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古代公主结婚的流程是什么?比如唐宋明,给一个例子即可。

请问古代公主结婚的流程是什么?比如唐宋明,给一个例子即可。,第1张

古者天子嫁女,不自主婚,以同姓诸侯主之,故曰公主。唐犹以亲王主婚。宋始不

用,惟令掌婚者于内东门纳表,则天子自为主矣。明因之。

凡公主出降,行纳采问名礼,婿家备礼物表文于家庭,望阙再拜。掌婚者奉至内东

门,诣内使前曰:“朝恩贶室于某官某之子,某习先人之礼,使臣某请纳采。”以表跪

授内使。内使跪受,奉进内殿,执雁及礼物者从入。内使出,掌婚者曰:“将加卜筮,

使臣某问名。”进表如初,内使出曰:“有制。”掌婚者跪,内使宣曰;“皇帝第几女,

封某公主。”掌婚者俯伏,兴。入就次,赐宴出。

纳吉仪与纳采同。掌婚者致词曰:“加诸卜筮,占曰从吉,谨使臣某敢告纳徵。”

婿家具玄纁、玉帛、乘马、表文如仪。掌婚者致词曰:“朝恩贶室于某官某之子某,有

先人之礼,使臣某以束帛、乘马纳徵。”请期词曰:“某命臣某谨请吉日。”

亲迎日,婿公服告庙曰:“国恩贶室于某,以某日亲迎,敢告。”将行,父醮于厅,

随意致戒。婿再拜出,至内东门内。内使延入次,执雁及奉礼物者各陈于庭。其日,公

主礼服辞奉先殿,诣帝后前四拜,受爵。帝后随意训戒。受命讫,又四拜。降阶,内命

妇送至内殿门外,公主升辇。至内东门,降辇。婿揭帘,公主升轿。婿出次立。执雁者

以雁跪授婿,婿受雁,跪进于内使。内使跪受以授左右。婿再拜,先出,乘马还。公主

卤簿车辂后发,公侯百官命妇送至府。婿先候于门。公主至,婿揭帘。公主降,同诣祠

堂。婿东,公主西,皆再拜。进爵,读祝,又再拜。出,诣寝室。婿公主相向再拜,各

就坐,婿东,公主西。进馔合卺如仪,复相向再拜。明日,见舅姑。舅姑坐于东,西向。

公主立于西,东向,行四拜礼。舅姑答二拜。第十日,驸马朝见谢恩,行五拜礼。

初,洪武九年,太祖以太师李善长子祺为驸马都尉,尚临安公主。先期告奉先殿。

下嫁前二日,命使册公主。册后次日,谒奉先殿。又定驸马受诰仪,吏部官捧诰命置龙

亭,至太师府,驸马朝服拜受。次日,善长及驸马谢恩。后十日,始请婚期。二十六年,

稍更仪注。然仪注虽存,其拜姑舅及公主驸马相向拜之礼,终明之世实未尝行也。明年,

又更定公主、郡主封号、婚礼,及驸马、仪宾品秩。

弘治二年,册封仁和长公主,重定婚仪。入府,公主驸马同拜天地,行八拜礼。堂

内设公主座于东,西向,驸马东向座,余如前仪。嘉靖二年,工科给事中安磐等言:

“驸马见公主,行四拜礼,公主坐受二拜。虽贵贱本殊,而夫妇分定,于礼不安。”不

听。崇祯元年,教习驸马主事陈钟盛言:“臣都习驸马巩永固,驸马黎明于府门外月台

四拜,云至三月后,则上堂、上门、上影壁,行礼如前。始视膳于公主前,公主饮食于

上,驸马侍立于旁,过此,方议成婚。驸马馈果肴书臣,公主答礼书赐,皆大失礼。夫

既合卺,则俨然夫妇,安有跪拜数月,称臣侍膳,然后成婚者?《会典》行四拜于合卺

之前,明合卺后无拜礼也。以天子馆甥,下同隶役,岂所以尊朝廷?”帝是其言,令永

固即择日成婚。

凡选驸马,礼部榜谕在京官员军民子弟年十四至十六,容貌齐整、行止端庄、有家

教者报名,司礼内臣于诸王馆会选。不中,则博访于畿内、山东、河南。选中三人,钦

定一人,余二人送本处儒学,充廪生。自宣德时,驸马始有教习,用学官为之。正统以

后,令驸马赴监读书习礼。嘉请六年,始定礼部主事一人,专在驸马府教习。

金城公主当时不是唐中宗的女儿,那么她是谁的女儿呢?

