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劳动意识与责任感
培养劳动意识与责任感,孩子的性格和思想受家庭的影响很大,家长应当与孩子统一战线攻克难关,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是很多孩子的发展目标,孩子的世界是很纯净的,下面跟大家分享培养劳动意识与责任感。
培养劳动意识与责任感1
1、 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事给他做。
让年龄尚小的孩子做太难的事,只会让他受到打击和挫折。例如,如果你跟他说“把你的房间打扫干净”,孩子会被吓得丧失勇气,这样的任务对大人来说,都是很费事的。但是,像“把鞋放进鞋柜里”这样的事,就是孩子可以完成的。你会惊讶地发现,通过完成这样的简单家务,孩子能获得那么多的自豪感和自立感。
2、 言传身教。
帮助孩子树立责任感的最好(也可能是最难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比如:你应该把车钥匙放在固定的地方,而不是随便往客厅桌子上一扔;你要把杂志整理好,而不是乱摊在沙发上。
当你给孩子布置简单的小任务时,你应该为孩子示范(每天重复,至少持续一段时间)。要是你只说“摆好餐具”,很难让孩子明白应该怎么做,所以,你应该同时示范“看我,要这样在每个座位前面放个碗,然后摆好筷子。你想帮我一起摆吗?”,假如你用了好长时间为孩子示范某件事,可是他还没学会,很可能说明这件事对孩子来说太难了。
3、 让孩子明白事情的轻重缓急。
别担心孩子太小,这么大的孩子已经可以理解“先干活再玩”的道理了。当你说“我想带你去公园玩,但是首先咱们得把碗洗干净。”时,孩子就能明白。在这种时候,你要态度和蔼、实事求是,承认你自己也喜欢玩,这样孩子就知道你不是在霸道地发号施令,而只是希望他先做完该做的事。
4、 把劳动变成游戏。
听说过谷仓派对的故事吗?全村人都来帮主人家盖谷仓,然后主人家招待大家欢宴聚会。这说明,当劳动工作既有趣又热闹时,我们都会干得更起劲。同样,你的孩子也喜欢和你在一起做事情,他不会觉得把衣服从洗衣机里取出来是家务劳动,而是觉得把潮湿的衣服一件件拽出来,再堆到盆里很好玩。你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边跟着音乐跳舞,一边擦家具,或者比赛看谁装的积木多。
5、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果你尽早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就会更容易。比如,你可以教孩子把脏衣服放到固定的篮子(或其他制定位置)里,每次洗完澡以后,把浴盆内的玩具收好等等。这样,孩子就会明白家务活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大人心血来潮的偶然念头。
6、 用肯定的方式提要求。
你不需要给孩子不断下最后通牒(“要是你不……,你就不能……”),而是应该说“你先干完你应该干的活儿, 然后就可以去干你想干的事儿了。”要是孩子说:“我想到楼下去玩儿。”你可以这样回答:“你先把拼图收好, 然后就可以到外面去玩儿了。”
如果你对孩子说“要是你把玩具收好,我就给你吃零食。”,你实际上是在收买他,而这些事本来就是他该做的。所以,如果你这样做,孩子就有可能决定不吃零食,也不收拾玩具。
7、 给孩子练习的机会。
为了节省时间,你多半宁愿自己把孩子的餐具收拾到厨房里。不过,你一定要尽量遏制这种冲动。你要多关注孩子努力练习的过程,而不只是注重结果。孩子也许还不太会干活,但如果你因此而批评他或干脆代劳,只会打击孩子帮忙做家务的积极性。
你要不断提醒自己:熟能生巧,这一点对大人对孩子都是一样的。尽量用鼓励的语气给孩子指导:“你刚才把盘子摞在一起很好。不过,我觉得应该把脏盘子放到厨房去,而不是留在桌子上。”
8、 宽容孩子偶尔表现不好。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家里弄乱,是很自然的事情。不过,要是你让孩子认识到家里有一定的规矩,情况就会好一些。
所以,如果孩子今天忘了规矩,表现得一反常态,你应该尽量不要表现出生气或失望,而是要平静地对孩子说:“记得吗?你每次玩完之后,都会把玩具卡车装回盒子里的。”
9、 别吝惜表扬。
肯定性的鼓励,能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努力很了不起,爸爸、妈妈很喜欢。你在表扬孩子的时候,要说得具体:“你把狗狗的饭放到它的食碗里了,真棒!”而不应该只说一句“干得好!”
