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面是祖国相对比较偏远的地方,那里交通不便利,高原反应明显,适合旅游但是很多游客在这里却不能长住,关于这里的文化,多得是谣传,许多人只是为了看风景前往,对这里的文化知之甚少,但是藏族文化的魅力却一直吸引着我们,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藏族文化吧!
提到藏族,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天葬转经筒还是活佛又或者是神秘的仓央嘉措
今天是我们环驾中国之旅第10天了,也是九寨沟黄龙跟团三日游的最后一天了,前两天的行程已经玩了黄龙风景区和九寨沟风景区,今天的安排是购物中心和藏族家访。
对于旅行中的购物,我向来一点兴趣都没有,但是没有办法,报团有约束,按导游的要求,我们还是去了卖黄龙玉和藏药藏族土特产的地方,不过好在这里没有强买强卖的现象。
不过,人一旦到了一种特定的购物环境,购物欲望就会被激发出来,很多时候自己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我们团的很多大叔大妈,口口声声的说什么都不买,到头来却一个个买了这个买那个。
我们还好,因为去过很多地方,很多东西都买过了,对于景区的这些东西也不感冒,就是最后到了牦牛肉和吃的东西的区域,我们都没有控制住,按照导游说的,可以免费品尝牦牛肉的各种做法,试吃也管饱。我们一路品尝着各种口味各种花样的牦牛肉制品,还有糕点、乳酪制品,还真吃饱了。后来对比了几家的产品,买了一些牛肉干之类的。
购物终于完了,到我感兴趣的环节了——藏族家访。走进藏族同胞的家,去看看他们生活的地方参观他们的家,我们要拜访的是扎西措的家。扎西措是一个美丽腼腆的姑娘,脸上洋溢着少女般羞涩的笑容。我们一下车,她就很热情地跟我们介绍了自己,然后带着我们走向不远处她的家。
扎西措家的院子有一个铁门,有高高的门槛,她告诉我们门槛是不能踏的,门槛象征着佛祖的双肩,踏了门槛是不吉利的,所以要迈过去。
走进院子,发现围着院子堆着整整齐齐的一堆柴火,扎西措告诉我们,在藏家家家户户都会留有大量的柴火日常做饭烧火使用,而柴火的多少和堆放的整齐情况反应了这家的女主人是否勤劳,扎西措家大大小小的柴火都堆放得又高又整齐,她的阿妈一定是一位特别勤劳的人儿。
我们随着扎西措走进她家的厨房,一间不大的屋子,里面有炉灶有烟囱还有碗橱,而且有一套沙发,这才知道原来厨房和客厅是共用的。因为这里海拔太高,天气寒冷,厨房会暖和一些,客厅就安排在厨房里。除了沙发之外,她还专门为家访的游客准备了很多小凳子。藏家是讲究男尊女卑的,所以按扎西措的意思,男游客都坐在沙发上,而女游客都坐在小板凳上。
我们围坐在一圈,扎西措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藏族的文化和习俗,包括藏家人的思想各方面。
首先提到的就是洗澡。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以为藏族人一生就洗三次澡,出生的时候,结婚的时候,死去的时候。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上面所讲的几次,他们叫“洗礼”,是一种很庄重的仪式。虽然说在高原地带,确实不能像其他地方的人一样洗澡很频繁,但是绝对可以保持清洁。
藏族人现在还有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制度,一般是姊妹共一夫,或者是兄弟共一妻,这个大家可以自己上网查一下,扎西措害羞地表示自己和丈夫是一夫一妻,当年是在藏族盛大的节日里被丈夫骑马抢走的。藏族人几乎不离婚,对感情是比较忠诚的。
