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高是近亲结婚生的吗

凡高是近亲结婚生的吗,第1张

一:达尔文: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的祖父母是嫡系表兄妹,但是这并没有影响达尔文成为科学巨人。

而且达尔文的妻子同他是姑舅表兄妹的关系,但是他们的六个儿子,除幼子早夭外,其他五个中有三人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学术成就都十分高。

二:"世纪伟人"爱因斯坦,他也是近亲结婚的产物,他的父母是近亲表兄妹。但这并不妨碍他推动历史进程,公认的世界无双。

三:发现万有引力的牛顿

四:达芬奇,这个象征人类智慧的意大利画家、科学家,竟也是近亲结婚的产物。

五、除此之外,还有贝多芬、梵高、拿破仑、斯大林、爱迪生、麦哲伦等人。然而,牛顿30岁后向宗教,贝多芬、凡高有躁狂症,一个失聪一个失耳……

这些人达到了巅峰,各项全才,但却不约而同地有着各种身体或者精神上的疾病。

参考资料:

近亲结婚的危害网页链接

梵高出生于1853年3月30日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他投身于绘画。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

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他的画,开始由早期的沉闷、昏暗,而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已经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响,走到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

同年与高更交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此后,梵高的疯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1890年7月,他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

真挚的友情

两人聊着,一直聊到了太阳下山,耀眼的金星已开始挂上天幕。梵高忽然发现这个做了25年邮递员,却从来没有得到提升,用每个月挣来的135法郎微薄的薪水抚养4个孩子的父亲,心地竟似麦田般富饶丰赡,如天空般明净美丽!

梵高说:“卢朗先生,我想为您画一幅肖像可以吗”卢朗很愉快地答应了,只是说:“我感到荣幸,但我长得难看,干吗要画我呢”梵高十分高兴地说:“假如真有上帝的话,我想他一定也长着和你完全一样的胡子和眼睛。”卢朗开心地笑了,连身边的麦苗似乎也跟着他笑弯了腰。

从此,梵高有了模特,也有了朋友。

打那后,卢朗常常邀请梵高到家里做客,梵高也为卢朗夫人画肖像画。后来卢朗调到马赛邮局工作去了,两人也常来常往,他们的友谊如阿尔的太阳一样,恒定、热烈、明净。

有一段时间,梵高患病住进圣雷米精神病医院,卢朗每天在下班后,都要到医院去看望,除了给梵高送去一些营养品外,还带去一些阳光般的话语,让梵高心中逐渐明媚清丽起来。梵高出院,卢朗在百忙中抽时间,为梵高办理出院手续,并用马车把他接回家。

梵高先后为卢朗画了6幅肖像画。其中最著名的是画于1888年的《邮差卢朗先生》,卢朗身着蓝色的制服,黑色的勾边,金色的长胡子和制服上的金色纽扣交相辉映,闪烁着明亮而温和的光。这幅油画现被珍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几乎所有梵高的画册里也都收录了这幅画。

人们不仅仅是将《邮差卢朗先生》看成梵高人物肖像的代表作,而更是将它视作两人友谊的象征,总会津津乐道这段友谊的佳话。

扩展资料:

梵高绘画追求的是一种狂野的造型,厚重、粗犷的笔触带来的是一种直率而又单纯的表现方式,带有一定的力量和强度,他们强调的是“神”的传递,而非“形”的表现,这与古典主义所追的“忠实地表现自然”的绘画理念有很大的差异。

梵高是一位色彩主义画家,他对色彩的偏好几乎达到了一种癫狂的状态,这虽然与他的精神疾病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也不能否认梵高对于色彩的创造性的发现和表现。他的画作中的色彩都是较为奔放、夸张的,这也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的表现主义和野兽派绘画。

-梵高

  “给我一片二向波,清理用,随后太阳系的星球们都变成了二维的画面,远远地看着,就像梵高画的《星夜》。”梵高用他的一生,演绎了什么叫做悲剧,生前无人认可,死后却誉满全球。“痛苦便是人生”,这是著名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的临终遗言,也是他短暂一生的真实写照。感谢美国作家欧文斯通,在梵高还默默无闻时,就用他那不朽的文笔,写下《渴望生活梵高传》,向我们讲述了这位20世纪全球画风的引领者,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文森特·梵高的悲惨一生。

 

  “梵高跑得太快,以至于时代在他的身后气喘吁吁,当世界发现他时,梵高却早已离世界而远去”, 梵高的一生,是短暂的,像绚丽的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的那一瞬间,也仅仅一瞬间,转瞬即逝。他仅仅活了三十七个年头。纵使只有三十七年的时光,命运似乎也没有放过梵高,只是无情地捉弄他,折磨他,让他身心疲惫,或许,孤独的梵高早已意识到,破碎才能带来快乐,以至于最后他选择了自杀来与这个世界告别。如果把文森特·梵高的一生做一个划分,那么理想,爱情与绘画或许就足够了。

