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哪个章节哪一页说到“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淹没了……

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哪个章节哪一页说到“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淹没了……,第1张

第一卷 第二章 “群体的智力湮灭”小节。

不过这本书多次提到这个观点,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话出现。而且版本不同翻译不同也不可能和你的原句相同。我找到的是意思几乎一样的句子,你给的原句没有找到

  雅克·希拉克 (Jacques Chirac) 1932年11月生于法国首都巴黎科雷兹镇的一个富豪家庭,独生子。其父曾为法国商业银行总管。希拉克早年毕业于巴黎政治学院和法国国家行政学院。1967年他当选为国民议会议员,后多次当选。1967年至1974年他先后担任就业国务秘书、财经国务秘书、总理府负责与议会联系的部长级代表、农业和农村发展部长、内政部长等职。1974年希拉克出任法国总理。1976年辞去总理职务后,他组建保卫共和联盟并任主席。1977年至1995年他3次连任巴黎市长,在此期间,他于1986年至1988年再次担任政府总理。1995年5月希拉克当选法国总统,2002年5月连选连任。

  希拉克曾于1978年和1991年分别以巴黎市长和法国前总理身份访华,1997年5月和2000年10月已两度以法国总统身份访华。2004年10月,希拉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法国文化年”开幕活动。2006年10月25日至28日,希拉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希拉克喜爱文学,主要著作有《希望的闪现》、《一个新法兰西》、《所有人的法兰西》等。希拉克熟悉并喜爱东方文化和中国艺术。

  1956年希拉克与贝尔纳黛特·肖德龙·德库塞尔结婚(后改名贝尔纳黛特·希拉克),他们有两个女儿。贝尔纳黛特曾于1995年9月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雅克·希拉克

雅克·勒内·希拉克(JacquesRenéChirac;1932年11月29日—2019年9月26日),出生于法国巴黎,法国右翼政治家,法国前总统、法国前总理、安道尔大公。

1954年雅克·勒内·希拉克(以下简称:希拉克)毕业于巴黎政治学院;1959年获法国国家行政学院公共与政治学硕士学位;1974年出任法国总理;1976年辞去总理职务后,创立保卫共和联盟并任主席;1986年至1988年再次担任政府总理;1995年当选法国总统;2002年连任总统,直至2007年卸任。

希拉克执政12年间,致力于捍卫法国国际地位,支持联合国和多边体系,反对美国霸权,对法中两国关系的发展留下了自己的深刻印迹,造就了中法关系的黄金十年。

中文名:雅克·勒内·希拉克

外文名:JacquesRenéChirac

国籍:法国

出生地:法国巴黎

出生日期:1932年11月29日

逝世日期:2019年9月26日

职业:政治家

毕业院校:法国国家行政学院

信仰:罗马天主教

主要成就: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5任总统(1995年—2007年)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理(1974年—1976年;1986年—1988年)

