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古代的时候太监和宫女都是比较寂寞的,对于宫女和太监来说,这一辈子都是在宫中孤孤单单地度过,很少会有人关心自己,作为奴才,他们的命根本不被自己的主子放在眼里,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有很多的宫女太监内心都是比较孤独的,这个时候她们可能就会想要找一个真正在乎自己的人,但是因为身份太过低微,也就只能寻找彼此作伴了。
在很多的电视剧里面我们都会看到太监宫女会在一起,唤作对食夫妻。其实会有很多人不太理解,太监失去了生育能力,整个人的个性还有外表的话也是比较像女性,为何会有宫女愿意同太监做夫妻同吃同住呢?在宫里的话,对于大多数的宫女们来说,反正也是不可能被皇上宠幸的,这个时候如果选择嫁给略有钱权的太监,起码可以保证自己在宫里可以有一个比较稳固的地位,不会被别人当成垫脚石。
而对于太监来说,一个适合自己的宫女不仅可以让自己解决一下孤独寂寞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帮助自己处理钱财等冗杂的事务,真的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于是在双方的共同意愿下,对食夫妻自然也就结合而成了。
综上所述,对食夫妻的结合其实在宫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两个人在宫里都是无依无靠的,老了也没有一个伴儿,能够相依为命彼此陪伴着彼此我觉得也是非常好的。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对于皇室王族的血脉是非常看重的,毕竟这种天选之子,一出生就是与众不同的。古代很多女性都想着可以入宫给给皇上生孩子,但是,并不是说谁都可以进宫的,这中间是有很多阻碍的。可能有人会觉得进宫当妃子不行,可以先进宫做个宫女,然后再找机会接近皇上,可能还会有一点机会,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在古代不仅男子进宫当太监要净身,女子进宫同样也是这样,也会遭受“净身”对待,而且手段非常的残忍,
皇上的后宫有佳丽三千,当然不会放心有一堆男人整天呆在后宫里面,但是后宫中光是女人也不行,因为还有很多工作需要男性去做,这个时候太监就因此诞生了。他们放弃了自己繁衍后代的权利,以此来获取皇族的信任,拥有这份工作的资格。大家经常看古装电视剧,对于太监这个角色应该也不会很陌生,书生觉得太监作为封建王朝的特殊产物,还是有悖人性的。
要说成熟的男人进宫是怕祸乱后宫,那么成熟的女性进宫当宫女就是对于后宫妃子地位的威胁,就怕来个年轻貌美的,皇上心血来潮,这宫女肚子还比较争气的话,那么就是土鸡变凤凰,这对于妃子来说还是很不利的。封建时期,宫女的地位是非常的低的,甚至还不如太监,所以想要利用皇上成功上位的这种可能性还是很小的,因此有些比较有心机的宫女就会利用自己的美色去接近皇子,为了不让皇族的血脉泛滥,对于进宫的宫女也有一种女性的“阉割”之术,残忍至极。
在唐朝时期,为了保证皇族血脉的纯净,皇宫里面有一个专门给宫女做“净身”的部门。首先他们会准备一些汤药,为了缓解疼痛,应该是类似麻沸散之类的东西,宫女在服用了这些汤药以后,他们会使用钩状的物品插入女子的身体中,破坏她的子宫,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子宫脱落,让其不会怀孕,这种手段即使现在听起来都感觉非常的可怕,更何况是在医疗技术一般的古代,不知道当时有多少女性因此丧命。
