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伋《朝阳》抒情诗

蒲伋《朝阳》抒情诗,第1张

蒲伋:《朝阳》

晨早,

许多饥饿的眼寻找,

我卧在高架桥上左右居中

等待阳光渐渐晒暖血液,

时间不断顺延,

我缓缓苏醒

昨天,在出租房内,

某个人发现我的躯壳已风干坚硬

生活的网像墙,

叠叠又重重,

我立在网中央蜕变成蛹

昨天,

我需要一粒沙子筑起城市,

扩展无限自由时空

盘坐其中,

我的思想里总有你的阴影,

总有我的生命

晨早,

你与我结伴而行,

阳光蒸发了身上纯白的霜冻

已经结成冰凌的蒲伋诗境

或许生活中剩下的记号仅有这些,

也蒸发了彩色的梦

我沿着一粒沙子结构走过城市的半径,

结构圆的完整

发生在喜怒哀乐里的故事,

晕开,被一滴水包裹消融

昨天,

我需要漆黑的夜为你苍白的脸点亮炫目的霓虹

也只是炫目,

它缺少光芒,

而城市没有光芒除了朝阳

昨天,

我记错时间,

错过末班地铁空着衣兜露宿街头

也只是露宿,

夜会凝结我的血液,

天空撒下鬼魅的歌

曾经我尝试用残缺的有毒的黑牙齿噬咬肌肤细腻的手

尝试惨痛,

生活总会有人为之付出代价,

如我的贫穷

曾经我怀疑瞬间闪烁在视野里几粒春季里翠绿的眼睛

它会瞬间消失,

它会在阳光里重现,

并因此得到永生

夜里因为温度的迅速降低我迅速僵冷,

你捡拾我的梦

此时我已走在高速公路上规划明日的行程,

车轮滚滚

透过一扇明亮的窗,

美味甘甜,

只是与我没有关联,

我的饥饿你视而不见

我因羡慕和嫉妒挣脱宿命,

绑在肩上的钢铁陡然崩断

时间从高空坠落,

砸碎了桌上的青花瓷盘和粉彩汤碗

突然这个城市溃散成碧青湛蓝的海,

视野中点点白帆

我迎着朝阳远走,

只是没有供给谁栖息的岛屿和港湾

借景抒情诗

借景抒情诗

1、《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6、《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7、《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9、《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0、《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

昨夜闲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逞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3、《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4、《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15、《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6、《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7、《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18、《中秋月》

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9、《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0、《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抒情诗

抒情诗

1、《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得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顶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云霞、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生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2、《颂歌》

海涅

我是剑,我是火焰。

黑暗里我照耀着你们,

战斗开始时,

我奋勇当先

走在队伍的最前列。

我周围倒着

我的战友的尸体,

可是我们得到了胜利。

我们得到了胜利,

可是周围倒着

我的战友的尸体。

在欢呼胜利的凯歌里

响着追悼会严肃的歌声。

但我们没有时间欢乐,

也没有时间哀悼。

喇叭重新吹起,

又开始新的战斗。

我是剑,我是火焰。

3、《自立歌》

陶行知

滴自己的汗,

吃自己的饭,

自己的事自己干,

靠人,靠天,靠祖上,

不算是好汉!

4、《纪念碑》

普希金

我为自己建立了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

在人们走向那儿的路径上,青草不再生长,

它抬起那颗不肯屈眼的头颅,

高耸在亚历山大的纪念石柱之上。

不,我不会完全死亡

我的灵魂在遗留下的诗歌当中,

将比我的骨灰活得更久长,和逃避了腐朽灭亡

我将永远光荣不朽,直到还只有一个诗人

活在这月光下的世界上。

我的名声将传遍整个伟大的俄罗斯,

它现存的一切语言,都会讲着我的名字。

无论是骄傲的斯拉夫人的子孙,是芬兰人,

甚至现在还是野蛮的通古斯人,和草原上的朋友卡尔梅克人。

我所以永远能和人民亲近,

是因为我曾用诗歌,唤起人们善良的感情,

在我这残酷的时代,我歌颂过自由,

并且还为那些倒下去的人门,祈求过宽恕同情。

哦,诗神缪斯,听从上帝的旨意吧,

既不要畏惧侮辱,也不要希求桂冠,

赞美和诽谤,都心平静气地容忍,

更无须去和愚妄的人空作争论。

5、《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6、《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7、《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8、《光明》

朱自清

风雨沉沉的夜里,

前面一片荒郊。

走尽荒郊,

便是人们的道。

呀!黑暗里歧路万千,

叫我怎样走好?

上帝!快给我些光明罢,

让我好向前跑!

上帝慌着说,光明?

我没处给你找!

你要光明,

你自己去造!

9、《海韵》

徐志摩

(一)

女郎,单身的女郎,

你为什么留恋

这黄昏的海边?

女郎,回家吧,女郎!

啊不;回家我不回,

我爱这晚风吹:

在沙滩上,在暮霭里,

有一个散发的女郎

徘徊,徘徊。

(二)

女郎,散发的女郎,

你为什么彷徨

在这冷清的海上?

女郎,回家吧,女郎!

啊不;你听我唱歌,

大海,我唱,你来和:

在星光下,在凉风里,

轻荡着少女的清音

高吟,低哦。

(三)

女郎,胆大的女郎!

那天边扯起了黑幕,

这顷刻间有恶风波

女郎,回家吧,女郎!

啊不;你看我凌空舞,

学一个海鸥没海波:

在夜色里,在沙滩上,

急旋着一个苗条的身影

婆娑,婆娑。

(四)

听呀,那大海的震怒,

女郎回家吧,女郎!

看呀,那猛兽似的海波,

女郎,回家吧,女郎!

啊不;海波他不来吞我,

我爱这大海的颠簸!

在潮声里,在波光里,

啊,一个慌张的少女在海沫里,

蹉跎,蹉跎。

(五)

女郎,在哪里,女郎?

