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结婚风俗流程

安徽结婚风俗流程,第1张

 安徽结婚流程:说媒、行聘、请期、搬行嫁、开脸、迎亲、拜堂、闹洞房、回门。结婚风俗:安徽结婚风俗表现在礼品和车队上,女方一般需要准备床上用品,而且被子里面需要封入枣子、花生、桂圆、莲子,寓意着早生贵子,结婚车队必须是双数,而且新娘和新郎要坐在头车位置。金盆洗手并祈福:由伴郎伴娘分别奉上两个洗手盆,洗净后用红色毛巾檫拭。礼毕后新人转身注视着来宾,手执纸灯与来宾共同祈福、许愿。

 安徽,简称“皖”,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合肥。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1],中国华东地区,介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东连江苏,西接河南、湖北,东南接浙江,南邻江西,北靠山东,总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11月1日零时安徽省的常住人口为610272万人。

 名优特产

 安徽饮食名目繁多,主要有徽州菜、庐州菜、沿江菜、沿淮菜等,徽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徽州菜起源于歙县,绩溪的徽帮厨师将它发扬光大。徽菜素以重油、重色、重火功,色香味形俱全而盛行于世。徽菜在烹调方法上擅长烧、炖、蒸。沿江菜盛行于芜湖、安庆及巢湖地区,它以烹调河鲜、家禽见长,主要由蚌埠、宿州、阜阳、淮北等地地方风味构成,菜品讲究咸中带辣,汤汁味重色浓,并习惯用香菜佐味和配色。

 风景名胜

 截至2017年11月,安徽省拥有1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处世界文化遗产,2处世界地质公园,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寿县、亳州、安庆、绩溪),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家国家湿地公园,12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齐云山、采石矶、巢湖、花山谜窟、太极洞、花亭湖),11处国家地质公园,30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3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8处省保单位,3161处市县保单位。

每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都不一样,结婚的时候,彩礼标准也有所不同。一般发达一些的地方彩礼比较高,经济落后的地方彩礼都比较低。那安徽彩礼一般给多少呢?一起来看看安徽彩礼价格表吧!

安徽彩礼一般给多少

1看所在地区

安徽是一个大省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彩礼习俗。比如在合肥,市区一般只要两万彩礼,农村要六万左右。而芜湖、蚌埠、马鞍山等地方,彩礼一般是三万左右。而且黄山、萧县等地方,彩礼可能要十几万。

2看家庭情况

每一个家庭都有不同的经济情况,能拿出来的彩礼也没有固定标准。现在的年轻人都是自由恋爱,因此结婚彩礼基本上都可以商量。如果男方家条件不错,可以多给点彩礼。如果条件一般,不给彩礼也可以。

3看地方习俗

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结婚习俗,彩礼标准自然不一样。安徽本地人和本地人结婚的话,彩礼不需要很多。如果安徽女生外嫁到其他省份,彩礼可能比较高。安徽男生娶外地女生,要根据女方家的习俗来商讨彩礼。