到了宋朝的时候,对于宫女“净身”的手段有了一些改变,手段没有那般极端,但是也是非常的痛苦,宫女“净身”的时候他们会用一把小锤子敲打宫女的腹部,让子宫脱落,达到绝育的目的。
再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清朝的时候,对于太监这个职位是一直存在到了清末时期,但是对于宫女这种净身的手段却慢慢地消失了。当然,这样的改变并不是因为宫女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宫女的地位还是非常的低下。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封建社会的皇宫,并不像穿越剧中那般有趣精彩,反倒真实的有些残忍。
古代的试婚宫女,既然是宫女,那就跟皇家有关,而且,还是清朝时特有的一类宫女。她们主要负责帮公主先去检查一下额驸的身体状况,甚至脾气秉性之类的。当然,检查的方式就是亲自上阵了。
那为什么说试婚宫女是清朝特有的呢?这跟当时的婚俗制度有关。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古代的女子,一般都要“从一而终”,是不允许离婚或者守寡再嫁的。而实际上,在大多数时间,这只是道德层面的一个要求罢了,一直到明朝之前,都是允许女子离婚再嫁,或者守寡再嫁的。特别是在女权兴盛的大唐时期,朝廷为了增加人口数量,还大力鼓励寡妇再嫁。
唐朝时期的公主们,生活很是幸福,她们可能在婚前,已经尝遍禁果了。而且,唐朝公主也不用担心嫁错驸马的问题,她们不满意了,可以随时找其他的方式来满足欲求,甚至是跟驸马离婚都是可以的。
比如嫁给了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之子房遗爱的唐太宗爱女高阳公主。她就因为欲求不满,跑去寺院,跟执笔帮玄奘法师写《大唐西域记》的高僧辩机,发生了风月案。事发之后,唐太宗李世民大怒,腰斩辩机,斩杀高阳公主的奴婢数十人。当然,高阳公主安然无恙,还给房遗爱找了两个漂亮的通房大丫环,两人因此倒也相安无事。
而唐高宗和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生活更加的豪放,不但将自己的男宠张宗昌送给了母亲武则天,自己更加是先后嫁了薛绍、武承嗣、武攸暨三人丈夫。据不完全统计,唐朝公主再嫁的就有23人之多,所以,在唐朝,根本不需要试婚宫女,完全可以亲自上阵,不行就换呗。
宋朝时,女子还都是可以和离(离婚)的,而离婚的女子也是可以再嫁的,宋朝的公主自然也包括在内。而且,当时对于财产分割也做了规定,凡是女子出嫁时带去的嫁妆,全部属于女子的私人财产,离婚或者守寡再嫁时,可以自行带走,牛吧。
宋仁宗长女福康公主,嫁给了仁宗生母李宸妃的侄儿李玮。可是福康公主根本就看不上出身低微的李玮,天天一脸的嫌弃。仁宗为了缓解女儿夫妻之间的关系,就将李玮升官外放,留福康公主在京城。结果,福康公主却跟出嫁时,带到驸马府的太监互生情愫,最后,还被婆婆发现了。公主打了婆婆,还夜闯宫禁,犯了大忌,整个宋朝廷都炸锅了,连司马光都上书为驸马李玮鸣不平。无奈,毕竟是皇帝的女儿,虽然犯了“七出”之罪,最后还是和离(离婚)了事。
到了元朝,蒙古人还有游牧民族的收继制度,甚至汉人都开始效仿,害的元朝廷还出台法令,没有旧有习俗的不得模仿。所以,当时的女子也不怕守寡。而且,在元朝,女子同样可以离婚再嫁,元朝的公主地位都相当的高,不怕嫁错驸马,即使嫁错了,大不了打死了重嫁。这的确是有点凶悍呀。
那个嫁到高丽的忽必烈的长公主忽都鲁揭里迷失,没事就打自己的丈夫高丽忠烈王王昛。看的高丽大臣们,一个个目瞪口呆,呆若木鸡,不知所措。所以,元朝公主不怕嫁错驸马。
但是,到了大明朝,开始大肆讲究什么程朱理学,号召女子要严格的从一而终,一定要守寡,不可再嫁。人性的退步呀,孟子都一度被朱元璋给丢出了文庙。而出身低微的朱元璋,甚至又重新开启了嫔妃殉死制度,某种思想在作怪呀。
