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揭秘之:自强与无奈交织中的民国与晚清

历史揭秘之:自强与无奈交织中的民国与晚清,第1张

一部晚清民国史,定格多少中国人对西方国家的印象,又延伸出多少中国人对自身民族性的批评,似乎那时,中国人什么都不是,只是静待被宰割的羔羊。现代的人们似乎都认定了晚清是一部屈辱史,就算是教科书也是这样阐述的,我自从开始接触历史以来,也一直是这样认为的,但当我再次翻看袁世凯信封札记时,突然想到了李鸿章、左宗棠、梁启超、摄政王载沣甚至光绪。我发现他们这些人冥冥之中似乎有一丝共性,他们并没有同时登上历史舞台,而是间隔性的,每个人几乎都是自己所在时期的主角。无论他们是忠于朝廷还是忠于国家,他们都在无时不刻的诠释着“自强”二字。因此,我认为晚清和民国其实是一部自强史,但这份自强中却透露出些许无奈。

晚清时,天下大局早已变幻,世界早已不是以前的那个世界,而晚清却仍然是那个封闭的清朝。当晚清贵族突然醒来时,华夏文明圈似乎早已名存实亡,列强早已蓄势以待,都希望在清朝这锅粥里分得一杯羹。但这并不是屈辱的开始,事实也证明中华民族也并不是静待宰割的羔羊,这仅仅是自强的开始,可以这么说,没有经历过磨难的民族,很难想象受尽磨难的民族对于自强的强烈渴望。无论是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还是辛亥革命,若我们不用现在的眼光去批评他们的局限性,其实他们都是自强的过程。这些运动从一开始,就没有掺和任何的私利,他们谋得是国家的自强。

洋务运动,一场器物的运动,当时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不谈政治,经济,文化。只谈军事,我们就可以看到当时的成果。1871年牡丹社事件发生,日本开始策划及实施征台之役,1874年3月,清廷派出沈葆桢为钦差大臣,率船去台湾巡防并负责交涉。日本当时的兵力并不强,尤其是海军,只有原幕府的5艘旧兵船和3艘运输船。所以日本迫于压力不得不退兵,后来沈葆桢奉命在台湾设防,调1艘军舰驻台北,6艘军舰驻澎湖练习合操阵式,2艘军舰分驻厦门、福州以固门户,另调3艘商轮接运淮军赴台和运送军火。上述所有军舰除一艘外,其余都是福州船政局所造。至于后来为何会签订《北京条约》,则是迫于美国的压力。然而,后来的甲午海战将洋务运动的成果毁于一旦,这场战役为何会输,其实也是器物的不如人与决策的失误,日本的明治维新时有目共睹的,上至皇帝,下至 ,无不出资为国家建设出力,这种全国动员在中国古代史很少出现,就算是近代,也只有抗日战争算是半个。

再加上晚清时的百姓对于海防这么遥远的事情也并不是关注,他们只求生活稳定,追求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生活,而朝廷,已是混杂一片,处在你争我斗之中,有才者权利的行使到处受到掣肘,而且科举制式的选人制度早已过时,朝堂上多是八股腐儒,真正如李鸿章,左宗棠之类的实干家又能有几人?就算是李鸿章这种权利极大的臣子,也处处受到掣肘,上不正,周围不正,只图几人之力,焉能成功?再退一步讲,李鸿章本身也是科举制下的人,他的思想也只有儒学,在年轻时没有游学各国,对西方制度也并不了解,能够提出洋务运动已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何谈改制,这种无奈是历史赋予的,无怪李鸿章。

再看戊戌变法,在改革上,条条陈列,非常详细,若改革成功,必能走向强国之路,然而维新派最终败在了“急”上,改革派所陈条列如:开放言路,精减机构,任用新人,工商立国,富国养民,鼓励民办企业,各省会设高等学堂,郡城设中等学堂,州县设小学鼓励私人开办学堂,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改用西洋军事训练。可谓是治国之策,然终究败在自己手上。一腔热血也只能付之东流。梁启超曾经总结变法失败的原因时曾说:“一是光绪帝无权,二是守旧官僚的反对”。可见当时顽固派是何其守旧,然而他们的守旧却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其实,失败的最终原因应该是缺乏民众基础,但是这个原因必然存在,因为历史并没有留给他们太多的时间去唤醒民众,所有的议程只是在纸上,只靠变法的几人振臂高呼,根本不可能,甚至会被百姓误认为疯子,上有官僚集团反对,下唤不醒百姓,结局也只能是失败了。其中无奈是任何人都无法体会的。

