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河源的女朋友需要红包吗?还没有确定关系,她说这是她们当地的风俗

第一次见河源的女朋友需要红包吗?还没有确定关系,她说这是她们当地的风俗,第1张

楼主询问,第一次见河源的女朋友需要红包吗?你们还没有确定关系。大多数情况,通常都女方上门看人户,才会包红包的。当然,可能有些地方有这习俗。楼主可要擦亮双眼了,你必须能找得到她的家,第一次见面相亲,她的母亲也需要到场,能了解到她的家庭状况。她的母亲也对你满意,觉得有交往下去的可能。还有如果对方之后反悔分手了,这个红包会退你的。见面红包最多两百,否则就是有骗局的可能。

     重要的是看发展的如何、彼此是否真心相爱,我觉得别的都其次。都什么年代了,还忌讳这些、等关系好了,你可以试着去慢慢问她、、

爱尼族

          爱尼人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在西双版纳洲分布面广,大部分在勐海县的一些乡镇。每年的1月2---4日,是西双版纳爱尼族群众一年一度的嘎汤帕节,节日是爱尼人思念祖先,弃旧迎新,家人团圆的喜庆节日,节日期间,男女青年穿上最漂亮的盛装,欢歌载舞,或相约上山采鲜花,摘野果,射弩,打陀螺等。

爱尼人

       属   性                                                分   布

哈尼族的一个支系                                   西双版纳洲

      

简介

爱尼族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在西双版纳一带自称爱尼。

爱尼人

现仅将一组爱尼族舞蹈和装饰提供各位影友参阅。摄影地点:西双版纳勐腊县。

公 房

爱尼青年男女享有充分的社交自由。每个村寨都有专供青年们聚会和谈情说爱的“公房”。未婚男女夜晚可以到“公房”里去唱歌,跳舞、玩乐、相互倾诉爱意与恋情。

情人经过多方了解之后,就会秘密约定一个“偷姑娘”的时间。在他们俩约定的时间里,男青年在伙伴的帮助下,把自己所爱的姑娘“偷”到家里。在“偷姑娘”时,作为女方要故意做出哭哭喊喊的样子,还要咬男青年的手,以表示自己是不愿意离开父母的,是被情人“偷”了去的。咬得越使劲,表示对自己父母越有感情,对情人的感情也越深。如果被“偷”的姑娘不哭不喊或者哭了眼泪也不流下来,那么则说明姑娘是个没有感情的人。这正是有句俗诗里说的那样:“落弟举子笑是哭,出嫁新娘哭是笑”。

爱尼人

          偷 姑 娘

   “偷姑娘”一般是在月夜。女方父母都不是想抢下自己的女儿,而是趁机看看自己家的女婿长得健壮与否,是不是很有本事。再就是听听自己家的姑娘咬他的小男人使不使劲,从中知道出嫁的女儿是不是很伤心。

男青年将姑娘“偷”回到自己家中后,就请媒人带着鸡蛋、鸡胸脯、糯米饭、酒等礼物到女方家里正式提亲了。姑娘的父母照例故意把前来求婚的人大骂一番,边骂边哭,最终还是同意这门亲事。

   “偷姑娘”的婚俗一直沿袭至今,如今已成为当地一个旅游卖点,吸引游人无数。。

河源市是国务院1988年1月7日批准设立的地级市,管辖源城区、东源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和平县共五县一区。全市原有119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截止至2003年9月20日,全市按要求撤并乡镇17个,占乡镇总数的148%。全市现设有98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1394个村委会和149个社区居委会。

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其范围是东经114度14分至115度36分,北纬23度10分至24度27分。东接梅州市、汕尾市,南邻惠州市,西连韶关市、惠州市,北与江西省交界。全市面积158万平方公里。河源市是京九入粤第一市,又是广东省拥有铁路最长的市;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105国道、205国道、河惠高速公路构筑了河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粤东北重要的交通枢纽。

河源市是中国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1988年1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河源市东部与广东省梅州市、汕尾市交界,南部与惠州市毗邻,西部与韶关市接壤,北部与江西省相连。河源市的总面积为154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为332万。

河源犹如镶嵌在东江之畔的一颗明珠,河源市区别名槎城。东江自北向南流经市区,新丰江从西向东绕城而过,两江在市区东面交汇,使得整个城市三面环水,看起来象浮在水上的木筏,因此而得名。

