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14个市,每个市出2个景点大比拼,附评语。

广西14个市,每个市出2个景点大比拼,附评语。,第1张

桂林市

漓江风景区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最好的广告语,这里有最经典的广西山水,人民币20元背面图。

阳朔西街 老外到桂林的主要目的地。

贺州市

黄姚古镇 古镇,古色古香。

姑婆山 看自然风景的

梧州市

骑楼城 民国风,全国最大骑楼建筑群

龙母庙 岭南文化

玉林市

真武阁 江南四大名楼之一

云天宫 市内就可以看,还有张子强的都市传说

北海市

北海银滩 南方经典沙滩,成熟景点

合浦博物馆 合浦还珠的经典文化

钦州

三娘湾 可以看野生海豚

刘永福冯子材故居 膜拜打败法国鬼子的民族英雄

防城港

金滩 小众景点,南方海边,人没那么挤

东兴 边境游,体验越南风情,买越南商品

崇左

德天瀑布 中越边境大瀑布,宝藏景点,这几年很火,的确壮观,不虚此行

友谊关 原名镇南关,中国名关

南宁

青秀山 5A景区, 历史 文化加自然景色

广西民族博物馆 广西少数民族的种种

来宾

莫氏土司衙门建筑群 号称壮族故宫, 历史 的见证

莲花山风景区 看自然风景的

贵港

桂平西山 佛教圣地

覃塘莲花 赏莲花,爱莲说

柳州

柳侯祠 柳宗元生前的办公场所,文化景点

柳州工业博物馆 这里有柳州工业一路走过来的 历史

河池

刘三姐 旅游 山歌文化

巴马长寿之旅 看百岁老人是怎么过的

百色

乐业天坑 大自然的奇迹,震撼你的心灵

百色起义纪念馆 5A红色 旅游 景点,还免门票

作为新人的舅舅,在婚礼上被邀请讲话,致辞肯定要大方得体,比如: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够在我外甥女的婚礼上作为证婚人的身份,见证他们的婚姻,祝福他们婚后幸福美满,等等。

1、各位父老乡亲们,大家好!我是新郎的舅舅,今天我将代表男方全体向各位表示感谢,感谢各位百忙之中来参加他们的婚礼。我今天在这里,也祝愿我们的一对新人,可以在往后的日子里面,一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以相敬如宾、相濡以沫。

2、今天是开心的日子,是我外甥开启幸福生活的美好日子。感谢各位来宾的到来以及对这对新人的祝福,我相信此时此刻,在场所有的朋友们都在为新人祝福,也都很激动,能够见证看见这对年轻人因为爱情步入婚姻的殿堂。

3、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够在我外甥女的婚礼上作为证婚人的身份,见证他们的婚姻,祝福他们婚后幸福美满。

4、今天是我外甥的结婚大喜日子,感谢各位来宾在百忙之中来参加新郎新娘的婚礼。此时此刻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愿他们相亲相爱,百年好合。

5、作为新娘的舅舅,我为外甥女能找到帅气的意中人,并与他喜结连理,感到由衷地高兴。在这里,我祝新郎新娘新婚快乐、互敬互爱,共创美好未来生活。最后,祝大家阖家幸福、工作顺利。

6、我在这里要祝福我的外甥和他的爱人,婚姻和谐美满,永远幸福。此外,还想叮嘱你们,未来要互相包容理解,把婚姻当成起点。

7、今天是我外甥女的大喜日子。作为舅舅祝福他们新婚快乐,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相亲相爱,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信你们会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遇事不要怕,只要能风雨同舟,幸福就会永远属于你们。最后祝各位来宾吃好喝好,谢谢大家。

8、今天是我外甥女结婚大喜日子。受新娘委托,让我在这里几句话,非常感谢外甥女的信任,也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亲朋好友的光临。有了你们到来,新郎新娘的婚礼更加光彩。

9、舅舅昨天看着你长大,今天是已经长大成人,在这你们喜结良缘的日子,我代表我们大家庭祝贺你们,祝你俩幸福美满,永寿偕老!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10、尊敬的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中午好。今天,是开心的日子,是我外甥开启幸福生活的美好日子。

草标密码和揉耳朵表情意

——苗族婚俗

湘西苗族姑娘初次外出结交男朋友苗语称“讲链讲规”或“溜比溜苟”,直接翻译就是“放鹰放鹞”和“采果摘籽”。小伙子结交姑娘叫“帮链帮规”或“溜背溜喜”,直接翻译就是“打鹰打鹞”和“攀花摘卉”。

湘西苗族青年幽会也有暗号和密码,这就是“草标”。双方只要看到草标 ,就知道各自的行踪。初相会时,女方如先到达约会地点,必先在约会地点的路口留下一个草标。这个草标的含义只有赴约会的情人知道,有如密码一般的神奇功力。不过,也有一般人都能看懂的草标。一把草上结个疙瘩,疙瘩结在草尖上,草根朝幽会的方向,则暗示一方先到,示意对方快来。后者看到这个草标,必须留下一个草标,疙瘩结在草的中部。这后面一个草标暗示过路者,山中有情人幽会,请走大路。行人见了这样的草标,一般都会避开,以免撞见别人的幽会。

居住在云南南部的苗族,青年男女中有一种打毽活动,十分有趣。毽子就是中国民间都用来踢的那种,打毽的板和乒乓球拍差不多。男女青年在打毽活动中,输的一方要让赢的一方“揉耳朵”,不许反抗,但可以跑。如果输赢双方的男女没有情意,纯属比赛,那赢者会使劲揉对方的耳朵,直到对方耳朵发烫为止。如果对打的男女相互有爱慕之意,输者会主动让赢者揉耳朵,而赢者是不会使劲揉的,而是红着脸轻轻摸一下对方的耳朵。也有一输就跑,赢者假装追赶,两人一直跑到无人的场所,倾诉衷肠。

在传统的踩花山节期间,云南金平苗族青年到了花山场上,好心的主人早已为青年们准备好了几套“土电话”,它是用竹筒蒙上油纸、将线从中穿过而成的。男女在“土电话”上,用对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询问对方的情况。唱到兴起,小伙子会将“话筒”交给一边的伙伴应付,自己跑去偷看姑娘的模样。如果相互不中意,对歌到此为止。如果双方都满意,继续对唱,约定下一次见面的地点。

广西融水一带的苗族青年,盛行“种花生”这个交往活动。走寨时,小伙子们向姑娘发出邀请,确定时间地点之后,姑娘们就会按照时间来到小伙子的村寨,他们带着农具和肥料,上山种花生,期间男女青年谈笑风声,边劳动边对唱山歌,互相接触试探。花生种子播下后,等苗长高时,双方又要组织一次施肥除草活动,其实是为了创造一次见面机会,这时大家开始物色对象谈恋爱。第三次是秋收花生时,大家相邀收花生并聚餐,相好的在一起讲悄悄话,还没有对象的赶紧抓住这最后一次机会。