在哪里,你嘹亮的歌声?

在哪里,你窈窕的身影?

在哪里,啊,勇敢的女郎?

黑夜吞没了星辉,

这海边再没有光芒;

海潮吞没了沙滩,

沙滩上再不见女郎,

再不见女郎!

10、《残春》

徐志摩

昨天我瓶子里斜插着的桃花

是朵朵媚笑在美人的腮边挂;

今儿它们全低了头,全变了相:

红的白的尸体倒悬在青条上。

窗外的风雨报告残春的运命,

丧钟似的音响在黑夜里叮咛:

你那生命的瓶子里的鲜花也

变了样:艳丽的尸体,谁给收殓?

11、《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12、《遁逃者》

泰戈尔

鹅黄的叶芽,一片片

在希里斯花枝上翩跹。

草地上绿荫悠晃,

落花逸散残香。

上午,

艳阳下我养的麋鹿

蹀躞在散沫花树篱旁边。

它每天的游伴

一只小狗,来自山区,

一身斑斓的浓毛引人注目。

它们宛似异域的两个孩子,

就读于一所学校,一道嬉笑游戏。

每逢集日,过路的人站在树篱外面,

好奇地观看。

三月醒来颠狂的南风,

仿佛收到了彩色情书,蓝天兴奋得抖动,

林中繁花争奇斗妍,

草叶轻颤。

不知何时麋鹿似乎

隐约听见哀切的低诉,

黝黑的眼里

浮现莫名的忧郁。

一见自己的身影,

愕然,许久不动。

下午光影斑驳的游戏

使阿姆格吉果树烦躁不已,

芒果花香熏染的热风忐忑不安。

麋鹿怀着迷朦的向往跳越一块块农田,

它前方生与死胶合成一体,

对莫测的凶险它无一丝恐惧。

我寻思:天降薄暮,

为获得熟悉的爱抚,

麋鹿照例蹦蹦跳跳回到家里。

小狗一次次

进屋绕膝转悠,

发潮的眼眸

似在询问:麋鹿哪里去了?

为什么花园里不见它腾跃?

不见朋友的面,

小狗放弃了丰盛的晚餐。

暮色渐浓,

屋里亮了灯。

天上星星狡黠地眨眼,

静夜降临郁闷的田园。

一个忧愁的问号

挂在时进时出的小狗的眼角:

麋鹿外出找谁?

为什么迟迟不归?

此事着实蹊跷,

召唤者是谁,麋鹿知道?

从苍天从阳光,

从南风无定的流向,

从新叶的嫩绿,

一则紊乱无考的消息

大概透进了它的血液循环。

也许一支洞箫早已在它胸间

吹响渺远岁月的春曲。

它求索的它与洞萧的关系

密切的程度胜过它与它自己;

它一出生箫音便伴随它的心魂,

伴随它的飞奔,

缭绕在它机灵的顾盼里。

它不认识的,

霎时间竟中止

它所谙熟的游戏。

黑暗噙泪对它召唤,

光明无法留它在身边。

13、《寻觅》

泰戈尔

我在你眼睫的绿荫里

寻觅心语的花蕾;

误入扑朔迷离的幻境,

方向迷失,不知在何时

我的视线询问忧郁的秋波,

为何觅不到羞涩的秘密?

问罢沉入浑浊的泪潭,

像稚童跌进一团狐疑。

我一腔痴情可曾在

你的芳心投下柔影?

门上画的一朵红莲

对你诉说了我的心声?

踯躅在你的花园曲径,

风中荡漾着我的哀伤。

难道你看不见我的情笛

在天幕草书的一段衷肠?

咏物抒情诗

1、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白居易《夜雪》

2、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3、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4、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5、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

6、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7、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王维《少年行四首》

8、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9、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10、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11、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蒋捷《梅花引荆溪阻雪》

13、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14、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夜月》

15、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李白《长相思其一》

16、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17、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18、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19、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20、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冯延巳《浣溪沙春到青门柳色黄》

21、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李白《秋浦歌》

22、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23、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卢梅坡《雪梅其二》

2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佚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5、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26、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27、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杜甫《江汉》

28、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李白《三五七言》

29、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李白《杨叛儿》

30、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31、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2、千里暮云平,南楼催上烛,晚来晴。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33、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晏几道《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

34、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赵嘏《喜张沨及第》

3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36、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郑文宝《柳枝词》

37、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白居易《杨柳枝词》

38、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梅尧臣《鲁山山行》

39、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杨载《到京师》

40、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41、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李煜《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

42、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古从军行》

43、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44、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朱服《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

45、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晏几道《清平乐留人不住》

46、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47、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佚名《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48、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49、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50、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张耒《示秬秸》

51、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夏完淳《别云间》

52、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夜月》

53、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王之涣《送别》

54、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55、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56、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57、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佚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58、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5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0、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李商隐《夕阳楼》

6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2、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李白《清平调其二》

63、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怨》

64、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65、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66、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67、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68、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69、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70、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王磐《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71、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阁诗》

72、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73、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74、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75、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佚名《懈恋花》

76、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韩偓《夜深》

77、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78、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79、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80、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81、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张孝祥《水调歌头和庞佑父》

8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刘禹锡《陋室铭》

8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84、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85、堆枕乌云堕翠翘。蔡伸《一剪梅堆枕乌云堕翠翘》

86、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1 郭汲守信文言文翻译

汉朝的郭伋,字细侯,是茂陵人。他官拜并州太守,一向广施恩德。

有一次巡行部属来到西河,有几百个小孩,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行礼迎接。(小孩们)问使君哪一天能回来。郭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回来的日期。巡视回来,比原定的日期早了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小孩子,就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预定的日期才进城。 郭伋以太守这样尊贵的身份,与骑竹马的小孩子在道边野外说的话,都不肯失信。回来早了一天,宁可在野外的亭子里歇宿也要信守自己说出的归期,可以说是做到了守信的极致啊。

