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陈大镇大王充满神奇传说,牵涉历史谜题

涡阳陈大镇大王充满神奇传说,牵涉历史谜题,第1张

涡阳王店的神奇传说 大王店出土的东汉绿釉陶楼 大王店现仅存的三殿 位于大王街上的牌坊 大王店虽是涡阳县城西郊一小集,却与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和最后一次农民起义有关。该处原是一小过路店子,后因日趋繁荣为集。集上有庙,庙址为现在大王中学校园。省道S307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大王店历史悠久,古迹和传说众多。 大王店?代王殿? 大王店,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相传,燕王朱棣,少年时受排挤,被洪武帝下令带兵扫北,给的却是五千老弱病残兵士。当时军中一员老将李麾,年已七旬,给朱棣出谋:领旨谢恩,请旨到凤阳老家扫墓。李麾即主持,来到这里驻军十二年。燕王住在太清宫(即现在的天静宫),李麾驻在城西大王店。燕王在此招兵买马,聚草存粮。十二年内,老弱病残,渐已逝去,新人辈出,燕王挥师扫北,胜利后驻燕州,后又从侄子朱允炆手中夺取皇位。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永乐大帝除为道祖太上老君重塑金身,扩建涡阳天静宫外,还赏赐功臣,加封李麾为代王,并建殿设庙立碑记其功。所以李麾驻军的地方,为「 ”代王殿”。因「 ”代王”与「 ”大王”谐音,「 ”殿”与「 ”店”,「 ”代王殿”渐被「 ”大王店”所代替,沿用至今。 大王店居涡水之南,天静宫居涡水之北,汤汤涡河居正中,两者遥相呼应,僧侣往来方便,利于中华经典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难怪有道教人士说:它与涡河北岸的天静宫,遥相呼应,两庙似阴阳鱼(即太极图的俗称)两只黑白分明的眼睛,它的建制是太上老君所示,对天静宫的保护极为有利。 该庙现仅存三殿,是座斗式结构古建筑,坐北朝南,自西向东。大殿二殿文革时遭破坏。大殿内有口井,放只鸭子可从涡河出来。三殿门前放着一个柱础,是在原大殿遗址挖出来的。按照古代建筑要求对称的特点来看,大殿的另一边应该还有两个偏殿,整个庙的总占地面积100亩左右。三殿拱形门楣上有两个彩绘半圆,分别为红黄两色,打开三殿木门,房梁内两根红漆木柱顶着一横梁。殿内原有明朝石碑一块,高约两米半,两边刻有四爪龙,并有文字记述李麾主持驻军于此的事迹。明代大铁钟一口,重约两吨,不是毁于兵燹,而是毁于人祸,十分可惜。 大王店与最后一次农民起义——捻军起义 大王店,多次毁于兵燹,又多次战后重建为集。最后一次毁于1856年,清兵镇压捻军起义。 当时清兵派僧格林沁剿捻,联合河南巡抚袁甲三,集数十万人军队发动进攻。当时捻军在雉河集根据地,有八十多万义军。很多捻军不愿在自己家乡作战,盟主张乐行在战与不战之间徘徊不定。这时,捻军中一员女将的一句话,终于使盟主下定决心与清兵决一死战。讲话者是杜金蝉,杜金蝉对张乐行说:「 ”将军拥兵百万却要弃战归田,清妖能要大家好好的回家种田吗?”在座的捻军将领听到杜金蝉如此坚定与清军作战,群情激昂,共同请战,盟主张乐行当机立断。首先张乐行调黑旗军旗主刘玉渊,放弃义门邓圩的圩寨战略预防中心到大王店驻守,因清军从亳州向雉河集进攻,大王店成为清军首当其冲的进攻据点。捻军当时三万多人,清军约五万人,先头部队的清军就有六千余人,多为骑兵,且武器精良,致使刘玉渊身受重伤,三万捻军战死,于是清军占领捻军「 ”首都”尹家沟。义军被迫退入雉河集,从而拉开史无前例的捻军雉河集保卫战。这场战争结果捻军失败,很多将领被杀,大王庙被焚烧,集被夷为平地,方圆十几个村庄,人几乎被杀绝。 战后的雉河人在原庙旧址上修建「 ”洪福寺”,寺西边修建洪福桥,进而建成了现在的大王集。因为连绵不断的战火,人民期盼和平,希望皇恩浩荡,赐洪福于民。清同治十一年《涡阳县志》记载:「 ”洪福寺”这个古庙宇的名字。 大王店鼎盛时期有五百多僧侣,游历四方祈福行善。曾有一僧人,涡阳义门赵屯人,姓杜,活到一百零八岁。常来往天静宫、石佛寺、曲水寺等庙宇。真不愧「 ”天下寺庙是一家”!现在曹市镇曲水寺一露天井口旁,一块光滑的残破两截的碑石上,还有「 ”洪福寺”三个字,记载的就是涡阳城西大王殿庙和尚游历于此,曾资助修庙的功绩。 大王庙很神奇,除僧侣外,平民百姓只可去庙烧香祭拜,不可久居。清光绪年间,有一位教书先生不迷信,来到大王店,见庙空荡便住下来,不久结婚生子,喜庆盈门。谁知来个风水先生说:这孩子是阴阳人,成不了气候!果真不足两岁夭折,后敬香搬出。另有一户来自山东,逃荒欲安家于庙,不知何因一家六口突发眼疾,一夜间都瞎了。后大王人替他们全家烧香祈祷,眼睛却都奇迹般好了。 辛亥革命前,大王庙有僧侣数人,靠种地为生,鼎盛时期有五百多名和尚。现在的大王小学东面,也就是大王韩庄叫它庙家后的地方,是那些和尚圆寂的地方,至今韩庄人种地经常挖出和尚坐缸。辛亥革命后,僧侣四散谋生,几顷地的寺产充了公,庙成了寺院和学校。1934年,《涡阳日报》 县党部机关报,第二任主编王石生,写一篇《讨倭奴檄文》,很鼓舞人心,被迫离社到大王店教书。