苗族的婚姻一般分包办婚姻和自由婚姻两种。包办婚姻为父母媒妁说合,媒人往往是由与对方认识或是对方亲戚的人担任。待女方探明男方的情况,征求女儿的意见后,由媒人再来时说明是否同意。若女方同意,则议定“礼金”,订婚日期;男方则准备物品去女方家,女方家备酒肉招待,称为“吃新酒”。男家客人离去时,女方送鸡、糯米饭及送给来人每人一根“花椒布”腰带。

婚期大多是由男家择定后委媒人于事前几个月通知女家。婚期临近,女方全村或全姓的姑娘们,大家共同聚餐,以示送别新娘,称为“朋友饭”。出嫁当天,女家需派出三种送亲人:一是新娘的朋友,为13—16岁的未婚姑娘,需盛装同新娘前往;二是新娘的亲兄弟和家族中的中、青年男子9—15人,与新娘同去同返;三是有3—4个15岁左右的男子,护送新娘到男方村寨附近。新娘到婆家短住几天就转回娘家,直到来年二月才到夫家,反复两三年后,才举行“煮饭”仪式。从今以后,她就不能再接触娘家的锅灶了,再也不能住到娘家了。

苗族的自由恋爱十分普遍,在自由恋爱过程中,双方相亲相爱,定下婚约,到了结婚这一天,却由父母来决定。

在苗族婚礼中还有高唱酒歌的习俗。婚事喜庆里,苗家的酒歌往往要成套地唱。苗族在婚事礼仪中所唱的酒歌,唱完一套需用八九小时,有时是通宵达旦地唱。在婚礼中,男女双方都得选派唱酒歌的歌手,选上的歌手称歌郎。每套酒歌共分九部分:第一部分为拦路歌(也称拦门歌),当男方歌郎来到女方山寨时,女方聚众歌郎在山寨的路口迎唱的歌,即叫拦路歌。男方要巧妙地和女方的歌郎对歌,—一解答了对方请问的内容,才被放行进山寨。第二部分叫“十切”,即男女双方歌郎各唱十段歌,内容反映出双方所在村寨的风土人情。第三部分叫“公爷进地”,主要唱出男女双方祖先的渊源所在和迁陡历程。第四部分叫“结亲路”,唱出男女双方古老婚姻礼仪的形成及其形态。第五部分叫“三代根基”,即男女双方歌郎叙唱新婚夫妇父辈、祖父辈、曾祖父辈三代的基本情况,以加深两个姻亲家族的相互了解。第六部分叫“凤亲”,歌郎用歌声介绍男女双方结婚前的恋爱经历,比如他们是如何相识的,类似代新郎汇报恋爱经过。第七部分叫“过定”,代表男女双方长辈对新婚夫妇唱出期望和祝福。第八部分叫“谢主家”,由男方歌郎代表男方向女方亲家致谢。第九部分叫“龙船歌”,是整套酒歌的高潮,双方歌郎要用对唱的形式比输赢,并边对唱边由双方歌郎扯腊鸭,唱赢者即得腊鸭。

  酒歌唱毕双方酒郎退出歌堂,新婚夫妇入洞房成亲。

闹洞房解衣扣

——锡伯族的婚俗

  锡伯族的婚礼以热闹著称。新娘到男方后,先举行拜天地的仪式,然后进入洞房由伴娘和男方嫂嫂为其梳头。锡伯族的姑娘梳一根辫子,正背中间垂下。做新娘要将一条辫子梳成两条辫子,盘在头上。晚间闹新房时,邻居青年都到洞房唱歌,并拿出一根羊骨头让新郎新娘去抢。闹洞房要到深夜才结束,离去之前,青年们要将新婚夫妇衣服的扣子解开,如果新郎害羞,不让解衣扣,大家便会大声喊:“这是老人们的嘱托!”闹洞房者将两人外衣的扣子都解开然后才会离去。

骑马迎亲与抱木枕头

——蒙古族婚俗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盛大的节日,也是蒙古族青年男女追逐爱情的好机会。在大会上青年男女身穿民族盛装,参加各种竞技活动。在射箭、摔跤、赛马等比赛中的获胜者,总能赢得姑娘们爱慕的目光,如果姑娘对哪个小伙子有意,那么她便会驰马迎向心中的英雄,丢下一块手绢,然后调转马头离去。小伙子则心领神会,躬身拾起手绢,策马追赶姑娘,一旦追上,小伙子就会将一枚戒指珍重地戴在姑娘的手上,一对青年就这样相爱了。

在蒙古族中还有一种男女相爱的信物叫“哈布特格”,它是佩挂在蒙古袍上的一种饰物,一般都是由姑娘亲自绣制。小伙子在择偶时,都要看对方的“哈布特格”绣得怎么样,如果绣得精美,说明姑娘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姑娘,将来日子一定会安排得很好。

蒙古族的婚礼既隆重又独特,尤其是鄂尔多斯草原上蒙古族传统婚礼更具特色。鄂尔多斯婚礼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鄂尔多斯婚礼大多在腊月获正月间举行。青年男女经过家长说媒定亲之后,姑娘除梳一条大辫子之外,还要在前额两边各梳6条小辫,这标志着姑娘已经定亲待嫁了。

双方选定吉日后,分别邀请各自的亲朋好友。举行婚礼那天,来宾们都要穿上漂亮的衣服,骑上高头大马,带着礼物去新郎新娘家祝贺。

新郎迎亲都是在傍晚时分启程,他们带着弓箭、食品和礼物,骑着骏马。行前,新郎要把一只灌满了酒的小白瓶藏在马鞍下或马鬃里面。

新郎和迎亲队伍在黑夜中到达新娘家。他们按照习惯要先绕着屋子转一圈,然后将一条哈达献给那些操办婚事的炊事长,并赠送一只剥好的小羊,以表敬意。这时,新郎也将带来的弓箭放在象征鄂尔多斯勇敢精神的玛尼宏旗标前。新娘的伙伴们则迫不及待地在新郎的座骑上寻找那只小酒瓶。

迎亲队将所带的礼物和食品逐一交给新娘家。主宾在互换鼻烟壶,表示问候以后,新郎向在座的女方主婚人、岳父、岳母及宾客们行磕头礼。在女方盛大的婚宴上,人们一边狂饮,一边进行饶有风趣的对唱。就在人们痛饮狂欢之际,有人将新郎引进新娘的房间,他在那里还要经过一番考验,比如当新郎一坐定,就有人拿来一块煮熟的羊颈骨,请新郎把它拗成两断,意在看新郎的力气有多大。如果新郎拗不断,人们便乘机起哄取笑。当天晚上,新娘还不离开家,她和好友边说边哭,依依惜别。为了表达姐妹们的挽留之情,她们将自己身上的腰带解下来联结在一起,先从新娘这边的袖口穿进,再从那边的袖口穿出,然后其它姑娘也照此办理,联结起的腰带从每位姑娘的袖口穿过后,大伙儿紧紧抱在一起,用这种方式来表达难分难舍之情。