金城公主,原名李奴奴,是唐王李守礼的女儿。李守礼,原名李,是李治的孙子。他的父亲是张淮的李习安王子。由于李习安的叛乱,李守礼和他的父亲作为平民被流放。武则天恢复李习安为太子后,李守礼回到帝都,但直到唐中宗继位,李守礼才彻底摆脱了禁锢,重获自由和太子的器重。然而,李守礼自幼被流放,李习安年纪轻轻就去世了。作为王子,李守礼没能受到一个王子应有的教育,导致他长大后行为短视,行为不良。后来,他一度沉迷于压抑而享受的生活。所以李守礼生活放荡,没能教育好自己的儿女。

幸运的是,李守礼的女儿李奴奴受到皇帝的喜爱,并被唐中宗收养入宫。她所有的待遇都和她自己的公主一样。而且李奴奴从小聪明伶俐,不像唐中宗的妹妹们和女儿们都想效仿武则天,温婉文静,深得皇帝宠爱。因此,当吐蕃求婚时,中宗将金城许配给赞普的儿子作为公主,以促进两国之间的和平。

公主嫁到金城,所有的嫁妆礼仪都要按照皇室公主的礼仪,而中宗皇帝对公主宠爱有加,所以其待遇其实比一般的公主要好。中宗亲自将金城公主送到石屏县,将石屏县改为金城县,并在金城县设宴送公主,免除地方税一年,对死刑以下的罪犯免除。可以看出,中宗当时是爱金城公主的。

金城公主,原名李奴奴,太子李守礼之女,也是唐中宗的养女。她从小生活在皇宫里,日常生活和皇帝自己的公主没什么区别。她甚至是当时中宗最受欢迎的公主。神龙三年,奉命嫁吐蕃,原配丈夫在出嫁途中坠马身亡。后来金城公主嫁给了谁?那是原来的岳父。当时的藏王统治者以达尼为侧妃,住在另一个宫殿里。

金城公主嫁入时尚,年纪轻轻,吐蕃前来求亲的文书也写明,以达尼为统治者的小王子尚查拉文为公主。中宗深爱着金城公主,并在同意结婚时询问了金城本人的意愿。金城公主自愿嫁给吐蕃,中宗非常高兴。除了她的喜悦,告别仪式也相当不含糊。她亲自把公主送到石屏,并设宴让臣民们一起庆祝。同时,她改石屏县为金城县,给公主精锻、杂技等。并特赦令公主前往石屏。死刑以下的人全部赦免,免除地方税一年。由此可见金城公主在中宗心中的重要性。

欢送会行至汉藏交界处,传来太子坠马身亡的噩耗。当时金城难以接受打击,已成定局。但是,婚姻已成定局,他不能再退了。他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入藏,与原本是岳父的赞普结婚,带着达尼,做了当时赞普的侧妃。赞普为金城另住一宫,赞普在此生下一子。虽然几经周折,孩子最终还是被找回来了。金城嫁给吐蕃30年而死,为中国和西藏的和平做出了很多贡献。

金城公主入藏,虽然最终意外嫁给了赞普成为侧妃。她与吐蕃联姻期间,虽有战乱,但由于金城公主的斡旋,是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

作为一个民间故事,王宝钏和薛平贵的爱情一直以来都被人津津乐道,尤其是王宝钏寒窑苦守18年,终于换来薛平贵接她回宫的结局,让多少操碎了心的观众拍手叫好!

但是看完整个故事,关关心里一直有一个疑问:就算王宝钏对薛平贵满腔情义,但她始终是一个弱女子,在以男权为主的封建社会中,她既不能外出务工、也不能养活自己,那么她到底靠什么度过了那艰苦贫瘠的18年?

猜测一:王母的接济

在民间故事中,王宝钏为了嫁给薛平贵,不惜与父亲三击掌断绝关系,从此跟着丈夫住进了寒窑。寒窑顾名思义,是一个又破旧、又不能遮风避雨的破屋子。薛平贵出场时,就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形象,而且还在王宝钏家做苦工,经济条件可想而知。

在一个既没有存粮,又没有稳定经济来源家庭里,王宝钏和薛平贵的日子就已经过得苦哈哈。但所幸的是,此时薛平贵还陪在王宝钏身边,至少他还能为这个家砍回干柴、弄来一点粮食,两人不至于食不果腹。

可是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薛平贵就义无反顾从了军,只留下八斗米、十担柴给寒窑中的王宝钏。但是吃完这些粮食后,王宝钏又该如何觅食呢?

换做普通人家女子,还可以通过女工、纺织布料来换点钱,但王宝钏曾经贵为丞相府三**,又哪会做这些?于是存粮吃完后,她只能四处搜寻各种野菜,挖点植物茎块来度日,而且这些又苦又涩的野菜,王宝钏一吃就是18年。

故事后来,薛平贵为了体验当初王宝钏的生活,也让人挖来野菜尝尝,但是只吃一口就吐了个干净。也许就是因为这点内疚,薛平贵才会不忘本地将王宝钏接回皇宫吧!

说回正题,在饥寒交迫的封建社会中,野菜并不是天天有,毕竟穷苦人家又不只有你王宝钏一个。当野菜也没得挖了、周围没有吃食该怎么办?没办法,就只剩一个饿!

