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璟写诗不下于李煜,为什么李煜这么出名呢?

李璟写诗不下于李煜,为什么李煜这么出名呢?,第1张

李璟是李煜的祖父,他们两人在词曲方面都有很高的见解和能力。李璟和李煜二人都十分喜欢词曲文化,但不同于李煜的不问政事导致国家的荒废,李璟本人有着很大的雄心壮志,甚至在李璟在位期间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还收取了一些疆土。现在的人们大都知道李煜的诗歌非常出名并且还被称为一代词帝而对待李璟则是有些陌生。李煜的出名有着很多的原因导致。

李煜后唐的最后一个君主,特殊的地位使得后人记住他的比较多。李煜作为南唐最后的一个君主。而且他比较特殊在于对待政事丝毫不在乎,不关心社会大事,只关心于他的词曲研究。对待词曲如此的疯魔态度可谓是第一人的存在。而且他的一些事迹比较被后人传说。不管是他和周娥皇以及妻妹小周后三人之间的感情故事还是他被囚禁后的生活都被人感到好奇。而且李煜对待诗词认真的态度也令人称奇。

李煜诗词的艺术性和思想内容相比较于李璟更加深刻。我们知道李煜比较精美的诗词大都是在被囚禁之后所写。在这段时间,被囚禁于异地,抑郁不得志还频频被人羞辱。李煜的心智更加的成熟,在这段时间内他所写就的诗词思想内容更加深刻,不管思乡主题还是什么其中的意味更加令人动容。而李璟的诗词则是主要偏重于对于宫中奇珍异宝,美丽佳人的赞美或者是对美丽河山,对自己能力的赞美。那么相对于来说李煜的思想内容也更加深刻。李煜的诗词成就也因此很高。

李煜在后世众多君主中比较令人熟知,主要是因为他的诗歌思想内容实在是太过深刻,因此常常被选取进入课本供人学习。

1历史上的李豫有多少个妃子

历史上的李豫有9个妃子。

1、睿真皇后

睿真皇后沈氏,相传名为沈珍珠,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官宦世家出身。汉族,出身著名世家“吴兴沈氏”。玄宗开元末年以良家子身份被选入宫中,时肃宗李亨为东宫皇太子,将沈氏赐予广平王李豫(李亨长子,亦即日后的唐代宗)。

天宝元年(742年),沈氏为15岁的皇长孙李豫生下长子李适,即日后的唐德宗,日后沈氏母凭子贵,被遥尊为皇太后并由唐宪宗追尊为睿真皇后。

2、贞懿皇后

贞懿皇后独孤氏。父独孤颖,代宗赠工部尚书。其直系先祖原姓陇西李氏,隋朝时赐姓独孤。独孤贵妃其部分族人曾在唐朝恢复原姓,故独孤贵妃家世复杂,其成为皇孙广平王侍妾颇有违反同姓不婚的《唐律》之嫌。

独孤氏因姿色娇艳,约天宝九载(公元750年)前成为皇孙广平郡王的侍妾,天宝九载(公元750年)生下广平王第七子李迥,后有一女华阳公主。当时,李豫的嫡妻王妃崔氏,挟母家权势,性情悍妒。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后,崔氏的母家失势,本人亦在之后逝世。此后独孤氏“以姝艳进,居常专夜”,获得李豫的专宠,“爱遇第一”。李豫在宝应元年(762年)登基为帝,其子李迥获封韩王。

大历三年(768年),独孤氏被册封为贵妃。女儿华阳公主因“韶悟过人”而得到唐代宗的怜惜眷顾。但在大历九年(774年)逝世。唐代宗哀伤过度。第二年,即大历十年(775年)十月初六,贵妃亦逝世,追谥贞懿皇后,殡于内殿。

3、崔妃

崔妃,博陵安平(河北省安平县)人,出身博陵崔氏家族最显赫的博陵第二房,是唐代宗的嫡妻。父崔峋,为秘书少监。母韩国夫人杨氏。郑王李邈、召王李偲生母。

4、崔贵妃

崔贵妃,唐代宗贵妃,升平公主生母。史书中对崔贵妃的记载甚少,仅知她是升平公主的生母。而升平公主的生年大约在天宝十年左右(750年代),其余不详。崔氏应是在唐代宗登基后,获得或追封贵妃。

