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皇帝列表

商朝皇帝列表,第1张

 汤 前1600年—前1588年在位13年

 汤,商朝的建立者,帝喾(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之子契的14世孙,姓子,名履,又称武汤、武王、天乙、成汤、成唐,甲骨文作唐、太乙,一称高祖乙。他本居于亳,是夏朝的方伯,专管征伐之事,他在夏朝末年一举成为商族的首领,由于爱护百姓,施行仁政,深得民众得拥护,以至于周围的一些小国也前来慕名归附,他任用仲虺和伊尹为相,其势力便迅速强大起来。

 夏末时,帝桀为君,残暴无道,国内日趋动荡不安,他见其形势,便产生了代夏的雄心。于是开始实行灭夏的计划。他先灭掉了商附近的一小国葛国,接着不久,经过11次的出征,灭掉了夏王朝的三个重要同盟国家豕韦、顾、昆吾,之后再一举灭夏,历史上称之为“鸣条之战”。然后把夏桀放逐到南巢,这样,履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商朝,定都于亳,建国后又修《汤刑》,《明居》等法,比较关心民命。商汤即位17年践天子位,为天子13年崩。死后被谥为成汤。

 太丁 (生卒年不详)亦称大丁,姓子,商朝开国君主商汤之子,但其原名已佚。《史记》称他尚未成为王就已去世。由于太丁的去世,后来太丁之弟卜丙被立为王。

 商哀王(外丙)子胜 前1587年—前1586年在位2年

 外丙,姓子,名胜,一作卜丙,生卒年不详,汤第二子,汤病死后继位,是为外丙元年,伊尹摄政。外丙即位后三年卒,传位其弟仲壬。一说外丙是商汤的弟弟,汤子太丁叔。商汤卒,太子太丁已先商汤而亡,遂继为王,在位3年。外丙本无继承王位的资格,因汤长子太丁病殁,其子年幼,才由外丙继承商王之位,在位仅3年便得病而亡,葬处不明。

 商懿王(中壬)子庸 前1585年—前1582年在位4年

 亦称仲壬、燕壬、工壬、其壬、南壬,姓子名庸,是中国商朝的一位君王。仲壬是商汤之子,外丙之弟,《史记》称他在位四年后去世。

 商太宗(太甲)子至 前1581年—前1550在位33年

 太甲,姓子名曰至,汤嫡长孙,太丁子,叔仲壬病死后继位,由四朝元老伊尹辅政,伊尹连写了《肆命》、《祖后》等几篇文章,教导太甲遵照祖先的法制,努力做一位明君。在伊尹的督促下,太甲在继位后的头两年,其表现还过得去,但从第三年起就不行了,他任意地发号施令,一味享乐,暴虐百姓,朝政昏乱,又亲自破坏汤制定的法规。伊尹虽百般规劝,他都听不进去,伊尹只好将他送到商汤墓地附近的桐宫(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南)居住,自己摄政当国让他自己反省,史称“伊尹放太甲”。太甲在桐宫三年,悔过自责,伊尹又将他迎回亳都,还政于他(“桐宫悔过”)。重新当政的太甲能修德,诸侯都归顺商王,百姓得以安宁。病死,葬于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庙号太宗,谥号文王。

 商昭王(沃丁)子绚 前1549年—前1530年在位19年

 沃丁亦称羌丁,姓子名绚,是中国商朝的一位君王。他是太甲之子,太丁之孙。沃丁在父王太甲去世后继位,仍以伊尹为相。伊尹之后,沃丁以咎单为卿士,即宰相。咎单也是商汤时老臣,他辅佐朝政,仍然采取伊尹节用宽民的政策,笃行汤法。并且也作了《沃丁》,用以警醒沃丁,发扬祖制,以德治商。沃丁死后,由弟太庚即位。谥号昭王。辅政功臣伊尹去世。沃丁死后,弟太庚继位。

 商宣王(太庚)子辩 前1529年—前1505年在位25年

 太庚,又作大庚,误称小庚。姓子名辩,沃丁之弟,太甲之子。继沃丁而即位,他死后由子小甲(一说为太庚之弟)继位。谥号宣王。

 商敬王(小甲)子高 前1504年—前1488年在位17年

 小甲,姓子名高,小甲在位时,商代以毫为都,小甲死后,弟雍己继立,商朝始衰。谥号敬王。

 商元王(雍己)子密 前1487年—前1476年在位12年

 雍己,姓子名伷,前任国王小甲之弟,定都于亳。商王小甲死后即位,荒废政事,商朝开始衰落。雍己在位时商朝逐渐衰落,诸侯不来朝。雍己死后,弟太戊继任。《太平御览》引《史记》说雍己在位12年。