在女家经过通宵达旦欢乐之后,次日凌晨,迎亲队接着新娘要启程了,由女方宾客组成的送亲队一同前往。在娶亲路上,按照习俗,男女双方都要设法抢先到男家,女方中一人有意抢去伴郎头上的帽子,挑在马鞭上,然后扔到地上,让新郎下马捡帽,这样势必耽误时间,女方伴娘便可抢先而行。但男方也有高招,在离新郎家不远的地方设一酒席,招待女方,女方伴娘一喝酒,男方便调换最强壮的骏马,抢先到家。一路上便是这样追逐嬉戏,纵马奔腾,充满着情趣。

娶亲到家后,新郎、新娘还要拿着马鞭,双方通过两堆旺火,以示爱情的忠贞不渝,又隐含着纯净、避邪和兴旺之意。

这时新郎的父母出来把新娘迎回洞房。进门后,新郎的母亲按照蒙古族婚礼的习惯,将新娘的红面纱轻轻地揭去,然后新娘向新郎的父母行蒙古礼。接着,新郎手执银壶,新娘手捧酒盘,逐一敬酒。新郎给女方的送亲宾客敬酒;新娘给男方的宾客敬酒。敬酒时,在场的人们歌乐四起,年轻的男女牧民翩翩起舞。这样的婚礼夜以继日连续进行两天,尽兴的人们才陆续离去。

居住在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的蒙古族,在举行婚礼时,还有一种抢枕头的习惯。

姑娘出嫁前,父母要为她在自己居住的蒙古包旁,搭一个新的蒙古包。出嫁这一天,要把送给新娘的嫁妆,一件件陈设在新蒙古包内。陈设完毕时,女方由四个身强力壮的汉子抱着一个木制的一米多长的大枕头走向蒙古包,这时男方的四个小伙子便上前抢夺。双方八人你抢我夺,都不轻易松手,直到精疲力竭。之后双方共同将大枕头放在床上,便算仪式告一段落

串情人咬手背

——瑶族婚俗

  秋收过后,蓝靛瑶族的未婚青年大都要背着米去串情人。一伙同性别青年按事先约定来到一个瑶家山寨,该寨的异性青年则备下酒菜款待。款待还有仪式,先是客人即兴唱起山好水好主人好的赞词。然后双方在唱中交流感情。盛宴间眉来眼去对准了象,就成对成双地到寨子外边,尽情地倾吐心中的爱慕之情。于是按祖先留下的规矩,由那情郎往爱妹的手上咬一口,再由爱妹朝情郎手上还一嘴,咬这一口还有许多讲究,咬重了说是狗咬;咬轻了,表达不了对情人的爱。这一口还必须往手背上,咬手背又不得咬着凸起的骨节处。假若咬的规模位置都合规定入情理,被咬的伤口发炎化脓、表示恋人的情意已经溶入对方的肌体和血液里。再加上互往手上拴了红、蓝丝线(男给女拴蓝或黑丝线,女给男拴红丝线)这对恋人就可以等着良辰吉日成亲了。

在金秀瑶山有五个瑶族支系,婚姻习俗各不相同,其中茶山瑶的婚姻习俗别开生面,独具特色。

  茶山瑶多住在河谷两岸,依山傍水、景色秀丽,每个村寨几乎家家都有“吊楼”,男女青年住在吊楼里,互相对歌,特别是逢年过节,唱到通宵达旦,倾吐爱慕之心,歌声娓娓动听,情意绵绵。

  他们在对歌中选择配偶,在劳动中建立爱情,当爱情种子发芽的时候,男方便托媒去说亲,定下过门日期。

  接亲的日子来到了,一不吹唢呐,二不抬花轿,三不打锣鼓放鞭炮。男方派房族兄弟四至六人。半夜点火把去接新娘。接亲的这天晚上,女方家里每一重门都点上一盏油灯(茶山瑶的房屋深而长,一般都有三四重门)照着接亲房族。新娘早已梳装打扮好,等候接亲。当男女房亲兄弟进屋向女方父母贺喜、道谢,吃罢“领情饭”之后,便把新娘接走。陪同新娘出嫁的有新娘房族姐妹四至六人。熊熊的火光把新娘的脸映得绯红,这时万簌俱寂,正是午夜,人们已进入甜密的梦乡,新娘离开村寨人们还不知道呢?

  新娘到新郎家,堂屋早已摆好酒席,酒席很简单,只有一只鸡和两三斤猪肉。全家老少和送新娘的双方同族兄弟姐妹,陪新郎新娘欢欢喜喜进餐,老人讲乐话,后生家敬酒,表示祝贺新婚。进餐完毕,婚礼也就结束了。当太阳升上东山,新娘新郎扛着锄头双方下地劳动。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昨天夜里,寨里又添了一对新婚夫妇。

泼水迎亲和摔跤婚礼

——彝族婚俗

每逢快乐的“火把节”或热闹的街市,彝族小伙子都要将束上心上人送的花要带,去寻找情人一起游玩。彝族小伙子中如果谁束了这样的花腰带,就表明小伙子已经有了心上人了。在红河了两边,姑娘和小伙子认识并产生爱情之后,姑娘就会悄悄地绣一条腰带,上面有花朵、蝴蝶、小鸟等,利用约会的时间,将腰带送给姑娘。小伙子得到腰带后,会回赠姑娘手镯,表示两人真诚相爱。

  彝族认为,清水能驱恶除邪,送走妖魔,带来幸福。因此,彝族新婚时一定要泼水,为能经受住这个考验,在迎亲时,男家选派未婚伙子去接亲时,既要身体强壮,又要精明能干,既能招架泼水的受寒之苦,又能完成“抢走”新娘的艰巨任务,往往在推荐人选时反复审议,择优录用,有的不惜长途跋涉,选拔良才。

  有些地方彝族的迎亲是通过“抢”的方式完成的。在“抢亲”的头一天晚上,姑娘们向小伙子展开了猛烈的水战。姑娘们用泼、淋、灌、射等各种方式凶猛地攻击小伙子,使来“抢亲”的小伙子难以招架。于是,聪明的小伙子便在天黑以前找到存水的地方,悄悄地倒掉一部分,以减轻“水灾”的袭击。