一. 浑浑噩噩中寻找理想

梵高做过牧师,传教士,但最终确定绘画为理想。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点点执念,只是为了心中那个永不破灭的理想。梵高在与父亲一同做牧师时,便意识到,自己真正的愿望是给那些贫苦的人们带来福音。“上帝创造了他们,也应该给他们带来幸福。”于是,去福音传道学校,最终被分配到以挖煤为生的瓦姆镇。在这里,连块肥皂都是奢侈品,贫穷远远超出了梵高的想象,井下生活的工作乌烟瘴气,但“正是因为这里贫穷,我才乐意呆在这里”,梵高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而村里的人也很乐意接待他们。只可惜命运无情,好景不长,井下瓦斯爆炸,57个人被活埋,而矿业公司一毛钱都不赔,任凭死伤者的家属忍饥挨饿,可面对这一切,梵高却无能为力,他唯一能做的,只是为死者送行,当梵高看到一位母亲手中的婴儿正被寒冷与饥饿所毁灭之际,他对自己的信仰已愈发怀疑“这些人有什么错,上帝为什么要抛弃他们”,就在梵高陷入无穷的痛苦时,他被前来的牧师撤了职。这样的打击让梵高领悟到一件事情:这世上没有什么上帝,唯有一片浑噩,无尽头的浑噩。此后,他如行尸走肉般徘徊在荒芜的世界,画画成了他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在那段日子里,梵高孤寂得像一个死者。梵高没有独自的生活能力,当时的梵高就连去阿姆斯特丹的一张火车票都买不起。弟弟提奥则决定撑起哥哥那易碎的梦想,尽管绘画的道路磕磕绊绊,他的画也极少得到别人的认可,生前只卖出过一幅画。但无论如何,绘画能给梵高带来快乐,因为梵高在受到这么多打击之后,除了画画,实在是没有什么可以做了,如果画画都不可以的话,那他就可能无法活下去了。

二. 破灭的爱情

  三毛曾说:“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你爱得那个人,也深爱着你。”爱情终究是一个人生命中最美妙的事情,对于梵高而言也一样。但纵然管深爱的女人叫“娃娃的天使”,一句“红头发的白痴”就够让梵高心碎的了。“娃娃的天使”是房东的女儿——厄休拉。清纯美丽的外表可算是把梵高彻底迷惑了,很快,狂放不羁的梵高便对厄休拉表白了,可厄休拉直接拒绝了他,告诉他自己已经订婚了,可怜的梵高依然没有死心,直到他在雨中亲眼看见她穿着婚纱。只可惜身旁的那个男人却不是文森特·梵高。伦敦的雨彻底打湿了梵高的心,顺着梵高脸颊流下的,也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梵高的第一次爱情便这么结束了。也不知精神和肉体,哪个对于梵高而言更加痛苦。如果说“红头发的白痴”足以让梵高心碎,那么火焰几乎将掌心烧穿的痛便彻底让梵高绝望了。表姐凯因失去丈夫来到挨顿,凯的美丽外表再次唤醒了梵高的爱情。勇敢的梵高再次向凯表白了,换之而来的,是凯的仓皇而逃,这样的拒绝也没能让梵高死心,他没有放弃,执着的跟从凯去了阿姆斯特丹,想再见凯一面。“如果能让我再见你一面,你想让它在这里放多久都没关系。”说着,这个坚强的男人果断地伸出他那偌大的手掌,放在蜡烛上烧。强烈的火焰熏黑了梵高的手,几乎是要烧穿了。而梵高仅仅把牙磨地咯吱响,甚至于没有一丝颤抖。终于,一只脚跨出了门外,可惜,那是凯的父亲。“你这个疯子!”凯的父亲冲向前扑灭了蜡烛,然后气冲冲地把梵高撵了出去。一边是伦敦的雨,一边是阿姆斯特丹的火焰。梵高被大雨淋湿,被火烧得够呛,却也没能换来他渴望得到的爱。跨越时空,回到140年前,火里雨里,我仿佛看到了健壮的梵高第一次显得那么清瘦,渺小。在雨中,他高大的身影渐渐模糊起来,我不知道他的内心是否还能像火焰一样强大。梵高的爱情,又一次死去了。穷困潦倒的梵高再次去了海牙,跟着表兄莫夫学画画。一天晚上,梵高去了一家酒吧,与妓女克里斯汀攀谈起来,他们还一同过了夜。爱不爱克里斯汀?梵高似乎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有多少次,梵高都想娶克里斯汀当老婆,但现实再次击倒了梵高。别人的风言风语暂且不说,梵高自己都养不起自己,仅靠弟弟寄来的微薄的收入过日子,一个身无分文的男人怎么养得起克里斯汀这样一个有欲望的女人呢?很快,无休止的争吵使梵高的第三次爱情也注定破灭了。爱与被爱,梵高的第四次爱情又来临了,而他终于不再是爱而被拒的那个人了,也有人爱她了。这个女人叫马高特,马高特可谓是对梵高一见钟情,并深深痴迷于梵高。虽然不是自己爱的女人,但有一个人爱总能给梵高带来一种被需要的感觉,就像他一直需要的一个家。梵高决定,结婚了。只是,命运似乎再次欺骗了他,他的爱情又与他擦肩而过了。马高特的母亲不能接受梵高这样一个无业青年,而梵高的父亲也一样,觉得梵高一无所有,怎么能够结婚呢?而马高特,却疯了,她慌慌张张跑过来见梵高,颤抖道:“我爱你,永远记住,我比你一生中所有女人更爱你”说罢,她就在梵高身后服了毒,随后,马高特就被送到了精神病院。村里的人们越来越对梵高充满敌意,好像是他一手造成了这个女人的半死不活,那些厌恶的表情让梵高意识到,他除了躲避众人,也没有别的选择了。爱情,在梵高身上,已经永远地死去了。

