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的资料

延安: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的资料,第1张

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当年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的道理。枣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七公里,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是在这里写的。南泥湾在延安南部。当年八路军120师359旅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这里垦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著名的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359旅的,教师唱给学生听,加深理解诗句内涵。杨家岭在延安西北,距离市中心约三公里,那里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这里召开。作者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嘻嘻

编辑于 2019-12-02

查看全部18个回答

持有陕西煤业新消息_此股或将迎来大转折

根据文中提到的风景区景点为您推荐

陕西煤业新消息新消息_已被机构看好,看清陕西煤业新消息大盘走势!输入股票代码,3秒领取诊股报告。

股票涨跌走势广告

上饶要买房的注意了,新开10个楼盘,户型好、首付低、优惠大

新上房源版本211

北京无限光场科技有限公司

隐私

权限

立即下载

幸福里广告

更多专家

延安: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的资料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马上提问

最美的花火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lanqiuwangzi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garlic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1888493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篮球大图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动物乐园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AKA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上饶高加索一口价299元 纯血统 视频挑选 货到付款

0-6月龄狗狗任选低价急售 CKU认证犬舍 血统纯正 附带血统证明 防疫健全 有任何问题可退换 支持视频选狗 凭截图加V信送1年狗粮和全套养殖工具 先到先得

广告2021-12-02

延安: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的资料?

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当年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的道理。枣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七公里,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是在这里写的。南泥湾在延安南部。当年八路军120师359旅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这里垦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著名的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359旅的,教师唱给学生听,加深理解诗句内涵。杨家岭在延安西北,距离市中心约三公里,那里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这里召开。作者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中共中央书记处旧址——枣园 占地面积80亩,1953年修复,1959年开放参观共展出文物815件,位于延安城西北15华里处是书记处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的驻地,开放参观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的旧居及书记处小礼堂、幸福渠等书记处在这里继续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筹备了党的“七大”,并领导全国军民争取民主、和平、同美蒋反动派进行了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杨家岭旧址 中共中央旧址――杨家岭,占地面积101亩,1953年修复,1959年开放参观,共展出文物772件位于延安城西北3公里处 是中共中央1938年至1947年的所在地1938年11月,因日本飞机轰炸延安,中央机关由城内搬到杨家岭中央书记处、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运会、妇委、青委等单位均设在这里党中央在这里居住期间,领导了大生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也是在这里举行的1943年10月,中央书记由此迁驻枣园,中央其他单位仍留住这里 南泥湾 南泥湾是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的一条狭窄溪谷,此地野兽出没,杳无人烟1941年春,由于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及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所以,中共中央命令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实行屯垦,生产自救没有房,自己动手挖窑洞;没有菜,挖野菜吃;没有工具,就自制锄、铲,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在荒山野岭种上了庄稼短短的三年,由王震旅长率领的三五九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现在,南泥湾供游人参观的有当年开垦的大片梯田、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毛泽东同志视察南泥湾时的旧居、九龙泉和烈士纪念碑其中“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通过实物、详细介绍了当年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经过

241赞·995浏览2020-11-24

关于延安以及延安的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的资料

延安 延安市,简称“延”,陕西省地级市,是天下第一陵——中华民族始祖黄帝陵寝黄帝陵所在地 ,是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省会西安以北371千米。 北连榆林,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临汾、吕梁相望,西邻甘肃庆阳。介于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东西宽256千米,南北长236千米,总面积37037平方千米,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枣园 枣园曾经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城西北8公里处。枣园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现旧址大门石柱两侧尚有康生所书“延园”二字。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同时还有章丘市枣园街道,镇平县枣园镇以及兴化市枣园居。 南泥湾 南泥湾,是延安旅游名胜景点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黄帝陵——延安——南泥湾——黄河壶口瀑布——西安旅游环线上。 百年前,这里人烟稠密,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生产和经济都十分繁荣。到了清朝中期,清统治者挑起回汉民族纠纷,互相残杀,使这里变成野草丛生、荆棘遍野,人迹稀少,野兽出没的荒凉之地。 杨家岭 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领导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间的住处。当年这里还曾进行过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现在主要有中共中央七大会址、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址两处可供参观,在会址后面的小山坡上,散落着一排窑洞,这就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们当年的住所。 扩展资料 延安古称肤施、延州,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人文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全国革命根据地城市中旧址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的城市。 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583赞·7,787浏览2019-07-20