扎西措已经育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女儿已经6岁,儿子才满2岁。藏族是不实行计划生育的,他们听活佛的,活佛说多生好,于是他们就多生,她的计划是生4个孩子。
藏族人生孩子不能在自己家里,因为他们觉得生孩子见血是污秽的事情,所以以前都是在牛圈里分娩,即使是贵族也不例外,现在稍微好点,多数在房子附近搭一个帐篷,不管什么天气,都不能在家里分娩。藏族妇女生完小孩儿是不做月子的,只要能动了就立马开始干活,家里的所有事情都要做,还要带孩子,而且还要照顾男人。她们在生孩子前,也不会住院什么的,她们的母亲会告诉她们“只要多干活孩子自然能轻松生下来”,所以她们不会剖腹产,因为她们觉得在肚子上划一刀是会伤了命脉的,当被问及是否会出现难产的问题时,扎西措表示,藏家讲究因果,是你的就是你的。
对于孩子的养育,他们多半都是散养,不会出现一家几个大人照顾一个孩子的情况。因为民风淳朴,所以不会担心孩子被拐骗等问题,至于孩子有时候乱吃乱喝,藏家的孩子都壮如小牛,扎西措很自豪地说。
家里生了孩子,不会像我们一样宴请宾客,办酒席什么的,亲戚会自己来送祝福,不会送红包什么的。藏族人一般没有姓氏,只是有名字,而且名字多半都是活佛取的。一般爷爷奶奶都会给孩子准备三样东西:银碗,银筷子,银勺子。藏族的男人几乎每个人身上都会装有一个银碗,那是为了在放牧的时候,检查水源是否有毒,是否适合在该区域放牧,同时也保证自己的安全。
对于藏族人来说,银是他们的必需品,不仅男人有银碗,女人还有银腰带。一个女人的银腰带越亮,说明这个女人越好。女人在怀孕之前,银腰带是裹在外面的,等到怀孕了之后,银腰带就会被裹到衣服里面直接贴着肚子,因为银是有吸收皮肤毒素的作用,所以藏族人的身体都很好。
藏家人多半是去寺庙看病,他们的寺庙和我们平常见到的不一样,他们的寺庙里供奉着活佛,僧人不仅学佛法,还修医学,文学等学科,藏医也是出了名的。而且在寺庙里看病多半是不花钱的,因为他们挣的钱,至少有三分之一甚至是一半都是捐给寺庙里的。扎西措说,她的工资是1200一个月,其中500是捐给寺庙里的,藏族人全民信佛,家里的碗筷都是开过光的。
谈到老人,他们讲究“在世孝”,也就是当老人在世的时候,好好孝顺他们就好了,不会在他们去世后大办酒席,更不会花钱去买墓地。当老人健在的时候,所有人都要尊重,有吃的要先让老人吃,而不是像我们一样会先给孩子吃。他们从小就给孩子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要求孩子必须尊重老人长辈,正因为如此,藏族人很多都是不分家的,兄弟几个都在一起住,扎西措说她家兄弟姊妹5个,虽然有些已经结婚了,但是都没有分家。藏族的老人去世后,一般钱财都会捐给寺庙,不会给孩子留财产什么的,更不会造成子孙争抢财产的问题。
谈到死亡,就不得不说藏家的丧葬。我们比较熟知的就是天葬。其实,藏族人有最高级别的塔葬,主要是一些活佛或者高僧使用的一种丧葬方式,另外还有水葬,火葬,天葬等。一般我们对天葬了解得最多,天葬是指人死后把尸体拿到指定的天葬台,一般尸体会头朝下朝西,然后天葬师诵念超度经文后切割尸体,最后尸体拿来喂秃鹫。天葬核心是灵魂不灭和轮回往复,死亡只是不灭的灵魂与躯体的分离,拿最后的肉体喂秃鹫,是对世界的最后布施,体现了佛家的舍身布施精神。藏族一般不会土葬,只有一些强盗小偷或者罪犯才会使用土葬,这样的人死后要被别人践踏,灵魂不能上天堂,家里人也会抬不起头。
藏族人很有信仰,很懂得感恩。在我们参观的时候,发现家家户户几乎都有毛主席的画像,门外也有五星红旗。扎西措说,藏族人一生有三个最想去的地方:第一个是北京,他们想去北京看看毛主席,去瞻仰这位废除了藏族的农奴制、解放了农奴的伟人,很多藏族人一生的心愿就是一定要去一次北京,那是无比自豪的事情;第二个是西藏,因为那里是灵魂的故乡,他们一定要去布达拉宫朝拜;第三是海边,因为地处高原,没有见过大海,所以他们把这里的湖和池子都称为海子,包括九寨沟里各种海的称呼,都是因为他们特别想看到大海。
