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开教堂全称天主教西开总堂,又称老西开教堂、法国教堂。西开教堂位于天津和平区滨江道独山路,坐西南朝东北。1916年由法国传教士杜保禄主持修建。抗日战争时期,老西开近34公顷的中国土地被法租界鲸吞。西开教堂因地处法租界,又是法国传教士建造,故旧时津民亦称之为法国教堂。
国国教----安里甘教堂(泰安道和浙江路)
新教---山西路教堂(山西路与哈密道交口),仓门口教堂(鼓楼东侧)
天主教---西开教堂(滨江道),望海楼教堂(狮子林桥),紫竹林教堂(营口道16号 东端海河岸边),塘沽教堂
1安里甘教堂
由基督教圣公会(也称安里甘会)创办。创办人史嘉乐,圣公会传教士,1879年被指派为华北地区主教。活动中心在泰安,1874年移驻北京。
安里甘教堂(安里甘教会是英国圣公会的别称)位于天津纳森旧宅旁边,建筑风格有着典型的英国风格,与天津别的教堂风格不尽相同,独树一帜。小的时候,几乎天天从门口走过,不过那时教堂周围是高高的围墙,只有尖尖的塔楼向世人诉说她的沧桑。
教堂用地是1893年英租界工部局捐赠的。地点是现在的泰安道和浙江路的交界。当时这里还是一处水乡。教堂建立用了10年时间,到1903年才正式落成。教堂历任牧师都是英国人。
1935年5月教堂大火,礼拜堂严重损坏。1936年6月重修工程结束。
历史上,安里甘教堂有“天津的英国教会”之称。不过类似于紫竹林教堂,这里也不是普通中国信友能去祈祷的地方。
2 山西路教堂
没能找到介绍
3仓门口教堂
仓门口教堂是天津一所历史悠久的重要教堂。
该堂位于天津旧城中央的鼓楼东侧,最初在1860年代由美国公理会创立。1900年被义和团烧毁,事后重建。
1910年,天津五大公会(美国公理会、美以美会,英国圣道堂、伦敦会、圣公会)所属七处会堂的华人牧师和信徒百余人,决意脱离外国差会成立自立会,于是买下公理会的仓门口教堂(房款到1932年全部付清),10月19日正式献堂。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任该堂董事会的会正。
1932年,由于信徒增加,在还清公理会的房款后,改建新堂,1934年7月举行献堂礼拜。楼上下共可容400余人。另临街建布道用副堂一座,容百余人。包括附属建筑总建筑面积1126.94平米。
仓门口教会还先后在武清县王庆坨、河东沈王庄等处建立了分会。
1958年,天津基督教合并于四处聚会(滨江道堂、仓门口堂、浙江路堂及冈纬路教堂)。由旧城厢一带的九处堂会并入仓门口堂的联合礼拜,但在当时的形势下,聚会人数极少,且讲道内容受到很大限制。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仓门口堂被砸,牧师被揪斗,教堂房屋被占用,直到16年之后的1982年12月12日才恢复聚会。
该堂经过1976年强烈地震,并未毁损。1987年,被列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4西开教堂
西开教堂又称法国教堂。在天津和平区滨江道独山路原墙子河外老西开一带,故名。包括天主教总堂和大教堂,分别建于1914年和1917年,为法国天主教所建。大教堂采用法国罗曼式建筑造型,高45米,建筑面积1585平方米,平面呈长十字形,正面和后部耸立高大塔楼三座,呈"品"字型,楼座以黄、红花砖砌成,上砌翠绿色圆肚形尖顶.檐下为半圆形拱窗。堂内为三通廊式,内墙彩绘壁画,装饰华丽。西开教堂是天津教堂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现已修饰一新,对外开放。
西开教堂全称天主教西开总堂,又称老西开教堂、法国教堂。西开教堂位于和平区滨江道独山路,坐西南朝东北。1916年由法国传教士杜保禄主持修建。抗日战争时期,老西开近34公顷的中国土地被法租界鲸吞。西开教堂因地处法租界,又是法国传教士建造,故旧时津民亦称之为法国教堂。
西开教堂教堂建筑面积189195平方米,平面呈十字形。采用法国罗曼式建筑造型,正厅从正门两侧到底部的祭台,有两排(每排7根)共14根立柱,形成三通廊式。中殿以叠式复合方柱廊,支撑大小半圆券顶。中央高大的穹窿顶,通过八角形鼓座与支撑拱架券顶。中央高大的穹窿顶,通过八角形鼓座与支撑拱架券廊柱相连。室内八角形的穹窿顶及侧窗均以彩色玻璃嵌作画。内墙彩绘壁画,装饰华丽,充满宗教神秘气息。西开教堂教堂入口左右筑有塔楼。三座穹窿顶均略向上拉长,以木构架支撑,表面以绿色铜板覆盖,上置十字架。1976年大地震中,两座前塔楼圆顶的底座严重震损。1979年动工修缮,1980年秋竣工,正式对外开放,恢复宗教活动。西开教堂是天津市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天主教天津教区主教座堂。西开教堂内每日早晨举行宗教活动。逢星期日及天主教节日,早晚皆有宗教活动。