  经过一晚上的水泼,当早晨来临时,“抢亲”便开始了。这时,姑娘们拥着新娘,小伙子们前去“争抢”,姑娘们防守严格,小伙子必须机灵多变,乘一瞬间出现的漏洞,抢走新娘便跑,直跑出一二里山路才改为行走。可见,把新娘“抢”到婆家是多么的不容易!但彝族却认为,婚礼中的这一泼一抢才会驱除邪祟而保证日后生活不受侵扰。

在彝族的婚礼仪式上,还会经常开展一些竞技活动,以助婚礼气氛,而对阵双方则不用说,肯定是男家和女家。

在云南姚安的彝族,婚礼上有爬油杆比赛。每到婚嫁的日子,男家事先栽好一棵又高又滑的松杆,剥下树皮,并在杆上包几道油纸。比赛时,在新娘到来时,由女方兄弟或表兄弟中选派一人爬油杆,如果女方代表顺利爬上油杆,那男方主婚人要饮酒一杯,作为祝贺;如果女方代表未爬上,则由男方兄弟或表兄弟选派一人来爬,方法和礼节和上面一样。

有的地方的彝族婚礼上,还要举行摔跤比赛。结婚的前一天,男方派到女方的迎亲队伍里,必须有摔跤队。他们到女方吃罢酒席之后,第一项仪式就是摔跤比赛。女家的摔跤手作为主方,先站出来说“请”,男家便随即走出一名摔跤手,比赛就开始了。到全部约定的人数赛完,再由胜方的出两人表演一场。据说,这项活动是为了纪念一个彝族大力士而形成的

隔街相望找情人

——壮族婚俗

壮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方式有抛绣球、打木槽和对歌等。 抛绣球是壮族赶歌圩时,姑娘们手提五彩缤纷的花绣球,整齐地排队唱山歌,若见到中意的小伙子,便把绣球抛给他。小伙子接过绣球,如果对姑娘满意,就把小件礼物缠在绣球上扔回女方,恋爱就这样开始了。打木槽一般在农历年初举行,最初由青年女子以木棍来打槽,击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大家尽情地欢乐。然后由几个女子击木槽数棍后就唱山歌,接着就有许多青年男子拿着木棍,跑到木槽边来共同敲击,每敲一下,大家就唱山歌,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

在云南靖西一带,有种“隔街相望”的恋爱风俗。每到赶场那一天,青年男女一早就来到街口,男的站一边,女的站一边,仅相隔几步,相互对望。一直站到太阳落山。双方眉目传情,如果有意,就示意对方离开大家。在相望过程中,双方阵营中的同伴有商有量,相互参谋,十分有趣。

广西都安棉山的壮族“三月三”中有一项特别有趣的“碰鸡蛋”的活动。在前一天晚上,青年们特意准备好十几个染红的熟蛋,忙得不亦乐乎。游戏开始时,男女双方各握一个蛋,相对而立,然后手握红蛋相互对碰。如果双方红蛋同时破裂,则被认为两人的命运相连,有缘分,便将红蛋互赠吃掉。如果只是单方面的红蛋破裂,则表示双方没有缘分,只好自己将红蛋吃掉。

一些壮族地区,结婚后,女子有不落夫家的习俗,结婚的当天是在新郎家举行婚礼,并在当天晚上住在夫家,但第二天新娘就得返回娘家居住。以后,只有到农忙时或节日期间才到夫家参加劳动或居住几天。这样要过两三年后,才可以长期到夫家居住下来。此外,壮族还有“招赘”的习俗,入赘的男子要换成女方姓氏,生儿育女从母姓,并可全部继承母亲的财产。

婚礼上吃猪头猪尾巴

——赫哲族婚俗

赫哲族结婚的那天,新郎穿袍、披红戴绿,由大家陪伴下骑着高头大马去迎亲,冬天后面跟着雪橇,夏天后面跟着彩车。男方去接亲的人数要是单数,因为回来时加上新娘正好是双数。

女方要摆酒席款待男方,新郎要向岳父岳母叩头。新娘将单辫改梳成双辫,穿上红袄红裤,蒙上一块红布,将脸盖上,由她的兄嫂或姐夫抱上雪橇或彩车。女方的母亲和亲友带上陪嫁礼品,陪同新娘送亲到男家,但新娘的父亲不能去。

送亲的人到了男方家,男方的老人要向女方的老人敬酒三杯,同时也给送亲的人敬酒。新娘到了男方家,由女宾搀扶下车或雪橇,与新郎拜天地。也有的地方当天先住在别人家,第二天再举行仪式。婚礼中,先拜祖宗三代,然后由一位长者手持三根捆在一起的芦苇向新娘训话,内容是孝敬公婆、尊敬丈夫、好好劳动、不要偷懒等等。

训话完毕,新郎吃猪头,表示男人领头。新娘吃猪尾巴,表示跟随丈夫过和睦日子。

逮新娘和锁媒人

——普米族婚俗

云南边缘地区的普米族,姑娘出嫁时,必须由男方前去“逮捕”新娘。迎亲那天,男方要派媒人、两位伴娘和几个精明强悍的小伙子前去迎亲,在女家的巧妙配合下,装模装样地将姑娘抢走。即将出嫁的新娘在父母的有意安排下到山上或田间劳动,迎亲的人来后,由一位小伙子找到姑娘,对她大声说:“你已是xx家的人了,xx家请你去吃茶,跟我们去一趟吧!”说完上前迅速“逮”住假装要逃跑的姑娘。这时埋伏在新娘周围的几个美丽健壮的姑娘便一拥而上,对“逮捕”新娘的“凶手”拳打脚踢,甚至撕坏或扒下他的衣服,逼迫他投降交出新娘。随后,大家一起簇拥着新娘回到女家举行出嫁礼,唱歌喝酒,为她送行。

当新娘的兄弟将新娘从闺房中背出来,随新郎的接亲队伍上路之后,媒人不仅不能随队伍离开女家,反而要被女家扣留下来,送到一间屋里锁起来,同时被被“关押”的还有女方的一位歌手。在“监牢”中,两人要比赛唱歌,决定胜负。屋外则由两个姑娘手拿钥匙守门。主客双方对歌后,一直要到媒人唱赢了,守门的姑娘才会开锁放人,媒人就会去追送亲的队伍。媒人钥匙唱不赢,就得去向女方父母敬酒或送钱,这样即使媒人出了“监牢”,走到村寨口,女方村寨中的各家各户都要来敬酒,无论媒人酒量再大,最后也会烂醉如泥。如果不想喝,就得和敬酒者一一对歌,比赢了,可以不喝他手中的酒。突破这道防线,媒人就算完成任务,赶上接亲队伍。

普米族婚礼上,还有十分奇特的吃羊睾丸的仪式。新娘到新郎家后,首先要和新郎同吃一碗“接嫁饭”,饭中有羊睾丸,取意今后能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接嫁饭由新郎送一口给新娘吃,再由新娘送一口给新郎吃,如此直到将这碗饭全部吃完。