原文

汉,郭伋字细侯,茂陵人,为并州守。素结恩德。后行部至西河。儿童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知。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恐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候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2 郭汲守信文言文阅读答案

郭伋守信

汉,郭伋字细侯,茂陵人,为并州守。素结恩德。后行部至西河。儿童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知。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恐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候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译文

汉朝的郭伋,字细侯,是茂陵人。他官拜并州太守,一向广施恩德。

有一次巡行部属来到西河,有几百个小孩,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行礼迎接。(小孩们)问使君哪一天能回来。郭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回来的日期。巡视回来,比原定的日期早了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小孩子,就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预定的日期才进城。 郭伋以太守这样尊贵的身份,与骑竹马的小孩子在道边野外说的话,都不肯失信。回来早了一天,宁可在野外的亭子里歇宿也要信守自己说出的归期,可以说是做到了守信的极致啊。

3 郭仍小传文言文翻译

《郭伋传》

伋jí,古人名用字,善思,思考敏捷,又可以做姓氏。

原文:

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译文:

郭伋刚到任时巡行部署,到西河郡美稷县,有几百儿童,各骑着竹马,在路旁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从远方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欢迎”郭伋辞让致谢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把他送到城外,问“使君您哪一天能回来”郭伋叫别驾从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巡视回来,比约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这是郭伋做人的方法

摘自《百度·》

4 郭汲守信

郭汲字细侯。茂陵人,为并州守。素结恩德。

后行部至西河。童儿数百,各骑竹马,迎拜于道。问使君何日当还,汲计日告之。既还。先一日,汲恐违言,逐止野停,后期乃入。以太守之尊,与竹马童儿道旁偶语,乃以不肯失信于儿童。先归一日。宁止野亭以侯期,可谓信之至矣。

译:

汉朝的郭汲,字细侯,是茂陵人。他官拜并州太守,一向广施恩德。

有一次巡行部属来到西河,有几百个小孩,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行礼迎接。(小孩们)问使君哪一天能回来。郭汲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回来的日期。巡视回来,比原定的日期早了一天。郭汲怕失信于小孩子,就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预定的日期才进城。 郭汲以太守这样尊贵的身份,与骑竹马的小孩子在道边野外说的话,都不肯失信。回来早了一天,宁可在野外的亭子里歇宿也要信守自己说出的归期,可以说是做到了守信的极致啊。

字词

素:向来,一向

行部:巡视州郡。

竹马:儿童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

使君:汉代称刺吏为使君,汉代以后尊称州郡长官为使君。

至:到

乃:才

希望能够帮到你,O(∩_∩)O~

5 郭伋守信文言文

原文

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

郭伋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

西河美稷:地名。

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竹马:骑在儿童胯下的竹竿。

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期(先期一日):约定的期限

期(须期乃入):约定的期限

讫:完毕

及:等到

译文

郭伋刚到任时巡行部署,到西河郡美稷县,有几百儿童,各骑着竹马,在路旁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从远方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欢迎。”郭伋辞让致谢。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把他送到城外,问“使君您哪一天能回来”。郭伋叫别驾从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巡视回来,比约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这是郭伋做人的方法。

6 郭汲守信

郭汲字细侯茂陵人,为并州守素结恩德后行部至西河童儿数百,各骑竹马,迎拜于道问使君何日当还,汲计日告之既还先一日,汲恐违言,逐止野停,后期乃入以太守之尊,与竹马童儿道旁偶语,乃以不肯失信于儿童先归一日宁止野亭以侯期,可谓信之至矣译:汉朝的郭汲,字细侯,是茂陵人他官拜并州太守,一向广施恩德有一次巡行部属来到西河,有几百个小孩,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行礼迎接(小孩们)问使君哪一天能回来郭汲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回来的日期巡视回来,比原定的日期早了一天郭汲怕失信于小孩子,就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预定的日期才进城 郭汲以太守这样尊贵的身份,与骑竹马的小孩子在道边野外说的话,都不肯失信回来早了一天,宁可在野外的亭子里歇宿也要信守自己说出的归期,可以说是做到了守信的极致啊字词素:向来,一向 行部:巡视州郡竹马:儿童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使君:汉代称刺吏为使君,汉代以后尊称州郡长官为使君至:到乃:才希望能够帮到你,O(∩_∩)O~。

7 郭伋守信文言文

原文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郭伋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西河美稷:地名别驾从事:部下官吏竹马:骑在儿童胯下的竹竿野亭:郊野外的亭子期(先期一日):约定的期限期(须期乃入):约定的期限讫:完毕及:等到译文郭伋刚到任时巡行部署,到西河郡美稷县,有几百儿童,各骑着竹马,在路旁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从远方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欢迎”郭伋辞让致谢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把他送到城外,问“使君您哪一天能回来”郭伋叫别驾从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巡视回来,比约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这是郭伋做人的方法。

8 宋濂《杜环小传》 的文言知识点

杜环,字叔循。其先祖先,先人诽谤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游学做官江东,遂于是就家名词或用作状语,以……为家金陵。环尤好学,工擅长书,重看重然诺承诺,好周周济人急急难之事。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没有归依的地方。有识允恭者,怜其代词,指张氏老,告之代词,张氏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薛友乎?盍何,为什么(不)往前往依依附之?”母如听从?不确定其言,附依附,此解释为乘坐?不确定~舟诣拜访谭。谭射不纳,母大困困顿,从人至金陵,因访一无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曰:“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动词,穿破衣,雨名词活用作状语,冒着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本句倒装,宾语前置?为何而至于此?”母泣动词作状语,哭着告省略,告之以故以故。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古今异义,妻子儿女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捧着糜大概是肉食名作动,给……吃母,抱禽寝动词,给……睡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托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暂且,姑且慰之曰:“天方正在雨动词,下雨,雨止为母访之。苟如果无人事侍奉母,环虽贫,独难道?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恩。”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腾女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禽。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环异地逢其子伯章,泣渭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半年,伯章来。母少子,相持扶持,抱持大哭。既而之后,不久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竞最终给以他事辞去,不复顾回头,顾念。环奉母弥更加谨恭谨,谨慎。然母愈越来越,更加念思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率卒?。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沉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了哉!