5望海楼教堂
坐落在三岔口一带海河北岸的望海楼教堂,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天津教案”遗址。这里原有一座望海楼,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曾是清代皇帝出巡到天津时游玩的地方。这一带车船交汇,商贩云集,是水陆交通的要道。望海楼的旁边,还有香火旺盛的崇禧观、望海寺等庙宇。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使法国获了在中国“各省租买地”和“建造自便”的“权利”。1862年,法国攫取了望海楼一带方圆15亩地方的“永租权”。1896年12月,法国传教士谢福音主持拆掉了崇禧观,在原来地基上盖起一座规模可观的天主教堂。这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呈长方形,前边有3个钟楼,仿佛3个笔筒。法国传教士给这座教堂取名为“圣母胜利之后堂”,并将此名用法文刻在教堂钟楼正面的大理石上。当地人称这座教堂为“望海楼教堂”。
1870年夏,与望海楼教堂仅有一河之隔的仁慈堂三、四十名儿童,由于法国传教士和修女的虐待,再加上流行瘟疫,被折磨而死。随后,这些儿童的尸体被胡乱地埋在荒野里,不少尸体露出地面,遭到野狗争食,四肢离散,惨不忍睹。当时,天津又发生几起拐骗儿童事件,罪犯被抓获后,都供认受望海楼教堂教民的指使。于是,天津人民对侵略者郁积已久的仇恨,终于瀑发了,书院开始停课,士绅纷纷集会,反洋教的揭贴很快贴满大街小巷。6月21日,数千群众在望海楼教堂前示威。一贯无视中国人民的法国领事丰大业,带着秘书西蒙,气势汹汹地闯入通商衙门,见到三口通商大巨崇厚就破口大骂,鸣枪进行恐吓,将屋内陈设砸得粉碎。归途中,丰大业大举枪向天津知县刘杰射击,刘杰一闪身,子弹击伤了身旁的随从。西蒙也在一旁鸣枪恐吓群众。在场的群众到了怒不可遏的地步,当场打死了民愤极大的丰大业和西蒙。紧接着,又鸣锣聚众涌向望海楼教堂,打死了谢福音和其他二十多名教士、修女等,放火焚烧了望海楼教堂和法国领事馆、仁慈堂。这就“天津教案”爆发的过程。
现在,望海楼已经成为国家级的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6紫竹林教堂
旧时的天津教堂,若以品位而论,莫过于法租界海河岸边的紫竹林教堂。出入教堂的人大多为有身份的外国教徒和中国教徒中有地位的人,一般教徒是难以跻身其中的。
天主教紫竹林教堂,建于1872年,地点在圣路易路,又名圣路易教堂,位于今营口道东端海河岸边。教堂占地68亩,建筑面积779平方米。
据史料记载,紫竹林教堂因坐落在法租界的紫竹林村而得名。紫竹林在租界早期开发中非常重要,为英法美等国最先占据的地方。因此,紫竹林的名字多次出现在早期来华的外国人的著述中。旧天津扶轮俱乐部董事长威尔弗雷德·彭内尔在《天津紫竹林》一文中记述道:“紫竹林,一个中国村庄的名字,先前位于一片烂泥和沼泽之中,外国租界就源于此。”另一部书中记载“拨给英、法、美租界的地域围绕着紫竹林村,其中心点距天津城南门两英里。这一区域在海河右岸有一片将近两英里的沿河地带”。
紫竹林天主教堂内部,已完全看不到旧时的辉煌。
这些著述还描绘了英法租界勘界时这一地区的风土人情:“在北京批准《北京条约》后的那一年冬天,由于稍加修改《天津条约》而得到的权利,英国皇家工兵戈登上尉同一个法国工兵军官划定了英法租界地的地界。”“这两位军官在一个令人可怕的地区放置了界石。在这个地区之内竟是一些民船码头、小菜园、土堆、渔民、水手和这一类人的茅屋,而这一堆破烂不堪的茅屋彼此之间仅仅隔开一道狭窄的沟渠,沟渠两边是一些荒芜的、无人管理的小道。这两个租界的地方是一些肮脏而有害健康的沼泽地,沼泽地四周干燥一些的地方却是无数的好几代人的坟墓。”
残破的紫竹林天主教堂唱经楼
当年的紫竹林村又因何而得名呢相传早年在紫竹林村地方有座紫竹林寺,这座庙宇规模不大,在正殿之间,供奉观音菩萨,在其庭院内植有几株紫色的竹子。至清咸丰年间紫竹林寺已经湮没,这一带仍很荒凉,稀疏的农舍,缕缕的炊烟,点缀着海河西岸。强划租界以后,法国人对界内进行规划开发,在海河沿岸修建码头、仓库、银行,修路植树,在紫竹林寺的旧址上兴建了法国大市场。新的紫竹林拔地而起。
紫竹林天主教堂内仅存的彩色玻璃
对于紫竹林教堂建造的原委,也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天津教案后,心有余悸的法国传教士慑于天津民众的声势,开始利用租界地的特殊权益,把教会活动中心向租界地转移。在紫竹林教堂的建筑费用中,有9万两白银来自中方的“谢罪”赔款。紫竹林教堂的造型具有文艺复兴晚期建筑的典型风格,吸收了古希腊、古罗马建筑艺术的积极因素,建筑风格和谐开朗,布局条理次序,不仅雄伟有力,而且活泼轻松,给人以亲切悦目之感。著名的意大利佛罗伦萨主教堂,被誉为“文艺复兴的报春花”。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是文艺复兴建筑的代表作,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紫竹林教堂为青砖木结构,再饰以中华的传统砖雕,巍峨典雅。