以新丰江为界,槎城划分为新老城区。老城具有1500多年的历史,公元492年而江北的新市区是1988年建市后才建起的新城,一老一新,为我们留下了不少历史人文景观和令人骄傲的现代奇迹。

人们说河源是一个灵秀的城市,到处繁花争艳,草木吐秀,空气清新,但是让我们设想一下,假如没有水,一个城市能灵秀到哪里去呢?的确,河源“一城风景半城水”,除两江之外,市区内还有一个历史悠久的人工湖——鳄湖,两江一湖托出了河源“青山绿湖碧水城”的山水旅游城市形象,形成了一种清朗、明丽、现代与传统和谐相融的城市风光。

河源历史:

河源,上古属扬州南境,战国属楚,秦于龙川置县。 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龙川析地置河源县,属南海郡。南梁天监二年(503年)属梁化郡,隋唐属循州,南汉乾亨元年(917年)析循州分置祯州、循州,河源地区属循州。宋天禧五年(1021年)改祯州为惠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循州并入惠州,河源地区在1913年属广东省都督府潮循道,后直属广东省革命政府东江行政委员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东江行政委员会、东江行政专员公署、粤东行政公署、韶关地区、惠阳地区等。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源县,设立河源市,辖源城区、郊区、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和平县;1988年3月2日市委、市政府正式挂牌办公。1992年8月河源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成为既可享受山区优惠政策,又可享受沿海开放区优惠政策的地区。1993年11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源市郊区,设立东源县,县委、县政府驻仙塘木京。 河源市是东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百越”时期,来自江浙一带的越民散居于少数民族之中,对开化粤地起了重要作用。秦平百越后,迁陕陇之民居粤,带来了黄河文化。此后,凡遇中原战乱,都有一批批的移民进入岭南。这些南迁之民与当地土著民族相互同化,逐步形成了客家文明。

河源未来:

河源市成立于1988年1月,是广东省的一个年轻城市,也是京九线上的一个新兴城市,辖源城、和平、龙川、紫金、东源、连平等6个县区,全市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人口322万。

河源,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万年至4000年,河源市域内所在的东江中上游便有人类繁衍生息。公元前214年,秦朝就在这一带设县而治,首任县令就是后来统一岭南并被汉高祖封为南越王的赵佗,县治设在龙川县佗城镇。现有新石器遗址、唐代正相塔、宋代龟峰塔、孙中山祖居(由闽入粤第一代)。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河源,靠山近海,区位优越。河源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处于珠江三角洲边缘,历史上与惠州、东莞、深圳、汕尾曾属同一地区,市区距广州、香港均不到200公里,河源实际上是内陆与沿海的结合部。这种独特的区位,既有利于接受沿海地区的经济辐射,又有利于沟通国内外大市场。

河源,交通四通八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河源是京九入粤第一市。京九铁路经过江西省进入河源境内,穿越三县和市区,并在龙川县城与广梅汕铁路接轨,设立华南最大编组站。105和25国道纵贯全市,规划建设的河惠、河梅等高速公路正在规划建设。由此构成了河源市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使河源成为粤东北的交通枢纽。此外,以市区为中心的现代通信网络已经形成,实现了城乡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并且,还拥有一类口岸。

河源,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河源是“港深水塔”,全省最大的两个水库——新丰江水库和枫树坝水库都在河源境内。滔滔不绝的东江水,不但滋润着珠江三角洲东部,而且通过东深供水工程流入香港。境内水能蕴藏量130万千瓦,仍有40万千瓦有待开发。同时净水资源和优质淡水养殖开发价值和潜力巨大,新丰江天然净水远销国内10多个城市。河源市是矿产之乡,已探明的矿产有40余种,其中储量位居全省第一的就有铁矿、莹石矿和稀土。此外,铅锌矿、钨矿、石灰石、瓷土等也十分丰富,易于开采。河源是山多林茂之地,全市有山地面积1800多万亩,其中25度以下的缓坡地就有18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72%,活立木蓄积量达30927万立方米。河源是生态旅游胜地,境内山清水秀,文物古迹众多。紧邻市区的大桂山风景区,是北回归线上现存面积最大的常绿阔叶林区,是广东绿色生态旅游的新品牌;市中心有亚洲第一高喷泉,喷射高度达169米;河源还曾是恐龙的故乡,市区已出土恐龙骨骼化石和大量的恐龙蛋化石。市区碧水环绕,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全国13个大气环境质量达国家一类标准的城市之一,也是广东省环境保护教育基地。县区有“小桂林”之称的连平陂头山水,有“地下龙宫”之称的漳溪皇龙岩、和平李田仙岩,有“粤东丹霞”之称的龙川霍山和枫树坝九龙湾水上漂流等旅游景观。

