑结构,灵活面对不同问题,我们就能提高工作效率,快速抓住关键点。下面分别介绍5W2H思维、认知圈思维、黄金圈思维、流程思维、人事物思维、故事思维、客户思维、水平思维和垂直思维、T字思维等思维模型。

5W2H即who、what、why、when、where、how、how much

who(谁):识别并确认主要参与人

what(内容):用定性、定量的语言描述并确定具体事物或问题

why(为什么):查明出现问题或需要做这件事情的原因

when(何时):事情发生的时间点或时间段

where(何地):事情发生的地点、产品部位、工作流程的环节等

how(如何做):完成事情的流程、步骤

how much(做到何种程度):需要用多少资源,事情应该做到什么程度

MORS法则 :具体性原则

M(Measured):可评测,可以衡量和计算出做了多少;

O(Observable):可观察,无论是谁看到或者听见,都知道该怎么做;

R(Reliable):可信赖,让多个人来看,均会认为是在做同一件事;

S(Specific):明确化,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都很明确。

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如何做(how)是人类认知事物的过程。所谓认知事物,就是从未知到已知,再到建立对这个事物的看法的全过程,因此称之为认知圈思维。

是什么 :是什么是我们认知事物时首先需要确定的概念,除了自己需要清晰地知道“是什么”,在向其他人阐述表达时,也要能解释清楚“为什么”。 解释“是什么”时除了需要用一到两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单概括事物特征,还需要描述清楚事物的适用边界

“是什么”可通过如下公式描述: A是什么,适合谁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能达成什么目标

为什么 :参与者为什么需要用这个事物,对他有什么好处?

如何做 :可通过目标拆解法和对症下药法了解该如何做。

和认知圈思维的what-why-how模式不同,黄金圈思维先考虑的是为什么,根据目标创造达成目标的方法,即why-what-how的模式。黄金圈思维由西蒙·斯涅克(Simon Sinek)在TED--“伟大的领导者如何激励行为”中提出。

黄金圈思维从原理开始,先弄清楚“为什么”,搞定意义和价值观,然后再回到战术层面,我们应该怎么做,最后才了解我们做的是什么。

流程思维:在处理事情时,从事物发展的流程上进行思考和把握。一般将事情按时间顺序、步骤顺序等进行拆分,然后对每个时间节点或步骤深入思考,梳理解决方案。

一个完整的流程,需要把控好如下六要素:

构建流程的方法:

构建好的流程,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跟随企业战略的变化而变化,重新设计和整合。在优化流程时,需要遵循 ESIA 法。

流程思维适用于还没有建立流程,需要对事情进行整体把控的时刻,比如活动流程、销售流程;也适用于需要标准化的时候,比如新店开业流程、工厂作业流程等。人事物思维则能帮助在已有流程下将事情做得更加出彩。

人事物思维即围绕需要参与的人、需要完成的事情和需要涉及到的物品进行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对人的分析,可以从知识、技能、态度和性格人品等方面展开。

故事可以用来具象化每一个场景、每一个道理、每一条规则。所以,我们在思考和表达时,如果善于运用故事的力量,无论理解、记忆,还是说服、行动,都会事半功倍。

一个好的故事,必须具备四个要素:背景、冲突、问题、回答。

背景 :故事发生的事件、地点、任务、事件等基本信息。

冲突 :因为某种不利的变化,导致现实与预期出现了差距,从而产生冲突。冲突是建立在我们的价值观之上,与我们的预期、常识、主流价值观不符之处。

问题 :出现冲突后,故事主人公遇到了什么问题,他是如何思考的?

答案 :主人公采用了什么解决方案,结果如何?

讲故事的方式:标准式、开门见山式、突出忧虑式、突出信心式

标准式 :背景--冲突--问题--答案,标准故事模式

开门见山式 :回答--背景--冲突--问题--答案,先开门见山地告诉对方解决方案是什么,再交代背景、凸显冲突和提出问题,最后再次强调开头的解决方案。

突出忧虑式 :冲突--背景--问题--回答,先表达冲突或忧虑,不自觉间已获得对方的理解,然后再说清楚背景、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对方也容易接受。

突出信心式 :问题--背景--冲突--回答,一般用于汇报方案、请求支持的情况,目的是问题导入,最后提出解决方案,这种自问自答的形式突出了自己的深入思考。

客户思维是一种从客户的角度出发,站在对方的角度分析其感受、情绪、需求、立场等的思维方式。

客户思维需要先明确自己的客户是谁,并了解客户的需求、特点和忌讳等。基于此,便可以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制定更符合客户需求和偏好的方案。