吃完接嫁饭,一对新人在脖子上拴上五彩线,举行祭祀祖先活动,并将酥油抹在新娘的前额,一旦抹上酥油,新娘从此就是男家的人了。

耳朵里插鲜花

——基诺族婚俗

基诺族青年的恋爱比较自由,而且充满了诗意。当姑娘对小伙子有意后,她就会送小伙子一朵美丽的鲜花,如果小伙子也爱这位姑娘,受到鲜花后,他就可以向这位姑娘提亲。

在云南的基诺族青年中,还有“丢包”择偶的风俗。在村子里的槟榔树下,男女青年分两边站立,一只只用彩布做成的菱形荷包,系着两条彩带,象彩蝶一样在空中飞舞,时而升高,时而降低,飞向对方的怀抱。

参加“丢包”的青年男女,耳朵里的竹管里都插着“独乔花”、“布什花”、“麦西花”,场面十分好看。

在基诺族中,有一个叫“尼高作”的竹楼,是青年男女聚会的地方。每到夜晚,姑娘们打扮得漂漂亮亮,一齐相约来到“尼高作”,点燃花梨木,放进竹筒闷出黑汁,用黑汁擦黑牙齿,然后就作针线、织布;小伙子们耳朵里插着美丽的鲜花也来到“尼高作”,他们边做篾活边与姑娘们谈唱,表达相互爱恋的心情。

在“尼高作”,青年男女不得有越轨的行为,否则就是对竹楼主人的不敬,要受到惩罚。相爱的人可以到晒台上去亲热,一个小伙子也可以去几家“尼高作”。玩到夜深,大家要回家休息。这时,姑娘悄悄地用脚踩一下情人的脚背,然后点着火把先走了,这是留小伙子夜宿的暗示。小伙子得到暗示后,马上起来跟着姑娘走,到了姑娘家,先用屋外的水洗脚,然后进姑娘房里睡觉,至第二天鸡鸣时离去。对此,姑娘父母一般都不干涉,有的父母还会偷看,不满意就立即将小伙子赶走,满意的就会让小伙子第二天与姑娘一起去背水、煮饭,小伙子回去后就会请人来提亲。

基诺族的婚礼上要将一只碗打碎,再包起来交给舅父保存,离婚时将所包破碗扔掉。在婚礼那天,新郎家要杀一头猪,一半给新娘家。下午,新郎和父母去新娘家接亲,男方要送给女方母亲15元做“奶母费”,给女方舅父25元作“接人费”。新娘离开村寨时,原来的相好会用清水或淘米水泼她,表示对她不忠于爱情的报复。

到了新郎家的楼梯口,新郎的母亲要给新娘一个鸡蛋,在她手上拴一根红线,在手腕上绕三圈。新郎的父亲要给新娘一个鸡腿,也在她手上拴红线,以示将新娘的心拴住了。

舅舅试新郎

——门巴族婚俗

门巴族举行婚礼当天,新娘装扮一新,由兄弟姐妹和姑舅等亲戚簇拥着前往男家。新郎一方早已请媒人带着几个机灵的人去路上等候迎亲,他们拿着几竹筒酒,请新娘中途喝三次。竹筒边抹上酥油,象征吉利。新娘一行进村,新郎父母马上请他们进屋坐下,摆上酒菜款待客人。酒菜必须先放在新娘舅舅面前,因为他是最尊贵的客人。这时,新娘的舅舅看着摆好的酒菜却不吃,故意挑毛病,什么酒酿得不好、肉切得不匀、你们这是看不起我等等,每说一句,就用手猛击桌子,假装生气的样子。新郎家就得向他道歉,重新布置酒菜,直到舅舅满意了,大家才开怀痛饮。其实,这是舅舅戏剧性的挑剔,为的是考验男方和新郎的诚意。席间新娘轮流给大家敬酒,大家还有请新郎新娘对饮,比比谁喝得快。据说,谁喝得快,谁将来在小家庭中的权力就大。酒席中,大家还尽情歌舞,祝愿新人幸福美满。

踢沙折枝试情意

——京族婚俗

居住在广西南海边的京族青年男女,每到“唱哈节”,就会成群结队,相互对歌。在海边的沙滩上,小伙子看中了意中人,便会一步一步靠近姑娘,走到姑娘面前的小伙子什么话也不说,只是用脚尖轻轻将沙子撩向对方,或是折下一根树枝,把树叶撕碎,抛到姑娘身上。如果姑娘萌发了情思,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敬小伙子,表示接受了。

青年男女在对歌中相互钟情了,就分别去找“兰梅”(京族语媒人),把自己想好的一首爱歌,代为传唱给对方,同时还送去一只绘有花草的木屐。

通常由“兰梅”代为传唱的爱歌,都是寄情于物的。送的木屐如果正好是左右成对,那这桩事就成了。一般情况下,由于“兰梅”从中撮合,是不会不成对的。但如果撮合了木屐仍旧不成对,那男女双方会认为命不相合,也就算了。

互传木屐成对后,便由“兰梅”选定佳期,进行“联亲”。男方将装满槟榔、茶叶、冰糖的礼盘,请两个特别会唱歌的男女送到女方家中。女方接礼盘的也是两个特别会唱歌的男女,在接送过程中,大家都以歌代话,一唱一答,情意绵绵。唱到尽兴,女方歌手才会将礼盘接下。

接下来,当晚就由歌手带着新郎来到女方正式“认亲”。在“认亲”的过程中,也是全部以歌代语,。

为了探测男方的才学和智慧,女方歌手还一边唱,一边用一些预设的麻烦,来戏弄对方。因此,如果没有察觉,就会惹起女方故意的哄堂大笑,使新郎面红耳赤,陷入窘境。

第二天就是正式婚礼,这天新郎是不出面的,男方挑选两三对歌手做代表,前往女方接新娘。女方也有相当数量的歌手伴着新娘等候着。这时女方的大门是关得很严的,在屋前的大路和林中设立三到关卡,每过一道关卡,就要对歌,赢了方能过关。过了三关才到新娘家门口,这时女方歌手会站起来,双方共唱祝愿歌,入坐喝酒。

宴罢,女方歌手同男家的歌手一起,簇拥着面罩纱巾的新娘,拜别父母出门而去。他们每行一步就停一回,每停一回就对一轮歌

根据查询来宾市官网得知:在春节期间,兴宾区小平阳镇会精心安排文艺晚会表演、龙狮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师公戏展示、山歌演唱、斗鸡比赛、斗鸟比赛等多项文化体育活动,烹制一道道“文体大餐”,让全区人民度过喜庆祥和的节日,享受到文体惠民带来的红利。大年初一、初二,在城区一些主干道及城南广场,精彩的龙狮闹新春表演吸引了不少市民。龙狮随着锣鼓节奏,时而翘首仰视,时而相互依偎,不时翻腾跳跃,栩栩如生的动作赢得现场观众热烈的喝彩声和欢呼声。不少观众拿起手机记录精彩瞬间。浓浓的年味、喜庆的氛围充满了整个活动现场。