今紫竹林教堂内,祭台西侧的墙壁上镶嵌有一块白色大理石,用法文镌刻着为教堂建筑捐资者的名字,岁月沧桑,并没有将其磨灭掉。
旧时到紫竹林教堂进行宗教活动的多为欧美各国侨民。堂内陈设高雅别致。祭台两侧供奉着两尊圣像,一为法王路易九世,一为法国女英雄圣女贞德。祭台西侧的墙壁上镶嵌有一块白色大理石,用法文镌刻着为教堂建筑捐资者的名字。堂两侧的半圆形拱窗,由菱形彩色玻璃拼成,阳光透过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玻璃投射在大堂内,使人们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奇异世界。沿螺旋式楼梯攀上唱经楼,西洋古典管风琴赫然耸立,紫铜音管靠墙壁排列,直向屋顶。演奏时,声音宏大丰满,圆浑和谐,音域宽广,和伴唱诗班的歌声时,神圣而庄严。据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演奏,方圆十几里以外都可以清晰地听到。相传这是当时天津仅有的两台管风琴之一。
义和团运动中,西方教堂成为首当其冲的打击目标。“不下雨,地发干,全是教堂遮住天!”天津城乡的教堂多被焚毁,紫竹林得租界的地利而幸免仅存,并成为各地教徒、难民的避难所,一时间收容的教徒有一两千人之多。
站在今日紫竹林天主教堂外,很难想象出它昔日的风光
民国开始后,天津逐渐成为重要的涉外口岸城市,来津的外国商民增多。由于紫竹林教堂地处租界要冲地段,不仅侨居天津的外籍教徒,就连一些在外商工厂、洋行做事的中国教徒也来此过宗教生活,因此,成为异国情调浓郁的宗教活动场所。
7塘沽教堂
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概况
从火车站坐101 103路车 在哈一百站下车 就看到了 或打车 9元钱搞定
http://bloghouhaicom/user3/23193/archives/2007/107819shtml
圣·索菲亚教堂。是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的随军教堂。该师撤离后,隶
属哈尔滨的东正教会。1907年,由俄商伊·费·赤斯嘉科夫出资6万卢布在随军教堂基础上重新建一座木制教堂(现已毁)。由于教徒数量增加,1923年又举行了第二次重建典礼,1932年落成并保留至今。
该教堂是由俄国建筑师克亚西科夫主持设计。样体为砖石结构,建筑平面呈希腊十字方式布置。建筑面积721平方米。整个教堂分成四层,高度53.35米。
该教堂基本属于拜占庭风格。主穹顶、钟楼又有俄罗斯传统的“帐篷顶”、“洋葱头”的造型。
圣·索菲亚教堂以它恢宏气势矗立于哈尔滨,曾经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今天,它倍受人们爱护,1986年,市政府将其列为一类保护建筑;1996年又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教堂壁画“最后的晚餐”
教堂吊灯
索菲亚教堂内辉煌壁画
索菲亚教堂外景
耶酥受难像
索菲亚教堂外景
圣·索菲亚教堂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始建国土一九零七年三月,是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的随军教堂。一九一二年改建成砖木结构教堂。一九二三年九月二七日,圣·索菲亚教堂易地现址进行第二次重建,由俄罗斯建筑师克亚西科夫设计,历时九年,一九三二年一一月二五日落成。
建成后的圣·索菲亚教堂深受拜占廷式建筑内格影响,富丽堂皇,典雅超俗,宏伟壮观。它的建筑平面为东西向拉丁十字,墙体全部采用清水红砖,通高五三点三五米,建筑面积七二一平方米。
圣·索菲亚是沙俄入侵东北的历史见证和研究哈尔滨市近代历史的重要珍迹,一九八六年被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列为一类保护建筑。一九九六年一一月,圣·索菲亚教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保护国家历史文物,一九九七年六月,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决定对索菲亚教堂广场实施综合整治。修复后的圣·索菲亚教堂,高耸入云的金色十字架与红砖绿顶相辉映,显示出教堂主体巍峨壮美的气势,休闲椅、绿地环绕。衬托出教堂广场的表静谧安祥;每到夜晚,欧式庭院灯放出淡淡柔光宛若一笼轻纱