《旧唐书·列传第七十》称其女升平公主为唐代宗第四女。升平公主墓志称第二女。《旧唐书》懿安皇后郭氏传记中,称“母代宗长女升平公主”。如果此处"长女"指代唐代宗嫡长女,那么崔贵妃与唐代宗嫡妻崔妃就是同一人,但尚无其他史料佐证。

5、某氏

大理寺评事日益之妹。

6、太妃某氏

李通母,史书无载,仅见于元稹为她所作的挽歌。

7、太妃某氏

端王李遇母,贞元十一年八月薨。

8、昭仪张红红

史书无载,见于《乐府杂录·序·歌》。

9、薛琼琼

唐开元宫中筝手,见宋陈元靓《岁时广记》

--李豫

2大唐荣耀中沈珍珠在历史上真有她吗

睿真皇后,沈姓,名字生卒年不详,沈珍珠一名为影视剧创作。吴兴人氏,唐代宗李豫(初名李俶)为广平郡王时的妾室,唐德宗生母,在安史之乱中失踪,后追尊为皇太后。

大唐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叛唐后进逼长安,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及诸皇子皇孙仓皇出逃,而诸皇子皇孙的妃妾及一大群皇亲国戚却被遗下未及逃走,被叛军俘获,从西京长安劫掠到东都洛阳,其中就有沈氏。

李亨在灵武称帝后,封长子李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至德二年(757年),李豫收复东都洛阳,在掖庭中找到了已被关押一年多的沈氏。乾元元年(758年),李豫被立为皇太子,但并没有明确沈氏的名分,也没有把她迎回长安,而是一直住在洛阳宫中。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阳,沈氏从此失踪。

3唐代宗介绍,唐代宗李豫怎么死的

李豫(727年1月9日-779年6月10日),即唐代宗,初名李俶,唐肃宗李亨长子,唐朝第八位皇帝。原封广平王,后改封楚王。

安史之乱中,以天下兵马元帅名义先后收复长安、洛阳。乾元元年(758年),被立为皇太子。宝应元年(762年)即位。次年,安史之乱平定。李豫在位时期,改革漕运、盐价、粮价等,实行了安定社会,发展生产,“以养民为先”的财政方针。

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初二,宫中传出代宗生病的消息。这一病很是不轻,不到十天,代宗就无法上朝了。五月二十日,下达了令皇太子监国的制书,当天晚上,代宗就在大明宫紫宸之内殿驾崩。八月庚申,群臣上尊谥曰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

扩展资料:

在位时主要政治举措:

1、改革漕运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任命刘晏接办漕运,漕运是通过水路交通,将江淮的粮食运至长安,当时漕运废弛阻塞,造成关中粮食困难,缺粮上百万石,饥荒四伏,粮价暴涨。刘晏曾做过一个时期的地方官,对人民的疾苦比较了解和同情。为此日夜焦虑,最后果断提出疏浚河道,南粮北调的宏伟计划。

2、改革盐政

唐初,实行自由贩卖,不收盐税。后实行国家专卖,官府大幅提高盐价,甚至贪官污吏还抓夫抓差无偿运盐,勤孛百姓。中饱私囊。人民怨声载道,恨透食盐专卖。同时政府盐务机构庞大,开支惊人。他首先大力削减了盐监、盐场等盐务机构,又调整了食盐专卖制度,改官收、官运、官销为官收、商运、商销、统一征收盐税,改变了肃宗时第五琦规定的官运官卖的盐法。

3、改革粮价

半年收粮存入平仓,以免谷贱伤农,当荒年、青黄不接粮价上涨时,开平仓以平粮价,百姓受益、国家获利。在商业中建立驿站信息,使“四方货殖低昂及它利害,虽甚远,不数日即至。”

搜狗百科-唐代宗

4李璟、李煜在历史上有哪些记载

《南唐二主词》,系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撰。

约成书于南宋,后世续有辑补,又有后人编写了各种版本;而目前流行的则为《南唐二主词校订》。李璟(916-961年),字伯玉,南唐开国主李升的长子,史称南唐中主、嗣主或元宗。

