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举行一场欢喜热闹的婚礼的话,农村婚礼是最合适的选择了。在农村结婚说四句顺口溜的渲染烘托下,能将在场的氛围迅速炒热。此外,还有客家结婚开金箱四句,同样是非常具有特色的民俗传统,可以参考一下。
一、农村结婚说四句顺口溜
1、白瓷碗,起红花,九个月,要当妈。
2、喝了媳妇茶,富贵又荣华,献了媳妇茶,孝顺还听话。
3、酒杯酒碗圆又圆,新郎新娘永团圆,夫妻到老不红脸,孩子长大中状元。
4、双双筷子长又长,养个孩子状元郎,长长筷子圆又方,养个孩子胜爹娘。
5、手拿木梳梳凤头,化妆打扮结鸾俦。郎才女貌真情在,富贵双全到白头。
6、贴双喜,点烟花,燃礼炮,红烛烧。亲朋好友齐聚堂,吉日良辰贺君缘。
7、说礼盒来就开盒,亲家送的礼物多,宾客聚拢认真瞅,众亲看了笑呵呵。
8、洞房花烛红彤彤,郎才女貌俊成双,明年定得麟儿来,光宗耀祖把家传。
9、花粑粑来得多又多,送给亲家回箩箩,老人吃了有福寿,小孩吃了学习通。
10、喜成喜来双成双,拜了堂来就洞房,拜天拜地拜爹娘,端得是董永七姐配成双。
二、客家结婚开金箱四句
1、蔗开富贵,千子万孙,白头到老,双竹到尾。
2、新郎两个春,新娘两个墩。墩墩春春,千子万孙。
3、毕夹打开钱满箱,啊姐姐昌结鸯鸯,早添新丁得贵子,夫妻恩爱万年长。
4、手接红包四四方,拿着索匙来开箱。今年送个红花女,明年再送状年郎。
5、月光光,看新娘,新娘肚屎圆丁当,今朝下种子,明年八月生出桂子满天香。
6、日醉夜醉,长命百岁,日蹲夜蹲,千子万孙。长长久久,久久长长,长久长久,久长久长。
7、金钥匙,开金箱,打开金箱银万两,姊昌赚钱,阿姐装,装到满满箱。金钥匙,开金箱,姊昌赚钱,阿姐装,细格装满大格装,荣华富贵万年长。金钥匙,开金箱,姊昌赚钱,阿姐装,今年捡个红花女,明年捡个状元郎。
结语:
本文给大家介绍了在农村及客家举行婚礼时,可以用上的一些吉祥四句话民俗,相信对你们筹备婚礼很有帮助吧。
可以根据闽南的出嫁习俗来编造对联
新娘出嫁“无天地”
有句俗语“会赊得猪羊,无赊得新娘”,就是指新娘出嫁这天,无论提出什么要求,男方都应该无条件地答应,及时兑现,不得拖延、翻悔,要不就会贻笑乡里,今后抬不起头来。这就是“新娘出嫁无天无地”的真实写照。
新娘跨过门槛时,“送嫁姆”便口中念念有词:“天茫茫(看不见),地红红,日日拢青丛(都红火)。”边说边为她撑开雨伞(或用竹笠)遮住头顶,挡着天空;红通通的绸布从大门台阶一直延伸开去,直铺到八抬花轿前,喜忧参半的新娘子就踩着红绸布款款上花轿。这就叫“天大地大,今天我(新娘)尚大(最大)”,意思是平常至高无上的天公、土地爷,今个儿新娘子与他们是平起平坐的,不必拜见。“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当然讲究吉祥如意了。无论轿前、轿后、上轿、下轿、停轿、落轿等都得按约定俗成的道道儿来,丝毫马虎不得。您瞧!那花轿后边悬挂着竹米筛1个,筛面画有太极八卦图,花轿前面绣着“龙凤呈祥”或“大红双喜”,也有写着“百子千孙”“子嗣绵延”等吉祥语的。因米筛是旧时“拣骨灰”的用具,太极八卦图乃道家至宝,民间认为具有镇煞驱邪之威。停轿前,要先在米筛内放屋瓦一片,当新郎接轿时,突然使劲摔碎(有“下马威”之意),送嫁姆则高声念道:“厝瓦一块四角角(四方形),新娘沙破(摔破)金有力,治神扼煞家兴旺,新郎娶姆(妻)金正达(真正值)”。落轿时仍要打伞,踩红绸布进婆家。想当年“小登科”时,车到门口了,老婆还赖着让我抱进家,大概就是承此习俗吧。