三. 充满热情对绘画的无限追求

  “梵高跑得太快,以至于时代在他的身后气喘吁吁”,,这句话说得不错。生活在十九世纪流行印象派绘画的梵高,就已创造出了二十世纪的画风。只可惜,天才画家梵高过早地出生在了一个不属于他的时代,以至于他孤独而痛苦地活完一生,生前无人认可,只卖出过一幅画,死后却誉满全球,他的每一幅画都价值上千万美元,却从不缺乏购买者。梵高没有任何错,只能说是命运的无情捉弄。而梵高的家族却是欧洲强大的画商,也就是说,如果梵高安心做个画商,说不定能控制整个欧洲的艺术,但梵高选择了绘画,选择了流浪,最终流芳百世。著名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一生共画过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105张水彩画,19世纪的印象派画家里,梵高是一个另类。他的画有点类似儿童的创作,线条和色彩大胆纯粹,醉心于风景,植物和贫苦大众的描绘。鸢尾花,向日葵,星空,麦田,苹果园,夜色中的咖啡店,吃土豆的农民。梵高的作品中充满天然的悲悯情怀和苦难意识。不管是昏暗还是明亮的色彩,梵高的画总能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他笔下的画,色彩凝重而又明亮地跳跃着,深红,铭黄,碇蓝,艳紫,苍绿,既有苍鹰直冲蓝天的火热,又有夕阳缓缓落山的温和,这些令人亢奋的色调像一群小人儿般在纸上跳跃,也像极了梵高对生活的渴望。就像很多人曾想临摹的《星夜》,在深夜里,远离乡村的喧嚣,在山坡上仰望深蓝的夜空,看绚烂的星星布满的星夜,看金**的璀璨的明月,这一切在某一刻都凝结在了梵高的画纸上,无法稀释和抹匀,像一颗被揉搓的灵魂,鲜红的血夜里,迸发出不安的情绪,在与无限向往的天空中呻吟着什么,因为不安而骚动着,黑暗中被一只偌大的手抓紧,让它无法呼吸,危险天空下的麦田,一只清澈的眼睛在一片浑浊中寻找着什么,不断地搜寻着,在黑暗中它突然被一阵风刮到了,那是暴风雨前孤寂而寒冷的风,是灵魂永远无法冲破的孤独。在暗**的麦田中,眺望着远处的乌鸦,随着一声枪响,子弹击中了他的腹部,和他37岁的一生一样,这次自杀也是那样失败。只是,躺在弟弟提奥的怀中,“我真的好想现在就死去,真的,提奥。”

  梵高的一生,在三十七岁就过早地结束了。或许,梵高对生活的渴望,只是想拥有一个家,一个能支持他,理解他,和他一起去流浪和绘画的人,仅此而已。就像,《茶花女》中阿尔芒和玛格丽特坚贞的爱情一样。其实,梵高一直都是一个冲动,果敢,激情却又善良而单纯的好人,毫不犹豫地把火放在火上烧,在因忧郁而不惜割下自己的一只耳朵,在因饱受痛苦和煎熬后情愿不断地伤害和折磨自己,因为他的一生都在与那个时代背向而行。

  既然不能接受,那就选择离开。或许,梵高早已意识到:破碎可以带来快乐,所以他选择了永远地离开……

2019年6月19日,疑似梵高自杀所用的左轮手枪在巴黎拍卖。 手枪最终以约十六万两千五百欧元(约合129万人民币)价被一名私人收藏家竞拍购得。但此次竞拍活动也引发了外界的争议。负责照看梵高生前居所的梵高学生会发文谴责这一“将悲剧商业化”的行为。并称毫无证据显示这把手枪与梵高的死亡有关。1965年,一位农民在梵高自杀的田地见到了这把手枪。因检测显示这把手枪被埋在地下已有75年与梵高1890年的死亡时间相吻合。因此拍卖公司“艺术竞拍”坚称这正是梵高自杀时所用的手枪。

梵高和我们想象的不同,他并非一生都穷困潦倒。他1853年出生在荷兰,家境还不错,几个叔叔是当时最大画廊的大股东。梵高从10岁开始就画画,他喜欢画人,例如穿着棉袄拄着拐杖的老大爷、缩在阶梯上熟睡的老妇人等这些特别朴素的生活人物。而当时社会的主流是线条整齐、画面细腻逼真、表现贵族的生活的作品。因为梵高从小就不喜欢大众的风格,他画出来的画自然就不会受欢迎,所以当时家里人觉得梵高不适合当画家,而是让他去做画商,卖画。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因为梵高并不喜欢那些主流的宫廷贵族画作,结果得罪了客人,也丢了工作。而这是梵高第一次表现出他与众不同的追求。

离开画廊后,梵高通过家人的关系给他找了份牧师的工作,这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收入稳定,工作不忙不累。后来因为长时间和当地农民工人接触,被上司排挤,被迫离开了。