对于辛亥革命,应该是最成功的,但是这段时期,有一些事情必须说明白,一、袁世凯并不是窃国者,二、纵使孙中山一直就任大总统一职,孙中山也无法统一全国。辛亥革命推翻的不仅仅是清王朝这么简单,也不是废除封建帝制那么简单,当然也不能否认废除封建帝制是一件大事,但是,这次运动后,造成了中国群龙无首的局面,就是孙中山竞选大总统这件事,也无法服众,早在晚清末年,李鸿章就曾认为,若晚清这座破屋一旦倒塌,必将造成军阀混战的局面,所以自己才要做裱糊匠,所以从当时的局势来看,必须有一位权威人士主持大局,其实这时候袁世凯已经成为不二人选,。然而,担任职位的开始既是他开始为国自强的开始,也是他无奈的开始。在担任大总统后,袁世凯就步上了改革的征程,他在接受《 》采访式曾说:“我们需要改革财政制度、货币流通体系以及法律结构。只有做好了这些事,大清国才能恢复完整的 。而且,也只有等她彻底恢复了 ,才能真正理顺国家正常的经济和政治生活。这三项改革中的任何一项都与其他两项有着密不可分的依赖关系”

然而,由于后来的“二十一条”让袁世凯跌入名誉深渊。其实我们应该认真的了解一下这个过程,其实袁世凯是最恨日本人的,这个可以从已有史料了解,从1915年2月2日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到5月7日日本发出限时48小时答复的最后通牒,历时105天,谈判20多次,现在对照天津市历史档案馆现存的袁世凯对《二十一条》说帖的朱批原件,可以发现更多的“字斟句酌”和“讨价还价”,如日本 提出的有关东部内蒙古借款、课税、开埠、合办农工业等方面的要求,袁世凯批:“办不到”;有关日本臣民在满州可租赁或购买土地,袁出“或购买”3字,批:“购买有碍完全领土”。最后,他写道:“各条内多有干涉内政侵犯 之处,实难同意。”

在签订过后袁世凯曾说:“虽然胶州湾有望收复, 亦勉得保全,然南满权利,损失已多,创巨多痛,引为渐憾,己则不竞,何尤于人?我之积弱招侮,事非旦夕,亦由予德薄能鲜,有以致之。顾谋国之道,当出完全,而不当掷孤注,贵蓄实力,而不贵鹜虚声。切不可图逞血气,任意浮嚣,甲午。庚子覆辙不远,凡我国民,其共戒之!”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历史给出的局限性,纵使伟人,也无法改变,只能蓄力待变,只一个“无奈”可形容。因此晚清至民国是一个自强的过程,也是一个无奈的过程。

民国其实是一个对女子比较苛刻的时期,但是却有这样的一名奇女子—余美颜,她放浪形骸,不顾当时社会对女子的束缚。说出了女子为什么不能玩弄男子,而我却偏偏要做那第一人。尽管这是一个男权的时代,但是我却偏偏不信邪,要与那些男子一夜风流快活这样的话语。在那样一个年代,这样的余美颜是不能被社会人士认同的。

沉迷风月的余美颜其实也并不是大家表面所见的那个样子,她也有自己期盼的爱情。只是她遇人不淑,她所钦慕的那个人负了她,她才开始决定放纵自己。其实她也希望自己有遇到一个一心一意待她的良人,但是她的每一段婚姻并没有得到家人的衷心祝福,最后也只能无疾而终。

小时候的余美颜便因为出众的外表吸引了许多的眼光,这在她传统的父亲眼里并不是一件好事情,于是她的父亲决定为她休学,请私塾老师来家里教。余美颜在私塾老师的教导下逐渐长大了,她心里有了第一个喜欢的人,那就是她的邻居哥哥。这样的情节放在小说中可是青梅竹马的一段佳话吗,可是这样的感情没有过多久就被余美颜的父亲发现,她的父亲便立刻断了他们之间的联系,并且还为她找了一户人家。在这样危机的时候,她的青梅竹马不见了,余美颜心灰意冷了便决定答应父亲说的那门婚事。