李璟多才艺,好读书,在政治上他虽无可取,文学造诣却很高。 不过他流传下来的诗词作品很少,词流传下来的也只有四首:《应天长》、《望 远行》和《浣溪沙》二首。

李煜(937-978年),字重光,李璟第六子。作为一个文学艺术家,李 煜是出色的,其一生的文学创作,诗、词、文俱佳,但最负盛名的是词作, 流传下来的共有四十多首。

5热播《大唐荣耀》中的沈珍珠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唐代宗睿真皇后沈氏,吴兴人,汉族,出身著名世家“吴兴沈氏”,名字生卒年不详。玄宗开元末年被选入东 宫。时肃宗李亨为皇太子,赐沈氏予广平王李豫(李亨长子,亦即日后的唐代宗)。开元末年,沈氏以良家子的身份选太子宫,被赐予当时为广平王的唐代宗,天宝元年(742年),沈氏生下儿子李适(唐德宗)。

大唐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叛唐后进逼长安,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及诸皇子皇孙仓皇出逃,李亨、李豫、李适自然都在其中,而诸皇子皇孙的妃妾及一大群皇亲国戚却被遗下未及逃走,被叛军俘获,从西京长安劫掠到东都洛阳,其中就有沈氏。

李亨在灵武称帝后,封长子李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至德二年(757年),李豫收复东都洛阳,在掖庭中找到了已被关押一年多的沈氏。乾元元年(758年),李豫被立为皇太子,但并没有明确沈氏的名分,也没有把她迎回长安,而是一直住在洛阳宫中。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阳,沈氏从此失踪。

沈珍珠一名,源于电视系列剧《珍珠传奇》(1989)。

6唐代宗在唐朝皇帝中算是个什么水平

唐代宗在唐朝皇帝中可以”中材之主“来评价,也就是说有一定能力,是个合格的皇帝。

代宗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急剧变化的历史年代,当时唐王朝轻历着三大转折,一是由统一的中央集权走向分裂割据,二是阶级矛盾由缓和逐步走向激化,三是唐帝国对周边诸族由主动进攻走向被动挨打。唐代宗的主要作为,是收复两京,平定安史之乱;改革税收,实行养民为先的财政方针,所以概括其功勋是”平乱守成“四个字。

自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内部矛盾重重,内忧外患。唐代宗平定安史后,任重新归唐的安史旧将田承嗣、李宝臣、李怀仙节度使,率所部驻于河北,史称河朔三镇。后三将及其继承者实割据河北,不奉朝命,不输其赋,唐廷无如之何,实际唐代宗领导的是一个不统一的体制,而这种分列对中晚唐的历史有重大影响,这也是唐代宗在”平乱守成“之上无法再提高评价地位的主要原因;而内部还有人勾结外部的吐蕃、回纥等不断侵犯,其间吐蕃甚至于763年十月攻入长安,代宗出逃陕州,吐藩另立唐帝。虽然后为唐将郭子仪收复京师,但也留下一个贬损点。

欧阳修评价唐代宗”代宗之时,馀孽犹在,平乱守成,盖亦中材之主也“。不过也有对唐代宗大加推崇的,在旧唐书中,作者在论述了代宗一生中的作为之后,竟然得出了“古之贤君,未能及此”的结论,可以说是极高的评价了。

7唐代宗李豫是一个好皇帝吗 揭秘痴情帝王唐代宗

关于唐代宗李豫的评价说法各不一,有说是昏君,有说是明君,在文献资料记载中李豫有着很高的评价,不仅对其人品,还是对其能力都有着高度评价,特别是旧唐书中,一句“古之贤君,未能及此”这简短的8个字是对唐代宗一生的肯定。

先来看看唐代宗的资料。唐代宗李豫是唐肃宗李亨的大儿子,先帝驾崩后登基成为唐代宗。

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除去奸臣李辅国,平定了安史之乱,在为政举措上对政治进行了大改革。在政治上,唐代宗李豫改革槽运,改革盐政,改革粮价;但是在军事上他反了个大错就是姑息余孽,这对唐朝后期有很大的影响。

