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李鸿章为什么把21岁的女儿下嫁42岁的三婚男人呢?

晚清名臣李鸿章为什么把21岁的女儿下嫁42岁的三婚男人呢?,第1张

1866年,43岁的李鸿章喜得贵女——这就是李鸿章最小的女儿李菊藕。

“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女。”李菊藕在李家的地位,犹如掌上明珠。李鸿章对她疼爱有加。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让她接受良好的教育,经常带她出行,增长见识和阅历。所以,李菊藕不但出落得美丽动人,还能够吟诗作文。

李菊藕长大成人后,不少达官贵人托人来说媒,想和李鸿章联姻。奇怪的是,李鸿章一律婉拒。最后,李鸿章将李菊藕嫁给了一个40岁的男人——此前,这个男人不但结过两次婚,还曾经以罪臣的身份发配边疆。

这个幸运的男人,叫张佩纶。

张佩纶,字幼樵,生于1848年11月24日,是直隶(今河北省)丰润人。张佩纶22岁中举人,23岁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充日讲起居注官。丁忧期间,辞官守制,进入李鸿章幕府。张佩纶守制期满后,官复原职,一纸弹劾奏折,将户部尚书王文韶参倒;任职左副都御史,接二连三弹劾罢免了数位失职官员。

那段时间,张佩纶以弹劾百官名满朝堂,成为与李鸿藻、潘祖荫、张之洞、陈宝琛等人齐名的“清流”派人士。

1884年,慈禧太后突然发布懿旨,以恭亲王奕欣“委靡因循”为由,免去他的一切职务,并将恭亲王的全部人马,即武英殿大学士宝鋆、吏部尚书李鸿藻、兵部尚书景廉、工部尚书翁同龢等,全部逐出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就是著名的“甲申易枢”。张佩纶发表不同的意见,被朝廷赶出京城,任职福建船政大臣,会办海疆事务。

当年8月23日,法国舰队福州马江向南洋水师发起进攻,重创南洋水师11艘舰船;又炮轰马尾船厂,使得左宗棠一手创建的福州船政局毁于一旦。

战后,慈禧太后迁怒于张佩纶,有意对他进行严厉处置,于是派遣了素与张佩纶有矛盾的左宗棠前去查办。

左宗棠虽然自视甚高,睚眦必报,但毕竟不是公报私仇的小人。他在福建进行调查后,非但没有对张佩纶落井下石,反而极力为他开脱。因为左宗棠深知,用张佩纶这样的书生到前线指挥作战,本身就是朝廷用人不当。张佩纶到福建后提出以沉船堵塞闽江口、对法军先发制人等正确策略,都没有得到朝廷认可。法国舰队的最后通牒,也没有被张佩纶收到,因此,张佩纶不应该担责。

在左宗棠的开脱下,朝廷没有严惩张佩纶,只是将他革除职务,发配边疆。

1888年,张佩纶获释,从边疆返回京城。由于他在朝廷里得罪人太多,无法立足,只好重新进入李鸿章幕府,当了一名文书。恰好就在这时候,张佩纶的第二个妻子边粹玉病逝,张佩纶立即变得孤苦伶仃,不免整日长吁短叹。

李鸿章一直很佩服张佩纶的才华,见他正处于人生最失意、最落魄的阶段,便做主将自己最小的女儿李菊藕嫁给他。这时候,张佩纶已经40岁了,李菊藕才22岁。清代诗人刘体仁在《异辞录》中戏言:“养老女,嫁幼樵,李鸿章未分老幼;辞西席,就东床,张佩纶不是东西。”指的就是这门老夫少妻的婚姻。

其实,张佩纶在婚姻这方面还真算幸运。他第一次结婚,迎娶了大理寺卿、军机章京朱学勤的女儿朱芷芗;第二次结婚,迎娶了闽浙总督边宝泉的女儿边粹玉;现在第三次结婚,则迎娶了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的女儿李菊藕。

不过,彼时李鸿章虽然在朝廷里炙手可热,但对女婿张佩纶在官场上的提携作用似乎并不大。《越缦堂日记》记载:张佩纶与李菊藕结婚后,李鸿章送了几万两银子给醇亲王奕譞,希望能够给女婿买一个道员来当。可是,慈禧太后对张佩纶的恶感还没消除,最终没能成功。

