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伊尹的故事:伊尹以鼎烹说汤及发明汤药历史名人

商朝伊尹的故事:伊尹以鼎烹说汤及发明汤药历史名人,第1张

我们知道,伊尹是商初重臣之一,原名伊挚,尹为官名,甲骨卜辞中称他为伊,金文则称为伊小臣。相传伊尹生于伊水边,成年后流落到有莘氏,以耕地为生,地位虽卑,而心忧天下。

伊尹以鼎烹说汤

伊尹名挚,原是 商汤 家里的奴隶,在厨房里干活。为了让 商汤 知道自己是个有本领的人,伊尹经常找机会接近商汤。有时候他把菜做得很可口,有时候却故意做得过咸或过淡,招惹商汤找他问话,并利用这机会,用做莱打比方,他对商汤说:“做菜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只有把佐料放得恰到好处,菜吃起来才有味道。

治理国家也是如此,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事情办好。”一番话果然说动了商汤的心,商汤发现自己厨房里的这个奴隶是个人才,进而解除了伊尹的奴隶身份,任其为右相。自此,伊尹帮助商汤筹划进攻夏朝的大计,并一举灭亡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可谓功劳显赫。商朝建立初期,伊尹帮助商汤制订各种典章,规定官吏一定要勤勤恳恳地工作,要做出显著的成绩,否则要受到严厉的责罚,甚至要罚作奴隶。

因此,商朝初期官吏均不敢胡作非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商汤死后,伊尹继续辅佐商朝的第二代、第三代君主,帮助他们改正错误,管理好国家。

伊尹发明汤药

有资料记载中药汤剂创始人就是伊尹。

相传伊尹很有学问,天文地理无所不通,最拿手的是用草药为人治病,药到病除,人称活神仙。《史记·殷本记》有“伊尹以滋味说汤”的记载。《资治通鉴》称他“闵生民的疾苦,作汤液本草,明寒热温凉之性,酸苦辛甘咸淡之味,轻清浊重阴阳升降走十二经络表里之宜。”《甲乙经·序》亦谓“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从《史书》记载中可以看到伊尹对中药汤剂的研究有多么深奥。

伊尹,商初人,究竟在伊河上游住了多长时间栾川“耕莘古地”流传千百年的故事仅仅告诉我们,他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在栾川漫子头一带为群众办了很多好事,景室山的沟沟叉叉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居住的茅草屋堆满了中草药,房前屋后栽植了上千种从山上挖来的奇花异草,称为百草园。

后来商汤王招亲,伊尹作为陪嫁品到了洛阳京城。 有文描述伊尹身为奴隶,专职为汤王做饭,善于研究和揣摩上人的心思和口味,不但做出的饭菜时时被众人称赞,而且对国事治理有自己鲜明的见解。汤王慧眼识人才,看到伊尹才智出众,富有创见,就大胆地聘用其为右相。

伊尹因高超的烹饪技巧,并在宰相位置上业绩显著被后人称为圣人,而他在医药方面的贡献,创制汤液却鲜为人知。 关于伊尹创汤液的说法,最早在汉代或汉代以前就已流传,栾川民间都知道煎中药源于伊尹。伊尹出身下层,不屈的性格使他像竹笋一样,任何力量也阻碍不了其生长。在为百姓治病过程中,尝遍百草,中毒无数次,得出经验生食草药不如煮熟为好,他从做饭的道理摸索,生米生菜做成美味佳肴,营养丰富,口感上乘,何不将草药混合煎成药水用之时间的流逝也就创造了草药汤液。

《吕氏春秋·本味》提到伊尹在与汤王的对话中曾以医为喻,“有其新,弃其陈,腠理遂通,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 伊尹还从医食同源的角度进一步阐明,食物与药物之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以生姜、肉桂为例,伊尹论证:“杨朴之姜,招摇之桂”,大概意思是说常用的调味品也是常用的药物,在烹调中了解到姜、桂的辛温发散作用,转而用来治病是很自然的事情。

看来伊尹对使用草药的辩证称为祖师和药圣不为逊色,难怪老君山一带村民对炮制草药有那么多的经验和兴趣,这都是受先人的影响啊!据说 老子 千里迢迢到栾川景室山隐居其实质也有仰慕先人伊尹文化,追随先哲步履的含意。

现在看来,汤液就是将各种生药加水煎煮而成,方法与烹调食物十分近似,但在古时只有伊尹才能有所发现和实践。伊尹既精烹饪,又兼通医学把自己加工食物的经验转而用来加工药物,不能说不是一个伟大的创造。汤液的创制归根结底是伊尹善于研究又身处栾川景室山得天独厚的草药资源所致。

中药汤剂是中药中常用的剂型。汤药的服用方法很有讲究。如果能科学服用,对提高疗效有很大帮助。

一个

服凉的(汤剂)