河源,服务体系完善,投资环境优良。为吸引外商投资,市政府先后制订子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地价、水电、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实行只收税不收费,规定凡是在市区范围内举办生产性项目的外来投资企业,只按规定收税,不收任何行政事业性规费。为了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对外引进办公室,实行“一个窗口”审批项目,“一条龙”受理投诉,“一个口子”收取规费的“三个一”制度,有关职能部门分别制订了对外来投资者服务的承诺制度。为了切实保护外商的合法权益,市政府专门为外商发放了“绿卡”。

建市14年来,河源市经济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灯塔盆地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百万亩水果基地”建设为突破口的“三高”农业蓬勃发展;贯穿市区的“工业走廊”开发已初具规模,对外经济空前活跃,投资不断升温,规模逐步扩大,在新的历史时期里,河源市将突出特色经济、借外发展、科教兴市、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大力创造体制创新、对外开放、资源转化三大优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我们将进一步利用山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三高”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把河源建成京九线上的农业强市和珠江三角洲的“菜篮子”基地;利用沿海与内陆结合部的区位优势,不断优化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把河源建设成接纳沿海产业转移的一块投资兴业宝地;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把河源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利用矿产,水资源和农副产品等资源优势,形成以资源开发为依托的加工型工业。

河源市虽然是广东省的次发展地区,但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我们谒诚欢迎海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携手并进、共创未来。

一、客家渊源

所谓客家人,是指原籍为河南地区的中原汉族,在东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更在后来的几次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是中华汉民族的一个支系。客家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讲客家话,客家语系是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历史上,客家人有五次大南迁,时延1500年的记载。

第一次的大迁徙是在公元317—879年间,东晋怀帝妥朝时,由于西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形成对汉民族影响深远的“五胡乱华”之局,中原地区的不少官员和平民,也纷纷随着渡过黄河南下。为了避免和原户籍者发生混淆,便把这些新来的户籍称为“客”。这是“客”字第一次在中华民旅上出现。

第二次大迁徙是在公元880——1126年间。唐朝末年,黄巢举兵起义及“五代十国”,天下大乱,客家先民又从皖赣某地居所,现迁往江南南部、福建西北及广东北边。

第三次大迁徙是在公元1127——1644年间,金元相继入侵,宋高宗南渡,地这过程中,许多客家人幸均卷入保卫宋室、抵抗元兵的勤王战争。宋亡后,他们只好退往更偏远的广东东、北部。

第四次大迁徙在公元1645——1843年间,这次迁徙却是康熙皇帝为了争取南方的民心,赐给每个男子8两银子、妇女儿童4两银子,鼓励客家人迁入四川、广西及台湾。一向以客家人为荣的朱德同志的祖辈就是在这一次迁徙时,从韶关移居四川的。

第五次大迁徙是在1866年以后,发生于太平天国起义末期。由于太平天国的首领洪秀全是客家人太平天国失败后,许多客家人在清政府的压力下,纷纷向理智偏远的南方,甚至向东南亚等海外地区迁徙。

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约4500万人。其中国内4000万人,国外有500万人左右。在海外的客家人分布很广,较集中的是东南亚一带,新加坡的李光耀、和国际知名作家韩素音均是客家人。国内有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共有17个省、185个市县,其中客家人占95%以上的纯客县50个,客家人最为集中的地方是赣南、闽南和粤东北部。广东的客家人有2000多万,占全省总人数近30%,其中纯客县15个。

河源作为东江流域的纯客家地区,最早的客家先民来历可追逆到秦朝。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后,为进一步开发岭南,派屠睢、任嚣、赵佗带50万兵卒驻守,还下令将数十万名“罪人”发配到岭南。赵佗先为龙川县令,后为南越王。龙川的赵、韦、官、任四姓居民就是第一批进入龙川与当地土著族人杂居的中原人。但是,作为客家人大规模迁徙到河源地区的时间,却要推到客家人第三次大迁徙这一时期,即公元1127——1644年间。