新娘入门,婆家所有的人都得赶快回避,让她威风八面的神气十足地进得门来。据说,当天是“新娘的日子”——新娘皇帝嘴,说的话都是金科玉律;新娘三煞手,指着谁谁倒霉。若有不知轻重者,故意和新娘照壁,轻则受长辈斥责,重则“撞煞”一病不起。可过了这个村,就没了那个店,旧时妇女“无天无地”特权也就仅限于出嫁这一天。
花烛洞房“诀萨多”
女儿成家了,了却了一门心事,“泣并欢喜着”的母亲都会教给新娘一些小诀萨(门道),如关门窗、黎纹帐、照寄箱、压衣裤,为的是宝贝女儿能在夫家站得住脚,不受丈夫的欺负,过上安逸、幸福的生活,并给夫家带来添丁进财旺气。
关窗门 贺喜的客人逐渐散去,洞房只剩下了小夫妻俩。面对着敞开的门窗,虽然知道得赶快关上,可由于得到了长辈的慎重指点,新娘却故作悠闲地干着别的什么事儿,就是不去关门窗。据说,今晚若由新娘先去关了门窗,往后就会事事受丈夫的限制,只要拗过了今晚,以后的日子就舒坦多了。识相的疼爱老婆的新郎官故意与新娘打一会儿“论持久战”后,就乖乖地起身迅速关好了门窗。腼腆静坐一旁的新娘脸上露出了如花的笑魇,羞涩而又倍显幸福地念道:“我翘脚(二郎腿)坐交椅,你听话去关门蔽(门户)。我翘脚坐交椅,生子生孙好腰饲。”
照镜箱 “镜箱屉”是指新娘子用来装戒指、项链及花粉、胭脂等陪嫁细软的小箱子,掀开顶层时有一面镜子。按民间习俗,应由新娘用小锁锁住,据说是为了锁住夫家公公、婆婆、小姑、大伯们的嘴,以后就少口角(吵架);也免得好事者偷偷地在新婚夫妇之前照了镜子,这是犯忌的。直到洞房花烛前,再由新娘、新郎同时掀起后,一起照镜,让夫妇的靓影双双浮现在眼前。新娘含情脉脉地念道:“你是?(丈夫)来我是某(妻子),夫妻双双来照镜。阿君从此心要定,恩恩爱爱甲我疼。”
上眠床(挂首樱 黎帐(挂蚊帐),也是新婚之夜该由新人一起完成的事儿。这也有个规矩——就是夫妇谁也不准说话,只能默默的干活儿,要不,今后会招来很多蚊虫,不利于眠。当新郎上床休息时,新娘得故意慢半拍,如此,方能把脱下的衣物叠在新郎官的上面,俗称“压裤”。当新郎问起原因时,新娘就答:“我脚踏你鞋,你小声问我大声回(答)。”寄寓着新娘要“压”过新郎,连声势都占上风。
挂叶甘蔗“头通尾”
“结发夫妻,白头偕老”一直是国人对婚姻追求的最高境界,为人父母者都希望儿女们能一生幸福快乐。在台湾,人们就用挂叶甘蔗来表达对女儿婚姻大事最真诚的最发自内心得祝福——“头通尾”,意指婚姻路上不发生坎坷,不出现挫折,直到海枯石烂,直到永远永远。
新娘“头返客”回娘家前,母亲事先就要准备好2根尚挂着青青绿叶的鲜甘蔗,俗称“挂尾蔗”。顾名思义,就是保留蔗尾的甘蔗,是刚从田里连根拔起的只用水清洗掉泥沙的甘蔗。当新娘子回婆家时,由新娘的弟弟帮忙扛着,带回夫家,先置放于洞房门后,等到新婚第3天的晚上,再娶出来砍成一段一段的分给众人品尝。“甘蔗”的“甘”与闽南语“甜”谐音,置于洞房门后,表示两口子今后的生活如“糖甘蜜甜”,一定是甜甜蜜蜜、恩恩爱爱。众人品食甘蔗时,也要说几句吉祥的祝福语,如“找新娘吃甜,明年一定抱后生(儿子)”等。