 商中宗(太戊)子伷 前1475年—前1419年在位57年

 太戊,姓子名密。商第9位国王。汤五世孙,太甲孙。甲骨文作大太戊、天戊,为商王太庚之子,商王小甲、雍己之弟。太戊继位时还是个少年,不勤于国政,整天只图享乐。在他继位第七年时,王宫的庭院里长了一棵桑树,长棵桑树没什么奇怪,奇怪的是这棵桑树下又长出了一棵楮树,七天的时间里就疯长了,长得很大。这本来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偶然现象,换现在也不作为怪,人类生的怪物都多更何况植物,可是在商代的时候人还没有植物学知识,就把它看作是妖魔鬼怪。这个少年国王很怕。他的大臣伊陟(估计是伊尹的后代书上没有考证)就说:臣听说妖怪胜不过德,大概大王在治理朝政上有什么缺德之处,所以才会出现妖怪。如果善政修道,以德治民,自会免除祸害。这太戊一听有道理,果然一改前非,勤于朝政,修德治国。而这种不是正常生长的共生树木,长到一定时候会自然枯死。太戊以为是自己修德治国以德压妖的结果,就更相信了。

 太戊在位75年,是商王朝在位最长久的。病死,葬于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南30里处)。太戊勤政修德,治国抚民,颇有振作。任用伊陟、巫咸掌握国政。国政大修,各小国又纷纷归顺,商朝中兴,死后追谥为中宗。《史记》:云帝雍己崩,弟太戊立,是为帝太戊。”

 商孝成王(仲丁)子庄 前1418年—前1408年在位11年

 姓子,太戊子。有配偶两人,癸和名己。在位期间,将都城从亳迁到隞,中丁在位时迁都于敖(今河南省郑州市附近,一说在今河南省荣阳县东北)这是商朝的第1次迁都。当时,东南方的夷族兴起,其中的兰夷进攻商朝,中丁出兵击退兰夷。中丁死后,诸弟争夺王位,造成继承上的九世之乱,商朝一度中衰。病死,葬于狄泉。

 商思王(外壬)子发 前1407年—前1398年在位10年

 外壬,姓子名发,生卒年不详。商王太戊子,商王仲丁弟。仲丁死后继位。仲丁死后,外壬成功地夺取王位,并向诸弟妥协,造成了商王朝继承上的混乱,史称九世之乱,商朝开始衰落。病死,葬于狄泉外壬死后,由其弟河亶甲继位。

 商前平王(河亶甲)子整 前1397年—前1389年在位9年

 河亶甲,姓子名整,甲骨文作戋甲,太戊的儿子,外壬的弟弟,外壬死后继位。河亶甲在位时,商朝再度衰落,无奈之下,他北上200公里迁都河南内黄,以缓解内外交困的局面。河亶甲想完成哥哥仲丁的遗愿,便发动了“征兰夷,再征班方”的战争。河亶甲在讨伐兰夷时,兰夷逃往班方,于是,河亶甲令彭伯、韦伯率军征讨班方,班方臣服。这样姺就被孤立起来,也归顺了商王朝,纳贡称臣。河亶甲在位时对商朝的稳定是有贡献的,他为其后的祖乙复兴打下了基础。河亶甲在位九年,死后由祖乙继位。

 商穆王(祖乙)子滕 前1388年—前1370年在位19年

 祖乙,又称且乙,姓子名滕(一作胜),中国商朝第十四任国王,商王河亶甲子,河亶甲病死后继位,即位后迁都于邢,商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商朝又兴盛起来。在位19年(一说75年)。祖乙在位时,曾四次迁都,公元前1525年,祖乙将国都由相(河南省内黄县)迁都于耿(今山西省河津市),次年,由于河患,再次迁都于邢(今河北省邢台市)。最后一次迁到庇(今山东鱼台)。他几次出兵平服了兰夷、班方等国,解除了东南方的夷族对商的威胁,国运再度中兴。甲骨文中称他为中宗祖乙,和太乙、太甲合称为“三示”(意为三位功勋卓著的祖先)。病死,葬于狄泉。由其子祖辛即位。

 商桓王(祖辛)子旦 前1369年—前1356年在位16年,

 祖辛,姓子名旦。商王祖乙子。祖乙死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葬于狄泉。死后由其弟沃甲即位。谥号“商桓王”。

 商僖王(沃甲)子逾 前1355年—前1336年在位20年

 沃甲,姓子名逾。《世本》作开甲,甲骨文作羌甲,商王祖辛弟。祖辛死后继位。在位25年(一说5年),病死,葬于狄泉。沃甲死后,祖辛之子祖丁即位。谥号“商僖王”。

 商庄王(祖丁)子新 前1335年—前1327年在位9年

 祖丁,在甲骨文中作且丁,姓子名新,商王祖辛之子,前任国王沃甲之侄,定都于庇。在位共九年(一说32年),死后由侄子(一说堂弟,即商王沃甲之子)南庚即位。谥号“商庄王”。