就这样,余美颜嫁给了一名富商的儿子,虽然余美颜觉得可能不会幸福,但由于这位男子的思想非常的前卫,并且张的也是仪表堂堂,所以他们的婚后生活是非常幸福的,但是最后为什么会离婚呢,那是因为这位谭性男子的家里破产了,余美颜的未婚夫决定外出做生意,于是在这样的决定他们分隔两居了,最后只能分手。

当时只有少数精英的才会有自己的自由恋爱的,多数都是父母包办的,婚后才恋爱。

最出名的有10个人的恋爱故事。

还有一本书 《叫民国时期的恋爱》

核心提示:最被人言说的爱情:林徽因与梁思成这段爱情婚姻,因林徽因这个才华横溢的美貌女人而被人铭记,更因为这个婚姻外有着痴迷的等待者而被人言说不断。其实林长民把林徽因嫁给梁思成就是看中了他的踏踏实实,浪漫的人更渴

最被人言说的爱情:林徽因与梁思成

这段爱情婚姻,因林徽因这个才华横溢的美貌女人而被人铭记,更因为这个婚姻外有着痴迷的等待者而被人言说不断。其实林长民把林徽因嫁给梁思成就是看中了他的踏踏实实,浪漫的人更渴望一个安稳的家。

林徽因一生中遇到的男人各个都不是凡夫俗子,而且都和这位大才女有着某种程度的志同道合。她和徐志摩分享的是诗意,和金岳霖交流的是学术,和梁思成一生的话题,是谈不完的艺术。纵使外界对于林徽因有多少种解读,她临终前交待刻在她墓碑上的,是建筑学家林徽因。当梁思成问林徽因“为什么是我”时,林徽因俏皮地回答:“我会用一生来回答,你准备好了吗?

在包办婚姻中最是幸福的爱情:胡适和江冬秀

胡适的婚姻是包办的。江冬秀,一个裹着小脚的女人,与胡适想象中的婚姻相差甚远。他也抗拒过,不过胡适与鲁迅不同的是,他并没有抗争到底,而是很快妥协了,接受了母亲的安排。胡适很快适应了这场包办婚姻,并与江冬秀越过越和睦。

蒋介石曾评价胡适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其实这不过是对胡适惧内的调侃。胡适每次和太太照相时,总是让太太坐着他站着,还颇为得意。胡适有个癖好就是收集全世界怕老婆的故事。当他发现当时只有德国、日本和苏联没有怕老婆的故事时,就下推断说有怕老婆故事的是民主国家,没有的是专制独裁国家。他还提出了著名的“新三从四德”: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了要盲从;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胡适和太太厮守一生,其实惧内不过是玩笑话,谁都知道这个“惧”,完全是由爱产生的。

最老实却又霸道的爱情:沈从文与张兆和

沈从文小说写的好,但是话却说的极差,据说他上课的上座率不是一般的低。他爱上了自己的学生张兆和,可又讷于言辞,于是就展开了情书攻势,一天一封,雷打不动,看张不被打动,有人传言沈竟然要自杀。张拿他没办法,带着他写的书信去找校长胡适,说:“老师就这样对我。”胡答道:“他非常顽固地爱你。”张立即表示拒绝:“我非常顽固地不爱他。”

胡适表示,沈从文是个人才,愿意做个媒。从此,沈从文更是肆无忌惮地展开对张的“骚扰”。张毕业后回了苏州老家,沈拿着一大包文学名著敲开了张家的大门。沈鼓起勇气说到:“如果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张父欣然同意,张给他发了一封电报,八个字——“乡下人喝杯甜酒吧”。沈从文为我们留下这段美丽的文字: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最传奇的师生恋:鲁迅与许广平

