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义务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为了动员全民植树而规定的节日。中国曾于1915年由政府颁令规定清明节为植树节即3月12日。后来到了1928年的4月7日,民国政府颁布了植树令:以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几年植树式。”民国政府之所以颁布这道令,是因为孙先生幼年就对“树艺牧畜”十分热爱的缘故。他在海外留学时,经常利用假期回故乡种植桑树。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编辑本段]植树节由来
近代植树节最早是由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发起的。19世纪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原,树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风一起,黄沙满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国著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规定植树节,动员人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
当时州农业局通过决议采纳了这一提议,并由州长亲自规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为植树节。这一决定做出后,当年就植树上百万棵。此后的16年间,又先后植树6亿棵,终于使内布拉斯加州10万公顷的荒野变成了茂密的森林。为了表彰莫尔顿的功绩,1885年州议会正式规定以莫尔领先生的生日4月22日为每年的植树节,并放假一天。
在美国,植树节是一个州定节日,没有全国统一规定的日期。但是每年4、5月间,美国各州都要组织植树节活动。例如,罗德艾兰州规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五为植树节,并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也有的是每年由州长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门临时决定植树节日期。每当植树节到来,以学生为主的社会各界群众组成浩浩荡荡的植树大军,投入植树活动。
今日的美国,树木成行,林荫载道。据统计。美国有1/3的地区为森林树木所覆盖,这个成果同植树节是分不开的。
中国植树造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植树造林、发展林业真正成为国家建设的战略任务,却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而成为公民的一项法定义务则始于改革开放之初。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绿化建设。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就曾号召“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1956年,中国开始了第一个“12年绿化运动”。1979年2月23日,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根据国务院提议,为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决定每年3月12日为全国的植树节。
[编辑本段]中国的植树节
义务植树中国古代虽有劝民植树的说法,但由国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植树节日则是现代的事。1914年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创办人斐义理先生,曾将美国植树节的推行办法,建议当时的农林部希望中国政府仿效。1915年7月31日中国政府规定每年农历清明节时为植树节,届时全国各地举行植树典礼,组织造林活动,后来因故没有正式推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届第六次会议于1979年2月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1984年 9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总则中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从而把植树造林纳入了法律范畴。
中国的植树节定于3月12日。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他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规定将每年“清明”定为植树节。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通过了将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中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并且要实现得更好。
1981年夏天,四川、陕西等地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水灾。根据邓小平同志的倡议,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1990年3月12日,邮电部又发行了一套4枚“绿化祖国”邮票,第一枚为“全民义务植树”。决议指出,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11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决议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人人动手,每年植树,愚公移山,坚持不懈”。1982年的植树节,邓小平同志率先垂范,在北京玉泉山上种下了义务植树运动的第一棵树。
从此,义务植树作为一项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被付诸实施,一场世界上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成效最为显著的义务植树运动在中国持续开展了26年。全民义务植树26多年来,党和国家***不论工作有多忙,不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外地,都认真履行公民应尽的植树义务。统计显示,自1982年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以来,中国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达104亿多人次,累计义务植树492亿多株。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有力推动了中国生态状况的改善。这个运动启动之前的1981年,中国森林面积为1729亿亩,活立木蓄积量为102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2%。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中国森林面积已达到262亿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361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1%。在世界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中国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森林植被状况的改善,不仅美化了家园,减轻了水土流失和风沙对农田的危害,而且还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储碳能力。
自1981年12月以来,中国全民义务植树累计超过350亿株。中国正在实施“ 三北 ”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天然林保护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至2000年底,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已达1655%,城市建城区人均公共绿地提高到652 平方米,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超过1亿公顷。
[编辑本段]其他各国植树节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立了植树节,如印度每年7月第一周为植树节;朝鲜每年3月2日为植树节;泰国把国庆节定为植树节;菲律宾每年9月第二个星期六为植树节;意大利每年1月21日为植树节;美国各州都有植树节,但由于各地气候差异,全国无统一日期;巴西每年9月21日为植树节;哥伦比亚每年10月12日为植树节;萨尔瓦多植树节和教师节合在一起,每年6月21日举行;埃及每年9月至11月为植树节……
在这些国家中,美国的植树节最早,已有130多年的历史。1872年4月10日,由内布拉斯加州一新闻记者发起美国第一个植树节。当天,内布拉斯加州全境种树超过100万棵。
巴西是一个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森林的近五分之三在巴西境内,全国森林覆盖率为52%以上。尽管如此,巴西人仍然不忘植树造林。巴西政府对森林资源采取合理开发的同时积极鼓励人们植树造林。
为了积极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6年11月8日在内罗毕发起“为地球植树:10亿棵树运动”。这一运动计划2007年在全球种植最少10亿棵树。
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投身植树造林活动,人类生存的环境将会得到不断的改善。
据联合国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由于各国国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和时间也不相同,如日本称为“树木节”和“绿化周”;以色列称“树木的新年日”;缅甸称为“植树月”;冰岛称为“学生植树日”;印度称为“全国植树节”;法国称为“全国树木日”;加拿大称为“森林周”。
全年12个月,每月都会有国家欢度植树节:
约旦的植树节是1月15日;
西班牙的植树节是2月1日;
伊拉克的植树节是3月6日;
法国于1977年规定每年3月为法定的“植树月”,月末那天为“植树日”,全国绿化这一天进入高潮;
日本于1922年规定每年 4月1~7日为绿化周,4月3日(神武天皇祭日)为植树节;4月29日是该国的绿之日,也可以被当作该国植树节
朝鲜的植树节是4月6日;4月和10月为“植树月”;
澳大利亚的植树节是5月的第一个星期五;
委内瑞拉1905年决定每年5月23日为植树节;
芬兰的植树节是6月24 日;
墨西哥1954年的法令规定,植树节在每年6月至9月的雨季举行;
印度的植树节是7月的第一周;
巴基斯坦的植树节是8月9日;
菲律宾的植树节已有70多年历史,他们把每年9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植树节;
泰国的植树节是9月24日;(也是国庆日)
古巴的植树节是10月10 日;
英国的植树节是11月6日至12日;
意大利1898年就决定每年11月21日为植树节;
叙利亚的植树节是1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
塞内加尔每逢雨季一到,全国性的植树活动随即开始,时间持续长达半年之久,是世界上植树节最长的国家。
斯里兰卡:从1977年开始,每年的9月17日为植树节;
巴勒斯坦:1月6日是植树节;
埃及:每年9月至11月为植树节;
美国:美国各州都有植树节,但由于各地气候差异,全国无统一日期;
巴西:每年9月21日为植树节;
哥伦比亚:每年10月12日为植树节;
萨尔瓦多:植树节和教师节合在一起,在每年的6月21日举行;
瑞典:每年3月举行森林周活动。
当然,中国的植树节是3月12日。
[编辑本段]植树节相关
一棵树的生态价值
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德斯教授对一棵树的生态价值进行了计算:
一棵50年树龄的树,以累计计算,产生氧气的价值约31,200美元;
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62,500美元;
增加土壤肥力价值约31,200美元;
涵养水源价值37,500美元
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250美元;
产生蛋白质价值2,500美元。
除去花、果实和木材价值,总计创值约196,000美元。
植树趣闻
日本鹿儿岛等一些地区也有新婚夫妇要植树的规定,树旁立碑写明姓名和婚期,植后50年方能砍伐,届时植树夫妇可举行结婚50周年庆祝活动。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法令条文规定,第一次结婚要种树2棵,离婚的要种5棵;第二次结婚必须种树3棵,否则不予登记。
添车种树,在日本有一项特殊的规定,凡是私人增添一辆汽车,必须植一棵树。这是因为,每辆汽车每年要排出大量有毒的碳氢化合物,还要发出噪音,而树木则是天然的“消毒员”和“除音器”,所以必须种树。
添丁种树,在非洲坦桑尼亚的许多地方,有一种“添丁植树”的风俗,即谁家生了孩子,便把胎盘埋在门外的土地里,并在那里种上一棵树,表示希望孩子像树一样茁壮成长。
家庭树,波兰的一些地方规定:凡是生了小孩子的家庭均要植树3株,称之为“家庭树”。
树木银行,为了防止建筑工程毁坏树木,日本开办了“树木银行”。凡施工单位,必须把清理场地挖出来的带根树木及时存入“树木银行”,在工程结束后,该单位必须及时把树木取出来栽上,以保持原有的绿化面积。
求爱树,在德国的波恩市,每年的植树季节,小伙子要送给姑娘一棵精心挑选的白桦树苗,亲手把它栽好,以表达爱慕之情,人们称之为“求爱树”。
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
为了切实贯彻执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特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均应成立绿化委员会,统一领导本地区的义务植树运动和整个造林绿化工作。各级绿化委员会由当地政府的主要领导 同志,以及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的负责同志组成。委员会的办公室设在同级政府的主管部门,不另增加编制。 个别地方,由于气候、土地等条件限制确实难以开展植树运动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绿化委员会批准,可以不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 ,不成立绿化委员会。
二、各级绿化委员会应当组织和推动本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通过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和本实施 办法,宣传全民植树、绿化祖国的重大意义,认真做好思想动员,提高认识,造成声势,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要努力做好调 查研究、规划安排、苗木培育、技术训练等准备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植树运动,要扎扎实实,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和“一刀切 ”。
三、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男十一岁至六十岁,女十一岁至五十五岁,除丧失劳动能力者外,均应承担义务植树任务,各单位要将人数据 实统计上报当地绿化委员会,作为分配具体任务的依据。
县级绿化委员会在分配义务植树任务时,要按照每人每年植树三至五棵的要求,确定具体指标,因地制宜地进行灵活多样的安排。可以按 单位划分责任地段,承担整地、育苗、栽植和管护任务;也可以按相应劳动量,分配承担造林绿化的某一单项任务。此项任务,可以一年 一定,也可以一定几年。
对十一岁至十七岁的青少年,应当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就近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