后来,李鸿章又两次保举张佩纶,张佩纶嫌官职太小,没有就任,依然跟在李鸿章身边。

张佩纶后半生官场失意,但与李菊藕的生活倒还称得上美满。两人夫唱妇和,吟诗作对,还合写了一本食谱与一部武侠小说。他们生有一子一女,儿子叫张志沂,女儿叫张茂渊。张志沂结婚后生了一子一女,儿子叫张子静,女儿叫张爱玲——没错,就是那位在中国近代史上很出名的女作家。

没有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之一,安徽合肥肥东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李鸿章可以说是晚清时候的名臣,一生都在为维持晚清统治做了许多努力,一生都在弥补晚清即将摧垮的江山。李鸿章兴办洋务运动,为了保住国家与大清的命脉,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其实纯属无奈之举。今天,笔者就讲述晚清名臣李鸿章,为什么把自己二十一岁女儿下嫁给四十二的三婚男人呢?

李鸿章有两位千金**,大**叫李菊藕。由于李鸿章提倡兴办洋务运动,自然也比较接受西方先进文化与思想,不会是一个老顽固。所以,李鸿章不学封建地主家庭,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他很早就请私塾先生教女儿读书写字,熟读四书五经。可以看到,李鸿章的女儿与一般大户人家的千金**是不一样的。

话说到晚清官场上有清流与浊流之分,后人都把李鸿章归入为浊流一派。李鸿章一直在浊流派中物色儿子的对象与亲家,亲家对象主要是淮军的旧部与当朝官吏。但在物色女婿的时候,范围都是比较偏向在清流一派。于是,就让大**李菊藕嫁给一个年过半百,四十二岁结过三次婚的夫婿,这个人名字叫做张佩纶。

张佩纶为人清正廉洁,有自己个性与想法,这令李鸿章非常欣赏。认为他虽然年龄大过女儿很多,但年龄也不是问题,于是就把女儿直接许配给了他,招纳他为乘龙快婿。

这一起豪门婚事在当年遭到了讥讽与非议。论辈分,张佩纶应该叫李鸿章一声世伯的。张佩纶的父亲张印塘在安徽做官,与李鸿章也一起战斗抵抗过太平天国的起义军,结下了兄弟一样铁关系。之后,张印塘去世,张佩纶就跟着母亲在江浙一带生活。

李鸿章没有忘记铁兄弟的情谊,把自己女儿嫁给铁兄弟的儿子张佩纶,也算是回报当年的情谊。当张佩纶成为政坛新星之后,一直都是对贪污腐败嫉恶如仇,严打贪官,却没有攻打过李鸿章,不仅是父亲的情谊,也是欣赏李鸿章标新立异操办洋务运动的大格局,以及敢于担当的责任感。

可是,在李鸿章去世第二年,张佩纶也跟着去世了。于是,李鸿章的女儿李菊藕就失去了两位爱自己的亲人,可谓是非常孤独。好在她从小也受到了很好的文化教育,学会控制自己情绪,以及冷静下来面对一切。之后,李菊藕独自把孩子抚养长大,并且也成为很有出息的人才。如她抚养的儿子叫张志沂,也是大名鼎鼎的才女张爱玲的父亲。所以,张爱玲可以说是李鸿章的曾孙女。由于不平凡的家庭,教育出来孩子注定也是不平凡!

出访欧美八国时,李鸿章其实是病了。当他到达德国时,他会见了凯撒威廉二世,并一路视察了克虏伯大炮,这在交通不便的年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还去了著名的德国前总理俾斯麦的故乡,与两位俾斯麦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

李鸿章说:“在我们这个地方,政府和国家都在给我制造困难和障碍。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离开德国后,李鸿章又上路了。荷兰、比利时和法国被搁置在这里。然后老人跨过英吉利海峡到了英国,谈到了对中国至关重要的海关加税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各国都说要听英国的,英国人坚决拒绝了。然后我穿越大西洋去了美国。

这位老人在美国过得很开心,人们把他视为“地球上的老大哥,也是地球上最年轻的小哥哥”。他像一个**明星。50万纽约人走上街头,看他的“著名的黄夹克”。

李鸿章告诉西方报纸,“我们计划将来在中国建立更多的学校”,“呼吁废除排华法案”。他说,“你们不像英国,他们只是世界的工场。你致力于进步和发展的所有事业。在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方面,你们也领先于欧洲国家。但很遗憾,你无法和欧洲竞争,因为你的产品比他们的贵。这都是因为你的劳动力太贵,你生产的产品太贵,无法成功与欧洲国家竞争。劳动力太贵,因为你把中国工人排除在外。这是你的错误。如果允许劳动力自由竞争,就可以获得廉价劳动力。比华裔爱尔兰人和美国其他工人阶级更勤奋,所以其他族裔的工人都讨厌华人。”李鸿章的又打又拉,让美国人觉得舒服又听话。姜还是老的辣。