挂尾蔗一般是2株,用9尺长的红色稠带绑在甘蔗头尾两端,再打上个漂漂亮亮的花结(同心结)。蔗头须根,蔗尾青叶,一样不少,寄寓着新婚夫妻2人“有头有尾”,也及时告诫两人新的生活开始了,“凡事多忍让、相处就和睦”,如此方能“白头偕老、举案齐眉”。9尺之长的红稠带,则因“9”与“久”谐音,含“长长久久”之意,这是父母冀望女儿、女婿能“相亲相爱、缠缠绵绵、长厢厮守”;用红稠带捆绑系花结,则代表新郎、新娘两人从此形成生命共同体,应“永结同心”不分彼此,携手奋斗,丁财两旺,家道殷实。
“天下父母心”由此可窥一斑。
“上头”做大人
在闽台的婚嫁中,至今尚保留着“上头”这一习俗。民间认为,只有经过“上头”仪式洗礼的男女,才算是“大人”,因为它是男女双方在老天爷地作证下,信誓旦旦结为夫妻的一种仪式。
“上头”一般在婚礼第一天,新娘刚入门时,在厅堂中举行。“上头”须准备的东西有:高、低新竹椅二把,米筛一面,篾笠一顶,“笳犁”(竹编的圆形晒具)一张,还要花被、襁褓各一条,新木梳、虱别(捉头虱用的器具)等。厅中点亮“天公灯”,“天公桌”上摆只“上头鸡”(公鸡)、肉、炸枣等。
“上头”从新郎开始,嗣后轮到新娘,仪式基本相同。
“小登科”那天,我稳坐在“笳犁”内的高竹椅上,双脚轻放在低竹椅上,脸朝厅内,正对着“后寿堂”。为我执行“上头”仪式的是属“龙”的童男,他手握新木梳在我的头上梳,从上往下,按“三下木梳,二下虱别”的顺序连梳四遍。一旁的媒婆则配合着高声念着吉祥语,如“三下木梳,二下虱别,有得吃又有得剩”;“一梳上至下,夫妻头通尾”;“上头上得起,一生无代志(不好的事情)”;“高椅坐,低椅跷脚,吃饭配猪脚”;“梳头梳得体(彻底),生子会读册(学习好)”等。
梳发后,媒婆又细细地为我们夫妇俩抹了花生油。“花”和“发”谐音,有“发达致富”之意;“生”则寓意生得百子千孙,子嗣绵长。最后,由媒婆扶着新娘,我高举米筛笠压在新娘头上走进洞房。
嫁女儿“泼清水”
“泼清水”在闽台婚嫁习俗中,最令人叹为观止。它让人真真切切的体验到了何谓“天下父母心”,是最最能体现(父)母爱之伟大的一种习俗
吉日良辰,在阵阵欢天喜地的鞭炮声中,新郎春风满面携新娘之纤纤细手同登婚车。此时,新娘的父亲紧随其后,手持敞口“鸡公”大碗,满盛盈盈清水。手一扬,便往婚车上泼,冰凉的清水洒落地上、车上,溅在新娘的身上……。又高兴又难受的母亲赶忙忍着泪水,强作欢颜,口中念念有词:“嫁女鲤鱼跃龙门,早得麒麟是男孙。夫妻和合百年春,五代同堂顺孙抱孙。”意在祝福女儿好运,找到好婆家,夫妇和合美满,举案齐眉,长厢厮守,人丁旺盛。
父母泼了水,媒婆须及时拿把大蒲扇子猛扇地上的积水,边扇边高声喊:“扇凉啦,扇凉啦!真凉啊,真凉啊!嫁出遇到好光景,平安过日无风涌(浪)。”原来,这是媒婆替代父母提醒新娘,谨记“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有“覆水难收”之寓;更要让女儿对娘家“心凉”,不在想家,死心塌地在夫家扎根结果,一心一意构筑好自己的新家。父母这种忍痛割爱,成全子女的心情,惟有一句“天下父母心”可形容。于是,女儿只有以嘤嘤的“哭欢喜”来回报父母的养育恩了。
古时候,妇女离婚是一件极不光彩的事。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刘兰芝中道被婆婆谴回娘家,自感“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其母亦为女儿“不迎而自归”大悲恸。
