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婚姻制度从前是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制并行,现在则大多采用一夫一妻制,只有偏远的游牧地区由于生活艰辛,少一房妻子可以减少开支,而保留有几个兄弟共娶一房妻子的现象。
藏族年轻男女或自由恋爱,或相亲认识,决定结婚之前必须先合八字,八字相合的话,男方向女方赠送哈达求婚,然后择吉日正式举行订婚仪式,订婚仪式之后便开始准备结婚典礼。
结婚典礼的前一天,男方须将新娘礼服与珠宝首饰先送到女方家,以备第二天使用。结婚当天,男方以一匹有孕的雌马作为新娘坐骑,让迎娶的代表牵去女方家,这匹马的颜色须与新娘的八字相合。迎娶的代表还须带一把装饰明镜、碧玉、珠宝的彩箭,一进女方家,便将彩箭往新娘背后一插,表示她已是新郎家的人,接着把箭上的碧玉取下别在新娘头上,表示新郎的灵魂已附在新娘身上。
当新娘要离开娘家时,家人便爬上楼顶,一手抓着刚才插在新娘背上的那把彩箭,一手抓着一只羊腿,反复地喊着:"不要把我们家的好运带走啊!", 直喊到新娘走远。
接新娘回到新郎家的途中,迎娶的队伍由全身穿白袍、骑白马、手举八卦图的人前导,若是路上遇到背水或挑柴的过路人,表示吉祥之兆,须下马送哈达;若是撞见倒垃圾或是抬病人的,表示有灾,婚后必须请喇嘛念经解除灾厄。
男方在新娘尚未抵达之前,便已将装有青稞或小麦的袋子铺在门前布置妥当,新娘抵达后,踩着这些袋子进入新郎家,然后再献"切玛"、敬酒、挂哈达、长辈祝福等仪式之后,进入洞房。
“情卦”预卜婚姻
"情卦",藏语叫"日梦祷",流行於云南藏族地区。它是某些藏族地区男女青年表达爱慕之心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形式。但是,藏族青年的"情卦"却不是这麽回事,而是一种以爱情为内容的猜测心思游戏。
凡三加情卦游戏的男女青年,每人拿出一件最能代表自己心思的小物件集中於一人手中。掌管小物件的人将所有的小物件放在手里,轻轻摇晃后,暗中取出一件摆在手里,让人们猜测。于是,其它青年人便猜测物件属谁所有,并针对物主爱情上的处境唱出一串风趣的情歌。
如果物主已经选中了心上人,但却羞于开口,就要用含羞的歌词唱出来。如果物主虽然选中了意中人,但是,意中人却早已与别的青年私定了终身。对此,人们可能用含蓄的歌词唱出来取笑他(她),风趣的歌词五花八门。歌声结束之后,掌握物件的人把手松开,看小物件是谁的,刚才所唱的歌就算是谁的爱情上的预卜。当然,不管预卜结果如何,都会引来青年们一串串充满青春气息的欢乐笑声。
抢帽子中生情
藏族青年在恋爱时,往往采取唱山歌送珍品抢帽子的方式,以表达对另一方的爱慕追求之情。姑娘如看中了一个小伙子,就会把自己身上的一件装饰品,如项珠耳环一类赠送给小伙子。小伙子如果接受了姑娘赠送东西,那麽就表明他也爱上了这个姑娘。
如果是小伙子先看中了姑娘,他就会寻找机会和姑娘接近,并趁机抢走她的帽子。过了几天,小伙子则又去寻找这位姑娘,把抢来的帽子还给她。如果姑娘愉快地拿回了帽子,就说明姑娘也爱上了小伙子,并接受了他的爱。姑娘如果不肯接回自己的帽子,就表明她不爱这位小伙子。
“新娘”嫁青天