傣族服饰,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黑色或白色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纹身的习俗很普遍,男孩到十一、二岁时,即请人在胸、背、腹、腰及四肢刺上各种动物、花卉、几何纹图案或傣文等花纹以为装饰。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傣族妇女的服饰以美观大方著称,民族特点浓郁,而且各地不同。但束发、筒裙和短衫这三样则是相同的。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着白色或绯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芒市等地妇女,婚前着浅色大襟短衫,长裤,束小围腰,婚后改羊对襟短衫,黑色筒裙。傣族妇女的束发不同于苗、瑶等族的束发,她们是将头发打成发髻顶于脑后,或稍偏于脑的一侧,这种发髻一般不束带,有的仅鹎 梳子或顶块花头巾。傣族妇女的筒裙,式样象水桶一样,与景颇族、佤族、布朗族等族不同的是,以长到脚背为特点。傣族妇女的短衫,尤其是西双版的窄袖短衫,更独具民族风格,袖管又长又细,仅够穿进一只胳膊;衫身,除紧身外,长仅及腰部,后摆还不及腰部,少许脊背外露,时隐时现,为整个服装增色不少。内地傣族妇女服装与边疆大体相同,但有地区性特点,往往被其他民族呼为“花腰傣”、“大袖傣”等。

染齿,将牙齿用黑烟染成黑色,被傣族妇女认为是一种美,如同男女纹身一样。在西双版纳外,随处可见黑齿的老年妇女,但在青年人中已不见了。

傣族妇女的穿着打扮,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它就像孔雀开屏一样,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只要了解情况的人,都觉得这话一点也不算夸张。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婷婷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一个个如花似玉。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统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园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现在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良等料子缝制。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乎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衣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裙口,下着长至脚踝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经柔,色彩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

傣族男子一般都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用白布、青布或绯布包头,有的戴呢礼帽,显得潇洒大方。

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一个用织绵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图案有珍禽异兽,树木花卉或几何图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广西贵港节日风俗的作文600字

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

服饰

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正襟设上小下大四个对称口袋,中间钉七或九对布纽扣,袖窄而长,低衣领,紧身;穿直筒、无裤袋的唐装裤。女穿右开大襟唐装衫,壮语称“布凹部”,衫宽大,长过臀,以蓝、白、黑等色布镶边,低圆领,袖宽短,从右肋至衫脚钉五对布纽扣;穿直筒、宽脚、长仅过膝、无裤袋的唐装裤。女青年和 的汗衫(内衣)织以各种花纹图案,围裙配以色彩艳丽的自织丝带和花纹图案,劳动时缠绑腿;未婚姑娘额前留齐眉刘海, 则不留刘海。中年以上妇女将头发盘髻于脑后,汗衫素色,围裙稍宽,无花纹图案。男女均穿自制船形布鞋,女鞋尖头且上翘,绣有各色花纹图案。解放后,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及受汉族影响,壮族日常服饰与汉族相同,但节日、走亲戚或婚丧嫁娶时仍有人穿着壮族服饰。

风俗习惯

歌圩。壮族称“圩卧”。本市壮族歌圩始于明末,持续约三百多年。逢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十五,二月初二,三月初三,五月初五,七月初七、十四,八月初二、十五,九月初九,村民不约而来,集成歌圩,尤以三月初三歌圩最为隆重。过去最热闹的为武平里(今石龙乡永兴村背岭)歌圩。歌圩设有饮食摊、杂货摊、百货摊、染布摊等。每逢歌圩,男女身着盛装赶圩,途中即兴唱起山歌,所谓“一路欢情一路歌”。对歌者多为男女青年,以对歌寻找终身伴侣。民国《桂平县志》记载:“潼人放浪在春秋佳节,籍歌唱以会男女。”歌圩上,青年男女三五成群,物色到合意对手后,先唱“见面歌”试探,确定对方为意中人时,即邀约对歌。有的还请歌师出谋献策,以取胜对方。

对歌后,倾心相爱的男女青年便双双离开斗歌场地,到幽静之处再用“初交歌”、“深交歌”、“相思歌”互倾爱慕、思恋之情。若确定为情侣,男方赠给女方镜子、手帕,女方赠给男方丝带或刺绣手帕等为定情信物。歌圩结束时,定情双方互唱“分别歌”后各自归去。定情后的第一个中秋节,男方要送月饼、苎麻或白汗衫给女方,女方则回赠水烟筒、丝带等给男方。

民国初年(1916年前后), 以有伤风化为由,曾强行取缔歌圩。但在田间劳动或节日仍有人放声歌唱:“山歌好唱山里长,山歌好听田里生,歌苗长在连情树,歌藤长在连心根”等传统山歌。

1988年,石龙乡 组织建国以来首次“三月三”歌节活动,参加者来自贵县、武宣、平南等县,有3万多人。除对歌外,还舞龙、舞狮、舞牛、舞蝴蝶等助兴,热闹非常。

婚俗。本市壮族婚姻仪式与汉族基本相同,惟壮族姑娘出嫁后至怀孕前,有不落夫家的习俗。新婚之夜夫妻不同房,闹完洞房后,新娘与“伴娘”共寝。翌日,新娘回娘家与父母共同生活,逢农忙、节日或办喜事才回夫家住几天,有的长达一两年乃至三五年,直至怀孕才回夫家定居。80年代后,石龙乡的永兴、群乐、安旺等村一些壮族青年已逐步改变了过去的习俗,姑娘婚后即到夫家定居,夫妻共同生活。

七月七。农历七月七为壮族祭鬼节,家家户户包三角或条形米棕,杀鸡祭祖。亲戚朋友互相来往,每户设筵席少的两三桌,多的十几桌。出嫁的妇女,当年娘家有亲人去世的,须于七月初六回娘家烧“衣(纸衣、纸钱)”。