当然,时代在进步,沉腐的思想已被人们抛弃。现代的女性完全有能力凭自己的智慧来掌握自己的命运,得到更多的幸福。
“带路鸡”
“带路鸡”是闽南地区婚嫁习俗之一。寄寓人们对新婚夫妇生活幸福美满的祝福。
“带路鸡”也叫“生婆鸡”,由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组成,并且一定选大而壮的。比如母鸡,最好是带入新婚洞房中,当日就会下蛋的那种。
“带路鸡”由女方母亲亲自准备:用一条长9尺的红带子绑住鸡脚,两端个系一只鸡。其9尺长之红带子,“九”与“久”谐音,有“常常久久”之寓意;红带子,“红红火火”之意。这是父母希望女儿嫁出去后,能和女婿和睦相处,相亲相爱,不仅长相厮守,白头偕老,而且还能“好命”。
“带路鸡”一般由新婚夫妇在“头返客”(新婚第四天,新娘的弟弟要请姐姐回娘家做客)时带回婆家。也有在结婚当日由随迎亲礼的女傧相用花篮提到男家中,并放入洞房床下。人们驻足门口,观看是公鸡还是母鸡先走出床底,以此预兆新娘是生男还是生女。由于“重男轻女”的思想作祟,当瞧见母鸡先探出头时,人们便高声吆喝,连连嘘嘘,吓得母鸡赶紧往回走,直到公鸡先走出为止,人们才皆大欢喜……
当然,“带路鸡”是不能随意宰杀的,要留下生蛋。因“蛋”与“代”谐音,故取其“代代(蛋蛋)相传”之寓意。
迎娶新娘过“火窗”
在闽南,新娘从出娘家到入夫家门,要过两次火,俗称“过火窗”。
“火窗”也叫“火炉”。据传南宋末代皇帝 南下流亡到南安官桥席里山。当地一青年名曾如水,常常帮助宋营送柴草,宋帝 非常感激,就钦赐给他一个取暖的小火炉。曾如水将这只“烘炉”收藏家中,当自己结婚时便在炉中点燃木炭,让新娘跨过,于是,婚后生活越过越好,左邻右舍都认为是烘炉给带来的福气,遂纷纷仿效。从此,“过洪炉”渐渐演变成了闽南的婚礼习俗。
记得“小登科(闽南称结婚为小登科)”那天,就亲眼目睹了妻子的两次“过火窗”。手牵着妻的刚出房门,一眼就见厅堂正中摆着一个烘炉,烘炉中的天公“金纸”、香烛正燃着,火旺旺的,炉底是一个竹蓖筛。媒婆一边扶住妻,让她迅速跨过“火窗”,一边口中念念有词:“过火窗,嫁出遇到一个好 ”“过火炭,家口(家庭)金好看”。
其实,过火窗的习俗主要源于古人对火的崇拜,把火当作图腾(如明朝就有“拜火教”),认为可以烧去人生的各种晦气。
总之,“过火窗”是表达善良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寄望未来日子能像“烘炉”那样火红火红。
潮汕传统婚俗 愚人拾珠 “xiaka(音)”是用来装聘礼的,非常精致且有多层,一般是一些糖果、水果,上面叠放一些现金
有婚嫁的人门上就要贴上“麒麟到此”、“凤凰到此”、“凤凰于归”之类的贴纸
『麒麟到此』:
传说与唐朝罗成之子罗通与北番窦侬公主的爱情故事:窦侬公主对罗通一见钟情,但罗通却因为其曾有杀弟之仇而不接受,虽经太宗说服后仍于洞房把窦侬公主羞辱得自刎身亡,唐王大怒之下下旨不准罗通再娶,将窦侬公主葬于麒麟山下,后程咬金说服唐王让罗通再娶但为傻女,结婚当天新娘花轿经过麒麟山窦侬公主化身到傻女身上使其变得聪明漂亮,后来,人们为了求得媳妇变成一个像窦侬公主一样美丽的新娘,便都写上『麒麟到此』的红条贴于门顶和轿前。
(但“凤凰到此”又怎么解释呢?)
