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画家齐白石,一生娶了多少媳妇?共有多少子女?

大画家齐白石,一生娶了多少媳妇?共有多少子女?,第1张

57岁时,娶了18岁的胡宝珠为妻。齐白石曾和第一夫人生了5个孩子,移居北京以后,宝珠又生了7个孩子,第七个孩子良末是在齐白石78岁时所生,齐白石自以为是最后一个孩子,所以取名良末,没想到83岁时,宝珠又怀孕了,在生第8个时却因高龄难产逝世。次年,老人又闹着娶了一护士为妻。 白石老人83岁生孩子,85岁要续弦,92岁仍喜欢看漂亮美眉,93岁吵着要结婚,难怪曾为白石老人修年谱的胡适之要惊叹老人精力的旺盛。白石老人不是好色之徒,生理上天赋以及多情爱美的艺术家本质,加以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动,以至晚年才会有一些风雨传说出现。83岁夫人怀孕其实,白石老人在他83岁,胡宝珠夫人难产去世前,他的性爱生活非常单纯,而且和他的婚姻生活是一致的。齐白石一生只结过两次婚,第一次是12岁时经过“拜堂”仪式而娶进一位童养媳,19岁时“圆房”,这是他的元配夫人陈春君,后来,白石57岁的时候,为了艺事发展,离家迁寓北京,陈春君留守湖南老家,不能随待,遂为他物色到“副室”胡宝珠,服侍他在京生活;如此过了23年,白石80岁的时候,元配夫人陈春君去世,次年,白石决定“立胡宝珠为继室”,曾举行“扶正典礼”,这算是白石的第二位夫人。白石老人和他的两位夫人非常恩爱,早年,曾和陈春君夫人生了五个孩子,移居北京以后,和胡宝珠夫人又生了八个孩子了,胡适之说老人78岁生子,就是指胡宝珠夫人的第四个孩子良末,老人高龄得子,他自己也以为是最后一个孩子了,所以取名良末,没想到五年以后,宝珠夫人又怀孕,老人83岁的时候,宝珠夫人生产,却因难产逝世。 可见老人年逾80,和年轻的宝珠夫人(去世时42岁),仍然是十分恩爱的。宝珠夫人去世后的第二年,84岁的白石老人不耐孤寂,有意续弦,朋友为他介绍曾任北京协和医院护士长的夏文珠,老人一见十分满意,决定结婚,却遭到儿女们的强烈反对,老人无奈,只好和夏文珠协商,以护士名义留下来,做一位“有实无名”的白石夫人。夏文珠到齐家的时候,大约四十四五岁,身材高挑,面容姣好,又有文化,极得老人宠爱。仍在台湾定居的白石老人女儿齐良怜描述:“……不出我们所料,她看出父亲喜欢她,慢慢的竟左右了父亲的意见,父亲从此对我们子女儿媳的印象,渐渐凭她的观感而转变,门客买画的否诺,也都由她做了主张,还需按每尺画的润例加收一成归她所有。我父亲对她,真可说是言听计从,我们都因看在父亲的份上,不好说什么,只是一家人的生活受了这个影响而涣散了……”夏文珠持宠而娇,时常对老人发小脾气闹别扭,一次夏文珠闹别扭后回了娘家,老人叫良怜陪他到北京前门外夏家去找夏文珠,夏文珠的母亲来应门,据齐良怜说:“夏母比白石老人还年轻许多,但白石老人见到夏母后,马上在她面前跪下,说:‘请让文珠回到我身边来吧!’”齐良怜见状眼泪马上流了下来。 夏文珠进到齐家七年之后,大约在1951年春,有一天,夏文珠和老人闹了别扭负气出走了,老人起初并未在意,可是,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夏文珠竟然没有回来。夏文珠离去后,经过好一番折腾,同乡介绍一位伍德萱女士继任,据张次溪说,伍德萱原藉江苏武进,她的父亲一向在湖南做事,她是在长沙长大的,和白石老人有点世交,伍女士文学很有些根底,他用了聘书,聘她为秘书,还给取了个别名,叫做伍影,这位伍女士究竟是单纯的护士,还是如同夏文珠一样,以护士为名,却是居住在一起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此后,仍然有一些关于白石老人情爱生活的传说,据1971年8月17日台北中央日报刊出小提琴名家马思聪的女儿马瑞雪所写的一篇关于她所知道的白石老人晚年的生活情形。马瑞雪在齐白石93岁的时候(1952年)曾和她父亲在北京看过齐白石。马端雪文章说:“这个孤老头结过四次婚,第四个妻子因为不能陪他享高寿,不久前过世了。后来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个44岁的女人。‘太老了!’白石老人摇着头对介绍人说。大约因为稚气日重,白石老人早已忘掉自己的高龄。不久,寻来一位22岁的年轻演员,相见之下,白石老人很喜欢,正在等着结婚办喜事呢!”