唐代宗李豫当了17年的皇帝,这段期间他走的一直是温和路线,执政期间没有出现滥杀无辜的不良记录,历代皇帝中谁能不被利益奸臣迷惑双眼而做出错事呢,从这一方面唐代宗李豫就很不错了。在用人方面,他知人善用,善于纳谏。

为人方面英明豁达,胸怀宽广。曾有一个典故"不痴不聋,不为家翁",讲述的就是唐太宗李豫。

李豫将女儿嫁给郭子仪的儿子郭暖,一日公主和驸马吵架,郭暖很生气就说仗着你爸爸是皇帝了不起啊,我父亲还不要这个位子呢。公主很生气就找唐代宗告状。

事后郭子仪带着儿子负荆请罪,唐代宗说了一句话"不痴不聋,不为家翁",意思是不装聋作哑就当不了别人的公公婆婆,足可以看出唐代宗的气度。唐代宗被称为是痴情帝王,大唐第一多情天子,他一生的情给了他的皇后,一个是沈氏一个是独孤氏。

沈氏是唐代宗的结发妻子,两人于741年结婚,婚后生活幸福美满,相敬如宾,两人生有一子。唐代宗对沈氏很是宠爱,结婚10多年还是很恩爱,后安史之乱爆发,夫妻两人在战争中失联,唐代宗登基后寻找发妻10多年之久,皇后之位一直为沈氏而留,对后宫佳丽不闻不问。

直到多年后,遇见了独孤氏,两人成婚并且生有一儿一女,但是始终都没有立为皇后,他对独孤氏也是敬爱有佳,情深一片。关于唐代宗李豫是一个好皇帝吗?揭秘痴情帝王唐代宗,我们已经介绍完毕了,唐代宗李豫在历史上的名声很好,不仅人品好,性格好,工作能力强,对爱情更是坚贞不移,实为一个难得的明君。

8宫计元玥在历史上有原型吗 历史上李隆基的皇后都有谁

原配王皇后,以前的王妃,因为帮李隆基当皇帝有功当了皇后但是皇后无子,后被武惠妃陷害,废为庶人,唐代宗李豫即位后恢复王氏皇后名号,并废黜武惠妃贞顺皇后的谥号。

贞顺皇后武惠妃,武则天侄孙女,武则天死后被充作宫女,到李隆基当皇帝,开元年间宠遇冠六宫,礼遇同皇后,王皇后因其被废,李隆基因其一日杀三子,开元二十五年薨,追谥贞顺皇后,李隆基因其茶饭不思,一度罢黜六宫,三年后遇到了武惠妃的儿媳妇,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杨贵妃杨玉。

还有个皇后是继任皇帝的母亲,唐代宗追封的,话说真没有啥资料,也不得宠,还早早死了。

9《长安十二时辰》里的“郭利士”在历史上的原型到底是谁呢

《长安十二时辰》中,太子和李必有个颇受圣人信任的好帮手郭利仕。剧中的圣人有了隐居骊山温泉宫的想法后,正是这位郭利仕挺身而出,为太子仗义执言,试图扭转乾坤。郭利士的历史原型,其实就是有着“千古贤宦第一人”之称的高力士。别看高力士是个宦官,可他的出身可不低。

据《旧唐书》记载,高力士的祖父冯智玳,父亲冯君衡都曾是潘州刺史,看来高力士是个妥妥的“官二代”。可惜,在高力士11岁那年,他的父亲因牵连到岭南流人谋反案中,不幸“裂于冠冕,籍没其家”。高力士也因此从云端上一头栽下,成为了宫中的一名小太监。

初入皇宫的高力士,被安排去侍奉女皇武则天。可高力士本是官宦子弟,一向养尊处优,一时适应不了这份工作,惹恼了女皇。武则天一怒之下,将高力士赶出宫去,幸好有个好心的宦官高延福收留了高力士,还把高力士当成儿子一样照顾,高力士才避免了流落街头的命运。这次丢掉工作的经历让高力士印象深刻,让他日后处处小心谨慎。