潮汕女人出嫁,不管嫁粧多少,都应有三桶,即:脚桶、腰桶和屎桶。
脚桶,是木制的大而矮的圆桶,直径两尺多,桶壁六、七寸高,木板底,上桐油而不会漏水,是妇女在房里洗澡用,小孩洗澡也用这脚桶,妇女洗衣服,男人洗足有时也用这脚桶。
出嫁的时候必备的脚捅、腰桶等
腰肚也是传统嫁妆必备的,现在即使在城里也还继续流行着
竹笙放在槲里面, 在插上一根尺,表示节节高升的好意头
油灯现在生活中虽然不用到了,但婚礼中还是需要的。
“灯”,在潮语中与“丁”音。这盏灯带到婆家之后要放在床头,意思是为婆家带来了男丁。
镜子更不用说也是嫁妆之一了
龙凤烛
结婚前抢眠床:四角放黑豆、龙眼干、硬币,小孩子上去抢 晚上撒花生、糖、烟让小孩哄抢,分得好小孩子就讲许多好话
结婚后用红棕线系一块猪肉与吊帘上,由贫苦人来拿并给予红包
还得备些龙眼干。龙眼干,潮汕人称之为“桂圆”,除含有富贵圆满的意义外,也含着早生贵子的愿望。
婚筵席上,禁忌动吃席上三鸟的“四点金”,即头、尾、两翅。
潮汕嫁娶婚俗一定要举行各种仪式,女家要专聘一位有福气的老妇女来主持各种仪式,这位老妇女叫做“青娘母”。青娘母在主持各种仪式中要唱祝颂语叫做“四句”,也称青娘歌。比如新嫁娘出阁前拜别双亲和膜拜家中的司命公等神位时唱:“一拜司命公,好娘配好君,君家娘家二家好,两家富贵福禄春。……”食出嫁宴时的四句是:“酒瓶放在桌当中,酒杯放在桌四旁,兄弟姐妹同食桌,好像好花一棚芳。”花轿出嫁吉时到,青娘母扶着新嫁娘出门,新娘哭别爹娘,青娘母牵着新娘边行边唱着:“花轿停在大门庭,拜别爹娘养育恩。堂上双亲靠兄嫂,女儿四月正回程。”抬到新郎家门口,青娘母引新郎踢轿门,揭下轿门前贴的“红封”“麒麟到此”,唱道:“蒌叶红,就请娘仔进君房。今朝黄道好吉日,二人相惜心相同。”青娘母引新娘出轿,唱道:“轿帘卷起喜万分,阿娘貌美又温存;新郎来牵新娘手,双双举步入府门。阿娘身披红罗纱,君今娶娘来理家,家事大大相共管,三十二岁做担家。”,青娘母牵着新娘入房内,踏火烟时,青娘母唱道:“新娘举步踏火烟,早得贵子是男婴,夫唱妇随同心腹,孝敬爹妈宜殷勤。手牵新娘进新房,灯烛光辉对联红,厝边婶姆来贺喜,庆贺鸳鸯结成双。”新郎在接收妆奁完毕后,新婚夫妇坐在床沿,各人捧着一碗用糯米粉做成的甜汤丸。青娘唱着:“夫妻双双坐床沿,共庆同房食甜丸,男才女貌堪匹配,双双偕老到百年。才子佳人坐床沿,互相敬食合房丸。夫妻生活甜如蜜,早得贵子状元儿。”……
青娘母做“四句”的习俗
潮汕男女嫁娶旧俗,一定要举行各种仪式,女家要专聘一位如戏剧中的宾相一样的老妇女来主持各种仪式,这位老妇女叫做“青娘母”。青娘母在主持各种仪式中要唱祝颂语叫做“四句”,也称青娘歌。
女子在母家出阁前要沐浴更衣然后拜别双亲,和膜拜家中的司命公,这时青娘母边教新嫁娘跪拜,边唱着:“一拜司命公,好娘配好君,君家娘家二家好,两家富贵福禄春。……”一直念至十二拜福禄寿全。
在食出嫁宴时的四句是:“酒瓶放在桌当中,酒杯放在桌四旁,兄弟姐妹同食桌,好像好花一棚芳。”
在吃菜时,青娘母代新嫁娘夹莱,就唱着:“十个碗头夹到透,留给兄弟好家档;十个碗头夹到齐,今后欢聚游御街。”
花轿出嫁吉时到,青娘母扶着新嫁娘出门,新娘哭别爹娘,青娘母牵着新娘边行边唱着:“花轿停在大门庭,拜别爹娘养育恩。堂上双亲靠兄嫂,女儿四月正回程。”
抬到新郎家门口。此时青娘母和新郎站在一旁伫候。当花轿停下,青娘母引新郎踢轿门,揭下轿门前贴的“红封”“麒麟到此”,唱道:“蒌叶红,就请娘仔进君房。今朝黄道好吉日,二人相惜心相同。”