从古时候到现在,我们国家涌现了许多有才华的文化大师,他们虽然不及上阵杀敌的战士那样勇猛,却为我们的文化传承留下了不一样的色彩,这其中有精于学习研究,出版过优秀的书籍,有的拥有非凡的绘画技术,作品流传世界,更有的用特别的匠人工艺名扬天下,他们是我国文化发展的见证者和创造者。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一位是很有名的绘画大师,他的作品到如今的价值已是无法估计,也是美术爱好者最崇拜的对象,他就是齐白石。

齐白石大师在绘画方面的造诣非常高,过了这么多年依旧有很多人把他当做偶像,他为绘画的艺术和传承贡献了很多自己的经验,但是这位大师私下的性格和爱好可是十分独特,相信对他没了解的读者一定不知道。齐白石先生的作品出名后,当时有很多土豪都要买他的作品来收藏,因为作品实在是很优秀,所以价格自然是不低,但还是有不少人去购买,让他赚了很大一笔钱,那么这些钱财要怎么处理呢?

光是日常的开销和购买画具,根本用不了多少钱,于是老先生把钱全部存在一个地方,平时省吃俭用不乱花钱,后来有资料记载,在齐白石晚年时,他将所以的钱财都换成了金条,在当时金条是最有价值和比较安全的货币,这一换就是六十多根金条,对于一个老人来说,这无疑是他晚年生活的保障,齐老先生甚至夸张到晚上要抱着金条睡觉,十分爱惜,不让家里的任何一个人碰,也可以看出老先生对金钱真的很看重。

除了很爱财外,齐白石的感情生活也是很丰富,他一生有过多任妻子,这些女性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年轻漂亮,无论齐白石多大的年纪,他只找二十多岁的女子当他的妻子,从这点来看也是挺“专一”的。齐白石在九十岁时仍要娶妻续弦,家人找个四十岁女子,他却嫌弃太老了。

他的第一任妻子是童养媳陈春君,当时齐白石年才十几岁,是个未成年的小孩,而陈春君比她大三岁,女子本来就比男生早成熟,所以在生活上一直都是陈春君在照顾他,两人感情很好,结婚几十年育有五个小孩。后来齐白石名气大增,迁到了北京居住,陈春君为了让丈夫在外不孤单,给他找了一个十八岁的小妾,自己则留在老家照顾孩子。

没曾想几年后陈春君因病去世了,这让齐白石悲痛不已,在葬礼上哭到晕倒,让人动容,发妻去世后,小妾自然被扶正,可惜的是在一次怀孕中难产而死,这时齐白石已经八十多岁了。两任妻子都去世后,齐白石依旧想要爱情,身边的年轻女子从不间断,只是都没有婚嫁之约,到九十多岁时一心要娶妻续弦,还嫌弃家人给他找的女子四十岁的女子太老了,无奈之下子女们重新给他找了个二十几岁的姑娘,这下他才满意,没曾想婚礼还没举行,齐白石便逝世了,这下变成了葬礼,这位艺术家的一生也是很独特啊。

张大千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无论是泼墨还是山水画都十分出神,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张大千还有一位老师名叫李瑞清,李瑞清不仅是位好老师,他还对美术教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李瑞清:张大千恩师

