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印度的拉其普特王公

中世纪印度的拉其普特王公,第1张

拉其普特,中世纪初期,在印度中西部兴起的民族。该词源自梵语Raja Putra,意为“王族后裔”。其王公是一个富于尚武崇文精神的封建统治阶层。

6世纪,拉杰普特共有36个部族,其中有12个建立王朝。它们是西部的早期卡拉丘里、乔汗(查哈马纳)、古加拉-普拉蒂哈拉、巴拉马拉、索兰基、拉托尔(加哈德瓦拉)、古希洛特(利索迪亚);南部的伐泰比的遮娄其、拉喜特拉库塔、卡利阿尼的遮娄其;北部的后期卡拉丘里、昌德拉。其中最重要的是古加拉-普拉蒂哈拉和拉喜特拉库塔。

8 ~12世纪普拉蒂哈拉以西印度为基地向恒河流域扩张,与来自孟加拉的帕拉王朝及由德干北上的拉喜特拉库塔争雄北印度。普拉蒂哈拉于 8世纪中叶夺取曲女城(卡瑙吉),建立巴利哈尔王朝,控制恒河中游地区,成为北印度大国,11世纪分裂为许多小国。丹蒂德尔加于 750年推翻遮娄其,定都马尼亚克特,建立拉喜特拉库塔王国,统治马哈拉施特拉。8世纪后期拉喜特拉库塔王国北上与普拉蒂哈拉争夺古吉拉特及马尔瓦。统治德干 200年,直至10世纪末。普拉蒂哈拉、帕拉和拉喜特拉库塔三国争雄北印度二百余年,但始终未能完成统一局面。10~12世纪区域性王国林立,印度政治上更加分裂。

印度人感觉自己被堵在了火车外面,但是如果你看到印度最豪华的火车“王公快车”,你会大吃一惊,因为里面的豪华程度完全超乎你的想象。你在迪拜帆船酒店感受到的奢华,在这里也能享受到,费用也没那么高,但印度似乎没有多少人愿意花这个钱去享受。

最豪华的王公快车不消费。

如今,王公快车是印度历史上最豪华、最昂贵的豪华慢车。这是一条从孟买到德里的旅游专列,由印度政府和私人资本出资,总投资1300万美元。这是一辆华丽的紫色卧铺列车,仿照古代印度王公的私人沙龙车厢。

2010年3月27日,“王公快车”在印度开始首航。每人每晚的费用是800美元,但当时车上并没有坐满。这个最便宜的票价让很多人难以承受,现在一度面临破产。

王巩快车是从孟买到德里的“印度遗产”的主要游览项目,历时八天七夜,途经印度最著名的景点,包括阿旃陀的洞穴壁画、拉贾斯坦邦的宫殿和宏伟的泰姬陵。当你在每一站下车时,迎接你的将是敬献的花圈和现场音乐表演。每位来访者都享受皇家待遇。此外,快车上还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为游客提供私人管家服务和景点导游服务。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主要是通过东印度公司来完成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商人组织转化为殖民政权。由于刚开始没有预料到统治这么一大片殖民地的复杂性,所以殖民前期与殖民后期英国的政策是不一样的。

在统治的前期,主要是以扶植代理人为主,英国殖民者做太上皇。因此,当时的印度,受到英国政府青睐的土邦的大公,生活富足并且作为世袭的、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君主,统治着印度1/3的领土和1/4的人口。某些王公,如海得拉巴和克什米尔的王公,统治的领土和人口与欧洲最大的国家不相上下。而另外一些不被待见的土邦大公则住在马厩里,并且统治的领地也十分的小。

到了后期统治逐渐稳定下来的时候,英国人又改变了政策,先是指责这些大公是让印度陷入悲惨境地的罪魁祸首,再没收兼并他们的财产。并且还驱逐了皇族。这样的行为以及英国人统治的本身的方式,使印度绝大多数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也由于英国人贪得无厌的掠夺而郁积着愤怒。英国殖民者破坏了印度旧的社会经济基础,同时又给他们套上了新的殖民主义枷锁,比如英国的纺织机器几乎消灭了印度的全部城市纺织工人。

在19世纪中期,印度展示在世界面前的是一幅血迹斑斑的图画。饥荒、瘟疫、死亡,成了人民经常的伴侣。印度人的民谣已经唱到,“别看他们(殖民者)的脸白,可是他们的心黑!” 甚至西方教育的推广,寡妇殉葬和杀婴等中世纪习俗的废除这样毋庸置疑的善政也被印度人理解成摧毁他们的社会制度,牺牲他们向来尊重的风俗习惯,使他们的国家西洋化,最后使印度改信基督教。