据故事记载,在薛平贵走后的日子里,王宝钏经常是饱一顿饿一顿,天天愁着下一顿怎么办。这种日子没过多久,王宝钏的处境就传到了王母耳中。

眼看着女儿受苦,王母心里终究不舍。于是王母便经常偷偷来看女儿。看到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王宝钏,王母一个劲的哭,还一边将各种食物衣物塞到女儿手中。

王宝钏接受了母亲的好意,但对于王母提出搬出寒窑、重回相府,王宝钏坚决不同意!因为在她心中,既然已经嫁给了薛平贵,就应该与他同甘共苦,薛平贵的家才是自己的家。

看着刚烈的女儿,王母也无可奈何,她只能经常让人捎来一些吃食和衣物,让王宝钏少受一点生活的苦。

就这样,王宝钏靠着野菜野物,以及母亲的接济,在寒窑中饥一顿饱一顿,苦苦地盼着薛平贵的归来。这样日复一日的赤贫日子,也逐渐掏空了王宝钏的身体,为她以后的早逝埋下了伏笔。

猜测二:对薛平贵无条件的相信

仅仅因为一次英雄救美,王宝钏就断定薛平贵为良人;仅仅因为薛平贵不像纨绔子弟,王宝钏就非他不嫁。由此可见,王宝钏对薛平贵的爱深至骨髓。

为了薛平贵,王宝钏不惜和父亲决裂!为了薛平贵,王宝钏宁愿舍弃衣食无忧的生活!也是为了薛平贵,王宝钏辛辛苦苦在寒窑度过了18年,活脱脱一位痴情女子!

在薛平贵离开的那一天,王宝钏对天发誓:“不论今后的日子多么困苦、无论寒窑的生活多么贫穷,我王宝钏都会等待相公回来!

所以当薛平贵战死的消息传回来,王宝钏依然不肯相信;见到被烧焦的断袍,她坚决认为薛平贵回来过。靠着对丈夫爱的信念,于是王宝钏有了活着的信念,选择继续过着等待丈夫的生活。

可作为主角的另一边,薛平贵就没这么坚定了。他听信乞丐的一面之词,就误以为王宝钏已经改嫁,还怒烧断袍斩情义;在武家坡看到脏兮兮的王宝钏,首先想到的竟然是试探。

一个无条件相信、甘愿放弃荣华富贵苦守寒窑18年;一个听信他人之言,荣归故里后处处试探,还在外娶妻生子,两人对爱情的坚贞可见一斑

猜测三:坚守心中的信念

在母亲的关爱下,王宝钏的物质世界得以勉强维持,但是她的精神世界呢?

从前的日子,是琴棋书画;现在的日子,是满地挖野菜,不用说休闲喝茶,恐怕家中连一支笔一盏墨都找不到。对于意志坚定的王宝钏来说,物质条件不好没什么,可怕的精神贫瘠,就成了她心中的痛。

于是,她只能在心中激起一股信念,一种对爱情坚贞不屈的信念。靠着这股信念,她可以无视眼前的贫瘠、艰难挨过独居的日子。

就像一个相信明天会更好的人一样,内心的执着成了她的精神支柱,这股力量,也一直支撑着她寒窑坚守18年!

事实的真相: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深深压抑

深究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历史上根本没有薛平贵与王宝钏这两个人,这一切不过是民间百姓编撰的故事而已。至于为什么编出这样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其实和当时社会背景有很大的渊源。

从人类发展史来看,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是必然,男性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也逐渐取代了母亲在母系社会中的重要性。薛平贵的故事背景处于唐朝,完全是一个以男权为主的封建社会。

确定了男性的主导地位,那么女性就成了男性的附属品。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就只能从一而终;男人可以外出谋业,女人只能在家相夫教子;男人还可以休妻休妾,女人只能独守寡居,以贞节牌坊为荣。

在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李纨就是一个因为寡居而备受“荣誉”的典型人物。因为她清心寡欲,所以她获得了全府人员的认同;因为她无欲无求,朝廷还颁给她各种“荣誉”,以此赞美她的坚贞守节。

可这样一个丢了灵魂的女人,还剩多少属于自己的光辉?

在封建社会中,为了保障男性的崇高地位,于是各种书籍、故事都成了对女性无形的枷锁。他们倡导女性守节、对丈夫坚贞不屈,甚至还要忍受贫穷孤独,只为稳定住一个男尊女卑的世界。

从社会规则、到思想驯化,都是对女性的各种压抑和束缚。裹脚可以让女性走路姿势优美,同时也让她们丧失了基本的工作能力;三从四德教条理论,更将女性禁锢在一个固定框架之内。只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规则制定者心里清清楚楚。

于是,像薛平贵和王宝钏这样的民间故事广泛流传,书中宣扬王宝钏的坚韧和忍耐、赞美她对爱情的忠贞、对物质生活的无视,对男性的极致附属。

但对于薛平贵,他隐瞒已婚事实、另外娶妻生子、对发妻百般试探,都毫无苛责之意。王宝钏的各种隐忍,全部成了对薛平贵魅力的一种辅助。

诚然,用现在的眼光来评论以前的故事,多少有失偏颇。但历史总能反应现实的深刻。民国时期的先进思潮、对女性裹脚的开放、还有多少坚持为女性发声的历史人物,他们都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因此,如今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步上升,都是前人一步一个脚印努力的结果!等级制度多么无情、思想禁锢多么可怕!但愿如今的世界上,再也不要有下一个王宝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3706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9
下一篇2023-11-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