代表作品:《希拉克回忆录—步步为赢》

在任时间:1995年5月17日-2007年5月16日

所属政党:人民运动联盟

人物生平

1932年11月29日,雅克·勒内·希拉克(以下简称:希拉克)出生于法国巴黎。希拉克热爱大海,自幼渴望成为一名远洋船长,中学毕业后曾在一艘货轮上做见习轮机手。

1950年,毕业于路易勒格朗中学。

1950年—1954年,就读于巴黎政治学院(公共服务和政治)。

1951年,考入巴黎政治学院,期间参加了社会党人组织的“政治社会研究小组”,后在国立行政学院和美国哈佛大学暑期班学习。大学毕业后在装甲兵与骑兵学校服役和学习。

1953年,就读哈佛大学夏季学校。

1955年,从索缪尔军校毕业后,任骑兵少尉。

1956年—1957年,就读于索米尔装甲骑兵指挥学院(军种分级1)。

1957年—1959年,获法国国家行政学院公共与政治学硕士学位。

1959年,任法国审计院助理稽核。

1962年,任政府秘书处特派员、乔治·蓬皮杜总理办公室特派员。

1965年—1993年,任法国审计院审核官。

1965年3月—1977年3月,任圣·菲列奥勒市议员。

1967年3月—5月,任克勒兹省议员(后多次当选)。

1967年—1968年,任乔治·蓬皮杜政府的就业国务秘书。

1968年—1971年,任乔治·蓬皮杜政府的财经国务秘书。

1970年—1979年3月,任克勒兹省议会主席。

1974年5月27日,第一次当选法国总理。

1976年12月5日—1994年11月12日,辞去总理职务后,他组建保卫共和联盟并任主席。

1977年3月20日—1995年5月16日,3次连任巴黎市长。

1980年—1986年,任国民议会国防委员会委员。

1986年3月20日—1988年5月10日,第二次当选法国总理。

1993年5月28日,起任大欧洲委员会主席。

1995年5月7日,第一次当选法国总统(17日正式就职)。

2002年5月5日,以815%对185%的票选率击败极右翼***勒庞,连任法国总统。

2019年9月26日,希拉克去世,享年86岁。

为政举措

政治方面

1995年,希拉克任命朱佩为新总理,朱佩随即组成了由42名成员组成的新政府,其中保卫共和联盟20人,民主联盟18人,并吸收12名妇女人阁,右翼取得了重新治理法国的机会。

1995年10月,希拉克推出一系列廉政措施,简化官方礼仪,减少对外活动,节省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反对铺张浪费,并规定不可随意动用专机外出活动,政府官员要严于律己,做出表率恢复共和国道德规范。希拉克通过自己的以身作则,旨在唤起法国民众的热情,使那些长期失业者和生活困难的人们能够看到希望,从而增强社会凝聚力阻止对立和分裂现象的扩大,使国家局势趋向稳定和团结。

1996年,法国政府决定采取措施以保障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加强妇女的职培训,配合教育部制定职业培训计划,鼓励企业招收女职工,实行男女同工酬,全国各地设立值班电话和接待处,以救援受迫害的妇女等。

1997年4月21日晚,希拉克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解散本应于次年3月到期的国民议会,决定提前于当年5月25日和6月1日分两轮进行选举,以产生新一届的议会和政府。

2000年6月,希拉克正式提议修改宪法,将总统任期由7年改为5年,民议会和参议院随即分别通过了该修宪议案。9月24日全民公决中,735的投票者赞成缩短总统任期,希拉克的修宪提议获得成功。

经济方面

希拉克上台后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减少财政赤字,即在1997年实现收支平衡,从而将赤字降低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所规定的占国内生产总值3%以下的标准。为此政府决定自199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1995年10月,希拉克宣布将实行两年“紧缩政策”,而“紧缩”首先体现在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上。改革方案的具体措施为:加强议会的监督职能;建立社会保险赤字偿还基金;提高退休者应交纳的疾病保险金额;设立医疗卡,增收求诊费和住院费,将由病人负担的住院费从现今每天55法郎提高到70法郎,其余部分由社会保险支付;限制公立医院职工人数;提高家庭保险和养老保险受保人应交的保险金额等。

希拉克确定新政府的两项优先战略目标:一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全力以赴地增加就业机会,二是减少政府财政赤字。法国算是西方发达国家中第四大经济强国,但近年来就业状况一直在恶化,失业率高达12%以上,在330万失业人员中,长期失业人数达120万,1995年间增加了10%失业率居七大工业国之首。希拉克要求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的限制,把政府的各项工作重心放在解决失业问题上各项经济、社会措施和决策都应为就业服务。为此希拉克政府已拟定一个“促进就业合同”法案,将在近期内提交议会讨论通过。减少财政赤字是又一项必须优先完成的任务。预算赤字将被控制在欧洲联盟条约所规定的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3%的限度之内。为了改善国家财政状况,政府将用推行私有化得来的款项偿还国家债务。同时准备通过减少、压缩政府各部门的行政开支来减少赤字。