教堂建筑的作用意义:
1,中世纪的欧洲教堂,是建筑结构和装饰艺术效果融为一体且高度统一,具有实用和象征意义,起到宣扬基督教教义的目的,能更深地控制、麻醉信徒们的思想感情,使人威慑于宗教神权之下,做一个顺从的“上帝的臣民”。
2,初期的教堂建筑是在传统的巴西利卡式建筑上展开的,这种建筑物是长方形的,周围有列柱和回廊。但是到后来人民奉献给教会的亿万颗赤诚的心和智慧,突出地体现在他们所创造的罗马式和哥特式建筑艺术之中。
3,基督教美术主要表现在教堂建筑装饰,因为教堂是基督教唯一的活动场所,所以从教堂建筑风格,教堂内外的雕塑、壁画、镶嵌画、玻璃窗画等装饰都贯穿着宣扬和解释教义的功能。
扩展资料
1,在世界各地旅行,那些极富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宗教建筑都是游客的必定选择之地。有意思的是,欧洲教堂常耸立于闹市中心,几乎随处即可望见,欧洲教堂建筑细节喻示天国与人间两个世界的对立。参观欧洲的教堂,最令人赞叹、无法忘怀的就是它们的建筑之美;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维也纳斯特凡大教堂、巴黎圣母院和科隆大教堂等著名的教堂在世界建筑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它们气度恢弘,身姿伟岸,是欧洲各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缩影,是各国兴衰变迁的见证。
2,教堂建筑细节:根据心理学移情原理,外界的形式感会影响人的心理活动,以高、直、尖和具有强烈向上动势为特征的造型风格使人也有飘然欲升的意向。建筑学家指出,这种高大拱型穹顶、繁复的尖塔及彩绘玻璃窗无不体现着宗教寓意;
四面皆壁的封闭空间、弯曲的围闭形成的穹顶及尖塔的笔直通道暗示着上一层空间的存在,这就是天堂,人世是苦难的,只有天堂才是乐土。建筑的每处细节无不用心良苦地表达出天国与人间两个世界的对立。
-教堂建筑
church与cathedral的区别:含义不同、用法不同、侧重点不同。
一、含义不同
church
n 礼拜仪式;教堂;基督教徒,adj 教堂的,v 把 带到教堂接受某种宗教仪式。
cathedral
n 大教堂。
二、用法不同
church
church的基本意思是“教堂”,指基督教徒做礼拜的场所,是可数名词。
church也可表示“礼拜,礼拜仪式”,其前通常不加冠词the,是不可数名词。
church也可表示与政权相对而言的“教权”。
church表示“教会,教派”时,首字母常大写。
church前加定冠词the,是指教堂建筑物本身或教会的神职工作或服务工作,即“神职”“牧师的职位”。
church在用于“去教堂做礼拜〔结婚〕”“在教堂做礼拜”时,是抽象名词,其前不加冠词;表示“去教堂办事”时,则须加冠词。
Church begins at 9 o' clock
礼拜仪式9点开始。
Christians go to church on Sundays
基督教徒每个星期日到教堂去做礼拜。
cathedral
作名词时有主教座堂(亦称主教大堂),似大教堂的建筑物,总教堂,大圣堂,大会堂的意思。
Photography is strictly forbidden in the cathedral
教堂内严禁摄影。
This street offers a fine vista of the cathedral
这条街的尽头是个大教堂,远远望去非常好看。
三、侧重点不同
church
名词可表示“教堂”之意。指顶礼膜拜上帝之地,也是西方人举行婚、丧等活动的场所。
cathedral
名词可表示“教堂”之意。指一个教区内最大的教堂,即主教堂或总教堂,通常是装饰精良,宏伟肃穆。
意大利主要是意大利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人文风俗:
意大利人的埋葬方式多为土葬,多葬在大型公墓内。
意大利人习惯本国传统餐饮,即意式西餐,以意大利各大区的地方传统风味菜、大餐为主。
意大利人热情好客,待人接物彬彬有礼。
文化:
公元14-15世纪,意大利文艺空前繁荣。意大利历史悠久,从古罗马遗迹到文艺复兴再到现代,可以说意大利遍地都是文化遗产。
著名城市:罗马,威尼斯,米兰,,都灵。
扩展资料:
意大利民俗:
意大利人热情好客,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在正式场合,穿着十分讲究。见面礼是握手或招手示意;对长者、有地位和不太熟悉的人,要称呼他的姓,加上“先生”、“太太”、“**”和荣誉职称;在就餐、乘车、乘电梯等情况下,都会让女士先行。