河源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承传着客家民系优秀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广东梅县的山歌文化独树一帜。河源的东江客家菜则比较有特色。

二、客家习俗

客家人的习俗大致上包括全国性的传统岁序节俗,地方性崇拜、礼节等。

(一)、主要节日:

☆春节:有拜年,游乐活动等,是最隆重的节日。

☆立春:即交春。

☆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元宵节吃元宵,玩灯,赏灯,猜灯谜。

☆二月二:开正节。

☆清明:客家扫墓习俗多从春分开始,清明达到高潮。

☆端午:客家普遍称为五月节。节日主要内容是吃粽子,雄黄酒,龙舟赛。

☆七月节:也即鬼节。

☆中秋:民间通称八月节。吃月饼,赏月等风俗大体各地相同。

☆重阳节:客家人叫“九月节”。

☆冬至:客家人有“冬大过年”之说。

(二)、婚姻礼俗:

客家人的婚姻礼俗受古时风尚影响较重,,主要仍以传宗接代为目的, 但余文与张丽是自由恋爱的。客家人男婚女嫁讲究“明媒正娶”,客家社会正式的婚姻关系是一种“嫁娶婚”,招赘之风并不盛行。

过程仪式大部分仍沿旧习:如相亲、送定、报日子、送聘金、盘嫁妆、接亲、拜堂闹洞房等。

(三)、民间娱乐:

客家民间娱乐内容非常丰富,节日的主要有秧歌、龙舟竞渡、踩船灯,舞龙灯,舞狮,高脚师,迎花灯,踩马灯,打花鼓,乐器会,演戏,放烟火,平时的有唱山歌,唱小曲,弹琴,弹筝,拉二胡,吹笛子,下象棋,下六子棋,打纸牌,掷状元签,打麻将,养花,钓鱼等。

回答者:level13 - 魔导师 十一级 10-20 10:03

河源,上古属扬州南境,战国属楚,秦于龙川置县。 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龙川析地置河源县,属南海郡。南梁天监二年(503年)属梁化郡,隋唐属循州,南汉乾亨元年(917年)析循州分置祯州、循州,河源地区属循州。宋天禧五年(1021年)改祯州为惠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循州并入惠州,河源地区在1913年属广东省都督府潮循道,后直属广东省革命政府东江行政委员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东江行政委员会、东江行政专员公署、粤东行政公署、韶关地区、惠阳地区等。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源县,设立河源市,辖源城区、郊区、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和平县;1988年3月2日市委、市政府正式挂牌办公。1992年8月河源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成为既可享受山区优惠政策,又可享受沿海开放区优惠政策的地区。1993年11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源市郊区,设立东源县,

至于这些礼节和忌讳什么的 你女朋友就是你最好的老师 不要问别人了,多注意下你的仪表和你的处事方式,人家嫁女儿是看你这个人的 你们已经在一起那么长时间, 只要第一次见长辈不表现的狂傲等等那些令人反感的举动就行,你们慢慢接触给老人们一种能放心把女儿交给你的想法就行,这种想法通常就是老人们对女婿的一种评价,从嘴里边说出来是实在

在广东惠州,结婚彩礼一般是男方给女方6万,女方给男方3万左右具体数额根据当地风俗习惯而定如果是在农村,一般是男方给女方

据了解,广东惠州彩礼一般是6万左右,有的地方甚至高达10万不过,也有一些地方彩礼不是很高,例如河源、梅州等地具体要看当地

广东惠州彩礼一般是多少?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因为每个地方的彩礼习俗不一样,所以彩礼的数额也不一样不过大致的情况是这样的。