有些地方不确定呢~~呵呵~~我也不过刚刚高中毕业~错误的地反复请大家指正~~

9 宋廉《杜环小传》全文翻译

杜环,字叔循,祖先是庐陵人,他随侍父亲杜一元远游到江东作官,于是就在金陵定居。杜一元本来就是位好人,他所交往的人都是各地方的知名人士。杜环特别好学,专精书法;个性谨慎而又有节制,很守信用,喜欢去救助别人的急难。

杜环父亲的朋友兵部主事常允恭在九江死掉,家庭破碎。常母张氏,年纪六十多岁,在九江城下痛哭,无家可归。有认识常允恭的人,可怜常母年纪老迈,就告诉她说:“现在的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正是常允恭的朋友吗?何不前去投靠,他看到了您,顾念和常允恭的旧交情,必定不会抛弃您。”常母照那人的话去做,搭船去见谭敬先,谭却谢绝而不肯接纳。常母处境大为困窘。常母想到允恭曾经在金陵作过官,那儿也许还有亲戚、朋友活在世上,还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就再度哭哭啼啼随人到金陵。打听过一二人都已经不在了,于是就向人打听杜一元家在那里,问:“杜一元现在可安好吗?”路上的人回答她说:“杜一元己经死很久了,只有他儿子杜环还活着;他家就在鹭洲坊里头,门内有两株橘子树可以辨认。”

常母穿着破烂的衣服,淋着雨走到杜环家里。杜环正与宾客对坐,当她看到常母,大为吃惊,似乎在那里曾经见过面。于是就问她说:“您不是常夫人吗?您为什么会到这里呢?”常母哭着告诉杜环原因,杜环听了也哭了出来。杜环扶着常母坐下,向她礼拜行礼。再把妻子叫出来拜见她。环妻马氏脱下衣服让常母更换淋湿的衣服,捧粥给常母吃,又抱出棉被让常母睡觉。常母问起允恭这生所亲近、交情深厚的老朋友近况,也问起她的小儿子常伯章在那里。杜环知道常允恭的老朋友没有一个在这儿,(常母)不能够托付给他们,又不知道常伯章是死、是活,就姑且安慰她说:“现在正在下雨,等雨停了后,我再替您老人家去找找他吧!如果真没有人事奉您老人家的话,我杜环虽然贫穷,难道就不能事奉您老人家吗?况且先父和允恭交情好得像亲兄弟一样,现在您老人家贫穷困顿,您不到别人家里去,而来了我杜环家里,这真是他们两位老人家在冥冥中引导的啊!希望您老人家不要再多想了。”当时正是战争过后、饥荒的岁月,百姓连亲身骨肉都以保全了。常母看杜环家境贫穷,雨停后,就坚决地要出去找找常允恭其它的老朋友。杜环就叫丫环跟在她后面。到了傍晚,常母果然没找到任何朋友而回来了。这时常母才定居下来。杜环买了些布帛,叫太太替常母缝制衣裳。从杜环以下,杜环全家人都把常母当母亲侍奉。

常母的个性急躁而又狭隘,只要稍稍不顺地她的心意,往往就发怒骂人。杜环私底下告戒家里人,尽量顺从常母,不可以因为她贫穷困顿,就对她轻视、傲慢,和她计较。(常母)患有痰疾,杜环亲自替她煎烹药材,还一匙一匙地喂她喝;因为常母的缘故,杜环家人都不敢大声说话。

经过了十年,杜环担任太常赞礼郎的官职,奉诏令去祭祀会稽山。杜环回来路过嘉兴,正好遇到了常母小儿子常伯章。哭着对他说:“太夫人在我家里头,因为日夜思念着你而生病了,你真应该早点儿去看看她老人家啊!”常伯章好像充耳不闻,只说:“我也知道这件事情,只是路途遥远不能去哪。”就在杜环回家半年后,常伯章才来。这天正好是杜环的生日,常母看到了小儿子,两人抱在一起痛哭了起来。杜环家人认为这样不吉祥,就去劝阻他们。杜环说:“这是人之常情哪,有什么不吉祥呢?”后来,常伯章看母亲年纪老迈,怕她无法远行,竟然拿其它事情欺骗常母就走掉了,而且再也没有回来看她了。杜环更加谨慎地事奉常母,然而常母更加想念小儿子伯章,病情突然加重了,三年之后就过世了。

常母快死的时候,举起手对杜环说:“是我拖累了你哪!是我拖累了你哪!盼望以后杜君您的子子孙孙,都能够像您一样的好。”话说完就断了气。杜环替她准备了棺木,举行入敛安葬的礼仪,在城南锺家山买块地给她安葬,逢年过节去那儿扫墓、祭拜。

杜环后来担任晋王府的录事,很有名,和我有交情。

史官说:“和朋友交往的道理真是难啊!从前汉朝的翟公说过:‘人到了一死,一生的时候,才能够看出朋友真正的交情啊!’他说的并不是过分的言论,实在是有感于现实的人情世态才说的啊!人们在意气相投的时候,常常拿自己的生命来作保证,好像世界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事情。可是到了事态变化、形势窘迫的时候,根本无法实践他们的诺言、背弃离开对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哪!更何况是在朋友已经死亡了之后,而能够奉养他的亲人呢?我观察杜环的事迹,即便是古代所称赞的忠义烈士也比不上他啊,世俗常常说今人不如古人,这不也是冤屈了全天下了吧!”