德阳节日风俗的作文700字

家都定喜欢七夕节吧牛郎织相遇妇七夕夜面向织星穿针乞巧等风俗现受西家影响越越情侣视情节男双互赠礼物或外约 关于牛郎织传说哩牛郎织: 传说早前南阳城西牛家庄伙父母都死跟着哥哥嫂嫂肠狠毒经欺负逼干秋嫂逼放牛给九牛却让十牛再家牛郎奈赶着九牛村 牛郎赶着牛进山坐树伤知道该换取牛位现面前问何伤牛郎切都告诉牛郎答笑笑:伏牛山病倒牛喂养病能牵牛家 牛郎伏牛山找呀找终于找牛见牛病厉害给牛打捆干草连喂三牛才抬起告诉:自本灰牛仙犯规贬摔坏腿弹伤要用百花露水洗月才能牛郎救牛郎赶着十牛家 仙洗澡牛郎牛帮助认识仙织做牛郎妻 男两孩幸福王母娘娘知道立马令抓织…… 家都喜欢春节吧定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放鞭炮朋友喜欢 关于春节传说: 前种怪兽叫兽专门吃怕飞禽走兽都怕决除死每候放鞭炮、贴春联……兽吓再敢 我写故事趣

关于节日风俗的作文

元宵,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有此而的名为元宵。在元宵佳节来临之时,所有的人们都像乐开了锅似的都欣欣欢笑着。在这元宵之夜,最吸引人的当数放“烟花”,因为烟花不仅好看,而且它的五颜六色会让人们看了感到心情愉快,使心情烦闷的人也乐开了怀。

今天我们吃饭很早,全是因为要看烟花,晚上我一吃过饭,就立刻冲下了楼,找齐了了朋友一起看眼花。

终于,夜晚降临了。我和朋友们一起来到体育场看烟花,那里早已人山人海,十分拥挤,于是我们就在远处看。我们站在那儿,十分焦急地等待着。“砰砰”几声,烟花炸开了。哇!各种颜色的烟花“飞”到了天空,颜色不时地变化,我觉得紫色的最美丽。有的升到到月亮那边炸开了,真让人担心会把月亮炸飞了。其实,月亮离我们远着呢。有的烟花像一朵刚刚开放的花朵,有六七朵花瓣有的炸开来全是绿色的“小星星”,像降落伞一样,慢慢地落下来有的在水面上喷出烟花,让我们十分惊讶有的炸开来的形状像一个个地球仪……每次烟花炸开,我除了鼓掌,就是大声叫好。

时间过的可镇快,还没看一会就接近了尾声。

接近尾声的时候,烟花是一个一个放的,不过,这些烟花比我刚才看到的烟花开的要快得多,也大得多。突然,四面八方都有烟花,全都是那些一放射出来就是金光闪闪的烟花,它们把四周照得比白天还要亮。突然,又一串烟花在金色的“围巾”下开放。接着,烟花就没了。

虽然烟花表演在

我们的欢呼声中悄悄地结束了,但是刚刚那一幕幕精彩烟花,将回永远停留在我那一页一页美好的记忆中。

《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征安息,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澄鲜。"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张灯的盛况。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元宵庆典甚为隆重,处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戏台有八里之长,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唐代是实行宵禁的,夜晚禁鼓一响就禁止出行,犯夜要受处罚;唯独在上元节,皇帝特许开禁三天,称为"放夜"。沿至宋朝,张灯由三夜延长至五夜,灯彩以外还放焰火,表演各种杂耍,情景更加热闹。《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各地同胞欢度元宵节

有关节日风俗的作文????????????????????????

农历十月十六日,是瑶族人民传统的欢庆丰收的日子。这时,稻子、红薯、包谷、粟米等农作物都己收割完毕,瑶族人民把这一天定为“倒稿节”。在这一天之前,谁种谁收,不准乱割滥收,否则按乡规民约处以罚款。过了这天,任何人可以上山下田收捡成果,谁收谁得,不得干涉。

“倒槁节”这一天,人口多的大瑶寨要举行一次大规模的“斗牛赛”,选择大田垅或一块平地做赛场,牵一膘肥体壮的水牯牛到赛场,牛角上系一红绸结,吃完一倒稿饭:(一般是鸡。鸭、鱼、肉俱全,仅次于春节),寨上的男女老少和请来的客人,纷纷来到赛场。主赛人宣布比赛开始,寨上的青年小伙子自告奋勇地站出来,长辈们给他们头上扎好“英雄节”,并讲一些吉利祝愿的话。长者退场后,赛手们手持棍棒与牛角斗,直到把牛斗得精疲力尽,自动退阵为止;到了晚上,男女青年自动集合在一起唱“倒稿歌”(即丰收歌)。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约定一个坪场为歌堂,吃完晚饭,烧上一篝火,男女青年围着篝火,纵情歌唱,二是小伙子在姑娘的大门口唱“引歌”姑娘在屋内唱“迎歌”,把小伙子迎进家里,捧出“瓜瓢酒”(即糯米酒掺凉开水,用瓜瓢去舀),摆上土特产,边吃边唱,通宵达旦。一般每首歌都带有“ 嘿,了啊也”的配词(谣语“美好的意思”)。充满着喜悦、美满、幸福的 。通过唱歌,男女双方情投意合的,离别时,他们除了赠送礼品,还留下对方的手电筒、背袋或提篮之类,这是要求对方下次再来,然后依依不舍而去。

传统节日风俗的作文

你好。1随着爆竹的“啪啦啪啦”声,我们又迎来了春节。明天是春节。我正在看“春晚”,外面的鞭炮声把我的眼睛从电视荧屏上移到窗外。发着红色光芒的烟花伴随着“嗖”的声音划过夜空,随即是“啪啦啪啦”的爆竹声。然后寂静的夜空被五彩缤纷的烟花装饰成了炫丽的彩绸:那金色的烟花似天女撒下的黄金;那红色的烟花若天宫挂上的灯笼,那绿色的如天仙雕出的玉石……真是美不胜收啊!烟花伴随着“嗖”的声音升上夜空,喷出许多五颜六色的烟花,十分美丽。妈妈还给我讲了年的传说: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凶猛异常。人们为了防御它,一到此时,便和家人聚在一起,燃起火,投入竹子,使发出“啪啦啪啦”的声音,并在门上挂上红桃木,把“年”吓跑。一夜过去,大家平安无事,于是就高兴地互相表示祝贺,拿出食物在一起吃。就形成了中国重要的节日——“春节”。2每逢佳节处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今年春节也过得比往年热闹。家家户户都在窗子上挂了红灯笼,大人们都陪着小孩买各种各样的炮竹,噼里啪啦的声音响个不停,家家户户都准备着最丰盛的年夜饭,庆祝着家人的团圆,红红火火的过年。春节早起来,一年都勤快。妈妈希望我做个勤快的孩子,一大清早她就把我叫醒,对我说:“春节好!”我睡眼朦胧的赶忙从被窝里爬起。开饭了,我吃着妈妈亲手煮的热腾腾的饺子感到格外的温暖。今天也是忙碌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共同贴上了早已准备好的对联和福字,又到街坊邻里家互相串门问候,送上红包表达自己节日里的祝福。吃过晚饭后,我们去公园散步,路上的车辆明显减少了很多,应该是流动人员回老家了吧,我心里暗暗想到。到了公园却发现,已经有很多人在公园散步,格外的热闹,我们伴着清风慢慢的走着,看着公园里一群人围在一起,我也好奇的跑过去,原来是表演舞狮节目,金**的狮子和穿着节日盛装的舞狮人,动作翩翩,我看得津津有味,很晚才回家。空中时不时的还会响起一阵响亮的爆竹声,让这个春节更加的富有生机。晚上,随着一声声烟花的爆响,一大片的爆竹声接二连三的响了起来,天空中出现了一片片的烟火,五颜六色,多姿多彩,与天空中的星星在一起把整个城市照得格外璀璨,我也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春节里我们享受着欢乐,憧憬着未来的美好,感受到了生活的温馨,和那份浓浓的亲情。我喜爱春节,更喜欢生活。适当筛选重要句段即可