张大千被称为“画坛五百年第一人”,可以说他在中国很是有名声,他有着非常有特色的泼墨风格,但是让人遗憾的是,张大千在书法方面的造诣不如山水等画画方面的造诣深。幸运的是张大千遇到了一位好老师,他的恩师李瑞清成就最高的就是书法。

李瑞清对张大千来说像老师也像朋友,李瑞清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张大千年轻的时候曾经因为未婚妻的离世而悲痛不已,萌生出了出家为僧的想法。他当时的老师曾熙看到他颓废、消沉的样子不忍心他一直这样下去,于是先领着张大千走遍了大好河山,然后把张大千介绍给了李瑞清

曾熙和李瑞清两人并称为“南曾北李”名噪一时。张大千在两位名师的帮助下很快就有了名气,画卖得特别快。他终于走出了爱人离世的痛苦,事业也越来越好。

可惜的是,李瑞清年仅五十三岁就去世了,张大千在李瑞清去世之后十分伤心,曾经作画悼念他。李瑞清十分有才华,在很多方面都有建树,虽然他仅仅教了张大千不过一年的时间,但是对张大千的风格影响颇深。

德才兼备,深受老丈人余祚馨欣赏

李瑞清是湖南人,他出生在一个官宦人家,他的父亲在湖南当官三十年。李瑞清受家庭的熏陶,自小就热爱学习,中规中矩的科考,在1894年考中进士,1906年成为南京大学的校长。自李瑞清上任以来就一直对清王朝忠心耿耿,勤勉工作,他是封建王朝势力的支持者。

李瑞清为人十分正直善良,也正因为他这样的性格,所以他的老丈人十分喜欢他。虽然他的外貌不是很出众平时也很沉默,而且他年轻的时候还不太讲卫生,所以导致一直没有女子愿意嫁给他,但是他的老丈人余祚馨先后把他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他了,这是为何呢?

有一次,李瑞清的父母把余祚馨请到家里做客,余祚馨在与李瑞清聊天的时候发现李瑞清才华横溢、才思敏捷,并且十分有志向,所以余祚馨认为李瑞清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婚姻不顺,老丈人三次将女儿嫁给他

余祚馨在观察了李瑞清很久之后,觉得他日后定有大的发展,所以余祚馨决定把自己的大女儿余花仙嫁给他,可是这两个人刚订完婚不久,余花仙就患了病没过多长时间就因病去世了。余祚馨看自己的女儿去世了十分伤心,但是余祚馨十分欣赏李瑞清,所以而后他又把另一个女儿余梅仙许配给了李瑞清。

余梅仙与李瑞清的婚后生活十分美满,两个人也十分恩爱,可惜的是在结婚后的第三年,余梅仙在生孩子的时候难产了,这一下子带走了两个人的生命。李瑞清与余梅仙之间的感情很深,因此余梅仙的死对他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他十分伤心还把自己住的地方改名成与梅有关的词。

世人也都说李瑞清克妻,李瑞清不敢再娶。余祚馨看李瑞清日渐消沉,他不忍心自己的女婿这么颓废下去,所以为了让李瑞清振作起来,在两年后余祚馨又决定把自己的六女儿余玉仙嫁给李瑞清,李瑞清本来是推脱的,他不想辜负自己的结发妻子,也不想害了小姨子。

但是老丈人一直劝说,余玉仙也很仰慕他的才华,也愿意嫁给他,李瑞清实在不好推脱,只好与余玉仙成婚。余玉仙是个知书达礼的人,李瑞清与余玉仙成婚后虽然难以有夫妻之间的情感,但是两人相敬如宾也很是和睦。

但是天公总是不作美,在婚后的第三年余玉仙也患病了,最终逃不过香消玉殒的下场,自此三段婚姻都已落幕。说李瑞清克妻的人越来越多,虽然李瑞清当时不过二十六岁,但是他发誓终身不再娶妻,只想自己一人过完此生。

