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连阔如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连阔如江湖丛谈在线阅读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连阔如,连丽如的评书很好,为什么名声不如袁,单,刘,田四大家?
大家公认的四大评书名家是袁阔成、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这已经是盖棺定论的事实,而且他们四位的评书无论影响力还是艺术水准都配得上“四大”的地位。四位评书大家共同的特点一是作品多,二是各自的代表作影响力大、水平高、受众范围广、听众人数多。
比如袁阔成先生的《三国演义》那绝对是评书艺术的泰山北斗,代表着评书艺术的最高水准。单田芳先生的《白眉大侠》影响了几代人,是最受书迷推崇的评书;刘兰芳先生的《杨家将》当年创造过万人空巷的盛况;田连元先生则开创了电视评书的先河,他的《水浒传》广受书迷好评。
连阔如与连丽如父女二人同为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堪称评书世家。他们父女俩之所以名气没有“四大评书名家”名气那么大是有很多原因的。连阔如老先生1903年出生,1971年就去世了,他离我们的时代实在太远了。他说评书的那时候老百姓家里别说是电视机就连收音机恐怕也很少有吧?
估计连老先生那时候只能在茶馆里说书吧!看介绍他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电台上说书,不过那个时候一般人家收音机也不一定有吧?因此宣传方面肯定是远远不如四大名家,这导致了老百姓都不认识他也没听过他的作品。
四大名家中辈分最高年龄最大的袁阔成老先生是2015年仙逝的,袁先生在电台上说书的时候老百姓家里都已经普及收音机了,所以他的《三国演义》能够传遍千家万户,随着时间的推移袁老也经常在电视上说书,那影响力就更大了。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三位老先生同样是电台电视双管齐下,这种宣传力度和优势是连阔如老先生所没有的,所以连老先生远不如四大名家名气大也就不奇怪了。
从年龄上来说连丽如先生应该是和四大名家一个时代,既然一个时代为什么她的名气不如四大名家那么大呢?我觉得主要是作品上的问题,也就是说缺乏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有影响力的代表作。
当然连先生说过《三国演义》但是袁阔成先生的《三国演义》已经是不可逾越的巅峰了,所以连先生的《三国》就显得暗淡了;连丽如也说过《水浒传》,但田连元先生的《水浒传》已经珠玉在前,太深入人心了;连丽如先生也说过《三侠五义》,但这部评书恰恰是单田芳先生的拿手好戏。
所以感觉连丽如先生总是处于四面合围冲不出去的状态中,有点既生瑜何生亮的意思。当然,连丽如也有自己的代表作那就是《东汉演义》,不过这部评书影响力显然还是弱了些,不够惊艳。
总之,宣传不够,缺乏经典性的代表作是连氏父女名气不如四大评书名家的主要原因!不知我分析得有无道理呢?值得一提的是连丽如先生的嗓音好像也是劣势,声音有点尖锐。
连阔如老爷子的评书是真好,收音机里听过姚期扎偏枪赢岑鹏的片段,是那个时期泰斗似的人物,名声不是袁单刘田可以比拟的。连丽如评书家传的,东汉演义讲的好,只是嗓音有些吃亏。再说那四位,刘兰芳嗓音洪亮,改革开放后最早走入市场,官方给了较高的声誉。袁阔成是评书大家,嗓音洪亮,评书底子厚,传统现代都有,三国演义算得上第一人,水浒传也有自己独特的玩意。单老作品多,内容广,听众认可度较好。田连元的评书上电视较早,收获了一定知名度。连丽如接触电视市场稍晚,加上嗓音有劣势,没有显示出太过超强的实力,因此,有听众感觉名气不如四人。圈内人可能不这么认为。
没怎么听过,好像听过几次东汉演义,感觉一般可能我欣赏水平问题吧,女的刘兰芳不错,杨家将,岳飞传,
连老爷子说的相当棒,当时是很厉害的!就是过世太早了!我今年64岁了,当年我爷爷父亲总去书馆听,我小时候也听过的
袁多评,田精演,单能编,刘连入套。袁以评述典故多,田以描述动作多,单编书乱世枭雄,刘连多用死套。
答,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媒体导向和市场推广。
例如,小岳岳改的五环之歌,现在家喻户晓,人人会唱,而实际,改歌词改得更好的民间高手数不胜数,但是因为没有德云社的舞台,没有更好的展示推广的机会,从而知名度影响力就不如小岳岳。
评书也是一样,上世纪,东北风格的评书被媒体广泛宣传,尤其是单田芳和田连元的评书,而连先生的北京评书,因为没有过多的宣传推广,而不被听众熟悉。
不过,连派评书与时俱进,现在的知名度还是在不断提升中的。
解放前至五六十年代连阔如最好,只是人家低调,年轻人不知道。
她说的感觉是在读课文,比较死板,她现场版的书还可以
妇女不适合干这个,除了袁老,老郭,别人不是嗓音__啦啦就是乌哩乌涂还有浓重口音听着难受,而且都只是照本宣科,不会评。
谁有连阔如的《东汉演义》
《连阔如评书秘本:东汉演义(典藏本)(套装共2册)》百度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
东汉演义(典藏本)(套装共2册)》是已故评书艺术家连阔如的代表作
连派评书创始人,一本奇书得罪整个江湖,能耐极大,他是谁?
