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陈独秀、王明家境比较?

毛泽东、陈独秀、王明家境比较?,第1张

“我于一八九三年生于湖南湘潭县的韶山冲。我的父亲(1)是一个贫农,当他年轻的时候,因负债累累,便去投军,他当了一年多的兵(2)。后来他回到我生长的村上,由于拼命地

节省,他靠着做小生意和其他事业赚了一点钱,设法赎回了他的田地。

  这时,我家有十五亩田,成为中农了。在这些田中,每年可以收获六十担谷。全家五口每年一共消费三十五担——这就是说,每人约七担——这样,每年可以多余二十五担。靠了这个剩余,父亲积聚了一点资本,不久又买了七亩田,使我家达到“富”农的状态。这时,我们可以每年在田里收获八十四担谷。

  当我十岁,我家只有十五亩田的时候,一家五口是:父亲、母亲、祖父、弟弟和我自己。在我们增加了七亩田之后,祖父逝世,但又添了一个小弟弟和两个妹妹。不过我们每年仍有三十五担谷的剩余(3),因此,我家一步步兴旺起来了。

  这时,父亲还是一个中农,他开始做贩卖粮食的生意,并赚了一点钱。在他成为“富”农之后,他大部分时间多半花在这个生意上。他雇了一个长工,并把自己的儿子们都放在田里做工。我在六岁时便开始耕种的工作了。父亲的生意并不是开店营业的。他不过把贫农的谷购买过来,运到城市商人那里,以较高的价格出卖。在冬天磨米的时候,他另雇一个短工在家里工作,所以在那时他要养活七口。我家吃得很节省,但总是够饱的。”

---------《毛泽东自传》

1879年10月9日,陈独秀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县城北门后营一个小户人家。父亲陈衍中,以教书为生。母亲查氏,对陈独秀十分疼爱,给陈独秀的性格以很大的影响。3岁时,父亲病逝。6岁时,陈独秀随祖父习《四书》、《五经》。11岁时,祖父病逝,后在大哥指导下读书,直到1895年。