青娘母引新娘出轿,唱道:“轿帘卷起喜万分,阿娘貌美又温存;新郎来牵新娘手,双双举步入府门。阿娘身披红罗纱,君今娶娘来理家,家事大大相共管,三十二岁做担家。”,青娘母牵着新娘入房内,踏火烟时,青娘母唱道:“新娘举步踏火烟,早得贵子是男婴,夫唱妇随同心腹,孝敬爹妈宜殷勤。手牵新娘进新房,灯烛光辉对联红,厝边婶姆来贺喜,庆贺鸳鸯结成双。”
新郎随同新娘进新房后,马上又返回花轿旁向陪同新娘一起来的青郎把榕枝、纱灯等物接进新房。青娘母唱道:“新郎接榕到轿边,夫妻齐眉到百年,麒麟投胎生贵子,他日荣耀振门闾。新娘喜接红灯笼,夫妻相惜心相同,公妈食到二百岁,子孙满堂名声香。”
新郎在接收妆奁完毕后,新婚夫妇坐在床沿,各人捧着一碗用糯米粉做成的甜汤丸。青娘唱着:“夫妻双双坐床沿,共庆同房食甜丸,男才女貌堪匹配,双双偕老到百年。才子佳人坐床沿,互相敬食合房丸。夫妻生活甜如蜜,早得贵子状元儿。”
合房丸食后,夫妻双双到大厅中拜司命君,拜天地,祭拜祖宗,并向上辈人献茶,敬槟榔,受敬者必以红包回赠,作见面礼,各礼仪的四句是:
“夫妻同拜司命公,早得贵子早抱孙。
世代同堂赛乡里,合家大少笑吧畋。”
“夫妻成对拜天公,勤耕力作五谷丰。
上和下睦人快乐,世世代代好门风。”
“夫妻大厅拜祖先,两姓今日结和谐。
想对做对人长寿,荣华富贵耀门楣。”
“手捧甜茶跪厅中,敬奉爹奶上辈人。
请饮甜茶添百福,四时如春永平安。”
“捧起槟榔到厅来,奉敬诸位老叔台。
来请槟榔增福寿,儿孙代代中秀才。”
“槟榔捧起到厅边,敬请诸位老姑姨。
恕吾情理欠周到,做错之事请教示!”
在厅堂中各种礼节完毕,新娘被青娘母引至厨下,作捣米头,搅泔缸,在捣米头时青娘母唱着:“阿娘举步捣米头,夫妻相惜意相投。生得五男共二女,儿孙世代穿红袍。米头捣好摸碓头,摸臼底,孙儿读书都及第。”“米头捣好捞泔缸,儿孙世代坐钤堂。堂上公妈食百岁,夫妻偕老早抱孙。”“泔缸捞浮浮,饲猪大过牛;泔缸捞深深,大小戴银又戴金。泔缸捞边边,生意大赚钱。泔缸捞透透,做人公妈食伙头。”
新郎新娘做好以上礼节后,邻居婶姆、儿童,到新人房看嫁妆、看新娘。儿童要讨香包,新郎应从箱囊里拿出一些手工艺品送给儿童,并将衣物等让人观赏。青娘唱道:“开箱开囊新郎爹,锦绣衣裳实在佳,珍禽异兽样样有,凤冠霞帔挂满厅。”
婚礼晚上,是看新人最热闹的时刻。青娘母唱“四句”,看新娘者也唱“四句”,常有对唱。青娘母引新娘出房让人观看,开始常唱:“新娘移步出房中,叔伯兄弟贺新人,阿娘向前行一礼,恭祝众位身安康。”接着观者接唱,如“新人生来似观音,新人娶来做夫人,来年定然生贵子,好像山兜林大钦。”(林大钦是明代潮州状元)
在看新人的过程,有的人以谐谑的戏言作四句,如:“新人新床,新被新郎,二人睡落相扒痒,相耍未够天就光。”“木工师父实名家,眠床做来似戏棚,头出绛玉来掼棵,二出和睦来成家。”
有些青娘母专用古人名或用诗谜做四句诗,看新娘者也应以专题对下去,如其不然,即被看成乡里无贤人,没脸色。但有的青娘,只学几句简易的套句,看新人的就要奚落她一番,如唱着:“欲做青娘不会做诗,欲做猪母不会撬篱,纺纱织芋唔去学,怎呢好来赚这钱。”
在闹洞房中,有时直至深夜,青娘母为劝看新娘者回归,便唱着:“手捧甜茶来到边,时钟短针指上天,此时更深夜已晚,各位请茶归返圆,诸位诗才我拜服,来日赴京中高第。”看新人者如还不愿回,便唱着:“闻说青娘好才华,四句一做成大箩,今晚特地来请教,请勿推辞假行外。”
最后,看新娘的人便命一个男孩将红烛送上,新娘马上上前来接,这叫“接灯”。看新人者便唱:“红灯送给新娘郎,庆祝你俩今成婚,众人贺喜便至此,愿恁双双早上床。”闹洞房至此结束。