四、此项义务劳动,限于用在本县、本市所辖范围,营造国有林和集体林。义务植树的地段或参加绿化劳动的项目,城市要优先搞好风景游览 区、名胜古迹和主要街道等公共场所的绿化。农村要尽快搞好“四旁”绿化和农田防护林建设。机关、团体、企业、学校等单位和居民区 ,都要大力植树、种草、栽花、美化环境。
五、使用义务劳动,在国有土地上栽植的树木,林权归现在经营管理这些土地的单位所有;没有明确经营管理单位的,由当地政府指定的部门 、单位所有。在集体土地上义务栽植的树木,林权归集体单位所有。如果情况特殊,另有协议或合同,按协议或合同的规定办理。对林权 所有单位,县以上人民政府要发给证书,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
六、为确保义务植树所需苗木,各地应当努力办好现有的国营苗圃和集体苗圃,并按排必需数量的土地和专业人员,扩建和新建苗木基地,培 育良种壮苗。凡是有条件的单位,都要积极自办苗圃。提倡城镇家庭和农村社员开展营养钵育苗。
七、对义务植树的树木和现有的林木,必须大力加强培育管护,确保成活成林,不受破坏。林木所有的单位或承担管护义务的单位,应当根据 情况组织林场、专业队或确定专人负贡管护。耍严肃法制和纪律,建立爱林护林的乡规民约。采伐更新,必须按照森林法的规定,经过林 业或园林部门批准。城市绿地要严加保护,不得侵占破坏。违者要给予经济处罚或法律制裁。
八、植树绿化,要讲究科学,注重实效。要培训技术骨干,加强技术指导,普及植树绿化的技术知识,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办事,保证质量。
九、对义务植树,各单位每年都要进行检查,并将完成情况据实上报绿化委员会应当定期组织评比,成绩优异的,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年满十 八岁的成年公民无故不履行此项义务的,所在单位要进行批评敦育,责令限期补栽,或者给予经济处罚。整个单位没有完成任务的,要追 究领导责任,并由当地绿化委员会收缴一定数额的绿化费。
十、各级林业和园林部门,应当在绿化委员会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努力搞好规划设计和苗木培育等各项具体工作。基层机构不健全的,应 当充实和加强。
十一、义务植树所需的苗木费、管护费,应当根据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原则,一般由林权所有单位负责解决。有的单位因绿化任务大,资金困 难,确实无力承担全部费用的,按单位隶属关系,由各级财政酌情解决。参加义务植树的单位和个人所需交通等费用,由参加单位自理。
十二、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是促进整个造林绿化的一个重大措施。各地在开展此项运动时,必须同加快整个造林绿化工作结合起来,在苗木 、经费、技术力量的使用和林木管护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既要搞好义务植树,又要完成年度造林绿化计划。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完成 了义务植树任务,但整个造林绿化工作没有做好,不能给予表扬和奖励。
十三、根据《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和本实施办法的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参加营区外义务植树的办法,按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参加营区外义务植树的指示》(〔l982]3号)的规定执行 ,营区内植树办法,由解放军总部另定。但各地人民政府必须密切合作,合理规划,帮助军队解决应解决的实际同题。
适龄公民:您履行植树义务了吗?
如果要以一种独特的形象代表地球的活力,有一种单纯的生命象征,那就是树,进入树的世界就像进入美与神秘的境地。进入2006年的3月12日,已经是中国开展的第28个植树节,而始于1982年的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也已经度过了第25个年头。
说起植树节以及全民义务植树,熟悉的人们自然忘不了1978年发生在四川省的那场特大洪水。洪水过后,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指出洪水肆虐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长江流域森林植被的减少。于是,在小平同志的倡议下,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做出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1982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就是在这一年的春天,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倡导者邓小平同志率家属在北京西郊玉泉山上义务植树。从此,每年4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党和国家主要***都会在北京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斗转星移,在党和国家***的大力倡导和积极参与下,全国亿万民众积极参加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据统计,截止至2002年,参加全民义务植树的人数达到了828亿人次,累计义务植树3984亿株。
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钱能志作了一个测算,3984亿株树,如果按1米的距离排列,这些树足以绕地球994圈;如果按每亩150株的密度排列,这些树可以覆盖整个贵州省、两个江苏省。钱能志说,不仅如此,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的绿色迅速扩展,全国人工林保有面积达到7亿亩,居世界首位,中国的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1655%,全国城市绿化覆盖率由101%提高到2744%。 而到今年,这个数字也在增加。
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中明确规定:“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11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全国人大出台了这一决议后,义务植树实际上成为了公民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律义务。
然而就是这样一项法律义务,人们的履行情况却还不能令人满意。据介绍,广东省每年大约有30%的18岁以上的适龄公民未履行植树义务,即每年将近有1460万适龄公民没有参加义务植树,按照这一人数计算,广东全省每年要少植树五千八百多万株,折合面积将近24万公顷。再以北京市为例,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曾透露说,北京市符合义务植树条件的公民约有600万人,但每年约有一半人未履行植树义务。
其实,每一个人只要看一看自己、家人、周围的人,再想一想是不是每年都完成了义务植树的法律义务,就不难看出,到底有多少人没有履行义务植树的法律义务。每年因未履行义务植树法律义务全国会少种多少树?如果精确算一下,这一定是个惊人的数字,在数字的背后,不仅法律的规定被大大打了折扣,更重要的是大大影响了祖国绿化事业的进程。
历代诗人吟植树
2500多年前的《诗经》中就记载有中国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人们植树的情况;如《定之方中》就写有“树之榛粟,椅桐梓漆。”说的是卫文公徒居楚丘,始建城市,打造宫室,就种有榛、粟、椅、桐、梓、漆。那时人们植树既是美化环境,更是使用方便。当时在黄河流域规模较大的果园里有种桃、李、枣等果树的,也有植桑树的。先人把桑与梓栽在墙旁宅边,以供养蚕,维持生活;并作为遗产留给子孙,促进了当时桑业的发展。《魏风·十亩之间》记道:“十亩之间兮,桑者闲兮兮,行与子还兮……”因此,后人对这些树看得很重要,至今人们还常用桑梓来比喻自己的故乡。后魏《齐民要术》记载三国时一个叫李衡的人,在五陵郡龙阳盖了所住房,种千棵柑橘,临终前告诉儿子:“我家乡的住宅有千头‘木奴’,不向你要吃、要穿,每年只纳一匹绢的税,而它们生产的东西就够你用的了。”他儿子后来每年果然收益不少。
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如东晋陶渊明不久喜菊兰,还爱植柳。他归隐后就专门在房前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他爱柳、植柳的传世诗有“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等。
唐代诗人杜甫、白居易、柳宗元都喜欢植树。杜甫虽嗜酒,但更爱桃、竹,他住处附近的景色是“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平生憩息地,必种数杆竹。”据史料,他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就是生动写照。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他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江沿岸种了很多柳树,故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他不仅植柳,还带头“手种黄柑二百株”,厉行“列树表道”“庇荫行旅”的环保美化策略和绿化方针。他的《种柳戏题诗》留有美誉,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对指导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白居易在任忠州刺史时,常把植树造林当大事与发展远景来实施,他诗咏道:但愿“红者霞艳艳,白者雪皑皑;游蜂逐不去,好鸟亦来栖。”他常偕部属与百姓一道挥锄、培土、修渠、灌溉;为世人留下佳话。
宋代诗人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期间,曾主持筑起至今闻名的西湖长堤——苏堤,“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图画”,使西湖平添了“东风二月苏堤路,树树桃花间柳花”的美妙景象。他谪居黄州后,在南门外筑东坡雪堂,并在它周围种满竹、枣、栗以及黄桑、细柳等树木,并写有“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麻三百尺”的诗句。
崇尚植树造林趣闻佳话
治病种杏
三国东吴名医董奉,医术精湛,济贫善施,为人治病不收财礼。只要求治好一个轻病人,种一株杏树,治好一个重病人,种5株杏树。 天长日久,他的房前屋后竟有10余万株杏树,人称“董林杏仙”。后来,每当杏子成熟,董奉把它换成粮食。赈济穷人,这就是历代传为美谈的“杏林佳话”。从此,“杏林”成了医学界的代名词。
思乡植柳
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苗种,植于拉萨大朝寺周围,以表达对柳树成荫的故乡的思念。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现在已成为藏汉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写诗护树
爱国名将冯玉祥爱树如命,曾在军中立下护树军令:“马啃一树,杖责二十,补栽十株”。他驻兵北京,率领官兵广植树木,被誉为“植树将军”。驻兵徐州时,带兵种植大量树木,并写一首护林诗喻示军民:“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广东省中山市翠杏村,是中国新民主主义创始人、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家乡。在孙中山先生的故居中,今天还生长着一棵百年以上树龄的檀香山酸豆树。这是1883年,年仅17岁的孙中山从美国檀香山带回,并亲手栽种在这里的。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
1893年,孙中山先生亲自起草了著名的政治文献《上李鸿章书》,他提出,中国欲强,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提出了在中国北部和中部大规模进行植树造林的计划,规划着农业现代化的远景。1924年,他在广州的一次讲演中强调:"我们研究到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此后,在他的许多著作和讲演中,反复强调毁林的危害性和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1915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公布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的规定,自此中国有了植树节。后因清明节对中国南方来说,植树季节太迟,同时也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国民政府又决定将孙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每年的孙中山逝世纪念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纪念一贯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各地适合植树的时间也不尽一致,所以,许多省市还规定了自己的植树日
1、男孩节
每年5月5日是日本的男孩节。人们会飘扬鲤鱼旗欢迎男孩节,期待儿童健康成长。为了保佑家里男孩的健康和幸福,日本家家户户都会用纸或布做彩色鲤鱼状的丝带,然后把这些丝带串在竹竿上,系在金风车上,挂在屋顶上。
这是因为日本人认为鲤鱼是最具精神和活力的,希望家里的男孩都像鲤鱼一样,所以这一天又被称为“鲤鱼日”。
2、成人节
日本的成人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成人礼仪。日本古代成人礼仪受到中国“皇冠礼仪”的影响。所谓“皇冠礼仪”,是指成年男子所持的一种皇冠礼仪。从加冕之日起,皇冠就被社会公认为成年人。日本仿效中国旧的礼仪制度,于天武十一年(公元683年)开始实行皇冠制度。
根据中国古代阴阳学说,甲子、宾阴吉日被选为皇冠日,特别是第一个月。
3、海之日
海之日是日本的法定假日之一。这个节日成立于1941年,自1996年以来一直是国庆节。日本四面环海,为了感谢海上的恩惠,祈祷成为一个繁荣的海洋国家。2003年(平成15年)祝日法改正(Happy Monday制度)后,其日期改成7月的第三个星期一。
4、天皇诞生日
天皇诞生日,是日本的法定节假日之一,是庆祝今上天皇(在位中的天皇)生日的日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称为天长节,后改为天皇诞生日。现在,节日当天于皇居会有一般祝寿仪式。
5、盂兰盆节
盂兰盆节,是指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的节日,也称盂兰盆会、中元节。需要注意,一定意义上,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该节日为鬼节、施孤,或亡人节、七月半等。
-男孩节
-成人节
-海之日
-天皇诞生日
-盂兰盆节
感觉人民素质一年不如一年,泱泱华夏因一个帝吧竟有千万人自称吊丝,学生素质一年不如一年,开始满口脏话,动不动就情啊爱啊,这是发展必然趋势,还是国家投入不足,或者其他问题?(我是学生,感觉学霸都不再学霸,有很多变成一群拥有知识,但没有德行的人,文化程度在提升但素质在下降,无法理解)
查看问题描述
10 个回答
季小岚
季小岚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每当我们看到一些“苟且之人”做“苟且之事”,总会想到一句“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聊表作为一个“正义”之旁观者的感慨。
那么问题来了,“世风”本应如何?人心又怎么样才算“古”?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先搞清楚中国人信啥。
说真的,中国人其实还是挺现实的,我们向来比较喜欢实用主义的东西。所以,那些虚无缥缈且不可实证,更不能为我们带来切实好处的东西,我们是不信的。
所以我们很难理解西方那些虔诚的宗教信徒,对上帝、真主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他们也能信得那么坚定不移(此处改日另做一篇文章专门讨论信仰的问题),何况其中不乏有知识、有思想的文化科学巨匠。
那么中国人信什么呢?