然后李鸿章说了一句超前100年的话。他说,“只有把货币、劳动和土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财富。清政府非常乐意欢迎任何资本来中国投资。”

李红意外创造了另一个中国第——号招商。然后他从加拿大回到了家。在日本过境的时候,这位老人相当固执。为了实现他“一辈子不在日本走”的誓言,老人冒着生命危险,让他从两条摇摇晃晃的船之间的踏板上撞过去,这样他的脚就再也没有接触过日本的土地。

这一次,李鸿章一路万里,并没有带着马回家。他已经过了退休年龄,但如果他没有一颗工作狂的心,他就无法熬过这次长途旅行。

李鸿章也有外遇:他访美,告诉我们中国主席娶了慈禧。

19世纪末,晚清重臣李鸿章在访美时,把清帝赐的黄马褂作为炫耀的光荣资本。按照清朝的规定,只有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的老臣才能穿黄马褂。

纵观清朝200多年,鲜有人有此殊荣。李鸿章因剿灭太平军、捻军有功,获得朝廷授予的黄马褂。李鸿章对此非常珍惜,只有在重大节日或皇帝召见时才愿意佩戴。

李鸿章觉得这次欧美之行非常荣幸,同时也觉得这是展示自己的最好时机。所以李鸿章到了美国之后,一直穿着黄夹克。

谁知,对东方文化一无所知的美国人误以为李鸿章穿的是龙袍,只有皇帝才能穿。所以当时美国媒体认为他是在访问东方大国中国的最高***。

晚清重臣李鸿章访美。

当地一些有影响的报纸,如纽约时报,报道了“中国李鸿章主席来访”,甚至刊登了“慈禧太后嫁给李鸿章”的消息,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一时间国内外舆论哗然,光绪皇帝被e

后来,当他的随从把这件事告诉李鸿章时,李鸿章立刻出了一身冷汗,再也不敢穿着黄马褂四处招摇了。好在慈禧太后对李鸿章没有疑心。李鸿章出访归来后,慈禧太后没有为难他,否则李鸿章会吃不了兜着走。

当然,不知道是因为李鸿章的到访让慈禧不爽,还是因为甲午战败被压榨。李鸿章出访归来后,坐了几年冷板凳。

那么,美国媒体炮制的“慈禧太后嫁给李鸿章”这一令人震惊的小道消息是怎么出来的?黄马褂真的能把“中华大总统”的桂冠戴在李鸿章头上吗?

原来美国的纽约时报发布了加拿大温哥华的这样的新闻信息。虽然相当八卦,令人震惊,但美国媒体还是得到了最有价值的新闻,并进行报道。

该报称,从香港和横滨出发的“日本皇后”号游轮带回了一批东方报纸。报纸上说,李鸿章和慈禧太后曾在“新发”寺秘密结婚。

于是,1898年10月20日,美国纽约时报转载了这条八卦新闻。但这篇报道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在标题上打了个问号:李鸿章结婚了吗?

据说这些东方报是中国邮报。这份报纸也叫德臣西报,是香港第二份报纸,也是香港历史最悠久、最有影响力的英文报纸。

据说中国邮报报道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于1898年9月22日上午结婚。后来,这对新人坐火车去了天津,为了不让别人跟着,还把经过的铁路都拆了。

这对新婚夫妇将在旅顺港度蜜月。这让中国年轻的皇帝光绪陷入了极度的沮丧和愤怒,因为他的母亲,中国的皇太后,又结婚了。

她在一个叫新发的小庙里嫁给了中国最有声望的政治家李鸿章。美国人纽约时报根据这样的不明来源,不仅炒作了“慈禧太后嫁给李鸿章”的绯闻,还把“中华大总统”的桂冠戴在了李鸿章的头上。

然而,美国不久就发现这个消息只不过是八卦新闻而已。于是,就在报纸上更正说:李鸿章没有结婚,并明确指出:显然,这是一个东方笑话。

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媒体报道的捕风捉影甚至无中生有的八卦新闻是有历史传统的,并不是虚名。

至于从香港和横滨带回一批东方报纸的所谓“日本皇后”号游轮,恐怕只是纽约时报为了掩盖他的不实报道而开的西方玩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9454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8
下一篇2023-11-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