10 文言文《郭氏之墟》原文及翻译

原文:昔齐桓公出,见一故墟而问之。或对曰:“郭氏之墟也。”复问:“郭氏曷为墟?”曰:“善善而恶恶焉。”桓公曰:“善善恶恶所以为存,而反为墟,何也?”曰:“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彼善人知其贵己而不用,则怨之;恶人见其贱己而不好,则仇之。夫与善人为怨、恶人为仇,欲毋亡得乎?”

译文:齐桓公外出见到一地的丘墟变问这是原是谁家?回答说是郭氏的丘墟,又问郭氏为什么会变成丘墟?回答说:那是因为他对好人友好,对坏人憎恶,齐桓公说:对好人友好,对坏人憎恶,应该是存在下去的原因,(现在)却变成了丘墟,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说:对好人不去任用,而又不远离坏人,那些好人知道他看重自己却不任用自己,就会怨恨他。那些坏人因为他知道他们秉性不好而不喜欢他们,就会仇恨他,你让好人怨恨你让坏人仇恨你,又怎么能不灭亡呢?

有姚绶、姚范、姚平、姚察、姚思廉等。

1、姚绶

姚绶(1422—1495),字公绶,号谷庵、仙痴、云东逸史,人称丹丘先生,浙江嘉兴府嘉善县大云寺人。明代官员、书画家。 

少有才名,专攻古文辞,诗赋茂畅。明天顺年间进士,官监察御史,奉命巡盐两淮,铲除积弊。因得罪权贵,谪永宁知府。以母老辞归,居大云,筑室名丹丘。又作沧江虹月舟,泛游吴越间。

姚绶工行草书,初学宋克,后法魏晋,风格近张雨。擅画山水,宗吴镇,也取法赵孟頫、王蒙,好作沙坳水曲景色,墨色苍润;间写竹石,潇洒可爱,笔墨酷似吴镇。

传世名作有《秋江渔隐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山水图》册页(上海博物馆藏)、《竹石图》轴(辽宁省博物馆藏)。著有《谷庵集》、《云东集》、《天人合旨》、《姚御史诗文》。

2、姚范

姚范(1702—1771),初名兴涑,字巳铜,后字南青,号姜坞,晚号几蓬老人。安徽桐城人。清代文学家。

姚范于乾隆年间科举进士及第,任编修。姚范人缘甚佳,平生与江若度、王洛、叶酉、方泽、刘大魁、齐召南、杭世骏、胡天游、邵齐焘、周振采等友好交往,尤其是与刘大魁交往密切,以文学思想讨论交流。

姚范承方苞的论文思想主张。持论对其侄儿姚鼐的思想影响较深。姚范著有《援鹑堂诗集》七卷,《援鹑堂文集》六卷,《援鹑堂笔记》五十卷,《曝书亭诗评点》及《望溪文集评点》等。

3、姚平

姚平,河东人,西汉著名学者、经学家,是中华始祖圣君天子舜帝第69世嫡长孙。官至冀州刺史、谏议上大夫。汉朝未年天子加封姚平之孙世受世袭罔替侯爵。

姚平曾向京房学习《易》,为郎博士,京氏《易》学由他发扬光大,受焦廷寿于京房,为郑国博士。由是易有京氏之学。

4、姚察

姚察(533—606),字伯审,吴兴武康(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人,南朝历史学家。

历经梁、陈、隋三朝,父姚僧垣精医术,为梁大医正。姚察6岁诵书万余言,12岁能文。侯景之乱时,随父归乡里。

年十三为萧纲所器重。萧纲登基,授南海王国左常侍,兼司文侍郎。入陈朝,为秘书监,领著作郎、吏部尚书等职。陈亡入隋,于隋朝授秘书丞、晋王侍读,袭封北绛郡公,授太子内舍人。

隋文帝开皇九年又奉诏撰《梁史》《陈史》,未竟而卒。临终时遗命,嘱其子姚思廉继续完成撰史工作。

5、姚思廉

姚思廉(557年—637年),字简之,一说名简,字思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其父姚察于陈朝灭亡后到隋朝做官,迁至北方,故两《唐书》中《姚思廉传》称其为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县)人。唐朝初期史学家。

其父姚察,在陈时任吏部尚书,著陈梁二史,未成。他自幼习史,后曾任隋朝代王杨侑侍读。唐李渊称帝后,为李世民秦王府文学馆学士。自玄武门之变,进任太子洗马。

贞观初年,又任著作郎,为唐初“十八学士”之一。官至散骑常侍,受命与魏征同修梁陈二史。

贞观十年(636年),成《梁书》(50卷)、《陈书》(30卷),为二十四史之一。又著有《文思博要》,已失传。贞观十一年(637年),卒。 

——姚平

——姚绶

——姚范

——姚察

——姚思廉

1 文言文《郭伋传》的翻译

原文:

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译文:

郭伋刚到任时巡行部署,到西河郡美稷县,有几百儿童,各骑着竹马,在路旁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从远方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欢迎。”郭伋辞让致谢。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把他送到城外,问“使君您哪一天能回来”。郭伋叫别驾从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巡视回来,比约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这是郭伋做人的方法。

注释:

郭伋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

西河美稷:地名。

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竹马:骑在儿童胯下的竹竿。

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期(先期一日):约定的期限

期(须期乃入):约定的期限

讫:完毕

及:等到

查看全部3个回答

相关问题全部

2 文言文翻译 宋史列传第四十六里的王嗣宗传 急求

原句

1、州境有卧龙王庙,每穷冬,阖境致祭,值风雪寒甚,老幼踣于道,嗣宗亟毁之。

2、(为中丞日,)尝忿宋白、郭贽、邢昺七十不请老,屡请真宗敕其休致,又遣亲属讽激之。

译文

1、并州境内有一座卧龙王庙,每当深冬时节,全境参加祭祀,正值风雪交加,非常寒冷,老幼仆倒在路边,王嗣宗立即废除了这一祭祀典礼。

注释

(1)穷冬:隆冬;深冬。

(2)致祭:这里指参加祭祀典礼。

(3)踣(bó):向前仆倒。泛指跌倒;摔倒。

(4)亟(jí):快速;迅速(含有急迫之意)。

(5)毁:废除,除去。

2、(王嗣宗做中丞的时候,)曾经生气宋白、郭贽、邢昺七十岁了还不告老请求退休,(他)屡次请求宋真宗申敕他们三人去职,又派自己的亲族去讥讽 他们。

注释

(1)忿:愤怒;愤恨。

(2)请老: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杜预注:“老,致仕。”