安徽各地彩礼价格表

1 淮南:淮南彩礼一般在五万元左右。

2 合肥:市区彩礼两万,农村彩礼六万。

3 安庆:市区彩礼三万多,县区彩礼要贵两倍。

4 淮北:市区彩礼一般一两万,县城农村三五万。

5 滁州:市区彩礼两万多,周边县城彩礼要高一些。

6 芜湖:一般彩礼三万左右,女方嫁妆一般有轿车。

7 蚌埠:市区一两万,农村三五万,平均下来是三万。

8 马鞍山:市区彩礼一般三万多,县城农村彩礼很高。

9 阜阳:当地农村和市区彩礼大致相同,都是三万多。

10 宿州:市区彩礼两万多,周边县城彩礼五万到十万。

11 宣城:宣城市区彩礼大概两三万,周边县城十万左右。

12 铜陵:市区彩礼两三万,县区和农村彩礼五万到十万。

13 亳州:亳州市区彩礼三五万,周边县城五万到十万左右。

14 黄山:黄山彩礼比较高,无论市区还是县城,差不多都是十万以上。

展开全文

本地婚嫁通常以说媒、订婚、结婚三礼进行:说媒 男女婚配,由父母作主,凭媒妁之言。双方认为门户相当,男方即托媒人(俗称“周公”)去女方提亲,如应允,则将女庚(即八字)交由媒人给男家“送口契”,经星命术士合八字,如无冲克,则可订婚。充当婚姻的媒人,有“七十二餐半”之说,因其在来往娘婆二家撮合之际,要吃七十二餐酒,另半餐是迎娶之日,女家发轿前的酒宴上,当头菜上桌,行将开席时,门外炮竹一响,媒人不及举杯则要告退离席,护轿而去,是为“半餐”。订婚 旧时定婚又叫定亲,民间通常称之为“押庚”或“过礼”。订婚之日,男方备庚帖、衣饰、彩礼(也叫聘金或聘礼,付给女方的钱财),托媒人送往女家,是为订婚。聘金多寡,视男方家境而定,贫者也有省去聘金的。女方若系富家,为了女儿嫁到男家生活舒适,以及讲究门面等,故有以房地产作为“陪嫁”。结婚 结婚礼,程序达十余项,多与各地同,仅就异者述之。婚期一般在腊月为多,又以“腊八”完婚者较普遍。民间认为此日无冲克,且又逢“八”,俗话说,“若要发,不离八”。女家陪嫁,无问贫富都少不了马桶(称子孙桶),提桶和大、中、小三只园木盘(通称“三元”,寓“三元及第”)以及精制的男女两双单鞋(大多为新娘亲手所制),女为绣花鞋,置于新郎鞋内,谓之“同鞋”,含“同偕(鞋)到老”之意。子孙桶内放有枣子、花生、百子糕和染红的鸡子(蛋)等。到男家后亲友中择一男童将食物取出归其所有,并坐其上撒泡尿,取“早生贵子”之兆。迎亲花轿临门塞“开门礼”,女家始允开门相迎。另外,女家亲友还有要挟迎亲者多放炮竹的旧俗,否则,虽献过“开门礼”,也得拒轿于门外,间有强脱媒人衣帽或卸轿杆押放炮竹之举。拜堂时,掌礼者告知避忌属相的人避离喜堂。行礼毕,观礼者均可拳击新郎背,俗称“打发”。继而以红巾一条,新人各执一端,新娘步新郎后,履袋入洞房,其间有专人伴唱颂词,众人和“好”,随麻袋相递而前,寓意“传代”。入洞房,新郎为新娘揭盖头,同饮交杯茶(土著以熟鸡一只代之),亲友捧热水一盆,内浮荷叶一片,请新人同洗手,而后举家全洗,是为“和气水”。晚间,除有善歌者“颂房”,无问亲疏长幼进入洞房谑语相嘲,进行“闹房”。搀奶奶替新娘卸首饰,请新郎解衣就寝所谓“送房”等活动外,另外尚有“偷房”一节,即新人入睡后,客中(多为青年)好事者窃听私语、窃取新人衣饰鞋袜,新人于次日必宴请始可索还。至此,婚礼大体告成。婚后三日“回门”,新郎去岳家称“新姑爷”,席间多遭姑嫂及平辈亲友戏弄,如不胜酒力,则被灌得酩酊大醉,饭碗内埋藏食盐、大椒粉,饭未食尽,身后却闪电似的将大碗饭扣入碗内,民间称此为“扣饭”,此风至今尚存。30年代初,婚嫁旧俗先后在城镇有所革新,无需媒妁之言。男女双方在自行认识互相产生爱情,经一段时间的恋爱即议婚,有的不经订婚程序即结婚,以金戒指为聘礼,以示订婚纪念。时兴在报上刊登订婚、结婚启事。婚礼之日,城区有以黄包车或小汽车取代花轿。新郎着时装,新娘穿旗袍披轻纱,胸前佩戴红花,有未婚男女傧相相伴。司仪执掌婚仪程序,主婚人,介绍人(无介绍人的也需安排介绍人)相继致词,证婚人(亲友中有资望者或有地位的人士)宣读结婚证书(一式两份)后,依次用印(即盖章),新人交换戒指信物,互行鞠躬礼,致答词,并转向来宾鞠躬致谢。礼毕,鸣炮奏乐,摄影纪念,傧相伴送入洞房,设宴招待亲友,时称“文明结婚”。农村多沿老式婚礼,贫寒之家更为简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0512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7
下一篇2023-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