鲁迅是一位“英雄”,他还不是一般的英雄,而是“空前的民族英雄”。许广平决非“美女”式的女性,但她既是鲁迅的亲密伙伴,也是著名的妇女社会活动家。

以文会友向来都是中国的浪漫传统,而以文结缘则更是一段佳话。原本素昧平生的鲁迅与许广平相识于杂志中的一场论战,这场论战,就是爱情定则的讨论。鲁迅虽思想激进,却迫于母命与无爱的朱安女士结婚,长期为旧式婚姻所羁绊与煎熬,而许广平当时也受着娃娃亲的困扰。有着相同苦恼的两个人在交流不同的爱情观的同时,渐渐生出了惺惺相惜之感。后来许广平成为了鲁迅的学生,二人之间的感情也最终修成正果。 许广平“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毫无疑问,他们二人共同谱写的一曲爱情之歌,不但是至感人心的,也是激情浪漫的。

最凄美绝怨的纯真爱情:林淑华与徐惠民

林淑华是封建家庭中的千金**,而徐惠民出身于贫寒之家,在给林淑华做家庭教师时,两人深深地相爱了。然而横亘在他们之间的除了贫富的差距,还有吃人的封建礼教。心高气傲的徐惠民在林淑华家人的侮辱和林淑华的爱中痛苦地挣扎,最终决定一定要在上海出人头地,他选择了在圣约翰大学读医科,一路走来分外艰辛,而林淑华为了爱的承诺苦苦地等待了八年,却只换来两年的相守。徐惠民的离世留给林淑华一生的追忆,她用手中的笔记下了他们爱情的点点滴滴,于是《生死恋》的结集出版,既是对他们爱情的纪念,也实实在在是民国时期绝版的爱情白皮书。

最是昙花一现的风光爱情:郁达夫与王映霞

王映霞可谓是郁达夫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两人之间那段以激情始却以悲剧终的情爱纠葛曾轰动一时,被认为是“现代文学史中最著名的情事”之一。当年郁达夫在沪上友人家中初识杭州美女王映霞时,一瞥惊鸿惊为天人,遂展开了强烈、真挚而又执着的攻势。为赢得王映霞的欢心,郁达夫写了无数的情书和情诗。1928年2月,郁达夫的热情终于打动了王映霞,他们也因此成为了那个时代自由恋爱与自主婚姻的明星式人物,被诗人柳亚子誉为“富春江上神仙侣”。

然而这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并没有经得起时间的推敲,由于年龄、性格等诸多方面的原因,郁、王之间渐生罅隙。后来郁达夫又在家中发现了浙江教育厅厅长许绍棣写给王映霞的情书,更传闻王婚后曾为戴笠堕过胎,致使夫妻反目,王离家出走,后经友人调解,一场风波才告平息。然而感情的裂痕却愈裂愈深,终至最后在新加坡恶脸相向。在报纸的推波助澜下,这对当年的“神仙侣”最终以“协议离婚”而分道扬镳。

最具**色彩的爱情:冰心和吴文藻 

一个是前途无量的青年学者,一个是未来中国文坛最富生命力的女作家,作家冰心和丈夫吴文藻的爱情故事,开始于远洋客轮上的一番阴差阳错。1923年上海开往美国的轮船上,冰心代同学找弟弟找错了,似乎是上天有意安排的一样遇到了吴文藻。在前往异国的旅途中,开始了他们的爱情之旅。

获得爱情后的冰心写下了她生平难得一见的爱情诗:躲开相思/披上裘儿/走出灯明人静的屋子/小径里明月相窥/枯枝——/在雪地上/又纵横地写遍了相思。而吴文藻在求婚信中用一句话概括了他对冰心的理解:令爱是一位新思想与旧道德兼备的完人。1929年6月15日,冰心与吴文藻在燕京大学的临湖轩举行婚礼。1985年9月24日,吴文藻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1999年2月28日,冰心逝世,享年99岁,死后两人骨灰合葬,他们美满的爱情故事,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佳话。

最是难以评说的爱情:徐志摩与陆小曼

爱与幸福似乎存在着一种吸引,但又存在着一种抵制,或许纯粹的爱是难以融入世俗之中的。军校高材生王庚娶了一个才貌双全的妻子以后,他的同学隔三岔五就来他家里蹭饭,一来二去把他的妻子都给蹭走了。这个蹭饭的男子叫徐志摩,而这个才貌双全的妻子是陆小曼。他们的爱情轰动却难容于世人,这徐志摩领着陆小曼去找老师梁启超证婚时,就被老师大骂。有才情的人容易感情冲动,陆害怕这个感情丰富的才子移情别恋,对其看护甚严,不许徐再有取妾的打算。徐对陆用情专一,可是徐死后,陆却与翁瑞午同居,陆小曼依然相信爱情?还是我们没有参透爱情的真谛?而他们轰轰烈烈的爱情我们实在找不出合适的言语来评说。