培养劳动意识与责任感21、是在家庭教育中培育劳动意识
劳动可以满足孩子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让孩子做家务劳动在享受劳动的过程中即锻炼了意志又获得了成就感。劳动可以促进孩子的智育发展。孩子种植花草,体验全过程,充分动脑,动手,促进大脑的运作。劳动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俗话说:“好习惯成就一个人的好未来”,父母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家务活,让他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2、是在学校教育中培育劳动意识
劳动是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催化剂。通过学科教育渗透劳动教育,可以引导中小学生尊重劳动,培养具备劳动情怀,劳动精神、劳动品格的社会接班人和建设者。劳动是学生情感交流的一条枢纽带。在学校,与同学一起合作参与劳动的过程可以增进学生之间情感交流与互动。
3、是在社会活动中培育劳动意识
劳动磨炼人的意志。在参与社会实践中,会遇见不少困难,在具备克服万难的勇气的同时也磨炼出人的意志力。劳动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责任是每个人身上都应具备的,学生在参加多种社会活动时,我们应多鼓励他们去参加,去学习,去体验,锻造良好心理品质,将来为国家和社会奉献力量打好坚实基础。
一、学校
学校培养大学生劳动精神,应从教育和实践养成两个方面入手,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因此,高校应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劳动教育方式方法、积极开展劳动实践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及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工作。
我们实习电焊时的照片
二、自身
要热爱劳动,在劳动中感受幸福;尊重劳动,发扬“自力更生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主人翁精神”,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同祖国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要在实践中锤炼意志品质;要把劳动当作一种责任和义务,热爱社会、服务社会;在劳动中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逐步提高自己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己动手把锤子做出来
一、积极承担家务
利用放学、休息时间,主动帮助父母,力所能及的做点家务,既减轻了父母的家务负担,又为以后组成家庭打好基础。如果上了大学,不仅学习有关知识,还有学习做人道理,更应该体谅父母的不易,主动为父母承担家务,为踏入社会做好准备。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例如:
1、留校勤工俭学、家教、零工等更侧重经济利益,是一些家庭困难学生的首bai要选择。
2、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学生选择做义工、支教、支农,既锻炼了能力,又奉献了爱心。
3、选择和专业相关的单位实习(包括有偿和无偿),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进一步提升自己,为职场过渡做准备。
4、参加在中小学举办的实践基地或军训基地的活动,可对于陶艺、手工、电脑、户外拓展等进行训练。
扩展资料:
强化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于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当今演艺圈的天价片酬和阴阳合同、娱乐选秀节目批量造星、“流量小生”一夜暴富、网络红人靠打赏日进斗金,这些社会不良风气和乱象,如同雾霾一般无孔不入,侵蚀学生的心灵,扭曲其价值观念,助长好逸恶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
我们应当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尊重每一位劳动者,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让他们相信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创造性劳动才能破解;
让他们自觉将日常生活与理想追求紧密结合,在劳动创造中实现远大理想和个人目标,树立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以劳动获取财富、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思想观念。
劳动要经常化、制度化
培养孩子爱劳动,主要是要求孩子对日常的劳动能够天天坚持做到,即应该做的事情每天多要能够认真地去完成,这时长期的、耐心的、细致的工作,靠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以及需要必要的制度起保证作用。
同时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大人要及时肯定孩子劳动的热情,并做出恰当的评价和鼓励,可增强孩子爱劳动的愿望,所以,当幼孩子劳动时或劳动后,我们要给誉满意微笑、恳切的语言表扬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看到劳动成果,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劳动的义务:
劳动者有完成劳动任务的义务。劳动者有劳动就业的权利,而劳动者一旦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关系,就必须履行其应尽的义务,其中最主要的义务就是完成劳动生产任务。这是劳动关系范围内的法定的义务,同时也是强制性义务。
劳动者不能完成劳动义务,就意味着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的约定,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既是劳动者的义务,也是劳动者完成劳动任务的保证。劳动者努力提高职业技能,提高技术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使劳动者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熟练劳动者,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