武周后期,宫中暗流涌动,而高力士凭借着办事慎密很快得到了李隆基的青睐,并逐渐成长为李隆基最为信任的心腹。“唐隆政变”中,高力士拼尽全力协助李旦登基。而后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斗争白热化的时期,又是高力士坚持将李隆基所有的饮食全部验毒,把暗杀的风险及时扼杀。等李隆基登基后,高力士还协助李隆基平定了韦后之乱。

安史之乱后,李隆基仓皇逃往西蜀,一时间朝野震动,人心不稳。李隆基曾经宠信的大宦官袁思艺二话不说就投靠了安禄山,还有为大唐征战一生的哥舒翰也向安禄山屈膝了,就连太子李亨都背叛了李隆基,独自跑去灵武宣布登基了。唯有高力士依旧默默的陪在李隆基身边,不管是逃亡途中,还是偏居西蜀,亦或是重返京中后软禁兴庆宫,高力士始终不离不弃。

后来,李辅国矫诏将李隆基迁往西内,途中却安排了许多全身武装的士兵包围李隆基,就在李隆基惊惶无措的时候,高力士挺身而出,喝退刀兵,保护李隆基平安的返回宫中。可高力士却因此得罪了李辅国,不久就被流放巫州(今湖南怀化)。

公元762年,高力士遇到一场大赦,重获自由的他立刻赶赴长安,想要照料好李隆基的晚年,可当高力士到达郎州后,却听说了李隆基已死的消息。听闻噩耗后,高力士向着北方嚎啕大哭,而后吐血身亡。新任皇帝李豫知道后,将高力士的骸骨陪葬在泰陵,全了这段生死相伴的君臣情谊。

10大唐荣耀中沈珍珠在历史上真有她吗

睿真皇后,沈姓,名字生卒年不详,沈珍珠一名为影视剧创作。

吴兴人氏,唐代宗李豫(初名李俶)为广平郡王时的妾室,唐德宗生母,在安史之乱中失踪,后追尊为皇太后。大唐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叛唐后进逼长安,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及诸皇子皇孙仓皇出逃,而诸皇子皇孙的妃妾及一大群皇亲国戚却被遗下未及逃走,被叛军俘获,从西京长安劫掠到东都洛阳,其中就有沈氏。

李亨在灵武称帝后,封长子李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至德二年(757年),李豫收复东都洛阳,在掖庭中找到了已被关押一年多的沈氏。

乾元元年(758年),李豫被立为皇太子,但并没有明确沈氏的名分,也没有把她迎回长安,而是一直住在洛阳宫中。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阳,沈氏从此失踪。

李煜之所以能够继任皇位主要原因在于他排行最前,再加上他“貌有奇表”,故而最后被其父皇选为储君。李煜原本叫做李从嘉,在李璟一众子嗣中排行第六。李煜自幼聪慧,尤其擅长诗文、书画。此外,他长得也十分出众且有一只眼睛拥有重瞳。身为第六子的李煜本与皇位没有太大关系,而他自己亦是对皇位兴趣不大,但是被立为太子的李弘冀却始终非常忌惮李煜。为了避嫌,李煜越发沉迷于诗词歌画,鲜少插手政事。

李弘冀在被立太子之前与其叔父李景遂存在很强的竞争关系,后来李弘冀凭借战功顺利被立为太子,而李景遂则被封为晋王。李景遂受封为晋王之后便启程前往封地,但是却在途中中毒身亡。李璟得知此事之后下令严查,结果查出是太子李弘冀所为。李璟觉得李弘冀这个行为是在无视皇权,于是便下令将其废黜。就在李弘冀给李璟“添堵”的这个时期,一心扑在诗词歌画上的李煜反而让李璟觉得十分欣慰与欣赏。

待废太子李弘冀因惊吓而去世之后,排在李煜之前的五个皇子至此全部离世,于是李煜就成为了剩余皇子中排行最前的。按照传统,李煜就此成为新一任太子的最高顺位继承人。当时朝中曾有人以李煜性情过于懦弱且笃信佛教为由提议立七皇子为储君,结果引得李璟十分不快。此事过后,李璟便下令让李煜入主东宫。

待李璟病逝,李煜顺理成章地继承皇位。不过李煜在治国一事上确实缺少经验与资质,所以南唐最终在他手上走向灭亡。南唐灭亡之后李煜被俘虏至宋朝京师,先后被封为违命侯以及陇西公。两年之后李煜逝世,死因则一直存在争议。

