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念曾,出生于1946年12 月,笔名祁星,河南洛阳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红旗》杂志社记者,陕西某高校中文系副教授,《惠州晚报》总编辑,现任深圳商报社新闻研究室主任、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在学生时代,曾以《大学生进行曲》、《校园的路》等诗歌作品传诵一时。近年来,出版诗集《人生之恋》、《春天的歌》、《站立的河流》,散文集《红烛之歌》、《艺术家的脚步》,长篇报告文学《千秋业》,论文集《新时期文学》、《新闻探索与实践》等。
作品曾多次获奖,并入选《中国新诗选》、《朗诵诗选》、《新时期诗歌选萃》《名家欣赏》和全国统编的语文课本。其中,《 延安,我把你追寻》入选2009年长春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与鄂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
1963年至1968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1969年至1980年陕西省宝鸡铲车厂新闻干事,1981年至1991年陕西省宝鸡教育学院副教授,1992年至1993年广东惠州晚报总编辑,1993年至1996年深圳市深圳晚报总编室主任,1996年至2002年深圳市深圳商报新闻研究室主任,高级编辑、教授。
扩展资料
《延安,我把你追寻》的主要内容
是对延安,枣园,南泥湾等具体事物的歌颂,间接讴歌了延安精神,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强调了在新时期继承和放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延安精神既体现了***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理想,又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英雄气概。在我们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进程中,延安精神更要发扬光大,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更要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
《延安,我把你追寻》写作背景:
1968年,作者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陕西工作。曾多次到延安参观采访。当时,正是十年动乱时期,延安的面貌变化不大。
1974年作者到延安采访,那里的人民依然比较贫困,作者心里难过极了。归来后,写一首《延安,我为你哭泣》的诗,留在他的日记本上。粉碎“四人帮”以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延安的面貌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91年,作者随中央电视台《黄河》创作组再次不定期到延安采访,参观了枣园、杨家岭、宝塔山、南泥湾等地。
在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进程中,延安精神更要发扬光大,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更要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 基于这种认识,作者开始构思,创作了《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
--祁念曾
作者作品自评
《延安,我把你追寻》是我8年前的一首诗作,没想到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第12册语文课本中。回忆这首诗的写作过程,心中再次涌起火辣辣的激情和沉甸甸的思索……。1968年,我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陕西工作。我曾多次到延安参观采访。当时,正是十年动乱时期,延安的面貌变化不大。1974年我到延安采访,那里的人民依然比较贫困,我心里难过极了。归来后,写一首《延安,我为你哭泣》的诗,留在我的日记本上。粉碎“四人帮”以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延安的面貌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延安人民丢掉了老牛破车,通了飞机、火车,窑洞变成了林立的高楼大厦,人民越来越富裕。1991年,我随中央电视台《黄河》创作组再次不定期到延安采访,参观了枣园、杨家岭、宝塔山、南泥湾等地,浮想联翩,遐思漫伸……我看到当年南泥湾开荒的镢头,在大生产运动中开垦出陕北的锦绣江南;我望着延河清澈的流水,这河水曾哺育了无数中华民族最优秀、最有觉悟的先锋战士;我闻着枣园梨花的清香,当年毛主席在这里写下了彪炳史册的革命雄文;我走进杨家岭“鲁艺”的礼堂,毛泽东那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又回响在我的再边。追寻当年革命前辈的足迹,我更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培育的延安精神是革命的传家宝,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时代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但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延安精神不能丢。延安精神既体现了***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理想,又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英雄气概。在我们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进程中,延安精神更要发扬光大,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更要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 基于这种认识,我开始构思,创作了《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 诗写完后,1992年,收入我的诗集《人生之恋》(陕西人民出版社),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评论家马莹伯撰文说:“这首诗以高昂的激情和生动的形象讴歌了延安精神,强调了改革开放条件下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极端重要性。”这首诗,1993年荣获全国诗歌“菊花奖”,1994年入选《新时期诗歌精选》。1997年选入5年制语文课本第10册,今后又选入6 年制语文课本第12册。 1992年,我来到深圳,虽然离开了生活工作20多年的黄土地,但延河永远在我心中流淌,融入我的血管,净化我的灵魂。 文章结构: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第一段(第1、2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第1节用了两个比喻来描写这种追寻。 第2节用最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事物来描写延安。 第二段(第3、4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3节用“高楼大厦”代表现代化。第4节用“航天飞机”代表现代化。 第三段(第5、6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第5节主要从反面说明如果失去延安精神会怎样。第6节主要从正面说明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 课文的写作背景: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 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新体诗《延安,我把你追寻》,作者是祁念曾。 写作特点: 1、全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歌颂表现出来的。如追寻“延河”,实际上是讲人们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追寻“枣园”,实际上是指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 2、这首诗的语言精炼,节奏和韵律比较鲜明。全诗压的是ang韵,听起来声韵铿锵。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祈念曾(新闻工作者,现居深圳)