坚持信仰最终孤苦死去

李瑞清婚姻不顺利仕途也不怎么顺利,主要还是他太过忠诚的原因。在清朝的史书上记载过:在宣统三年的时候,武昌发生动乱,官员们纷纷逃窜,唯独李瑞清不走仍然坚持留在武昌,依旧像往常一样给学生上课。

后来,布政使樊增祥也抛下官职逃跑了,李瑞清毅然决然地代替了他的职务,买粮食帮助难民生存,发军饷守城门。最后,武昌被攻陷的时候,李瑞清端正地坐在大殿里,宁死也不肯屈服,士兵们看他这个样子,被他的高洁感动到了,不忍心伤害他,最终放他走了

从这件事能看出,李瑞清这个人十分正直忠诚,正因如此有很多人都指责他不懂得变通,但是很少有人能做到像他一样有着坚定的信仰并不对现实屈服的。虽然他因此丧失了自己的前途,但是他没有违背自己的内心,他是不后悔的。

在清王朝彻底崩塌之后,李瑞清辞官带着家人去了上海,开始潜心学习并且卖画为生,收了很多学生,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齐白石。李瑞清这一辈子都坚持自己内心的信仰,可惜此等才子五十多岁就去世了,临死时也是孤苦伶仃,没有家人的陪伴,令人唏嘘不已。

在李瑞清身上能让人感受到太多对生命信仰的坚强守护和对人生信念的勇敢追寻。在人生的舞台上,没有人能一直顺风顺水,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荆棘坎坷,身处顺境时要居安思危,路才能长久。

身处逆境时,要坚守希望,才能走出困境。心怀善念,坚持信仰,发扬正能量,收获清净和喜悦。像李瑞清这样没有名气但十分有才华的人很多,大多数人都像他们一样默默地坚守自己的信仰默默的付出,也许他们不为人知,但正是有这样的人的存在才能让国家的文化更加璀璨。

齐白石的婚姻无比浪漫传奇。早在12岁通过拜堂娶得“童养媳”身份的陈春君,直到齐白石19岁两人才同房,与她先后育有子女5人。

齐白石57岁时,娶了18岁的胡宝珠为妻。移居北京以后,宝珠又生了7个孩子,第七个孩子良末是在齐白石78岁时所生,齐白石自以为是最后一个孩子,所以取名良末,没想到83岁时,宝珠又怀孕了,在生第8个时却因高龄难产逝世。次年,老人又闹着娶了一护士为妻。

白石老人83岁生孩子,85岁要续弦,92岁仍喜欢看漂亮美眉,95岁吵着要结婚,难怪曾为白石老人修年谱的胡适惊叹老人精力旺盛。

齐白石简介

 齐白石是一位受当代、古代画家影响而在继承古代绘画艺术基础上大胆创新的画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别出新裁,平易近人。以写实为主,取材都是自己接触或亲眼见过的,没见过的从来不画,一生坚持生活的艺术。

 因齐白石从二十七岁到九十七岁,从事绘画的时间长,分五个阶段来分析齐白石绘画的师承和特点:

 (一)二十七岁至四十岁为临摹阶段。

 (二)四十岁至五十六岁为早期阶段。

 (三)五十六岁至六十五岁为变法阶段。

 (四)六十五岁至八十八岁为中期成熟期。

 (五)八十九岁至九十七岁为晚期阶段。

 临摹阶段

 四十或以前,主要是在家乡湘潭一带学习绘画。二十六岁拜萧芗核、文少可学画人物、肖像,也画山水人物。二十七岁拜胡沁园,学绘工笔、花鸟、草虫;跟谭荔生学山水。此时期主要是以学画工笔临摹为主,绘画的立意上、布局上、用笔上、设色上都很注意法度,处处合于规矩,这阶段为打基础阶段。三十六岁拜文人王湘绮为师,学作诗文,成为他生活和艺术道路上主要转折点,开始由民间画师转变为文人画家。

 此时期作品,我们见的少,曾见过他三十六岁时山水作品四幅,完全用墨,看上去还是传统画法,比较死板,但从笔墨技巧运用上,也是很有味道的。再有从画上见到他的花鸟作品,很像李复堂,这说明他也受其影响。这个时期,他绘画的作品墨笔多,设色很少,以粗笔传统较多。