南唐的历史虽然短暂,也一度成为南方十国中最强的国家,是后周和宋朝最强有力的挑战者。

然而由于皇帝的治国无方和昏庸无能,致使朝中奸佞横行,南唐在达到巅峰的同时也很快走向衰落。南唐中主李璟执政时期便是如此,他派出军队对完扩张,先后灭掉了闽国和南楚,让南唐在南方横行一时。

可是由于朝中奸佞横行,党争遍地,使得腐败严重,国家政策成为攫取私人利益的工具。于是国家内耗严重,国力和军力被白白浪费,最终走向了亡国通道。然而面对种种失败,李璟竟然依旧对朝中奸佞包庇纵容,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李璟的皇帝继承于父亲李昪,是南唐的第二位皇帝,史书上称为元宗或者中主。他登基后一改父亲李璟修养生息,对外罢兵的治国方略,开始朝四方用兵,南唐很快成为南方最强势的国家。

他派出军队灭闽国,吞并南楚,将南唐的国力推上巅峰。然而在内政上,李璟却治国无方,可以说是昏庸无能才形容。

他任命冯延巳、常梦锡为翰林学士,冯延鲁为中书舍人,陈觉为枢密使,魏岑、查文徽为副使。而其中冯延巳、冯延鲁、陈觉、魏岑和查文徽却被称为"五鬼",被认为是朝中奸佞的代表,对南唐的朝政独断专行。

由于这"五鬼"的独断专行,造成南唐朝廷党争激烈,很多治国的政策都沦为攫取私人利益的工具。

李璟虽然被史书上形容为昏庸无能,但却并不是笨蛋。实际上他和儿子李煜一样,在文学上的成就非常杰出,对宋朝文学尤其是宋词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这样的人物向来是非常聪明的,他们不会是轻易被蒙蔽的角色。

而且李璟当了数十年皇帝,能在奸佞横行的朝廷游刃有余,最终还将权臣宋齐丘罢官贬斥,可见其手段也是非常厉害的。可他纵容"五鬼"的行为却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这显然不能简单的用被蒙蔽的说法来解释。

实际上对于"五鬼"祸乱朝廷的事情,李璟不可能没有察觉,手下上疏直谏的次数也有不少。

可是他一方面把政务委托给皇太弟李景遂和"五鬼",另一方面又拒绝其它的大臣上奏,显然是主观的在回避奸佞横行的问题。

这说明他是知道这些奸佞是祸国殃民和谋取私利的,但又不主动整肃朝纲,那其中的原因应该是非常复杂的。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李璟如此作为,历史学者们有着不同的意见。在我看来,李璟如此操作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的皇位。他是在借"五鬼"与权臣相斗,打着从中渔利的主意。

南唐中主李璟,是一个很有才气的文人,而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在他当政之时,国家由盛而衰,颓败之势难以挽回。最终,他不得不向宋朝俯首称臣,以四十六岁之龄郁郁而终。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南唐的衰落与灭亡,成就了李璟、李煜这一对皇帝父子和一个宰相词人冯延巳的诗名。

李璟的词流传下的只有四首,不过,这四首,至少有两首是最著名的。流传下来的词作虽少,但是价值很高,把他的词作与他是生平结合起来分析,也足以令人感慨万千。

李璟最著名的一首词是《山花子》,全词如下: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事,倚栏杆。

他的宰相冯延巳也有一首词和这首词齐名,那就是《谒金门》,全词如下: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芳径里,手挪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这君臣二人,都属于文人骚客,政治才能都不及格,但是写诗作词,却是天下无人能敌。他二人君臣相得,互相欣赏,结下深厚的情谊。

一次宴会之余,中主回头问冯宰相:“吹绉一池春水,干卿甚事?”

冯宰相连忙回答道:“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

这一番对话一时间传为美谈。

写南唐史的陆游对此很不满,认为这一对君臣真是没心没肺,国家败亡到这个程度了,还有心思开这样的玩笑——不知道重振朝纲,励精图治,却还在为文字游戏中争风吃醋,这这这,成何体统,哎,南唐有这样的君臣,能不亡国吗?