中国人一不信鬼神,二不信天地,但是却有着虔诚的敬祖、信祖传统。所以中国人的精彩演讲与煽动,往往喜欢引经据典,与千百年前的老祖宗遥相抛媚眼儿。
既然中国人信祖,喜欢老祖宗的教诲。那么这些教诲里,最主流的思想是什么?无疑是儒家那套看似博大精深、事无巨细的提纲挈领与实践操作手册。
如此,“世风日下”这句话中的“世风”,大抵就是儒家对一个人安身立命、自身修养的要求。简称“一个君子的自我修养”。
提到儒家,我们便会不自觉地想到仁义礼智信,想到阴阳五行,想到三纲五常,想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说到儒家,便绕不开创派祖师孔子。如果说符合孔圣人三观的儒家才是最为正统的醇儒,那么我们就会遭遇一个很不幸的事实,这个正统的儒家很短命,远在西汉初年便已被篡改得面目全非。
为什么这么说?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自此以后,中国真正的封建社会已然结束,接下来便是长达两千多年的帝王专制社会。秦朝不幸,短命王朝。紧随其后的威威大汉,彻底把“新儒家”发扬光大。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深埋在每个具有初中文凭者心中的历史名词,儒家貌似从此发扬光大。殊不知,西汉名儒董仲舒的儒家大统,早已将孔孟之道牵强附会地改编成上媚封建帝王,下欺黎民百姓的政治纲领。
孔子之“仁”“孝”,顺势演变为臣民百姓对封建帝王的“忠”,《春秋》经典也同样被花式牵强附会,沦为迎合帝王统御之权术的参考书籍。俨然以圣人知名,行苟且之实。
及至隋唐开设科举,再到宋、明将科举发扬光大,四书五经之流更变成应付科举考试赢取功名的经世致用之物,哪里还有什么道德教化与个人修养的功用。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知识分子们这般公开叫嚣读书好,读书有钱有美女,站在儒家修身的立场来看,臭不要脸可不是今天的专利。
世风如斯,以至于明代大儒王阳明同志公然读起真正的圣贤书时,不仅遭到同行鄙视,政府还要找他麻烦。想必,“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这种感慨,他老人家已经发过无数遍了。
当然,若要追溯“世风”是什么时候下来的,搞不好就要追到春秋战国了。世风多半是由各种各样的礼节和道德修养标准构成,周公制礼,为的就是让这个社会尊卑有序,便于管理,说白了还是为了创建和谐社会。
孔子的“仁”“孝”,是在方法论上告诉大家,我们应该怎么让这个社会和谐。法家坚持严刑峻法,赏罚分明,用硬性的规章制度约束人性的弱点。孔子对此嗤之以鼻,他认为应该以德治国,靠礼乐教化,方使民风淳。而仁爱,就是礼乐教化的核心。
“仁”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还要提倡“孝”呢?
孔子所处时代,为真正的封建社会,何为“封建”,分封也。周天子把土地人民分封给兄弟子嗣,是为诸侯。每个封地的诸侯几乎完全自制,只需要每年给周天子送点礼就好了。那么诸侯又怎么治理封地内的事务呢?他会将大小事务分派给他自己的兄弟子嗣去负责。
周朝的封建社会,是贵族社会。天下并非周天子一人所有,而是属于整个贵族集团。上至周天子,下至诸侯乃至诸侯国大大小小的贵族,都有宗法姻亲关系。
说白了,大家都是亲戚,须尊宗法礼节。既然是个大家庭,家里的事儿,自然要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一套了。所以,“孝”在中华文明中的崇高地位,应该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也就是说,我们所憧憬的世风,应该是在春秋无义战之前,及至上古尧舜禹这些大圣大贤的时代,可是这些作古的作古,传说的传说,实在难以取证。
秦汉大一统后,封建帝王集大权于一身。贵族时代结束,转眼成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都成了皇帝一个人儿的。父子兄弟去,殿上唯君臣。说白了,就是自皇帝以下,都是奴才和贱民。
世道变了,皇帝掌握最高生杀予夺大权,大部分知识分子们只好可劲儿地讨皇帝欢心,扭曲经义以悦君心。而那些铮铮铁骨的不是被杀,就是下野,儒家真义,你说还能剩下多少?即便是英明神武如唐太宗,晚年也是对魏征之流讨厌得要死,多次动过杀念,何况其他?
受过圣贤熏陶的知识分子尚且如此,你让文盲率高达999%的草莽百姓如何坚守高尚的节操?
也就是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早在从孔子时代,诸侯杀伐之时,已经礼崩乐坏了。
当然,除此之外。孔圣人乃至后世一切教人向善,仁爱慈孝的道理,或者说所谓的“君子标准”,着实是一种泯灭人性,高不可攀的道德要求。
人们对于高不可攀的目标,多半是没有兴趣的,倒是那些实用的权谋、厚黑之术,颇得人心。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啊。
故而,不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而是世风一直如此,古之人心也从来如是。而今天这个商业社会,主导其运行的逻辑就是价值交换的经济学。至于我们为何还在所谓“交易”面前总是羞羞答答,不过是文化传统带给我们与生俱来的思维惯性罢了。
还好,如今这句话,多了几分戏谑,谁也没把它当真。毕竟,在很大程度上,所谓“古之人心”,只是我们憧憬的上古圣贤时代传说罢了。
发布于 2016-10-28
赞同 4
评论 5
收起
色仙色仙2019-02-02
谁说中国人不信鬼神的,只是我们出生在文革以后
季小岚季小岚 (作者) 回复色仙2019-02-05
孔夫子两千年前就破除了鬼神迷信,精英与统治阶层只会把鬼神当做愚民工具,自己是不信的,老百姓也从来没有那么虔诚的信这套东西。所以中国教权从未超越皇权,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大致分成四个阶段:战后复兴期、高速成长期、过渡期和稳步成长期。
1.战后复兴期
战争结束后的日本经济处于极度混乱和疲乏状态, 工矿业生产水平只相当于1941年时的七分之一,严重的粮食危机和通货膨胀遍及全国。当时支配日本的联合国军,以经济的民主化和非军事化为目标,重点实施了解散财阀、分散少数企业对经济的控制权和确立劳动权等三项政策。
在经济环境有所改善后,美国开始将重点转向帮助日本重建经济。朝鲜战争爆发后,在日美军的“特需”大大激发了日本企业的生产和投资活动,日本工业的潜在力量得到恢复和发展。到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已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
2.高速成长期(1955~1973年)
从1955年开始,日本经济由战后复兴期进入高速成长期。日本在50年代至60年代末约二十年的高速成长期中,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外部经济环境方面, 进入60年代以后,日本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关贸总协定的要求,逐步放宽了贸易和外汇管制。
1964年,日本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第八位条约国,即对贸易活动原则上不实行外汇管制。随后,日本又开始着手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企业开始相互兼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消费品物价持续上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始困扰日本经济和日本国民生活。在70年代初,日本经济的国际环境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3.过渡期(1973~1985年)
1971年末,日元在维持了约20年的固定汇率之后第一次上调了168%, 从1美元兑360 日元升至1美元兑308日元。1973年2月,美元贬值又使日元升值到1美元兑260日元。同年末,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原油价格爆涨了4倍, 各种初级产品的价格也随之上扬。
日元升值和国际商品价格上涨二重因素对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经济是个沉重打击。1978年秋,日本经济出现了复苏的征兆。虽然在1979年又发生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经济滑坡、物价上涨的情况又有所发生,但由于较好地总结了第一次石油危机时的教训,不到一年就基本消除了石油危机带来的不良影响,经济没有出现大的滑坡。
80年代前半期,在经济低速增长的前提下,日本开始建立健全财政制度、扩充社会资本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经济政策的导向也由追求高速发展转向追求经济活动质量的提高。到1985年底,日本的经常项目收支达492亿美元。
4.稳步成长期(1985~)
在日本经济实力稳步增长的同时,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实力则在相对下降。西方其它工业国要求日本分担其国际义务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1985年9月,西方7国财长作出了协调外汇市场的决定,日元因此而急速上升;1986年4月,“前川报告”(前川为当时的日本银行总裁,又任产业结构审议会委员长,该委员会向内阁提交的关于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报告一般称为“前川报告”) 出台。
指出:为了适应全球经济和发展的需要,日本自身必须调整结构,以缩小贸易顺差。“前川报告”的要点有:①扩大内需;②改变经济结构,扩大对外直接投资;③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④推进日元的稳定化和国际化;⑤促进对外技术和经济合作。“前川报告”对80年代后半期的日本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
日本战后近五年内就投资668亿美元来对日本自卫队进行武装,日本的自卫队现在已经逐渐成为世界第三强大的军队。这对于想控制亚洲主导权的日本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条件。
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原因:
第一,日本进行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第二,美国扶植日本;第三,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第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第五,美国的扶植政策。
扩展资料日本在公元4世纪出现首个统一政权大和国,其后于大化革新后确立天皇体制,引入唐朝文化,仿效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尝试创建一个律令制的国家。
710年,元明天皇迁都平城京,日本进入奈良时代,律令制国家也日益成熟。大和政权的版图在这时也逐渐扩张,征服东北地方部分地区和南九州。
12世纪末,日本开始六百多年的幕府时代,镰仓幕府、室町幕府相继执政。期间曾经历一个半世纪的战国时代,以及由丰臣秀吉领导的文禄庆长之役。
17世纪初,江户幕府实行锁国政策二百多年,到1854年黑船事件后,日本国内有志之士提出“尊王攘夷”等号召,江户幕府在舆论的压力下,被迫将政权还给明治天皇,史称“大政奉还”。
1867年,明治天皇整顿内政,富国强兵,一战后短暂经历大正民主时期,到20世纪30年代落入军部控制,实行军国主义,但于1945年被盟国击败后宣布投降。
日本在恢复主权后经济高速增长,跻身先进国家之列,直至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日本进入长期的相对经济不景气状态至今。
参考资料:
女孩节 日本称“雏祭”,亦称“桃花节”。每年3月3日,家长为女孩过节,届时为女孩穿上鲜艳的和服,在家里摆上人偶,祝其摆脱恶运、灾难,幸福成长,并带女孩走亲戚,外出游玩。关西带还有“流雏”习俗,将“小人偶”放入河中,让其随流而下,冲走恶运。日本的风俗习惯与重要节目 (一)风俗习惯 日本以“礼仪之邦”著称,讲究礼节是日本人民的习俗。平时人们见面总要互施鞠躬礼,并说“您好”,“再见”,“请多关照”,等等。 日本人初次见面对互换名片极为重视。初次相会不带名片,不仅失礼而且对方会认为你不好交往。互赠名片时,要先行鞠躬礼,并用双手递接名片。接到对方名片后,要认真看阅,看清对方身份、职务、公司,用点头动作表示已清楚对方的身份。日本人认为名片是一个人的代表,对待名片就像对待他们本人一样。如果接过名片后,不加看阅就随手放入口袋,便被视为失礼。如果你是去参加一个商业谈判会,你就必须向房间里的每一个人递送名片,并接受他们的名片,不能遗漏任何一个人,尽管这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但这是表示相互间友好和尊敬的一种方式。 到日本人家去作客,要预先和主人约定时间,进门前先按电铃通报姓名。如果这家住宅未安装门铃,绝不要敲门,而是打开门上的拉门,问一声:“借光,里面有人吗?”进门后要主动脱衣脱帽,解去围巾(但即使天气炎热,也不能光穿背心或赤脚,否则是失礼的行为),穿上备用的拖鞋,并把带来的礼品送给主人。当你在屋内就坐时,背对着门坐是有礼貌的表现,只有在主人的劝说下,才可以移向尊贵位置(尊贵的位置是指摆着各种艺术品和装饰品的壁龛前的座位,这是专为贵宾准备的)。日本人不习惯让客人参观自己的住房,所以不要提出四处看看的请求。日本特别忌讳男子闯入厨房。上厕所也要征得主人的同意。进餐时,如果不清楚某种饭菜的吃法,要向主人请教,夹菜时要把自己的筷子掉过头来使用。告别时,要客人先提出,并向主人表示感谢。回到自己的住所要打电话告诉对方,表示已安全返回,并再次感谢。过一段时间后再遇到主人时,仍不要忘记表达感激之情。 日本人设宴敬酒时,往往要在桌子中间放一只装满清水的碗,并在每人面前放一块干净的白纱布。斟酒前,主人先将自己的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杯口朝下在纱布上按一按,使水珠被纱布吸干,再斟满酒双手递给客人。客人饮完后,也同样做,以示主宾之间的友谊和亲密。这是传统的敬酒方式。 日本人无论是访亲问友或是出席宴会都要带去礼品,一个家庭每月要花费75%的收入用于送礼。到日本人家去作客必须带上礼品。日本人认为送一件礼物,要比说一声“谢谢”的意义大得多,因为它把感激之情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了。给日本人送礼要掌握好“价值分寸”,礼品既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若过重,他会认为你有求于他,从而推断你的商品或服务不好;若过轻,则会认为你轻视他。去日本人家作一般性拜访,带上些包装食品是比较合适的,但不要赠花,因为有些花是人们求爱时或办丧事时使用的。日本人对礼品讲究装潢,礼品要包上好几层,再系上一条漂亮的缎带或纸绳。日本人认为,绳结之处有人的灵魂,标志着送礼人的诚意。接受礼品的人一般都要回赠礼品。日本人不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品,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因礼品的不适而使客人感到窘迫。自己用不上的礼品可以转赠给别人,日本人对此并不介意。日本人送礼一般不用偶数,这是因为偶数中的“四”在日语中与死同音,为了避开晦气,诸多场合都不用“四”,久而久之,干脆不送二、四、六等偶数了。他们爱送单数,尤其是三、五、七这三个单数。但“九”也要避免,因为“九”与苦在日语中发音相同。 日本有许多传统的送礼时节,而不同的送礼时节,礼品价值和种类也不同。岁暮是最大的送礼时节,中元、岁暮礼品以食品为主,其它节日,非食品比例相当高。遇到送礼时节,往往是某些商品促销的好时机。各送礼时节礼品价值和礼品种类举例如下: (l)中元节(7月15日)。礼品价值3000~10000日元,平均5120日元,礼品种类有糖果、酒、奶制品、食用油、咖啡、茶叶、衬衫、围巾、礼券等。 (2)岁暮。礼品价值5000~10000日元,平均5520日元。种类有食品、酒、茶叶、咖啡、食用油、衬衫、羊毛毯等。 (3)结婚。礼品价值2~10万日元(受邀参加婚礼)或价值3000~10000日元(不参加婚礼)。礼品种类有电壶、烤面包机、微波炉、拖鞋、睡衣、手提袋等。 (4)成年(20岁)。 礼品价值l~2万日元。种类有皮带、袖扣。领带夹、化妆品、衣服及配件、皮包、鞋子等。 (5)情人节。礼品价值400~1000日元。种类有糖果和饼干,女人送男人巧克力。 (6)母亲节。礼品价值3000~5000日元。种类有化妆品、花、衣服等。 (7)父亲节。礼品价值5000~10000日元。种类有衣服、配件如领带、领夹、袜子、打火机等。 (8)圣诞节。礼品价值5000~20000日元。种类有玩具、衣服配件、游乐器、贵金属、体育用品、激光唱片等。 (二)重要节日 日本的国定节假日共有14个,另有5个重要节日,简介如下: 元旦:1月1日。按照日本一般风俗,除夕前要大扫除,并在门口挂草绳,插上桔子(称“注连绳”),门前摆松、竹、梅(称“门松”,现已改用画片代替),取意吉利。除夕晚上阖家团聚吃过年面,半夜听“除夕钟声”守岁。元旦早上吃年糕汤(称“杂煮”)。 成人节:1月15日。凡年满20岁的男女青年在这一天要身穿节日盛装参加各级政府为他们举办的成人仪式和庆祝活动。 建国纪念日:2月11日。据日本神话,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统一日本,建立日本国。 女孩节 日本称“雏祭”,亦称“桃花节”。每年3月3日,家长为女孩过节,届时为女孩穿上鲜艳的和服,在家里摆上人偶,祝其摆脱恶运、灾难,幸福成长,并带女孩走亲戚,外出游玩。关西带还有“流雏”习俗,将“小人偶”放入河中,让其随流而下,冲走恶运。 春分:3月21日。是天皇祭祀祖宗、老百姓祭祀祖先的日子。 植树节:4月29日。 宪法纪念日:5月3日。纪念1947年5月3日日本国宪法的实施。 国民节:5月4日。 男孩节(又称“儿童节”和“端午节”):5月5日。这天有儿子的家庭房前均悬挂布制大鲤鱼(称“鲤帜”)。日本以阳历5月5日作为端午节。端午节与男孩节同日,所以这天家家户户门上还摆菖蒲叶,屋内挂钟馗驱鬼图,吃糕团(称“柏饼”)或粽子。 盂兰盆节 7世纪由中国传入日本,675年齐明天皇供奉父母,始成为宫廷节日活动,后广为流传民间,类似中国阴历7月15日的鬼节。日本原为每年阴历7月15日举行活动,后改为阳历7月15日,祈悼亲友亡灵、供奉祖灵、上坟扫墓,有时举办“盆舞”等悼念活动。这是日本较为普及的主要民俗节日之一,目前又成为城里人返回家乡会见亲友的节日。 中元节 亦在7月15日,古时是祀农业地神的节日,现与盂兰盆节合在一起,成为供奉祭祖之日。每至此时,即向亲友、长者、施惠之人赠送礼品,目前甚至发展为单位与单位或个人之间也相赠礼品。这种礼品被称为“中元”,成为一种新式礼俗。 敬老节:9月15日。各市、町、村纷纷集会庆祝,并向老人赠送纪念品。 秋分:9月23日。是天皇秋季祭祖的日子。 体育节:10月10日。纪念1964年第十八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日本东京开幕。 文化节:11月3日。对文化事业有卓越贡献者在这一天被授予“文化勋章”。 七五三 是每年11月15日日本社会及各家庭为7、5、3岁儿童祝岁的习俗节日。始于平安时代,当时贵族家庭为5岁男孩举行祝贺仪式。到了镰仓、室町时代,发展为公卿大臣为二、三岁男孩举行穿和服的仪式。江户中期以后,形成目前的习俗。每至此日,家长为男女儿童进行祝福,祝神灵保佑其健康成长,并为其穿上漂亮的和服,带其到神社参拜,为他们登记注册,领取氏子牌,以示可以开始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勤劳感谢节:11月23日。 天皇诞生日:12月23日。明仁天皇1933年12月23日出生,1989年1月7日即位,年号“平成”。 如果去日本作商务旅行,一年中应避开的时间是12月中至次年1月中(岁暮欢度新年时节)、4月29日至5月5日(黄金周假日,日本人一般外出旅游,许多商店都停止营业)、7~8月(这期间商人们要去度假)。 圣诞节 这并非日本传统的民俗节日,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日本日益流行,特别是在城市里过圣诞节者日增,成为现代日本一种习俗。
日本的风俗习惯与重要节目
(一)风俗习惯
日本以“礼仪之邦”著称,讲究礼节是日本人民的习俗。平时人们见面总要互施鞠躬礼,并说“您好”,“再见”,“请多关照”,等等。
日本人初次见面对互换名片极为重视。初次相会不带名片,不仅失礼而且对方会认为你不好交往。互赠名片时,要先行鞠躬礼,并用双手递接名片。接到对方名片后,要认真看阅,看清对方身份、职务、公司,用点头动作表示已清楚对方的身份。日本人认为名片是一个人的代表,对待名片就像对待他们本人一样。如果接过名片后,不加看阅就随手放入口袋,便被视为失礼。如果你是去参加一个商业谈判会,你就必须向房间里的每一个人递送名片,并接受他们的名片,不能遗漏任何一个人,尽管这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但这是表示相互间友好和尊敬的一种方式。
到日本人家去作客,要预先和主人约定时间,进门前先按电铃通报姓名。如果这家住宅未安装门铃,绝不要敲门,而是打开门上的拉门,问一声:“借光,里面有人吗?”进门后要主动脱衣脱帽,解去围巾(但即使天气炎热,也不能光穿背心或赤脚,否则是失礼的行为),穿上备用的拖鞋,并把带来的礼品送给主人。当你在屋内就坐时,背对着门坐是有礼貌的表现,只有在主人的劝说下,才可以移向尊贵位置(尊贵的位置是指摆着各种艺术品和装饰品的壁龛前的座位,这是专为贵宾准备的)。日本人不习惯让客人参观自己的住房,所以不要提出四处看看的请求。日本特别忌讳男子闯入厨房。上厕所也要征得主人的同意。进餐时,如果不清楚某种饭菜的吃法,要向主人请教,夹菜时要把自己的筷子掉过头来使用。告别时,要客人先提出,并向主人表示感谢。回到自己的住所要打电话告诉对方,表示已安全返回,并再次感谢。过一段时间后再遇到主人时,仍不要忘记表达感激之情。
日本人设宴敬酒时,往往要在桌子中间放一只装满清水的碗,并在每人面前放一块干净的白纱布。斟酒前,主人先将自己的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杯口朝下在纱布上按一按,使水珠被纱布吸干,再斟满酒双手递给客人。客人饮完后,也同样做,以示主宾之间的友谊和亲密。这是传统的敬酒方式。
日本人无论是访亲问友或是出席宴会都要带去礼品,一个家庭每月要花费75%的收入用于送礼。到日本人家去作客必须带上礼品。日本人认为送一件礼物,要比说一声“谢谢”的意义大得多,因为它把感激之情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了。给日本人送礼要掌握好“价值分寸”,礼品既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若过重,他会认为你有求于他,从而推断你的商品或服务不好;若过轻,则会认为你轻视他。去日本人家作一般性拜访,带上些包装食品是比较合适的,但不要赠花,因为有些花是人们求爱时或办丧事时使用的。日本人对礼品讲究装潢,礼品要包上好几层,再系上一条漂亮的缎带或纸绳。日本人认为,绳结之处有人的灵魂,标志着送礼人的诚意。接受礼品的人一般都要回赠礼品。日本人不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品,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因礼品的不适而使客人感到窘迫。自己用不上的礼品可以转赠给别人,日本人对此并不介意。日本人送礼一般不用偶数,这是因为偶数中的“四”在日语中与死同音,为了避开晦气,诸多场合都不用“四”,久而久之,干脆不送二、四、六等偶数了。他们爱送单数,尤其是三、五、七这三个单数。但“九”也要避免,因为“九”与苦在日语中发音相同。
日本有许多传统的送礼时节,而不同的送礼时节,礼品价值和种类也不同。岁暮是最大的送礼时节,中元、岁暮礼品以食品为主,其它节日,非食品比例相当高。遇到送礼时节,往往是某些商品促销的好时机。各送礼时节礼品价值和礼品种类举例如下:
(l)中元节(7月15日)。礼品价值3000~10000日元,平均5120日元,礼品种类有糖果、酒、奶制品、食用油、咖啡、茶叶、衬衫、围巾、礼券等。