社会方面

1995年10月,希拉克在多项涉及面广泛的经济社会政策方面,采取更加灵活的态度和做法。希拉克主张:提高工资和退休金的标准减轻企业社会负担,改革企业税制减免企业转移税;减轻所得税,改革职业税;协调教育和就业的关系,实行教育改革,大力发展高水平的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密切学校与工厂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使大专教育更加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军事方面

1995年6月13日,希克上台不久便不顾世界舆论的反对,宣布将在太平洋的新喀里多尼亚群岛复已中断3年的核试验。1995年9月5日-1996年1月27日,法国先后进行了6次核试验,在达到既定目标后才宣布将永远停止核试验。

1996年2月,希拉克又宣布一项历史性的整军计划,决定逐步废除沿用198年的义务征兵制,削减军事预算,以建立一支战斗力更强的职业军队。

2006年6月13日,宣布希拉克恢复核试验。

2006年12月5日,希拉克一反过去30年不参加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立场,宣布恢复法国在北约军事委员会的席位,以便乘当今世界朝多极化发展之机,在北约中建立一个与美国支柱平行的欧洲支柱。

2002年,法国的军队将由50万削减到35万,那时法国将“有能力迅速地、有组织地向海外派出一支5万-6万人的部队”。5月,法国政府又批准了一项幅度削减国防预算的法案。根据该项法案,1997-2002年的5年间,法国的度国防预算将为1850亿法郎(约合370亿美元),比1994年减少约200亿郎,其目的在使法国的国防变得“更加节约和更有效率”,以便法国军队能承起4项使命:威慑、预防、外派和保护领土。尽管采取了上述计划,但法国军开支仍居高不下,到1997年,军费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1%,高于英国28%,德国的18%。

外交方面

1995年5月,希拉克对法国的外交政策进行了全方位的、根本性的调整,调整后的外交政策被称为“希拉克主义”。“希拉克主义”是希拉克在新的国际局势下,纵横捭阎,恢复法国外交光荣地位的指导思想,希拉克保持了法国传统外交的优势,同时勇于开拓新的外交疆界,树立法国的大国形象。希拉克外交政策具有反美、亲巴勒斯坦、提倡多极化(而提倡多极化也曾被认为是反美的表现)、重点关注第三世界国家等特点。

希拉克继承戴高乐的传统,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努力提高法国的大国地位。他在就任的当天就法国军队重申,核威慑力量是法国国防的基础,是维护法国主权的保障,在遵守法国承担的国际义务的情况下,法国的核威慑力量将保持足够的必要水平。在同美、俄关系方面,希拉克仍然坚持戴高乐主义的传统立场,把法国的利益放在首位,在维护法国的主权和独立的前提下,调整法美、法俄关系。他“不接受”由美国主宰的“单极世界”或以美国为轴心的“世界新秩序”。认为俄罗斯的稳定对于西欧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法国把同俄国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作为外交优先目标之一,有意加强同俄的双边磋商,同时法国也注重同中国关系的改善,由于中法双方的共同努力,两国关系已恢复正常并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希拉克在担任法国总统期间,坚决反对美国前总统布什在2003年出兵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法国举行了2003年以来的第一次“休战日”纪念活动。法国总统希拉克在无名战士墓前参加了悼念仪式。

希拉克曾于1978年和1991年分别以巴黎市长和法国前总理身份访华,1997年5月和2000年10月两度以法国总统身份访华。1995年出任总统到2004年,在不到12年的时间内,希拉克四次访华。从北京、上海、西安到湖北、四川,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半个中国。每一次访华都意味着中法关系的进一步前进,中法两国在1997年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4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04年10月,希拉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法国文化年”开幕活动。2006年10月25日至28日,希拉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人物荣誉

