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女人要离开自己的父母,就是男人也要离开自己的父母。
人来到世上就是为了快乐繁殖。为了在快乐繁殖期间生存并提高生活质量,人们要参与社会并劳动。
造物主给人繁殖的欲望和冲动,促使善男信女离开父母组成一个快乐繁殖的生活团体。
尽管离开了父母建立一个小家庭,但是感恩的心和反哺的行动会使父母“安宁、富足、充实”。安宁,――没有烦扰;富足,――衣食无忧;充实,――有活动可消遣。所以,和父母有聚有散,各自都自由而互助,是一件两利的事儿,何来可怜之伤!
舍不得有什么呢
孩子是跟了他爹他爷爷奶奶了又不是跟了别人。你确定他们不会疼孩子吗。
瞎说了两句也不太了解你他们的为人。
如果真的糟糕到极点了那就找个律师想办法把孩子分给你就是了。
你说不好意思跟你爹妈说
那有什么呢。当初不同意也是为了你好现在知道了你过的不好一定会帮你的。
最多说你两下。
你委屈着你觉得对的起你爸妈吗?你也是为人父母的。
趁早想办法脱身吧。
如果你老公还爱你那你就给他点颜色算了。闹个离家出走或者失踪什么的。他答应了搬出去再回去。
试着让自己别那么软弱
容易被人有意无意的欺负。
该发火发火该别憋着发火没什么。
有些人就是贱的你不能太顺了。
希望你能幸福孩子也能幸福
我认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一定不要跟父母住在一起。如果条件暂不允许,暂时住下,但要尽快去想办法分开住。住的地方即使很近,在隔壁做邻居都可以,但不能同在一个屋檐下。
在封建社会,一大家人,甚至一个家族,住在同一个院子里的情况很常见。他们三代四代人挤在一起,吃一口锅,过同一种生活,好像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但这个时代,情况已经发生变化。每一个代人,都在过每一代人的生活,大家互不干涉。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其实是时代精神使然。
在中国古代,家族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族长是这个家族的主管者,一般由最有出息或最年长的父辈担任。在这个家族中,吃喝拉撒住用行,都是家族长说了算。在影视剧中,常把这样的人称为“老爷!”,或者像红楼梦中的贾母被称为“老祖宗”,像清朝的慈禧太后被称为“老佛爷”。
在这样的一种封闭环境下,外来的媳妇,必然只能和父辈甚至兄辈住在一起。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封闭环境,主要是由于古代的家族式的财产制度和社会分工决定的。
但是,到了现代。这个封闭的环境已经打破,家族式的院子,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彼此孤立的单元房。一方面,现代社会已经不像以往那样以家族为基本单元,而是以家庭甚至个体为基本单元。另一方面,个体的独立和自由已经成为文明的大趋势,子女到了可以独立的年龄,就不再需要依附于父母。他们能自己养活自己,有自己独立的工作和生活。
所以,从大的视角来看,如果子女结婚后,还跟父母挤在一起,是违背时代精神的。
另外,如果挤在一起,父母的价值观和子媳的价值观,无可避免地发生冲突。在生活方式上,也有着巨大差异。
这里的差异,有两个方面:一是父母一代和子媳一代价值观、生活观的差异;二是原家庭与外来媳妇价值观、生活观的差异。
首先,作为儿子来说,到了可以独立生活的年龄,是要离开家庭去独立生活的。每一个走向成熟的人,都需要完成心理上的弑母和弑父。弑母、弑父,不是说真的要杀死他们,而是要从心理上脱离对他们的依赖关系,完成精神上的反叛。如果儿子一直不脱离其家庭,那么他也脱离不了父母对他的控制。这样,儿子是一直被父母压制的,他也难以幸福。
其次,作为外来的媳妇。当进入一个全新的家庭的时候,一定会重新界定自己原生家庭带来的价值观、生活观。一种价值观、生活观与另一种价值观、生活观的融入,是一个缓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两个人相爱时,这种价值观和生活观的融合就已经开始了。但是,直到女子真正嫁入一个家庭,各方面的冲突与不适才开始表现出来。总的来说,有的价值观和生活观是可以融入的,但有的,却不能。部分原生家庭的价值观和生活观会一直保持。丈夫可以包容和适应她,但公公和婆婆却不会去适应她。那怎么办?在中国“孝”道德的压制下,她很难反抗。她只能学会去隐忍和顺从。可是,谁又能忍受一辈子呢?如此,中国的婆媳关系,尤其紧张。
但是,如果按照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每一代人过每一代人的生活,大家互不干涉、互不影响,问题就变得简单得多了。
比如:父母和子媳分开住。你有你的空间,我有我的空间。你在你的空间里做你喜欢做的事情,我在我的空间里做我喜欢做的事情。在偶尔交汇的空间里,我们的情感得到了有效连接。这才是父母与子媳的正确相处之道。
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地说,结婚后不跟和父母住在一起,是现代人的一种理性选择。对任何一方,都大有裨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