(2)岁暮。礼品价值5000~10000日元,平均5520日元。种类有食品、酒、茶叶、咖啡、食用油、衬衫、羊毛毯等。
(3)结婚。礼品价值2~10万日元(受邀参加婚礼)或价值3000~10000日元(不参加婚礼)。礼品种类有电壶、烤面包机、微波炉、拖鞋、睡衣、手提袋等。
(4)成年(20岁)。
礼品价值l~2万日元。种类有皮带、袖扣。领带夹、化妆品、衣服及配件、皮包、鞋子等。
(5)情人节。礼品价值400~1000日元。种类有糖果和饼干,女人送男人巧克力。
(6)母亲节。礼品价值3000~5000日元。种类有化妆品、花、衣服等。
(7)父亲节。礼品价值5000~10000日元。种类有衣服、配件如领带、领夹、袜子、打火机等。
(8)圣诞节。礼品价值5000~20000日元。种类有玩具、衣服配件、游乐器、贵金属、体育用品、激光唱片等。
(二)重要节日
日本的国定节假日共有14个,另有5个重要节日,简介如下:
元旦:1月1日。按照日本一般风俗,除夕前要大扫除,并在门口挂草绳,插上桔子(称“注连绳”),门前摆松、竹、梅(称“门松”,现已改用画片代替),取意吉利。除夕晚上阖家团聚吃过年面,半夜听“除夕钟声”守岁。元旦早上吃年糕汤(称“杂煮”)。
成人节:1月15日。凡年满20岁的男女青年在这一天要身穿节日盛装参加各级政府为他们举办的成人仪式和庆祝活动。
建国纪念日:2月11日。据日本神话,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统一日本,建立日本国。
女孩节
日本称“雏祭”,亦称“桃花节”。每年3月3日,家长为女孩过节,届时为女孩穿上鲜艳的和服,在家里摆上人偶,祝其摆脱恶运、灾难,幸福成长,并带女孩走亲戚,外出游玩。关西带还有“流雏”习俗,将“小人偶”放入河中,让其随流而下,冲走恶运。
春分:3月21日。是天皇祭祀祖宗、老百姓祭祀祖先的日子。
植树节:4月29日。
宪法纪念日:5月3日。纪念1947年5月3日日本国宪法的实施。
国民节:5月4日。
男孩节(又称“儿童节”和“端午节”):5月5日。这天有儿子的家庭房前均悬挂布制大鲤鱼(称“鲤帜”)。日本以阳历5月5日作为端午节。端午节与男孩节同日,所以这天家家户户门上还摆菖蒲叶,屋内挂钟馗驱鬼图,吃糕团(称“柏饼”)或粽子。
盂兰盆节
7世纪由中国传入日本,675年齐明天皇供奉父母,始成为宫廷节日活动,后广为流传民间,类似中国阴历7月15日的鬼节。日本原为每年阴历7月15日举行活动,后改为阳历7月15日,祈悼亲友亡灵、供奉祖灵、上坟扫墓,有时举办“盆舞”等悼念活动。这是日本较为普及的主要民俗节日之一,目前又成为城里人返回家乡会见亲友的节日。
中元节
亦在7月15日,古时是祀农业地神的节日,现与盂兰盆节合在一起,成为供奉祭祖之日。每至此时,即向亲友、长者、施惠之人赠送礼品,目前甚至发展为单位与单位或个人之间也相赠礼品。这种礼品被称为“中元”,成为一种新式礼俗。
敬老节:9月15日。各市、町、村纷纷集会庆祝,并向老人赠送纪念品。
秋分:9月23日。是天皇秋季祭祖的日子。
体育节:10月10日。纪念1964年第十八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日本东京开幕。
文化节:11月3日。对文化事业有卓越贡献者在这一天被授予“文化勋章”。
七五三
是每年11月15日日本社会及各家庭为7、5、3岁儿童祝岁的习俗节日。始于平安时代,当时贵族家庭为5岁男孩举行祝贺仪式。到了镰仓、室町时代,发展为公卿大臣为二、三岁男孩举行穿和服的仪式。江户中期以后,形成目前的习俗。每至此日,家长为男女儿童进行祝福,祝神灵保佑其健康成长,并为其穿上漂亮的和服,带其到神社参拜,为他们登记注册,领取氏子牌,以示可以开始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勤劳感谢节:11月23日。
天皇诞生日:12月23日。明仁天皇1933年12月23日出生,1989年1月7日即位,年号“平成”。
如果去日本作商务旅行,一年中应避开的时间是12月中至次年1月中(岁暮欢度新年时节)、4月29日至5月5日(黄金周假日,日本人一般外出旅游,许多商店都停止营业)、7~8月(这期间商人们要去度假)。
圣诞节
这并非日本传统的民俗节日,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日本日益流行,特别是在城市里过圣诞节者日增,成为现代日本一种习俗。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义务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为了动员全民植树而规定的节日。我国曾于1915年由政府颁令规定清明节为植树节即3月12日。后来到了1928年的4月7日,民国政府颁布了植树令: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几年植树式。”民国政府之所以颁布这道令,是因为孙先生幼年就对“树艺牧畜”十分热爱的缘故。他在海外留学时,经常利用假期回故乡种植桑树。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植树节由来
近代植树节最早是由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发起的。19世纪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原,树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风一起,黄沙满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国著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规定植树节,动员人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
当时州农业局通过决议采纳了这一提议,并由州长亲自规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为植树节。这一决定做出后,当年就植树上百万棵。此后的16年间,又先后植树6亿棵,终于使内布拉斯加州10万公顷的荒野变成了茂密的森林。为了表彰莫尔顿的功绩,1885年州议会正式规定以莫尔领先生的生日4月22日为每年的植树节,并放假一天。
在美国,植树节是一个州定节日,没有全国统一规定的日期。但是每年4、5月间,美国各州都要组织植树节活动。例如,罗德艾兰州规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五为植树节,并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也有的是每年由州长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门临时决定植树节日期。每当植树节到来,以学生为主的社会各界群众组成浩浩荡荡的植树大军,投入植树活动。
今日的美国,树木成行,林荫载道。据统计。美国有1/3的地区为森林树木所覆盖,这个成果同植树节是分不开的。
我国植树造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植树造林、发展林业真正成为国家建设的战略任务,却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而成为公民的一项法定义务则始于改革开放之初。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绿化建设。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就曾号召“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1956年,我国开始了第一个“12年绿化运动”。1979年2月23日,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根据国务院提议,为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决定每年3月12日为全国的植树节。
中国植树节
中国古代虽有劝民植树的说法,但由国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植树节日则是现代的事。1915年 7月31日中国政府规定每年农历清明节时为植树节,届时全国各地举行植树典礼,组织造林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届第六次会议于1979年2月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1984年 9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总则中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从而把植树造林纳入了法律范畴。
中国的植树节定于3月12日。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他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规定将每年“清明”定为植树节。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通过了将3月12日定为我国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我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并且要实现得更好。
1981年夏天,四川、陕西等地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水灾。根据邓小平同志的倡议,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1990年3月12日,邮电部又发行了一套4枚“绿化祖国”邮票,第一枚为“全民义务植树”。决议指出,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11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决议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人人动手,每年植树,愚公移山,坚持不懈”。1982年的植树节,邓小平同志率先垂范,在北京玉泉山上种下了义务植树运动的第一棵树。
从此,义务植树作为一项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被付诸实施,一场世界上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成效最为显著的义务植树运动在全国持续开展了26年。全民义务植树26多年来,党和国家***不论工作有多忙,不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外地,都认真履行公民应尽的植树义务。统计显示,自1982年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以来,全国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达104亿多人次,累计义务植树492亿多株。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有力推动了我国生态状况的改善。这个运动启动之前的1981年,全国森林面积为17.29亿亩,活立木蓄积量为102.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2%。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我国森林面积已达到26.2亿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36.1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1%。在世界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我国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森林植被状况的改善,不仅美化了家园,减轻了水土流失和风沙对农田的危害,而且还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储碳能力。