青娘母做好最后一个环节是牵被角。她边拉着被角边唱:“头个被角绣牡丹,夫妻二人心相同,双双食到二百岁,一品夫人男状元。”“第三被角福如绵,如意郎君配婵娟,偕老百年同相守,桂子兰孙满堂前。”“绣被来盖娘共君,琴瑟和鸣得男孙,举案齐眉偕白发,寿比彭祖八百春。”新婚之夜的婚礼至此结束。
作 者: 李锦炎
潮汕传统婚礼的基本程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潮汕人的婚礼已越来越富于时代气息了,不少青年男女早已摆脱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习俗。然而,传统婚礼还存在。
提亲,亦称求婚。即由媒人到男方提亲,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绍女方情况,男方认可再到女方提亲。
合婚。这里有两个环节,双方提亲认可后,即由媒人把女方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写成庚贴送交男方。三天内若男方家里没有发生意外不吉祥的事,如碰破碗、锅等,这叫做“三日好”。有这个好兆头,男方才答应互换庚帖。换了庚帖再各自请人占卜合婚,确认男女双方是相生还是相克。
定亲。合婚之后,就进入了定亲阶段,即由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定下亲事。礼物通常是一对金耳环或一枚金戒指,也有送金项链的,还有白糖、面条,这是表示订婚的信物。女方在定亲礼时,要给亲朋邻里分送糖果饼食,告知亲事已定,定亲后便行聘礼。 行聘,亦称送聘。过去的聘礼,富有人家是金银、彩缎、猪羊酒果;贫者则是槟榔、鸡酒而已。潮州人把槟榔当作吉祥如意的象征,是甚有特色的行聘礼物。现代的聘礼包括实物和现金。实物必各四式以上:白糖、面条、大吉(潮州柑)、金银首饰、布料、饼食等,但不能为奇数,务必偶数。现金也称为聘金,分一份、二份、四份不等,但都是成倍数的。在送聘中,女方要有回礼,即把聘礼中的饼食部分退还,并回赠“鸳鸯蕉”、桔、猪心等。鸳鸯蕉即两个并生的香蕉,象征百年偕老;桔谐音“吉”,象征大吉;猪心(一半留在女方)象征同心。双方这时还要用对方礼物中的饼食郑重其事地分赠给亲朋邻里,报告结婚喜期。亲朋邻里也要回赠礼物表示祝贺。请期,行聘礼后,就要选择结婚的日期,并转告女方,包括通知女方什么时候剪裁结婚礼服,什么时候“挽面”,什么时辰沐浴,什么时辰迎娶等。请期所请的时辰大多在黑夜里,潮俗保持黑夜迎亲的婚俗,实是远古的遗风。
迎亲,这是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也是婚礼中最主要的程序。迎亲有两种:一种是新郎迎亲,另一种是男方请“好命人”代迎。这时,新娘往往放声大哭,这叫“哭嫁”。一方面是为远别父母亲而哭,另一方面据说只有流泪,才能使娘家富裕。
彩轿来到夫家门口,夫家要放鞭炮迎接。新郎用脚踢轿,卷轿帘,拔下新娘头上的如意,往新娘额上作势欲扎。踢轿、扎如意,意在给新娘下马威:今后一切须如夫意。这是夫权的暗示。接着新娘在伴娘搀扶下跨过门槛底下一堆燃着的“火烟”。新娘进门之后,要在婆家请来的“青娘母”陪伴下,与新郎吃“合房圆”,进洞房,上厅堂给长辈、平辈端茶行礼等。这时,青娘母应在旁诵祝颂歌辞。娘家在新娘迎娶当天,要派小舅子送百合汤赠与男方,愿新娘在婆家人人合意。第二天要给新娘送木耳猪心汤,期望新娘不要忘了娘家亲人。只有第三次才能在娘家住上几天,好好倾吐思念父母之情。