1997年9月访问俄罗斯时,希拉克被授予俄罗斯最高荣誉奖——一级“祖国功勋勋章”。

个人著作

希拉克主要著作有《希拉克回忆录:步步为赢》《希望的闪现》《我为和平而战》《我为法国而战》和《每一步都应当有目标》等。其著作《我为和平而战》和《我为法国而战》中收录了他在1995至2007年间发表过的文章和演说。

个人生活

生活方式

希拉克就任总统后,生活方式的最大特点是不讲究排场。他入住爱丽舍宫后将繁杂的礼宾程序简化到最低限度。他关闭了朗布依埃和马利勒鲁瓦的狩猎场。他嘱咐总统专车遵守交通信号。他不仅大大削减服务员和顾问的人数,而且裁减了警卫队伍,他禁止警卫们妨碍他与普通法国人接触。希拉克严格禁止总统秘书处工作人员向部长发布指示和干涉他们的活动,不允许总统班子妨碍政府管理国家。

家庭情况

希拉克的父亲弗朗索瓦曾是个小学教师,后为法国商业银行总管,后来又成了工业家,是一个不太顾家,整日忙碌的父亲。

求学巴黎政治学院期间,希拉克在上历史课时认识了一位漂亮姑娘,并爱上了她。1956年希拉克与贝尔纳黛特·肖德龙·德库塞尔结婚(后改名贝尔纳黛特·希拉克),他们有两个女儿。贝尔纳黛特曾于1995年9月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长女洛朗斯于70年代患上脑膜炎,影响到以后精神失常,不但患上厌食症,而且有自杀倾向,为此亦曾在精神病院待了好几年。

2007年4月24日,法国政府公报公布了希拉克总统向宪法委员会提交的家庭财产状况报告,报告显示卸任前希拉克夫妇家庭财产总值100多万欧元。

文化兴趣

希拉克喜欢中国古典诗词,推崇唐朝的诗人李白、杜甫和王勃,尤其欣赏李白诗的气魄和潇洒。他曾当众用法语即兴背诵了唐诗。在一次私人聚会上,希拉克说:我有个心愿,完成一个关于李白的**剧本。

希拉克喜爱和熟悉东方文化,他在参观了兵马俑坑之后说,这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从此,兵马俑坑就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希拉克喜欢日本文化,他曾经访问过日本四十四次,是一个热情的日本相扑迷。他也有相当的日本古代史知识。2005年3月26日,他第四十五次访日,访日期间,希拉克指出法国“欢迎”日本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人物评价

正面评价

希拉克曾经被法国的主流媒体称为“法兰西的和平斗士”,因为他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开战,并因此赢得了广泛的民意支持和国际威望,不少法国人还将他与当年的戴高乐总统相提并论。(《青岛早报》评)

希拉克先生在担任总统时对每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并且能够捍卫自己的看法,他总是能尊重合作伙伴的意见,希拉克是一名知识分子和一名真正的教授,而且他非常风趣,考虑问题很周密。(俄罗斯总统普京评)

希拉克是一位让中国人倍感熟悉和亲切的法国政治家。他是中法关系“黄金十年”的倡导者和创造者之一,1995年第一次当选法国总统后,就以政治家的战略眼光推动中法关系快速发展。2004年,中法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法双边交往进入全新阶段。(《北京晚报》评)

反面评价

毁誉参半的希拉克在国际上,他对伊拉克战争公然说“不”的行为仍在造成影响。此举迫使美国总统布什2003年在没有获得联合国支持的情况下出兵伊拉克。希拉克时代另一次说“不”的行为也仍在造成影响。2005年,法国人投票反对欧洲为进一步实现一体化而进行的努力。在受公众关注四十年后,他成了一道并不鼓舞人心的风景,并没有真正受到注意。(《搜狐新闻》评)