(3)敕:动词,诫饬;申敕;告诫。

(4)休致:官吏年老去职。休,停止。致,交还;交回。

(5)亲属:亲族。原指六世以内的血亲,后亦指跟自己有血统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

(6)讽激:讥讽 。

3 文言文 李牧传 翻译

李牧传 原文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一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悼襄王十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宠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参考翻译

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教士兵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优待战士。制订规章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处斩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即使是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的将军胆小怕事”。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然以前一样。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另外的人替代他边将的职务。

一年多,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领兵出战。每次出战,多是失利,伤亡损失很多,边境上老百姓不能耕种、放牧。当时又请李牧出山,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就又强迫他出任边将,派他去统率军队。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

李牧到达边境,按照原来的法规、号令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是人们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的士兵常得到奖赏却不被使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出战马一万三千匹。还有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能拉硬弓的优秀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又大力组织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部众假装败逃,丢下几千人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灵活奇特的战阵,从左右两边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斩杀匈奴十几万人马。接着消灭襜褴,打败东胡,迫使林胡投降,单于逃跑。这次战役以后的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上城邑。

赵王迁七年,秦国派遣王翦攻打赵国,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用大笔金钱贿赂赵王的宠臣郭开,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想要谋反。赵王便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派人秘密逮捕了李牧,把他杀死了。撤销了司马尚的职务。这以后三个月,王翦乘势急速攻打赵国,大败赵葱的军队,杀了赵葱,俘虏了赵王赵迁和赵军将领颜聚,终于灭亡了赵国。

导读 :李牧作为赵国的良将,用兵与众不同,为常人所难以领会。后被赵王召回,由他代将。

读者从文中明显可以看出李牧的“将”才和赵王的不识才。

注释 :① 代雁门:代地雁门郡,今山西武宁以北一带 ② 匈奴:古代北方游牧民族。 ③ 莫府:处理军政事务的衙署。 莫:通“幕”,将帅在外的营帐。 ④ 飨(xiǎng):用酒食款待人。 ⑤ 烽火谨:烽火相传。

4 郭伋传的翻译

我国汉代光武帝时期,有一人叫郭伋,字细侯,扶风茂陵人(今陕西省兴平东北人)。

官至太中大夫。他做官,为人十分讲究信用,做事多次获得成功,颇受当时人的称赞。

他做并州牧时,到任不久巡行部属,到西河郡美稷县(故城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之北),有几百儿童,各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自己远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欢迎。”

郭伋辞让致谢。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送到城郭外,问:“使君哪一天能回来?”郭伋叫别驾从事(官名,类似于今天的随行秘书)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

巡视回来,比原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预定时期才进城。

郭伋就是这样说到做到,处事赏罚分明,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5 《种树郭橐驼传》文言文翻译

郭橐驼其人,不知原名什么。

他患有伛偻病,行走时背脊高起,脸朝下,就像骆驼,所以乡里人给他取了个“驼”的外号。橐驼听到后说:“很好啊,给我取这个名字挺恰当。”

于是他索性放弃了原名,也自称橐驼。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

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长安城的富豪人家为了种植花木以供玩赏,还有那些以种植果树出卖水果为生的人,都争着接他到家中供养。大家看到橐驼所种,或者移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

别的种树人即使暗中观察模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有人问他,他回答说:“我郭橐驼并没有能使树木活得久、生长快的诀窍,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让它尽性生长罢了。

大凡种植树木的特点是: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根上带旧土,筑土要紧密。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去动它,也不必担心它,种好以后离开时可以头也不回。

栽种时就像抚育子女一样细心,种完后就像丢弃它那样不管。那么它的天性就得到了保全,从而按它的本性生长。

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没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诀窍,只不过不压制耗损它的果实罢了,也并没有能使果实结得又早又多的诀窍。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种树时树根卷曲,又换上新土;培土不是过分就是不够。

如果有与这做法不同的,又爱得太深,忧得太多,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离开之后又回头去看看。更过分的做法是抓破树皮来验查它是死是活,摇动树干来观察栽土是松是紧,这样就日益背离它的天性了。

这虽说是爱它,实际上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实际上是与他为敌。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其实,我又有什么特殊能耐呢?”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作官治民上,可以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而已,作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

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当官的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很怜爱百姓,结果却给百姓带来灾难。早早晚晚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割,早些缫你们的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好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猪。

’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放下饭碗去招待那些小吏都忙不过来,又怎能使我们人丁兴旺,人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这样困苦,又这样疲劳。如果我说的这些切中事实,它与我的同行种树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问的人说;“真好啊!这不是很好吗?我问种树,却得到了治民的方法。”

于是,我把这件事记载下来,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6 宋史郭劝传文言文翻译

译文 司马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安居有法度,任事有礼仪。

在洛阳时,每次前往夏县扫墓,一定去看问他的哥哥司马旦,司马旦年近八十,司马光像事奉严父般事奉他,像保护婴儿般保护他。司马光从小到老,讲话从不乱言,他自己说“:我没有过人之处,只是平生所做的,从没有不能对人说的事情。”

诚心出于自然,于是天下人敬仰信服他,陕州、洛阳之间都为他的道德所感化,有什么事做得不好,就说“:司马君实会不知道吗?” 司马光对物质淡泊无所喜好,而对学问无所不精通,只是不喜好释、老之学,他说:“释、老的微言大义不能超出儒学,它们荒诞不经我不相信。”司马光在洛阳有田三百亩,妻子死时,卖掉田产来办丧事,他一直到死都是粗衣薄食。