广东节日风俗的作文,快快快

上个世纪初,在美国西部的一座森林里,人们发现有许许多多的狼正在捕捉可爱的鹿。在人们的心中,狼是凶狠的,应该消灭它;鹿是善良的,应该保护它,让它们更快地繁殖。于是,美国总统下令召集猎人去这座森林里打狼。

森林里的狼纷纷丧生在猎人的枪口之下,几乎被赶尽杀绝。小鹿们欢快地撒开蹄子在森林里无忧无虑地到处游荡,好心的人们看见了,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可是,好景不长,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由于没有凶恶的狼来追逐、捕捉,小鹿们一个个变得膘肥体胖,连跑动都越来越困难。

同时,鹿群的数量也在飞快地增加,从原来的几万只猛增到十几万只。它们不仅很快吃光了小草,嚼完了灌木树叶,而且开始啃起了大树的树皮。绿色植被被严重破坏,森林渐渐变得憔悴,日益枯黄。 更为可怕的是一种怪病在鹿群中蔓延开来,一批又一批的小鹿倒了下去,还有一些小鹿由于饥饿难耐也没再起来。

现在,这片难觅狼的踪迹的森林里的鹿反而锐减到了几千只,即便如此,它们也一个个饥肠辘辘,重病缠身,在无力地苦苦挣扎着,可最终还是逃脱不了死神的魔掌。 人们这才明白,看似凶恶的狼不单单是鹿的天敌,它还是动物“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保护生态平衡的使者!

至此以后,猎人们再也不刻意为难狼了,物竞天择,这座森林逐渐地又恢复了昔日勃勃的生机。

来购购购一元夺宝,手机、电脑统统一元就购了。点此注册即领88元红包

写中秋节日风俗的作文420字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拜月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Ο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内蒙古节日风俗的作文

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吃香喷喷的粽子呢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比热闹的龙舟赛呢没错,只有端午节,一个伟大的节日,一个神圣的节日。说起端午节,还得从屈原的故事说起。

传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荐能,富国强兵,力主联秦抗齐,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使屈原被谗免去职位,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报国无望,便含恨投江自尽。屈原死后,出国的百姓异常悲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有些渔夫则驾起船只,把事先准备好的粽子、鸡蛋扑通扑通地往江里丢,说是让鱼吃了,就不会咬屈原的尸身。流传至今,便有了吃粽子的习惯。所以过端午节的这天,满街都是卖粽子的小贩,我们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你知道粽子是怎样包的吗哈,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先用一些新鲜的粽叶包住糯米,在里面放各种配料,然后用线捆扎好。包好的粽子放在锅上蒸,等满屋飘着粽子香的时候就可以吃了。吃粽子的时候,要先把线解开,剥开粽子叶,里面藏着红红的粽肉,升腾着热气,散发着一种特有的粽香,两个粽子用盘子装着,活像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照耀下晶莹剔透,散发着浓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个粽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味道真是棒极了。

吃完粽子,便来到河堤上观看龙舟赛。在这一天,每个村子都会组织一支队伍,而后拉到涟水河进行比赛。只见碧波荡漾的河面上,五颜六色的龙舟整装待发,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仿佛胜券在握。而站在岸边的观众比队员们还要紧张,个个屏息凝视着河面。裁判一声令下,一艘艘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一般地向前冲去。顿时,河面上鼓声震耳欲聋。一千米的水道上,队员们憋红了脸,咬紧了牙,拼命地划。太好了,我们村的龙舟领先了,因为我们村的队员配合默契,所以龙舟就特别听他们的指令,行动自如。龙舟的身后留下了一条条波纹,原来平静的水面,如布满硝烟一般。尾随在后的龙舟,不紧不慢地跟着,鼓手们也使出了吃奶的劲,使劲地敲,这锣声一声接着一声,清脆而有力。别的龙舟也不甘落后,一边划船,一边和着鼓声,“一二一二”地喊着口令往前冲,那口令里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河面上热闹极了,口令声、锣鼓声、划桨声,汇成了一首激昂雄浑的乐曲,乐曲里有着浓重的端午节的气氛。

故乡的端午节啊,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爱国精神的一种钦佩。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描写春天的节日风俗的作文400字

林荫春景

春,明媚的春,温和的春,又回来了,又来到了我的身边你总是温柔地飘舞在山间,是那么亲近,亲切总让人不能忘怀那令人陶醉的梦我,行走于林荫树林间,寻找那妩媚的春景

我涉足于深山巨谷之中顺着山势,逆流而上一丝丝带着诗情暖意的风,轻轻吹拂过我的脸颊,总让人怀念不难让人想象的绿总环绕在你身旁绿,让人耳目一新,百看不厌,它代表了生命的颜色,大自然的颜色久违的绿,经过一冬,又回复了它的清新与明亮知了停伏在树林问,跟我捉起迷藏嘴里唱着《春天的故事》,心里想着夏季的欢愉不乏的是鸟儿的和音,让人百听不厌

我,时而穿梭在林中,时而又攀爬,站立于岩石上心中唯一的信念是——不断向上!脚下踏着的是春土,这些土都蕴酿着春的意味,变得滋润,有活力山谷中流淌下一丝清泉一直往下流,流入我的心田,滋润我心窝如喝了窖藏多年的老酒,让我略带醉意我展望远景,仿佛天地都在我胸前我仿佛是那座山,是掌管着山林青郁的山神想起总略感自豪水往下流,山往上长,而我如山,不断朝上进发近乎九十度的山坡未能使我滑下深谷;狡猾的老树未能把我绊倒尽管膝盖被撞伤;手被划破;山越高,就越难呼吸;汗如水一般往下淌可那都是为了抗争的牺牲抗争自我,抗争自然眼睛总盯着山顶,目标就在那儿,山最高的那端!人家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今日我穿行于间,吸收的是天地的灵气与日月的精华!

泉水叮咚流入生活,大山广阔记在心中,此是春行之乐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1051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2
下一篇2023-11-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