 商顷王(南庚)子更 前1326年—前1321年在位6年

 南庚,姓子名更,商王沃甲子,商王祖丁堂弟,祖丁死后继位,在位6年,病死,葬于狄泉。南庚在位时,商朝国运再度衰落,将国都由庇迁至奄(今山东省曲阜县)。死后由祖丁之子阳甲继位。谥号“商顷王”。

 商悼王(阳甲)子和 前1320年—前1314年在位7年

 阳甲在甲骨文中称象甲,姓子名和,祖丁子,是中国商朝第十九位国王,前任国王祖丁之子,后任国王盘庚之兄,阳甲在位时,商朝内乱不止,奴隶主贵族之间相互残杀。阳甲已无法控制局面。定都于奄,阳甲在位时曾西征丹山戎。阳甲时期商朝再度衰落。自中丁时期起,王位继承开始混乱,引致诸侯不来朝。

 在位7年,病死,葬于狄泉,谥号“商悼王”。

 商世祖(盘庚)子旬 前1313年—前1286年在位28年

 盘庚,甲骨 般庚,名旬,生卒年不详。祖丁子,阳甲弟。阳甲死后继位。在盘庚以前,商王朝政局混乱,统治阶级豪华奢侈,王朝的统治出现了危机。盘庚继位以后,决定把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遭到贵族的反对。但是盘庚决意迁都,并作书告谕,违者重惩,于前1298年迁都于殷,迁到殷后,他又以强硬手段制止了贵族们搬回旧都的企图。在那里整顿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他提倡节俭,改良风气,减轻剥削,终于安定了局面。人民的辛勤劳动,使殷发展成为一个十分繁荣的都市,此后270多年,商的都城一直在这里,商朝也被称为殷朝殷商。病死,葬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县小屯庄)。

 商章王(小辛)子颂 前1285年—前1272年在位14年

 小辛,小辛,商朝国王,姓子名颂,商王盘庚之弟,商王祖丁之子。盘庚死后继位。病死,葬于殷。小辛继位后,放弃了盘庚的治国之策,商朝国运又一次衰落。死后小乙继位。

 商惠王(小乙)子敛 前1271年—前1251年在位21年

 小乙,姓子名敛,是中国商朝第22任国王。前任国王小辛之弟,首都设在殷。死后由儿子武丁继位。

 商高宗(武丁)子昭前1250年—前1192年在位59年

 武丁,姓子,名昭,是中国商朝第23位国王,庙号为高宗。他是小乙之子,盘庚之侄。年幼时﹐武丁曾在外行役,与“小人”一起劳作,因而较了解“稼穑之艰难”。他即王位后,提拔傅说执政。傅说原为刑徒,被武丁发现,加以重用。武丁还任用甘盘为大臣,以此二人“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力求巩固统治,增强国力﹐使商王朝得以大治。武丁在位期间,不断向南面的虎方﹑东面的夷方﹑北面的鬼方以及羌方﹑周族等进行大规模征伐。武丁向四方连年用兵,征服了周围的许多小方国。这些征伐战争,为王朝形成“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的广大疆域,奠定了基础,商朝再度强盛,史称“武丁中兴”。后世称作高宗。由于武丁将商王朝推向极盛,被称作“中兴之王”。后人又称之为武丁大帝。武丁死后,由其子祖庚继承王位。

 商后平王(祖庚)子跃 前1191年—前1180年在位约11年

 祖庚,祖庚又称且庚(一作曜),姓子名跃,武丁次子,祖庚有长兄祖己,因受后母诬陷,被父亲武丁逐出京城,后含冤而死。三弟祖甲为后母所生,为表示不愿与兄长争夺王位,便暗暗地离宫出走,武丁病死,祖庚得以继位。祖庚继承了“武丁中兴”的事业,积极开拓,遵行礼制,是一个积极、孝悌的君主。在他统治的数年间,商代的经济文化和国力都十分强盛。病死,葬于殷。祖庚死后,三弟祖甲继位。

 在武丁、祖庚和祖甲父子三人统治的100余年间,是商代中兴的极盛之期。这一时期,商朝的统治力和国威远播四方,而且以青铜为代表的中原文明也非常辉煌。祖庚在这期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祖甲之后的商代,国力逐步衰微,并最后走向了灭亡。

 商世宗(祖甲)子载 前1180年—前1160年在位21年

 祖甲,又称作且甲或帝甲,姓子名载。商王武丁第三子,商王祖庚之弟,祖庚死后即位。曾征伐西戎,他在位早期尚能照顾一般民众,但晚期加重繁苛的刑法,造成商朝衰弱。祖甲死后由其子廪辛即位。