  炒米糕。它的制作过程是:将粘米或糯米煮熟晒成饭干,然后用沙拌着饭干在铁锅中加热炒爆,有的用菜油炸爆,叫油炸米。接着将川糖煎成浆,将炒米、花生仁、芝麻等配料放进糖浆中搅匀捞起放入用板做成的木架内铺平压实,用刀切成长方形小块。炒米糕吃起来香甜、清脆,大人、小孩都喜爱吃。打炒米糕十分讲究技术,不但配料要合比例,而且煎浆时要讲究“火候”,弄不好就不能成块,而变成散米不中吃。一般来说,一斗米要配25斤川糖,只能多,不能少,特别要注意“火候”。有经验的人在灶头上放一碗清水,川糖煎到一定时候就开始结浆,用竹筷滴一点糖浆于清水中,如已成“松仁点”即可,马上熄灭锅底火苗,把炒米放进锅中不断搅,用手试一试,如果十分粘手就可起锅将炒米倒进木框架内铺平压实,直到凝结后再用刀切成小块。 油果。又名“炸煎堆”。油果制作比较简便,先将糯米碾成粉,每斗糯米配25斤川糖。将糖煮成糖液与糯米粉搓均匀,搓越久越松软,搓成粉团后再捏成一个个状似乒乓球大小的粉团,表面粘上白芝麻,再放进油锅中烧炸,炸成深红色即可起锅。过年时将所炸油果蒸软作为下酒料,这是在新年期间每餐不可缺少的食品。

  粉皮。将粘米磨成米浆,配上黄豆、芝麻、花生仁等配料,把米浆倒进铁勺内放入油锅烧炸,直炸至深红色即可起锅。炸粉皮吃起来香脆,老少咸宜,也是新年期间招待客人的食物之一。

  芝麻酥、花生酥。制作方法和打炒米相类似,以芝麻和花生仁为原料,将川糖煎成糊状再与炒熟的芝麻和花生仁搅拌,倒入锡盆内铺平压实,切成小方块。芝麻酥和花生酥也是过年不可缺少的食物。

  以上几种年料,每家必备,全由自己加工制作。此外,柑桔、瓜子、饼干、糖果也不可缺少,这些年料多数要到市场上选购,数量也不多,主要是为了招待宾客。

  上述年料,一般到“入年界”(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之前基本备办完毕。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这天作为跨入新年的界定日期,也就是说十二月二十五日过后就进入过年阶段。外出做工的、经商的人都要赶回来。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至三十日这几天,最为紧张,男女老少个个忙忙碌碌、紧紧张张,主要进行下面几项过年的后期准备工作:

  扫屋。“入年界”后的扫屋非同一般,实是立体大扫除,全家动手。经过彻底大扫除,室内室外,窗明几净,人的心情无比舒畅,到处呈现出一派除旧布新的景象。

  磨豆腐,干鱼圹,杀猪、鸡、鸭等。农历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左右,家家户户开始磨豆腐。农家多数家门口有小鱼圹,到农历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前后全部鱼圹放水捉鱼,一方面要用圹鱼制作菜肴,另一方面方便春节后挖取圹坭做肥料肥田。与此同时,开始陆续杀猪。一般人家过年都要用上三四十斤猪肉,有的人家过年一户杀一头大猪,主要用途是:一、馈赠亲戚、朋友,每一户亲戚要馈赠二至三斤猪肉,特别是岳父家馈赠的肉就更多,新结婚姻亲馈赠的猪肉数目更为可观,否则会被人耻笑为“孤寒鬼”。

  一家老少忙到十二月三十日,年货、年料全部备齐,合家欢乐,特别是小孩更是欢天喜地,吃得好,穿得好,又不挨大人的呵斥打骂。外出经商、做工的人最迟也要在大年三十赶回家中吃“团圆饭”。这天也最为忙碌,不知苦累地去做各人要做的事,但大家都是乐呵呵的满脸春风。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又叫除夕,这天必须做的事有:

  洗柚叶澡。早上摘回柚叶,中午过后家家户户将柚叶放入锅内水中烧开,每人都要洗柚叶热水澡,其意是把污秽、“穷气”、“衰气”洗掉,干干净净进入新的一年。洗过柚叶澡后便换上新衣、新帽、新袜、新鞋,从头到脚焕然一新,换下的脏衣服当天要洗涤干净。因此,洗柚叶水澡含有除旧布新之意。这一风俗已逐年淡化。