《延安,我把你追寻》是我8年前的一首诗作,没想到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第12册语文课本中。回忆这首诗的写作过程,心中再次涌起火辣辣的激情和沉甸甸的思索……。1968年,我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陕西工作。我曾多次到延安参观采访。当时,正是十年动乱时期,延安的面貌变化不大。1974年我到延安采访,那里的人民依然比较贫困,我心里难过极了。归来后,写一首《延安,我为你哭泣》的诗,留在我的日记本上。粉碎“四人帮”以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延安的面貌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延安人民丢掉了老牛破车,通了飞机、火车,窑洞变成了林立的高楼大厦,人民越来越富裕。1991年,我随中央电视台《黄河》创作组再次不定期到延安采访,参观了枣园、杨家岭、宝塔山、南泥湾等地,浮想联翩,遐思漫伸……我看到当年南泥湾开荒的镢头,在大生产运动中开垦出陕北的锦绣江南;我望着延河清澈的流水,这河水曾哺育了无数中华民族最优秀、最有觉悟的先锋战士;我闻着枣园梨花的清香,当年毛主席在这里写下了彪炳史册的革命雄文;我走进杨家岭“鲁艺”的礼堂,毛泽东那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又回响在我的再边。追寻当年革命前辈的足迹,我更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培育的延安精神是革命的传家宝,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时代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但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延安精神不能丢。延安精神既体现了***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理想,又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英雄气概。在我们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进程中,延安精神更要发扬光大,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更要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
基于这种认识,我开始构思,创作了《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
诗写完后,1992年,收入我的诗集《人生之恋》(陕西人民出版社),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评论家马莹伯撰文说:“这首诗以高昂的激情和生动的形象讴歌了延安精神,强调了改革开放条件下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极端重要性。”这首诗,1993年荣获全国诗歌“菊花奖”,1994年入选《新时期诗歌精选》。1997年选入5年制语文课本第10册,今后又选入6 年制语文课本第12册。
1992年,我来到深圳,虽然离开了生活工作20多年的黄土地,但延河永远在我心中流淌,融入我的血管,净化我的灵魂。
《延安,我把你追寻》是我8年前的一首诗作,没想到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第12册语文课本中。回忆这首诗的写作过程,心中再次涌起火辣辣的激情和沉甸甸的思索……。1968年,我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陕西工作。我曾多次到延安参观采访。当时,正是十年动乱时期,延安的面貌变化不大。1974年我到延安采访,那里的人民依然比较贫困,我心里难过极了。归来后,写一首《延安,我为你哭泣》的诗,留在我的日记本上。粉碎“四人帮”以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延安的面貌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延安人民丢掉了老牛破车,通了飞机、火车,窑洞变成了林立的高楼大厦,人民越来越富裕。1991年,我随中央电视台《黄河》创作组再次不定期到延安采访,参观了枣园、杨家岭、宝塔山、南泥湾等地,浮想联翩,遐思漫伸……我看到当年南泥湾开荒的镢头,在大生产运动中开垦出陕北的锦绣江南;我望着延河清澈的流水,这河水曾哺育了无数中华民族最优秀、最有觉悟的先锋战士;我闻着枣园梨花的清香,当年毛主席在这里写下了彪炳史册的革命雄文;我走进杨家岭“鲁艺”的礼堂,毛泽东那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又回响在我的再边。追寻当年革命前辈的足迹,我更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培育的延安精神是革命的传家宝,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时代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但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延安精神不能丢。延安精神既体现了***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理想,又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英雄气概。在我们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进程中,延安精神更要发扬光大,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更要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 基于这种认识,我开始构思,创作了《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
诗写完后,1992年,收入我的诗集《人生之恋》(陕西人民出版社),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评论家马莹伯撰文说:“这首诗以高昂的激情和生动的形象讴歌了延安精神,强调了改革开放条件下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极端重要性。”这首诗,1993年荣获全国诗歌“菊花奖”,1994年入选《新时期诗歌精选》。1997年选入5年制语文课本第10册,今后又选入6 年制语文课本第12册。 1992年,我来到深圳,虽然离开了生活工作20多年的黄土地,但延河永远在我心中流淌,融入我的血管,净化我的灵魂。 文章结构: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第一段(第1、2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第1节用了两个比喻来描写这种追寻。
第2节用最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事物来描写延安。 第二段(第3、4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3节用“高楼大厦”代表现代化。第4节用“航天飞机”代表现代化。 第三段(第5、6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第5节主要从反面说明如果失去延安精神会怎样。第6节主要从正面说明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 课文的写作背景: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
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新体诗《延安,我把你追寻》,作者是祁念曾。 写作特点: 1、全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歌颂表现出来的。如追寻“延河”,实际上是讲人们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追寻“枣园”,实际上是指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 2、这首诗的语言精炼,节奏和韵律比较鲜明。全诗压的是ang韵,听起来声韵铿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