以前,青海甘肃地区藏族,姑娘长到十三四岁,便要举行隆重的"戴头"仪式,本是嫁姑娘娶女婿的泛称。 不过,举行"戴头"仪式的姑娘娶的女婿却不是英俊结实的小伙子,不是实实在在的男人,而是蓝蓝的青天,是姑娘们抬头能望得见却不可能与之同枕共眠的天。
因为娶的对象是蓝天,所以又称"戴天头"。实际上,娶青天为"婿"的"戴天头"仪式,是藏族姑娘们的成年礼仪式。
姑娘举行了"戴天头"仪式后,便表示已长大成人,从此有了社交的权力,不但可以自由地谈情说爱,而且可以把所爱的男子领回到家中同眠共宿。
生下孩子,对于"戴天头"后的姑娘来说,是正当的行为,决不会招致社会舆论的非难。"戴天头"后的姑娘日后可以嫁人,也可以终身住在娘家,靠情人不断上门过自由的性生活。虽然终生为姑娘,但却与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儿女组成一个母系家庭。
多妻与多夫
旧西藏在婚姻活中,一夫多妻与一妻多夫的现象还比较多。一些有女无子的人家,为了保证家庭完整和宗祧的延续,往往姊妹共娶一夫,入赘男子先后同几个姊妹结为夫妻。这种以男子入赘形式构成的一夫多妻制,除姊妹共夫外,还有母女共夫的现象。如果有着一个年幼女孩的年轻女人死了丈夫,她就会另招男子为夫,支持门庭。等到养女长大成人后,继父又同养女同居,形成夫妻关系。
旧西藏除了一夫多妻的现象外,还有另一种一妻多夫的婚姻习俗存在。有些藏胞因害怕灾害而导致家庭财产的分裂和社会地位的下降,于是会为几个儿子共娶一个妻子。
兄弟数人在妻子的意愿下轮流与其共居,解决性生活。谁与妻子同眠,便将自己的信物置於室外,他夫看见,即行回避。此外有的家庭,妻子半途去世,夫辈未老而子辈业已成年,在征得他家姑娘父母同意后,父子两代可以同娶一个妻子。不过,父子共妻的婚礼,要以独生子的名义举行。
藏族婚姻习俗 藏族因特殊的生存环境而开有成了特殊的传统婚姻习俗。因与汉文化及其他民族文化的相互。渗透至今已有变异,但那些蕴深厚的古老婚俗仍情趣盎然。 历史上,迪庆藏族的婚姻形式有一夫多妻、一夫一妻和一妻多夫三种形式。 一夫多妻限于历史上的上层阶级内,但和汉族的娶妻纳妾不同,一个男子以姊妹两人为妻,婚礼中明媒正娶1人,其他姊妹则与姐夫(或妹夫)同居为妻。几个妻子无尊卑之分,能和睦相处。 一妻多夫是藏族广大平民百姓中最典型的婚姻形式。 1949年前广泛存在条件下,男子多入寺为僧或在外奔走,女子在家中操持家业。若一家有几个兄弟,就只为长兄举行婚礼。婚礼后,主妇在自己成婚时的房屋中,可轮流与其他几个弟兄之间。一般不会冲突,因为常有在外的,或者是“弟娶寡嫂”。即使同时在时在家,也不会互相冲突仇视。 随着时代的进步,1949年后一夫一妻逐渐取代了上述两种婚姻形式。但长女留家的习俗一直不变,妇女在家中操劳的程度、主持家业的地位根深蒂固。其余兄弟姊妹或出家、或入、或入寺,也有姊妹留做家庭尼姑的。 藏族以豪放、深情的歌舞丰富着生活,所以有了歌舞中的婚礼。 藏族青年男女在歌会茶会中以歌相识,在相恋后以情歌情卦谈情说爱。婚礼中,男女双方家庭要特意邀请能说会唱的男子充当喜官,作为迎亲队伍和送亲队伍的领头。 中甸藏族嫁者(或入者)出门前,父母作临行嘱咐。出门时唱告别歌,如泣如诉。届时,喜官手中要捧着洁白的哈达,带领队伍绕柱而歌。送亲者骑马而行,途中唱路歌村歌,将一份深怀藉歌传给途中景物,传给全村人,以喜气祝愿村中万事万物美好兴盛。娶方已在门前列队迎候,备好香案、下马桌和背水女童。当送亲队伍到达时,充当迎亲队伍首领的喜官就上前恭请送亲队伍,喜官在下马桌上下马。