  送灶君。事先从市镇购回灶君神像,写好灶疏(写上一家大小姓名年龄),准备好元宝、香烛、三牲、酒、素果等祭品,在灶边置一“八仙桌”,将祭品放在桌上。全家老少齐集灶神像前行礼,虔诚敬送灶君返回天庭述职,祈求灶君在玉帝面前美言赐福消灾,来年财丁两旺,合家平安。一般人家拜祭时只向灶君祈祷几句“赐福消灾,保佑合家平安”之类吉祥话。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家还要郑重其事地摆祭,读祭文,祭文如下:“惟君,仍合家之主,君为五祀之先,朝炊墓厨,岂无亵渎之处;合家兴旺,全赖扶持之力,既感恩于平日,敬酬谢于此夕,伏冀神君,俯鉴微忧,保长幼以安宁,佑添丁而增福。尚飨。”这一风俗除少数老人外,多已不行。

  敬祖先。腊月三十日早餐后,凡是当年添了男丁的就要派人到祖祠打扫卫生,将祖祠墙壁粉刷一新。午后,陆续有人携礼盒、三牲、炮竹、元宝香烛等祭品前往祖祠拜祭进香。行礼之后,放炮竹,有的放铳。每到大年三十午后,祖祠香火缭绕不断,炮竹声不绝于耳,一直延续到黄昏。这一风俗近年亦已淡化。

  贴春联、年画。大门、小门均贴上大红春联,门楣贴“利是”,门板贴门神或“福”,“大吉”等字。厨房、牛栏、猪圈、鸡栅、厕所等处也要贴上用红纸写有“财丁两旺”、“六畜兴旺”等红纸“桃符”。大厅和卧室、客房均贴上新年画,一派喜气洋洋的欢乐景象。

  吃团圆饭。年三十晚的团圆饭是最为隆重的家宴。规矩也多:一、分居后的儿子除夕要回到父母身边共吃“团圆饭”。二、排座次。年长老者一定要上座,然后按辈份往下排。同时,上座要预留几个空位,放几个空碗和筷,意在让已故的先祖也回来团聚,以示敬祖。三、所有制作好的新年菜肴,每样都要端一碗上桌,菜肴多的要启用大圆桌,表示丰盛。四、开戒。平时家长不准小孩饮酒,除夕团圆餐时则开戒,小孩也可破例饮酒。五、禁忌。男女老少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有的人担心小孩无法遵守,就事先在餐厅墙上贴上写有“孩童之言,百无禁忌”字样的红纸条。不准跌碗、跌筷,如不慎跌了碗筷,边收拾边念:“大吉大利”。如打破了碗就要将破碗用红纸包好放在不显眼的高处。吃饭时,小辈要给长辈敬菜敬酒,并祝老人福禄寿全。合家老少彬彬有礼,说话和气、亲切,充满团结、祥和、敬老爱幼的气氛。

  发压岁钱。压岁钱又叫“利是”。老人给小孩发压岁钱,要用新纸币装进红纸袋内逐一分发。晚辈也要给长辈送“利是”。“利是”钱小孩可以自己支配,父母不加干涉。

  清洗餐具。按祖训,大年初一不吃荤,要吃素。所以除夕家宴后全部餐具一律要清洗,不能有半点荤腥,否则就是对先祖不恭。属于荤腥的一切肉类均集中一处存放并用纸条贴上封存,叫“封岁”。这样做客观上对肠胃有好处。

  守岁。吃罢团圆饭,屋内各处点上油灯(煤油灯),整座屋通宵灯火通明,叫“点岁火”。家人欢聚一堂品尝香茶、水果、瓜子、花生、糖果等,长辈给晚辈讲家史、族史,教育晚辈要牢记祖训,继承祖德,勤俭持家,团结和睦。讲完家史、族史后,有的敲锣打鼓,有的放烟花,一律不能早睡,谓之“守岁”。一般要等到午夜时,开大门、放鞭炮迎新岁后才能入睡,小孩可以例外。有的人索性闹到天亮。

  开大门。正月初一凌晨(即零时)为送旧迎新时刻。家家户户将大门打开,大放鞭炮,这时每个角落都可以听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真是万炮齐鸣,此起彼落,十分热闹(近年来河源市区及一些县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炮竹)。一般由长辈打开大门,开大门的人要大声么喝:“开门大吉、大吉大昌”。厅堂、灶堂、大门、小门均点上大红烛,焚香礼拜,迎接新年,迎接财神。