和意大利人谈话要注意分寸,一般谈论工作、新闻、足球;不要谈论政治和美式橄榄球。意大利人忌讳交叉握手,忌讳数字“13”。
意大利人忌讳菊花(葬礼用)。
意大利的婚丧嫁娶习俗,与欧洲其他国家相似,仪式多与宗教仪式相关。意大利人的嫁娶需要经过订婚(交换订婚戒指)、结婚(分为民政和教堂婚礼)两道仪式,3月、4月是意大利青年选择结婚高峰期。意大利人在1974年5月以前是不允许离婚的,在1974年5月16日全民公决后,意大利人的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
-意大利
一、圣保罗大教堂
圣保罗大教堂是伦敦最大的教堂,其建筑模仿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揉合了哥特式与文艺复兴时期格调,高一百多米,因其整体建筑对称雄伟,外观设计优雅、完美,内部尤显静谧、安详。且以直径34公尺的富丽堂皇圆顶,成为伦敦著名的标志性建筑物。
圣保罗大教堂最早建于2000多年前,为公元604年圣奥古斯丁以来的伦敦大主教的驻所。圣保罗大教堂以圆形屋屋顶而闻名,1666年,它毁于一场大火,1675年,伦敦各界损资捐物,重新报建造这座大教堂,历时35年才竣工。圣保罗大教堂的建筑设计师是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他按照竖长横短的十字架形状而构思设计,可谓别具匠心。教堂的中殿高180英尺,加上圆顶,总高度达366英尺,在欧洲所有教堂中名列第二。教堂里的雕塑和壁画分别是格林·吉伯和詹姆士·浮弗等艺术大师的作品,为传世珍宝,据记载,当年教堂施工期间,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亲临现场指挥,历尽艰辛,现在,这位建筑大师长眠于教堂的地下室,一块黑色的大理石墓碑铭刻着他的不朽功勋。大教堂内还有一口名叫“大汤姆”的钟,每当英国王室成员、伦敦大主教及重要人物去世,“大汤姆”钟总以自己深沉的钟声寄托哀思。
圣保罗大教堂多次为英国王室和英国教圣公会的重大仪式提供场所,1981年7月29日查尔斯与戴安娜在这里结婚,令它再次扬名于历史。
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对于英国人来说,其政治地位几乎与白金汉宫相当。这不仅是因为它是大多数英国人寄托精神信仰的所在,更重要的,它还是英国王室历史悲欢的见证。
现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与她的远房表兄菲利浦王子的婚礼就在此教堂举行,几年之后的1952年,伊丽莎白二世同样在这座教堂加冕登基。
去年威斯敏斯特教堂再次以盛大的场面进入世界人民的视线:当天250多台摄影机和400名技术人员,动用一万米长的电缆,将英国王太后的盛大葬礼的现场转播到全球187个国家。王太后生前也曾在此举行过婚礼和加冕仪式,又在这儿举行了她的葬礼。
受人尊敬的戴安娜王妃的葬礼也在这,足以说明这座教堂对于英国王室及其臣民的重要意义了,它总是在英国经历重要历史时刻时进入世界人民的视野。
罗马竞技场、许愿池、帝国广场、罗马广场、纳沃纳广场、
威尼斯广场、国会大厦、圣彼得大教堂、西班牙广场、万神殿。
1、罗马竞技场
罗马竞技场是罗马的标志性历史遗迹,真正名字是福雷维安圆形剧场。罗马时代的体育场,相当于现在的足球场。角斗士们会在这里进行残酷的决斗。
2、许愿池
许愿池是罗马最著名的喷泉,在“甜蜜的生活”中出名。这是由建筑师Salvi于1735年设计的,其中的很多雕像都是再现泉水的发现过程。
3、帝国广场
这里有凯撒广场、奥古斯都广场、和平广场、涅尔瓦广场和图拉真广场。是世界上考古资源最丰富的地方。
4、罗马广场
罗马广场是古罗马社会生活的展示地,这里曾经有集市、法庭和最重要的宗教建筑。
5、纳沃纳广场
纳沃纳广场曾经是图密善的运动场,是罗马最漂亮最著名的广场。这里有贝尼尼的四条河喷泉、摩尔喷泉和Giacomo della Porta设计的Calderoni喷泉。
6、威尼斯广场
威尼斯广场位于国会大厦附近,是一个完全有大理石制成的大厦,用青铜雕塑和无数的浅浮雕来装饰。代表了罗马的近代史。
7、国会大厦
国会大厦是罗马很多生活方面的交汇点,现在这里是罗马当局的所在地。独特的梯形广场,有马可·奥里利乌斯和其他的雕像。
8、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是天主教最高权力的代表,从它的壮观和华丽就可以看出这个大教堂在古代的重要地位,很多杰出的建筑师和艺术家等都参与了教堂的建造。
9、西班牙广场
“罗马假日”后,西班牙广场开始变得举世闻名。顶级时装设计师的服装展也会在这里举行。
10、万神殿
万神殿大约建于公元80年,是一个保存良好的巨大的历史遗迹。大厦有一个巨大的圆顶,让这座大厦显得威风凛凛,是众多摄影师拍摄的对象。