27岁梵高开始了自己的绘画生涯,在37岁离世前,他创作出了2000多幅作品。包括900多幅油画和1100多幅素描。他认为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传达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

梵高是表现主义的先驱,他用扭曲现实的方式,简单的来说他的情绪会影响到他观察的事物。他的代表作品《文森特的椅子烟斗》描绘的是一张偏黄的椅子,但是椅子的边缘可以看到蓝色的边框,这个边框就是因情绪而诞生的。梵高拥有比常人更强的情感感受能力,所以使用了更加表现自我的方式来描绘物体。

作品《房间》用鲜艳的色彩描摹了**的床脚,淡蓝色的墙壁和鲜红的被单。梵高曾经和弟弟的通信中表示,画这个房间的时候可以让自己的情感得到休息。在梵高的启发下后映像主义的艺术家只把客观物体当做表达艺术理念和情感的一种媒介。

1886年的冬天,梵高与高更在巴黎相遇了,当时他们跟印象派的画家们一起研究,并受到了日本浮世绘的影响。浮世绘是日本的风俗画,这种画的用色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运用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现空间关系,运用鲜艳的颜色来表达画中的事物。高更和梵高都很喜欢浮世绘,梵高也临摹过好几幅浮世绘。他们因此得到了启发,也意识到色彩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梵高和高更的画,都有着各种明亮的**、红色、蓝色、黑色等元素交织在一起。这也是两人最初相互吸引的点。

1888年,梵高邀请高更到他所在的阿尔勒一起生活一起画画,而向日葵系列,就是梵高为了迎接高更到来,送给高更的礼物。其中有一幅叫做《十五朵向日葵》的画最为有名,直到现在,这幅画还是整个西方艺术界中最广为人知,也是最受欢迎的静物画。个**的背景墙,底下是一张棕色的桌子,桌子上是一个深**的陶土瓶子,瓶子里插放着15朵向日葵,每朵向日葵的大小形态和开放状态都不一样。那为什么画中的向日葵是15朵呢?有人说这15种不同形态的向日葵,是代表着从花蕾到盛放到凋谢的一生过程。不管怎么说,从画面可以看到,梵高运用了非常饱满的**去表现这象征着太阳的花朵。其中整个画面的**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

两人一起讨论着如何调色用色、讨论关于构图关于绘画的方方面面……他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甚至还同进同出。可是这样的时间只持续了一个多月。慢慢的,两人发现彼此的创作心态有着巨大的差异。

梵高和高更两人的风格是有着很大的差异的,一个高亢一个沉静,一个激烈一个苦闷。梵高更偏向于写生,不喜欢靠想象去画画,而高更是偏向于表达象征性的风格。

同样是画咖啡馆,梵高喜欢喜欢从街道上取景,画面上是狭长的街道,街道上的一边有一间明**的咖啡馆,里面有人在喝咖啡,另一边是一排绿色的树。这样蓝色的夜空中,有**和绿色的映衬,整个感觉是明亮的。这幅画的名字叫做《夜间咖啡馆》。

而高更画的不是咖啡馆本身,而是咖啡馆里老板娘的形象。老板娘坐在咖啡馆前面,身后是在喝咖啡和交谈的客人,而老板娘神色凝重,像是在听着客人讲话,又像是在沉思着。整个画面主色调是黑色和暗红色,给人感觉沉稳但是又觉得压抑。

两个人的矛盾和分歧越来越明显,最后终于在一个圣诞夜前夕,两人就闹掰了。梵高曾情绪激烈地期待高更的归来,也想要维持两个人的关系。而高更一直冷漠对待这段关系,使得梵高情绪变得更加激烈,他选择了自残,把一只耳朵割掉。

之后梵高还画了一幅自画像,画面中他嘴里叼着一个烟斗,上面还冒着烟,他的半边脸被纱布包裹着,在一边耳朵的位置还显现出一些血色。你乍眼一看会感觉这个人面无表情的怎么那么凶恶,那么可怕。但他的脸上却没有任何痛苦的表情,反而还有点得意。自从他割掉耳朵之后,精神状况越来越差,后来就住进了精神病院。

住进了精神病院的日子里,面对好友远离自己,又要独自一人面对精神科医生和身边各种精神病患者,他再次跌进了人生的谷底。但恰恰是这时候,却创作出最让人惊叹的作品,《星夜》。当时他从房间的窗口看去,看到的是漫天的繁星。不过这些星星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深蓝色的星空的背景下,形成一圈又一圈的光晕,旋转着流动着。

梵高在绘画后期的用色和笔触都跟别人不一样。

第一,在用色方面,他几乎是不调色的。不调色意味着色彩的饱和度很高,也就是颜色的纯度很高,非常鲜艳,基本上是颜料从颜料管里挤出来,就直接用到画面上。但这样高饱和度的颜色,是不好驾驭的。当时的油画家一般都会在作画前先在调色盘上调好颜色。比如想要给人物的皮肤上色,会从颜料管里挤出一点**和一点粉色,将两者调和在一起再上色,经过调色后,画面看上去会更加柔和逼真。