 商代鼎盛时期,高宗武丁偏爱幼子祖甲,打算废太子祖庚而改立祖甲。祖甲认为这是违礼之举,不可强行废立,否则就可能重演“九世之乱”的局面,因此他效法武丁当年之举,离开王都,到平民中生活。武丁死后,由太子祖庚继承王位。这使祖庚非常感动,使立祖甲为王位继承人,祖庚即位7年左右病死,祖甲这才回到王都继承王位。

 商甲宗(廪辛)子先 前1159年—前1156年在位4年

 廪辛,姓子名先,商王祖甲子,祖甲死后继位。廪辛在位期间,西方一些方国部落不断攻扰商朝,廪辛发兵多次征伐,还征调卫、虎、受等几个部落出兵攻打。但是,始终没有将方国部落征服。病死,葬于殷。廪辛死后,由其弟康丁继位。

 商康祖(康丁)子嚣 前1155年—前1147年在位8年

 康丁,姓子名康丁,一名嚣,甲骨文作康且丁,又作康丁,是中国商朝第27位国王。祖甲之子,前任国王廪辛之弟,廪辛死后,于前1155年继位,8年后死亡,葬于殷。他死后,由其子武乙继位。

 商武祖(武乙)子瞿 前1147年—前1113年在位35年

 武乙,商朝国王,姓子名瞿。商王康丁之子,康丁死后于前1147年继位,武乙作为商代后期的一个重要君王,从个人出发,努力地进行了挽救其王国统治的举措,但是成效不大。他在神权政治向王权政治转变过程中起到了表率作用,但是他生性残暴,贪于享受,被后人评为昏庸的一代君王。传说被雷击而死于渭水流域,一说死于战事,葬于殷。死后由其子太丁(也作文丁)继位。

 商匡王(太丁)子托 前1112年—前1102年在位11年

 太丁,商王武乙之子,于公元前1112年即位,太丁继位以后,为了解除周人的威胁,采取怀柔政策。周侯季历毫不客气,看看中央没动静,就征伐山西长治地区的余吾戎,余吾戎败而降周。周侯季历向太丁报捷(献上俘虏和战利品)。太丁嘉封季历为“牧师”,牧师有地方伯长的意思,专征伐权。太丁希望季牧师帮他安定边陲。季牧师于是又征始呼戎,始呼戎败而降周。过了几年,季历再次打败翳徒戎,把三个翳徒戎大头目送给太丁献捷。太丁看看季历越来越厉害,感觉不是好事,干脆突然下命囚禁季历,并杀了他。而季历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周文王。他在位时也曾经出兵征伐归国,但并没将其征服。死后由其子帝乙继位。

 商德王(帝乙)子羡 前1101年—前1076年在位26年

 帝乙,商朝第30代国王,姓子名羡,商王文丁(太丁)之子。文丁死后继位,帝乙在位期间,商朝国势已趋于没落。帝乙在位末年,迁都于沫(即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又被后人称为帝乙大帝。公元前1076病卒,葬于殷。死后由其子辛(即大名鼎鼎的纣王)继位。

 商纣王(商纣)子寿 前1075年—前1046年在位52年

 殷帝辛名受德,帝辛,是商朝第三十代君主,也是商朝的亡国之君。人称殷纣王。为帝乙少子,以母为正后,辛为嗣。帝纣天资聪颖,闻见甚敏;稍长又臂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欢心。时帝乙都沫已十有七载,帝乙崩,帝辛继位,改沫邑为朝歌(今淇县)。

 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西方11个小国会师孟津,乘机对商朝发起进攻,牧野之战,大批俘虏倒戈,周兵攻之朝歌。帝辛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焚于火而死”,商亡。帝辛死后,葬于淇水之滨,今墓尚存。

1、商太祖(商汤)、商代王(太乙)、商懿王(仲壬)、商太宗(太甲)、商昭王(沃丁)、商宣王(太庚)、商敬王(小甲)、商元王(雍己)、商中宗(太戊)、商思王(外壬)。

2、商前平王(河_甲)、商穆王(祖乙)、商桓王(祖辛)、商僖王(沃甲)、商庄王(祖丁)、商顷王(南庚)、商悼王(阳甲)、商世祖(盘庚)、商章王(小辛)、商惠王(小乙)、商高宗(武丁)、商后平王(祖庚)、商康祖(庚丁)、商德王(帝乙)、商纣王(商纣)。

商代的服装形式,主要采用的上衣下裳制,一般以小袖为多,衣服的长度大多在膝盖上下,不分尊卑,全部都制成上下两截西周以前,也采上衣下裳制,那时的服装,不分男女,一律做成上下两截:一截穿在上身,称衣,襦是短上衣,短衣有两种,一种齐腰,一种至膝盖,襦为一般人平时所穿;一截穿在下身,称裳衣後的裤褶,襦裙等都是这种服装的遗制民间女子所穿服装,大体上与男装相同,唯於腰下系一围裙,长不过膝,这种围裙被称为襜周代的服饰大致沿袭商制而略有变化,总的来看,比商代宽松,长度大多过膝,衣袖有大小二式,衣领样式通常裁作Y型,腰间用丝带系束