**海报赏析||诺兰烧脑**《信条》里运用了哪些新概念
文/章早早
《信条》也许是诺兰迄今为止最“烧脑”的**,影片开始有些像熟悉的谍战动作片,然后慢慢剧情开始发生了神转折,进入了超乎想象的观影体验,也就是说它涉及到两个维度和视角的故事,一个是正常的时空一个是另一个相反的逆向时空,在逆向时空里结果就是原因,过去就是未来。
有观众称《信条》是续《盗梦空间》后最棒的作品,但看过的观众都有一个不约而同的共识就是:第一遍看不懂,需要二刷。
诺兰之前的《星际穿越》和《盗梦空间》都是角色依靠对白配上图解的方式,把影片的核心概念解释给观众,让观众在观影的同时可以学习到很多冷僻的知识。而在《信条》里诺兰没有给出任何图解,当有记者问男主约翰:“你是否完全理解了**中时空逆转的概念时,男主回答说,不,我没有”。而对于观众们来说,看这部**也是相当于一次“裸考”。而剧情的叙事之复杂则高于《记忆碎片》。
为了更好的的观影,先扩充一下脑容量,看看影片里涉及了哪些新概念,以下整理出了影片里涉及的新概念。
1TENET的含义和来历
TENET的含义很多,直译就是宗旨、信条和原则的意思。
TENET属于来回文,正反顺序意思都是一样的,在英文中也不罕见,中文也有雪白白雪这样的词。
TENET的来历:SatorSquare(庞贝城石板)最早出现在意大利庞贝遗址上,而庞贝城于公元79年被火山掩埋,其中在庞贝城石板(SatorSquare)中,TENET在最中间的位置,在拉丁语中大概是拥有和掌控的意思。
SatorSquare也出现在8世纪意大利圣彼得大教堂的砖墙上,而且只要在欧洲有着浓厚文化宗教的地方,都有SatorSquare的图案。
很多人认为,这块石板的字母和排列,可能代表着某种隐喻。
诺兰这部影片以《TENET》为片名,是否也暗示了影片中会有时间正序和反序的概念呢
2时间逆转
在约翰和女科学家聊天的这组画面中,展示了挂在墙上的充满弹孔的石板,这可不是玩射击训练,有可能是训练约翰某种感应时间倒叙的能力而设计的。
这也就涉及到了有序和无序,无序代表着正常时空的无规律发展,有序就代表着对时间秩序的掌握,也是逆转时空的由来,片中对着qiang靶练习的画面可能就是练习一种感应时间倒叙的能力。
当然,片中还有好多点远不止这些,还需要刷数遍或许明了,这也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去理解它,也许不需要理解它,就像影片中的一句台词那样:“感受它,别试着理解它。”
正如一位影评大咖说的,“未来的事情在过去发生,过去的事情在未来已经结束,而当下,则是人们真正应该抓住的时刻,这就是**《信条》所想要表达的核心。”
归纳整理出这些细节是为了在观影时有个概念,希望对理解剧情有所帮助,如有不足还请各位影评人批评指正。
一部韩国**,叫什么名字?应该是:交换温柔__掖苏藕1ǜ,但愿对你有帮助。
导演:
Jae-soo_im
主演:
Yeong-ho_im
Ni-ta_h
Hyun-hee_im
类型:剧情
更多中文片名:
换妻俱乐部
片长:South_orea:96_in
国家/地区:韩国
对白语言:韩语
上映日期:2001年3月3日_
剧情梗概:三十多岁的恒和琼是对结婚多年的夫妇,他们的儿子已经上幼儿园了。可是当恒每次相进行房事时,琼都以太疲倦为理由而拒绝。终于在某一天的早上,他们在上班的途中讨论起房事的问题来,并且决定于周末外出度假,寻找新刺激,点缀平淡的房事之乐。可是,假期欲令恒发现一个事实,就是当他面对琼时竟毫无性欲,两人的关系因此较度假前更为恶劣。恒跟好朋友兼上司倾诉,建议他跟太太一同参加「换妻」活动,并需遵守游戏的规则。一日,恒突然收到一个电邮,是关于一个名为「Club_utterfly」的换妻组织。夫妇二人最后是否抛开一切道德枷锁,听随身体对原始欲求的呼唤,享受片刻欢愉,寻求刹那慰藉,甚至在欲海横流的世界中慢慢迷失沉溺
沿苏州河而行·循声|在苏河湾沉淀对历史和当下的思考陈鑫培
沿苏州河而行到达苏河湾的那个下午,火伞高张,滚烫的阳光炙烤着大地。走近四行仓库,广场上游人稀少。边上,不清不浊的苏州河河水互相推搡缓缓流淌。仓库前的游人也许并不知道“苏州河”这个名字居然来自外国人,19世纪中期上海开埠之后,很多在沪外国人认为沿这条河流可以划船到苏州,所以把它命名为苏州河。
苏州河,最早的英文名是“SoochowCreek”,creek是小溪的意思。对于国人而言,更倾向于称这条河为吴淞江。同行者当中,作家btr引用《尚书》“三江既入,震泽底定”,说三江中的其中一条江就是指松江,也就是现在的苏州河。后来因为淞江在吴地,所以称之为吴淞江。
20世纪90年代以前,沿岸工业发展迅速,而代价就是苏州河水如同墨汁一般,全年黑臭。对此,天后娘娘既帮不上忙也出不了力。90年代后,两岸工厂搬迁,河水三期治理。今天,苏州河已经可以靠自然生态循环保持水质。走在苏州河桥边的岸堤上,我听到同伴惊呼:“岸堤上有鱼,还不止一条!”