扎西措说,他们的一生一定会有一次朝圣,从家里开始,三步一扣,一直到西藏的布达拉宫,很多老人都去了,回来的时候还是要三步一扣,这个过程差不多要历经八年以上,很多老人去了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如果朝圣者死在了路上,其他的朝圣者会敲掉他的牙齿,继续上路,帮忙把他的牙齿带到布达拉宫,在藏家,他们认为牙齿是人身上最有灵性的。
谈到自己的家庭,扎西措说藏家的长子都要去寺庙出家为僧,为家人祈福的,自己的哥哥现在在印度进修,回来就会是活佛了,非常自豪。他们非常知足,过得很快乐,她也经历了08年的汶川大地震,当时被压在石板下面,后来被救出来,她的愿望也是能到北京,到拉萨,到有海的地方,但是现在她还仅仅只去过读书时所在的成都。
后来,她和我们还聊了很多,还教给我们一些藏医的治病方法,直到导游催我们,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返回成都。
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我觉得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也许有很多我们很难接受,但是也有很多是我们欠缺的,对于藏家文化,我相信在接下来的西藏之旅中,我会了解更多。
每次出发都是遇见
很多人三十岁就死了
但八十岁才埋
前段时间看了江一燕与赵毅合作拍摄的《七十七天》纪录片。原著杨柳松选择横穿羌塘,要知道历史上都是纵穿羌塘,而他义无反顾的选择横穿,那一刻他不为别人就为自己;蓝天一个酷爱旅行的女孩,去到冈仁波齐因为拍星空而摔成残疾,剧中她说:“我的一生分为轮椅前、轮椅后”,即使她不甘心,但也依旧很努力的在生活。杨柳松在穿越无人区时意识到自己的渺小,蓝天在重返冈仁波齐之时更多的是激动。不管是杨柳松还是蓝天他们都不喜束缚,选择与命运抗争。
出发前有人说一个人肯定很孤毒、又危险、安全也没保障要不干脆别去了吧?或者找个伴和你一起时只有我始终坚持独行,不是冲动——是一种执念。
22岁一个人背着包去了西藏
之所以喜欢旅行,是因为它可以使我心无旁骛的思考
开始就很幸运,在兰拉列车上,认识了羽哥,聊了一会之后发现他就是那种把自己热爱的事情当成事业在做的人,我称之为:“西北的活GPS”,一点都不夸张,随便说一个地方他都能给你道出一、二。
跟他讲了我要去西藏,有珠峰那条线,就一直在给我科普,不耐其烦帮我解惑,使我这趟旅行的底气又多了十分。在尼泊尔待了大半个月,终于在昨天去了印度。
拉萨住的地方结识到来自东北的钰姐,跟我一样独自前行,热爱旅游,一个人去过很多地方,中国快被走遍了,虽然比我大一点,可在一起待了两天丝毫没发现有代沟,对我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不仅没有介意我跟她在拉萨游玩总是举着面包狂拍,还总说:“诶,方方你站那我给你拍一下”。去纳木错的路上提前跟我讲:“待会你离牦牛不要太远我来给你拍个照”,“我给你问司机把票要上了,你慢慢拍不着急”。带她去了两趟浮游吧,从此她每到一处总会先找地听歌,目前为止已经收到好多她给我发的各地小酒吧的视频了,我知道你爱上了它,所以下次有机会我们再去。
两个人分开时再三嘱咐我东西带好、注意安全。我去了珠峰,她去了西宁,我想这么有缘肯定会再遇见。
就像杨柳松义无反顾选择横穿羌塘一样
我坚持独自前往珠穆朗玛峰
拉萨出发去日喀则的火车上,遇到一位大叔,聊天时他问我去哪?我说:“珠峰大本营”。又问:“你一个人吗?”我说:“是”。他说:“不行的,一个小女孩太危险,还是到日喀则报个团吧或者和别人拼个车吧”。我没有作答,因为知道他也是出于好心替我的安全考虑所以不知如何回答。记得住在客栈的那天晚上,有几个第二天也打算去珠峰的伙伴,他们要拼车前往拖老板打听,最后老板打听到一辆车由于种种原因最后没有拼车成功,或许老天也觉得我需要挑战一下自己,有时我也会在心里想要是珠峰没去,那这躺西藏去的真太没劲了。