评书四大家的作品笔者都听过,要说最爱,一是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另一个是田连元的《水浒传》。但是要说起评书行业里笔者最敬佩的人,则非连阔如莫属,虽然没怎么听过他的书(存世录音仅三段),但以他传世的《江湖丛谈》一书可以看出,连先生乃是胸中有大文章大格局之人。
一、评书界的万金油
连阔如本名毕毓珍,又名毕连寿,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生于北京安定门外一户落魄旗人家庭,父亲叫凌保,满洲镶黄旗人氏,祖姓毕鲁氏。连先生命苦,出生前一个月父亲就故去了,家境败落逼着连阔如两次辍学,十来岁就步入了江湖。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12岁当学徒开始,连阔如就开启了他江湖万金油的生涯,笔者简单搜集一下就能列出他先后干过的十个行业。
照相馆,12岁去当学徒。
杂货铺,在天津北开小杂货铺当学徒,四十多岁时自己也开过杂货店。
药店,14岁在天津北开仙源里回春堂药店当学徒。
算卦,22岁在北京天桥摆摊算卦,号“连仲三”。
评书,25岁拜师李杰恩学《西汉演义》,得艺名连阔如。后因为《西汉》是墨刻书不挣钱,又跟张诚斌学道活《东汉演义》,从此奠定连派评书的根基。
学者,曾在报纸发表研究性文章《评书起源》《说评书之难处》等作品,已经属于曲艺学者范畴。
编辑,33岁时担任《民声报》编辑,并在报纸上开设个人专栏。
作家,除了发表各种连载评书秘本之外,一部神作《江湖丛谈》足以彪炳史册。
广告,连阔如在电台说评书时说植入广告,更主要的是他还曾开设专门的连阔如广告社,是曲艺界第一个干广告行业的人,第二个是谁呢?应该是侯宝林,不过侯宝林办广告社的业务比连阔如小不少。
导演,没说错,解放前,他曾给尚小云的戏班排演《东汉》,解放后又给王永昌排演《水浒》,正经的戏剧导演。
人说相声演员的肚是杂货铺,事实上连阔如这位评书先生不光肚子是杂货铺,他这一辈子的经历简直是百货公司。
二、评书大家
连阔如从事过这么多行业,留下他最深个人印记的自然是评书行业,他是第九代评书艺人,公认的评书大家,连派评书创始人。
连阔如的传统评书以袍带为主,一专多能,覆盖面广,除了标志性的《东汉》之外,《隋唐》《水浒》《岳飞》《秦汉》《三国》均是他拿手的,更不用提解放后的那些新书了。
之所以能被誉为评书大家,连阔如自然有他自己的优势,除了一些外在的如嗓音宽厚,口齿清晰之外,他还有其他拿手绝活。
评书,评书,关键在评,连阔如的评书在评上独树一帜,他的评有深度又浅显易懂,如他说《三国》,点评吕布的特点是“不可为将,又不可为帅”,精准又易懂。这是建立在他敏而好学,嗜书如命的基础上的。
其次连阔如在开脸、身段上有绝活,他和很多京剧名家如谭富英、肖长华等人都是朋友,跟他们学了很多京剧的功夫,还拜师醉鬼张三学武术,将评书中的武打动作更是描绘的惟妙惟肖。
最后连阔如有个外号叫“跑马连”,说的是他模仿马的嘶鸣有诀窍。
连阔如对评书表演还有精彩的个人总结,那就是表演评书时要做到“五忘”:忘己事,忘己貌,忘座有贵宾,忘身在今日,忘己之姓名。精辟!