至于与英国的深厚感情,其实更多的是基于殖民历史在文化上的认同,并不代表认可这段被殖民的历史。

1、印度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而印度河是其文明的发源地。这个条目是关于印度次大陆的历史。

2、古印度文明的疆域曾包括今印度共和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斯坦南部部分地区和尼泊尔。1947年后,印度的领土仅包括今印度共和国部分。

3、最早在印度建立据点的欧洲国家是葡萄牙,他们的殖民地位于莫卧儿帝国版图之外。此后荷兰人也积极介入,并打败了葡萄牙人。奥朗则布在帝国极盛时期忽视欧洲殖民者的危险,而他的子孙们在被迫面对欧洲人时已经由于帝国衰落而软弱无力。到了18世纪,在印度追求利益的欧洲强国主要是英国和法国。经过一番斗争,英国人取得了优势,把法国的存在削弱到只剩下几个小殖民点。经营英国在印度事务的主要实体是不列颠东印度公司,这个商业贸易企业由于莫卧儿帝国的分裂而得以步步蚕食各独立印度王公的领土,最后成为印度的实际统治者。早期东印度公司尚不能与帝国政府直接对抗,但成功地利用个人友谊从穆罕默德·法鲁赫·西亚尔皇帝手中获得贸易特权。在西亚尔死于宫廷阴谋之后,一连串短命的皇帝先后上台,帝国陷入混乱,偏远的省份纷纷独立。马拉塔人的力量十分强盛,他们从帝国手中夺取了拉贾斯坦、古吉拉特等地;但内部斗争也损害了他们,使其从统一的王国变为松散的联盟(马拉塔国家联盟)。

4、1739年,波斯国王纳迪尔沙阿对印度进行了一次可怕的入侵,焚掠德里,并割走了印度河以西的所有印度领土。此后阿富汗的统治者艾哈迈德沙阿又多次侵略印度,特别是在1761年的第三次帕尼帕特战役中,印度本土唯一有希望取代莫卧儿人建立强大政权的马拉塔人也遭到他毁灭性的打击。这些事件在客观上为东印度公司建立殖民统治创造了便利。由于印度国内的各种力量均遭重创,英国人有可能动用武力来实现目的。1757年,英国军官柯拉夫在普拉西战役中打败了得到法国支持的孟加拉王公西拉杰·乌德·道拉,使孟加拉成为东印度公司的傀儡,为征服整个北印铺平了道路。在1764年的布克萨尔战役中,英国人粉碎了企图摆脱控制的孟加拉王公米尔·卡西姆与莫卧儿皇帝的联军,徒有虚名的莫卧儿帝国政府从此也听命于殖民者。此后历经迈索尔战争和三次马拉塔战争,印度国内比较强大的反抗英国统治的力量基本上都被消灭。1818年马拉塔人势力最后覆灭后,大多数印度王公都承认了东印度公司的宗主权。最晚被英国兼并的印度领土有信德(1843年)、锡克人控制的旁遮普(1849年)、贝拉尔(1853年)和奥德(1856年)。

5、由于殖民者的种种不利政策,1857年爆发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义。起义的直接导火索是在印度裔士兵中流传关于分发涂有动物油脂的子弹的传言,这严重地触犯印度人的宗教信仰。起义主要由封建王公领导,并推举末代莫卧儿皇帝巴哈杜尔沙阿二世为名义上的领袖。穆斯林和印度教徒都积极参加,暴动迅速扩及印度领土的三分之二。英国人集中全部力量,利用锡克教徒和廓尔喀雇佣军的人力,严厉地镇压了这次起义。1857年印度起义带来了重大的政治后果。英国政府认识到其印度政策存在严重弊端,开始进行重大调整。1858年通过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东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务大臣接管其全部职权;并成立以印度总督为首的印度政府。英国人也正式结束了已无存在意义的莫卧儿王朝,将巴哈杜尔沙阿二世流放到缅甸。此后印度进入由英政府直接统治的时代。

最近很多人对印度的历史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印度的历史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也有很多人都说了,这个印度历史是没有历史的,更多的也不说了,下面就给大家来介绍介绍这个印度历史的前世今生吧,简单的来概括概括印度历史吧。

1、折叠原始社会

印度新德里,在讷尔默达河谷地区发现的一些零散的早期人类化石(后定名为讷尔默达人)表明至少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印度已有人类居住。讷尔默达人的系属分类未定(直立人或智人);对于其生存年代从距今20万年到50万年不等。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开始于4万年前,结束于15万年前。