  大年初一,不论老少早早起床。相传此日不早起床,就意味着一年不顺利。起床后刷牙洗脸,女的下厨房准备早餐,事实上饭和素菜隔晚已经做好了,再热一次就是。男的端着素盒盛满糖果、年糕及元宝、香烛等到祖祠拜祭。祠堂祭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素食贡品,老少行礼,礼毕回家吃早餐。大年初一的早、中、晚餐都是素食。素菜有腐竹、粉丝、金叶(黄花菜)、木耳、豆腐皮、香菇、芹菜(象征勤快)、蒜(会划算)、葱(聪明)等,虽然无鸡、鸭、鱼等肉类,但也很丰盛。

  拜年。早餐后,做父母的携着小孩到长辈家中拜年,见了长辈行鞠躬礼,送上“利是”,并祝长辈“长命百岁”、“新年快乐”。长辈也还礼,向小孩发“利是”和糖果并祝福晚辈“合家幸福,万事如意”。那些辈份高,年岁大的老者,几乎一整天都有晚辈登门拜年,应接不暇。虽累点但也得意和欣慰。平辈见面互相道贺、祝福,互送“利是”和糖果给对方小孩。大年初一相互见面切忌问病讨债,否则不但讨没趣还会引发纠纷。年初一禁忌也最多,除了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外,还不能换衣服,不能扫地倒垃圾,不能下河挑水,不能放牛、放猪、放鸡鸭,不能打骂小孩,不能动土,不能打破家杂。有一件不顺心事发生就会挂记一整年,所以年初一处事特别小心在意。

  大年初二,又叫“团年”,一般不外出。是日开始吃荤。

  大年初三,又叫“穷鬼日”。一早起床,全家动手大扫除,俗称“扫穷鬼”,扫得越干净越好,地上有一点点纸屑之类东西没扫净就会视为“穷鬼”。总之要把一切垃圾悉数扫地出门。打扫时还要念“穷鬼出、富贵入”。打扫的垃圾集中起来送至远离家门的野外河边、路边点火烧掉并放炮竹,表示已将“穷鬼”赶走。年初三扫地虽含有一些迷信色彩,但也合乎卫生要求。年初一、二均不准扫地,垃圾堆积多了,年初三来一次大清理也是应该了。因为年初三是“穷鬼日”,全家老少均不出门,不去别家串门,如不慎进了别家的大门,就会被人家视为“穷鬼”,不吉利,不受欢迎。所以年初三一般不入别家门。如有特殊情况非登门不可,要将屋主人叫出门外叙谈,客人自觉不进门,主人也不会邀客人进门。

  大年初四,妇女开始携带猪肉、年糕之类礼品回娘家、走亲戚,大家结伴同行,一路说说笑笑,十分热闹。男人开始开展文娱体育活动,又叫“闹新年”、“搞新年”。民间传统民间文艺间目主要有:“舞狮”、“舞龙”、“打马灯”。年初五以后开始陆续干活

河源客家风俗全解读

过年

"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开始蒸酒。年近三十日,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祭灶

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入年界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过大年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最为欢乐愉快的一日。这天上午,家家户户要拜菩萨、敬神。大年三十,各家厅堂要挂起祖宗画像,在大门口贴上鲜红春联,谷仓门上、禽畜栏前、家俱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也叫"上红"。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 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

守岁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开大门 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拜年

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小孩们穿着新衣,欢乐嘻戏,有的争向年长者拜年:"公公叔叔家发财,糖子饼果拿给涯(我)。" 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特别是新婚女婿(岳家会用书贴来请)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小俩口一起去,也有只女婿一人去;有的当天回来,也有住五、六天的。去时要带小母鸡、米果、糖果和香烛、鞭炮等,到时要在岳家祖先灵前烧香、点烛、放鞭炮。中午岳家请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热情。