有的地方的婚礼,在下马前还要举行迎福仪式。送亲队伍派一个骑手,手擎箭旗往离家门口较远的地方迎候,社为迎福。送亲队伍则唱着福歌而来,表明将福份带来了,呼唤福主迎接。迎福者道听歌骑马绕送亲队伍一圈,道一声辛苦,然后高喊:“福份来了!”飞马奔向村中迎亲方家门,以示迎来了福份。此时还有情趣盎然的一个“插曲”:送亲的骑手也飞马而前,旨在追赶迎福的骑手,如果追上了,可用鞭子“惩罚”他。其实,这正是青年骑手表演骑技的好机会,且让婚礼中的人们多了一份笑闹之趣。送队伍下马后,将哈达献在背水女童的水缸上,以示吉祥如意,然后唱门歌。进门时,迎亲者边蘸水酒向送者和新人,边唱洒水歌。进门后,送亲者还要唱赞歌,赞扬新人入门的家中祖辈,然后宣布陪嫁礼物。新朗新娘下跪点灯,披系红绳,就标志正式成婚了。宴席上,新娘夫妇向宾客献茶敬酒,以示谢意。 中甸一些地方的婚礼中还有婚礼中还婚宴最后的“夏觉”仪式:主人为客人献上青稞酒,收下客人的贺礼,然后从喜官开始,依次脱帽致幽默诙谐的笑词,互相取笑,使婚礼气氛更趋于活跃。送亲队伍返回前,喜官还要唱“嘱咐调”,以眷恋之心,请迎方家人亲友善待进门的新人。当晚,迎方家举行锅庄舞会,长的通宵达旦甚至数日不歇。 德钦藏族礼中歌的气氛更为浓厚,以一套完整的婚歌贯穿始终。先以歌求婚。媒人向女方(或男方)父老叔伯献上酒,唱歌求天神龙王之意、父老叔伯之心。迎亲队伍和迎亲队伍中的喜官是歌唱的领头者。在女方家中,迎亲者以相应唱词请迎亲者耐心等待时辰的到来。新人出门,唱乘马歌,营造一种吉祥的气氛。然后双方以问答的形式,唱起程歌、拦路歌,一路上,过岔道唱岔道歌,遇桥梁唱过桥歌,见水唱水、见山唱山,见了玛尼堆就要唱敬神歌。送亲者作趣,迎亲者凑趣,一路洋溢着欢歌笑语。在问答唱合之中,送亲者竭力设问,迎亲者就要设法流利应答,若有无以对答的情况,就客气地向送亲者敬酒献哈达,席地而坐的送亲者也就起身前行,使新娘在卜卦决定的时辰跨进新家。到子男方家门口,迎亲者举行迎接仪式,之后,进门又有进门歌。进门后,上楼唱樊梯歌,入座唱卡垫歌,入宴席唱席位歌……。歌声就这样烘托着婚礼的气氛。男方家婚礼高潮中,还要唱圆梦歌,送亲人和迎亲人以美言给婚姻一个圆满的祝愿和美好的象征。在离开前,送亲者唱寄托歌,标志着已将新娘寄托在幸福的新家,恳请新家给她照护。 在州内一些藏区,曾盛行抢婚习俗。当有情的男女不能自由结合或无财力举办婚礼时,就由一方结伙背着另一方父母将另一方强拉回家。所谓“抢”,其实也只是一种形式称谓,被抢的人心甘情愿,过后,抢方托人向被抢方父母赔罪禀明,被抢方父母也一般不再反对,婚事就告成功。
在藏区生活了那么久,大大小小的婚礼参加了好多次。
即使如此,还是会觉得,每年最喜庆最热闹的时刻,就是去村子里参加婚礼的那些时光。
有时候,恍惚会有种错觉,高原的冬天就是结婚的季节。
每到冬天,高原的天空,蓝的没有一丝云层。土地变成光秃秃的焦**。阳光照在身上,有种懒洋洋的舒适感。
这时,仿佛万物休眠。
在大自然的作息中,人们开始迎来生活的狂欢。
印象最深的婚礼,是第一次做伴娘的那场。
那次,中场的时候,新郎新娘的朋友开始起哄,让伴娘上去唱歌。于是,在新娘爸爸的邀请下,我大无畏的上台去献唱了一首《青藏高原》。
在我声情并茂并十分投入的唱完之后,还自己带头给自己鼓掌。然后,就看见,全场的人都笑趴在桌子上,甚至有些还在边笑边捶桌子。
于是,我就一战成名了。
要知道,新郎新娘可是香格里拉最专业的歌手啊!