7 郭仍小传文言文翻译

《郭伋传》

伋jí,古人名用字,善思,思考敏捷,又可以做姓氏。

原文:

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译文:

郭伋刚到任时巡行部署,到西河郡美稷县,有几百儿童,各骑着竹马,在路旁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从远方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欢迎”郭伋辞让致谢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把他送到城外,问“使君您哪一天能回来”郭伋叫别驾从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巡视回来,比约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这是郭伋做人的方法

摘自《百度·》

8 古文翻译成现代文《旧唐书·陆贽传》,怎样翻译

《旧唐书·陆贽传》: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

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

年十八登进士第,以博学宏词登科,授华州郑县尉。罢秩,东归省母,路由寿州,刺史张镒有时名,贽往谒之。

镒初不甚知,留三日,再见与语。遂大称赏,请结忘年之契。

及辞,遗贽钱百万,曰:“愿备太夫人一日之膳。”贽不纳,唯受新茶一串而已,曰:“敢不承君厚意。”

又以书判拔萃,选授渭南县主簿,迁监察御史。德宗在东宫时,素知贽名,乃召为翰林学士,转祠部员外郎。

贽性忠荩,既居近密,感人主重知,思有以效报,故政或有缺,臣细必陈,由是顾待益厚。德宗还京,转中书舍人,学士如故。

初,贽受张镒知,得居内职;及镒为卢杞所排,贽常忧惴;及杞贬黜,始敢上书言事,德宗好文,益深顾遇。吴通微兄弟俱在翰林,亦承德宗宠遇,文章才器不迨贽,而能交结权幸,共短贽于上前。

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欢心,故久之不为辅相。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敷陈剖判,下笔如神,当时名流,无不推挹。

时贽母韦氏在江东,上遣中使迎至京师,搢绅荣之。俄丁母忧,东归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

藩镇赙赠及别陈饷遗,一无所取。初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

朋友规之,以为太峻,贽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他。”

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译文:陆贽字敬舆,是苏州嘉兴县人。

少年时成了孤儿。有独立见解和操守而与众不同,很勤苦学习儒学。

十八岁考中进士,凭博学宏词科选官复试合格,任命华州郑县县尉。为官期满,回东方故乡探望母亲,路经寿州,刺史张镒当时很有名声,陆贽去拜见他。

张镒起初不很了解他,停留三天,第二次见面跟他谈话,于是非常赞赏陆贽的才识,请求结交为忘年投合之友。等到辞别,张镒赠送陆贽百万钱,说:“希望充当太夫人一天的饭食费用。”

陆贽不收受钱,只接受了一串新茶,说:“怎敢不接受您的厚意。”后来又因文书评判超出同类,选任渭南县主簿,提升为监察御史。

唐德宗在东宫做太子时,向来知道陆贽的名声,于是征召他做翰林学士,调任祠部员外郎。陆贽性情竭忠尽心,当了皇帝身边受信任的官以后,感念皇帝重视了解自己,想有所作为效力报答,所以政事上有的有缺点,大小事情一定陈述,因此皇帝关顾对待他更加厚重。

德宗回到京师,陆贽调任中书舍人,像先前一样做翰林学土。起初,陆贽受到张镒的了解重视,能够担任朝廷内官职;等到张镒被卢杞排挤,陆贽常常忧惧;等到卢杞罢官,才敢上奏章提出政事见解,唐德宗喜欢文章,对他关顾更深。

吴通微兄弟一起在翰林院,也受到德宗的宠遇,他们的文章才识赶不上陆贽,可是能结交有权势受宠幸的人,他们一起在皇帝面前陷害陆贽。陆贽被结党小人排挤,一同做官的人忌妒他的才能,再加上他提出政事见解很激切,常常失去皇帝的欢心,所以很久不能当宰相。

他在议论应对方面。明晓精通体制事理,详细陈述,剖析判断,下笔如有神,当时有名望的人,没有谁不推重尊敬他。

当时陆贽的母亲韦氏在江东,皇帝派宫中的使者迎接到京师,官员们认为陆贽很荣耀。不久遭到母亲丧事,陆贽向东回到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

地方的长官送来办丧事的财物赠品以及另外摆放的馈赠物品,全都不拿。起先,陆贽认为受到皇帝特别的待遇,不敢爱惜自身,政事有不可行的,极力提出不隐瞒。

朋友告诫他,认为这样做太严厉,陆贽说:“我上不辜负天子,下不辜负我学的道德学识,不能顾虑那些别的事。”他在官吏政事上很精通,根据情况决定判断,没有一点儿差误。

陆贽(754年—805年),字敬舆。吴郡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政论家 。

溧阳县令陆侃第九子,人称“陆九”。大历八年(773年)进士,中博学宏辞科。

唐德宗即位,由监察御史召为翰林学士。建中四年(783年),朱泚叛乱,陆贽随德宗奔奉天,起草诏书,情词恳切,虽武夫悍卒,读之无不挥涕感动。

贞元七年(791年),拜兵部侍郎。贞元八年(792年),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为相时,指陈弊政,废除苛税。贞元十年(794年),因户部侍郎裴延龄构陷,被罢相。

永贞元年(805年)卒于任所,追赠兵部尚书,谥号宣。陆贽工诗文,尤长于制诰政论。

所作奏议,多用排偶,条理精密,文笔流畅。权德舆称其“榷古扬今,雄文藻思”。

《全唐诗》存诗3首。有《陆宣公翰苑集》24卷行世,另有《陆氏集验方》50卷。

旧唐书: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

它原名《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旧唐书》共二百卷,包括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