朱元璋的举措,同样也害了自己的后人。明神宗,就是万历皇帝为自己的亲生胞妹选驸马,结果被太监冯保捣鬼,选了一个痨病鬼梁邦瑞。婚礼的当天,梁邦瑞就鼻血不止,再加上太监、宫女索贿,还被殴打,很快挂了。唉,明朝的确是一个奇怪的朝代。永宁公主呢?守寡12年后去世,竟然终生不识闺房之事。不知道朱太祖见到自己的这个曾曾孙女时,会作何感想。
到了清朝时,在礼仪制度上,基本上继承了明朝的传统,但是他们在公主出嫁方面,的确多长了一个心眼,在一定程度上,即遵循了礼制,有最大限度避免了类似明朝永宁公主的悲剧。
试婚宫女就是这么来的。在公主大婚已定之时,皇太后或者皇后,就会在宫中挑选伶俐的女官,充当试婚格格,同公主的嫁妆一起,送到额驸的府邸,与额驸共度几个良宵。之后,试婚宫女便要回到宫中,向皇太后或者皇后,汇报额驸是否有身体缺陷,人品、性格如何之类的事情。只有在经过试婚宫女验证合格之后的额驸,才能正式迎娶公主。
那试婚宫女之后的命运如何呢?通常情况下,都会作为公主的陪嫁侍女一起嫁给额驸。
清朝的宫廷制度森严,等级森严,额驸想要和公主同房,是有非常严格的制度的。必须是公主召额驸侍寝,额驸才可以跟公主同房。公主碍于名声,并不会频繁召见额驸,清朝也挺没人性的。这时候,这些试婚格格就会成为公主留住额驸的筹码。只要试婚格格忠心,公主可能会让驸马给试婚格格一个名分。如果公主不是特别喜欢试婚格格,那这个试婚格格也就只能作为一个婢女了。
细思一下,人的确要有道德,有底线,可是,类似明清这种,过于泯灭人性的作为,的确有点不可取呀。在清朝,这额驸的一血总是由试婚格格拿下,这清朝公主也不知道心里到底怎么个想法呀,想想也是有趣。
古代试婚宫女在试婚后,无外乎两种结局,一是继续做陪嫁丫鬟,没名没分的小人,二是成为驸马的小妾。似乎第二种身份有所提高,但问题是试婚宫女嫁的是驸马,驸马都得仰仗公主权势,就更别说驸马的小妾可以扬眉吐气。所以试婚宫女在试婚完后,处境是相当尴尬。
试婚古代只有清朝有试婚制度,就是在公主成婚前,让宫女先去额驸府上住上一段时间,对额驸进行各种观察,然后回到宫廷禀报公主,然后决定公主是不是下嫁。咋一看好像挺先进的,公主有自主选择权,但事实上,宫女都是一些不谙世事的女子,到了额驸家,除非额驸长得是丑出了边际,不然试婚宫女根本试不出什么。再加上自古公主的婚姻就是政治婚姻,没有个非常合理的原因,公主与额驸的婚约根本不可能生变。
也就是说大多情况下试婚宫女就是形式,最终公主都会如期嫁到额驸。而试婚宫女也会陪同公主一起下嫁,成为公主的陪嫁丫鬟。要说试婚公主也算是额驸的女人了,那么在公主下嫁后,她们能够成为额驸的小妾吗?
艰难处境事实上试婚宫女很少能够名正言顺地嫁给额驸,要知道哪个女子也不愿意丈夫三妻四妾,公主就更不愿意了,而且公主有这个权力不让额驸娶小妾。于是公主对试婚的宫女,可能就没有那么友善了。而且古代皇权大于一切,公主即便是女子,在额驸面前也是君,所以额驸不敢忤逆公主之意,就算他很喜欢试婚的宫女,这个宫女成为妾室的可能也不大,除非公主首肯。
其实也有试婚宫女成为妾室的,不过是因为公主没有子嗣的前提下,无法阻止额驸纳妾,这时候,也许公主会考虑将试婚宫女抬为妾室。不过额驸都要仰仗公主,试婚宫女更得看着公主的脸色,当上妾室,其实本质上与宫人还是一样。
也就是说从试婚宫女被选中,来到驸马家的时候,就注定她的一生只能围着公主与驸马转。不管是下人还是妾室,她都没有可能收获爱情,就连婚姻保障也没有,本质上就是一个下人,这样的处境既尴尬又无奈。
宫女选拔程序
各朝各代挑选宫女是一件经常性的工作。宫女的家族大多是普通百姓,但必须是良家,即非医、非巫、非商贾和百工。例如汉代王昭君就是良家子。
东汉规定,每年八月要派遣内廷官(中大夫、掖庭丞)和精通相术者,到洛阳乡中阅视良家女,挑选标准是:年龄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丽,合法相。选 中者要载入后宫。