第二,在笔触方面,显得大胆而有力量。如果你把梵高的这幅《星夜》放大观察,会发现画面上的色彩并不是连贯的,而是一小节一小节的色块组合而成的。你会感受到,画家的笔触非常快速大胆、非常有力量。想要画出这样的画面,是需要经过仔细的布局和设计的,需要画家非常冷静地去作画,这样才能构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星夜》的动感和力量感。这样的艺术作品,如果是一个神经病人,应该是没办法画出这样的效果。

梵高曾经说过:“当我画太阳的时候,希望人们能够感觉到它是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在旋转,散发出光热巨浪……”从《星夜》来看,他确实做到了像他描述的那种画面感。他的很多作品都有描绘散发出光热巨浪的太阳,非常吸引人。在他住精神病院的这段时期里,可以说是他一生艺术创作的高峰,他最好的作品几乎都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

梵高经过了一段创作高峰之后,很快就走到了生命的终点。而他生命中最后的一幅画,是一幅自画像,名字叫做《没胡子的自画像》。梵高把自己想象成没有胡子的样子,脸看起来有一点肉感,脸色有点红润,头发也利落整洁了。看他那微微上扬的嘴角,有种想笑又装着严肃的感觉。就像你内心有点难受,但是又想微笑的感觉。他穿着一件浅蓝色的外衣,双肩看起来有点不太自然,侧向了一边,像是在掩饰着什么。那他要掩饰什么呢?对,就是他那边被割掉的耳朵。可能你又觉得奇怪,当时割的时候那么从容,为什么现在却想要去掩饰了呢?!其实是因为这幅画,是梵高要送给母亲的礼物。

当时他的弟弟提奥也已经结婚生子了,一直以来提奥不仅支持着梵高的绘画,而且还给他资助帮他度过很多艰难时期。如今看到弟弟有了自己的生活和家庭,他也不愿意继续成为弟弟的负担。在1890年7月28日,梵高从旅馆老板那里借来一把有点锈迹的手枪,一如既往地带着画架到户外写生。但这次跟以往不同,他来到了一片麦田,放下了陪伴多年的画架,走到他喜欢的金灿灿的麦田中,突然一声枪声,一群乌鸦受了惊吓而飞向上空……当时的梵高并没有死,而是几天后由于伤口感染而去世的。

梵高的一生是失败的一生,他没有结婚,没有太多朋友,没有在他活着的时候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连街上的小混混也经常欺负他侮辱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死后给后世的人们留下了巨大的艺术宝库。

梵高生前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不是一个城市画家。我不是属于这儿的。我是一个农民画家。我要回到我的田野里去。我要寻找一个太阳,它热得把我体内的一切,除画画的欲望之外,统统烧光。”

资料来源

得到每天听本书:《梵高传》

得到严伯钧西方艺术课

**《挚爱梵高》

环球时报

爱情是什么?

有人说:突然有了软肋,也突然有了铠甲。

那为什么要单身?

大概是因为没有合身铠甲,又怕徒增了向前的软肋。

我知道,就在我写下这几十字短短的时间里,不知多少人决心就这么放手,一个人生活。

我听到身边很多姑娘都被问过这样的话:为什么你这么优秀,却还是找不到男朋友?

这种问题的言外之意,就好像单身是一种被动选择,是值得同情的缺憾。

但是,我这些姑娘,明明就很优秀啊。

好像幸福本身,和单身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1

我有一个同事,她叫阿凤。她是一个独身主义者,认识她三年,没见过她谈男朋友。是个相当有个性的姑娘。

她并非不漂亮,也并非眼光高,她只是享受单身。

她好像也没有寂寞的时候,总是排得满满的,工作之余学西班牙语、健身,学厨艺,每周去郊外徒步……

她学会了做精致的食物,再忙都会为自己做点好吃的,摆盘都能摆几分钟。健身狂热者,马甲线,细腰翘臀,信手拈来。执行力满满。

这样的姑娘又有活力,又充满灵气,每个见到她的人都觉得她身上有阳光一般的灿烂。

她说:单身的时候,整个人清醒得要命,能享受自由的状态,任意安排自己的时间,能做一切喜欢的事情,也能拒绝一切不喜欢的事情。

她把生活过得真的很漂亮。

2

之前看电视的时候,听到过这样一段话:“人穷尽一生追寻另一个人类共度一生的事,我一直无法理解,或许我自己太有意思,无须他人陪伴,所以我祝你们在对方身上得到快乐,与我给自己的一样多。

我发现,许多有趣的姑娘选择单身,正是因为如此,她们一个人,就可以撑起无聊的岁月,她们不是找不到爱自己的人,而是她们很难随意地,将就地把自己交给别人。她们在完善自己的路上努力前进,她们不愿意在没有结果的爱情里纠缠,她们足够爱惜自己,不会随意的把时间消耗在不够爱自己的人身上。

以后如果有人问:你这么有趣,不也还是单身。

你要说:单身正是因为我足够有趣。

3

有人和我说李宗盛《山丘》里那句: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每每听到都产生一种强烈的孤独感。

可是,一万个人一万种方式解读李宗盛。

而我最喜欢的,是冯小刚的说法:

“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的意思,不是因为没人迎接而失落。而是我站山顶上了,我也没瞧见你们呀。

越过山丘之后的孤独,是你翻山越岭,攀上高峰,最终成就了自己,这时候你站在的高处往下看。你发现,好像那个曾经让你仰望的人,那个让你受伤的人,那个你可望不可及的人,已经配不上你了,他还在山脚下呢。

我们所熟知的伟人其实很多都是一辈子单身,比如,梵高,贝多芬,诺贝尔,伏尔泰,康德,达芬奇,简奥斯丁,牛顿,伊丽莎白一世,柏拉图……不胜枚举。

他们不是不相信爱情,相反,他们中有的甚至对爱情有极度美好的憧憬,比如柏拉图,简奥斯丁。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要选择独身呢?