陆游的不满是很成体统的。

毕竟政治家要有政治素养,文学素养干卿甚事呢?要写文章,别当皇帝,省的误国误民啊!不过呢,历史自有它的规律。有创业的雄主一统天下,必有失业的冤主输掉江山啊。

李璟和冯延巳的这一次对话,在南唐文学史上的地位和知名度不逊色于“隆中对”在三国演义中的地位。

只不过,“隆中对”标志着大业将兴,刘大耳朵将要三分天下有其二。而南唐中主和宰相冯延巳的这一番对话,意味着南唐国运还要一落再落,最终被宋朝兼并归一统啊。

话说,我们要谅解李璟,国家的衰败,不是他故意如此,实在是力不从心。哪个皇帝想要做亡国奴吗?李璟他的国家败亡到这个程度(先向后周世宗柴荣俯首称臣,为了避讳,把自己的名字都改了。又是割地,又是赔款,还降尊号,只差亡国了),也没有办法,偶尔开开玩笑,陆先生还不能谅解吗?再苦,日子也要过过去啊!何况,随着国家危机的加深,中主李璟不是最后也郁闷而死了吗?在一个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憔悴伤心而死,也真难为了他。他跟宰相开开文字游戏方面的玩笑,我们宽容一下吧?

不过,自从冯延巳夸奖了李璟的“小楼吹彻玉笙寒”以后,近千年中,人们都觉得这首词中的这一句,最妙。这就引起了王国维的不满。

王国维偏偏说:“哼,俺就是不服气!”

他在《人间词话》中评论道:“‘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那么,关于这首词,到底那一句最好,就分成了两派了。

其实,这样的争论是没有必要的。我觉得,王国维先生在分析两句那一句最好的时候,忽略了对话当事人(李璟和冯延巳)的内心感受与话语环境。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冯延巳当时,他敢说,他会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最好吗?

稍有点政治头脑的人都不会说。

陆游既然说“时丧败不支,国几亡,稽首称臣于敌,奉其正朔,以苟岁月,而君臣相谑乃如此。”当时中主李璟和冯延巳的这一段对话,是在国家快要灭亡的时候,君臣强颜欢笑,饮酒解忧时,开的一个玩笑。而词中所写秋天残败的景象,也有某种象征意味。

“菡萏”,荷花的雅称。

荷花凋谢了,荷叶也残败不堪了。这时候,忽然来了一阵西风,将一片池塘吹的绿波粼粼。这样一种景象,带来了无边的愁绪。

“菡萏香销翠叶残”,说的不仅仅是眼前所见之景,更是宫墙之外的山河啊。

国家多次用兵,多少青壮曝尸野外,多少家庭残破不全,再加上国家频遭水旱火灾,饥荒频仍,国家危机四伏,风雨飘摇。而此时强敌窥境,国家有灭亡危机。

繁华美好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而且,作为一国之主的李璟,也预感这一切还只是刚刚开始,还有更悲惨的命运等待着自己的和儿孙,想到这里,作为君主的李璟,怎么能不心如刀绞。

何以解忧,未有杜康,君臣欢宴,其实也是在借酒浇愁啊。

趁着醉意,中主与宠臣冯延巳开玩笑说:“风乍起,干卿甚事?”言外之意好像是说:“你不过是个弄臣,声色狗马取悦于我而已,国家前途,干卿甚事啊?”

冯延巳应该如何回答呢?我们设身处地为他想一想,他可不可以这样说:

——陛下,确实不关我的事。不过您那一首“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把我们国家这种残败的景象以及你内心中那种亡国的焦虑写得淋漓尽致啊!佩服佩服!

——这是安慰还是讽刺?

给冯延巳一千个胆子他也不敢这么说啊!

他只能说“陛下,您那一句‘小楼吹彻玉笙寒’写得好。我身为宰相,当国家忧患之时,有一些伤怀,但是您‘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那才是思虑深远啊!’”

——这样说,才算话啊。

所以,当此国家危亡之秋,君臣宴乐,借酒浇愁之际,冯延巳也只能回答以上他所说的话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6677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1
下一篇2023-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