中共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王明,原名陈绍禹,是安徽省金寨县古碑区双石乡码头村人。陈门一家,在 解放前,纷纷投身革命。 高堂父母进步开明: 王明的父亲陈嘉渭,字炳森,号聘之,1877 年生。陈聘之 20 岁时娶喻幼华为妻, 喻幼华就是王明的母亲。喻幼华,号淑连,1880 年生,个子很小,眼睛也有些近视,但却是一位善良、能 干、贤慧的乡村妇女。在“女孩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喻小时很想读书识字,可由于生就女儿身无法遂愿。 不过,自己不太识字的喻幼华结婚后却积极培养子女读书识字。1924 年,她还建议陈聘之办个女子学校专 门招收那些无门读书的女子。喻幼华招收了几十名女学生,自任女子学校校长,陈聘之为副校长兼教员。 当时,女子读书是叛逆,妇女出任校长更是大逆不道。喻幼华办学召来了众多非议,王明四叔陈云溪 是位封建的卫道士,他就反对哥嫂办女子学校,扬言要进行破坏。于是,喻幼华整日拄着拐棍在校门前守 卫,致使他们没敢来捣乱。 鄂豫皖苏区建立后,喻幼华担任女子小学校长和其他妇女工作。她时常登山 涉水,到处动员妇女帮助苏区政府和红军,对革命做了有益的工作。 王明不仅继承了母亲矮个子的血统,而且受其母的教诲,一贯勤于好学。1924 年,他母亲曾倡议其父 创办女子学校当历史转过 14 个春秋后,即 1938 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后,王明也在延安兼任了中国女子大 学校长。 陈聘之为人纯朴,主持公道热心助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地区燃起的革命烽火,也把 陈聘之卷入到革命洪流之中。1929 年 5 月,陈聘之参加了中国***领导的金寨地区立夏节起义,并被任 命为六安六区赤色互经会主任。1932 年,他先后被调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霍山县任专用公司经理,霍丘 县运输公司经理等职。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后,他又回到家乡,开过一段“糕饼店”,以后又以教书为生, 当了几年乡村教师,并且继续为革命事业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一双姐妹投身革命; 陈聘之和喻幼华生有二男三女,王明为长子,在兄妹中排行第二。王明姐姐陈先 民,比他大 4 岁,20 岁时即因病早逝。大妹妹陈觉民、二妹妹陈映民、弟弟陈绍炜,先后在父亲及大哥的 影响下,参加了革命斗争,为革命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陈觉民 1905 年生,开明的父亲和母亲使她能够幸运地进入私塾读书。1924 年陈聘之和喻幼华开办女子 学校以后,她到女子学校当了教员。1929 年的中国,革命已呈燎原之势,陈觉民也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 地的工作,并加入了中国***。她先在商城一区模范小学教书,后调到县妇委工作。据《金寨县革命历 史大事记》记载:“1931 年 3 月底,商城县妇女委 9 人组成,书记汪泽荣,秘书陈觉民(脱产) 。”陈觉民 1933 年与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列宁小学任校长的汪惠生结婚,有一女汪向荣。 陈映民又名王营,1908 年生。陈映民没有姐姐陈觉民那样幸运,在她出生仅 7 天时,由于家境贫寒, 父母忍痛将她抱给了金家寨上吕家湾的贫农吕能江家,给吕家做了童养媳。吕家也是贫苦农民,吕能江有 五个儿子:老大吕绍文,老二吕绍武,老三吕绍全,老四吕绍田,老五吕绍弟。陈映民许给了老大吕绍文 作童养媳。陈映民从小在吕家长大,15 岁时与吕绍文完婚。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开辟以后,一无所有的吕家 兄弟成了革命的积极参加者。陈映民也随同吕绍文、吕绍武、吕绍全一起参加了革命斗争。她于 1930 年 加入共青团,任六安六区五乡团支部书记,1931 年又参加了红军,并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在红四方面军第 四军第十二师政治部做妇女工作。陈映民丈夫吕绍文于 1929 年加入中国***,1931 年参加红军,任红 四方面军红四军第十二师营教导员。吕绍武在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任排长。1932 年,陈映民和吕氏三兄 弟都跟随红四方面军进入川陕革命根据地,陈映民担任了川陕省委妇女部副部长。红军长征以后,她又跟 随部队踏上了艰苦的征程。不幸,吕绍文、吕绍武和吕绍全都在长征途中壮烈牺牲,只有陈映民到了陕北。 陈绍炜又名甘宁,是王明唯一的弟弟,也是兄妹中最小的一个。他生于 1911 年。他也在土地革命战争 时期参加了革命工作,先后在商城县一区一乡模范小学、七区列宁小学教学,后又调到六安县七区四乡苏 维埃文化委员会任宣传员,以后也主要从事教书等文化教育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去了延安。 两位舅舅慷慨成仁 : 王明一家大都参加了中国***领导的革命斗争,只有半文盲的母亲在家操持家 务。但王明母亲喻幼华娘家也可以称为革命家庭。王明外祖父喻康候,号焕堂,是位前清秀才,一直在私 塾任教。王明的两位舅舅也都为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王明大舅喻幼堂,***员,曾任鄂豫皖革命根据 地六安六区十三乡苏维埃政府主席。二舅喻百方,***员,是六安六区游击队副队长。他俩于 1930 年 五六月间分别被国民党反动派抓去,受尽酷刑,但英勇不屈,壮烈牺牲。 王明的两位母亲: 王明的母亲喻幼华 1930 年病逝。1930 年春,国民党部队进占金家寨,王明父母和 弟妹跟随红军撤退,不幸其母喻幼华得重病。后红军打退敌军,全家重返金家寨。其母喻幼华闻讯两个弟 弟被敌军惨杀,病情加重,只得用担架抬回金家寨。半夜时分,才回到家中,可惜家中被敌军破坏无遗, 喻幼华想喝点糖水而不可得,从而休克致死,时年 50 岁。 喻幼华的逝世给年过半百的陈聘之造成了生活上的困难由此又为王明引来了一位继母。这位继母叫 黄莲肪,比陈聘之小十多岁,她是河南省商城县双河村人。黄莲肪小时在商城某地主家里当丫头,长大后 嫁给一位屠夫,她与屠夫结合多年,但无子女。丈夫病逝后,无依无靠,流落金家寨,后来与陈聘之结婚, 成了王明继母。王明的继母劳动一生,为人老实,心宽体壮,无文化,对王明没有产生什么影响。因为王 明自 1925 年后再没有回过家乡,直到 1938 年在武汉才与继母见面。

陈独秀的七个子女

陈独秀一共育有七个子女。其结发妻子生育四个子女,分别是长子延年,次子乔年,松年以及女儿陈玉莹。第二任妻子高君曼生了三个子女,分别是:陈光美、陈子美、陈哲民(又名陈鹤年)。他的后两位妻子没有为其生育子女。1913年,陈独秀参加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时,遭到北洋政府的通缉,被迫逃往上海。袁军抓不到陈独秀,就把陈独秀的家给抄了,还到处捉拿延年和乔年等人,想斩草除根。延年、乔年二人**逃走,连夜跑到乡下,在亲戚家里躲了三天三夜,才躲过去。