自1981年12月以来,中国全民义务植树累计超过350亿株。中国正在实施 “ 三北 ” 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天然林保护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至2000年底,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已达1655%,城市建城区人均公共绿地提高到 652 平方米,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超过1亿公顷。
各国植树节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也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立了植树节,如印度每年7月第一周为植树节;朝鲜每年3月2日为植树节;泰国把国庆节定为植树节;菲律宾每年9月第二个星期六为植树节;意大利每年1月21日为植树节;美国各州都有植树节,但由于各地气候差异,全国无统一日期;巴西每年9月21日为植树节;哥伦比亚每年10月12日为植树节;萨尔瓦多植树节和教师节合在一起,每年6月21日举行;埃及每年9月至11月为植树节……
在这些国家中,美国的植树节最早,已有130多年的历史。1872年4月10日,由内布拉斯加州一新闻记者发起美国第一个植树节。当天,内布拉斯加州全境种树超过100万棵。
巴西是一个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森林的近五分之三在巴西境内,全国森林覆盖率为52%以上。尽管如此,巴西人仍然不忘植树造林。巴西政府对森林资源采取合理开发的同时积极鼓励人们植树造林。
为了积极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6年11月8日在内罗毕发起“为地球植树:10亿棵树运动”。这一运动计划2007年在全球种植最少10亿棵树。
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投身植树造林活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将会得到不断的改善。
据联合国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由于各国国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和时间也不相同,如日本称为“树木节”和“绿化周”;以色列称“树木的新年日”;缅甸称为“植树月”;南斯拉夫称为“植树周”;冰岛称为“学生植树日”;印度称为“全国植树节”;法国称为“全国树木日”;加拿大称为“森林周”。
全年12个月,每月都会有国家欢度植树节:
约旦的植树节是1月15日;
西班牙的植树节是2月1日;
伊拉克的植树节是3月6日;
法国于1977年规定每年3月为法定的“植树月”,月末那天为“植树日”,全国绿化这一天进入高潮;
日本于1922年规定每年 4月1~7日为绿化周,4月3日(神武天皇祭日)为植树节;4月29日是该国的绿之日,也可以被当作该国植树节
朝鲜的植树节是4月6日;4月和10月为“植树月”;
澳大利亚的植树节是5月的第一个星期五;
委内瑞拉1905年决定每年5月23日为植树节;
芬兰的植树节是6月24 日;
墨西哥1954年的法令规定,植树节在每年6月至9月的雨季举行;
印度的植树节是7月的第一周;
巴基斯坦的植树节是8月9日;
菲律宾的植树节已有70多年历史,他们把每年9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植树节;
泰国的植树节是9月24日;(也是国庆日)
古巴的植树节是10月10 日;
英国的植树节是11月6日至12日;
意大利1898年就决定每年11月21日为植树节;
叙利亚的植树节是1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
塞内加尔每逢雨季一到,全国性的植树活动随即开始,时间持续长达半年之久,是世界上植树节最长的国家。
斯里兰卡: 从1977年开始,每年的9月17日为植树节;
巴勒斯坦:1月6日是植树节;
埃及: 每年9月至11月为植树节;
美国: 美国各州都有植树节,但由于各地气候差异,全国无统一日期;
巴西: 每年9月21日为植树节;
哥伦比亚: 每年10月12日为植树节;
萨尔瓦多: 植树节和教师节合在一起,在每年的6月21日举行;
瑞典: 每年3月举行森林周活动。
植树节相关
一颗树的生态价值
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德斯教授对一棵树的生态价值进行了计算:
一棵50年树龄的树,以累计计算,产生氧气的价值约31,200美元;
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62,500美元;
增加土壤肥力价值约31,200美元;
涵养水源价值37,500美元;
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250美元;
产生蛋白质价值2,500美元。
除去花、果实和木材价值,总计创值约196,000美元。
植树趣闻
几百年前,南斯拉夫就制定了一项法律,规定每对新婚夫妇,必须先种植油橄榄树70株。
日本鹿儿岛等一些地区也有新婚夫妇要植树的规定,树旁立碑写明姓名和婚期,植后50年方能砍伐,届时植树夫妇可举行结婚50周年庆祝活动。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法令条文规定,第一次结婚要种树2棵,离婚的要种5棵;第二次结婚必须种树3棵,否则不予登记。
添车种树,在日本有一项特殊的规定,凡是私人增添一辆汽车,必须植一棵树。这是因为,每辆汽车每年要排出大量有毒的碳氢化合物,还要发出噪音,而树木则是天然的“消毒员”和“除音器”,所以必须种树。
添丁种树,在非洲坦桑尼亚的许多地方,有一种“添丁植树”的风俗,即谁家生了孩子,便把胎盘埋在门外的土地里,并在那里种上一棵树,表示希望孩子像树一样茁壮成长。
家庭树,波兰的一些地方规定:凡是生了小孩子的家庭均要植树3株,称之为“家庭树”。
树木银行,为了防止建筑工程毁坏树木,日本开办了“树木银行”。凡施工单位,必须把清理场地挖出来的带根树木及时存入“树木银行”,在工程结束后,该单位必须及时把树木取出来栽上,以保持原有的绿化面积。
求爱树,在德国的波恩市,每年的植树季节,小伙子要送给姑娘一棵精心挑选的白桦树苗,亲手把它栽好,以表达爱慕之情,人们称之为“求爱树”。
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
为了切实贯彻执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特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均应成立绿化委员会,统一领导本地区的义务植树运动和整个造林绿化工作。各级绿化委员会由当地政府的主要领导 同志,以及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的负责同志组成。委员会的办公室设在同级政府的主管部门,不另增加编制。 个别地方,由于气候、土地等条件限制确实难以开展植树运动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绿化委员会批准,可以不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 ,不成立绿化委员会。
二、各级绿化委员会应当组织和推动本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通过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和本实施 办法,宣传全民植树、绿化祖国的重大意义,认真做好思想动员,提高认识,造成声势,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要努力做好调 查研究、规划安排、苗木培育、技术训练等准备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植树运动,要扎扎实实,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和“一刀切 ”。
三、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男十一岁至六十岁,女十一岁至五十五岁,除丧失劳动能力者外,均应承担义务植树任务,各单位要将人数据 实统计上报当地绿化委员会,作为分配具体任务的依据。
县级绿化委员会在分配义务植树任务时,要按照每人每年植树三至五棵的要求,确定具体指标,因地制宜地进行灵活多样的安排。可以按 单位划分责任地段,承担整地、育苗、栽植和管护任务;也可以按相应劳动量,分配承担造林绿化的某一单项任务。此项任务,可以一年 一定,也可以一定几年。
对十一岁至十七岁的青少年,应当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就近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
四、此项义务劳动,限于用在本县、本市所辖范围,营造国有林和集体林。义务植树的地段或参加绿化劳动的项目,城市要优先搞好风景游览 区、名胜古迹和主要街道等公共场所的绿化。农村要尽快搞好“四旁”绿化和农田防护林建设。机关、团体、企业、学校等单位和居民区 ,都要大力植树、种草、栽花、美化环境。
五、使用义务劳动,在国有土地上栽植的树木,林权归现在经营管理这些土地的单位所有;没有明确经营管理单位的,由当地政府指定的部门 、单位所有。在集体土地上义务栽植的树木,林权归集体单位所有。如果情况特殊,另有协议或合同,按协议或合同的规定办理。对林权 所有单位,县以上人民政府要发给证书,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
六、为确保义务植树所需苗木,各地应当努力办好现有的国营苗圃和集体苗圃,并按排必需数量的土地和专业人员,扩建和新建苗木基地,培 育良种壮苗。凡是有条件的单位,都要积极自办苗圃。提倡城镇家庭和农村社员开展营养钵育苗。
七、对义务植树的树木和现有的林木,必须大力加强培育管护,确保成活成林,不受破坏。林木所有的单位或承担管护义务的单位,应当根据 情况组织林场、专业队或确定专人负贡管护。耍严肃法制和纪律,建立爱林护林的乡规民约。采伐更新,必须按照森林法的规定,经过林 业或园林部门批准。城市绿地要严加保护,不得侵占破坏。违者要给予经济处罚或法律制裁。
八、植树绿化,要讲究科学,注重实效。要培训技术骨干,加强技术指导,普及植树绿化的技术知识,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办事,保证质量。
九、对义务植树,各单位每年都要进行检查,并将完成情况据实上报绿化委员会应当定期组织评比,成绩优异的,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年满十 八岁的成年公民无故不履行此项义务的,所在单位要进行批评敦育,责令限期补栽,或者给予经济处罚。整个单位没有完成任务的,要追 究领导责任,并由当地绿化委员会收缴一定数额的绿化费。
十、各级林业和园林部门,应当在绿化委员会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努力搞好规划设计和苗木培育等各项具体工作。基层机构不健全的,应 当充实和加强。
十一、义务植树所需的苗木费、管护费,应当根据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原则,一般由林权所有单位负责解决。有的单位因绿化任务大,资金困 难,确实无力承担全部费用的,按单位隶属关系,由各级财政酌情解决。参加义务植树的单位和个人所需交通等费用,由参加单位自理。