三、一本奇书得罪江湖
要说连阔如给后世留下的珍贵遗产除了连派评书之外,就属这《江湖丛谈》了。
《江湖丛谈》本来是连阔如在北京《时言报》上的连载,后来结集出版成书,书中以“云游客”的名义将江湖上“金、评、彩、挂、评、团、调、柳”各个行当的内幕一一娓娓道来,有内容有案例,堪称一本江湖奇书,至今依然有很重要的文献价值和现实意义(看完此书,你跟马志明调侃都不会露怯)
《江湖丛谈》的意义不光是江湖常识科普,很重要的一条是揭露了很多江湖骗术的真相,这些骗术到今天依然以各种形式在某些地方上演。
但是,《江湖丛谈》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好书,是奇书,却遭到了江湖人尤其是以行骗为生的江湖人的抵制,他们一方面收购版权和成书试图销毁,另一方面则要千方百计找到云游客这个人,要将他碎尸万段才能解恨,因为在他们眼里同为江湖人的云游客此举无异于是江湖“叛徒”。
好在连阔如机敏聪明,不光以云游客为笔名,书中不露出自己的身份,甚至还在书里“采访”了连阔如,披露了一些连阔如评书的内幕,如今读来觉得很是有趣。
其实,连阔如得罪江湖人的事情也不光这一件,还有就是他将很多评书道活秘本都给出版了。评书行的规律是,墨刻书不值钱,道活才吸引人。但是道活一旦出版,则又变成墨刻书了。不过,对此同行们倒没有过多苛责,连阔如自己出版的《东汉》秘本也没影响他自己的书座生意。
写《江湖丛谈》,出版道活秘本,可以看出连阔如的不拘一格,不走寻常路。这和他从小行走江湖见多识广又胆大包天有关。
四、爱国艺人
抗战时期,在曲艺艺人们普遍谨小慎微自保的状态下,连阔如却加入了地下抗日组织,这在曲艺行里确实极少见。
北平解放后,连阔如作为北京曲艺界唯一代表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文代会,他说了评书《夜渡大渡河》受到周总理的表扬,他可以算是评书界第二位说新书的艺人(第一位应该是1948年就说《小二黑结婚》的袁阔成)
在之后的岁月里,连阔如还先后说过《红军渡乌江天险》《李有才板话》《暴风骤雨》等新书,在其他评书老艺人还在纠结新书老书时,连阔如和袁阔成早已经在新书上打出一片天地来。
笔者认为连阔如个人生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要数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他担任了曲艺服务大队大队长,麾下全是曲艺界的大角儿们,如侯宝林、曹宝禄、高元钧、常宝_、赵佩茹等人。他在朝鲜前线再加上回国之后到全国宣传,整整一年多时间一直在为抗美援朝做出贡献。
五、连派评书传承
连阔如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儿子没能继承家学,大女儿早夭,二女儿连丽如在读高中时接过了父亲的衣钵成为连派评书的传承人。不过笔者个人认为,李鑫荃似乎更得连阔如真传,虽然李鑫荃师承是段兴云,但他确实跟连阔如学过不少,在对待历史细节和语言考究上,李鑫荃和连阔如如出一辙。在李鑫荃去世前一年他还在病床上给连丽如传授了《雍正剑侠图》。
如今,连丽如率领着徒弟们和义子王_波李菁等人在北京开设了三个书馆,将连派评书红红火火传承了下去。
你,留下油箱啊,不让写油箱,你把油箱分开写,这样能发出来。我给你戏曲全剧mp3
我网盘戏曲(mp3格式)全剧:京剧、吕剧(茂腔柳腔),越剧(滑稽越剧)黄梅戏、河南豫剧(河南坠子曲剧越调大鼓书)评剧、河北梆子(老调,丝弦)、绍剧(绍兴莲花落。绍兴鹦哥戏)、淮剧、扬剧、沪剧、楚剧、锡剧、昆曲,琴书、扬琴戏、秦腔、南昌采茶戏,刘兰芳评书,单田芳评书,袁阔成评书等全国各地的戏曲800部。
你不需要注册网盘,点击链接直接免费下载到你的硬盘。只要把你油箱写在求助戏曲的页面,我就能发你网盘免费下载链接,直接下载。记住是《全剧》,不是选段,放心下载
戏曲是mp3《全剧》直接下载到内存卡,放到手机,插卡收音机播放
满意请选为满意答案
┅┅┅┅┅┅┅┅┅┅┅┅┅┅┅┅┅┅┅┅┅┅┅┅┅┅┅┅┅┅┅┅┅┅┅┅┅┅
其他求助戏曲的朋友你也要《戏曲链接》的话,可在我头像下点击求助知友,留戏曲名字+油箱+沧海知音
这样可以么?