抗日战争后, 政机关和学校均设此地。在三殿西侧房的墙壁上,现还镶嵌一块民国二十八年(1939),建校立的石碑。碑文部分被破坏,局部清晰可见。 大王店珍宝 大王店原有一明代大铁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惨遭人为破坏,毁葬「 ”大跃进”炼钢炉中。生于斯长于斯的涡阳捻军研究员赵玉昆老先生,告诉笔者说:在少时,大王店的明代大铁钟仍在大王庙,他曾亲眼目睹过,相传铁钟和天静宫的铜钟是一对「 ”双胞胎”,都是燕王朱棣派人特意铸成。两口大钟底部边沿有孔,顶上雕刻有兽,钟身有字和图案,均自京城沿河漂流至涡水,一路相碰「 ”叮叮当,叮叮当!”分别抵达所去之处。大王店铁钟胜于天静宫铜钟,它们同时敲同时响,两地同时听到,所以涡河两岸至今流传:「 ”铁钟碰铜钟,涡河居正中,你去洪福寺,我去天静宫。” 从大王店去焦尧村过洪福桥向前行约二百米,路东有两个大土堆,大王人叫它烟孤堆、土孤堆。根据《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安徽卷涡阳分卷》中记载:涡阳县大王店正南一节地的田野里,有东西相对两座大孤堆——西边的叫土孤堆,东边的叫烟孤堆。据说,这两个孤堆是混沌初开时,杨二郎担山撵太阳留下的。那时天上有九个太阳,只晒得禾苗枯死,江河干裂,生灵难活,玉皇大帝派杨二郎追撵太阳。杨二郎力大无穷,决心要把太阳都压在大山底下。所以他肩挑两座大山撵太阳。一日担山飞步来到大王店南头的胡沟岸上,感觉有点累了便坐下歇歇。他把扁担东西一放,掏出烟袋吸烟。临走时把烟灰磕在沟东边成了烟孤堆;又脱掉鞋磕磕土,就成了土孤堆。电视剧《包青天》、《瓦罐记》就是根据焦尧村的故事改编,直到现在离大王方圆百里没有姓焦的,所以焦尧村没有姓焦的,也是因此故事。 至今这两个孤堆遗址还在。其实是两座大坟墓,文革时被考古挖去两卡车文物。其中,现存放于中国历史国家博物馆的东汉绿釉戏剧陶楼,就是在1976年出土于涡阳大王店。此陶楼,被定为国宝级文物。分四层,上层为鼓楼,第二层是舞台。舞台三面封闭,分前台和后台,有上、下场门,前台有五个伎乐俑正作表演或伴奏。东汉绿釉陶楼的挖掘出土,不仅把中国戏剧史的起点从公元10世纪的北宋提前到公元3世纪的东汉末年,而且打破了封闭式戏台来自西方的观点,推翻了三面敞开的戏台是中国戏台唯一传统的方式,在中国乃至世界戏剧艺术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的价值。 大王店与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 涡阳历史研究者提出另一说,大王店最初是纪念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地方。《合肥晚报》、《亳州晚报》记者曾带专家考证并报道。大王庙后有一条沟壕,属庙前东西流向的胡沟的一条支流,它自南向北注入涡河,当地人称「 ”狐狸子”沟。相传这「 ”狐狸子”沟不仅直通涡河,还曾连接陈胜命吴广效仿「 ”狐狸”声喊「 ”大楚兴,陈胜王”之沟壕。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以陈胜、吴广为首的我国历史上爆发的第一次农民起义,举起反秦义旗,多次转战途经于此。最后一次自汝阴(今阜阳)至下城父聚转战时,御者庄贾担心起义失败,途经大王店时,忽然萌杀陈胜念头,结果陈胜遇难。《史记》上说,陈胜被害「 ”下城父聚”,下城父在蒙城县西北,也就是现在的涡阳县城。《涡阳史话》有文字指出「 ”下城父聚即今涡阳县城”。「 ”大王殿”过去还叫「 ”隐王殿”。可能是追随陈胜的人为了纪念他,就将自己的姓改成了陈胜的官姓了。《史记》也有记载:刘邦称帝后,追封陈胜的王号就是「 ”隐王”。 涡阳城西尹沟(即尹家沟)是捻军领袖张乐行发动农民起义的地方,后定为「 ”首都”,尹沟也是张乐行率领百万捻 战半个中国后的失败之地。而大王店位于涡阳县城的西郊,北临涡河,是尹沟的西大门。1863年,春雉河集保卫战,捻军战败,结果张乐行被叛徒出卖,遭曾格林沁杀害。也许是天作之合,中国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农民起义均转辗经过激战失败于此,使这两支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起义军首领也都惨遭杀害于此。 不管民间传说,还是神话故事,甚或古籍史料,均是出于朴实的大王店人对古代英雄和农民领袖的敬重。亳州市著名文物专家、原市博物馆馆长李灿曾说「 ”大王殿,是亳州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建筑之一,如果不能将仅存的这个偏殿进行及时的保护,将是一个遗憾”。 亳州晚报(石芳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0731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8
下一篇2023-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