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农村结婚歌谣 农村结婚嫁娶顺口溜

旧时农村结婚歌谣 农村结婚嫁娶顺口溜,第1张

旧时农村结婚歌谣:送房歌

一、请新郎

一对花烛一对台,我请新郎出房来,新郎请在上面坐,小朋友们坐两排

二、点花烛

花烛拆封,喜气冲冲,花烛拿起, 诸公见喜,烛头对烛头,养个儿子做诸侯

三、烛上插花

花烛点得亮堂堂,一对鲜花插两旁,左边插上金鸡叫,右边插上凤凰翔

四、插花帽

一对鲜花鲜又鲜, 插在新郎帽两边,东一朵来西一朵,好像牛郎降九天

五、送房开始

一对花烛一对台,我请新郎站起来,花烛前面来领路,好像八仙过海来

六、敬酒

一杯酒敬天地,二杯酒敬家堂,三杯酒敬灶堂,四杯酒敬新郎新郎喝这杯酒,来年生个胖儿郎

七、请新娘喝酒衣

一对花烛放光彩,我请新娘下床来,下床来,下床来,听我司令来安排五杯酒敬新郎,六杯酒敬新娘,二人同喝交杯酒,白头到老福寿长七杯酒敬新娘,八杯酒敬新郎喜酒要喝喜成双,荣华富贵子满堂

八、送房

一对花烛亮堂堂,新娘房里好嫁妆,好嫁妆来好嫁妆,物满橱来衣满箱,一对红烛红彤彤,新娘脸上象芙蓉,郎才女貌配成双,好比天仙下九重

 

旧时农村结婚歌谣:赞礼歌

l、今是古,古是今,盘古初分到如今。 天上有个蟠桃会,地下有个儿女亲。

2、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亲。 说媒人,道媒人,媒人的辛苦说不尽青山跑成白路了,一双鞋底磨透了。 两边球头子挨够了,婚姻大事成就了。

3、牵马娃娃谁家姓,牵马坠镫苦营生。翻山越岭走得紧,过河过道要小心。大客呐喊莫待慢,小心脖项挨鞭杆。辛苦劳累全在意,主家薄礼往上端。

4、张总管、李总管,一请请来X总管。X总管,不简单,走马上任把令传。脑筋活,会盘算,事事安排很周全。过事三天不由主,总管撑起半边天。

5、厨师进了厨房门,红白两案摆分明。烧肉片,炸丸子,白面馍馍上了笼。炒粉丝,拌豆芽,七碟八碗十三花。巧厨师,技术妙,大家吃得哈哈笑

6、七姑八姨众亲朋,左邻右舍众门邻。掌盘子,站席口,响吹细打吹鼓手。烧水的,撬面的,大门外边闲站的。剥葱的,捣蒜的,领着小姨子胡串的。

旧时农村结婚歌谣:撒帐歌

1、一撤天官赐福,二撒早生贵子,

2、三撒吉星高照,四撒四季平安,

3、五撒五谷丰登,六撒合家和睦,

4、七撒七巧团圆,八撒子孝孙贤,

5、九撒天长地久,十撒白头到老。

旧时农村结婚歌谣:开脸歌

来到俺家是新人,搬把椅子坐当门,三根红线开开脸,再想当闺女难上难。一绞短,二绞长,明年就是娃家娘。一观金,二观银,领嘞小孩成大群。

眉毛摘嘞弯又细,新人一辈子不受气,粉白脸绞嘞赛银盆,新女婿永世爱见这个人。搽官粉,喷喷香,新女婿见了疼得慌。黑了牙床并头睡,可别忘嫂子好情谊。

旧时农村结婚歌谣:撒床歌

进了头门喜盈盈,进了二门挂彩红,进了三门笑呵呵,一对鸳鸯戏鸿鹅。鸳鸯鸿鹅嗯啊唱,八砖漫地粉壁墙。木隔山,扣铜梁,印花门帘三尺长,双手挂在金钩上。

这张床,打得美,四块金砖垫床腿;这张床,打得楞,南山红木造床撑;这张床,打得好,木匠师傅手头巧。鸳鸯枕,两头放,红绫被子青丝帐。叫秋香,和海棠,端来五谷俺撒床:

头一把撒嘞是万事如意喜洋洋,二一把撒嘞是两口子日子拌蜜糖,三一把撒嘞是三星高照交好运,四一把撒嘞是四季平安身安康,五一把撒嘞是五子登科人丁旺,六一把撒嘞是石榴花开红满堂,

七一把撒嘞是先生下一个俏姑娘,八一把撒嘞是在生下一个状元郎,九一把撒嘞是天长地久互敬爱,十一把撒嘞是十全十美福寿长。东一撒,西一撒,满院跑嘞骡子马,东一攉,西一攉,孩子老婆一小窝。

撒到床东头,领个小孩卖香油,撒到床旮上,领个小孩卖麻糖,撒到尿罐嘞,领个小孩卖菜嘞。

旧时农村结婚歌谣:梳头歌

绞罢脸,再梳头,一梳梳个万花楼。

一木梳,一篦子,领嘞孩子成序子,一篦子,一拢子,领嘞孩子带顶子。

搽上桂花油,一辈子不发愁,插金钗,戴银簪,新人容貌赛天仙;端镜子,你看看,领嘞小孩当状元。

 

旧时农村结婚歌谣:闹新房撒喜糖

一撒荣华并富贵,二撒金玉满地堂,三撒状元及递早,四撒龙凤配呈祥,五撒五子拜宰相,

六撒六合同生长,七撒夫妇同偕好,八撒八马转回乡,九撒九九多福寿,十撒十全大吉昌。

旧时农村结婚歌谣:过礼歌

打扮小郎一枝花,摇摇摆摆到姐家,手提二盒茶。姐在房中绣花巾,忽听外面有人声,等奴来开门。

红漆椅子拖两拖,情郎哥哥你请坐,火笼里烧茶喝。烧起火来把罐儿架,箱子角里抓桂花,与郎泡杯茶。

走到堂前打一躬,手提细茶有两封,礼轻情意重

旧时农村结婚歌谣:上头歌

打开**的青丝发,象牙梳子往下压。左梳右挽盘龙髻,右梳左挽水波云。

盘龙髻上加潮瑙,水波云中麝香熏。前梳昭君抱琵琶,后梳童子拜观音。

昭君琵琶人人爱,童子观音爱坏人。

旧时农村结婚歌谣:令歌

门口一园竹,风吹两边扑,今年过喜事,明年娃娃哭。

一杯酒令,一杯令行。一条黄龙大如江,口含珍珠照四方,一照扬名四海,二照四海名扬,三照金字状元郎。

一杯酒行,酒杯另行。荞麦开花好大口,莫把令杯狠“十友”,我把酒杯抱在怀,十杯九杯我说出来。

一杯酒行,酒精杯另行。新郎门前一园竹,竹抱笋,笋抱竹,阳春三月过喜事,五黄六月娃娃哭。

新郎门前一个塘,塘里有个大胖胖,会说令歌吃胖胖,不会说的抠颈项。新郎门口一根杨,杨有一丈二尺长,先请木匠后请雕匠,雕龙雕凤雕鸳鸯,双双凤凰,对对鸳鸯,荣华富贵,金玉满堂。

门中一个岩,岩里出花鞋,说得到令歌的穿花鞋,说不到令歌的喊妈来。

新郎门前一堆灰,灰里一只大乌龟,会说令歌吃乌龟,不说令歌跟猪睡。

门口一窝草,风吹二面倒,今年过喜事,明年娃娃跑。

门中一条沟,沟里出泥鳅,说得令的吃泥鳅,说不得令的啃骨头。

旧时农村结婚歌谣:收令

收令收令,收进我一人。四水归大海,令酒归壶瓶。

糖果归我们,碟子归主人。(爬梯子)