留下油箱啊,不让写油箱,你把油箱分开写,像写成(大写数字)艾特qq点这样能发出来。我发给你戏曲全剧mp3
我网盘戏曲(mp3格式)全剧:京剧、吕剧(茂腔柳腔),越剧(滑稽越剧)黄梅戏、河南豫剧(河南坠子曲剧越调大鼓书)评剧、河北梆子(老调,丝弦)、绍剧(绍兴莲花落。绍兴鹦哥戏)、淮剧、扬剧、沪剧、楚剧、锡剧、昆曲,琴书、扬琴戏、秦腔、南昌采茶戏,刘兰芳评书,单田芳评书,袁阔成评书等全国各地的戏曲800部。
不需要注册网盘,点击我发你的链接,可直接免费下载到你的硬盘。只要把你油箱写在求助戏曲的页面,我就能发你网盘免费下载链接,直接下载。记住是《全剧》,不是选段,放心下载
戏曲是mp3《全剧》直接下载到内存卡,放到手机,插卡收音机播放
满意请选为满意答案
┅┅┅┅┅┅┅┅┅┅┅┅┅┅┅┅┅┅┅┅┅┅┅┅┅┅┅┅┅┅┅┅┅┅┅┅┅┅
其他求助戏曲的朋友你也要《戏曲链接》的话,可在我头像下点击求助知友,留戏曲名字+油箱+沧海知音
别人家的爸爸陪儿子睡觉都是讲故事,笔者却是掏出手机播放评书,好家伙,一部《三国演义》听了半年多才听到司马师死了,现在儿子基本上养成了一个习惯,上床时只用说三个字就行:“袁阔成”。
一部评书《三国演义》从笔者父亲开始听,现在听到第三代了,这就是评书艺术的魅力,也是袁阔成先生的神迹。
现在一说起评书来,大家总是喜欢提“评书四大家”,袁阔成、单田芳、刘兰芳和田连元,甚至还有人用相声的“帅卖怪坏”给四位做了分类,袁阔成“帅”,刘兰芳“卖”,单田芳“怪”,田连元“坏”,确实有点儿那个意思。
四位评书大家在艺术上各有千秋,粉丝数量也非常多,但要说起来四位当中谁是魁首,那必然是袁阔成先生了,这一点不光是笔者这么认为,很多人甚至包括评书行业内部人,甚至是刘兰芳田连元他们也这么认为。笔者认为,这个说法是有根据的,具体原因如下:
一、 辈分高,门户正
从评书行业的门户上看,严格来说,单田芳和田连元都应该属于西河大鼓门艺人,他们并不是传统评书行出身,而且两人都属于袁阔成的师侄辈。
刘兰芳是东北大鼓门出身改说评书,虽然按照笔者考证,刘兰芳拜师的师父孙慧文也有传统评书门户,并且刘兰芳如果从孙慧文的评书门论的话还能算是袁阔成同辈,但刘兰芳一直是自认比袁阔成低一辈。
袁阔成属于评书行业第九代艺人,和连丽如的父亲连阔如、刘立福的父亲刘健英以及李鑫荃的师父段兴云同辈。
袁家从袁阔成爷爷袁蔼堂起就是传统评书门艺人,两位伯伯袁杰亭和袁杰英以及父亲袁杰武在北京城号称评书界“袁氏三杰”。袁阔成是家传的技艺,从小就跟着父亲满北京城书场转接受熏陶,后又拜师金杰立,问艺于陈士和。因此袁阔成属于评书界里的名门正派,评书界在艺术上能与之比肩的只有陈士和、刘健英和刘立福的陈派《聊斋》。
二、 袁阔成的评书博采众长
袁氏三杰的评书风格和特点本来就各有不同,袁杰亭的评书稳重大气,袁杰英的评书潇洒幽默,袁杰武的评书规矩瓷实。尤其是袁杰英,他在北京城名气很大,被书座们称为“评书行的梅兰芳”(也有一说是袁杰亭)
袁阔成的评书可谓袁家评书集大成者,家传的《五女七贞》对他来说已经不够展现实力,在经过师父金杰立和陈士和的指点之后袁阔成18岁就在东北书场上一炮而红。
袁阔成的评书用单田芳的话说就是“干净”,没有零碎的嗯、啊的停顿,一段评书一气呵成没有卡顿,每个字落下来就可以印刷出版。这种功夫真不是每个评书人想学能学得来的,这不仅有天赋还得有后天的汗水和心中的热爱。