凉了再吃药。

所有的解毒剂、止吐药和退烧药都应该凉着吃。

2

(指药汤)温服

不冷不热的时候服药水。

一切平和补益的药物都应温服,这样才能益气补中。

热衣服

当药水是热的时候服用。

所有解表药、感冒药都要趁热口服,以达到发汗的目的。散寒活血的药物也要趁热服用。

敦福

一次全拿走

小剂量的强药性的汤要一次服完。用于重症或胃肠疾病患者,目的是使药物集中发挥最大作用而不损伤正气,如泻药、活血化瘀药等。

(煎药)以小剂量间隔服用

经常消耗或含在喉咙里的部分。

咽喉疾病和呕吐患者应多次服用。慢慢服用可以使汤剂充分接触患处,使其尽快起效。

用水或酒混合后服药

用热水浸泡后即可服用。

如沉香、木香、肉桂、藏红花等名贵或芳香的药物,如果长时间煎服后有效成分挥发,可以内服,即把药物放入杯中,用热水浸泡后再服用。

通宵服务

睡前服一次,第二天早上空腹再服一次。

主要指驱虫药,睡前服一次,第二天早上空腹再服一次,这样肠道寄生虫更容易被麻醉或杀死,从而排出体外。

1 散的古文翻译

sàn

①<;动>;散开;分离。《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②<;动>;飘散;散布。《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散入珠帘湿罗幕。”

③<;动>;驱散;排除。陆嵩《新年作》:“愿得东风起南陌,催动春光散寒色。”

④<;动>;罢休。《后汉书•王龚传》:“会赦,事得散。”

⑤<;动>;碎裂;摧毁。《白马篇》:“俯身散马蹄。”

sǎn

①<;形>;没有约束;懒散。《荀子•修身》:“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

②<;形>;零散。《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③<;形>;闲散。代称闲散的职位。韩愈《进学解》:“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④<;名>;粉状的药。《后汉书•华陀传》:“佗以为肠痛,与散两钱服之。”

⑤<;名>;曲名。应璩《与刘孔才书》:“听广陵之清散。”

⑥<;名>;酒器。《礼记•礼器》:“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

2 求文言文翻译

用煮散药的喝一口不会超过三五钱就到极致了,比较它们的功力,哪里比得过汤药呢?然而,汤药的药力大,则不宜有失调养。如何使用全凭医术高超的把握,难以用固定的模式来约束。

原文:

汤、散、丸,各有所宜。古方用汤最多,用丸、散者殊少。煮散古方无用者,唯近世人为之。本体欲达五脏四肢得莫如汤,欲留膈胃中者莫如散,久而后散者莫如丸。又无毒者宜汤,小毒者宜散,大毒者须用丸。又欲速者用汤,稍缓者用散,甚缓者用丸。此其大概也。近世用汤者全少,应汤者皆用煮散。大率汤剂气势完壮,力与丸、散倍蓰。煮散者一啜不过三五钱极矣,比功较力,岂敌汤势?然汤既力大,则不宜有失消息。用之全在良工,难可定论拘也。

翻译:

汤药、散药、丸药,各有适用的地方。古方用汤药最多,用丸药、散药的很少。煮散在古方中没有使用的,只有近代的人从使用。用药想要到达五脏四肢不如用汤药,想要留在膈胃中的则不如用散药,长时间慢慢挥发的不如用丸药。另外,没有什么毒害的适宜用汤药,小的毒害的适宜用散药,大的毒害的一定要用丸药。此外,想要快速治愈的用汤药,稍微缓一缓的可以用散药,更缓慢的可以用丸药。这只是一个大致的用法。近代用汤药的全都很少了,应该用汤药的全都用煮散要。大概汤剂的气势完壮,药力是丸药、散药的数倍。用煮散药的喝一口不会超过三五钱就到极致了,比较它们的功力,哪里比得过汤药呢?然而,汤药的药力大,则不宜有失调养。如何使用全凭医术高超的把握,难以用固定的模式来约束。

仅供参考 欢迎采纳 希望帮到你

3 魏敬益散田古文翻译

魏敬益,字士友,元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官至临江总管。古隶属于学习庐江太守碑,也擅长篆书。

本性孝顺,居母亲丧,哀伤过度骨瘦如柴。一向喜欢施舍,有男女失调的人,从财产为他娶嫁;收成不好,年老体弱的饥饿的人,煮来吃的。我更加有田仅十六顷,一天对他的儿子说:“自从我买四庄村的田地十顷,环绕在村的老百姓都不能养活自己,我很同情他。如果要把田归那个人,你要守我田,可以不挨饿了。”于是叫四庄村民告诉他说:“我买你们事业,让你们贫穷无法生存,有父母无法养,我的不太过分了,请把田产还给你们。”大家听,都惊呆不敢接受,强大与之,就学习而言各有司。有关部门奏报在中书,请加表彰。丞相公孙贺太平地说:“世上竟有这样的人吗?!”