有关延安的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的资料

中共中央书记处旧址——枣园 占地面积80亩,1953年修复,1959年开放参观共展出文物815件,位于延安城西北15华里处。是书记处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的驻地,开放参观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的旧居及书记处小礼堂、幸福渠等。书记处在这里继续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筹备了党的“七大”,并领导全国军民争取民主、和平、同美蒋反动派进行了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杨家岭旧址 中共中央旧址――杨家岭,占地面积101亩,1953年修复,1959年开放参观,共展出文物772件。位于延安城西北3公里处。 是中共中央1938年至1947年的所在地。1938年11月,因日本飞机轰炸延安,中央机关由城内搬到杨家岭。中央书记处、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运会、妇委、青委等单位均设在这里。党中央在这里居住期间,领导了大生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也是在这里举行的。1943年10月,中央书记由此迁驻枣园,中央其他单位仍留住这里。 南泥湾 南泥湾是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的一条狭窄溪谷,此地野兽出没,杳无人烟。 1941年春,由于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及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所以,中共中央命令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实行屯垦,生产自救。没有房,自己动手挖窑洞;没有菜,挖野菜吃;没有工具,就自制锄、铲,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在荒山野岭种上了庄稼。短短的三年,由王震旅长率领的三五九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现在,南泥湾供游人参观的有当年开垦的大片梯田、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毛泽东同志视察南泥湾时的旧居、九龙泉和烈士纪念碑。其中“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通过实物、详细介绍了当年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经过。

307赞·4,223浏览2016-11-26

延安: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的资料 — 找答案,就来「问一问」

6250位专家解答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廷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的革命历史资料?

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当年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的道理。

关于《哀乐》的由来,一般由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

鲜为人知的是我国普遍使用的丧葬仪式上的《哀乐》,是刘炽等人改编自陕北民乐唢呐吹奏的《风风岭》演化而来,乐曲1949年9月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审阅,被正式批准为典礼用乐曲。

刘炽(1921-1998):来自民间的鼓乐作曲家。提起影片《上甘岭》立刻会让人想起那首辽阔的《我的祖国》,提起《英雄儿女》也不禁要唱起《烽烟滚滚唱英雄》,比起这些激昂的歌曲,**《祖国的花朵》的插曲肯定会让曾经青春韶华的观众怦然心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而为这些歌曲谱曲的就是刘炽。

陕北人性格直爽,大喜大悲无不表现于形!喜乐莫过于《大摆队》,哀乐动容者非《粉红莲》莫属。今天我们在正式场合所用哀乐也是源于陕北的民间音乐。1942年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的音乐工作者刘炽、张鲁等随河防将士访问团到米脂采风,听到唢呐艺人常文青演奏的《粉红莲》蜜意悲壮,特别动人。刘炽等人遵照这首唢呐曲作了改编,由多种民乐演奏,在成吉思汗安陵仪式和迎送刘志丹灵榇仪式上作为哀乐,这便成了《哀乐》的雏形。1956年,刘炽在影戏《上甘岭》音乐创作中,再一次将它加工成为双管管弦乐队加大锣的追悼音乐,成为了我国丧礼上通用的哀乐。

第二种说法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在陕北这个革命根据地站稳了脚跟。但是就在这一年,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缔造者——刘志丹同志,在一次战斗中不幸光荣牺牲。当时,中国***中央主席毛泽东同志在悲痛之中,交给边区的文艺工作者一个重要任务:迅速创作一首葬礼音乐,用于即将举行的刘志丹同志追悼会上。于是,以“人民艺术家”马可(1918-1976,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现代作曲家,代表作品为群众歌曲《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以及在延安时由他领导创作的歌剧《白毛女》等)同志为主的延安音乐工作者们迅速搜集素材,很快便达成一致。创作组最后结合了两首陕北民歌《绣荷包》与《珍珠倒卷帘》的主旋律,稍加修改,并将速度降为“极慢”,成为一首凄楚动人的管乐曲,这就是一直沿用至今的“哀乐”。可见,本曲最先追思的故人,无疑就是刘志丹同志了。

马可(1918-1976) 江苏徐州人。曾在河南大学化学系学习,后在冼星海的感召和引导下,参加河南抗敌后援会巡回演剧第三队。1939年抵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工作团工作、学习,得到冼星海、吕骥等人的指导,记录、整理过大量民族资料。后在东北解放区从事音乐活动,解放后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一生写了二百多首(部)音乐作品,其中以歌曲《南泥湾》《我们是民主青年》《咱们工人有力量》《吕梁山大合唱》,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周子山》(与张鲁、刘炽合作)、《白毛女》(与瞿维、张鲁、向隅等合作)、《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等流传最为广泛。