传统的藏族婚礼,通常是三天的时间。
第一天,为“相帮”,亲朋好友帮忙准备第二天婚礼上的一切琐事。
第二天,为正客,也就是结婚之日。
这天会有一系列的传统礼仪,同时大宴宾客。
婚礼当晚,还会通宵跳舞到天亮。
第三天,基本上就是亲朋好友帮忙收拾。
在藏区参加过的婚礼,无论是什么民族,藏族、纳西族、傈僳族等等,最欢快的时刻都是跳舞。
然而,每个地区跳舞的时刻不同,有些在婚礼当天的上午,有些在婚礼的中午,有些在婚礼当天的晚上。
跳舞的时候,大家手牵着手围成一圈儿,男士一边,女士一边,边跳舞边对歌。
男女双方各有一个领唱的人,基本上是对各种小调都很熟悉的老者。
一方先唱出一首小调,另外一方在对方唱副歌部分的时候,就得想出来如何对唱。否则,就算输了。
有时候,会一直跳舞到天亮。
如果说,最欢快的时刻是跳舞的话,那最让人感动的时刻,肯定是长辈为新婚夫妇献上哈达的瞬间。
每场婚礼,中间有个仪式是必不可少的,就是长辈对新婚夫妇的告诫和祝福。
新娘接到新郎家之后,长辈们会向新婚夫妇献上哈达,在献哈达的同时,会说一些祝福的话。
婚礼上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应该就是吃。
在正客那天,流水席从早晨到晚上,几乎从未冷场。
村里的人能帮忙的几乎都过来帮忙,分工明确,准备宴席需要的各种食物。
流水席,一般有四场,早餐、午餐、晚餐和宵夜。
早餐,都是传统的藏式早餐,酥油茶、油炸粑粑、手工饼子等。
每次和婆婆们一起吃饭喝酥油茶的时候,虽然语言不通,不过,婆婆们总是会连比带划的说,“吃、吃、吃"
午餐、晚餐、宵夜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都是村里自己养的猪、牛、羊做成的各种炖菜。
有时候,在婚宴上,还能吃到各种前所未见的食物。譬如说,树胡子。树胡子,名字特别形象,就像是一颗年岁特别高的大树长出的胡须。我本来以为是大树的树干长出的蔓藤一样的东西,后来才知道是某种树根,它经过采摘、浸泡而成。树胡子和海带一起凉拌,吃在嘴里的瞬间,仿佛瞬间吃下了整个森林和海洋。
婚宴上,除了山珍,最少不了的就是各种肉类。几乎每场婚宴都有火腿。每到冬天,家家户户都开始请杀猪客。请客当天,会杀掉养了几年的猪,除了大宴宾客之外,剩余的部分会制成血肠、腊排骨、火腿等等,最好吃的就是火腿。火腿无论是蒸还是煮,都带有独特的乡野气息。有时候会想,火腿为什么好吃?除了它本身食材原始新鲜之外,更重要的也许是,这些东西都是整个村子,整个家族,所有人一起做的。在整个制作的过程中,不仅有着某种传统的工艺,还累积着人的智慧和亲情。
我想,自己那么喜欢参加婚礼的原因,除了唱歌跳舞喝酒,就是所有的这一切所展现出来的浓浓的人情味儿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