首服

商周时期男子首服,以扎巾为主,一般多将头巾卷成长条,绕额一周,形如头箍,冬季则戴厚实的布帽或皮帽;女子头上多插以玉笄,寒冷季节也用巾,帽

鞋履

这个时期的鞋履,大多以葛,麻为布面,皮,麻为底,也有用木底的 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服饰

衣服

春秋战国出现一种服装,把上衣下裳合并成一件称做深衣深衣是上下连属的服装,制作时上下方裁,然後在腰间缝合当时因为深衣形制简便,穿著适体而甚受欢迎制作深衣的质料,最多用麻布由於春秋战国时期小国林立乃采取服饰的地区性特色分述

中原地区,地处黄河中游,西周的三晋所在,服饰虽有繁简,均以宽带束腰的衣著款样为主,这种衣式,通常为上衣下裳连属,衣长齐膝,曲领右衽,称为深衣女子则是衣长及足,下襬一般都比男性衣是见长韩国的文献则有提及,当时人的穿著,应是有内衣内裤在外套上深衣其中赵武灵王为服装史上最早的一位改革人物,废弃上衣下裳制,果断地进行胡服骑射这次服装的大改革,是由於战争方式的发展变化所决定的春秋到战国,战争形式从车战改变成以短兵相接的近战为主,因战国之後,在北方的战场从平原扩展到山区,诸侯纷纷组织骑兵和步兵这时地处西北的赵国,为适应军事发展的要求,决定了以弓箭为主要武器,特令全军学习骑射,而传统的服装很不适宜,因而采用的胡服形制1由於赵武灵王采用了这种轻便的服装形式和有想的作战方式,军事力量逐渐强大,并成为七雄之一

1)胡服,实指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装,一般穿短衣,长裤和革靴,衣身紧窄,衣长不过膝,下著长裤,靴子则是为了便於在泥泞水草之地旅行,是一种北方特有的服饰

齐鲁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带山海,人民多文彩布帛,其俗宽缓阔达,反映在服饰上,女性长裙收腰曳地,窄长袖,有宽舒之感衣裳体片总做上衣下裳连属 西北秦地服饰,厚实而便用因地理环境而及习战斗,衣服通有三重,依次为汗衣,袍襺,长襦,右衽交领,以应气候寒冽之变,其长襦也仅短至膝上,束腰带,利於行动便捷

吴越地处东南方,位於长江中下游,文献有:吴发短,以椎髻为俗,剪发纹身,越人跣行等说,表明当地人适应独自的水土气候条件,长期保持著因地制宜的服饰风格身上还穿带华饰的半袖,胸前开口,衣长至膝的紧身衫,束有腰带 楚国位於江汉地区,势力跨过长江中下游南方部份地区,楚素有轻丽之誉,男女衣著多趋於瘦长,衣著材料必出於印,绣,绘等不同的加工,边缘则使用较厚重的织锦

巴蜀滇住处西南地区,从地缘政治而言,是指分布在四川,云南包括邻近湖北,湖南,贵州某些地区在内的诸多西南夷女子皆服宽大对襟外衣,衣长及膝下,宽袖仅长至肘,穿时不系不扣,露内衣,不著裤,仅腹部系一宽片裙,长发总掠脑後;男子则穿短袖衣,男女大体皆跣足

质料

殷人的衣服,表现在甲骨文中的,有衣,裘,巾,做衣服的材料,有帛和丝这可以证明殷人以在穿绸料的衣服和皮袍,这自然是高贵的服装至於一般民众穿什麼质料的衣服,虽然没有明文可据,但必然是葛布或褐,也就是毛布,则是可以推之的

商周贵族服饰

窄袖织纹衣、蔽膝穿戴展示图。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但并不等于不存在篮、绿等冷色。只是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经现代科技分析,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根据出土玉人服饰复原绘制)

商代的冠饰

头戴高巾帽、穿右衽交领窄袖衣、腰束绅带、佩带蔽膝(前身腰间系有一条象征权利的下垂物,物的下端呈斧口形,寓有斧能断割之意,后世将其加阔变为蔽膝)的贵族男子。(西周玉人,传世实物,原件现在美国哈佛大学弗格美术馆)

商朝是是 历史 上的第二个 朝代 ,也是灭夏之后建立的 朝代 。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那么商朝的开国皇帝是谁商朝第一个皇帝是谁带着疑问,下面就跟随 历史网 我一起去看看吧。