上一步,天长地久,上二步,地久天长,上三步,三元及弟,上四步,四海名扬,上五步,五子登科,上六步,六鹤同寿,上七步,七女成仙,上八步,八日景象,上九步,千里富贵,上十步,万事吉祥。

对子挂周全,荣华富贵万万年。

旧时农村结婚歌谣:取亲歌

(一)铜锣响几声,婆家来取亲,脚踏金满斗,筷子射门神,哥哥背上轿,嫂嫂锁轿门,钥匙交嫂嫂,我是别家人。

(二)柿子叶叶(儿)青,婆家来取亲,铜锣三声响,唢呐三声音,旗锣轿伞鞭炮炸,炸的为娘心里疼。

旧时农村结婚歌谣:发亲歌

金壶打酒酒花堆,姑娘喝个上轿杯,我拿出酒来无好酒,拿出菜来也无好菜,打发娇娇去哒来。

旧时农村结婚歌谣:送亲歌

走进贵府门,宾客满门庭,迎锣汪汪叫,客调声声应,箱桌摆得正,鲜花拥台灯。支客先生有才能,亲爷亲妈有名声,请支客先生传达一声,跟亲爷亲妈把揖敬。

旧时农村结婚歌谣:拦车马歌

日吉时良,天地开张,今日回神,车马还乡。

旧时农村结婚歌谣:交亲歌

寒家姑娘,生得愚蠢,儿在娘家,没教成人。大物小事,全不知情,亲爷亲妈,请细教训。

旧时农村结婚歌谣:亲家答礼歌

树梅花遍地开,几位贵客动步来。只怪我家贫实在,未设伏毯和结彩,我家办之不周,做之不来。二位亲客莫见怪。

旧时农村结婚歌谣:支客师歌

二位高亲,今日光临,您是富门之户,今来寒门之家,一受风寒之冷,二受夜更之惊,屋宇僻窄,座位不恭,请二位高亲东升。

旧时农村结婚歌谣:合八字歌

红庚八字纸一张,一破两开是一双,今日八字合拢来,不克妻来不克夫,不克爹爹不克娘,天生的一对,地配的一双,合拢来,合拢来,合成一对巧鸳鸯。

旧时农村结婚歌谣:拜堂歌

拜堂拜堂,日吉时良,天地相配,秭妹成双,传宗接代,后世不忘,光宗耀祖,五世其昌,一拜天地,二拜向王,三拜君师,四拜爹娘,交杯饮酒,长发其祥。

旧时农村结婚歌谣:挑子孙桶担歌

一步一开花,二步走进来,走进大门亮堂堂,二面放着金水缸,日间装的千担水,夜间装的万担粮。

千担水,万担粮,世代儿孙在朝纲,说得好,说得巧,说得圆,东家快点发喜钱,说得快,把的快,把一个,来一双,千亩粮田共仓房,南仓房来了六十六,北仓房来了九十双。

站在门前亮堂堂,四只窗阁象凤凰,凤凰不落无宝地,贵人出在他府上了。

站在堂前亮堂堂,四仙桌子陪成双,两条金凳分左右,四张仙椅放毫光,子桶挑在肩膀上,不知绣房在那方,我抬头来望一望,望见绣房在东方。

小小门帘七尺长,“百子千孙”在当上,两个须子分左右,四个金鱼在当央。

一进房门红彤彤,桥上有水桥下空,文武百官当中坐,当今皇帝打一躬。

子桶挑在地板前,低头拾下太平钱,太平钱上七个字,千代儿孙万万年。

附记;此歌是迎亲挑嫁妆人演唱。子桶即马桶,喜话称“子孙桶”

 

民间唢呐

  人们婚丧嫁娶,操办红白喜事的礼仪由来已久,早成为民间传统的一大习俗,尤其在农村广为盛行。那些陈旧的仪式,古老的民情,不知延续了多少年,让人追忆起来,仿佛就在昨天。