十二、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是促进整个造林绿化的一个重大措施。各地在开展此项运动时,必须同加快整个造林绿化工作结合起来,在苗木 、经费、技术力量的使用和林木管护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既要搞好义务植树,又要完成年度造林绿化计划。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完成 了义务植树任务,但整个造林绿化工作没有做好,不能给予表扬和奖励。
十三、根据《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和本实施办法的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参加营区外义务植树的办法,按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参加营区外义务植树的指示》(〔l982]3号)的规定执行 ,营区内植树办法,由解放军总部另定。但各地人民政府必须密切合作,合理规划,帮助军队解决应解决的实际同题。
适龄公民:您履行植树义务了吗?
如果要以一种独特的形象代表地球的活力,有一种单纯的生命象征,那就是树,进入树的世界就像进入美与神秘的境地。进入2006年的3月12日,已经是我国开展的第28个植树节,而始于1982年的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也已经度过了第25个年头。
说起植树节以及全民义务植树,熟悉的人们自然忘不了1978年发生在四川省的那场特大洪水。洪水过后,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指出洪水肆虐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长江流域森林植被的减少。于是,在小平同志的倡议下,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做出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1982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就是在这一年的春天,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倡导者邓小平同志率家属在北京西郊玉泉山上义务植树。从此,每年4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党和国家主要***都会在北京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斗转星移,在党和国家***的大力倡导和积极参与下,全国亿万民众积极参加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据统计,截止至2002年,参加全民义务植树的人数达到了82.8亿人次,累计义务植树398.4亿株。
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钱能志作了一个测算,398.4亿株树,如果按1米的距离排列,这些树足以绕地球994圈;如果按每亩150株的密度排列,这些树可以覆盖整个贵州省、两个江苏省。钱能志说,不仅如此,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推动下,我国的绿色迅速扩展,全国人工林保有面积达到7亿亩,居世界首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16.55%,全国城市绿化覆盖率由10.1%提高到27.44%。 而到今年,这个数字也远远在增加。
祖国大地的绿色变迁,让人们真切感受到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伟大与成功。回首22年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历史,我们有欣喜,也有忧虑。欣喜的是,全民义务植树取得的辉煌成就;忧虑的是,人们对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了解还不够,义务植树的规模效益不显著,绿化成果管理不善等。最突出的问题是许多地方适龄公民并未按照全国人大的规定履行植树义务。
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中明确规定:“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11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全国人大出台了这一决议后,义务植树实际上成为了公民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律义务。
然而就是这样一项法律义务,人们的履行情况却还不能令人满意。据介绍,广东省每年大约有30%的18岁以上的适龄公民未履行植树义务,即每年将近有1460万适龄公民没有参加义务植树,按照这一人数计算,广东全省每年要少植树五千八百多万株,折合面积将近2.4万公顷。再以北京市为例,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曾透露说,北京市符合义务植树条件的公民约有600万人,但每年约有一半人未履行植树义务。
其实,每一个人只要看一看自己、家人、周围的人,再想一想是不是每年都完成了义务植树的法律义务,就不难看出,到底有多少人没有履行义务植树的法律义务。每年因未履行义务植树法律义务全国会少种多少树?如果精确算一下,这一定是个惊人的数字,在数字的背后,不仅法律的规定被大大打了折扣,更重要的是大大影响了祖国绿化事业的进程。
历代诗人吟植树
2500多年前的《诗经》中就记载有我国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人们植树的情况;如《定之方中》就写有“树之榛粟,椅桐梓漆。”说的是卫文公徒居楚丘,始建城市,打造宫室,就种有榛、粟、椅、桐、梓、漆。那时人们植树既是美化环境,更是使用方便。当时在黄河流域规模较大的果园里有种桃、李、枣等果树的,也有植桑树的。先人把桑与梓栽在墙旁宅边,以供养蚕,维持生活;并作为遗产留给子孙,促进了当时桑业的发展。《魏风·十亩之间》记道:“十亩之间兮,桑者闲兮兮,行与子还兮……”因此,后人对这些树看得很重要,至今人们还常用桑梓来比喻自己的故乡。后魏《齐民要术》记载三国时一个叫李衡的人,在五陵郡龙阳盖了所住房,种千棵柑橘,临终前告诉儿子:“我家乡的住宅有千头‘木奴’,不向你要吃、要穿,每年只纳一匹绢的税,而它们生产的东西就够你用的了。”他儿子后来每年果然收益不少。
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如东晋陶渊明不久喜菊兰,还爱植柳。他归隐后就专门在房前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他爱柳、植柳的传世诗有“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等。
唐代诗人杜甫、白居易、柳宗元都喜欢植树。杜甫虽嗜酒,但更爱桃、竹,他住处附近的景色是“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平生憩息地,必种数杆竹。”据史料,他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就是生动写照。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他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江沿岸种了很多柳树,故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他不仅植柳,还带头“手种黄柑二百株”,历行“列树表道”“庇荫行旅”的环保美化策略和绿化方针。他的《种柳戏题诗》留有美誉,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对指导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白居易在任忠州刺史时,常把植树造林当大事与发展远景来实施,他诗咏道:但愿“红者霞艳艳,白者雪皑皑;游蜂逐不去,好鸟亦来栖。”他常偕部属与百姓一道挥锄、培土、修渠、灌溉;为世人留下佳话。
宋代诗人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期间,曾主持筑起至今闻名的西湖长堤——苏堤,“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图画”,使西湖平添了“东风二月苏堤路,树树桃花间柳花”的美妙景象。他谪居黄州后,在南门外筑东坡雪堂,并在它周围种满竹、枣、栗以及黄桑、细柳等树木,并写有“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麻三百尺”的诗句。
崇尚植树造林趣闻佳话
治病种杏
三国东吴名医董奉,医术精湛,济贫善施,为人治病不收财礼。只要求治好一个轻病人,种一株杏树,治好一个重病人,种5株杏树。 天长日久,他的房前屋后竟有10余万株杏树,人称“董林杏仙”。后来,每当杏子成熟,董奉把它换成粮食。赈济穷人,这就是历代传为美谈的“杏林佳话”。从此,“杏林”成了医学界的代名词。
思乡植柳
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苗种,植于拉萨大朝寺周围,以表达对柳树成荫的故乡的思念。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现在已成为藏汉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写诗护树
爱国名将冯玉祥爱树如命,曾在军中立下护树军令:“马啃一树,杖责二十,补栽十棵”。他驻兵北京,率领官兵广植树木,被誉为“植树将军”。驻兵徐州时,带兵种植大量树木,并写一首护林诗喻示军民:“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参考资料:
情人节 [节庆] 情人节在日本是相当受到青年男女的重视的。通常在这天女生会亲手制作巧克力或去买一些精制的巧克力及礼物等,来送给自己的男友或心仪的人。此外,还有一种称为义理巧克力的行事,这是一种同样在情人节送巧克力的活动,只是所送的对象是没有爱情成份在内的,而是借着这一天感谢平日的照顾及帮忙。此外,现在在这天也有男生送匿名花束给女孩的习惯。
白色情人节 [节庆] 三世纪时罗马皇帝因为要纪念于2月14日救了一对因为原本因违反恋爱结婚禁令而要被处死的恋人,因此设立了情人节。而在一个月后的3月14日,这对获救的恋人宣誓恋情将挚死不渝,为纪念这天于是另订为白色情人节。而此节日就从欧洲开始流传到世界其它地方。现在日本白色情人节是男生对女生表达心意的日子 。女生在2月14日情人节时会送礼物或巧克力给心仪的男孩,等到3月14日时男生若也对此女孩有所感觉,就会回礼予这位女孩。
针供养 [节庆] 针供养是要给从事裁缝的女性休息的日子,也是要供奉平日来来回回缝衣的针的日子。一般来说是订十二月八日为针供养的日子,但也于有于二月八日也定为针供养的地区。对于平日相当忙碌的裁缝师而言,这天是非常宝贵的休息日。
父亲节 [节庆] 父亲节与母亲节同样都是希望子女在节日这天能表达对爸爸的感谢及照顾。并同时提醒大家在平日就应好好的孝顺爸爸。根据调查在日本,父亲与孩子相处的机会越来越少,一方面可能是父亲一直都忙于工作,一方面也可能是父亲陪小孩子的成长的时间很少。因此,在父亲节这天有时会呼吁爸爸们利用机会与孩子多沟通。
母亲节 [节庆] 母亲节是在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1914年的时候,美国将这天定为母亲节后就一直持续到现在且流传世界各地。此外,相信从小到大大家一定都听过母亲节由来的故事也应相当了解母亲节的一切行事。在这天除了会妈妈红色的康乃馨及礼物外,在这天也特别要让妈妈好好的休息一番,藉此感谢妈妈平日的辛劳及照顾。但其实身为子女的我们在平日就应好好的孝顺妈妈,帮妈妈的忙,让妈妈天天快乐。
愚人节 [节庆] 愚人节和圣诞节一样与日本历史其实无直接的关系,这些节日都是由欧美等地传过来的。在四月一日这天流传有对人说无心的谎言、开玩笑等把戏,因为把人都当成傻瓜一般来戏弄,因此称这天为愚人节。在这天可以稍微轻松一点,对于一些无理或有趣的玩笑就当作是游戏一般看待吧!