对于一些人来说,希拉克最大的失败是没有对这个国家大胆地进行变革和领导。有时候,希拉克似乎决心尽可能不激怒法国人,制定了畏手畏脚的中间改革路线并对街头示威妥协退让。而且他执政期间法国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等社会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民众对现状日益不满。希拉克留给法国的东西就像他本人一样复杂而含糊不清。希拉克在法国取得的成就既赶不上他的榜样戴高乐将军也不及其前任、社会党人弗朗索瓦·密特朗。(《中国经济网》评)

总体评价

他终于当上了国家元首。虽然聚光灯早就对准他了,但是这个性格外向的人依旧不为大众所熟知。他的政治路线显得与众不同:左翼的土地孕育了他事业的根基,从第一轮投票开始他先后参加过八次选举,他是右翼的****,遭遇过两次总统大选的失败,直到凭借偏左翼的承诺—缓解“社会断层”—才获得了选举的胜利。七年之后,借助左翼的选票他成功当选,反对种族主义和仇外思想。在他的两届任期中,围绕着各类“案件”的大肆宣传经常成为报纸的头条,对他的行为的过度曝光一下子混淆和限制了事实的意义。与他的历届前任不同,雅克希拉克不曾享受过“顺风顺水”。从第一天开始,他就被拉入了泥潭,被巴拉迪尔煽动起来的传媒界和政界的人物埋怨他破坏了庇护他们的傀儡政权,他们采取报复手段,质疑“过时”的希拉克的总统地位的合法性。重重“案件”的干扰,传媒界和政界人物的反对,加上各大媒体以政治生活中的主要人物为对象制作的“日日上演”的打木偶游戏,这种讽刺游戏还得到政治家自身的支持,使得人们很难,甚至不可能对于雅克希拉克的作为作出公正的评判。(《希拉克传-爱丽舍宫的陌生人》评)

希拉克总统作为就派的第三代传人,被认为是一位奉行就高乐思想路线和政策主张的政治家,他把戴高乐的民族主义精神和蓬皮杜的现实主义作风融为一体,形成了“现代开放的新戴高乐主义”在对外政策方面,他强调“遵循戴高乐将军的教导”,同时从国际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现实出发,在欧洲和世界舞台上完成“法国的使命”,寻求法国应有的地位。(《二十世纪世界实录》评)

人物争议

2010年3月7日,因为卷入一宗数十年前的腐败案件,希拉克出庭受审。希拉克涉腐案7日开庭后,法庭次日决定,接受被告辩护律师的意见,延后案件审理。希拉克是法国历史上第一位因犯重罪而被要求出庭受审的前总统。1995年,希拉克当选法国总统。此后,就有人指责他在任巴黎市长时虚设职位,挪用公款中饱私囊。对此指控,希拉克一直否认,并且利用总统的司法豁免权而免予被起诉。2002年,巴黎市政府官员提出一份民事诉讼,称希拉克任巴黎市长时,曾花费数百万欧元公款消费奢华的法国大餐,其中包括昂贵的鹅肝酱和松露。后来这一指控撤销。2003年,调查人员称希拉克在1992年至1995年间,与妻子、女儿一同享受过多次豪华假期,307万美元的费用都是由来历可疑的现金支持。希拉克坚称收入合法,但这笔钱的真正来源至今未得到确认。2007年卸任后,希拉克的律师利用各种法律手腕多次推迟此案开庭。2007年,面临外界指控称希拉克在一家日本银行的秘密账户内,有3000万欧元存款。尽管日本当局表示没有发现该账户,但法国媒体称,一位退休的高级情报官为此接受了司法机构长达9小时的质询。2005年,媒体称希拉克的数十位助理染指一份总额25亿欧元的巴黎校舍建造合同,将其资金非法引入人民运动联盟党,收入5000万欧元。