  老百姓有句俗话:婚事乃人生之大事,该喜该贺,即便是白事也要权当红事办,热闹气氛不能少。因此,当年的唢呐匠、鼓乐手十分走俏吃香。远的不说,南充城的一伙唢呐艺人就红火过好一阵子。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例,城郊的农村人家,凡逢年过节操办喜事,谁家都想图个闹热,争面子,讲排场,请来唢呐匠和鼓乐手,吹吹打打送嫁妆、跟花轿、闹洞房,以及喝喜酒、回娘家等一系列喜庆娱乐活动,少则也要闹上十来天。操办丧事的风俗习惯更多,倘若祭奠长辈,铺排场面更不亚于红事。无论吊丧、送丧,都不离锣鼓吹打。更有甚者,请来戏班、打玩友、唱孝歌,亲朋好友陪同艺人们通宵达旦。

  提起民间唢呐,年长的艺人们常有“胡琴三担米,唢呐子一早晨”的说法。其实,民间唢呐跟其它民族乐器一样,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学会。况且,民间唢呐曲牌数以百计,即便是流传甚广且常用的曲牌也足够吹鼓手操练三年五载。吹鼓手是民间的习惯称呼,其实他是唢呐匠与鼓乐手的合称。他们由社会业余器乐爱好者组成,也有民间艺人参与。凡有人请,只须邀约5人(吹唢呐2人,敲锣鼓3人)短暂合伙,因此吹打水平参差不齐。譬如在民俗文化“跟花轿”的礼仪中,有的唢呐艺人吹的《蚂蚁上树》、《南瓜花》、《伴妆台》等曲牌 ,一听那口风与技巧,便知是祖传老手。但敲打背鼓、镲子、铛铛锣的伙计,则多数是操练过三五天的半罐水,只图锣鼓敲得响,跟着唢呐节奏走,并无多大技巧可言。要说办丧事那三吹三打的仪式中,民间唢呐可谓是独擅胜场。大凡鼓锣一响,三吹唢呐曲牌《普庵咒》、《水落音》、《将军令》必不可少。用他们的行话说,能驾驭此套曲牌的唢呐艺人,无一不会师传的换气功夫。相比之下,在祭奠、送丧等仪式中,唢呐所吹的哀乐曲牌《闹山河》、《哭皇天》就显得简而无华。

  时代在变革。如今,操办红白喜事的人家各有所好:礼车游城、旅行结婚、集体婚礼、植树吊唁、孝歌仪式等等。不过,在偏远山村的农家人依旧眷恋着传统的习俗,甚至把“抬花轿、送新娘”礼仪视为一项古为今用的娱乐活动,别具一格地搬进了城市,吹吹打打,披红挂彩,让群众一睹民俗文化之风采。

  唢呐曲谱唢呐曲谱:唢呐曲牌中常用的有:[春来到]、[大汉东山]、[小汉东山]、[大桃红]、[小桃红]、[大开门]、[小开门]、[大风入松]、[小风入松]、[文二凡]、[武二凡]、[水龙吟]、[新水令]、[折桂枝]、[晏驾令]、[山坡羊]、[红绣鞋]、[唢呐皮]、[娃娃]等。

  一枝花;小开门;小放牛;喜庆丰收;十八板;山坡羊;六字开门;啦呱(二重奏);哈哈腔;凤阳歌绞八板;百鸟朝凤;婚礼曲;二人转牌子曲;普天乐;百鸟朝凤;欢庆胜利(协奏曲);二人转牌子曲;一枝花;大得胜(吹打乐);抬花轿;十样景(二重奏);天府好;庆丰收;塔塔尔舞曲;小放牛;龙腾虎跃(吹打乐);河北梆子腔;喜庆丰收;丰收;小开门;送新娘。