我想,他们要专注于自己的伟大理想,也许是错过了最爱的那个就接受了错过的这个事实、也许是一直都在等。

但也正是如此,他们成了伟人。

当然,这些人是凤毛棱角,我们都是很普通的凡人。

凯哥想对你说的是,此刻你独身一人,或许是件好事呢?或许是上天给你这个机会,让你变得更好,让你攀上高峰,因为有一个同样优秀的人在等着和你相遇呢。

你看,单身的美好不是自由,而是成长。

4

在一期节目中,有一位女嘉宾肖文静,她美丽,独立,知性,是个不折不扣的女强人。但是她却等到34岁,相亲五十多次都没有找到如意郎君。同样,在这档节目中,她也因为慎重没有选择任何男嘉宾。

在她准备退场之前是这样说和她一样在努力奋斗的大龄女子:我们没有背景,没有靠山,但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的靠山。我们不是剩下的,我们只是不想伤害对方,不想委屈自己。之所以这么努力,就是想配得上未来的他。

她的这番话和这个选择让人拍手称好,她没有因为害怕形单影只而将就。

女孩最不幸的,就是当她们被孤独感趁虚而入的时候,而随便牵起另一个人的手。

5

李宗盛的一句“我从来不想独身,却有预感晚婚”,唱尽了多少人的心酸。他写尽了女人心,却难得一个白头人。

人来人往的世界中,我们不停地遇见,又不停错过;踏遍千山万水后,还是渴望爱与被爱。

很多人,在父母急切地催促中,在相亲或者身边随便找一个人将就,草草进入婚姻,在无尽的矛盾与争吵中最终还是崩盘。

这也许不是最坏的结果,也许这个时候你们有孩子,你们还有责任,你们将愧疚一生,于是你被迫在对家庭负责和对孩子负责中二者选其一。

凡事欲速则不达。在这个快节奏的日子里,愿我们都能保持自己的步伐,慢慢来。无论是选择自己的热爱去坚守;还是在寻找有情人的路,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与其将就,不如单身。

一个人可以自己过一辈子吗?这是一个广受争议的话题。有人认为独处是件好事,能够让人更好地思考和反思;而有人则认为人是社交动物,独处会使人感到孤独和失落。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一个人能否自己过一辈子,并讨论独处的利与弊。

首先,一个人能够自己过一辈子。事实上,有很多人选择独自生活,这些人通常被称为“单身贵族”。单身贵族可以是任何年龄,而且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各不相同。有些人选择单身是因为他们喜欢独立自主,有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可以支配,不需要顾虑其他人的感受。而有些人则是因为他们不喜欢社交生活,或者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伴侣或亲人。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这些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保持积极的心态,并拥有充实的生活。

然而,一个人过一辈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独自一人,你需要承担所有的责任,包括照顾自己的健康、财务和情感需求。这需要相当的自律和责任感。而且,当你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你可能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助你。这种孤独感可能会使人感到非常沮丧和失落。

另一方面,社交生活对我们的健康和幸福感也非常重要。研究表明,社交支持可以减轻抑郁症状,增强免疫系统,并延长寿命。这些好处可能是因为与他人交往可以帮助我们感到更有价值和被需要,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此外,社交活动也能够带来快乐和乐趣,使我们感到更加幸福和满足。

因此,总的来说,一个人是否可以自己过一辈子,取决于他们自己的选择和环境。如果一个人喜欢独处,并且能够自己照顾好自己的需要,那么他们完全可以自己过一辈子。但是,如果一个人缺乏社交支持,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和幸福感。因此,我们应该尝试保持健康的社交生活,与家人、朋友、同事和社区建立联系,参加社交活动,并寻求支持和帮助。这些社交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增加我们的社交技能和情感智慧,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一个人可以自己过一辈子,但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独处可以带来自由和独立,但也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孤独和失落。在决定是否选择独居时,我们需要权衡自己的需求和能力,同时寻求社交支持和建立联系,以保持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试问我们为什么谈恋爱?静下心里想想是因为喜欢对吗?那,喜欢的原因是什么?我猜有两种回答,你们会说,没原因,就是喜欢,也许你们也会说因为……所以喜欢。没错,自古情无解。

现在人们过于急躁,八字还没一撇就要确定关系,你不确定这个关系他们可以换个目标直接冷淡,要么拿出真诚跟你说事,打着真诚的旗号做着自己的小算盘。渐渐的我们心理上有了对异性的恐惧。当新的人出现的时候,我们第一反应是拒绝。也许随着后续的了解,向来骨子里带着淡漠的心态告诉自己,早晚都会分,早晚都会离开。