吃岁饭

初三早上吃"岁饭"(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饭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几个人就插几双,再插上一根带叶树枝,有的还要放上桔、柚等水果。吃岁饭前先要把饭摆在"当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岁饭要准备很多菜,有鸡有肉,与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差不多。初三不能杀生,鸡要在初二杀好或过年时留下。出年界 正月初五,出年界。厅堂的祖宗画像要收起,纸门帘要取下烧掉,外出做工干活的就可以启程了。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家家户户要筹办菜肴,喝酒过年。要闹元宵,新春游乐活动到达高潮。 从过年开始到正月十五,各地游乐活动不断,以游龙灯、舞狮为多,有的从正月初一、二起开始活动。龙灯和狮队来到前,会预先发贴,来后要给他们送红包、吃点心。龙灯、狮队等除到各家各户表演外,还要到村中各庙宇和祠堂向神灵及祖先拜年。逢到春节后的第一个墟期,各路龙灯、船灯、狮灯等都要到集上表演,叫做"开墟"。春节到元宵期间,各地还有以下一些游乐活动:

送春牛

一般在年初一,由三、五人组成一个小队,向各户送春牛图,有吹唢呐的,打小鼓的,敲小钹的,在每家门口吹打,送上"恭贺新禧"红贴,主人会给红包。 稻草龙 一截一截,插满香火,由小孩抬着到各户灶前和猪舍牛栏去舞,祝贺合家平安、六畜兴旺,各户要给红包,小孩得欢乐,主人求吉利。 蝙蝠灯 也由小孩逐户去舞,"火龙进屋,要你蜡烛","恭喜发财,买田建屋",蝙蝠灯不收红包,只要蜡烛。

船灯

灯状似船,在陆地表演游唱。春节前排练,锣鼓队,奏十番配合。到村以后,吃罢点心,在开阔场地表演,由船夫、艘婆唱"十月怀胎"、"十二月古人"、"瓜子仁"、"一枝花"等曲调,艘公只管划船不唱曲。晚上要在祠堂"开天官",唱"天官赐福"等,最后喝酒吃饭。 狮灯 有傩人出场,一个狮头,一个狮尾,一个孙猴子,一个沙和尚,还有锣鼓队。狮、猴、沙和尚演唱完后,要进行武术表演,打拳、舞刀、耍棍、跳桌。狮队过年前要请师傅教练武术。

春分

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

清明

三月清明,祭拜祖先。客家地区除大部分是春分扫墓祭祖外,也有一些地方是清明扫墓的。清明节这一天,也有一些地方要祭路旁土地伯公等神坛的。端午节 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家家户户买肉、杀鸭、包粽子、做米果过节。端午是个大节,许多地方在外面做工的都会回家过节。中元节 客家地区多以七月十五为"鬼节"。有些地方都要提早一天过节,谓"七月十四人过节,七月十五鬼过节"。 有些地方,客家也在七月半祭祖。

中秋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俗称"八月节",也是个大节。吃月饼,赏月,庆团圆。各家各户要置办酒菜,买猪肉、宰鸡鸭、做米果过节。中秋晚上,家人团聚过节,饭后吃月饼赏月。重阳节 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也叫重九节,俗称"九月节",是年尾大节,有"过了重阳无大节"之说,出门的人很多都要赶回家过节。这一天,很多地方人们要带着小孩登高爬山,有的在高山上放风筝,谓可避邪、避瘟疫。

很多老人都说,此俗系祖先从北方中原带来,代代相传至今。这一天,有些老人和妇女则上山到庵庙烧香拜佛。

冬至

冬至在农历十一月,也叫"过冬年"。过冬至要吃猪肉、牛肉,做米果、煮汤丸,有钱人要吃鹿茸、人参补冬。

生活风俗。

饮食 一日三餐,米饭为主。旧时早上用锅煮饭,用罩捞把饭捞起,盛于饭曾瓦 中,供一天吃,传统名菜、名吃有“蒜头焖猪肉”、“焖狗肉”、“炒鸡酒”、“盐火局 鸡”、“扣肉”、“蘸仔鸭”、“酿豆腐”、“鱼生”、“仙人板”、“猪油板”、“锅笃板”、“黄板”等。

民居 最具特色和代表性客家民居是“围龙屋”,它多建在丘陵、斜坡地面或田畴交错的小丘前。其所采用的建筑工艺,是中原汉族建筑艺术中最先进的“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的形式,其结构一般是“一进三厅两厢一围”。屋前有一晒禾坪,大门之内,分上、中、下3个大厅;左右分两厢或四厢,以两厢向后延伸,形成马蹄形的后围,其特点是以南北子午为半轴,左右对称,以屋前面的半月形池塘和正堂后的围龙屋结合成一个大极形整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1616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30
下一篇2023-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