这里的姑娘出嫁时还有分赠“姐妹钱”的习俗。“姐妹钱”是由前来迎娶的新郎分赠给送新娘上路的弟妹们,一般是4元4角8分。分赠姐妹钱一对男女代送,含意“好”。448分,寓“世世好”和“世世不分(离)”之意。
新郎在布置新房时,要举行庄严的“安床”仪式。安床之时宴请算命先生择日,床头朝向也有个讲究。在安床时,要做“四句”以图吉利。
当新娘艳妆浓抹、将上花轿的时候,新娘娘家的人,便要端一盆清水,向花轿泼洒,边泼边念:“钵水泼上轿,新娘变新样。”寄寓对出嫁新娘的祝愿。不过,现在泼洒的当然不再是花轿,而是自行车或是摩托车、小轿车了。新娘的嫁妆中,过去还必须备有两双木履,除方便日常生活外,也取“同偕老”或“亦步亦趋”之意。新娘过门后,隔一天清早就要起床下厨,亲自做一碗甜米饭,待家翁、家婆及丈夫的兄弟姐妹起床后,请他们各尝一点。据说,这碗甜饭,糖要从娘家带来,做饭时还必须将一口自己的唾液掺进米汤中。当然,唾液掺米汤得悄悄进行,吃的人也不必多问。这一习俗意味着夫家的人吃了含有新娘唾液的甜米饭,新娘和全家大小就能融洽相处,生活和睦。
新婚三夭内,新娘子与公婆应避免相见。第四天一早,新娘要到新居所在地的公共井汲水。汲水前先将一小撮红糖和一小撮由娘家带来的泥土投入井中。这是为使新娘此后不致“水土不服”,且能和邻里和谐相处。
闹洞房: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民俗活动,就是在子夜时分拜财神。无论是哪一个地区,婚礼的最高潮是“闹洞房”。潮汕也如此。香包是新娘出嫁前躲在闺房里刺绣的,人们要从这些刺绣工艺品的手艺高低、数量多寡来品评新娘的灵巧与笨拙、勤劳与懒惰。
你如果想一睹新娘的芳容,必须说出吉祥如意的“四句”,新娘才肯放下遮面的扇。也有一些生性诙谐的闹客,运用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的手法,把个新娘弄得不知如何回答。 特殊婚俗 过去,潮汕地区还存在许多特殊的婚姻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这形形式式的婚姻习俗,有的已被淘汰,有的虽然尚存其名,但形式已经完全改观。
指婚(也称娃娃亲):旧交或要好亲友,由双方父母作主,指定怀胎的二家婴孩出世后若是一男一女即作未来夫妻,称指腹婚。男女双方长大后不管中意与否,由双方父母择日完婚,谓之‘转屋”。
潮汕送聘与回礼习俗
潮汕地区送聘礼俗,送聘也叫聘传时,即在男女双方协商嫁娶日期之后,由男方托媒送去聘金礼物。送古礼者具写迎娶贴式和婚书门符,一般人家仅是送聘金礼物。聘金礼物和女方的嫁妆多少都是事先商定的。聘金是送给女言父母的;礼物如金银首饰、服装、布疋、则是送给儿媳的;锦糖、饼食、发粿是送给女方赠送亲邻的。如女方有祖父母健在者,须专敬送猪腿;父母健在者,则敬送猪肉(俗称洗屎肉),表示报谢父母养育之恩。
女方回礼从简,仅以糖饼回赠,让男方赠送亲邻,告知迎娶日期。男方有送贴式、婚书者,则回帖,并交换婚书。
今送聘则除纸币金银首饰服装布匹外,尚有电器、缝衣车、钟表等物,皆据男方经济力量不同而定,女方回礼也同。
闽南话结婚滚柚子怎么说?
印象中,广东海陆丰讲河洛话的,结婚似没有滚柚子的说法的,印象中无。
柚子,当地喊做:iu,第3声;不叫“柚子”,就独字:柚。
不过,本人是在中学时代才知道这“柚”的,开始时听不出什么东西,因为本人那个地方管“柚”叫做:栾儿→laa4 a4。
亦有少许人叫:“柚栾儿”→iu3 laa4 a4。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