Play
00:00
03:10
Volume
朱怡晨说苏州河工业建筑遗存录音:沈健文
河边的工业遗产:四行仓库
这次漫步的起点是四行仓库。这座占地03公顷的建筑物,其实不止是一座仓库,也不单单有一栋楼。今天大家所说的“四行仓库”其实是两座仓库,西边是“四行信托部上海分部仓库”,东边则是大陆银行仓库。
朱怡晨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滨水工业遗产的保护、更新与共享,她向大家介绍,这两座仓库几乎同时建好,建成时就内部相通。今天大家看到的四行仓库是设计团队精心修缮、复原之后的模样。仓库在修复前有七层,上面两层是后来加建的。修复时拆除了第七层的搭建,把第六层在东、南、西三个方向内收,从下往上仰望仓库时仍然是刚建好时的五层样貌。
04:12
Volume
朱怡晨说四行仓库的修复录音:沈健文剪辑:王越洲
老房子保护的提倡者和建筑档案专家娄承浩向大家介绍道,如今,我们把四行仓库列为文物类建筑,严加保护,但在解放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居民和使用者在四行仓库周围肆意违建,仓库外立面被各种物件覆盖住。巷道仅一步之宽,抬眼完全看不到仓库的本来面貌。我们也只能试图去理解,这些生活所迫和时代所限。
淞沪会战进行到最后,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的时候,炮弹主要从西面打过来。如今炮弹孔也大大小小密布着整面纪念墙。当年日军不敢用重炮,因为租界跟华界的分界线从大陆银行中间斜向穿过,如果一桥之隔的煤气公司煤气罐遭遇飞弹爆炸而波及租界,这必将惹麻烦。即便如此,八百壮士(实际是420多名壮士)仍和日军激战了整整四个昼夜。
而当它被列入文物级建筑开展修复工作时,光是关于这面墙的修复方案就足足有几十版,有的方案建议,若不能找到确切的弹孔位置,宁可恢复到1935年前它建成时的样子。根据修复团队的多次探查,以及技术上的创新突破,最终发现仓库墙体西墙的原始砌筑和战后封堵用了不同的材料,老的墙体应该是英国进口的大红砖,后来添补进去的是早期修复时用的另一种青砖。经过多重考证,团队基本上识别出了大的孔洞的具体位置,随之进行复建。最后呈现出来的,就是1937年那场战争后,留给世人的历史痕迹。
当然,四行仓库留给我们的不止上述的工业价值和抗战纪念价值,还有景观价值,因为它就在苏州河边。过去河流是生产用途,现在苏州河几乎没有了航运的功能,人们会把河边当做休闲漫步的场所,所以四行仓库也起着地标的作用。当我们抬头时会惊呼,呵,这河边的庞然巨物。
河边的居住形态:慎余里和其他石库门
现在漫步在苏州河两岸,不见运行中的工厂,也不见繁忙的码头,但上海的整个城市化进程,是随着苏州河逐渐延展的。不止工业和航运,诸如丝织业、纺织业、印刷、面粉以及机械制造等等,都曾沿河设厂、堆栈、仓库。
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副研究员牟振宇介绍道,城市化以前时,苏州河两岸皆是农民。1843年上海开埠后,英租界建立,苏州河部分下游河段的土地很快被外国人租去,建成了码头、仓库和石库门住宅。随着租界城区发展,租界里的苏州河及其附近河段开始繁盛起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以后,上海允许外国资本家在上海建厂,苏州河沿岸成为中外工厂建厂的首选。首先因为交通便利,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便捷;其次苏河湾东面是租界,西面是闸北的华界,最初的地价非常低。而纺织业和印刷业需要大量的用水和排污,财务方面也节省了一笔开支,一些规模较小的华人工厂也可以承受。此外还有铁路方面的原因,比如说淞沪铁路和沪宁铁路的开通,加强了上海跟整个长江三角洲腹地的联系。至二十世纪初,苏州河沿河,不仅是上海的重要港区,还是上海最重要的工业带,成为“华界工厂发源的大本营”。
沿着苏州河越往东走,就越靠近原公共租界的区域。娄承浩介绍道,土地流转曾是本地居民和外来居民的博弈。清末为了防止海潮倒灌,今福建路桥处建了一座闸桥,叫老闸桥。太湖流域的船民船只到此停泊下来,将船上的农副产品搬上岸,形成大米、棉纱、丝绸等集市,称为北市。小火轮船出现后,相应的维修五金铺、打铁铺出现。北市场产生了一批商人,在此定居下来。慎余里是其中较好的石库门里弄,丰字型布局,新里住宅标准,住户除大部分是商人外,还有律师、医生。周边还有玉茗楼书场供他们娱乐。
02:50
Volume
娄承浩说苏州河畔石库门和人口迁徙录音:沈健文剪辑
典型的上海石库门,有中间较宽的主弄和旁边一条条支弄。石库门设计的时候,有客堂间、厢房间、前楼和后楼。名字之所以多,说明各个房间有它自己的作用。如果买了一栋或者租了一栋的话,就像现在的联体别墅。后来72家房客时期,所有房间都变成了睡觉的地方。
作为上海城市发展的缩影,石库门见证了三次大的人口集聚。第一次是太平天国时期,第二次是抗战时期,大量难民逃往租界。再有就是文革后期知青回城。如果房子不够住,那就在天井里和客堂间里搭。不同时期人口的集聚导致了同样混乱的搭建。
慎余里石库门建筑,摄于2014年。娄承浩图
作为优秀历史建筑的慎余里,在2010年左右被违规拆除。城市考古创始人之一陈寒松补充,那片地块内有原上海市第十五区区公所。1947年起第十五区改名北站区,即北站区公所,为上海市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为上海市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北站区公所原址位于老闸街40号,老闸街是老闸街市遗留下来最后的最古老的一段街弄。