中石器时代对应地质学上的全新世。中石器文化广泛分布于次大陆各地及斯里兰卡;在斯里兰卡发现了最早的中石器时代遗址,而最北的遗址发现于兴都库什山脉,那里的文化看起来是同一地区旧石器文化的直接发展。

大约自公元前6000年以后起印度各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文化的分布范围更加广泛。印度新石器文化总体来说晚于两河流域文化。

印度的金石并用时代,或称为红铜时代,但金属也已经进入人类生活。金石并用时代的文化主要发现于恒河与亚穆纳河河间地,以及拉贾斯坦、旁遮普和古吉拉特。

2、折叠早期文化

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公元前第三千纪的印度河流域文明,通常以其代表遗址所在地哈拉帕(在西旁遮普)命名,称为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文化在达到相当发达和成熟的情况下,由于至今不明的原因而衰落以至最终彻底消失。

取代哈拉帕文化的是由西北方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带来的新文化体系,这一文化(有时以其圣典的名字称为吠陀文化)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种姓制度在这时大概已经出现。这一历史时期是所谓的列国时期,因为佛教产生于这一时期,也常称为佛陀时期。列国时代的印度精神生活十分活跃,出现了许多哲学或宗教流派,其中影响最为久远的即是佛教和耆那教。

3、折叠十六雄国

十六雄国是16个强盛的王国或共和国,其范围涵盖肥沃的印度河-恒河平原,其实也有其他较小的国家,散布在这个范围上。通常所指的十六雄国是:迦尸、憍萨罗、鸯伽、摩揭陀、弗栗恃(跋耆)、末罗、支提、跋蹉、俱卢、般遮罗、摩差耶、修罗色那、阿湿波、阿槃底、犍陀罗和甘菩遮(剑洴沙)。在许多印度邦国之中,位于今比哈尔邦的摩揭陀国逐渐居于优势地位。

4、折叠孔雀王朝

公元前6世纪末期,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大流士一世征服了印度河平原一带。

在大流士一世之后侵入印度的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他对孔雀王朝的兴起起了助推作用。

亚历山大撤出印度之后不久,被称为月护王的旃陀罗笈多推翻了摩揭陀的难陀王室。旃陀罗笈多建立起印度历史上的第一个帝国式政权孔雀王朝。他赶走了希腊人在旁遮普的残余力量,逐渐征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区。月护王在位后期击退了塞琉古一世的入侵,并获得对阿富汗的统治权。孔雀王朝终于在阿育王时期到达颠峰。

从前2世纪初开始,大夏希腊人、塞人和安息人先后侵入印度;塞人的侵略尤其广泛。大月氏人成为最成功的侵入者,他们在北印度建立了强大的贵霜帝国。

5、折叠笈多时代

贵霜帝国在强盛了若干世纪之后分裂为一些小的政治力量。取代他们在北印度的优势地位的是旃陀罗笈多一世建立的笈多王朝。笈多王朝是孔雀王朝之后印度的第一个强大王朝,也是由印度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帝国政权,常常被认为是印度古典文化的黄金时期。与孔雀王朝一样,笈多王朝的发源地是在摩揭陀;这个王朝的头几位君主都是征服者,他们确实统一了北印度,但在南方则并没有扩张得太远。在文学上,出现了古代印度最伟大的诗人迦梨陀娑。

从中亚侵入印度的嚈哒人严重地损害了笈多王朝。嚈哒人后来被印度社会所同化,但他们在5~6世纪的活动促成了帝国的解体。许多地方王公和民族反对笈多王朝的中央权力,于是这个帝国迅速瓦解了。所谓后笈多王朝(实际上与真正的笈多王室没有关系)的统治权力再次退回摩揭陀。

6、折叠拉其普特人

大约在7世纪北印度兴起了一种新的力量,即拉其普特人。他们在7~8世纪之后的印度历史中起了突出作用。从7世纪中叶直到12世纪末穆斯林征服北印度之间的历史时期常常被称为拉其普特时期。

阿拉伯人在8世纪初征服了印度西北部的信德,揭开了穆斯林远征印度的序幕。9~11世纪在南印度出现了几个强大的王国,如朱罗国(注辇)和潘地亚。其中朱罗国曾经侵入印度尼西亚诸岛屿。