2010年3月7日,希拉克没有出现在庭审现场,因为按计划他将于9日才出庭。庭审现场仍然座无虚席。两位民间组织的反腐人士由于大声喧哗被带离法庭。8日,法官决定,应当由法国最高上诉法院来接手,决定是否应该将该案交给法国宪法委员会。如果得到宪法委员会的放行,此案将于6月20日重新开庭。对于审判再次推迟,法国反腐败团体Anticor表示失望,称这意味着希拉克有可能再次逃避法律的制裁。

2011年12月15日,巴黎轻罪法庭就希拉克所涉及两件在他担任巴黎市长期间设立虚假公职以帮助政治盟友谋求不当经济利益案件宣判。法庭认为,希拉克在这两桩案件中犯有“挪用公款”、“滥用职权”和“谋取非法利益”罪,因此判处他两年有期徒刑、缓期执行。希拉克的律师在15日审理结果公布后表示,可能提出上诉。

希拉克本人一直坚决否认这一指控,称案中所提到的所谓虚假职位对于巴黎市政府的正常运作必不可少,且这些职位的设立经过了巴黎市议会的审议和批准。

那位满嘴喷粪的回答者,不搞清楚情况一来就人身攻击,本来错已在先,后面一番追问更是秀了人格下限。表面上的自鸣得意,实则自卑怨恨;表面正人君子,实则猥琐小人;一副爱国表象,实则专门利己。能混到有车有房,也是凭借了诡辩狡猾之伎俩,三寸不烂之喉舌。这种市井小民是砸日本车的主力军,是网络喷子的骨干,是五毛党的核心力量,但最讽刺的是,这类人也是国家大难临头时仓皇落跑之流,他们是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也是法国社会哲学家勒庞笔下典型的乌合之众。

李宇春又被“嫁”给78岁外国老汉,谣言已传两年,戳破其实很简单

近来,一则54秒的短视频在一些微信群中流传开来。视频中,李宇春一改素日给人留下的印象,身着优雅的长裙,在一名头发花白的外国老者的搀扶下缓步走下楼梯,犹如影视剧中的桥段一样,此时的李宇春置身于许多女孩心生向往的梦幻场景当中。

而这则视频所配的文案这样写道:“李宇春嫁给78岁的老外(叹号)青春换取财富(叹号)从此刻起李宇春被列入世界财富前50名行列(又一个叹号)。

事实上,网传的这段所谓的结婚视频,出自2018年戛纳**节的现场,是李宇春走红毯之前的一段视频。谣言传的这么邪乎,当时李宇春本人也不得不亲自下场辟谣,视频中的外国老者,其实是当时她的一名安保人员。

然而即使如此,依然有人对这则谣言深信不疑,他们甚至还找到了其它李宇春结婚的佐证。在另一组流传的照片当中,李宇春身着洁白的婚纱,一旁的外国老者还弯腰为其整理裙摆。而事实上,这组照片拍摄于早年李宇春出席某服装品牌的活动,照片中的外国老者是该服装品牌的高层。

如此清楚的事实摆在眼前,但就是有人视而不见,更吊诡的是,这则谣言每年都需要辟谣一次。那则文案中一连串的感叹号,让不少人的心中生出了一连串大大的问号。谣言为什么如此有生命力,为什么会有人轻信谣言,还不止一次?哪些人会轻信谣言?这些人怎么做才能不再被谣言轻易忽悠?

谣言本身包含着真实

谣言富有生命力,且易于传播,在于谣言建立在真实事件的剪裁和改写之上。 比如在关于李宇春的这则谣言当中,视频是真实的,穿婚纱是真实的,外国老者为其整理裙摆同样也是真实发生过的。不真实的只有那则文案,而恰恰是那些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提高了谣言的可信度。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谣言披着合乎逻辑和情感的外衣,它传递了一部人们所相信、所认可,甚至是有所期待的价值。 而在谈论这一点的时候,有一个点必然不可忽略,那就是谣言的受众。