一路上总是会遇见很多好心人,拉萨下公交车飞奔去火车站检票口,工作人员看到我气喘吁吁的使劲跑问我去哪啊我说日喀则,赶紧指了一条近道说走那边人少,过安检时给前边人说不好意思我那趟车马上开了都在说那你赶紧往前走没关系,一直都记得到火车上距发车时间还有三分钟,拉萨到日喀则很快,两个小时左右的车程。第一次一个人独自来到一座陌生的高原城市,更多的是新奇。坐上日喀则市区公交车遇见一个当地人名叫央拉,人真的很好,带着我在日喀则市区兜兜转转就为了找我住的地方,特别感谢央拉。
因为第二天要去珠峰,害怕高反,所以在住地方附近去找商店买氧气罐,有一个商店坐着一位很热心的日喀则当地人跟我讲前面有个诊所有氧气罐,我过去之后发现诊所的罐有点大还是决定去前面商店买了,往回走的路上他依旧在哪坐着,本想绕着走,结果还没走到跟前他就大声喊我说:“姑娘,买了没”,我走进说明原因打算离开。当时他正在喝青稞,就给我倒了一杯说尝一下,害怕酒劲大本想尝一口就好(期间他说藏族人有个习惯客人喝酒一定是三滴算一杯)于是一杯酒加了三次。青稞酒不同于啤酒、白酒,他还说就跟矿泉水一样,因为是自己酿造,纯天然的,的确我喝完之后发现青稞没有啤酒的苦与白酒的烧,度数几乎没有。他以前是英语导游,现在自己在开店,半汉半藏。对了,他叫啊龙。
初中地理课本上知道珠峰,那时真想不到有一天我竟然会专程去看你,离开日喀则出发去定日,第一次感觉珠峰离得那么近。8个小时的路程一点都不漫长,认识了去定日看老公的曲珍。听她讲他们的爱情,给我看他们的结婚照;很认真的给我介绍每一处有特色的地方,讲日喀则当地人的生活习俗、特色小吃、好玩的地方等等。本来打算去坐到定日下车,她跟我讲在白坝下车方便一点,318国道去珠峰的必经之路,很多人都会在此整修。在白坝遇到了曾经18岁时一个人徒步3天3夜登上大本营的拉萨哥。为了让我少走点路,把我放到了售票厅门口,特地嘱咐我小心门口那些狗很凶。当天他去了尼泊尔,现在肯定回拉萨了。
售票厅等了没多久遇见一个人转山的邱哥,闲聊时他说自己是刚转完冈仁波齐,从嘎嘣包了辆车来登一直想登但每次都没有上去的珠峰,很爽快的把我搭了上去,很开心终于在中秋之夜顺利登上珠峰大本营,因为他的照顾很快就找到了住的地方,在大本营帐篷里又认识到一群五湖四海的哥哥姐姐们,他们带了月饼,做了牛肉汤,一起在珠峰上度过不一样的中秋节之夜。
隔天一大早起床去拍景看日出之后,开始找车下山。返程从大本营到日喀则坐的都是当地师傅的私家车,幸运遇到的也都是人很好的师傅,因为路程较远司机师傅估计也想早点到,于是在无人区抄了一下近道把车开到了沙漠地带,导致车子陷在里面,耽搁了一会,到日喀则已经晚上十点将近十一点,方便起见当晚我还是住在之前的荷西客栈,想想这一天算是整个行程里面经历最多的一天。
你说欢迎我去贵阳做客,我也欢迎你来西安,感谢邱哥珠峰之行的关照。
日喀则认识了来自江西的宇哥,临走时在客栈小坐了一会,他给我尝了自己带的茶叶以及他们那的特产,感谢“荷西客栈”的相遇。加了好友之后看朋友圈发现他的探索发现之旅始于7月份,江西出发,走过了湖北、陕西、哈萨克斯坦、阿克苏、喀什、阿里地区、山南、林芝、昌都、云南、广西等等,长达半年的旅程,只为找到最好的自己。昨天两个人聊微信时他还在路上,注意安全就好。
微信发了一张南迦巴瓦峰的照片,羽哥说:“哇,方方你居然看到了羞女峰。我去了五次,也就只看到了一次而已”,真的是好运不断。一年365天只有80多天愿意露出它的尖尖角,居然被我看到了全貌,多幸运。
八廊街头看到虔诚的朝拜者
没人知道他们为何如此虔诚
或许只是为了心中的信仰
不管怎样祝福他们
『神湖纳木措的美丽
珠穆朗玛峰的中秋月圆
南迦巴瓦峰的娇羞』
难以忘怀
现在,我还是我
只是人生的经历又多了一点
“一个喜欢旅行、写作、面包的北方女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