最是心心相印的爱情:钱钟书与杨绛

钱钟书、杨绛和他们的女儿钱媛。1932年,钱钟书在清华园认识了无锡名门才女杨绛,一见钟情,第二年,钱钟书与杨绛便举办了订婚仪式。杨绛先生回忆说:“默存和我的订婚,说来更是滑稽。明明是我们自己认识的,明明是我把默存介绍给我爸爸,爸爸很赏识他,不就是肯定了吗?可是我们还颠颠倒倒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默存由他父亲带来见我爸爸,正式求亲,然后请出男女两家都熟识的亲友作男家女家的媒人,然后再苏州某饭馆摆酒宴,请两家的至亲好友,男女分席。因为我爸爸生病,诸事从简。”

据说这个书生气十足的清华才子,在家里对杨绛关怀备至,钱钟书每天早起做早餐,这个传统一直到老。

最是迟到的美好爱情:陈寅恪和唐筼

才子佳人式的爱情往往被演绎得风风火火,好看却虚假。我们都期待相濡以沫的幸福归宿,这才是心安之所在。陈寅恪被聘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导师后,与赵元任成为同事。陈“愿有家而不愿做家”,“赖”在赵元任家不走,赵元任的妻子杨步伟是有名的热心肠,见陈寅恪快四十岁了还不成家,就说:“寅恪,这样下去不是事呀!”陈答道:“现在不是很快活嘛,有家就多出一些麻烦了。”赵元任幽默地说:“不能让我太太管两个家呀!”于是赵元任夫妇与他人合谋为媒,将唐筼介绍给陈寅恪。两人一见钟情,陈有大才,唐亦巾帼不让须眉,很快步入婚姻殿堂。一代大儒年近四十才找到自己的家。有人说唐筼好像是专门为陈来到这个世上,陈死后不久,唐也离开这个世界。

参考资料file:///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民国时期十大爱情故事,民国十大情侣htm

  我对于张爱玲算得上是“情不知所起从,一往而深”,年少时因她的那句“ 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再者也因为她和胡兰成的爱情而去读她的书,读她笔下的爱情。

她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半身缘》,《第一炉香》,《金锁记》等,都在我不同年龄阶段读过,也写过洋洋洒洒的读后感。而《金锁记》的读后感也曾作为台湾文学课的结课考试。

她所生活的时代—民国。也不知何时,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民国是一个浪漫且风华绝代的时代,满眼的风花雪月,才子佳人,男士西装革履,游离在各种风月场所,女性则是旗袍加身婀娜多姿,或洋裙洋伞,窈窕秀丽,举手投足间皆是大家闺秀的模样。而这样的浪漫,这样的场景只属于高高在上的上流社会。

而真正的民国,它更像一袭爬满蛀虫的华美礼服,透过虫洞,就会发现一个千疮百孔、衣裤褴褛的国度。

她笔下多数的爱情,表层浮着民国的上流社会浮华与颓圮,但是本质却是虚伪与残败。

—————————————————————

而我的很多朋友也劝我,不要读张爱玲,因为她是“病态”的,甚至是“颓废”的,是民国典型的文人。

也真的或许对我有影响,早期的随笔也有着颓废和伤感的味道,写不出乐观与阳光,写不出那个年龄该有的明快。

如今她的书,我停停读读,也不在浮沉与书或者爱情的表面,看到的更多的是民国样子和民国的爱情以及对她这个人的思考。这个思考也不求任何结果,因为也曾真挚的喜欢,也多少影响了我。这个影响没有好坏,最后只是自己的风格而已。

如今于她,不似年少一往情深,毕竟世界这么大,还有那么多的风景,她只是在我成长的路上陪伴了我一段岁月,是一个起点,是一种成全。

民国时期出现了许多浪漫的大诗人,他们的爱情故事直到今天还被广为流传,现在我就带大家一起来感受民国时期那些最动人的情书。

夕阳下的我们

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形状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致张兆和