在关于李宇春的这则谣言中有这么一个潜在逻辑,“在现实生活中有年轻女子愿意用青春换财富,所以嫁给年迈富翁”,“李宇春是年轻女子”,所以“她愿意嫁给年迈富翁”。在这一点上这则谣言已经形成了逻辑自洽,而将这个逻辑放在“娱乐圈”这个特殊的环境当中,更是让一部分人深信不疑。

但是逻辑自洽,并不意味着这则逻辑是正确的。“有年轻女子愿意嫁给年迈富翁”并不代表“所有的年轻女子愿意嫁给年迈富翁”,“娱乐圈中有人乱来”并不意味着这个圈子中所有的人都会乱来。

但就是这么浅显的道理,却常常会有人视而不见,因为在这些人的潜意识当中已经认定了,那就是一个乌烟瘴气的圈子,这则谣言正好传递了他们所相信所认可的东西,这则谣言将他们对娱乐圈的那种“期待”变成了现实,这则谣言“证实”了他们对娱乐圈中女子惯有的那种偏见。有了这则谣言,他们更加相信,自己原来的那种想法是正确的,所以 与其说他们容易轻信谣言,不如说是他们相信自己内心的正确性。

近期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就关于李宇春的这则谣言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为什么我这种妙龄少女要和爸妈苦口婆心辟谣李宇春嫁给78岁老头这种事情啊,他们还不信。”

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当中对这种现象进行过描写:

群众从未渴求过真理,他们对不合口味的证据视而不见。假如谬误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误。

这准确的解释出了一部分人愿意相信谣言,并对辟谣视而不见的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更是大大增加了辟谣的难度。让这一部分人接受辟谣,等于让他们不再相信谣言,而让他们不再相信谣言,意味着他们要推翻自己过去内心存在的那种根深蒂固的想法,等于让他们承认自己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会显得他们很无知,而让一个人承认自己很无知是一件异常困难的事情。

所以像前面所说的那位网友那样,她坚持辟谣,除了父母不相信外,还有可能带来完全相反的效果,既“对错误观点的纠正反而会强化人们对错误观点的坚持。”毕竟,“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不被谣言忽悠的一点尝试

桑斯坦曾经说过:“只要有人的存在,谣言就会生生不息,指望谣言消失殆尽从来都是伪命题。”同时他在后面还说道:“在谣言面前,没有圣人。”我们不指望自己能够成为圣人,但是通过努力我们可以不必成为帮凶,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 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看起来颇为高大上,有点“玄之又玄”的味道,但是只要在看到一则消息时,在自己脑海中抱着几个疑问来审视这条消息,就已经迈出了提高媒介素养的第一步。

掌握这几个疑问,人们就可以轻而易举识破大部分谣言。还是用关于李宇春的例子来举例。在看到那则视频时,从文案当中可以知道,这则信息的主体是李宇春,但是缺失了时间与地点,这就已经让这则信息的真实性大打折扣。有心的人这时就可以去查证,这则视频拍摄于何时何地,查证后可以得知,视频拍摄于2018年李宇春出席戛纳**节,这与结婚八竿子打不着,至此谣言不攻自破。

最后大家还可以检验一下用来佐证这则消息的证据。经过查证之后大家可以发现,这个消息所谓的证据只有一条,那就是李宇春的婚纱照,但同时可以知道,那张婚纱照不过是在她参加服装品牌的活动时所拍,并不能作为李宇春结婚的证据,至此谣言再一次被戳破。

看吧,戳破谣言其实还是比较容易的,不需要他人来指手画脚,也不需要承认自己无知,只需要心中时常怀揣着几个疑问,给自己一些直面失败的勇气就好。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95年。这是一本研究大众心理学的著作。在书中,勒庞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指出了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群体中的个人,丧失了理性判断,他们智力下降,自信心增强,情绪激烈,盲目跟从,做出一些让自己都感到吃惊的行为。