延年和乔年的性格完全不同。延年“气宇深沉,不苟言笑”,乔年却很调皮。小时候的乔年喜欢唱戏,常常穿个小马褂,戴一把白胡子,唱伍子胥过关,不仅自己唱还教别的小孩。长大后,乔年还是“依然故我”,他天真烂漫,但工作时却很严肃,一是一,二是二,绝不马虎。

因为陈独秀早年投身革命,四处奔波,对延年和乔年的照顾就不是很周到。两兄弟都是自学,而且都很刻苦,到十五、六岁的时候,他们的文才在当地已经是小有名气了。1917年,陈独秀把延年、乔年接到上海。后来陈独秀应蔡元培之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对两兄弟更少照顾。两兄弟寄宿于《新青年》杂志发行所的地板土,白天在外工作,自谋衣食,生活很艰苦。高君曼对陈独秀苦苦相求,要延年、乔年回家,但陈独秀认为这是妇人之见,其心虽善,却未必有好的效果。他认为应该让孩子们自谋生路,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所以高君曼的苦劝总是起不了什么作用。

延年和乔年,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两兄弟一起参加工读互助运动,一起去法国勤工俭学。陈延年是中***旅欧总支部的负责人,乔年也于1922年入党,1924年回国,负责中共北京地委和以后的中共北方区委的组织工作,这时他才二十二岁,是领导同志中最年轻的一个。1926年3月18日,北京爆发了反帝爱国的群众示威运动,乔年是这次运动的组织者之一,并亲自参加了示威游行,被反动军警刺中,几乎伤及心脏。但乔年只在医院休养了两天,就又投入了工作。

延年曾经担任中共两广区委书记,对他父亲所执行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很反感,作了一些斗争。两兄弟都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后,延年出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于1927年6月中旬在江苏被捕。党组织多方营救,因叛徒出卖,营救无效,1927年7月4日,延年在上海龙华壮烈牺牲。

1928年2月,乔年也在江苏被捕,然后被关进龙华监狱,于5月6日壮烈牺牲。

延年被捕后、妹妹筱秀(陈玉莹)赶到上海,因营救无望,筱秀也在悲痛中不幸病逝。

三个孩子的先后去世,对陈独秀打击很大。他好几天没有吃饭,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后来抗战爆发,胡适想拉陈独秀进“国防参议会”,陈独秀断然拒绝,说蒋介石杀了他的许多同志,还杀了他的两个儿子,他与蒋介石有不共戴天之仇;现在大敌当前,国共再次合作;既然国家需要蒋介石抗日,他可以停止反蒋活动。但要他与蒋介石合作,绝对办不到。胡适听了,只好扫兴而归。松年一生过得也很辛苦和不幸,但保住了性命,直到1976年后,他才算过上安稳日子,到1990年时不幸病逝。陈哲民是陈独秀的幼子,因为母亲与陈独秀分开,所以他与父亲也分开了,后来他到了香港生活,直到2000年时,终于走完了77岁的一生。陈独秀次女子美早年半工半读,后学妇产科,具体经历不详,据说后来辗转到过香港和纽约等地生活。陈光美是陈独秀最离奇的儿子,其缘由可到网上搜索《陈独秀诞辰140周年,儿子陈光美文章首公开 》去品读。

晚年的陈独秀先后在武汉、重庆等地居住,在重庆住院时,朱蕴山等ren1都去看望过他。后长期隐居在四川江津,以教书为生,保持低调。到1942年时,陈独秀因病于四川江津鹤山坪石墙院逝世,享年63岁。