在音乐理论研究上,除了对冼星海作专题研究,著有《冼星海传》外,还涉及到新歌剧的发展、戏曲音乐改革、革命音乐传统和群众音乐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并著有《中国民间音乐讲话》《时代歌声漫议》等书和二百余篇论文。他在歌曲创作、歌剧创作、音乐理论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人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1978年他的部分歌曲被编入《马可歌曲选》出版。以他为首集体创作的《哀乐》是现在国内最正式的殡仪用曲。而这一说法是目前国内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

第三种说法

《哀乐》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首任团长罗浪根据北方一首民间吹打乐曲调改编而成的。著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东方红》《献花曲》都是他所改编和配曲,开国大典上指挥军乐团的就是他。《哀乐》是他影响最广、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罗浪说,看到死难烈士的遗体还保持着搏斗的姿态,他觉得哀乐不仅仅是哀悼,还应该表达缅怀并牢记英雄丰功伟绩的情感,所以创作时他在降E小调的基础上,于全曲最强音处采用临时转大调手法,使曲调在呜咽、悲哭之后又激昂而坚决。

《哀乐》首次演奏是1945年在张家口悼念阵亡烈士的典礼上;1949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仪式,中央批准正式作为国家葬礼乐曲。1953年斯大林逝世,《哀乐》第一次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

由于日久又缺乏资料,到底是哪种说法现在恐怕已经搞不清了。毕竟接触不到这方面的专家只好以浅薄的资料来为楼主解答问题了!我主要参考(http://baikebaiducom/linkurl=iCG3S0Oh6eEr3p26aEC2Csm0uZVWOUVcDsmpbAylZ62rNhWZqkP6GVhnDP2pr1p5)

《拥军秧歌》

正月里来是新春  赶上了猪羊出呀了门

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  送给咱英勇的八呀路军

嗨呀梅翠花嗨呀海棠花  送给咱英勇的八呀路军

天下闻名的朱总司令  一心爱咱们老呀百姓

为咱们日子过得美  发动了生产大呀运动

嗨呀梅翠花嗨呀海棠花  发动了生产大呀运动

八路兄弟们个个能  保卫咱边区陕呀甘宁

帮咱们种来又帮咱们割  哪一家百姓不呀领情

嗨呀梅翠花嗨呀海棠花  哪一家百姓不呀领情

你领情来我也领情  赶上那猪羊向呀前行

一心爱戴咱朱总司令  一心拥护咱八呀路军

嗨呀梅翠花嗨呀海棠花  一心拥护咱八呀路军

嗨呀梅翠花嗨呀海棠花  一心拥护咱八呀路军

扩展资料:

《拥军秧歌》也称《拥军花鼓》或《拥护八路军》,是一首陕北民歌。该歌曲表达了陕北人民对八路军和朱总司令的拥护和爱戴。表达了对对八路军以及朱德总司令发起的南泥湾等大生产运动的赞颂。

陕北民歌是陕北地区的传统民歌,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类。劳动号子包括打夯歌、打硪歌、采石歌、吆牛歌、打场歌。

信天游分为高腔和平腔。这些自成体裁又各具特点的传统民歌,都从各方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苦乐和爱憎,并且当社会制度根本改变的时候,民歌的内容和形式也随着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在内容上表现了新的社会生活和新的人物形象,同时也使各种体裁具有了新的意义。

  专门用于丧葬或追悼仪式的悲哀乐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哀乐的内容及演奏演唱方式是不同的。中国现用的哀乐有三种说法。

  一种说法:

  鲜为人知的是我国普遍使用的丧葬仪式上的《哀乐》,是刘炽等人改编自陕北民乐唢呐吹奏的《风风玲》演化而来,乐曲1949年9月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审阅,被正式批准为典礼用乐曲。

  刘炽(1921-1998):来自民间的鼓乐作曲家

  提起影片《上甘岭》立刻会让人想起那首辽阔的《我的祖国》,提起《英雄儿女》也不禁要唱起《烽烟滚滚唱英雄》,比起这些激昂的歌曲,**《祖国的花朵》的插曲肯定会让曾经青春韶华的观众怦然心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而为这些歌曲谱曲的就是刘炽。