水平思维

水平思维是从一个点向四面八方发散出许多有直接关联或者没有直接关联的点。水平思维强调的是寻求看待事物的不同角度和不同方法,是求创意、求数量的浅层思维方式。在水平思维中,我们致力于提出不同的看法,所有的看法都在同一层面上,每个不同的看法不是相互推导出来的,而是各自独立产生的。

利用水平思维激发灵感的方法:

垂直思维

垂直思维是按照一定的思维路线或思维逻辑进行的,向上或向下的垂直式思考。相对于水平思维的“在不同的地方挖出不同的洞”,垂直思维就是“把一个洞持续深挖,直到挖出水为止”。

水平思维具有创造性,适用于寻找多种解决方案的情况;垂直思维能帮助我们深入分析问题、认知事物,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事物有深刻的认知。

水平思维和垂直思维各有优缺点,把两种思维方式结合使用就能扬长避短,变成新的思维模型:先水平再垂直。先从水平思维着手,再进行垂直分析。

T字思维有以下特色:

“结构化思维”简单来说,就是 面对问题的时候你可以通过某种结构,把它拆解成一个个你能解决的部分。

我们首先从一个具体的问题着手来感受一下。 

200毫升的水和100毫升的杯子

你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能将200毫升的水装进100毫升的杯子里?

注意,这里问题的核心在于水的体积是杯子的两倍。

你可能会想到很多答案,比如用两个100毫升的杯子来装,把水冻成冰,再把冰放到杯子里等等。

这些答案可能对,也可能不对。但目前为止,你都还是基于你的经验来分析问题,不一定能保证想清,而且想全了。

那么如何用结构化思维的方式来更清晰、全面地分析这样一个问题呢?你来和我一起把这个问题从形成的根本原因上拆解一下。

200毫升的水装不进100毫升的杯子的原因,无外乎有三个方面:

1 杯子太小装不下了; 2 水是液态的,会流动; 3 外部环境因素,地球有重力。 

所以,当你尝试着从这三个方面去寻找答案的时候,实际上就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结构:水、杯子和外部环境。而且有了这个结构以后,你可能会发现,可以找到很多的解决方案。

1 从杯子方面来分析: 可以考虑换个像气球一样的杯子。随着水倒进去,这个杯子就会变得越来越大,或者干脆用两个100毫升的杯子,总之你所有的办法都是解决容积问题的。

2 从水会流动这方面来分析: 可以把水冻成冰柱,那么,哪怕是300毫升的水也可以放到杯子当中去。

3 从外部环境方面来分析: 地球是有重力的,那就可以考虑把水和杯子拿到太空当中去,这时候水变成水球,再多也装得下。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用结构化思维来分析问题的过程。把问题拆解成三个方面,然后逐个分析得出结论,不仅是能把事情想全,而且还分析得很清楚。

金字塔结构图

可以说,结构化思维就是这样一种 从无序到有序 的思考过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可以建立一个“先总后分”的立体化分析方式。先看能够解决问题的关键方面,然后再往下分析,从而实现从总体到局部的鸟瞰,而不再拘泥于细节。

她是以一个分析题开场:假如一个人开着一辆305米货车,要如何通过限高3米的山洞隧道?

现场很多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1把货物搬下来,分批运过去

2换一条路过去

3给轮胎放气

4换一辆货车

5直接开过去,说不定限高有误差

6

办法果然就是比问题多。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的确能想出很多解决的方法,而且肯定也会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这样直接给出答案的思考模式显然不是我们所说的“结构化”思维。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这样去思考:首先要明确这件事情的目的--要把货物送到目的地。

然后后续的思考就围绕着这个目的进行开展,下一步就是把问题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过山洞,一种是不过山洞。

如果不过山洞的话,可以绕路而行,或者换其他的交通工具。

如果选择过隧道,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解决问题。比如从车的角度,可以把轮胎放气;从货物的角度出发,可以把货物卸下来分两次运输或者把货物从新排列降低总体的高度;从隧道的角度出发,可以把隧道拓高一些,或者是忽略限高直接开过去

通过这样的思考,问题的解决方向是不是就清晰了很多。像上图一样,把问题一一展开,通过系统性的分解,能够把问题分析的更加透彻。

在这个思考步骤中,第一个步骤极为重要。在日常的工作当中,一定要把事情搞清楚,再开始着手去解决问题。

对于理清问题,可以5W2H框架工具来解决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9919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6
下一篇2023-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