其实古代很多时候都有吹唢呐

不仅是结婚 还有许多重大的喜事 吹唢呐

表示一种庆幸 就像古文明中人们聚在一起用声音来渲染情绪 关于老人去世了要吹唢呐

要是老人是自然死的 那是喜丧 吹唢呐

表示哀乐 实际上为什么城市里的人很少这样搞而农村的人很多那是因为习俗 是传下来的在农村,不是为了风光,是传统,孔孟时候就有此风属,流传千年了,只不过今天国家为了让百姓少花钱一切从俭。人去世之后请吹鼓手来吹唢呐一般来说有下列几个说法:

说法1 人生而在世,这一辈子不容易,含辛茹苦把儿女抚养成人,照顾孙子、重孙。组建了一个大家族。当老人去世之后,小辈们自然要为老人风风光光地办一场葬礼,以示对老人的尊敬与哀思。

乐队和唢呐的区别如下

农村结婚乐队一般是以传统民族乐器为主,一般常用乐器有:唢呐、笛子、板鼓、板、锣、钹、九云锣、堂鼓,演奏《八仙对鼓》时加进八只单面鼓、拍桶(一种专门演奏空拍的打击乐器),演奏“马鼓手”时加进号筒等吹管乐器。

现在也有个西式结合的,加入一些西方元素乐器,如钢琴,管弦乐器,萨克斯等,单簧管可能也用的到,不过这种情况在农村相对来说少一些!

庆阳市西峰区唢呐是以唢呐为主奏的汉族传统吹打乐,也称鼓吹乐。距今有四百多年历史。经历代艺人们不断繁衍发展至今,其独特的曲牌音乐体系,庞大的演奏群众,广泛的民俗应用和浓郁地方风格成为中国浩瀚的汉族民间音乐中一个独特乐种。以西峰为中心分布在周边庆城县、环县、合水县、宁县、正宁县及镇原县部分乡镇。西峰区现有唢呐班社31个,从业人员286名。西峰区唢呐曲牌内容丰富,意味质朴,自成体系,独具风格,经普查采录的有1200余首,经筛选编入《庆阳地区民间器乐集成》达496首,这些曲牌按源流沿革可分为器乐化程度较高的传统曲牌类、民歌变奏类与地方戏曲相关类。西峰唢呐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表现在汉族音乐文化的特殊性上,而且表现在其内容延伸上,如“跑报”这一文化空间也是有价值的内容之一。这一口头形式传承,由艺人即兴创作的口头文学活动,充分显示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继承发扬传统美德、增强社会凝聚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8年1月25日,来自甘肃庆阳西峰区的“浪唢呐”艺术团在刚刚落成的朝阳文化馆“东村农民剧场”吹响。这场极富地方特色的唢呐乐曲“专场”演出,使在场北京观众感受了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由西峰区创编的陇东吹打乐庆阳唢呐艺术《黄土情》,经甘肃省文联、文化厅评选、审查同意,作为具有汉族传统特色的地方文化品牌,代表甘肃省,与兰州太平鼓舞共同参加了中国文联每年一度的春晚现场录制。

庆阳和谐西峰艺术团吹打乐队的马自刚介绍:“为了参加这次演出,我们放弃了一年中收入的黄金季节,这次从排练到北京演出,他们每个人要少挣2000-3000元,但能在人民大会堂演出,这个荣誉要比挣钱更重要。”他们更大的目标是,将陇东吹打乐打到国外去,让老外也见识一下甘肃的民俗民风。今年69岁的闫崇厚告诉记者:“我吹唢呐已经50年了,但是做梦都没有想到能吹到人民大会堂,我们一定会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让全国观众看到咱们甘肃农民的精神风貌。”