商朝的开国皇帝是谁

商汤 (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汤,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殷墟甲骨文称成、唐、大乙,宗周甲骨与西周金文称成唐),河南商丘人 ,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商朝开国君主。

商汤原是夏朝方国商国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辅助下陆续灭掉邻近的葛国(今河南商丘宁陵)以及夏朝的方国韦(今河南滑县,即后来大彭)、顾(在今河南范县)、昆吾(在今河南许昌)等,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成为当时的强国,而后作《汤誓》,与桀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最终灭夏。经过三千诸侯大会,汤被推举为天子,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西南),定国号为“商”,成为商朝的开国君主。

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经验教训作《汤诰》,要求其臣属“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否则就要“大罚殛汝”。对那些亡国的夏民,则仍保留“夏社”,并封其后人。汤注意“以宽治民”,因此在他统治期间,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政权较为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诗·商颂·殷武》称:“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商汤为商国君主17年,建立商朝后称王在位12年。 百岁而崩,庙号商太祖,因其长子太丁早逝,由次子外丙继位。葬处据传有六处,说法最多的是在今河南商丘北

以上是关于商朝开国皇帝商汤的详情,如你想了解更多信息,敬请关注历史网!

至于商周的历史,由于神魔电视剧封神榜的影响和幼年的教育,“纣王昏庸无知,爱妲己,只知饮酒作乐,西伯后稷昌以天道之好,伐商而立周”的逻辑早已在大家的观念中形成。

但是后来,我们渐渐了解了一些真相。例如,纣王并不昏庸,相反,他聪明而勇敢。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中原王朝的疆域从黄河延伸到长江流域的皇帝。所以中国人的两条母亲河终于成了一个整体,成就堪比秦始皇。

我们也知道纣王对妲己的迷恋。修建酒池肉林其实是谣言,被周朝后来的统治者丑化了。不过,我现在要告诉你的是,在周更换供应商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所知道的只是九根毛。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博弈,是两个家庭之间的博弈。而这些似乎要从更遥远的古代五帝说起。

周人的祖先叫弃,的儿子。由于他们的弃子继承了王位,周人停止了从事农业,所以他们被流放到肯戎之地,即岐山地区。在与蛮族文化生活了许多代之后,周人才再次进入农耕。

无论经济文化还是地理位置,当时的周人都被夏商正统归为蛮夷。商武邑时期,周部落的族长和始祖建立了周国。当初商周关系应该还不错。

据史记年的记载,当时周面临着戎狄的威胁,正是商国提供的强大军事援助,才使周在西齐得以稳定。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姬昌的父亲成为周的君主。

武夷二十一年,周继位。这是文继昌国王的父亲,姬发和姬旦的祖父。当时,周和商开始了广泛的婚姻,是一个恶毒的人。他继位后,借助周人世代积累的经济基础和商国强大的军事支持,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扩张。

武夷二十四年,伐程。柯。

武邑三十年,伐夷曲,就是后来秦人后院的游牧民族,把夷曲王抓了回来。

五一三十五年,斩匈奴始祖鬼戎,继位。

文二年,攻下燕京。燕京在哪里大家都知道,周人的触角此时能伸这么远。

文四年,历无所剩。

由于李稷的目标大多是由北向南入侵的游牧民族,王上文鼎任命李稷为祭司,即西方王公的首领。但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过去的十年里,季节历从未停止,战争越大,胜利越大。

整个中国处于下半场,成都-金麦贷是西方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有与商人抗衡的架势。

这引起了王上文鼎的担心,于是他以打败戎狄的名义奖赏了李稷。名义上,李稷被封为“房伯”,被封为“西伯侯”,但实际上李稷被软禁了。有记录显示,李稷在被软禁一段时间后被杀害,也有说法称李稷死于绝食。

无论如何,死于殷是无可争议的。李稷死后,周琦由李稷的小儿子姬昌继位为周文王。这时候朝野几乎都知道周要造反了。甚至史记记载了李稷的儿子姬昌每天都发誓要报仇。

文定死,帝乙继位。他在位期间,商国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大大削弱了商国的军事实力。周国见机会千载难逢,立即出兵攻打商国,并暗中资助蛮夷。据史书记载,当时的商国被东夷、昆夷、方萌、易道、淮夷等多个部落所围困。

棣义无奈,只好向周国认输,把自己的幼女献给姬丙

纣王从小聪明勇敢,他使用武力。然而,此时的商朝已经摇摇欲坠。在这种极度的劣势下,纣王巩固了国力,大师强兵对周国发动奇袭,成功抓获姬昌,囚禁在八里监狱。商朝出现了复苏和繁荣的迹象。