我寄你的信,总要送往邮局,不喜欢放在街边的绿色邮筒中,我总疑心那里会慢一点。

——鲁迅致许广平

妹妹,你的信我都好好收起,注明号码。哪封是哪天发的,哪天到,我都写得明明白白,好带回家去。我们肩并着肩的从头细看,细数这五年的离情别意。

——朱湘致刘霓君

我爱你朴素,不爱你奢华。你穿上一件蓝布袍,你的眉目间就有一种特异的光彩,我看了心里就觉着无可名状的欢喜。朴素是真的高贵。你穿戴整齐的时候当然是好看,但那好看是寻常的,人人都认得的。素服时的美,有我独到的领略。

——徐志摩致陆小曼

一起到老

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而且,假如你老了十岁,我当然也同样老了十岁,世界也老了十岁,上帝也老了十岁,一切都是一样。

——朱生豪致宋清如

有你一切都好,有你爱我,我真幸福,我会写文章的。而且我决定安心等到暑假再和你相聚,照我们的计划去做,而且也决心,也宣誓以后再不离开了。

——丁玲致胡也频

梦醒来,我身在忘川,立在属于我的那块三生石旁,三生石上只有爱玲的名字,可是我看不到爱玲你在哪儿,原是今生今世已惘然,山河岁月空惆怅,而我,终将是要等着你的。

——胡兰成致张爱玲

一见你的眼睛,我便清醒起来,我更喜欢看你那晕红的双腮,黄昏时的霞彩似的,谢谢你给我力量。

——朱自清致陈竹隐

永远

你来!我们同游奇山,去洗温泉不好么早晚一块儿往羣芳竞放的原野,在黄茑回啭的密林下散步不好么无论如何请来吧!我在等你。

——白薇致杨骚

妹:今天早晨起来拔了半天草,心里想到等你回来看着高兴,荷花也放了苞,大概也要等你回来开,一切都是为你。

——闻一多致高孝贤

你所希望我的,规劝我的话,我以后一定牢牢的记着。假使我将来若有一点成就的时候,那么我的这一点成就的荣耀,愿意全部归赠给你。

——郁达夫致王映霞

朋友圈中都非常流行一句话:“男生都在去叙利亚打仗,女生都想去民国当姨太太”。这本来是网友开的玩笑,但还真有人相信了这个梗,很多的女生穿着旗袍扮着军阀姨太太的模样来博人眼球,寻求热点也无可厚非,但是也不要拿无知当个性,如果真让她们去民国做军阀的姨太太,那她们想哭都找不到地方。要知道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姨太太们的生活也不是特别的好受,甚至有些人的遭遇还是非常凄惨的,所以不要觉得当姨太太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

在历史上有很多的军阀是土匪出身,就比如说张作霖等人,他们本身就犯下了很多罪行,根本就不值得赞扬,有的甚至还可以用丧心病狂来形容,那么你如果你做了他们的姨太太,你觉得你还会感到很光荣吗?

军阀的姨太太在民国时期其实地位非常的低下,几乎没有人权可言,任人摆布,每天听从别人的安排,每天在别人的手底下苟且偷生,只为混口饭吃,这种方法也遭人冷眼相对,但是还有很多人争先模仿。

一开始她们模仿只是为了穿旗袍比较好看,是对美的追求,但是这也暴露出了一部分人的无知。其实真正的姨太太,几乎都没有很好的下场,她们很多人的出生都是在贫苦的家庭。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才做了军阀的姨太太。她们很多人和军阀本人相差的岁数特别远,其实这也是妻妾文化的一种衍生,就像古代穷人家的孩子,男的去做太监,女的去做宫女是一样。

就拿我们熟知的张作霖来说,张作霖就有很多的姨太太,并且个个都貌美如花,但是张作霖却并没有太重视他的姨太太们。这些姨太太为张作霖生儿育女,但是张作霖却不顾他这些姨太太们的感受,直接将他们的女儿当做筹码,给他的战略伙伴来谋取自己的武装力量。张作霖的这一行为,让他的女儿非常的记恨张作霖,当张作霖坐火车被日本人用炸药炸死之后,张作霖的这些女儿,个个都拍手叫好,而他的那些姨太太也都个个下场悲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932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