陈独秀 幼年辛酸婚姻不幸 陈子美生于1912年,为陈独秀与妻子高君曼所生之女。陈子美与比她小一岁的弟弟陈鹤年,是童年的游伴,亲密无间。她10多岁时,正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之时,陈独秀忙于公务,顾不上家庭,子美姐弟俩很少见到父亲。 父母感情破裂后,他们姐弟又随母亲离开上海独居南京破草屋。生活所迫,她与弟弟不得不半工半读,进入职业学校;她先学收发电报技术,后又学妇产科。她快毕业之时,母亲高君曼久病无钱医治而死。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与比她大10岁,在南京银行和供销社供职的张国祥相识,从此相爱。张国祥与陈子美结婚前已有妻室子女,但他一直瞒着陈子美。1936年,陈子美生第三个孩子即二女儿张树德时,张国祥找来一个称之为「 ”表妹”且带着个孩子的保姆来照顾她。 不久,这个「 ”表妹”保姆亮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表妹「 ”保姆”便是张国祥的结发妻子蔡氏,那个小孩即是张国祥与蔡氏所生最小的女儿。此时的陈子美才如梦初醒,她与张国祥大吵并要与之离婚。张国祥无奈,只得与结发妻子蔡氏离婚。 1937年,陈子美与张国祥携二子三女避难重庆。1938年8月,陈独秀偕同第三位妻子潘兰珍,也避难于与重庆毗邻的江津。陈子美要去看望父亲,但张国祥却不让她去。 原来,1932年10月,陈独秀在上海被捕后判刑关押在南京监狱,此时张国祥与陈子美已完婚,陈子美带着张国祥去狱中探望陈独秀。 当陈子美把与张国祥的婚事告诉父亲时,陈独秀十分不快。厉声斥责:「 ”年幼无知,后果不堪设想。” 父女俩在狱中吵了起来,陈子美与张国祥转身就走。后来,张国祥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所以他阻止陈子美去江津看望陈独秀。 1939年5月,日本飞机对陪都重庆实施战略性大轰炸。陈子美又匆匆逃离重庆,经昆明到香港。 陈子美一家在香港小住后,又取道回上海。不久,陈子美与张国祥的感情彻底破裂,她带着4个儿女另租房分居。抗战期间,上海滩物价一日三涨,生活越来越窘迫。于是,陈子美带着子女搬到南京,住在下关,过着像她母亲当年带着她与弟弟独居南京时那样穷苦的生活。 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她才与张国祥正式离婚。然而,张国祥不给她及其子女生活费,一个弱女子哪能养得起4个儿女?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陈子美只得忍痛割爱,丢下4个亲生儿女,毅然离去。 陈独秀度过凄楚晚年的江津石墙院,如今已建成纪念馆。 从不向孩子提起外祖父 陈子美忧愁、无奈,回到上海。她凭着一手妇产科的医术,在一家医院谋得助产士一职。 不久,她又结识了在浦东开推土机的司机李焕照,并同他结了婚。陈子美又与李焕照生了两个儿子。 20世纪50年代初期,陈子美与前夫张国祥所生的三个子女在上海读书。长子张肇山、长女张树仪先后参军离开了上海。张肇山参军后,被保送到南京航空学院学习,后被陷害屈死于狱中,时年只有20多岁。 二女儿张树德1953年初中毕业,填履历表中的社会关系一栏时,不知如何填写,去问父亲张国祥。 这时,张国祥才不得不告诉她,她的外祖父是陈独秀。女儿听了不解地问父亲「 ”是不是历史书上讲的那个陈独秀?”张国祥看看女儿,一言不发,只是点了点头。 直到1956年,张树德考取山东大学,向在上海的母亲告别时,陈子美才给她看外祖父陈独秀的照片。 陈子美「 ”文革”到香港后,很长时间没信息,生死不明,音讯全无。 30年后在美国露面 30年后即1997年,陈子美竟然奇迹般地在美国纽约露面。原来,她冒死「 ”泅海”偷渡香港,在海上漂泊了10个小时到达香港后,与先行偷渡抵港的与后夫所生的小儿子在香港停留了短暂时间后,陈子美就去了加拿大,居住在华人区。 陈子美先在华人开的医院当产科医生,积累了些钱后,开办了一家私人产科医院。她医道高明,还很受华人的欢迎。1975年,陈子美到美国定居。1982年,陈子美在纽约皇后区雷哥公园买下一个合作公寓单元。1991年生病入院时,被人偷走放在寓所内的一生积蓄,生活陷入困境。 年近90的她,向联邦政府申请养老生活补助救济金。然而,由于每月只有400多美元,而合作公寓的维持费每月就需400美元。因此,从1993年起,她每月无法缴清公寓维持费,到期共积欠约1万4千美元。 于是,管理公司向法院起诉,在面临判决被逐出公寓的困境之时,她被迫向媒体透露了自己的身世。后在中华海外联谊会的帮助下,才摆脱了困境。1997年,陈子美在大陆与前夫所生的两个女儿,得知母亲还健在美国,寻求外交部门的帮助,与久别的母亲取得了联系。 陈子美也曾想回到阔别几十年的祖国看看,与亲生女儿团圆,但因年事已高,一直未能如愿。 晚年的陈子美患有呼吸道方面的疾病,但她的生活态度非常积极,邻居们常常看到她戴着轻便的呼吸器散步。2008年2月25日,她突然发病被送进医院,此间无任何亲人来看望她。4月14日下午4时,陈子美客死纽约。她在美国纽约皇后区圣约翰医院冷清离世,少有人过问,后事拖了一月之余。噩耗传来,人们无不惊叹与大惑不解:一代人杰之女,为何落得这样的凄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7374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3
下一篇2023-1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