唐玄宗遣使到全国各地选拔美女,号称「花鸟使」。
明代选宫女的情况,以天启大婚时为例:「天启元年,熹宗将举行大婚礼,先期选天下淑女年十三至十六者,有司聘以银币,其父母亲送之,以正月集京师,集 者五千人。后亦被选入都。天子分遣内监选女,每百人以齿序立,内监循视之,曰:某稍长、某稍短、某稍肥、某稍瘠,皆扶出之。凡遣归者千人。明日,诸女分立 如前,内监谛视耳、目、口、鼻、发、肤、领、肩、背,有一不合法相者去之。又使自诵籍、姓、年岁,听其声之稍雄、稍窳、稍浊、稍吃者皆去之。去者复二千 人。明日,内监各执量器,量女子之手足,量毕,复使周行数十步,以观其风度,去其腕稍短、趾稍巨者,举止稍轻躁者,去者复千人。其留者亦仅千人,皆召入 宫,备宫人之选。分遣宫娥之老者引至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扪其肌理,於是入选者仅三百人,皆得为宫人之长矣。在宫一月,熟察其性情言论而评汇其人之刚柔 愚智贤否,於是入选者仅五十人,皆得为妃嫔矣。
清宫选秀女
清代每三年选一次秀女,入选者都是八旗少女。
清代这种作法固然是为了保持满洲血统,实行时确实不扰民,有利於广大汉民的安居乐业。以往任何朝代,每当选宫女的事情落在哪一个地区时,该地区的百姓 就人心惶惶,纷纷赶在朝臣到来之前,把女儿嫁出去。如果女儿被选为宫女,在宫中没能出人头地,那麼今生再无机会见到家人了,只能在宫中默默死去,百分之九 十以上的宫女都是这种命运。
清代比较而言还算人道,宫女只有一二百人,有百人左右能够和皇帝接近,青春完全旷废的女子几乎没有,因为清代还规定,宫女未被皇帝看中的,二十四岁 (有时是二十岁、二十五岁、三十岁)时送出宫,另行择配。
清代选秀女的详细情形是这样的:各旗每年要将本旗内十四至十六岁的女子造册上报。在行选期间,各旗的参领、领催负责把候选的女子运上车,送往宫城北门 神武门。运送秀女的车队按规定要在夜间行进,到达后,候选的秀女们被领入神武门内,在顺贞门外恭候,由户部官员负责管理。至时,由太监首领主持挑选工作。 秀女们每五人为一组,引到太监面前站立,太监审视。当意者,留下姓名牌子,叫做「留牌子」,牌子上书著「某官某人之女,某旗满洲人(或者蒙古、汉军人), 年若干岁」。到当日中午时,初选完毕,未被选上的,由本旗的车子载还。
初选通过后的女子,要入宫进行复选,「试以绣锦,执帚一切技艺,并观其仪行当否」,凡不合格者被送出宫,叫做「撂牌子」。
清咸丰年间选秀女时,一位不知名的少女的表现被载入史册:当一群秀女们在拂晓时分站在坤宁宫外等候时,正传来太平军攻克南京的消息,咸丰皇帝坐卧不 宁,屡屡召见大臣。到午后,站立在坤宁宫外的女子们已经疲倦不堪,饥渴难忍。秀女们相向饮泣。太监在一旁喝斥道:「圣驾行且至,何敢若此,不畏鞭笞耶?」
众女子吓得战栗不止,有的要晕倒。这时一位少女站出来,厉声说:「去室家辞父母以入宫禁,果当选即终身幽闭,不复见其亲,生离死别,争此晷刻,人孰无 情,安得不涕泣?吾死且不畏,况鞭笞耶?且赭寇起粤峤间,不数载悉长江而有之,今遂陷金陵,天下已失其半。天子不能求将帅之臣,汲汲谋战守以遏贼锋,保祖 宗大业,而犹留情女色,强攫民家女,幽之宫禁中,俾终身不获见天日,以纵己一日之欢,而弃宗社於不顾,行见寇氛迫宫阙,九庙不血食也。吾死且不畏,况鞭笞乎?
太监从未听过秀女说出这种话来,惊恐地去捂她的口。这时,咸丰恰好乘御辇过来,见太监们捆住这位秀女,拉到自己面前,硬按住她下跪,该女犹倔强不肯屈 膝。咸丰已经稍稍听说该女刚才的一番言论,他命太监松手,笑著问她刚才说了些什麼,少女侃侃对答。咸丰欣然说:「此真奇女子也!」命松绑。引入宫中朝见皇后。咸丰为她择婚,并将此次所有秀女放还回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