人是社会性群居动物,喜欢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喜爱,会寻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围绕在自己身边,久而久之,小群体就产生了,群体的吸引力会使一部分人改变自己从而去加入群体、适应群体,产生群体意识。

勒庞认为:“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在群体意识的作用下,构成群体的个人会失去个人意识和特性,变成无意识的动物,个人的原始特性,会在群体中显示,自己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从而会做出一些简单而夸张的举动。

书中举了法国大革命的例子,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人们像疯狗一样把关在监狱里的贵族、僧人、小孩都虐杀干净,不分善恶,法国民众焚烧宫殿,渴望杀戮,以杀戮为荣,这种情景在19世纪的法国是不应该出现的。

在群体中,人数的众多会赋予人们特别力量,平时被压抑的本能会被宣泄,通常观念所认为的法不责众给与了人们勇气和正义的感觉,人们会丧失思考,失去自控力和对事件后果及惩罚的意识。

我们推崇群体,相信群体,认为群体即正义。群体给人们以安全感和感染力,一方面,我们会把平常隐匿的情绪在自以为安全的群体中发泄出来,另一方面,群体中个体的同质性会极易受到某一情绪的影响,从而放大个人情绪。

集体是无意识,它永远在不停的漫游,随时听从一切的暗示,表现出对理性影响的无动于衷,群体会失去一切的批判能力,所以要对群体情绪进行合适的引导,正确或者错误的方向会导向两个极端。

一些传销组织、邪教等不良团队就是利用了群体情绪的力量,故意夸大某些匪夷所思的东西,营造极端,对人们情绪进行错误的引导。

群体情绪也具有一定的良性影响,我们抗日战争中,群起激昂的爱国热情,被不断放大和正确引导,掀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我们身处群体中,时刻受其影响,群体的影响过于巨大,我们在其中往往会迷失自我。

勒庞认为我们要少受些机械式应试教育来避免群体的影响,应试教育会泯没人的个性,把人同质化,使人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容易跟随大流。

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具备强大的意志力,多去发展自己的良好的个性。无法逃避,就去面对,避免当乌合之众,随波逐流。保持理智,做正确选择。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

心理咨询方面的话,推荐欧文亚隆,国际知名心理咨询师,同时也是畅销书作家,推荐一些他的作品,小说类有《当尼采哭泣》《诊疗椅上的谎言》,还有一本探讨生死观的心理学著作叫《直视骄阳——克服死亡恐惧》

实验心理学方面推荐一下津巴多的书《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探讨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巨大影响,这个实验很知名,也很有争议,已经被翻拍成了两部**,都叫《死亡实验》

其他的科普读物还是推荐一下《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虽然只介绍的四十项研究,但个个经典,不用说做实验的人也都是大名鼎鼎,行为主义的华生、斯金纳、班杜拉、托尔曼,精神分析的弗洛伊德、认知神经的斯佩里,如果你对心理学有一定了解,那你光看这些名字就会对这本书有兴趣了)、《决策与判断》(心理学中涉及思维的研究总是很有意思的,这本书中涉及到的心理学实验和研究很多都很精巧有趣,而且很能发人深省,我们很多惯常思维都存在谬误)和《与众不同的心理学》,比较有专业性的心理学科普读物

另外如果你对心理分析有兴趣,推荐一下荣格的作品,弗洛伊德的作品相对来说更艰深难懂,而且现在很多人也难以接受弗氏的思想,那不如读读荣格。再有就是弗洛姆的著作也挺畅销的,《人之心》《爱的艺术》这两本都可以读读看

你若是对传记类作品感兴趣,又不想盯着一个心理学家看,那推荐你一本书叫《人格理论》,Jess Feist等人写的,名字很朴素,但是内容很有料,各大心理学流派的人格理论都有介绍,而且有不少知名心理学家的个人故事,挺有趣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2372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1
下一篇2023-11-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