三、 锐意改革的先行者
评书界虽然是相声界的老大哥,但可能还是由于地位高年头远,行业改革要比相声界晚了很多而且困难重重,这也是评书这门艺术的特殊性决定的。毕竟很多评书老艺人一般是一辈子只说一部书,突然改革说新书自然很难转过弯来,还闹出了《济公传》改名《革命僧人》的笑话。尤其是在1953年和1962年两次评书“说新书”改革更是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震荡。
而袁阔成则不仅没有这样的问题,相反他早在1948年东北刚解放时就带头说起了《小二黑结婚》,首开说新书的先河。要知道袁家是行业闻名的评书世家,他的带头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1958年袁阔成又第一个抛开评书行业用了几百年的场面桌,把坐着说书改成了站着表演,他将长衫换成中山装和皮鞋,引领了整个行业的变革。
袁阔成对评书行业的改革和带动之功劳,堪比相声界的侯宝林,他的二伯被人称为评书界的梅兰芳,袁阔成堪称评书界的侯宝林。
四、 与时俱进的弄潮者
在整个评书行业都在纠结说新书还是坚持说老书时,袁阔成的新书一部接着一部,听他的新书几乎就是一部中国革命史,从《二五长征》到《烈火金钢》《吕梁英雄》再到《暴风骤雨》《林海雪原》,袁阔成的新书不仅能够实现高台教化历史普及,还能吸引观众。比如他著名的《肖飞买药》,他能将每一个人物从肖飞到汉奸再到日本兵的动作表情演绎得惟妙惟肖,一分钟不到就能让你听进去,这就是本事。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刘兰芳、单田芳和田连元的袍带书短打书重出江湖,袁阔成在1981年录制了长篇365讲的《三国演义》,这成了中国评书历史上的一座丰碑。
袁阔成让人惊讶的是他虽然贵为评书高门大户的世家,但他从来不排斥新鲜事物,在世纪之交时他甚至接受证券行业期刊的邀请录制了《散户兵法》,所谓大师必定是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袁阔成以行业领军者之尊勇敢尝试新鲜事物,甚至能够去做普及儿童评书的工作,从此角度看,称其为一代宗师行业泰斗当是无可争议。
五、 低调做事谦逊为人
姜昆和单田芳都曾劝袁阔成应该办几次评书专场,不论从哪方面讲他都是评书行业最应该办专场的人,以他的艺术风格来说,大舞台也更适合他的表演,但袁阔成总是婉拒各方的好意。他曾经表示过,不愿意办的原因还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评书艺术依然不满意。
这可能也是袁阔成始终不正式收徒的原因之一,一颗对评书的热爱和敬畏的心贯穿了他的一生。
综上,不论从人品修为、艺术水准、行业贡献、师承门户等各方面讲,袁阔成足以配得上评书行业泰山北斗之名,“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并不算夸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