7、折叠德里苏丹国

伊斯兰对印度的真正征服开始于11世纪,是由中亚的突厥人进行的。伽色尼王朝的苏丹马赫穆德远征印度12次以上,在北印度造成严重破坏。伽色尼王朝在中亚的领土于1173年被其位于阿富汗的原附庸廓尔王朝吞并。廓尔王朝的统治者穆伊兹丁·穆罕默德(廓尔的穆罕默德)在1192年的第二次德赖战役中决定性地击败了兆汗人;他留在印度的总督(出身奴隶)顾特卜-丁·艾伯克于1206年采用苏丹头衔统治被穆斯林征服的北印度地区,定都德里。此后直到莫卧儿帝国建立,北印度的历史即为德里苏丹国的历史。

8、折叠莫卧儿帝国

德里苏丹国瓦解造成的权力真空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新的穆斯林征服者很快在西北方出现。1526年,突厥人帖木儿的直系后代巴卑尔从中亚进入印度,在第一次帕尼帕特战役中击溃了罗第王朝的最后一个苏丹易卜拉欣·罗第。巴卑尔占领了德里并被尊为印度斯坦的皇帝。他继而在1527年击败拉其普特人,1529年又消灭了阿富汗人的残存力量。由巴卑尔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莫卧儿帝国。

奥朗则布去世后的莫卧儿帝国称为后期莫卧儿。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皇帝大都昏庸无能,马拉塔人愈战愈强,大有取莫卧儿而代之的趋势。但是,决定印度命运的因素是欧洲列强。

9、折叠殖民时期

最早在印度建立据点的欧洲国家是葡萄牙,他们的殖民地位于莫卧儿帝国版图之外。此后荷兰人也积极介入,并打败了葡萄牙人。奥朗则布在帝国极盛时期忽视欧洲殖民者的危险,而他的子孙们在被迫面对欧洲人时已经由于帝国衰落而软弱无力。到了18世纪,在印度追求利益的欧洲强国主要是英国和法国。经过一番斗争,英国人取得了优势,把法国的存在削弱到只剩下几个小殖民点。

经营英国在印度事务的主要实体是不列颠,1818年马拉塔人势力最后覆灭后,大多数印度王公都承认了的宗主权。最晚被英国兼并的印度领土有信德(1843年)、锡克人控制的旁遮普(1849年)、贝拉尔(1853年)和奥德(1856年)。由于殖民者的种种不利政策,1857年爆发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义。1858年通过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由印度事务大臣接管其全部职权;并成立以印度总督为首的印度政府。英国人也正式结束了已无存在意义的莫卧儿王朝,将巴哈杜尔沙阿二世流放到缅甸。此后印度进入由英政府直接统治的时代。英国直接统治下的印度(称英属印度)分为13个省,其中包括缅甸。另外约有700个由印度王公统治的土邦在英国严密监督下存在着,这种土邦占整个印度面积的40%(有些省里也有土邦)。以印度为根据地,在亚洲遏制俄国扩张的思想使一些英国官员致力于西北方向扩展英属印度的疆域,结果引发了1878年至1880年的第二次阿富汗抗英战争。1885年,印度国大党成立。1906年组建全印穆斯林联盟。英国人有意识地利用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

在1885年以后,印度几乎每年都有民族主义者的集会,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官僚显然漠视印度人的诉求。英国人在印度的统治目标仅仅是避免出现饥荒。1909年英国通过莫莱-明托改革法案,规定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在立法机构改选中实行分别选举,此后教派政治成为制度,印度民族运动分裂。

10、折叠印巴分治

对印度民族主义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1919年4月13日发生英军屠杀印度群众的阿姆利则惨案。这些事实使已经成为国大党主要人物的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转变了对英政府的态度,并于1920年改组国大党。国大党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多次领导反英斗争,其指导方针是甘地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印度民族运动继续发展。1944年甘地与真纳的会晤以失败告终,而印度穆斯林已经广泛支持建立独立的伊斯兰教国家。

二战结束后,英国实力急剧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已经不可能维持。1946年发生印度皇家海军起义。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根据该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领分别于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宣告结束。

11、折叠共和国

独立后的印度共和国面临着一系列严重问题,尤其是印巴分治所带来的后遗症。独立后第一年印度与巴基斯坦就由于克什米尔争端而爆发军事冲突。尼赫鲁执政时代,印度倾向于社会主义,并仿照苏联制定了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印度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大获全胜,但也付出了倒向苏联的政治代价。印度于1975年吞并锡金王国,将原锡金王国设为所谓的锡金邦。21世纪初的印度,已成为世界新兴经济体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7545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