名胜古迹莘亭伊尹耕处 位于莘县莘亭镇大里王村西。莘亭,始建于汉代,后亭废基存,清康熙55年东昌知府程光珠书“莘亭伊尹耕处”,题曰:“尧舜之道,畎亩之中,圣作物睹,龙云虎风。”令知县刘萧勒石立碑,重修莘亭,亭东侧有伊尹庙。伊尹生活在夏殷之间,他协助成汤打败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荒*暴虐的国君夏桀,废夏立商,后又辅佐外丙、中壬为王,曾放逐太甲,“摄行政当国”,直至太甲悔过。大文豪苏轼称赞他是“行之天下不以为惊”和“临大事而不乱”的古之君子。据《孟子》记载,伊尹相商前曾躬耕于有莘之野,后来莘县城北之地一度被称为“伊田”。马陵道古战场 位于莘县大张家镇马陵村和樱桃园镇道口村之间,战国时期著名的齐魏马陵之战,就发生在这里。马陵、道口两村相距6公里,皆顺河流向建屋,村中房屋、胡同、道路无一不斜,且拐弯甚多,极为曲致。至今进村后仍极易使人迷失方向。当年著名军事家孙膑就是充分利用了这些有利条件,伏兵于马陵道旁,一举打败了骄纵的魏兵,魏军主将庞涓自杀。2005年5月,由大张家镇出资,修建了马陵之战纪念馆。原北京军区司令员李来柱上将题写了馆名。太子冢 位于莘县十八里铺镇太子张庄村旁,是春秋时卫国太子伋和他弟弟寿的合葬墓。虽经两千多年的风雨冲刷,至今仍有三丈多高,十亩多大,远远望去象一座小山。据载,卫宣公纳太子伋妻宣姜为妾,生二子寿、朔。伋生性宽厚,宣姜多次陷害他,想让己子继位。宣公派伋出使齐国,并与朔合谋,派人在莘野杀伋。寿救兄长,设法将伋灌醉,自己代兄前往,结果被伏兵杀死。伋醒后赶往莘野说明真相,也被杀。当地百姓感怀两人义烈,自动凑钱出工,将其收敛合葬,名曰太子冢。一张姓人家自愿守墓,后此处逐渐发展成一个村庄,名太子冢张庄。伋之同母妹妹闻兄死讯,私自逃出,奔向莘野,行之当时的杜婆村,患病身亡。后人便把杜婆改称“妹冢”,即现在的妹冢镇驻地。文庙 清代祠庙建筑。位于莘县东街路北。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约150年。原有大门、大殿、奎文阁等建筑,今仅存大殿3间。大殿建于高出平地05米的平台之上,东西长165米,南北宽94米,高91米,砖墙,歇山,青砖灰瓦,重梁叠架,飞檐斗拱。建国后曾辟为“烈士祠”。每年清明节,县直机关干部职工在此开展纪念活动。80年代,因大殿破损严重,烈士遗物被移往丈八烈士陵园。文庙内现仅存大殿和几株古柏、古藤。2002年对文庙进行重修。1999年4月被聊城人民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洼遗址 古遗址。位于莘县朝城镇西孟庄村北。遗址占地约180公顷,低于四周07-1米。表面有大量汉代灰陶片、灰坑及宋、元时瓷片。1974、1978、1979年曾先后出土5件汉代灰色陶罐,1985年出土1件唐三彩道士。遗址东北部为东汉东郡太守臧洪之堌堆,制高点95米,占地约6000平方米,三合土筑成,夯土痕迹层次甚清,清代《朝城县志》称此台乃春秋时齐桓公会诸侯之处。1978年被聊城地区行署列为地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干故城 汉代城址。位于莘县城东北20公里的马桥村。北长570米,东西宽450米。遗址中心高出四周35米。地表暴露有汉代灰陶片和唐、宋、元时期的瓷片。汉元朔五年(公元前124)春,车骑将军卫青率3万骑兵击败匈奴右贤王,俘获匈奴裨王10余人、将士15万人,汉武帝晋升卫青为大将军,卫青的3个儿子皆被封为侯。其中第三子卫登被封为发干侯,发干始成为侯国所在地。遗址东1公里处曾有一碑,记载大名府发干县的沿革情况,1958年毁掉。1974年冬,遗址东挖出一眼古井和木制车轮以及陶缸、盆等。1983年,遗址内出土了12个明代瓷盆。1999年4月被聊城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韩氏墓群 唐宋石刻群。位于莘县董杜庄镇梁丕营村东北。系唐末魏博节度使韩允中及其父韩国昌墓葬神道石刻群。墓葬坐北朝南,地表封土已平。石刻存有韩允中墓碑、韩国昌神道碑、墓表、豕、羊、马、武士俑。韩允中墓碑和韩国昌神道碑形制大小基本相同。碑身与碑额为整石雕出,通高68米、宽213米、厚077米。额上浮雕6条龙,曲折盘绕,层次分明,龙首饰在碑首侧,碑首正中留有圭字形额。碑文多有残缺,可辨者有2500字,书体工整秀劲,波折险峻,有褚体韵致。墓表,位于神道碑的最南端,八棱形,通高349米,表首圆形,饰仰莲,座方形。八棱柱体刻有宋绍圣二年的简短文字,记叙了宋代补添神道石刻的经过。石豕,首残,残高112米。肌肉雄健,四足有力,蹲坐于方形基座上,隐露出勇猛不可侵犯的样子。石羊,高096米,俯卧在长方形基座上,双角大而弯曲,安祥地注视前方。石马,首尾长236米,高160米,着鞍辔,雕琢浑朴。马左前雕出一胡服束带牵马石俑,头部已残,高140米,形象威严,神态逼真。武士俑,头戴冠,双手持剑站立在方形台基上,高273米,短颈,双目圆睁,威武庄严。韩氏先世为河南汝南人,世为魏将,国昌官至贝州刺史,唐大中六年(852)卒。允中官至魏博节度使,乾符元年(874)卒。父子俱为显官官,故神道石刻之高大雄伟有异于常。1992年6月被山东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武阳故城遗址 隋代古城遗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0492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1
下一篇2023-1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