头痛是怎么回事?头痛怎么治疗?头痛应该吃什么药?相信这是许多人都会问到的吧,关于头痛有许多治疗的方法,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一种中医里的汤药配方,治疗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药治疗头痛汤方: 天麻头痛散

组方天麻12克,当归尾12克,白菊花12克,白芷12克,川芎12克,丹参12克,红花10克,桃仁6克,生地10克,茯苓12克,白芍12克,蔓荆子12克。水煎服。

功效功能活血化瘀,袪风镇痛。主治偏头痛。

丹参息痛方

组方丹参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12克,熟地10克,鸡血藤15克,夏枯草9克,珍珠母20克(先煎),细辛2克(后下),刺蒺藜10克,菊花6克,秦艽10克,加水1000毫升煎煮后加入白糖溶化,浓缩至100毫升。每日1剂,2周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化瘀,养血平肝。主治高原地区血管性头痛。

疏肝止痛方

组方柴胡9克,赤白芍10克,香附10克,橘叶10克,炒枳壳9克,甘草6克,水煎服。

功效疏肝解郁,主治肝气郁结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清热止痛方

组方半夏10克,陈皮9克,枳实6克,竹茹2克,桔梗9克,茯苓15克,水煎服。

功效清化痰热,用于痰湿化热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散寒止痛方

组方吴茱萸6克,党参10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肉桂3克,旋复花10克,水煎服。

功效温肝散寒,主治寒凝厥阴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女生经期偏头痛方

组方当归、丹参、黄芪、牛膝、乳香、没药各10克,鸡血藤25克。

用法水煎服,于经前1周起每日1剂服到月经来潮。急性发作时,另行加服。

吃中药注意的事项: 一、辛辣类

此类食物多辛热,有通阳健胃之功效,若过多食用则易生痰动火,散气耗血,故该类饮食仅适合于寒证疾病者,而不适于阴虚阳亢之体及血证、温病、痔瘘、痈疖患者等。此类食物包括葱、蒜、韭菜、生姜、酒、辣椒等。如辣椒属热性,若有发热、便秘、尿短赤、口干渴、唇燥、咽喉肿痛、鼻衄、舌质红等热象者食用,必然会加重“上火”症状,从而抵消清热凉血及滋阴药物的功效,故热证病人就诊中医不可同食辣椒。

二、鱼腥类

此类食物多为咸寒而腥之品,且含有异性蛋白,易引起过敏反应,多食易伤脾胃并诱发疾病,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尤其是过敏体质者更不可食之。此类食物有黄鱼、鲤鱼、带鱼、蚌肉、虾、螃蟹等,而鲤鱼、沙丁鱼、鲇鱼、黄鱼、螃蟹、黄泥螺最易引起过敏。鱼腥类食物亦属发物。

三、发物类

此类食物均为动风生痰助火之品,由于疾病对食物选择程度的大小不同,其“发”亦有异。此类食物有蘑菇、香蕈、笋、芥菜、南瓜、公鸡肉、猪头肉、母猪肉等。如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患者当禁吃公鸡肉、猪头肉;疔、疖、疮、痈等皮肤疾患者,当禁吃香蕈、蘑菇、笋、公鸡肉、猪头肉、母猪肉,否则会加速红肿、生脓;有肠胃病者禁吃南瓜,因南瓜含有糖分,多吃会产生较多的酸,对胃肠有刺激。鉴此,“发”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有促进疾病恶化之意。

四、生冷类

此类食物性多寒凉,主要作用为清热解渴,故适合热证疾病。但却易影响胃肠功能,因此虚寒体质者及胃肠病患者,当禁忌。如白萝卜性寒,具有消食、化痰、理气之功效,若体质虚寒及胃肠病患者食之,岂不寒上加寒,胃肠功能更差。另外,在同时服用人参和其它滋补药时,由于药性相恶,可降低或消除补药之效力,故萝卜与人参不宜同服。

五、油腻类

此类食物包括动物的油脂及油煎、油炸的硬固食物。油腻有损脾胃健运,故凡外感疾病、黄疸、泄泻者当禁忌。油煎、油炸之食物质硬、燥热,不易消化,胃肠有病及“上火”者忌食。

六、酸涩类

酸过多则对肠胃有刺激,故胃酸过多、胃肠溃疡患者禁食。涩者,大多含鞣质。如茶叶含有鞣质,而浓茶含量更高,与中草药同服时,可与中草药中某些蛋白质、生物碱、重金属盐结合产生沉淀,这就会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同时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也有影响。因此,在服用中草药时,一般不宜与浓茶同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67170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