震灾纪念日 [节庆] 大正十二年(1923年)九月一日午前11时58分,于关东及其周围的地方发生了一死伤约十九万人的惨痛大地震。而定每年的九月一日为震灾纪念日就是要在东京都墨田区的慰灵堂举行追吊式。
防灾日 [节庆] 9月1日是防灾日。设定此一日子是因为不希望1923年9月1日,关东大地震那样的惨事再度发生。因此这天是全国各级学校、市政府、公司、地区的避难训练演习日。 广岛原爆纪念日 [节庆] 8月6日为广岛原爆记念日。此日除用来纪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人外,也是用来祈求无战事及各地一切和平的日子。
长崎原爆纪念日 [节庆] 8月9日为长崎原爆记念日。此日是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长崎原子炸弹的威吓下牺牲的人,并以此为借镜祈求无战事及一切和平。
彼岸 [节庆] 彼岸一年之中有两次,分别是春分和秋分时夹在中间的一个星期。彼岸在佛教中的意思是「死者渡河的对岸」。而对还活着的人来说所谓的彼岸就是死的世界了。为慰藉已在对岸的先祖,就必须在彼岸的这段期间去扫墓。
终战纪念日 [节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要求日本答应接受无条件投降。此消息是在1945年8月15日由天皇透过广播向全日本发布。现在这天成为终战记念日,主要是慰藉在战争中牺牲的人并也藉这天来记取不再有战争的决心。
月见 [节庆] 在东方世界大都有赏月的习惯,日本在8月15日这天会准被有丸子、季节性水果等物品摆在窗边供奉月亮,然后再一边赏月。月亮高挂在澄静的秋空中会显得格外的美,对以农为本的日本人来说赏月的原意是祈求农作物丰收的行事,但现在已是纯粹的赏月而已了
七五三 [节庆] 11月15日是祈求孩子健康成长的日子。在日本奇数是很吉祥的数字,所以对孩子成长而言这非常重要的奇数年,就很值得来庆祝。所谓奇数年对男孩来说是在三岁和五岁的时候,而女孩则是三岁和七岁的时候。当天,孩子会盛装和父母到神社参拜,接着会买装在画有鹤或龟图袋的红白细长千岁饴。「千岁」是千年之意,鹤和龟在日本则象征了长寿。此外,红和白对日本人而言是吉祥的组合,如此包装的千岁饴就包含了祈求孩子健康成长的意义在内。
圣诞节 [节庆] 在日本也不只限基督徒,有很多人都会在圣诞夜与家人或男、女朋友互换圣诞礼物和一起享受丰盛的圣诞大餐。通常都还会准备有装饰圣诞节式样的蛋糕来庆祝。为刺激消费意欲各百货公司和企业在圣诞节前就会开始炒作所谓的圣诞节活动。大约在每年的11月后半起,百货公司和商店街就会装点的非常美丽,进而开始展开一连串的圣诞特卖。
大晦日 [节庆] 所谓的大晦日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12月31日,在我们的说法里大晦日就是除夕。为迎接新年的到来家中大扫除的工作会到这天为止,在外的游子也会在这天赶回家与家人一同迎接新年。晚上近12时时全国的寺庙会开始敲108声钟声。因佛教认为人有108种烦恼,而敲这钟声可以除去人的烦恼,所以敲108次以除去所有的烦恼。因此晚上大家就会一边听这钟声一边吃祈求来年健康、长寿的跨年荞麦面。
新年 [节庆] 在过新年的这段期间对日本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时候。学校、公司会有1~2星期的休假,这时在外的游子都会回家和家人团聚。而为迎接新年家里内外会大扫除还会准备门松、挂在门上的稻草绳、镜饼等应景的东西。此外,除夕夜寺庙响起的钟声,及所吃的跨年荞麦面也都是为迎接新年的到来。新年一到大家就会穿上和服到寺庙里参拜,祈求新的一年一切健康、幸福。另外新年时寄年贺状、拿红包也是充满乐趣的传统习俗。
成人日 [节庆] 1月15日是成人日。是用来祝福刚年满二十岁青年男女的日子。在这天会举行成年礼,是意谓着小孩子成为大人并将被认可正式进入社会。成年礼依阶级、地域、性别而有各式各样不同的形式。女孩子方面这天会穿上华丽的振袖参加仪式。此外,在日本只要年满二十岁就开始有选举权、市民权,也被允许饮酒及抽烟。所以这天是一非常重要的日子
建国纪念日 [节庆] 2月11日是建国记念日,也是一个属于国民的节日。所谓「建国」并不像美国独立记念日有其历史上的意义。其本意是根源于古时神武天皇的即位传说。相传初代天皇—神武天皇是在2月11日这天即位,于是视这天为日本国的开始,也就是定这天为日本建国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此节日无历史根据为由而废止,然而到了1967年后又再度复活,并一直持续到今天。
春分 [节庆] 春分大约是在3月21日左右。在这天白天会跟晚上的时间一样长。日本为歌颂大自然的伟大及为疼惜生物,而将这天制定为属于全国国民的节日。春分这天的前后各三天加起来共七天称为「春的彼岸」。彼岸在佛教观点来说是指「世界极乐」的意思。在这段期间不管你是不是佛教徒都必须去扫墓。将墓整理的干干净净的再放上鲜花、插上线香来祭拜,是一种对故人灵魂的吊念。
植物节 [节庆] 四月二十九日是植物节。这天原是庆祝昭和天皇生日的日子,但因天皇对环境问题非常的关心所以1989年起这天就改为植物节,且成为一个属于全国国民的节日。日本也从这天开始放黄金周的假期,期间有宪法记念日、四天国民休假日、儿童节、再加上星期六、日,是一个除了过年及暑假以外休假最多的一个星期。
宪法纪念日 [节庆] 五月三日是宪法记念日,是为记念在1947年5月3日开始实施日本国宪法。日本宪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省过后,在第九条中明定放弃战争与不拥有军队。但是为有自卫的能力,而允许拥有自卫队的存在。此外,日本宪法除了以和平主义为依归外,国民主权、尊重基本人权也都是日本宪法的基本精神。
儿童节 [节庆] 五月五日是儿童节,以前称为端午节是庆祝男孩成长的日子。今天则成为庆祝所有小朋友成长的节日。在这一天只要有男孩子的家庭就会装饰有五月人形。另外还有插鲤鱼旗、泡菖蒲汤、吃粽子、柏饼等习俗。
海洋之日 [节庆] 海洋之日为7月20日。1966年制定为国定假日。用以感谢提供资源的海及自然界。
敬老节 [节庆] 敬老节是9月15日,这天在1966年时制定为国定假日。在这天大家会与祖父母、父母或其它上了年纪的人相聚,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敬重。
秋分 [节庆]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分在新历的9月23日,战前这天为举行秋季皇灵季大祭典的日子。战后这天则变为一个属于民众的节庆。以秋分为中心前后三日加起来共七天的时间,是追思祖先并在寺庙里举行法会的时候。在民间这时都会做些豆沙糯米饭团或丸子等分送给亲戚或认识的人,此外,还会到祖先墓前或庙里拜拜。
体育节 [节庆] 1964年的奥运在东京开幕,为纪念这一天,1966年时就将每年十月的第二个星期一订为体育节。
文化节 [节庆] 11月3日是纪念新宪法的公布,以及庆祝日本国内和平、文化发达的日子。
勤劳感谢节 [节庆] 11月23日这天不是用来感谢所有在工作的人,而是要表达对勤劳的尊重、对工作成果的欢呼、以及国民之间互相表达感谢之意的日子。
天皇诞生日 [节庆] 十二月二十三日是当今〔平成〕天皇的生日。庆祝天皇生日的仪式原称为「天长节」,是奈良时代光仁天皇勒令而开始的,之后曾废止了一段时间。到了维新政府的时候才又以四大节日之一的名目再次恢复,并在1873年的时候正式成为国家的节庆。随着时代的不同庆祝天皇诞生的日子也会随着不同,明治天皇时为11月3日,大正天皇为10月31日昭和天皇时则为4月29日。1932年的时候在上海日本租界举行天长节祝典时炸弹来袭,朝鲜司令官白川大将因而爆死。因为如此,战后废止了天长节,但将之改名为天皇诞生日而一直持续到现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