 早期阶段

 四十岁一五十六岁,曾五次出游大江南北,名胜古迹,见到西安的碑林、雁塔坡、清华池等,游览长江洞庭、衡山、庐山、桂林等名川大山,开阔了眼界,师法大自然,充实了作品「造化」内容。他每到一处,对景物打素稿,并用文字记录下来,做为作品的初稿。

 绘画上转入以写生为主,改画大写意笔法。几次出游中结识不少画友、诗友、朋友。看了许多名人书画,像徐天池、八大山人、陈白阳、石涛、扬州八怪的金农、黄慎、郑板桥等,以及周少白、吴昌硕等,收益颇多,对齐白石影响很大,赞叹不已,赞成他们创新精神,尤为崇拜天池、八大、石涛、吴昌硕。他学习徐渭泼墨豪放,淋漓尽致;石涛作品笔法简略,意境深远;八大山人的独创精神,气势磅礴。临摹时用心研究用笔、着墨、调色、构图、题诗等。在他五十八岁的题诗稿中曾写到:「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能生前三百年或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再有从他在七十岁时题画诗中写到:「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从以上二段看出,齐白石对这四位画家作品钦佩、重视的创新精神。五十岁后,作品笔意多取法于吴昌硕;意境趋向八大山人;用笔运墨挥洒豪放,师法大涤子、青藤,吸取各家神髓,「师于古而不泥于古」,善于接受先进画家成熟经验。

 变法阶段

 五十岁后来北京时,民国初年,一些守旧画家对于写意画不甚埋解,认为齐白石作品「粗野」。齐白石作品虽法于石涛、八大、白阳,融合己意,但不被重视,不为人喜欢,惟很受陈师曾重视喜爱。当时陈师曾劝齐白石「要自出新意,变通画法,要独创风格,不必求媚世俗」。并赠诗说:「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在陈师曾启发下,齐白石改变画风,在题材上面对自然,力求真实。在笔墨上别师法吴昌硕,开创了气势雄伟的大写意派。首先开启了「红花墨叶」派画法,用鲜的洋红点花朵,用浓墨作花叶,这样红的花朵,配上不同墨色的荷花,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画面上清新、健康的情调。但变法后早期作品还不够成熟,处于形强神弱阶段。这时期花卉一类的题材是葡萄、大桃、藤萝等,在构图上多数表现出以树木、地根为主体,花叶、果实比较小,枝叶系密,色彩平淡,这是他变法后旱期特征。画虾也一样,此时,虾较小而多,体短须短,造形很活泼!但神态不足。腹部是五节,但少姿态。长臂钳也缺乏姿式的变化,更没有挺拔有力的样子。腹部小脉也比较多。头部长须,只是平摆六条或放射状,看不出摆动开合的动态。

 中期成熟期

 六十五岁至八十五岁,为后中期,也是成熟时期。笔墨纵横淋漓,气势雄伟,任意挥写,超脱奔放,生动活泼,形神兼备,臻于妙境。善于运用墨彩深浅、浓淡的特点,表现对象的质感。笔力功夫纯熟,炉火纯青,准确神似。构图上更为巧妙,充分表现「画外有画」「简而不空」的意境。赋色上鲜艳泼辣,喜用洋红,明快浑厚。画虾,腹部也是五节,但伸、曲、弯、弹,非常有力。腹下的小腿简练到五条。虾的头部用浓淡墨相生的办法,表现虾的头胸分量更重,透明感更明显。虾的眼睛用浓墨横点突出很长,显得更生动。虾的短须上,两条长臂钳显得挺拔有力,软中带硬,节与节之间表现了笔断而意在的意境。

 这是高度的提链,既具实又美,是前人没有的。他在八十二岁时题画诗写道:「塘无鱼虾自奇,也从叶底戏东西,写生我懒求形似,不厌名声到老纸。」后两句说明他画虾不同于平常,他追求的不是形似,而是神似。