其实这里也是闸北的根,因为地处老闸以北,故名闸北,也就是后来我们所熟知的闸北区,现已并入了静安区。
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中的慎余里片区,右下方可见老闸街。
天后宫、出使行辕和上海总商会
通过1600年前的一张上海历史地图,可以看到从太湖流域出来的几条河流中,有一条流向上海,最宽处“江宽十里”,那就是吴淞江(苏州河)。历经时代变迁,吴淞江越来越窄,黄浦江反而越来越宽,最后吴淞口就变成了一个黄浦江的入海口。史书上又称“黄浦夺淞”。
因此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中,苏州河沿岸也是上海航运的起点。牟振宇说,中国东南沿海一般从事航海的地域都信奉妈祖,因为妈祖可以保佑众生在海上平安。传说在发生海难的时候只要求妈祖保佑,就可以免受海难。妈祖的本名是林默,宋建隆元年(960年)诞生于莆田湄洲岛,曾在雍熙四年(987)救助海难,死后被当地人奉为保护神,建庙供奉。
上海是移民社会。各个地方、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神,于是各路神佛都聚集于此。妈祖信仰在上海曾经非常盛行,经过官方承认并不断加封。从娘娘、夫人,再到“天妃”,直到最后“天后”,单在上海就被册封过八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漕运,要保证漕运顺利到达北京,这跟国家利益直接挂钩。
上海最早的天后宫,建在老城厢小东门附近。咸丰三年(1853年)小刀会起义,天后宫毁于战火。光绪九年(1883年),广帮绅商在当时的北河南路苏州河北岸重建,又称“铁路天后宫”,小东门的妈祖神像被移到了这里。
天后宫的隔壁,从前是出使行辕。与天后宫同时兴建。晚清洋务运动的时候,需要派官员去学习和对外交流。在对外交流之前,需要找个地方落脚,那便是出使行辕的功能。而坐船要好几个月,因此也需要天后娘娘的护佑。民国初年,沪军都督陈其美决定把曾经作为飞地(既不归属大清国也不归属租界)的天后宫和出使行辕收回来,出使行辕给上海总商会使用。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的便是上海总商会的门楼和主楼(现为餐厅)。
04:36
Volume
冯立说天后宫的历史录音:沈健文剪辑:王越洲
04:58
Volume
牟振宇说天后信仰录音:沈健文剪辑:王越洲
漫步者在上海总商会门楼前视频截图
如今漫步在上海总商会片区,妈祖神像和天后宫建筑都难觅踪影。参与天后宫戏台复建工程的建筑师冯立介绍,天后宫内过去分为几个建筑。最靠近苏州河的地方,有一个门楼,朝南直面苏州河。门楼进去,背后是一个戏台。戏台望出去有两个厢房,可以在上面看戏。戏台对着的是大殿,典型的晚清官式建筑结构,大殿后面还有一个天后娘娘的寝宫。
后来的动荡岁月中,天后宫曾作为学校或政府的办公楼。到了72家房客的时代,就东敲钉子西开窗,破败不堪。在2006年时,由于上海市轨道交通12号线的施工,天后宫戏台残存的建筑只能“落架”。把砖雕和木建筑构件一片片、一块块拆下来,保存在原闸北区的一个仓库。前两年,门楼和戏台的复建项目启动后,这些构件被重新一件一件地做检测,以后将在华润万象天地的苏河湾公园复现。
苏河湾的未来:城市公园
建筑师李伟主持整个苏河湾公园的建筑设计,他希望大家将来可以穿过复建的天后宫门楼,进入开放的戏台。在这个位置,可以呼唤出一些很有活力的城市活动。
不可否认的是,包括慎余里和天后宫在内,这些优秀历史建筑在后来的城市建设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朱怡晨说,如今它们有机会被复建出来,重新呈现在大众面前,本身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因为我们能够让从全球各地而来的人在一个公共的场合,见到文化的传承。
同时,像慎余里这样的石库门复建工程也必然会面对机遇与挑战。机遇是在苏河湾绿地,这里将具有休憩、商业和文化这样非常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有机会去呈现出一个近现代生活的基础形态。而挑战在于,首先它是一个复建的过程,很难说能够还原到百分之百,真实性有待考量。其次,它从一个城市肌理中脱离出来,只会复建其中的八栋石库门建筑,这和历史并不一样。站在今天去看,肯定有一些差距。第三是它的功能,居住功能势必不复存在,在一个公共场合下,一定会以一个新的功能介入其中。
过去的城市商业业态比较封闭,很难和生态、自然联系在一起。作为可漫步的公园商业街区,对于城市而言,能够让人们去阅读它的历史,唤醒不同人群的日常记忆,便能推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苏州河曾经是上海重要的水路通道。但时过境迁,苏州河变成了一个城市的背景,许多人都不知道苏州河在历史上的真实样貌。不过苏州河的怀抱始终向我们打开。我们可以在城市的漫步中,像一本书一样慢慢翻,去读懂我们的苏州河,读懂我们的沉淀。
“沿苏州河而行”苏河湾段示意海报手绘、制图:陈鑫培
(作者陈鑫培系“沿苏州河而行”项目志愿者,毕业于上海美术学院版画专业)
校对:栾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