不幸的是,纣王并没有真正把这个商业国家引向繁荣之路。在帝邑期间,他是一个混乱的东夷,再次入侵商州。纣王不顾大臣们的劝阻,毅然决定以国家之力对抗东夷。朝戈的空旷正好给了吉昌的儿子姬发最好的商机。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率领一支隶属于周国的诸侯国军队在牧野与商国作战。由于商国军队庞大,纣王不得不组织奴隶抵抗,但这已经是徒劳的。最后自焚而死于芦台,史称“灭殷”。

历史上最被黑的皇帝是谁?不是秦始皇,不是杨光,更不是曹操。相对于他们几个被黑的程度,一直被视为昏君暴君头号典型的商纣王才是真正的委屈了三千年。

直到20世纪中叶,一代有独到见解的伟人终于为纣王的信念平反,充分肯定了他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把疆域扩大到江淮地区,达到渤海和东海。

“商纣王”的正式名称是商朝第31任皇帝帝辛,“商纣王”是后世对他的贬称。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年记载,帝辛于公元前1075年至公元前1046年在位,即30岁左右即位,在位30年,60岁殉国。

商成汤

商的开国君主。契之后,名履。初居亳,为夏方伯,专主征伐;夏桀无道,汤兴兵伐之,放桀于南巢,遂有天下,国号商,在位三十年(西元前1783~前1754)崩。

商汤开以武力夺得天下的先例,使 以后的历史变得多采多姿,打破了天子是不可变的定律是中国政治史上的第一次改革

商朝

公元前1766年--前1122年

商兴起于黄河下游的古老部族,相传其始袓名契,系黄帝后裔,为帝喾之妃简狄所生。契因其佐禹治水有功,故被舜封于商,赐姓子氏。大约夏建立后不久,商族就一直臣服于夏,成了夏的一个属国。夏朝末年,国王桀骄奢*逸,荒*无道。商之首领成汤遂顺应民,乘夏之乱,灭其国。由于汤以贵族之身份而用武力夺得天下,故后世把商汤伐桀称之为国史上的第一次贵族革命,也是最早之改朝换代。

商汤在住十三年而崩,其长子太丁未立已先卒,故太丁的两个弟弟先后继位,而由伊尹辅政。不久,伊尹又立汤之嫡长孙、太丁之子太甲为王。据《史记》所载,自成汤建国到纣王亡国,商朝共传了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后共六百多年。殷商自武丁以后,逐渐走向衰落。到了末代国王辛即殷纣王时,商王朝之统治已到了风雨飘摇之田地,由于纣王的荒*无道,亲信小人,大肆残害忠臣,妲己的恃宠祸政,终于导致了殷商之灭亡

太约公元前一一二二年,周文王之子武王出兵攻克朝歌,纣王登

上鹿台,自焚而死,殷商亡。

商朝王系表(1766BC--1122BC)

太乙->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袓乙->袓辛->沃甲->袓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袓庚->袓甲->廪辛->武乙->太丁->帝乙->帝辛(纣王)

商朝公元前1562年--前1066年

商人传说是「帝喾」之子「契」的后裔,因契佐「禹」治水有功,故被「舜」封于商,开始兴起。经过五百年的发展,到成汤时,已经成为以毫为都城的强大方国。在伊尹的辅佐下,成汤首先争取众多方国的支持,征讨不归顺的方国,最后兴兵伐夏,鸣条一站,夏桀兵败逃至南巢而死,商朝建立。

商汤用武力消灭腐朽、暴虐的夏王朝,建立新的统治,是历史的进步。新建立的商王朝,虽然在社会型态上与夏王朝并无区别,但是他的诞生,毕竟给古代社会内部注入了新的活力,健全了古代阶级社会的机制。所以古书对商汤伐桀灭夏一事作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周易.革》)。

商朝共三十主、十七世。由公元前1562年至公元前1066年。(商朝的世系年代无定说,此为一家之说)商的继统法,是采兄终弟及制,无弟然后传子。商汤的孙子「太甲」在位时无道,伊尹把他放逐而由自己摄政。三年,太甲悔过,又迎归复位、勤俭爱民、诸侯亲附,社会安定,被称为守成之主太宗。此后,一直到第九位天子「太戊」,是王朝巩固和发展的时期。在第八代商王「雍已」时,曾发生过有诸侯不朝的情况,太戊继位,在「伊陟(音「智」zhiˋ)」和「巫咸」的辅佐之下,殷道复兴,诸侯归附,太戊被称为中宗。