 晚期阶段

 八十五岁以后为晚期,作品之构图、色彩、挥笔、运墨已从有法到无法,随心所欲作画,喜用洋红,工虫一粗一细,多用粗花卉配工虫(早期工虫)。晚年用色浓。晚期九十岁后画虾,去掉须了。

 齐白石作画非常勤恳,天天画。举个例子,八十五岁题画写道:「昨日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充之,不叫一日闲过也。」

 书法方面

 最早写清末官场所流行的「馆阁体」,其后拜胡沁园、陈少蕃二师,后又跟随二师写湖南一带流行的道州何子贞体(写颜真卿)。四十岁出游后,认识曾熙、李瑞清,学写魏(爨龙颜碑)方笔,后又写六朝。五十岁开始写郑文公碑,写金冬心,行草书写湖南岳麓山名碑、唐代李北海(邕)的「麓峙碑」(行书),兼写金冬心、郑板桥、吴昌硕等。后为治印,又写楷书、篆书;也学三国时吴国的「天发神谶碑(篆)」之雄伟浑厚。六十岁左右字已成熟,将其临摹各碑帖融合贯通,自成一家,为齐白石字体风格,但还不够稳定。七十岁前,书法虽自成一格,但字结构上还不够紧凑。七十五岁后书法已完全成熟,用笔丝毫不懈,运笔稳健爽快,表现出气势雄健,浑厚有神韵。

 六十岁后行书多,也有篆字;七十岁后,很重视篆书、行书,得意之作经常用篆书题字。

 篆刻冶印

 三十二岁成立「龙山诗社」,齐白石为社长,和当地一些文人、绅士等研究诗书、画印象,开始研究篆刻。

 刻印最早是印友黎松安送给齐白石一部丁敬、黄易的印谱照片,齐白石看后,每天临摹钻研丁、黄两家的精密刀法,受其影响很大,单刀锋(寄园印存)常刻阴文,有笔单。四十二岁出游后,刻印有变化,见到赵之谦(二金蝶堂印谱),学赵之谦治印,把汉印格局融合到赵之谦一体之内,古朴耐人寻味。吸取三国时「天发神谶碑」纵横奇伟的笔法,改变刻印刀法;又从三公山碑(汉碑、隶书)着的意境,改变了刻印笔法。最后学「秦权」,纵横平直,一任自然,刀法又一大变。经过几次变化,六十岁后真正离开仿摹古人传统技法,摆脱一般刻印框框。

 齐白石治印,与他在年轻时雕花木工打下的基础分不开,所以,他治印腕力过人,刀法熟练。治印上,齐白石主张跳出古人窠臼,反对拟摹古人,主张推陈出新,常说:「世间事贵在痛快」,痛快就是刚直纵横,锋芒尖锐。篆刻尽量发挥自己的意趣,抒发出苍老浑厚古朴的精神,雄伟刚直的独特风格,自成一家。

 其刻印上一些特点同写字一样,写字下笔不重描,纵横各一刀,只有两个方向;不同一般人刻印是四个方向,去一刀,回一刀,纵横来回各一刀。

 齐白石刻印,随字的笔势顺刻下去,并不先在石头上描好字形才下刀。其刻印要求不仅形似,而要神韵,不能貌合神离。只有形似,那是蚀削,看不出刀法。削与刻不同,齐白石注意刀法,看刀法。齐白石共刻过三千多方印。

 诗文

 他的诗都是白话诗,通俗记事,抒发感想。一九二四年印有《白石诗草八卷》、《老萍诗草》,死后又出版《白石诗集》。学诗老师较多,胡沁园老师也是诗人。三十二岁成立龙山诗社,龙山七子为:齐白石、王仲言、罗真吾、罗醒吾、陈茯根、谭子荃、胡立三。

 三十七岁和王乡琦学诗文,四十岁时认识樊曾祥(诗人文学家、湖北人),受其影响。又向陈少蕃学孟子、「唐诗三百首」与唐宋八家古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4058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9
下一篇2023-11-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