开始时候对方对你充满好奇,或许是因为自己的外表,性格……等因素。但始终没有人喜欢的是我们这个人本身对吗?有个文案,很直接,但也很准确,大部分人谈恋爱无非跟不同的说着我爱你,做着从前做过的事情,说着同样的话。这样的喜欢,短暂缥缈。几个月后新鲜感过了,就无味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开始时候我们互不了解,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对方,小心谨慎,慢慢的腻歪恨不得成为同一个人,突然有一天无味了,你的黏人成为烦人,你的可爱成为了有病,你的关心成为了打扰,消息隔一天回几个字。一方想离开,另一方压着感性强迫自己离开。是不够喜欢吗?换句话说,喜欢,但可以不要。

恋爱久了,两个人难免失去新鲜感,可人们总想着换,而不是一起去体验不同的事情,聊不同的话题。

后来遇到的人,我们都能猜到答案,也不愿去继续聊下去。失望像喝了口凉水,从咽喉凉到胃。大部分人的喜欢便宜且廉价,大都是阶段性,那你说,我们会遇到一个我们喜欢的人吗?我不知道,可天总会亮,总有人会用心。比起忽冷忽热的陪伴,孤独才让人安心。

当我们身处热闹繁华街道,看着一双一对出入,那一刻我们会羡慕,时常羡慕爱情,次次庆幸单身是常态。再等等吧,如果自己一个人可以把生活过的有滋有味,不一定必须要有爱情,如果有则锦上添花,如何没有,自己也可以看花看海,做喜欢的事情。

两个人走会很有趣,一个人走会很快,两个人陪伴会很温暖,一个人也可以很精彩。如果一直遇不到,那就再等等。我不想因为自己是一个人去谈一段对对方不公平的感情。我始终相信自爱者自有人爱之。

  文森特·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以下简称梵高),19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出生在荷兰南部布拉班特省(Brabant),靠近比利时边境的尊得特(Zundert)一座教堂旁的小屋中,那天是1853年3月30日。 梵高的祖父是一位牧师。也叫文森特(Vincent van Gogh 1789211-187457) 梵高的祖母叫伊丽莎白(Elisabeth Huberta Vrijdag 1790-1875)来自一个瑞士家庭。他们生育了12个孩子,其中一个在幼年时就死了,剩下了5个女儿和6个儿子。 梵高的父亲西奥多卢·梵·高(Theodorus van Gogh 182222-1885326)1849年就在尊得特布道,他是一位基督教牧师。两年后他与梵高的母亲安娜·科尼莉亚( Anna Cornelia Carbentus 18191110 -1907)结婚,安娜生于海牙,她的父亲在海牙被誉为“国王的装帧师”,因为他被选中装订第一部荷兰宪法。他的几个女儿中,有一个嫁给文森特·梵·高叔叔。 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刚生下不久就夭折了,而当梵高降生后,他被取了那个死去的兄长的名字:Vincent willem。 梵高在家中是老大,他还有三个妹妹和两个弟弟,他们是: 妹妹:安娜 Anna Cornelia van Gogh (1855217-19301120) 弟弟:提奥 Theodorus van Gogh (Theo,185751-1891125) 妹妹:伊丽莎白 Elisabetha Huberta van Gogh (1859316-19361129) 妹妹:威廉明娜 Willemina Jacoba van Gogh (1862-1941) 弟弟:科尼利斯 Cornelis Vincent van Gogh (1867517-1900424) 在凡高一生中,他只与弟弟提奥和妹妹威廉明娜保持了亲密的关系,而提奥也是凡高这一生中最大的支持者和崇拜者。在梵高1890年去世六个月后,提奥也追随它的兄长去了虽然梵高的父亲只是一位牧师,但凡高家族在当时是很有社会地位的,因为梵高的几个叔叔伯伯在当时都是“很有影响”的人物: “Uncle Hein” 海因伯伯 (Hendrick Vincent van Gogh 1814 - 1877)在鹿特丹开画廊,后来迁到布鲁塞尔。 “Uncle Jan” 约翰伯伯 ( Johannes van Gogh 约翰尼斯·梵·高 1817819-1885)一位海军司令,生活在阿姆斯特丹。1877年,梵高曾在这位叔叔家里生活过一段。 “Uncle Cor” 科尔叔叔 ( Cornelis Marinns van Gogh 1824 - 1908 ) 也是一位画商。梵高和提奥经常称他为CM。 “Uncle Cent” 梵森特伯伯 ( Vincent van Gogh 1820 - 1888 ,与梵高同名)他是位大画商。小时候因为身体不好,没能上大学。他最初在海牙(The Hague)卖绘画材料,他是一个很有才华和很精明的人。在几年间他的画廊就成为全欧洲著名的画廊。而后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画廊 - 古比尔公司(Goupil&Cie,总部在巴黎)订立了合股合同。梵高与提奥最初都在这位叔叔的店里 - 海牙古比尔公司工作过。