在本次晚会“东北风光”、“华北风度”等八大部分中,由甘肃承担的“西北风情”板块,节目有兰州太平鼓与吕继宏表演的歌舞《上去高山望平川》,朱军等助阵表演的明星群口词《说甘肃》等,可以说是相当出彩,为此,甘肃板块被定为压轴节目最后上场,除了节目形式新颖,甘肃的演员阵容也是最为独特,除了明星助阵演出外,主要演员几乎都是地道的农民,他们将用原生态的表演方式向全国观众展现甘肃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甘肃板块导演之一牟瑜说,将庆阳唢呐推到舞台上不仅是希望抢眼,更是希望让人们关注庆阳唢呐,他和太平鼓一起首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庆阳唢呐艺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用这个舞台让人们关注它,并能看到继续发展的意义,将它打造成甘肃的另一张名片,从此登上大雅之堂。

如何将庆阳唢呐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展现得夺人眼球,牟瑜可没少下工夫,“全国各地的唢呐音乐非常多,庆阳唢呐艺术在全国基本是久藏深闺无人识的状况,这次特别选择了极富陇东地域特色的曲调,同时根据音乐进行了画面的调动和编排,让传统的唢呐艺术‘活’起来。”现场执行导演谢克也被庆阳唢呐所感染,临时为乐队“加戏”,除了完成原来3分钟的演奏,还将为哈辉、刘和刚、蔡明、蔡国庆、关牧村、蒋大为演唱的《四季歌》、《绣金匾》等甘肃民歌担任伴奏任务。

庆阳唢呐艺术自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后,西峰区高度重视,成立了研究保护中心,拨付了一定经费,组织专家开展挖掘整理、理论研究,开设培训班,每年举办一次唢呐大赛活动,并吸纳了民间优秀唢呐艺人30多人,加入了“和谐西峰”艺术团,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创编了陇东吹打乐《黄土情》,在2007年全市“文博会”上进行了表演,得到了与会领导、嘉宾及观众的好评。节会后,再次进行了创编、提高,在2008年全省春晚节目送审中,被省文联确定为参加2008年甘肃省文联春晚现场录制,并被著名导演郁钧剑选定为中国文联春晚节目。2008年中国文联春晚安排整个西北片区表演时间为30分钟,庆阳唢呐将单独进行2分钟表演,这在我省尚属首次。

庆阳的唢呐曲艺

庆阳唢呐,是庆阳文化生活和民俗家事中最常用、最受欢迎的乐器。早在30年代,就引起省内外音乐界的关注。80年代参加过全国民间音乐、舞蹈调演,现在,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乐种。

庆阳唢呐,最早出现在娶媳嫁女、丧葬祭奠、乡村庙会、庆祝典礼等场合。由半职业农民组成鼓乐班子演奏。

庆阳唢呐按其分布的地域和演奏特点,大体可分为三个派系:一个派系是环县、宁县、合水、正宁等地的木杆、竹杆唢呐,这种唢呐音色宏亮、柔中有刚、连贯流畅、音域宽广、近听不噪、远听清晰,是庆阳地区数量最多和最常用的一种唢呐;另一个派系是镇原铜杆唢呐,这种唢呐由于杆子及主要部件为黄铜质地,演奏方法也比较独特,其音色高昂宏亮、清晰悠扬;再一个派系为华池、合水、环县北部的大杆唢呐(即陕北唢呐),这种唢呐由于杆子较长,哨片较为粗厚,其音色苍劲粗犷、深沉稳健,与上述两种唢呐形成截然不同的风格。

庆阳唢呐班子没有固定的人数限制,少则两人,多则十几人。庆阳人过事(指红、白喜事)最讲究的是请全班子。所谓全班子,即人数由6~8人组成,由两支唢呐吹奏,伴以堂鼓、钧锣、小锣各一面,钹、小钗各一副的演奏;也有由一支小唢呐领奏,伴以土管子、竹笛、板胡、二胡、三弦、低胡、牙子、板鼓、梆子、小锣、小钗等组班演奏的。一般乐队成员都会演奏两件以上的乐器,可根据需要在人员不变的情况下随意调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3893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9
下一篇2023-11-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