  刘炽是陕西人,幼年到庙堂随民间艺人学习鼓乐,这为他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坚实的民族音乐基础。1939年入延安鲁艺师从冼星海学作曲和指挥,解放战争时期,他在东北开展了许多音乐活动,创办了音乐学校、星海合唱团,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培养了大批音乐工作者。新中国成立后调北京中央戏剧学院歌剧团任作曲,1961年调辽宁歌剧院任副院长兼艺委会主任。他从1939年发表处女作《陕北情歌》开始,创作了大型作品70余部,中小型作品近千首,作品数量之多,质量之高,流传之久远实属当代音乐家中罕见。

  陕北人性格直爽,大喜大悲无不表现于形!喜乐莫过于《大摆队》,哀乐动容者非《粉红莲》莫属。

  今天我们在正式场合所用哀乐也是源于陕北的民间音乐。1942年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的音乐工作者刘炽、张鲁等人,到米脂县向唢呐艺人常文青请教,得到了意外的收获。常文青向他们传授了《将军令》、《大摆队》、《粉红莲》等乐曲。1943年,刘炽、张鲁等人将深沉悲壮的《粉红莲》加工改编成由多种民乐演奏的哀乐。1956年,刘炽在**《上甘岭》音乐创作中,再一次将《粉红莲》加工为双管管弦乐队加大锣的追悼哀乐。其后便有了我国通用的《哀乐》。

  经典作品:为《上甘岭》、《英雄儿女》、《祖国的花朵》等影片作曲。

  另一种说法: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在陕北这个革命根据地站稳了脚跟。但是就在这一年,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缔造者——刘志丹同志,在一次战斗中不幸光荣牺牲。当时,中国***中央主席毛泽东同志在悲痛之中,交给边区的文艺工作者一个重要任务:迅速创作一首葬礼音乐,用于即将举行的刘志丹同志追悼会上。于是,以“人民艺术家”马可(1918-1976,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现代作曲家,代表作品为群众歌曲《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以及在延安时由他领导创作的歌剧《白毛女》等)同志为主的延安音乐工作者们迅速搜集素材,很快便达成一致。创作组最后结合了两首陕北民歌《绣荷包》与《珍珠倒卷帘》的主旋律,稍加修改,并将速度降为“极慢”,成为一首凄楚动人的管乐曲,这就是一直沿用至今的“哀乐”。可见,本曲最先追思的故人,无疑就是刘志丹同志了。

  马可(1918-1976) 江苏徐州人。曾在河南大学化学系学习,后在冼星海的感召和引导下,参加河南抗敌后援会巡回演剧第三队。1939年抵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工作团工作、学习,得到冼星海、吕骥等人的指导,记录、整理过大量民族资料。后在东北解放区从事音乐活动,解放后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一生写了二百多首(部)音乐作品,其中以歌曲《南泥湾》、《我们是民主青年》、《咱们工人有力量》、《吕梁山大合唱》,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周子山》(与张鲁、刘炽合作)、《白毛女》(与瞿维、张鲁、向隅等合作)、《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等流传最为广泛。

  在音乐理论研究上,除了对冼星海作专题研究,著有《冼星海传》外,还涉及到新歌剧的发展、戏曲音乐改革、革命音乐传统和群众音乐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并著有《中国民间音乐讲话》、《时代歌声漫议》等书和二百余篇论文。他在歌曲创作、歌剧创作、音乐理论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人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1978年他的部分歌曲被编入《马可歌曲选》出版。以他为首集体创作的《哀乐》是现在国内最正式的傧仪用曲。

  第三种说法:

  中国《哀乐》的作者(《华西都市报》 00/5/22)

  《哀乐》是总政军乐团首任团长罗浪根据北方一首民间吹打乐曲调改编而成的。罗浪今年77岁,著名的《解放军进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东方红》都是他所改编和配曲。《哀乐》是他影响最广、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罗浪说,看到死难烈士的遗体还保持着搏斗的姿态,他觉得哀乐不仅仅是哀悼,还应该表达缅怀并牢记英雄丰功伟绩的情感,所以创作时他在降E小调的基础上,于全曲最强音处采用临时转大调手法,使曲调在呜咽、悲哭之后又激昂而坚决。

  《哀乐》首次演奏是1945年在张家口悼念阵忘烈士的典礼上;1949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仪式,中央批准正式作为国家葬礼乐曲。1953年斯大林逝世,《哀乐》第一次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7359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3
下一篇2023-1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