  梵高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也就是说,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 梵高在巴黎结识了印象主义画家之后,他的调色板就变亮了。他发现,他唯一深爱的东西就是色彩,辉煌的、未经调和的色彩。他手中的色彩特征,与印象主义者们的色彩根本不同。即使他运用印象主义者的技法,但由于他对于人和自然特有的观察能力,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具有非凡的个性。 梵高把他的作品列为同一般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不同的另一类,他说:“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其实,不仅是色彩,连透视、形体和比例也都变了形,以此来表现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的关系。而这一鲜明特征在后来成了印象派区别于其他画派而独立存在的根本

  尽管高更和梵高的名字双双成为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锋,成为极端个性化的艺术家的典型,但要设想他们的个人特点有多在不同则是很难的。高更是个攻击传统观念的人,语言刻薄、玩世不恭、冷漠无情,有时蛮横无礼。而梵高对于共事的艺术家,则充满了一种天真的热情的深沉的爱。

伟大的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荷兰人,代表作有《星月夜》、向日葵系列等。

梵高这位画家,一生穷困潦倒、命运悲惨,最终选择了自杀。而在他死后,他的作品爆火卖出了天价。梵高的一生没有朋友,听起来十分凄惨,他的朋友和他大吵一架后而分道扬镳,从此再无联系,而梵高也因此割去了自己的一个耳朵。

他的画作的灵感来源于他的家乡,一个位于法国南部的乡下田间。一个人作画,整天痴迷于画画,白天画蓝天白云以及金色的稻田,晚上就画丝柏和星空,在他笔下的星空显得尤为壮观。他一生作画,但在生前只卖出了自己的一幅画《阿尔的红色葡萄园》,售价也还算可以。

当然,在他死后,他的作品价格疯涨,卖出了一个天价的数字。他的事迹可谓传奇,以他为原型创作了许多**,让梵高这个名字响彻了整个世界。

梵高年轻的时候也有很多的经历,感觉什么都做过的样子,他做过实习生、老师、助理等等,这一时期他没有作画的想法,单纯就是想挣钱养活自己。直到他27岁的时候,开始了他的学画生涯,自学了几年,没想到居然考入了美术学院,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过了几个月,他居然主动退学了,真令人吃惊。

那时候的梵高画风还比较保守沉稳。就这样一直到了他的33岁,这时候的他可以说是无业游民了,失望迷茫中来依附他的弟弟,不得不说,这是梵高最聪明的一个决定,从此之后,他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衣食住行了,包括他后半生画画的材料,都是他弟弟给钱他买的。

梵高的弟弟提奥还是比较崇拜梵高的,这应该算是他十分知心的朋友了,当然,更是互相珍惜的兄弟。后来,提奥给梵高引荐了一位知名画家,也是我们所熟知的画家,莫奈。这次引荐对于梵高来说,简直是一根救命稻草,也为其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大门,印象派的大门。

他深深的被其中的光与线所吸引了,他沉醉在其中,试图以此来改变自己的画风,从此,他通过不断的练习来使自己的画作更加明亮、丰富多彩。后来的他也参加了不少的画展,来丰富自己的画作。

但在后来,梵高不在追求莫奈的画作了,他扪心自问,为什么要单纯的画出大教堂的色彩变化,为什么不能加入自己的主观情感呢,于是他带着这种想法,画出了属于自己风格的画作《奥维尔教堂》。

后来,他不满足于巴黎的环境,独自一人前往了法国南部的一个小村庄,整天在暴晒中作画,好几此都晕了过去,但他依然坚持,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自己非常孤独,于是请求等等提奥举办了一个艺术之家的活动,但很可惜,来的人寥寥无几,在其中梵高遇到了一位朋友:高更。

但在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两人分道扬镳,后来梵高崩溃,发生了自残的事件。梵高被认定为精神病而被送往医院,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里,他依然一直作画,像燃烧自己的生命一般。《星月夜》是他作品的巅峰,他用肉眼画出了常人所不能看到的景象,同时这幅画也深刻的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这幅画其中的线条之间形成了一种美妙的境界,其中的圆圈更是显出一种奇妙的感觉。村庄在星月夜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宁静。《星月夜》中梵高用极其夸张的手法,画出了运动与变化的星空,这代表了梵高内心的变化。

在被当成精神病送往精神病医院后,还可以保持如此的作画水平。那时的他,在医院,医生允许他白天的时候能出去画画,也就是住院不久,他便画出来这一绝世画作,画中所描述的村庄便是圣雷米。

可以看出,梵高的一生是坎坷的,是命途多舛的。他把生命献给了艺术,也值得我们敬佩。在海子的一首诗里,把梵高评价为“红头发的瘦哥哥”。梵高说过:“一切向着自然的创作,都是栗子,从火中取出来的”。

梵高的一生写过无数的信,当你翻开这些信慢慢的品读时,你会发现这些书信里,大多都是对自己要不断创作画画的要求,他以此为警戒,用来提醒自己每日都要画画。他的这种对创作的痴迷,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持之以恒是他的标签。

到生命的最后一年,他意识到了自己的精神分裂,所以他在最后一封信中写道:“为了画画,我甚至搭上了我的一般理智,但是搭上就搭上吧!”他的这种态度是对画画的一种忠诚,一种赤诚,多么纯粹。

梵高,一个把灵魂献给艺术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8851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7
下一篇2023-11-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