从第十位天子「仲丁」开始,商王室出现混乱。其后五代九王,多次发生废除嫡子而另立弟弟或庶子,以及弟弟、儿子争夺王位的权力斗争,并且多次迁都。先是帝「河亶(音「胆」danˇ)」迁都于「相」,然后是帝「祖乙」迁都于「邢」。「九世之乱」,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国力衰败,诸侯不朝,各种矛盾交错,危机四伏。「盘庚」为了挽救王朝的危机,将都城由邢邑迁至殷,并进行改革,推行成汤的政治,革除奢侈恶习,关心百姓,使局势得以安定,政治,经济,文化开始迅速发展。史称「盘庚迁殷」。第二十二代商王「武丁」自幼在乡间长大,了解民间疾苦和稼樯艰难。他从奴隶中慧眼提拔「傅说」为相,任人唯贤,大力改革政治,使贵族和平民都没有怨言,并多次出兵平定了土方,鬼方等游牧民族的侵扰,大规模地对荆、楚用兵,商王朝的的势力远及四方,发展到鼎盛。

自二十四代王「祖甲」以后,社会矛盾加剧,殷王朝逐渐出现衰乱的景象。第二十七代王「武乙」无道,以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名为射天。后来他在河间打猎时,遭电击而死。到第三十代王「纣」时,王权与贵族权势的斗争发展到了鼎点。纣王自持聪明,刚愎自用,文过饰非, 无比,奢侈无度,醉生梦死,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作长夜之饮。纣王设炮烙之刑,大肆残杀王公贵族。滥施酷刑,加重聚敛,使得诸侯、贵族和小民都相与反叛。纣王在危机日益加深时,还大规模地对周边部族用兵,平定东夷,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更加速了商王朝的灭亡。西方的周人乘机发展起来,终于灭掉了殷商。

商代是继夏代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世袭制王朝时代。自太乙至帝辛,共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后经历了将近六百年。

商朝一共有几位皇帝

商汤在位30年

商汤,姓子名汤。商的祖先契助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地,商汤时建都于亳。他任用仲虺和伊尹为相,逐渐强大起来,又有夏桀残暴无道,民怨沸腾,遂起兵征讨夏,大败夏军,建立商朝。建国后又修汤刑,明居等法,比较关心民命。商汤即位17年践天子位,为天子13年崩。

外丙在位3年外丙,商汤的儿子,在位3年卒。

仲壬在位4年

仲壬,商汤子,外丙的弟弟,商王世袭是先弟后子,仲壬在位4年卒。

太甲在位33年太甲,商汤长孙,太丁的儿子。即位初,因颠覆汤之典刑,被伊尹放逐于桐宫,三年后改过复立,成为有成之君。这就是桐宫悔过的故事。

沃丁在位29年

沃丁,太甲的儿子。沃丁在位29年。

太庚在位25年

太庚,太甲子,沃丁弟。

小甲在位36年

小甲,太庚子。

雍己在位12年

雍己,小甲弟。商朝开始衰弱。

太戊在位75年

太戊,雍己弟。太戊勤政修德,治国抚民,颇有振作。

仲丁在位11年

仲丁,太戊子,即位后迁都于嚣。

外壬在位15年

外壬,仲丁弟,太戊子。

河_甲在位9年

河_甲,太戊子,外壬弟,迁都于相。

祖乙在位19年

祖乙,河_甲子,即位后迁都于庇,商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商朝又兴盛起来。

祖辛在位16年

祖辛,祖乙子,在位16年。

沃甲在位20年

沃甲,祖乙子,祖辛弟。

祖丁在位32年

祖丁,祖辛子。

南庚在位29年

南庚,沃甲子,南庚迁都于奄。

阳甲在位7年

阳甲,祖丁子。帝阳甲时,殷衰。

盘庚在位28年

盘庚,祖丁子,阳甲弟。盘庚迁都于殷,商朝自此称殷商。迁都后,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殷都成为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

小辛在位21年小辛,祖丁子,盘庚弟。商复衰。

小乙在位21年小乙,祖丁子,小辛弟。

武丁在位59年

武丁,小乙子。武丁是盘庚以后最好的国王,政治改善,商朝复兴,他还击败四方入侵,商朝威镇四方。

祖庚在位7年

祖庚,武丁子。

祖甲在位33年

祖甲,武丁子,祖庚弟。

廪辛在位6年

廪辛,祖甲子。

庚丁在位6年

庚丁,祖甲子,廪辛弟。

武乙在位4年

武乙,庚丁的儿子。他在位4年被雷电击死。

太丁在位3年

太丁,武乙子。他在位时,周侯季历声威较镇,太丁忌惮,杀之。

帝乙在位37年

帝乙,太丁子。帝乙时,商朝更加衰弱。以和亲的方式与姬昌媾和。

商纣在位33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相同,帝乙子。商纣为人聪颖,膂力过人。曾大举攻伐东夷,取得胜利,为中原文化的传播有一定的贡献。但商纣为人残暴,且好色无比。宠幸妲己,酷刑于民,大修宫舍,民不聊生。而此时西方周逐渐强大,终于灭商。纣王自焚而死。商亡。商纣与夏桀也成为了暴君的代名词——桀纣之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7465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3
下一篇2023-1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